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無敵的小鐵人

    青花瓷生產於唐代,興盛於元代。元青花大改傳統瓷器含蓄內斂風格,以鮮明的視覺效果,給人以簡明的快感。以其大氣豪邁氣概和藝術原創精神,將青花繪畫藝術推向頂峰,確立了後世青花瓷的繁榮與長久不衰。接下來“掌眼典藏”小寶就跟各位藏友分享鑑定元代青花瓷的八大要點:

    一、紋飾:

    元青花的紋飾較為繁密,最多可達十層左右,龍紋的特點與歷代有明顯區別,表現霸氣、張揚、瞪眼張嘴、肌腱發達、龍爪似刀、蔑視一切。(龍眼正視、明代龍眼在一側)常用的紋飾有:海濤、卷草、蕉葉、回紋、錦地、錢紋、如意雲頭、纏枝花果、蕃蓮、蓮瓣內雜寶、天馬、鹿紋、多用於器物的口沿下、頸部、肩部等。

    恭喜獲得驚喜紅包!馬上拆開!

    廣告

    恭喜獲得驚喜紅包!馬上拆開!

    元青花紋飾鑑賞

    腹部多用雲龍紋、海水龍、鳳凰、雲紋、火紋、麒麟、孔雀、牡丹、葡萄、菊花、荷蓮、纏枝蓮、纏枝牡丹、河塘魚藻紋、鴛鴦蓮池紋、蟲草、松竹梅、蕉石紋、樹木、土山等。人物故事紋多以元雜劇、民間歷史故事為題材,早期為商晚時期,晚期到唐宋。足部多用蓮瓣紋、變形蓮瓣紋。(元代蓮瓣紋分開、除明早期極少器物外其它都相連)贗品的紋飾表現:大多數都可以按照真品原作去摹繪,但由於是仿畫,必然拘謹,顯得生硬、呆板。

    動物不生動,人物不傳神,有些留白過大,花葉鬆散不緊湊,葉也不是自然的葫蘆狀,海濤紋也多數走形。器型、紋飾同是斷代的重要依據,不同時期有當時歷史階段的時代特徵,如果現代畫匠在紋飾上有發揮創作,就與真品不相符合,暴露是贗品。最重要一點,古人是子孫數代傳承家藝,底蘊深厚,妙筆生花、可謂出神入化。而贗品的紋飾單純從情節、畫片意義上講只能說相象,但缺少真器的內涵,沒有底蘊,更無法畫出真品的神韻。

    首都博物館

    二、器型:

    古瓷的器型是隨著時代的發展需求而變化的,是斷代的重要依據。有些器型透過傳承演變具有前朝遺風,例如:梅瓶、玉壺春、蒜頭瓶等宋代就流行,蒜頭壺青銅酒器從戰國時就已經出現。元青花的器型種類很多,絕大多數是生活實用器,有部分是祭供專用器,少量為裝飾器。

    比較常見的罐類有:大、小罐,包括盤口獸首罐、蓋罐、兩系、四系罐。瓶類:梅瓶、葫蘆瓶、象耳瓶、蒜頭瓶等。壺類:玉壺春、執壺、蓋壺、四系方壺、扁壺、龍鳳壺、鳳首壺、臥壺等。盤類:大、小圓盤、大、小菱口盤、折沿盤等。還有大、小碗、蝶子、小盒、高足杯、三足爐、脈珍、花觚等。宋無大器,相比之下元瓷胎厚重、型大、雄渾。但也有超出想象精製到薄如蛋殼,光照見影的小碗等。由於古代制瓷是師徒授受,代代相傳,注重器型的審美,因而比例諧調、圓潤流暢,有精、氣、神。

    贗品器型表現:整體感覺不諧調、不規矩、僵硬、缺少匠氣、甚至有些不倫不類。溜肩不圓潤、鼓腹不流線,帶蓋的器物吻合不好,間隙過大。罐上裝飾的獸頭死氣不兇猛,瓶的象耳、壺上的鳳首流都做的沒有活氣。

    三、釉面:

    如果說把一件瓷器比做人,胎是人的骨架,釉面就好似人的面板,白細光滑的面板世人都喜歡。元青花的釉面一部分泛青色、多為卵白色,積釉處呈水綠色。部分釉汁中加了釉果,所以有肥厚凝重的特點,有些器物表面有輕微橘皮釉和縮釉現象。

    元青花 釉色

    民國以前的傳世古瓷釉面,宏觀看去都有沉穩、老舊、釉厚的有玉質感,上手柔和。微觀看留有不同程度的使用磨痕,稜角、凸起部分會有歷史的烙印。再珍貴的器物,只要你常欣賞把玩,定會留下時間的記憶。出土出水器物由於受浸,區域性氣泡會變成紅褐色。過去古人是用柴燒窯,釉中氣泡用放大鏡觀看有密集、通透、分大、中、小、這些現象都是鑑定古瓷的佐證。贗品的釉面表現:元青花的仿品由於是新作,釉面火光還沒散去,觀感浮躁、上手不柔,更沒有真品那種穩重、老舊感。釉色有的偏白,積釉處太綠,整體釉面沒有自然使用痕跡。現代窯爐條件好,沒有過去因窯漏風,導致釉面出現縮釉的暇疵。

    而仿品器表所看到的縮釉 (也稱鬃眼)是人為扎的眼,很不自然。有些贗品仿出土器釉面有大塊偽浸,有的釉面粘上很多類似出海的浮物仿海撈瓷。現在仿品多用電、氣燒窯,氣泡相對均勻,沒有層次感。有些仿品在口沿上人為製造老舊暴釉現象,但漏釉處,可見釉層稀薄的現代工藝。

    四、胎質:

    元青花的多數胎骨為高嶺土摻瓷石,稱作二元配方。早在五代時,繁昌窯和北宋的青白瓷中已發明了此項配方。由於生產元青花的窯口不同,胎骨的特點就各自不一。經過配方的胎,具有一定的強度和柔韌性,能夠較大程度控制高溫變形,保證大件器物的成型率。元青花的大罐有百斤、大盤、大碗、讓人感到震撼。宏觀看胎底有鬆軟的感覺,沒有明後期瓷胎堅硬,多數器底有沙眼、修底不光滑。

    元青花瓷器底部圖片

    琢器底足留下的乳丁,是部分工匠修足的特點。有一半器底露胎處有釉斑,多為窯工留下的記號。有人認為元代的真品必有火石紅,還有一些玩了幾年古瓷的人認為,火石紅是時間久了、胎老了才會出的,這些都是誤區。產生火石紅的因素有兩種:一是胎土淘洗不精,含鐵量較高。二是燒造時墊燒物與器底產生氧化所形成。事實上,多年觀查實踐證明,元青花的胎底有一半不見火石紅。贗品胎質的表現:有些贗品的胎泥是用機械攪拌,密度要高於真器,胎骨顯得硬。真、偽相比同樣規格尺寸的器型,贗品多數要比真品重。器底沒有老胎風乾滑潤的感覺,偽造的火石紅較為死板,多為人工噴、刷氧化鐵,沒有過渡。由於是新作,器物底部沒有老舊變化的層次感,更沒有真品的油潤感。有些贗品圈足沒有刀削痕,有的雖可見到,但能看出很笨拙,找不到古人那種熟練老道的匠氣。

    仿火石紅

    五、彩料:

    元青花繪畫使用的氧化鈷多數是進口料,是與古波斯貿易用瓷器、絲綢、茶葉、交換或購買的。目前有三種譯法:蘇勃泥青、蘇尼勃青、蘇麻離青。進口料有高鐵低錳的特點,有不規則黑褐色的斑塊或錫光點片,並有凹凸感,有暈散、下沉、聚集絲、網、珠點的現象。有的流淌,還有的泛紫色。青花髮色具有青翠濃豔、深淺不一的效果,有的能產生水墨畫的藝術。由於是天然礦,礦脈、金屬含量不一樣,提煉使用效果就有區別。

    火石紅

    中國產料是低鐵高錳,髮色灰藍、淺淡、也有藍黑色,重筆處有藍褐、紅褐斑,來源於江西、浙江、雲南等地。部分是使用混合料,由於畫師在配比上隨意性較強,以及受窯溫、胎質、釉色的影響,青花髮色的差異也很大。由於元青花鈷料已繪畫使用了700年,無論是進口料還是中國產料,都有不同程度的乾枯、下沉現象。贗品的鈷料:應該說現在仿進口料宏觀看去很像,但沒有真品天然的聚集絲線、珠點、等特徵,有些珠點是人為點畫的。鐵斑、錫光飄浮表面,沒有真品鐵斑好似從胎骨里長出的感覺,也不見濃淡有致的過渡感。最重要一點,由於是新畫在坯胎上的,沒有歷史的沉澱,青花浮於器表,沒有沉於釉下的現象。

    中國產青花

    六、款識

    元青花屬款器物不多見,有大元國延祐甲寅造、大元國至正八年等,有賞賜、內府、樞府、趙府、張文進造、有些書寫八思八紋。以古相博陵第貼上款最多,只要發現窯藏,所有不同器物種類都有貼款,也有隻三個字博陵第。目前有的資料顯示,古相博陵第是元代或更早期牌樓的名,貼牌便是牌樓塑影的標誌,也是一個民間組織。

    七、繪畫技法與特點:

    宋元時期,知名畫家輩出,他們不僅總結吸收了先人的繪畫精髓,又融合了中西文化,把高超的藝術在青花瓷上發揮得淋漓盡致。元青花的繪畫風格總體表現:粗獷豪放,灑脫隨意,嫻熟流暢。構圖飽滿、繁而不亂、一筆畫、一氣呵成、充分表現出畫師的藝術造詣和深厚的功力。

    扁壺

    古人所具備的這些藝術底蘊、內涵、是仿品很難逾越而不能及的重要依據,採用平塗為主,使用勾、點、染、留白的技法,有很強的藝術效果。畫師把人物畫面的行體比例、動作神態、面目表情、繪畫的栩栩如生,動物、飛禽、水禽、花卉部分畫的生動有活氣。有些畫師先在素胎上,把人物動物或花卉的重點劃刻大至,再用濃筆勾點,有很強的立體效果。贗品的繪畫表現:首先贗品的繪畫全部是臨摹、複製真器上的各種紋飾。整體感覺拘謹、不流暢、生硬不活潑,人物不傳神、動物不兇悍。有些紋飾如:蕉葉畫法直白、牡丹、菊花、花瓣鬆散、繪畫不緊湊,用筆綿軟,沒有真品那種剛勁有力的功底。錢紋、錦地紋等畫法較亂,表現不準確,蕉石本有稜角卻畫成圓邊。總之,仿畫中缺位、篡位、交待不凊、利不從心、功不到位。

    八、製作工藝:

    元青花琢器部分,是分斷製作,大多數是為三接四部,即:頸部、腹部、底部、成型後用胎泥相接成型,但部分器物也有不接底工藝。採用溼胎接法,多見器物介面擠出胎泥,也有規整合縫介面嚴密,不見胎泥外液。為了保證介面的牢固性,器內擠出的胎泥不做修理,外壁修胎也有保留,因此,元代器物腹部很大部分有明顯凸痕。

    仿

    器物內壁、底部多不施釉,大罐內防滲漏刷釉或簡單蕩釉。足牆多數較矮,內外斜削,有部分器底墊燒留下大小黑斑點。小件器還有墊燒留下細沙粒。有些小罐、小瓶可以見到古人浸釉時,用手抓捏留下的清晰指頭印跡。贗品的製作燒造工藝:有些低仿器不是手工拉坯,是機械製造,可見機械紋。採用電或氣燒窯,所產生的氣泡均勻、有的稀薄,沒有古代柴燒所產生的有大、中、小、通透的現象,顯然是贗品。元、明至清康熙早期,罐的製作腹部都有內介面,有些元青花仿器腹部、足部不見介面,有的贗品為了省工時,把盤口罐頸部介面對接在明顯的上方位置,違背了時代特徵。

    元青花梅瓶、玉壺春、除六稜八稜外腹部必須有內介面,這才符合當時工藝。有些仿品為了遮掩新作新胎,把器內施滿釉,而真品只有在元末時出現非常少的罐內、瓶底施釉,而且非常稀薄,手感滑潤。有些仿品器內介面有10毫米左右的帶狀接痕,而且留下修理毛刺,沒有真器介面風乾的特徵。

  • 2 # 天天文玩

    元代青花瓷器的珍貴之處,首先在於其數量之少。眾所周知,元代歷時極短,自元太祖忽必烈改國號為“元”至1368年朱元璋率軍佔領大都,前後歷時不過短短的97年,再加上當時時局動盪,因此,傳世的青花瓷器數量極其有限;

    元青花尉遲恭大罐

    而在罐子上畫人物故事則需要更卓越的畫師,難度非常大,目前發現的畫有人物故事的元青花瓷器,全世界僅有九件。另外,用青花畫人物故事,最好的材料莫過於蘇麻離青,而自元代之後,這種顏料漸漸失傳,因而後世青花再無元青花般古拙。

    元青花牡丹大罐

    【簡介】高:27.5cm,口徑:20.4cm,足徑:19cm。罐直口,短頸,圓肩,斂腹,淺圈足,砂底。內外施白釉,外壁以青花為飾。口沿為纏枝花,肩部為纏枝蓮花,腹部通景繪纏枝牡丹,近足處為仰蓮瓣紋。這件青花罐色調明豔,畫筆流暢,每層紋飾間均用兩條弦紋分割,繁而不縟,紛而不亂,既突出了主題圖案,又增加了畫面的層次感。此罐造型飽滿莊重,是元代青花瓷器的典型作品。

  • 3 # 徐家強

    元青花按照時間段分:早期、中期、晚期、至正型元青花。其中髮色各不相同、並不是所有的元青花都有鐵鏽斑和暈散滴,真正好的元青花青料討洗乾淨;幾乎沒有鐵斑、發出藍紫色。我們經常看見的元青花大部分為元代中期&傳統髮色、流淌狀的鐵斑、毛刺狀的暈散…蘇麻離青鑽胎吃釉炸花的特徵。再就是青料的下沉感、鑽入胎骨;下沉感懂不懂…

    除了青料區分元青花意外、那就是胎骨。元早期胎骨為瓷石和麻倉土配方胎、而且瓷石較大。到了元代中期幾乎看不見瓷石、因為胎土搗的比較細膩。麻倉土胎骨的手感、軟、糯、潤、不扎手;胎骨斷口中有間隙、潔白細膩。

    再就是元青花微觀的老化、700年的瓷器咯;氣泡開始老化有的開始頂端破裂、有的變黑變黃;還有的胎釉色釉出現結晶以及鈣化。光澤看上去油汪汪的、上手撫摸比清三代官窯手感還要細膩、滑潤。

    還有就是元青花的繪畫風格具有:速度感、力道感、一氣呵成行雲流水;一筆點畫的畫風。~仿品顯得呆板無力、看著彆扭。

    蘇麻離青的吃釉鑽胎是隨意的無規則可尋得、仿品是刻意點染的……

    元青花的繪畫風格具有速度感、力道感、古樸之風、有人說那叫笨拙古樸;不失靈動。模仿不來滴……

    現在的元青花仿品特別多、想真正玩明白元青花~必須多上手研究元青花、仿品仿造暈散和鐵斑已經很逼真、只是仿品的青料漂浮…但是&上手多了你可以一眼識別元青花。因為700年前的瓷器和昨天的瓷器還是很好區分滴。

  • 4 # 古董課堂

    (一)主體紋飾

      元青花的主體紋飾中,植物類有:牡丹花紋、蓮花紋、菊花紋、松竹梅紋、月梅紋等。除以上主花外,在組合圖案中還出現牽牛花、山茶花、海棠花、月季花、棗花及萱草、靈芝、芭蕉或竹石葡萄、瓜果、草蟲等作畫面襯托。動物類有:龍紋、鳳紋、麒麟紋、魚藻紋、鴛鴦臥蓮紋、孔雀紋、鹿紋、海馬紋等。其中元代龍紋極具特色,身軀細長如蛇,龍頭呈扁長形,雙角,張口露齒,細長頸,四腿細瘦,筋腱凹凸,爪生三指、四指或五指,分張有力,肘毛、尾鬃皆呈火焰狀。

      元青花中的人物紋別出心裁,並與戲劇相結合,將著名歷史人物的故事情節移植到瓷器畫面上,呈現一種新的藝術境界,具極強的感染力這是其他時代無法比擬的。

      人物故事都繪於體型較大的器物,諸如蓋罐、梅瓶、玉壺春瓶等。蓋罐、梅瓶腹徑較粗,作畫面積大,多用來表現場面宏闊的題體。畫面多置於器物中段的主體部位,視覺突出,給人以強烈的衝擊力。玉壺春瓶頸肩,纖細,碩腹下垂,一般選擇人物少、場畫小的畫面,如需要表現大的場面時,往往以全器作畫。

      此類題材主要有蒙恬將軍、周亞夫細柳營、文姬歸漢、昭君出塞、蕭何追韓信、三顧茅廬、敬德救主、陶淵明愛菊等。繪有此類紋飾的青花瓷器質地細膩,釉色白而勻稱,著色所用的氧化鈷料,不論中國產的青料,還是進口的蘇泥勃青料,都很純正。畫工的繪畫技藝高超。同時具備這些條件的瓷窯甚少,這也是人物故事青花瓷器較少的原因,若有,多數出於當時瓷藝水平最高的景德鎮窯。此外,元代瓷器的裝飾紋樣與佛教藝術有結合,蓮瓣、蓮花、雜寶等幾乎成為元青花瓷器上必有的裝飾內容,說明了佛教藝術對工藝美術品的影響。

      (二)輔助紋飾

      元青花的輔助紋飾品種繁多,有圖案性質的寫實內容或幾何紋樣。明以後,青花瓷紋飾大多沿襲元青花畫法,但略見變異。這種差別在輔助紋上有更為明顯的反映,是鑑別元青花的重要佐證。

      下文介紹幾種實際的元青花新老特徵對比供大家參考。

      ====================鑑定要素===============================

      (一)看器形

      對瓶、罐之類的器形要細看它的口沿、頸、肩、腹、足底,看是否有元代器形的特徵,同時也要鑑別器形的胎體重量,對器形全面進行分析。元代瓶、罐之類的器形一般胎體較厚重、胎質堅硬。

      (二)看釉色

      元青花瓷的釉色白中微閃青,瑩潤透亮,但也有青花瓷偏白或偏青。元代中早期(延祐期)的瓶、罐之類青花瓷施透明的青白釉,撫摸釉面似糯米感,有時釉色顯出啞光木納色,近看含青顯淡藍灰色,遠看顯黃褐色,細看青花釉面上粘有疏朗的白色小點,少數器身釉面上能看出細密的皮殼層,斜光透看胎釉略顯出無規則狀的釉絲線條紋,從至正年間開始燒製的白釉、樞府釉及卵白釉的青花瓷,胎色多為偏白,微閃青,為含青的白釉,呈現帶透明的玻璃質感。

      (三)看青花

      元青花瓷髮色不穩定,青花色澤暈散,青花料分為兩種:一種髮色濃重鮮麗呈青翠濃豔,濃厚處有黑色鏽斑,俗稱“黑疵”,濃處用手撫摸時青花釉面上呈凹凸不平之感,這就是使用進口“蘇泥勃青”料所特有的呈色效果;另一種為中國產料,中國產料青花髮色呈藍中泛灰,有的色澤呈青藍偏灰或青花髮色藍中閃灰。延祐期青花髮色的牡丹紋深入胎骨呈雲層塊狀,像潛伏在胎骨上,呈立體感似有閃動。青花上浮與釉面緊貼,暈散青花呈炸開狀,上浮青花釉面顯有濃黑絲及小點,青花紋飾緊貼釉面,微呈凹狀,這也是鑑別景德鎮元青花瓷的基本要點。

      =====================元青花拍賣價==========================

      拍品名稱 估價(萬) 成交價(萬)

      元 青花雲龍紋象耳瓶 ( 38000-38000萬 萬 50400萬

      元 青花人物故事罐 萬 萬 32200萬

      元 青花凸雕海水龍紋象耳 20000-20000萬 萬 25300萬

      元 青花四季花卉紋八方執 9000-9000萬 萬 11500萬

      元 青花牡丹花卉紋葫蘆瓶 9000-9000萬 萬 11270萬

      元 青花雲龍紋大罐 8000-8000萬 萬 10120

      ,.

      濃豔是用進口蘇泥勃青料,淡雅是進口料與中國產料混合使用。相當部分的青花燒成後有黑色斑點、且較深。至正型的元青花用的都是進口的蘇麻離青料,而蘇麻離青料有一個特點,就是高鐵低錳,青花深沉藍中帶點紫色,青中微微地泛綠。元代使用的“蘇勃尼青”主要成份是氧化鈷兼有少量氧化鐵。在高溫的作用下“蘇勃尼青”中的氧化鐵會在矽酸鹽液態中互相聚集,形成深色結晶斑點。在顯微鏡下觀察,多呈不規則狀醬褐色斑點沉於釉下。而現代絕大多數仿品,都只是在中國產青花產中簡單地加入氧化鐵粉,在高溫的作用下,這些氧化鐵會迅速浮到釉子表面形成結晶。在顯微鏡下觀察多呈礦渣狀斑點。

      4.元青花大多為寬而較矮的圈足。

      一般器底、器內蓋內不施釉,但大多數器內和器底見有釉斑。元青花的罐瓶類的胎體多數是四段三接。也有五段四接的。介面分別在底部、腹部、頸部。用泥漿粘介面,接合處有明顯凸起。接處可見泥漿擠壓出的痕跡。器內壁一般不施釉有的呈淺淡的火石紅色。器底不施釉,稱之糙底或砂底,在糙底上呈有紅色斑,俗稱火石紅大多數贗品器底的火石紅做成深橘紅,釉面稀薄,有過分暈散,畫意呆板等,只要多看,便能辨別。

      5.元代器物多采用手工拉坯或脫坯成型工藝,在瓶、罐等器物內壁往往會流下明顯的指紋和旋紋(見圖十一)如果在器物的內壁沒有發現指紋和旋紋就是採用現代注漿成型工藝生產的低檔仿品。

      還有凡是瞭解景德鎮陶瓷製作工藝的人都知道,修坯用的刀具有兩類,一類叫“條刀”,是用來修整器物內壁的;一類叫“板刀”,是用來修整器物外壁和足圈的。“板刀”的出現至少已有二千多年以上的歷史了,而“條刀”僅僅是在清代康熙年間才有的。換句話說,就是康熙之前的瓷器只修外壁,不修內壁,康熙中期以後的瓷器才開始修整內壁。有些仿製者不瞭解這點,只是根據圖錄進行製作,經常畫蛇添足修整內壁。所以看到元青花出現修正內壁那就是仿品。

      6.瓷器釉面的平整度與施釉方法有直接關係。

      由於元代青花瓷器是採用蘸釉、澆釉和刷釉工藝,所以看上去釉質豐滿肥厚,但平整度欠缺。特別是採用澆釉和刷釉工藝的大件器物,釉面往往留有“淚痕”和“刷痕”現象。清代以後景德鎮普遍採用吹釉法施釉,釉面的平整度較前朝大有提高,現代又採用電動空氣壓縮機代替人工吹釉,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釉面過於光滑平整稀薄者,均是現代吹釉產品。

      7.元青花紋飾繁密,層次較多,通常說是“滿畫”,七至九層紋飾為常見,有時多達十幾層。

      繪畫文飾突出佛教、道教文飾和中華民族歷史故事。均是傳統的中國傳統紋飾。至正型元青花大器的繪畫工藝和藝術風格不僅前無古人,而且後人難及其項背。大氣、豪放、瀟灑、飄逸,顯示了畫師們非凡的功力。可見元瓷畫工並非一般畫匠,其中不少是當時頂尖畫師,流落窯頭作畫。留下了這種大氣龐然的不朽的作品。

      元青花因傳世少,因而身價很高,故市場上歷來贗品滿地。看假容易看真難。看假,只要抓住一條就可以作出明確結論;看真卻要謹小慎微,面面俱到,儘量抓住每一個細節,把所有可能出現疑點的地方都排除後,才能作出肯定結論。

  • 5 # 只論真品

    元青花罐最明顯的特徵是,元青花罐,梅瓶使用麻侖土加磁石,(高嶺土)加磁石燒製出了大形瓷器,由於原始手工制泥胎,成形後由於胎土的溼度在涼幹過程中空氣溫度的高低,胎土的本身散發溼氣的收縮原因,元青花罐的罐口沿出現了不很園的稍為變形的情況,這一點在鬼谷子下山罐上有顯示的,大型元青花瓷器瓶為接胎,胎底為涼曬乾泥胎底,涼幹胎底用溼泥將做好的胎底擠壓進胎,後進行修胎,在罐瓶的內胎可以明顯看到原始手工制胎的痕跡和使用的痕跡斑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西夏作為獨立王國,遼國為何能賜死其執政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