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當年青山

    孔子代表的儒家中心觀念是“仁愛”,墨子代表的墨家中心觀念是“兼愛”。表面看都是講“愛”講“奉獻精神”。但骨子裡卻有些許不同:

    一 愛的物件不同:儒家的愛是“別愛(有差別的愛)”,墨家的愛是“兼愛(一視同仁的愛)”!

    儒家代表的是家道中落計程車大夫上層階級,孔子雖然告訴學生“仁”的意思是“愛人”。但是有一個前提要“名實相符”。例如“君臣父子”首先要分辨清楚,每個名都要符合他的實際含義,並履行相應的義務和責任。例如“君要行君道;臣要行臣道”,體現在具體的形式上,就是分清尊卑貴賤,親疏厚薄;並應用到具體的事物上:如“天子死曰崩,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祿,庶民死曰死;天子妻子曰妃,諸侯妻子曰夫人,大夫妻子曰孺人,士妻子曰婦人,庶民妻子曰妻子”即地位等級不同妻子叫法不同,甚至死的叫法也有區別。等等生活各方面的具體規定。所以孔子的“仁愛”是“別愛”:即先認清你的宗親關係裡的親疏關係,然後“親其所親”,主張有差別的愛。

    而墨家代表的是下層階級的遊俠,他們就像金庸武俠小說裡“行走江湖的高手”:“重情義輕財權”,而墨家的門徒是有組織有紀律的團隊,每天喊的口號是“有福同享有難同當”。所以墨子的“愛”是“兼愛”:主張打破親疏厚薄的宗親關係,表現為一視同仁的愛。

    二 愛的形式不同:儒家的愛是“論心不論跡”,墨家的愛“是論跡不論心”

    儒家的“仁愛”雖然也有其具體的方法:“忠恕之道”,後來的儒者稱為“絜矩之道”。即用自己的感受為尺度,自己不喜歡的不要強加於人,自己喜歡的也要給予別人。但論其本質,還是一種精神上的東西,一種感染的力量。所以孔子的愛“論心”。

    而墨家的“兼愛”則不同,因為墨家代表的是下層手工業者,“墨家哲學”不像儒家的“空談”,更偏重於“實際效果”。如墨家人都讀《墨經》講的是“邏輯學”,教人如何說話的方法。又如《墨子》一書裡就有許多守城的技術理論。所以“功利主義”的墨家說的“兼愛”也必落於實處:如“愛利萬民”,“兼而愛之,從而利之”。所以墨子的愛“論跡” 。

  • 2 # 中華鬼谷子智囊團

    在先秦時代,儒家和墨家都是顯學。這可不是空穴來風,韓非子在《顯學》中稱:“世之顯學,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

    由此,可見儒墨在戰國時代是名聲顯赫的學派。

    那麼儒家和墨家到底有什麼區別呢?其實這兩個學派還是有共同點的,比如都提倡愛別人。

    關於愛,是儒墨最大的共同點,但也是最大的不同。

    儒家推崇的愛叫:仁愛。什麼叫仁愛?仁德的愛。

    墨家推崇的愛叫:兼愛。什麼叫兼愛?平等的愛。

    看起來都是愛,但是儒家和墨家的愛是不一樣的,二者爭議最大的問題是:

    先愛誰的問題!

    儒家的愛是有差別的愛,叫孝悌。孝是對父母的愛,悌是對兄弟的愛。先有對父母兄弟的愛,然後再去愛別人。儒家的愛是有差別的愛,也是儒家的愛的根本。

    對比,墨家表示非常的不以為然,既然是愛,就應該是無差別的愛。不應該先愛父母兄弟,而是應該終生平等,對每個人的愛都是一樣的。

    我們可以舉個例子:

    請問:你對你父母的感情和對隔壁鄰居的感情是一樣的嗎?

    儒家的答案是:不一樣,你應該先愛你父母,再愛你鄰居。有差別的愛。

    墨家的答案是:一樣,你應該跟愛你父母一樣去愛你的鄰居。無差別的愛。

    有時候覺得儒家已經很理想化了,其實墨家比儒家更理想化。因此,墨翟先生被後人視為俠者之祖。提倡的是:

    我愛人人,人人愛我!

  • 3 # 步武堂

    我想,一個比喻可以說明兩者之間的區別:孔子的仁愛支撐了一個社會,而墨子的兼愛成就了一個江湖。

    先秦時期,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和以墨子為代表的墨家,是諸子百家當中最主流的兩個思想體系。

    儒家和墨家有一致的出發點,就是“讓世界充滿愛”。但是兩家從愛出發走的“愛心之路”截然不同。

    孔子講“仁愛”,何為仁?孔子說:仁者愛人。怎麼愛?孔子說:博愛。

    孔子的“愛的主張”是在“仁”的基礎之上,首先主張“大愛無疆”。要“泛愛眾”。

    在“大愛無疆”的中心,是人本身,愛是由人本身散發出去的,遞減的或者說傳遞式的愛。

    先要愛自己,愛自己就有愛心,有愛心就能愛別人,這是有次序的。最典型的就是“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能“獨善其身”,方能“兼濟天下”。

    第二,孔夫子的愛是分等級的,是在“禮”的等級制度下的愛,這種愛最終被分解成了“忠,孝,悌,憫”。

    正因為孔子的愛是分遠近,分等級的,所以可操作性就很強,因為接近人的本性(遠近),也符合統治者的需求(秩序)。

    所以,孔子的愛,就成了中國兩千多年支撐中國主流社會的基礎。

    墨子的愛,比較理想,比較霸道。

    墨子也主張愛,但他主張的愛,和孔子的愛相反。墨子主張“兼愛”。

    所謂“兼愛”,就是無差別的愛,平等的愛。

    首先,愛不分遠近,能給父母十份愛,絕不給天下人少一份。最好連父母也不要區分,一視同仁的愛。

    第二,愛不分等級“普天之下皆兄弟也(這話不是墨子說的)”。最好大家同吃同住同勞動。為了實踐他的主張,他搞了一塊“實驗田”,就是他的“俠士”組織。

    第三,要和平不要戰爭,天塌下來用愛撐著。

    所以墨子的兼愛,是受“江湖”的推崇的,所以,墨子也是“俠之祖”。

    最後,捎帶說一下,和孔子墨子同時期的還有一個楊朱,是主張個體權力的原始“無政府主義”,後來的老子思想裡就有楊朱的影子。

    楊朱最著名的話就是“拔一毛而利天下吾不為也”。翻譯過來就是“一毛不拔”。

  • 4 # 浸淫之辭

    孔子的愛是施予,墨子的愛是接受。

    孔子的愛是單向,墨子的愛是互相。

    孔子的愛是孔子定的,墨子的愛是百姓定的。

    孔子的仁愛是統治者的工具,墨子的兼愛是百姓相利。

    二者定義本就不同,不能用儒家的愛解釋墨家的愛,那樣就是一個笑話。但這確實現在很多儒生津津樂道的方法……

    具體來說,儒家的愛是施予,兼愛就等於兼施。包括物質和道義的施於。加上兼愛的平等意味,那麼物質施於的兼愛就等於某種平均分配;道義的施予就等於教化。如此就將墨家思想理解作儒家思想了。孟軻就是這樣說的:”兼愛之則兼養之“。儒家講養之,就包括了物質和道義的施予,所謂教養。而墨家不這樣理解愛。墨子說,「愛之則食之」。是接受,不是施予。方向恰恰與儒家相反。那麼前面用儒家邏輯推理就不成立了。只能用墨家的觀念推理墨家思想。兼愛,接受自己和他人,當然也包括自己和他人的私利,包括自己和他人的意志、性格。

    墨家說:別人不喜歡,你強要他做,那也是不義的。那麼儒家的仁愛,到底是不是不義呢?

  • 5 # 楊朱學派

    孔子的仁愛把私德放第一位,公德放第二位。墨子的兼愛把公德放第一位,私德放第二位。

    仁愛的核心是親親:父母有慈,兒女有孝;兄長有愛,弟妹又敬;丈夫有情,妻子有義。

    此外還有公德,見利思義,與人誠信,遵守公序良俗,君子救急不救貧。

    兼愛就要求對自己的父母、妻兒、兄弟姐妹,與他人父母、妻兒、兄弟姐妹的愛等同。墨家的公德境界也比儒家高出很多:毫不利己,無私奉獻。舍小家,顧大家。墨子謂之:斷指以存腕,殺己以存天下。

    如果把道德規範分為三級九等:

    上上、上中、上下,

    中上、中中、中下,

    下上、下中、下下。

    儒家德道德規範是中中,人人都可以做到。墨家的道德規範是上上。99.9999%的人都做不到。五六十年前,我們就以墨家的道德規範作為行為準則,結果道德淪喪。此所謂物極必反。

    墨子之所以提出兼愛,道德要求如此之高。是因墨子不洞察人性。不知人性是自私的。

    請問,你願意遵守儒家仁愛的道德規範?還是遵守墨家兼愛的道德規範?

    我是個自私的人,只能做到仁愛。請問您呢?

  • 6 # 夢露居士

    孔子的仁愛,是推己及人的等差之愛。比如說,一個人愛自己的父母兄弟,然後把這種愛推廣到其他親戚身上,再推廣到同鄉身上,再推廣到同一國的人身上,最後推廣到全天下的人身上。所以孔子說,孝悌為仁之本。就是說,對父母孝,對兄弟悌,這是仁的根本。

    但是,推得越廣,愛得程度也越低。比如,你愛天下人肯定不如愛自己國家的人,愛自己國家的人肯定不如愛自己的同鄉,愛同鄉肯定不如愛自己親戚,愛自己親戚肯定不如愛父母兄弟。這就是人性。

    墨子的兼愛則與孔子的仁愛不同,是一視同仁地愛別人。墨子主張,視人之國,若視其國;視人之家,若視其家;視人之身,若視其身。對待別的國家,要像對待自己國家一樣,對待別人,要像對待自己一樣。

    墨子認為,大到國家之間要兼相愛交相利,小到人與人之間也要兼相愛交相利,國與國、人與人互利互愛,就不會有戰亂紛爭了。

    儒家代表人物孟子反對墨子的兼愛,他甚至罵墨子兼愛是無父。在孟子看來,兼愛就是一視同仁地對待父親與陌生人,消除了父親與陌生人的差別,所以是無父。比如,父親和一個陌生人都落水了,肯定是先救父親再救陌生人,豈能同等對待父親和陌生人呢?

    但是我認為,墨子作為一個偉大的思想家,不可能這麼蠢,不可能不知道要先救父親。他之所以提倡兼愛,是因為儒家的愛和墨家的愛是不同層次的愛。儒家的仁愛是一種積極的愛,比如父親病了要親自侍奉湯藥,其他人病了則噓寒問暖,這是有等差的;墨家的兼愛則是一種消極的愛,比如不能損人利己,不能搶奪他人財產,這是沒有等差的,對任何人都適用,所以是一視同仁的愛。

    你們更認同仁愛,還是兼愛呢?

  • 7 #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孔子的仁愛和墨子的兼愛儘管都強調一個”愛“字,然而二者之間有一個最本質的區別在於:仁愛是一個由近及遠的等差之愛;兼愛則是無差別的平等之愛。

    事實上墨子曾師從於儒者,學習孔子的儒學, 稱道堯舜大禹,學習《詩》、《書》、《春秋》等儒家典籍。但墨子極力反對儒家的繁文縟節,尤其是墨子對儒家核心的仁愛思想有不同見解——從墨子對儒家的攻訐中可以看出:兩者在愛的問題上似乎沒有什麼截然對立。而且墨子構建兼愛體系使用的術語或概念基本上是儒者慣用的詞彙,如孝、慈、仁、義等,表明墨子基本上認同、認可儒家的價值理念,只是在具體走向上以不同的詮釋構建起自己的理論體系。

    墨子兼愛思想和儒家仁愛思想的差異導致墨子最終舍掉了儒學,另立新說,在各地聚眾講學,以激烈的言辭抨擊儒家和各諸侯國的暴政。大批的手工業者和下層士人開始追隨墨子,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墨家學派,成為儒家的主要反對派。墨家是一個宣揚仁政的學派。在代表新型地主階級利益的法家崛起以前,墨家是先秦時期和儒家相對立的最大的一個學派,並列為“顯學”。在當時的百家爭鳴中有“非儒即墨”之稱。那麼兼愛和仁愛的區別究竟何在呢?

    所謂兼愛包含平等與博愛的意思。墨子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在平等的基礎上相互友愛,“愛人若愛其身”,並認為社會上出現強執弱、富侮貧、貴傲賤的現象是因天下人不相愛所致。而儒家的仁愛是一個以自我為圓心向外擴散的體系:一個人首先應該愛的是自己的父母妻兒,然後是兄弟姐妹,再然後是堂兄弟、表兄弟,再然後應該愛自己的家鄉父老,再然後愛自己的祖國同胞,再然後愛外華人,最後儒家這種仁愛甚至還能波及動物——孔子就曾按禮儀規範埋葬自己的狗,但對動物的愛必須排在最後。墨家打破了這種界限,要求每一個人平等地愛天地萬物,所以孟子說墨家的兼愛思想是:”無君無父,乃禽獸也。“因為在墨家子弟眼中本國國君和自家父母都和外華人是一樣平等的。

    事實上我們後世的華人大多繼承了儒家的仁愛思想:我們有同情心,但看到本國的災難和外國的災難心態是不一樣的,自己的親人、熟人遭遇不幸和陌生人遭遇不幸感覺是完全不同的,甚至面對動物時如果我們看見一隻猴子被殺死在自己眼前的刺激遠遠大於踩死一隻螞蟻,因為猴子無論是在體型、體態各方面都比螞蟻更接近人類。那麼墨子的兼愛思想是不是就是錯誤的呢?

    這倒也未必——其實墨家所要構建的理想社會和馬克思設想的共產主義社會有許多相似性:都主張打破國家和階級的壁壘,實現全世界人民的平等相處。應該說墨家的理念比儒家更先進,其立足點也更高;儒家的理念則相比墨家更實際,更容易為人接受。事實上直到目前為止人類也沒能打破國家和階級的壁壘,實現全世界人民的平等相處,但我們不能否定這個目標,即使我們目前無法實現,也應該不斷努力從而無限趨近於這個目標。

    反過來說儒家的仁愛思想是不是自私理念呢?非要這麼說也不是沒道理:儒家的忠是忠於自己的國家,孝是孝順自己的父母,義是對自己的朋友講信義......但這些理念難道是錯誤的嗎?當然不是——墨子是一個國際主義者,他是站在全世界人民的高度希望實現天下大同;孔子是一個家庭主義者,他希望透過人倫血緣親情宗族關係實現克己復禮。兩者的出發點不同,得出的結論自然也不同。

    儒墨之間的鬥法爭辯早已是過去時了,在我看來:墨家為我們勾畫了未來奮鬥的藍圖,樹立了遠景目標,那就是最終實現人人生而平等;儒家則提供了現實的實現手段:就目前而言我們任何人都不可能完全拋棄對自身利益的追逐,那就先從愛自己身邊的人做起。

  • 8 # 槓精大叔

    儒家親親為大,以孝伺君。墨家則無父,平等愛人。這是表面的不同。

    更深層的,是愛的概念不同。儒家愛之則養之。相對偏向物質。墨家愛之則食之。偏向合作。身位對調能反映內心需求。儒家愛之則養之,反過來體現了孔孟這些無產文人的心理需求: 養著我。墨家愛之則食之,反過來體現了墨子這些工商人士的心理需求: 接受我的產品。

  • 9 # 興文192025802

    孔子推崇的仁愛是建立在“知命”的基礎上的仁愛,因為只有“知命”的人才能保證有地位、有功名、有財富、有高壽。也就是說,道家的仁愛是建立在雄厚的物質基礎之上的仁愛。如果一個窮光蛋、一個夭折的人講仁愛,這個仁愛是沒有物質基礎的,這個仁愛能實現嗎?更為嚴重的是:當今落馬的高官是因為早年的仁愛才爬上去的,他們這種雖然有財富,就因為他們不“知命”,這叫薄德載物,不得善終,這些人的仁愛是假的,這就是唯心主義文化,典型的厚黑學,孔子將其稱為小人文化。孔子對仁愛的人描寫和評論說:“旁行而不流,樂天知命,故不憂。安土敦乎仁,故能愛。”“敦乎仁”就是有雄厚的物質的仁,這個仁來源於“樂天知命”,因此,孔子推崇的道德體系是建立在雄厚的物質基礎之上的仁愛,這就是唯物主義文化。

  • 10 # 文照星

    如果把社會上的愛比作十塊糖,孔子仁愛的分配是天地佔4君親師佔3塊(其中有他這個師的一塊)官僚共佔1塊士佔1全部平民佔1所有奴隸是一點甜味乜聞不倒的,而墨孑的兼愛是把全部糖撒入井裡使全社會所有的人有吃到甜水,這是比仿。誰個偉大?高低立判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人說每一次跳槽都會提升自己的價值,那麼現在的年輕人應該頻繁跳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