首頁>Club>
曾經的大英帝國是如此的輝煌,她統治的區域遍佈世界各地,相對的盛勢比之當今的美國有過之而無不及,地球上沒有幾個地方沒被他們侵略過,堪稱人類歷史上真正的全球帝國。但就是這樣的一個人類歷史上無出其右的超級強權,怎麼就突然龜縮一隅,被美國冒出來取而代之?這期間到底有怎樣的過程,發生了什麼,探討的相關資料有哪些?
12
回覆列表
  • 1 # 小小小小小小小小菸圈

    衰落早有先兆,一戰結束後各殖民地的獨立運動再度興起。而英國本身相對於佔有殖民地,更在乎的是建立在帝國特惠制基礎上獲取的經濟利益。許多海外殖民地需要英國付出額外的人手和財政支援,卻未必帶來直觀的利益。二十世紀前半頁,英國已經有意識地為殖民地獨立做準備——逐步擴大部分殖民地自主權、鼓勵這些國家的國民到宗主國大學學習先進知識文化——按照當時的規劃,到二十世紀末,多屬殖民地將逐步獲得獨立地位,只是二戰急劇加速了這一程序。原定的半個多世紀的過渡期在短短二十多年內就宣告完成。而在經濟上給予英國致命一擊的則是帝國特惠制的取消。此舉將英國得天獨厚的經濟優勢地位抵消殆盡。面對風起雲湧的民族獨立浪潮,英國並未做出多少抵抗。蘇伊士運河危機期間迫於美蘇壓力結束對埃及的干預讓眾多殖民地看到了宗主國的衰落和本國獨立的希望。

  • 2 # 伊貝林的貝里昂

    核心的原因就是陸權的崛起對英國傳統海權的挑戰。

    英國的海權是建立在工業革命、皇家海軍、自由貿易和國際金融體系這四者的相互協調支撐之下的。實際上殖民體系也是從屬於這一海權體系的。

    但是到了十九世紀下半葉,工業化快速擴散到歐洲大陸和美國、日本。到了二十世紀初,美國和德國的工業生產力已經超過英國,這就抵消了英國的工業優勢。伴隨著內燃機革命和鐵路的快速發展,陸權大國在資源整合和運輸效率方面超過了海上運輸,這又直接挑戰了傳統海權。因此,實際上到了二十世紀初,英國的優勢已經逐漸瓦解。

    二戰和隨後風起雲湧的民族獨立運動更是加速了這一體系的崩潰。不過英國向來是一個適應力極強的國家,其退居二線是順應時勢的成功轉型,和我們通常認為的失敗或者說大衰退並不相同。

  • 3 # 縱橫觀智庫

    1.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英國已經失去了世界經濟第一的寶座。第一次工業革命以後,英國國力達到了巔峰,也因此埋下了衰落的種子。因為英國擁有最廣闊的殖民地,資本家可以輕鬆獲取鉅額利潤,從而失去了改進技術的動力。而這個時候,大洋彼岸的美國卻迅速發展。美國南北戰爭以後,國內市場得以統一,又數百萬解放了黑人奴隸,為資本主義發展提供了充足的勞動力。特別是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美國受益最大,貝爾在美國發明瞭電話、愛迪生髮明瞭電燈、福特生產出世界上第一輛四輪汽車。由於沒有統一的統計資料,很難確定到底是哪一年美國經濟總量超過英國,不過普遍認為,在19世紀最後的10年裡面,美國經濟總量超過了英國,成為世界第一經濟大國。到了1913年,美國的工業總產值佔世界總產值38%,而英國只佔14.1%,甚至低於德國的15.7%。

    第二次工業革命的五項主要成果,有四項是美華人發明的

    2.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美國取得了與英國同等的軍事地位。1914年,以薩拉熱窩事件為導火索,英法俄為主的協約國和以德國與奧匈帝國為主的同盟國爆發第一次世界大戰。一直到1917年,雙方仍處於勢均力敵的狀態。1917年4月,美華人宣佈加入協約國一方,出動200萬遠征軍,幫助英國打敗了德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英國損失6000多艘商船、耗費100多億軍費,戰死士兵超過100萬,傷超過200萬,英國元氣大傷。而美國卻因此崛起,成為了與英國和法國平起平坐的資本主義強國。一戰後,“凡爾賽-華盛頓體系”成為了國際新秩序。1922年,美國、英國、法國、義大利、日本簽訂了《限制海軍軍備條約》,主要內容是:規定五國主力艦總噸位比例為5:5:3.5:1.75:1.75。自此,美國取得了與英國同等軍事地位,距離取代英國世界霸主,只剩下政治影響力。

    參加一戰的美國遠征軍

    3.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美國取代了英國,成為了新的世界霸主。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英國損失慘重,直接導致在二戰後失去了大量殖民地,再也無力保住世界霸主的寶座。而此時美國卻透過“馬歇爾計劃”援助了西歐國家130.5億美元,其中32.9億美元援助了英國。美國倡導了建立了聯合國,主持通過了國際新秩序“雅爾塔體系”,透過“佈雷頓森林體系”,確立了美元霸權。自此,美國完全取代英國,成為新的世界霸主!

    聯合國的建立是美國成為世界霸主的標誌之一

    所以,英國是先失去經濟第一寶座,再被美國在軍事上趕超,最後在政治上喪失了世界霸主的寶座!

  • 4 # 王老闆886600

    當新加坡9萬英軍向3萬精疲力盡的日軍投降,就註定失敗了,帝國分崩離析就是必然。他們這代人,已經失去了戰鬥的勇氣,意志,決心,垮掉的一代人

  • 5 # 軍緣鑫播客

    19世紀是英國的鼎盛時期,其殖民地面積達到本土的100多倍,因此自我美譽日不落帝國。然而,瘋狂的殖民擴張也埋下嚴重隱患。

    1.殖民地的角逐。

    對於世界蛋糕的份額,英國是基本滿意的,但是別的國家並不滿意,他們同樣需要更大的勢力範圍,同樣希望成為世界工廠。

    戰爭是政治的延續,政治又服務於經濟基礎。爭來爭去的結果,爆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2.一次大戰的後果。

    正所謂螳螂捕蟬黃雀在後,英國雖然在一戰中是戰勝國,確沒有成為受益者。

    最大的受益者是美國,他們不但透過軍火和戰爭資源賺得盆滿缽滿,而且迅速拉昇了工業指數,奠定了工業強國的基礎。

    而英國因大戰造成對經濟的嚴重破壞,進入到大蕭條時期。工人罷工,成為英國政府改組的直接源動力,而工黨走上歷史舞臺。

    3.第二次世界大戰。

    英華人在一戰中吃了虧,正閉門思過,重整工業和發展經濟,根本沒想捲入戰爭。為此,他們的首相張伯倫推行綏靖政策,與希特勒眉來眼去。

    可是,退讓是有底線的,英國可以不顧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但不能不顧自己的蛋糕,在德國入侵波蘭後,英國被迫宣戰。

    在二戰前期,整個歐洲戰場就英國和蘇聯出力最多,因此對國民經濟造成的創傷也最嚴重。最悲劇的事情是,蘇聯好歹從德國那拉走了大批機器和鋼鐵,英國只是得到戰爭賠款的白條。

    4.馬歇爾計劃。

    二戰後的英國經濟,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而且,大部分殖民地宣佈獨立。

    從丘吉爾為首的保守黨黯然下臺也可以看出,英華人不再需要民族戰士,而是需要拯救國民經濟的英雄。

    在這種前提下,美國推出了重建歐洲秩序的馬歇爾計劃。這個計劃固然對恢復英國經濟有好處,但拿人手短吃人嘴軟,世界霸權的地位自然保不住了。

  • 6 # 先進說

    自掌握了海上霸權的“日不落”大英帝國曾有一段輝煌的時期,但最後還是被後來居上的新興國家奪取了霸權的地位,大英也開始面臨落日的餘暉,為什麼大英帝國會逐漸衰弱呢?

    1、戰爭:戰爭拖垮了英國

      眾所周知,英國是世界上為數不少的兩次參與世界大戰的國家。大家應該記得,第一次世界大戰發生在1914年,結束於1918年。在這一次世界大戰中,雖然英國取得了戰爭的勝利,但是自己也付出了不小的代價,其中光是經濟損失就數以億計,更別說其它了。

      然而,還沒等英國緩過勁來,不到三十年,第二場世界大戰又開始,而這次打了整整6年,並且慘烈程度遠超一戰,直接打掉了英國大半的國民經濟,工業人口銳減,新生人口嚴重下滑,直到二戰結束後的第五年才慢慢恢復過來。正因為,三十年之間打了兩場世界性大戰,英國不僅耗盡了國力,還將曾經手中的殖民地丟了大半,徹底失去了經濟發展的依仗,落後自然是很正常的事。

    2.:英華人才建設不足

      別看英國曾號稱“日不落”帝國,有著發達的經濟和強大的工業。但是,他們在對人才的培養和利用上存在很大的問題。比如,在一戰結束之後,英國並沒有重視科學理論的發展和創新,對一線科研事業取得的成績熟視無睹,政府也沒有對科學事業進行大力扶持。

      如此這般,導致了大量的科學家和一線人才出走法國、德國甚至美國。到了二戰後,英國開始重視對人才的培養,可遺憾的是,偏偏當時出現了一個美國,美國對人才的渴望遠遠不是英國能比的。於是,就是這樣的惡性迴圈之下,英國的後備力量嚴重不足,科技生產力嚴重滯後。

     

    3.科學技術衰落

    19世紀末英國技術衰落的解釋是,19世紀末,英國儘管在本土建立了良好的制度,卻沒有在國際社會建立包容性制度。在帝國體系內,英國的制度無法將殖民地的臣民吸納為公民,致使殖民地離心力不斷增長,大英帝國體系內的市場逐漸坍塌;在世界政治中,英國主導的國際經濟秩序缺乏國際制度建設,難以約束新興大國,並將其吸納為戰略伙伴。如上制度缺陷導致英國難以維繫其海外市場,進而影響了英國企業家利用大市場創新的意願。

    4、英國大肆殖民拉仇恨

      英國靠殖民起家,這句話放在今天也不算過分。但是,正因為大英帝國殖民的地盤攤的太大,導致後來殖民地解放之後,當地人民對英中國產生了強烈的仇視情緒,進一步削弱了英國的實力。同時,美國在二戰時期大發戰爭財,狠狠賺了一波名聲,使得不少國家“屈服”於美國的強大,紛紛倒戈美國,成為美國的小弟。

      一來二去,英國就徹底成了光桿司令,日不落帝國夢也就徹底夢碎了!當然,雖然現在的英國已經淪落一個二流國家,但是對於這個國家,咱們同樣不能小覷,因為我們要知道,一個能在兩次世界大戰生存下來的國家,都不可能是弱小的國家,更不是弱小的民族。

  • 7 # 冷眼觀察室

    日不落帝國衰落的原因,總結起來就是英華人喪失進取之心,美華人趁火打劫,殖民地獨立。

    一、英華人喪失了進取之心,眾所周知,英國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起源地。在蒸汽機取代人力後,英華人的工業產值一度超過世界的70%,為英華人獲得源源不斷的財產。同時也支撐了英國海軍兩強政策,即英國海軍總噸位要大於第二第三之和。

    1914年的皇家海軍,德國情報人員:1、2、3、4、5、6,不好了,英國海軍第一戰列艦分隊出動啦。

    但是,在第二次工業革命後,電力取代蒸汽機,生產力進一步提高,但是英華人由於在蒸汽機時代賺足了錢,只需要用錢賺錢就可以,不願意再去苦哈哈的去幹製造業。到1896年,美國的工業值超過英國,德國的工業生產值也超過了英國。英國在製造業已經不足於獨霸世界的情況下,海軍也無法再支撐兩強政策。

    德國一戰前的公海艦隊,實力已經和皇家海軍差距不大。

    在華盛頓條約中規定美國、英國、法國、義大利、日本五國主力艦總噸位比例為20:20:12:7:7,美國海軍總噸位和英國已經持平。

    美國的一戰的大白艦隊,擁有16艘戰列艦。

    二、美國的趁火打劫。在二戰中,由於德國無限制潛艇戰中英國損失慘重,大英帝國已經危急存亡之紀,向美國求救。美國和英國簽訂了租借法案,用上百艘老舊驅逐艦換取了英國上百個海外基地。

    美國租借法案,用上百艘老舊驅逐艦換取英國上百個海外基地。

    英國的海外基地,是幾代英國龍蝦兵血戰打出來的,駐紮不同數量的英國軍隊,維持大英帝國的殖民地。可以說,有了海外基地,英華人才能鎮壓殖民地起義,沒了基地,就沒了殖民地。沒殖民地,就沒大英帝國。

    情報人員:1、2、3、4、5、6,警報,英國本土艦隊出動了。

    三、殖民地獨立潮流。由於英國的海外基地被美華人趁火打劫,對於殖民地獨立勢力,英華人再也無法打壓,二戰後英國殖民地紛紛獨立,如印度,被稱為英帝國CROWN的明珠,在1947年獨立。

    如果此時英國海外基地還在,至少可以推遲印度獨立,為英帝國續命。二戰後,英國唯一一次出兵維護殖民地統治,是80年代的英阿馬島之戰,還是借用美國的基地。

    情報人員報告:1、2、3、4、5、6,夭壽啦,皇家海軍傾巢出動啦!

    就是在英華人喪失進取之心,美華人打劫和殖民地獨立的三種原因下,大英帝國日薄西山。

    其實英帝國喪失帝國地位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英國本土人口到現在也只有6000萬,比法國德國都要少,英華人的平均能力不會比法華人德華人高太多,人口數量就成了關鍵。

    英帝國的出現是由於英國率先爆發工業革命,生產力大幅度提高,才在人口不足德法兩國的情況下,國力遠大於德法,成為日不落帝國,當法國德國開始發展,英國又停滯不前時,大英帝國自然就不復存在了。

  • 8 # 趙凡丁201

    1/先天不足。英國為一島國,由於大航海時代提供的歷史機遇,憑藉強大航海艦隊,佔領了大量海外殖民地。在葡萄牙丶西班牙丶荷蘭等國之後成為世界上第2個“日不落國”。但其本土面積狹小,資源貧脊,人口稀少,如同葡萄牙、西班牙等國一樣,天生是個小國胚子,只能興盛一時,不可能成為恆久的大國。一旦其他資源雄厚丶幅員遼闊丶人口眾多的大國發展起來,英國就會萎縮回去。

    2/尾大不掉。英國佔領若干大塊海外殖民地印度、美利堅、加拿大、澳洲、南非、中東等。每一個地方都比英國大幾倍、幾十倍,財富不斷地從這些殖民地流向了英國本土,養肥了小小英倫3島的貴族精英集團。英國本土長期喝殖民地的血,卻不能給帶來任何利益,引發逐漸長成的殖民地精英階層的不滿,殖民地翼毛漸豐,獨立性漸強,開始與英國本土叫板。英國本土與殖民地遠隔重洋,隨著英國力量的衰落,對海外殖民地控制力漸弱。這些殖民地先後有的武裝起義建立了共和國(美國),有的透過與英國談判等成為自治領(加拿大丶澳洲等)。

    3/戰爭消耗。英國為與後起列強爭奪殖民地,保住世界第1霸國的地位,參加了兩次世界大戰,極大地消耗了自身國力,在列強爭霸戰爭中被打殘,特別是2次世界大戰後,其龐大帝國徹底瓦解,殖民地紛紛獨立,不得不把世界第1霸國的地位,拱手讓位於它的“兒子之國”美國。如今英國與美國保持著特殊關係,維持著世界二流國家的地位。

  • 9 # 國際軍政法理事會

    殖民地獨立最大貢獻是美國,二戰後美國提出提出反對殖民地,一戰和二戰的原因就是德國羨慕英法兩國的殖民地,美國反對殖民地,這樣得到全世界的推崇,所以二戰後全部獨立了

  • 10 # 放棄的回憶

    開啟大航海時代的國家是伊比利亞半島的葡萄牙和西班牙,西班牙後來吞併了葡萄牙,還侵佔了西歐其它公國的領地。

    為此,西班牙遭到了西歐其它各國的激烈反抗,陷入了長期的戰爭之中,導致實力不斷被削弱,最後被英國、法國、荷蘭三個國家擊敗。

    葡萄牙再次獨立於西班牙之外,而葡萄牙、西班牙的殖民地也由此脫離控制,獨立建國。西班牙、葡萄牙從此再也沒有崛起過。

    英國、法國、荷蘭瓜分了伊比利亞半島大航海的成果後,開始崛起成為世界性的海洋大國。西歐大陸,從西班牙獨霸,轉變成為了英法兩國爭霸。

    英國推行的是維持歐洲大陸均勢的政策,以保證本土的安全,然而在去爭奪海外的殖民地,於是就有了更為廣闊的殖民地。法國推行的是要統一西歐的政策,於是就有了拿破崙帝國。而荷蘭,國力較小,無法與歐洲其它大國相爭,目的是希望海外貿易,充實商人的錢袋子,於是就成了海上馬車伕,最後被拿破崙帝國給推倒了。

    英國與歐洲其它國家一起組成了反法聯盟,幹掉了拿破崙帝國,從而建立了在歐洲的霸權,同時建立起了世界的霸權。

    相比法國在歐洲大陸進行的擴張,英國入侵海外其它文明較為落後的地區,就有了文明壓制的優勢。法國在歐洲大陸試圖建立拿破崙帝國的夢想破滅之後,也跟隨英國的步伐,進行海外殖民地擴張,成為僅次於英國的第二大殖民帝國。

    地理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必要條件,人類社會在利用改造地理環境的過程中不斷積累生產經驗和社會財富,從而推動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文明的進步。

    與整個世界其他文明相比,西歐文明在進行大航海的海外擴張中,發現了文明十分落後的美洲、澳洲,地理環境擴張成效遠遠超過了其它文明,從而文明迅速發展。

    在西歐文明當中,英國同其它國家相比,海外擴張的成效也遠遠超過了其它國家,從而社會生產力迅速發展。生產經驗的累積從量變逐漸轉化為質變,繼而發明了蒸汽機,引發了第一工業革命。

    第一次工業革命起源於英國,英國率先邁入海洋貿易時代,有了文明的先發優勢,在對外的戰爭中有著文明的壓制。於是,從第一次工業革命起,直到第二次工業革命前,英國維持了長達一個世紀的世界霸權。

    英法兩國的競爭,雖然英國擊敗了拿破崙帝國,贏得了戰爭的勝利,但是自身也付出了代價。這個代價就是北美洲大陸的幾個殖民地脫離英國獨立,建立了美國。法國為了尋找一個盟友,拿破崙把已經被英國封鎖的北美洲路易斯安納州廉價賣給了美國,美國的國土擴充了十倍不止,有了反抗英國殖民,繼續維持獨立的能力。

    隨後兩百年,美國不斷向西擴張至太平洋沿岸,越是向西,英華人的控制力就越薄弱,所以美國透過各種方式取得了英華人控制力薄弱的殖民地以及沙俄帝國控制力薄弱的領土,再加上擊敗了已經沒落的西班牙,以及墨西哥,美國才有了龐大的國土面積。這些國土,都是連成一片的,沒有被海洋所阻隔,所以都是美國本土,沒有殖民地的說法。

    美國雖然逐漸崛起,但是要開發以往不曾開發的本土需要大量的時間。在完成開發之前,美國沒有能力同英國想抗衡,威脅不到英國的霸權。

    海洋貿易時代商品輸出階段,要是蒸汽機工廠不斷地生產,就得需要原料產地和商品市場。英國有著工業革命的先發優勢,成為了世界的工廠,而整個世界也成為了英國的原料產地和商品市場。即便美國獨立了,也沒有擺脫成為英國原料產地的身份。當然,只有獨立才能建立平等的貿易。

    十九世紀中後期,第二次工業革命在西歐文明各國同時出現並開展。相比第一次工業革命,動力的產出來源於工廠,而原料產地和商品市場都控制在英國的手裡,所以其他各國即便是也進行第一次工業革命,建設大量的工廠,也不會有原料產地和商品市場,工廠根本就辦不起來。所以,沒有哪個國家能夠挑戰英國的世界霸權。

    第二次工業革命後,德國、義大利、沙俄、美國、日本、清朝都進行了類似的強國運動,德國和義大利是完成統一,開展第二次工業革命。沙俄是進行自上而下的農奴制改革。美國則發動了南北戰爭,進行了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日本進行了明治維新,兩次工業革命交叉進行。清朝則展開了洋務運動。

    第二次工業革命後,不管是獨立的國家,還是半殖民地國家,或者是英法兩國的殖民地,都在一定程度上有了自己的民族工業,哪怕十分微薄。

    所以,殖民地和半殖民有了一定的能力反抗英法兩國的殖民統治。英法兩國因為殖民地龐大,所以國家的力量和資金都投入到鎮壓殖民地的反抗中去了,投入到第二次工業革命中的資金反而更少。當德國、義大利、美國、日本這些國家建起一排排使用新機器的工廠,以及一座座被電燈照亮的城市拔地而起,英法兩國實力反而要差了很多。

    當德意美日俄完成第二次工業革命後,為了擴大工業革命的成果,就需要對外輸出資本,也就是透過資本輸出到其它國家,在其它國家進行工業化城市化建設,從而使得投入資本迅速增長。人類文明社會邁入了海洋貿易時代資本輸出階段。英法兩國維持的海洋貿易時代商品輸出階段的世界秩序已經不適合新的時代。

    更重要的是,英法兩國是依靠本土控制著廣大的殖民地,當殖民地經濟日益崛起,以往英法兩國工業革命的先發優勢不存在,文明壓制的優勢也不存在,英法兩國憑藉弱小的本土,根本無法控制殖民地。

    勉強控制的結果就是戰爭爆發。兩次世界大戰之後,世界殖民體系崩潰。英法兩國的版圖逐漸萎縮到只剩下本土,即便還有海外領地,也不會比本土更大。而本土龐大的蘇聯和美國,就成為了世界上的兩個超級大國。

    美國和其它西歐強國同屬於西歐文明,而蘇聯不是,為了對抗蘇聯,美國成為了西歐各國的領頭羊。蘇聯被幹翻解體後,美國確立了世界霸主的地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牧野之戰帝辛為何戰敗?帝辛真的是近小人、好美色丟的江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