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不忘初心3614465498372

    日本和南韓貿易戰走向失控是一個必然的趨勢。

    有人或許會問南韓和日本同為美國的盟友按說關係會特別的不錯,其實心照不宣,各懷鬼胎。南韓和日本由於歷史原因,地理位置,政治等造就了天生宿敵的局面。從明朝時日本就多次如侵北韓半島,再到近代二戰時期淪為日本殖民地數十載,現在獨島領土爭端問題等給北韓半島人民造成了不可磨滅的傷害和心靈創傷。

    自從日本政府宣佈限制出口南韓半導體材料引起了南韓政府和南韓人民的強烈不滿。南韓是一個民族情緒高漲得民族,比較團結一致。南韓人民本來就比較憎惡日本,本人由於工作原先在南韓多年,其中有一次朋友穿韓服,我口誤一不小心說成了和服,頓時引起了朋友的不滿,朋友來了句別拿我們和小~相提並論。其實不難看出南韓人民確實心裡挺反感日本的。日本自從限制半導體材料出口南韓後時常看到南韓人民舉行遊行示威活動,各大超市門口拉橫幅反對日本,反對安培,抵制日貨等口號。

    南韓最近幾年經濟低沉,南韓人民失業率大增,現在主要就靠這些電子產品來支撐,日本的制裁對南韓來說無異於是雪上加霜。就算是破於南韓人民的壓力南韓政府也一定會採取強硬措施來應對,如果說日本不撤銷對南韓的制裁的話日韓之間的貿易戰只會走向越來越失控的局面。

  • 2 # 活的自在點

    日韓矛盾無解,只會愈演愈烈!很多人說美國一次次破壞東亞經濟共同體。但反過來看,美日韓同盟也並非牢不可破,日韓根深蒂固的矛盾就算美國出頭,也沒法替他們根本性解決,這樣一個相互猜忌相互陰的同盟,其實本身就不可怕。

    特朗普奉行自私自利的美國優先政策,使得美日韓同盟價值大打折扣。以前美國是率領一幫小兄弟共同實施敲詐,區別是分贓多少而已。但現在美國連內夥子都敲詐,讓盟友頗感不適。南韓可悲就在於對意外估計不足,現在形勢變了,說再多狠話,燒再多日本汽車能解決問題嗎?

    以前我們總以為歐美倡導的選舉制都是一樣的,結果差距很大。日韓政治體制都非常相似,屬於財閥控制的政治,民意並不是政治的選擇而是被利用的工具,而且都沒有實實在在的軍權。文在寅靠清算親日派上臺的,真不知道他該怎麼收場?搞不好又是一個下臺就入獄的南韓總統。

    東亞都屬於儒教文化區,而統領日韓的美國不是,當然美國也不懂儒教,所以根本上解決不了日韓之間得矛盾,所以才反反覆覆利用東亞之間矛盾撈取自己的好處。

    南韓被劃入發達國家以來,各種信心爆棚,自稱為宇宙大國,隨時藐視以前的宗主國。廢除漢字也就算了,中國才是歷史上真正的意義上的大國,大國氣度不是蓋的,所以從來不跟南韓計較。日本歷史上就沒有成為真正大國,成為經濟大國時,美軍還駐紮在日本島,所以日本就沒有過真正大國心態。南韓持續抗議日本有用嗎?

    二戰結束,在美國庇護下,日本就沒有真正徹底剷除軍國主義餘孽。相反二戰結束時,禍害歐洲幾百年的普魯士,條頓軍團是被歐洲美國徹底剷除。所以德國與日本不一樣,現在大家所面臨的德國是一個可以領導歐洲的嶄新德國。因此對於日本二戰所犯的罪行重點不在於債務清算,而是應該徹底剷除軍國主義餘孽,防止其死灰復燃。大國心態與小國想法確實有區別。

    日本究竟賠過南韓錢沒有?賠付標準是什麼?應該定下來,要想東亞太平,大家應該把歷史問題打一個包,徹底了結開創東北亞新的篇章。

  • 3 # 鷹眼瞰世界

    日韓貿易戰目前還不能說已經失控,只能說還沒有結束,造成目前狀況的原因大致由三方面因素造成。

    韓方 糾結於歷史問題,索要戰爭賠款是表象上貿易戰源頭。

    日方 貿易戰的關鍵方。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日本半導體產業領先全球,由於"廣場協議"的簽訂,在美國的打壓下日本經濟遭受嚴重重創,經歷了所謂“失去的二十年”。南韓抓住機會在半導體應用技術上一躍而起一下超越了日本,這在日本看來你南韓是乘人之危把我擠下去嘛。日本人想報復又苦於找不著機會,這次南韓送上門的機會為什麼不好好用一用呢?所以日方提出你南韓要麼永遠不再提戰爭賠款的事,若再提我就制裁你。南韓當然不能面對日本的威脅而妥協,那國家的面子丟哪裡去啊,南韓民眾也不會答應啊。其實日本哪裡會在乎區區一點戰爭賠款,他的目的是利用對手的弱點徹底打垮對手的半導體產業,而且覺得自己很有把握做到。

    美方 日韓是美國的軍事同盟國,特朗普上臺以來美國一直在為他的海外駐軍張羅軍事經費。在南韓向美國提出要求從中協調解決日韓貿易糾紛時,美國說了句非常詭異的話,“還沒有到需要美國調停的時候"。哼哼,聽出來沒有,如果南韓非常強烈的要求美國出面調停,沒問題,你南韓的駐軍保護費該漲一漲吧。

    所以說,日韓貿易摩擦目前還遠沒有定局,大戲還在後頭。

  • 4 # 遠方的獅

    7月1日日本經濟產業部突然宣佈,將從7月4日開始限制對南韓出口用於半導體清洗的“氟化氫”、用於智慧手機顯示屏的“氟化聚醯亞胺”和塗覆在半導體基板上的感光劑“光刻膠”。

    這次是日本精準反擊,衝著南韓的經濟龍頭電子工業下手,日本出口的氟化聚醯亞胺佔了南韓進口同類產品的93%,給南韓半導體巨頭三星電子等科技公司帶來沉重打擊,有可能工廠生產線停工。

    南韓政府指責日本是“政治報復”,向世界貿易組織提出訴訟。南韓最高法院判定日企需要賠償二戰時期強徵南韓勞工,是此次事件的起因。

    2018年10月,南韓最高法院判定日本鋼鐵公司——“新日鐵住金”需向4名二戰時期被強徵的南韓勞工每人賠償1億韓元。這起官司曾經被日本最高法院在2003年駁回,卻在15年後由南韓最高法院作出賠償判決。

    日本政府認為勞工問題在1965年日韓實現關係正常化簽訂的協定中已經“完全地、徹底地”解決了,所以日方將“堅決應對”。

    日韓之間國仇家恨太深,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始雙方談了十幾年,一直到1965年,兩國達成協議,韓方為1,032,684名二戰期間被日本徵用的南韓勞工,向日方索賠總計3.64億美元的補償款。雙方商定,日本提供3億美元無償援助、2億美元有償援助,以及3億美元商業貸款,“一次性解決”受害者索賠問題。南韓政府則放棄“索賠權”,接受“經濟合作”。

    日本透過向南韓提供無償、有償的經濟合作資金解決財產請求權問題。這個協議與其他相關協議一起,成為日韓建立正常外交關係的基礎。此後日本堅持認為二戰南韓勞工索賠問題已經徹底解決。

    2012年南韓最高法院首次裁定“個人索賠權並未消失”,認為《日韓請求權協定》沒有涉及對二戰被日本徵用的勞工個人進行精神損失賠償的問題。

    不久又延伸出了南韓慰安婦的精神賠償問題。這兩個問題兩國一直糾纏不清,成為近年來日韓關係不斷惡化的主要源頭。兩國關係一旦牽涉歷史問題,就激起民眾內心的憤怒,雙方政府都不敢軟化立場。

    7月22日日本國會參議院選舉,安倍極其重視,他希望這次選舉自民黨能過三分二的多數,他就能推動修憲,完成日本軍隊的正名化。為了達到目的,他必須挑動民族情緒,讓國民看到他的強硬立場,贏得選舉。

    於是G20峰會一過,安倍就動手了,一舉掐住南韓半導體工業的脖子,他希望南韓反應越大,他的效果就越好。南韓舉國沸騰,一致抵制日貨,還驚動了美國。

    日本更是強硬,拒絕調停。22日,自民黨、公明黨、日本維新會等修憲勢力在參議院選舉中共獲得160個議席,未能實現超過三分之二議席的目標。

    而僵持了月餘的日韓關係更加惡化,日本地方機場與南韓之間的部分航線陸續停飛,民間對立更加尖銳。

    三星公司在中國找到了原材料得以彌補日本的斷貨,兩國還看不到緩和的跡象。

  • 5 # UncleJon醬叔

    經濟全球一體化是造成各國相互指責攻擊的主因,尤其是針對發達國家來說,經濟全球一體化更多的剝奪了底層勞工的就業機會。

    經濟全球一體化的設計原理是發達國家來引領科技創新,然後將勞動力密集型產業向發展中國家轉移,發達國家負責高新技術開發來獲取利益,發展中國家負責接受發達國家淘汰下來的產業,並將產品輸出至發達國家來換取利潤。

    這個模型設計的前提條件是發達國家帶領科技不斷進步,自身透過高科技開發來獲得自身的利潤空間,這是一個理想化狀態,既一切順利,車頭帶著火車跑的烏托邦社會。

    一旦車頭出現動力不足,則會影響到後續車廂的前進能力,發達國家沒辦法透過不斷的科技進步來協調其自身社會的發展,必將使其再回頭審視當初已經放棄或者不再重視的勞動力密集產業(或低端製造業),而這一部分產業在經濟全球一體化之初已經轉移給了發展中國家,發展中國家此時正在享受著一體化帶來的紅利,雙方勢必會由此產生不可調和的矛盾,這就是中美貿易戰產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日韓兩國雖同屬發達國家,但發達程度有所不同,產業分配存在不同,產生矛盾的原因其實也同上述情況有異曲同工之妙。

  • 6 # 砍大山車大圈

    日韓互掐是因為美國後退,日本要收小弟。。

    日本要想成為正常國家,需要修憲,但是美華人給的門檻太高,修憲在日本通不過,安倍期望最後一戰打垮南韓,讓國內民眾支援安倍修憲,現在看這一目標沒有完成。。

    東亞無小國,南韓也很硬,回懟日本的同時,美國以及中俄甚至北韓對日本都有二戰歷史認識問題,所以大家都不可能支援日本揍南韓。。同時南韓有過分討好美國,導致中俄又不可能支援南韓懟日本。。這就造成東北亞大家一起看熱鬧的局面,只有南韓人在上火。。

    韓日內鬥,打碎了產業合作的常態,雙方分頭找朋友,就會便宜中國、歐洲、美國甚至俄羅斯,反正日韓是美國盟友,打碎了關係對中俄歐都是好訊息。。

    多極化格局在每個區域都要重新確認老大,大打沒能力小懟鼓是必然的,胡賽武裝和沙特懟,德法和英國也在掰手腕,印度和巴基斯坦也在摩擦,都是美國後撤背景下,全球力量需要較量之後再排座次。。

    好在東盟10+6中日韓都在座,也不至於很激化,日韓鬥鬥有利於削弱美國的盟友體系,挺好玩的,咱們的產業也好抓機會趕上。。

  • 7 # 都風唄online

    我認為日韓貿易戰打的兩敗俱傷,走向失控是必然結果。我的根據有三點:首先日韓關係近年來齟齬已久,南韓在獨島問題和慰安婦問題上對日方十分強硬。兩家樑子結的很深。第二日本為了報復南韓,預謀已久,在找準南韓經濟的七寸處,痛下殺手,不達目的不會罷休。圖謀一舉擊垮南韓的電子產業。第三上世紀八十年代,日本的電子產品獨霸天下,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在美國的扶持下,本世紀初南韓電子產業直追日本,形成平分天下之勢。日本就是要藉助這次斷供機會,打垮南韓電子產業的競爭力,奪回失去的市場。所以不會輕易罷手。韓民族氣量狹窄,爭強鬥狠的性格使他們看不到自身弱點,也不會輕易認輸。至於美國嘛,小弟掐架,管我屁事,樂得觀虎鬥。南韓始終不明白,這是日本的制裁,不是貿易戰。貿易戰是有來有往,日本斷供材料,南韓斷供日本什麼,就是日本製裁南韓,沒有什麼貿易戰。南韓應對極其失策,一方面大張旗鼓地譴責日本,揚言要告到世貿組織去。另一方面四處找人說情,央求日本談判,尋求見面解決,安倍斷然拒絕。你說按日本人的性格,這事能罷手嘛。

  • 8 # 垂垂智庫

    日韓貿易戰逐步升級,由單純的經濟制裁轉為兩國外貿易關係的正式惡化,兩國經濟鬥爭徹底形勢失控,這種看似意外和偶然的糟糕局面其實是由多因素推動的一種必然。

    經過慎重的考慮和廣泛的民意調查,日本政府宣佈:擬將南韓剔除出日本對外貿易白名單(日韓貿易關係正式惡化)。

    @ 日本擬將南韓,這個日本白名單上唯一的亞洲國家,剔除出貿易信賴序列

    日韓之間的貿易戰其實是註定要升級和惡化的,這其中有兩國文化因素影響,有兩國政治因素影響,還有全球局勢變化的影響:

    首先,從兩國的文化背景來看,日本和南韓其實都是抱團並且相對偏激的國家,容易在壓力面前毫不退讓,並且抱團一致對外。在日本貿易制裁南韓之後,團結一致的南韓人立即掀起了聲勢浩蕩的抵制日貨行動,眾多的南韓商家拒絕日本商品,甚至就連加油站和汽車修理廠也宣佈不為日本廠家的汽車服務。

    這種商家帶頭抵制日本產品的大規模行動,在國際上相當的少見。

    受南韓抵制日貨行動影響,同樣激進的日本人也不甘示弱。日本人雖然沒有掀起聲勢浩大的抵制南韓貨物行動,但是紛紛在關鍵的“是否將南韓剔出白名單”一事上投出支援票。日本人的態度非常明顯,既然南韓的抵制日本,那麼日本就要堅定地拒絕南韓。

    在這種兩華人民都頗為強硬甚至有些偏激的大背景之下,日韓之間的摩擦自然是愈演愈烈愈演愈烈,直至關係正式惡化為止。

    @ 兩國的文化環境都相對偏激並且強硬,國民團結對外的文化濃厚;舉一個例子,日本和南韓是中國產車保有量最高的兩個國家,中國產車比例超過百分之九十;這種對中國產汽車的支援力度,無疑是兩國文化氛圍最好的佐證

    其次,南韓一直處於濃厚的政治鬥爭之中,而日本又急於修憲:

    從南韓的角度來講,文在寅政府固然不希望和日本死磕,以至於拖累南韓經濟發展。但是對於文在寅的敵對黨派來說,政治鬥爭已經像美國那樣成為了南韓的光榮傳統,他們需要抓住一切機會搞垮文在寅政府,哪怕會因此挫傷南韓經濟。南韓目前偏激的抵制日貨行動,其背後就有敵對黨派的影子。

    文在寅敵對黨派的目的其實非常簡單,那就是挑起南韓人民對日本的怒火,促使日韓關係惡化,讓文在寅沒有緩和和退縮的餘地,只能和日本政府硬碰硬,從而挫傷南韓經濟,使文在寅因經濟發展原因而下臺。

    @ 狂熱的抵制日貨並不是文在寅的本意,而是在野黨牌瘋狂挑撥並催動的結果;在敵對黨派的挑撥之下,南韓甚至掀起了一股要求政府貿易反制日本的請願運動,這無疑就是在野黨挑動人們,將文在寅架在火上烤

    從日本的角度來講,日本想要實現修憲就必須讓國內人民高度團結高度一致,樹立一個日本的敵人無疑是實現這個目標的最佳做法。在這種政治策略的指導之下,安倍藉此成功贏得了參議院大選,並希望透過南韓這個敵人促使日本完成修憲(但是以幾票之差失敗了)。

    @ 安倍希望藉助南韓這個敵人,實現參議院選舉勝利以及修憲這一目標,因而有意放縱日本對南韓的關係惡化

    最後,南韓和日本之間的關係失控,也有國際局勢變動的影響:

    特朗普上臺之後一改以往的美國政府策略,放棄團結西方國家以及日韓的戰略舉動,選擇了有帶有後退以及偏激傾向的美國優先政策。在美國政策以及國際形勢的帶動之下,原本因美國利益而團結的日韓自然也會出現分裂。

    如果說原本的國際形勢是美國帶領一眾盟友瘋狂打壓俄羅斯,那麼現在的國際形式就是美國輕微脫離出盟友圈,開始將打壓的目標轉向原本的盟友。在現在的華盛頓政府眼中,俄羅斯已經不再是唯一的威脅者,原本的美國盟友已經成為影響美國全球地位的第二俄國。

    在這種背景之下,一方面美國主動與全部的美國盟友開展各種各樣的貿易戰,已此制約盟友的發展;另一方面美國坐視甚至故意挑撥盟友之間的內鬥,希望這種內鬥讓美國盟友發展受阻,最終讓美國繼續擴大優勢。

    在此次日韓貿易衝突之中,身為兩者長官的美國不僅沒有阻攔兩者的貿易摩擦,反而還興高采烈的參與其中,對南韓施加鉅額的鋼鐵稅收,並且還要將原來的軍費提高五倍。

    國內民眾會促使貿易戰失控,國內的政治勢力有意促使貿易戰失控,國際上的某些大國也在有意挑撥日韓貿易戰,在這三大因素的影響之下,日韓之間的貿易衝突當然會失控,並即將轉變為正式的關係惡化。

  • 9 # 吉月文

    首先,貿易戰還沒有失控。一切還在美國的掌握之中。真正的失控是指美國都沒有辦法控制局面。日韓作為美國的服從國,吵得再厲害也不過是茶杯裡的風暴,美國管得住。

    其次,美國現在確實有縱容日本,進而謀取更多利益的意圖和行動。換句話說,現在日韓雙方給出的報價還不能讓美國滿意,美國不介意讓兩國再鬧一會兒,等著雙方前往美國尋求調停,從而可以獲得更多回報。南韓現在承諾負擔更多駐韓美軍軍費,但並不能滿足美國的需求,美國肯定還會希望南韓進一步開放國內市場,尤其是農產品市場。此外還會要求南韓,在政治和外交上全面導向美國,配合遏制中國。從日本方面來看,美國也有類似的要求。

    最後,日韓貿易戰主動權在美國和日本手裡。美國說停必須停。日本如果不想打了,也會停下來,美國倒也沒有理由強迫日本一直打下去。南韓是完全的被動方,沒有任何主動權。南韓人出於民族情感的考慮,傾向於向美國出讓利益,換取美國向日本施壓來結束貿易戰。但從成本上來考慮,未見得比直接像日本屈服的成本小。從長遠來看,南韓必將在談判過程當中,面對美國做出巨大讓步,從而終結此事。美國不費吹灰之力,就可以同時從日韓兩國獲得巨大利益,這個生意做的確實好。

  • 10 # 陶短房

    日韓貿易戰並沒有失控,而是都在雙方政府和領導人的計劃中。

    文在寅是透過把前任朴槿惠提前趕下臺並送進監獄,實現南韓政權的提前更迭和自己上臺執政的。朴槿惠後期所執行的,主要是一條儘量控制民族情緒,竭力緩和日韓矛盾、尤其日韓經濟矛盾的道路,事實證明這條道路並未能令南韓再一次逃脫全球經濟放緩和全球貿易形勢惡化的打擊,且相對於財閥階級,中低收入者在這次打擊中受影響更甚。文在寅是左翼領導人,中低收入者是其“鐵票倉”,而財閥階級則更多支援朴槿惠,在當前經濟形勢不佳、民調支援率下滑的背景下,他只能選擇繼續刺激民族情緒,以鞏固和提振搖搖欲墜的支援率,避免政府步此前歷屆南韓政府後塵,因此他必然會拿2015年朴槿惠-安倍晉三“慰安婦協議”開刀,並試圖擴大打擊面,在二戰勞工索賠問題上緊逼日本。

    而安倍的考慮更復雜。

    日韓貿易戰的關鍵轉折點,是7月1日日本宣佈自4日起將南韓移出其出口氟聚醯亞胺、光刻膠、高純度氟化氫等三種重要半導體原料“可信賴目的地”白名單,這個產業是日本佔據支配地位和產業鏈上游、南韓又是產業鏈下游最關鍵一環的敏感產業,一旦“制裁”生效,不僅對南韓半導體產業乃至整個國民經濟構成嚴重影響,也會對全球相關產業和經濟形成巨大沖擊和連鎖反應。安倍晉三此舉直中南韓要害,且對方几無還手之力。

    之所以如此,不僅僅因為7月21日是日本參院改選日,安倍希望借打擊南韓、刺激日本民族情緒,在參院奪得2/3席位,為自己推動“修憲”添一把火(未成功,自民黨未能得到2/3多數,更主要的目的,是同樣感受到巨大經濟壓力的出口大國日本,惟恐號稱“新興國家中唯一逃過經濟危機”的南韓同業競爭衝擊,索性趁對手羽翼未豐,尋找口實、在自己佔絕對優勢、對方又嚴重依賴的半導體產業發動迅猛一擊。

    可以說,雙方都很清楚自己為甚要對對方發動貿易戰,也很清楚對方一定會報復(最多不知道對方報復的力度、廣度和突破口),當然也同樣會知道何時需要適可而止。這場貿易戰發生在兩個知根知底的近鄰之間,是“可控”的——只是要給本方“啦啦隊”看到“我在全力以赴”的姿態而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白背心染上鐵鏽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