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胡蝶點睛
-
2 # 程從建
這是技術分析經常遇到的情況。有人會說技術分析本身沒有錯,錯的是使用者。
這話有一定道理,但不是全部。
技術分析其實質是用數學模型來分析股市行為,力圖用數學的方式來預測走勢。這就決定了技術分析本身的侷限性。
股市是個政治,經濟環境,企業經營業績,個人情緒等各種因素綜合作用的平臺。而技術分析只能在過去的資料裡有限度的預測走勢,而這種預測大部分都是短時期內的供求關係。技術分析並不會去把政治,經濟環境這些包括進入的。
技術分析只是揭示了股市執行的一個側面而已,但人們往往把技術分析的結果當成是全面解析的結果了,焉能不失靈?
-
3 # 老陳技術A
我認為,市場行為反映一切資訊的假設條件,本身並不會導致技術分析失靈。技術分析,是以市場本身的客觀事實為基礎,透過交易的原始記錄(即圖表),對市場商品的供求關係變化,所進行的一系列探索和預測的一種分析方法。
正因為這種分析方法要求分析人士,需要站在市場本身的客觀事實基礎之上,對市場進行分析判斷。那麼,對於市場以外的一些資訊或新聞訊息,儘管這些訊息也許對我們影響很大,但它們怎樣傳導至市場;對市場影響具體有多大等等,是沒有人能準確計算的。
我們生存在一個資訊萬變的社會里,也許會受到各種各樣的訊息所幹擾。道氏理論提出了“圖表消化一切”的基本假設,一方面,敦促市場人士需要排除市場以外干擾;另一方,體現了道氏的客觀態度,因為無法取得充分證據來證明的觀點,應視為假設。
在現代市場的發展過程中,衍生著各種各樣的技術分析方法。這些方法中,有些可取但有些未必;有些目前可取但還沒經歷時間考驗,等等。但我們不要因為一時失敗而給予註定失靈的結論。
我認為:如果沒有較好地堅持“圖表消化一切”的基本假設,其技術分析的運用失靈,不足為奇!它好比金庸武俠名著裡的武功秘笈一樣,獲得了招式而沒有心法。
-
4 # 徐志勇律師
這個命題其實很大,要想較為全面的解釋,建議看下曹仁超的《論勢》,華人民大學出版社,P185頁如下圖。他認為基本面與技術分析最好互補長短,再加上嚴守紀律,才能投資成功。全書還十分強調趨勢分析,如大時勢,行業之勢,形勢,中長期趨勢,投資者自身勢及人生勢。從財管資本市場有效程度看當前市場行為反映一切資訊,那麼也包括內幕資訊等諸多資訊,則僅靠技術分析不可能有效分析所有資訊,自然失靈!
-
5 # 牛股訓練堂
技術分析是成功還是失敗,本身標準難以界定,而且是要看誰在用,所以這個命題未必成立,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技術分析並不是完美的分析方法,因為市場行為反應出來的事情,有部分均是已經發生的事情,對已經發生的事情,對未來並不一定有預測作用。打個比方,某上市公司突然爆出一個公告利好,競標某工程成功,開盤就出現一個漲停板。這個利好也就值一個漲停板,那你預測後市這個股票還能漲嗎?很難預測了,對吧。但是市場行為又是反應了一切資訊的,畢竟漲停了呀。所以,市場行為反映一切資訊這個假設並沒有問題,我是贊同的。那麼,技術分析為何時靈時不靈?這裡有一個主要原因是:技術分析其實存在諸多陷阱,使用者容易掉入刻舟求劍的境況。我們來認識一下什麼是技術分析。
技術分析的本質常看電視上分析的老師講的天花亂墜,又是三尊頭,又是W底的,就好像三尊頭完成後就會大跌,W底完成後股票就會大漲似的。其實大漲或大跌前,各種形態都有可能出現,只不過在大漲或大跌前這樣的技術形態比較常出現罷了。
坊間有非常多介紹技術指標和分析的書,其中最常見的象是K線,RSI,KD值等,有的書是單以一種指標來說明,有的書則是搭配上二三種指標來說明。大致上分析的方式就是當指標出現某種狀態或形態時,大盤或個股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也就是說,當某種形態出現時,代表價格朝某個特定方向走的機率較大。然而,機率大不代表必然會發生;機率小也不見得不會發生。而許多人卻經常毫無保留的把這些書當成了聖經,當成必勝法寶。
那麼我們來看看這些技術分析的理論基礎是什麼!不論是哪一門,或是哪一派的技術分析,其中基本的基礎就是隻有兩個字"價格",而價格當然指的是過去成交的歷史價格。這些專家們把過去的歷史價格拆解或是合併,或是套用一些公式把"價格"做了一些變化,而形成的技術指標。簡單的說,就是價格的變化才讓這些技術指標有所變化,差別只在於這些技術指標感受價格所發生的變化大或是小而已。因此,如果沒有成交價,那麼就不可能有技術指標。
技術分析的侷限性接著我們再來看看價格是什麼!所謂的價格,指的就是買賣雙方有共同一致的想法下而產生出來的,也就是買賣雙方一定在同時認為某個價位合理的情況下所做的決定。而做影響這個決定的背後就是買賣雙方的心理因素。大盤或是個股過去的歷史成交價,都是許許多多的交易者在某種心理狀態下所做出的決定。而技術分析只能分析價格出現時的位置和形態,卻無法分析這些交易者做買賣決定的心理狀態。 雖然人的反應會有一些規律,然而影響人的心理狀態的因素實在太多了,所以過去有的心理反應,在未來卻不見得會一樣。也就是過去出現的歷史走勢,在未來可能出現同樣的或類似的走勢,卻不見得會一模一樣。所以才會出現有時指標準,有時指標卻不準的情況。
總之,技術分析所仰賴的就是過去的成交價格,而這些成交價格的背後都是由許許多多不同的交易者,基於不同的心理因素所完成。技術分析表面上看似在研究價格變化的規律,然而實際上,人群心理的變化將會導致不一樣的規律出現。在某些波段所發生的價格變化,實際就是這段期間交易者的心理變化。所以波浪理論說價格會呈現像海浪一樣起起伏伏的變化,說穿了,這也反應出交易者的心理也是如同潮水般的起伏不定。
綜上,技術分析本身的侷限性是出現在沒有一個指標可以準備描述和預測人的心理變化和做決策的決定。這就導致了技術分析存在有時靈有時不靈的情況,而不是市場基本假設出了問題。
-
6 # 和光同塵一小學童
題主的問題是Fama的有效市場理論假設(EMH)所作的結論,在Fama的有效市場理論下,當股票價格反映一切資訊時,所有股票分析都是無效的。所以,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了解一下EMH理論。
EMH理論有效市場假設指的是如果在一個證券市場中,價格完全反映了所有可以獲得的資訊,那麼就稱這樣的市場為有效市場,按照一般劃分,有效市場可以劃分為弱勢有效市場,半強式有效市場以及強式有效市場,他們的劃分依據如下:
1、弱式有效市場。如果股票價格變化已經包含了所有股票歷史價格資訊,包括股價變化、交易量、融資金額等歷史資訊,這類市場就屬於弱式有效市場。那麼基於這些歷史所作出了各類技術分析是無效的。但基本面分析卻還能為投資者帶來超額利潤。
2、半強式有效市場。股票價格變化除了反映弱式有效市場所包含的資訊外,還包括企業的各類經營資訊,主要是財報和經營管理資訊,則我們說它屬於半強式有效市場。這類市場會導致基本面分析失效,基本面分析無法為投資者帶來超額利潤。但內幕訊息則仍可以為投資者帶來超額利潤。
3、強式有效市場。股票價格變化不僅包含了半強式有效市場所有資訊,還包括企業所有內幕資訊,包括併購、重組等等,這個時候,一切分析都無法為投資者帶來超額收益。
由此可見,從理論上講,讓技術分析完全失效,不需要市場行為反映一切資訊,只需要市場能夠充分反映一切歷史股票交易資訊(成交價、成交量、資金狀況等)就足以讓技術分析失效,即只需要市場滿足弱式有效市場假設,我們就可以說技術分析無效了。
但記住,有效市場只是個假說,有著嚴格的限定條件,它要求參與到股票市場的所有投資人必須符合理性經濟人的假設,要求所有資訊能夠瞬間被股票價格所吸收,從而不存在任何套利的空間,它意味著人們無法獲取任何超額利益,只需要關注企業經營者正常經營就可以獲得與經營者能力相適配的收益分紅,市場不存在投機,一切價格都基於需求者與供應者之間達到了均衡,有點完美市場的感覺。
現實當中肯定與這些限定條件出入特別大,但是我們也不妨看看為什麼在弱有效市場上,為什麼技術分析失效。
理論分析弱式有效市場為什麼導致技術分析失效我們假定某個股票有無數個能力均等的投資者和潛在投資者,他們或買或賣這隻股票,這些投資者或潛在投資者都是理性投資人,都會根據股票歷史交易資訊為自己做出最優的選擇,而所有歷史交易資訊都能夠瞬間反映在股票價格變化當中。
以上,是設定的股票交易假設,我們也暫不考慮基本面分析,關於此類股票的買賣動作,我們可以假想成一個球,它過往的歷史軌跡是已知的,現在有無數個均等的力量從各個方向或快或慢地向這個球進行打擊,然後讓我們判斷它以後的軌跡是怎樣的?我們無從判斷,因為這個球的運動方向已經是隨機的了,類似於布朗運動。而技術分析的目的就在於預測小球未來的走勢,但小球的運動實際上已經是符合隨機遊走模型,所有的預測都已經失效,世間萬事萬物又都歸於無常,技術分析自然就失效了。
但是,畢竟只是假設,理性經濟人的假設本來就不成立,市場上充滿了不理性的人,價格的走勢也包含了眾多非理性投資者的心理預期變化,技術分析更像是對大眾心理預期變化的準確把握,所以才有人以和尚慈悲為懷,本是在股價低谷期投入資金購入股票來渡凡俗大眾,希望他們賺錢,而在高峰期賣出股票希望將賺錢機會讓渡給其他人的搞笑案例來說明逆大眾投資心理來獲得超額利益,例子雖然粗暴了些,但也能說明一定問題,畢竟人行為的可預測性還是很大的,量子力學說觀測能夠導致波函式坍縮,化無常為恆定,而觀測是意識行為,由此可見意識行為是可預測的東西。
資訊則更不可能瞬間就反映到了股價變化當中,任何股價變化都是人基於資訊所作出的買入賣出行為導致股價變化,既然有人參與,資訊則就被人所利用,資訊不會主動自己化為股價變動的因素,總還是人為參與其中,也就意味著股價伴隨著某些特別資訊的影響存在一定滯後性,由此給人帶來了超額利益。而技術分析就是用來挖掘出這些資訊的工具,技術分析用得好,挖掘的資訊就更符合實際,也更能給投資者帶來超額收益。
所以,所謂市場行為反應一切資訊導致技術分析失靈,真的只是一個假說而已。
-
7 # 木易論
這句話的表述應該稍微改一改,“有效市場理論的基本假設是市場行為涵蓋一切資訊,為什麼會讓技術分析失靈”?道氏理論中技術分析也的確有三大假設,然而有效市場理論後來卻成為了的主流學說。
討論這個問題我們必要要知道一點,有效市場理論的基本假設對市場行為的解讀,同時技術分析本身是不會失靈的,失靈的僅僅是成千上萬的投資者自身而已,因為運用技術分析,一千個投資者就有一千種技術分析的看法,我們換個角度想一想,如果技術分析時時刻刻都有效,那麼是不是就不存在有人虧錢的情況了?
什麼叫市場行為反映一切資訊?這句話多年以前就有了,而易論真正開始探究這句話是在當年考證券分析的時候,我個人對這句話的理解是,這句話並不夠客觀,或者應該說是市場有效理論假說不夠客觀,為什麼?
我們要知道,市場行為反映一切資訊的原話是市場行為涵蓋一切資訊,真的能做到嗎?的確可以做到,但能做到的只有市場,不能做到的是投資者。
所謂市場行為涵蓋一切資訊,最直白的理解就是所有訊息都將在市場裡得到反映,比方說製造業資料下滑了,那麼反應在市場就成了週期性企業下跌,包括原材料的降價,股價自然萎靡不振,從而導致股市萎靡不振。
再比如對於某一行業的政策出臺,好比前幾年對於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政策,這就直接導致了整個行業的快速發展,隨著高額的補貼,總有人願意嘗試新的產品,一是因為產品本身,二是因為產品補貼,隨之而來的是新能源汽車上下游的崛起,比方說鋰電池上游原材料供應企業漲價,中游做電池及配套服務的也跟隨漲價(否則毛利率就會降低),而下游新能源車這個應用是否要跟隨漲價呢?
也就是說一則新的資訊出臺,對整個行業都將起到影響,並且能夠充分反映,這就是所謂的市場行為涵蓋一切資訊,但是,市場行為是由誰反映的?
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類,政策的制定者、商品的提供者、行業的競爭者、中間商、商品的消費者。
市場行為涵蓋一切資訊,為何會讓技術分析失靈?很多時候我們在運用技術分析的時候都會出現一種情況,那就是突然發現技術分析失靈了,為何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易論舉個最簡單的例子。
比方說某國央行降息了,股市明明應該面臨的調整,所有技術指標都看空,結果空頭的參與者一瞬間被打爆倉,這就是典型的技術分析失靈的情況,可真的是技術分析失靈嗎?
事實上因為該國降息而導致了市場流動性大幅增加,市場有了更多的錢,股市也就是最佳的去處之一,所以轉跌為漲,換句話講,任何技術分析都敵不過一則政策類的訊息,這並不是是技術分析失靈,僅僅只是投資者預期失靈而已。
有效市場理論有句話是這麼說的,在這種環境下,所有分析都是無效的,實話實說,易論覺得這個理論不夠客觀,有效市場理論如果成立,那麼市場行為就會涵蓋一切資訊,既然分析無效,我們怎麼辦呢?
這個理論本身沒問題,但是過於完美主義,因為市場大多時候都是無效的,只有在特定的情況下,才會出現有效,這也就意味著分析在大多數時候還是有效的,換句話講,當市場無效的時候,投資者才能更理性的投資,反而是在市場非理性的時候,我們才能看到分析無效的情況,此時的市場就屬於有效市場。
總結一下,絕大多數時候的市場都屬於無效的,而有效市場理論太過於完美主義,以至於出現市場行為涵蓋一切資訊的時候,市場反而是非理性的,因為此時絕大多數投資者都對市場感到陌生,所以技術分析也就無效了,但是要注意,這並非技術分析本身無效,而是在非理性狀態下,投資者預期變得無效……
-
8 # 分享農業知識
技術分析概括起來,是指市場趨勢走向,即是隨著市場運動變化後顯示出來的趨勢走向。
基本假設是市場行為涵蓋一切資訊,提供給了投資者,為什麼會讓技術分析本身失靈?
一語道破,從己經表現出來的結果去猜測原因,等你明白過來,大勢己成定局,你根本就沒有時間去反抗。
這就是會讓技術分析本身失靈的主要原因。這也是股市上,最最典型的窮人思維。
股市上,靠的是智慧本領,和性格上的過人之處,以並敏銳的洞察力,判斷力,去預測捕捉市場,而合理,準確的判斷力才是股市制勝的關鍵。
-
9 # 厚金說
關於股市技術分析的基本假設,瞭解市場行為所反應的一切資訊,本身就不可能成為預測股市走勢的根本,只會失靈。很多專注技術分析的投資者,利用相關的圖形技術、指標技術、量能等分析股市、預測股市,認為透過對走勢的抓捕獲得最開始時的異動,從而預測股市的走勢。但是,卻沒有思考圖形、指標、量能的來源。故而,不管做任何的技術分析的假設以及利用技術所反映的一切資訊,技術都是會失靈。
一、圖形技術的來源。為什麼技術分析的基本假設,反映市場的一切資訊,最終還是失靈的結局呢?最重要的,是思考清楚技術的來源。圖形技術,也就是一切以圖形作為基礎支撐的技術,比如K線技術、M頭、W底等圖形技術。
那麼,我們思考一個問題,到底是先有了價格還是先有了圖形技術呢?很顯然,是先有了股票的價格,才有了股票圖形技術。因為,如果股票沒有任何的價格反應,也就談不上擁有任何的技術呈現。
既然股票先有了價格,而後再擁有的圖形技術,那麼利用技術推導預測股票價格的反應,就是一種不合理的方式。呈現的圖形技術,確實反應市場的一切資訊,但使用者卻沒有思考清楚“先”與“後”,也就是說技術呈現的是歷史中已經走出來的圖形經驗,未來有可能會出現上漲或者下跌,但不具有未來一定的性質。
或者這樣說,你準備明天去商場買東西,但明天到底去不去得了呢,又是一個大大的問號。可能因為下雨,你不去了;可能因為有事,你不去了;可能因為生病,你不去了。而技術也就是這個道理,計算呈現的是歷史中的發生經驗,而未來具體走不走得出來,只是一種相對機率,並不具有未來一定發生、百分之一百的確定機率性。
往往投資成功與否,與方法論有著關係,但更重要的是耐心,而眾多投資者中擁有足夠耐心的卻少之又少。
二、指標技術的計算方式。股市中的指標,也就是類似:MACD、KDJ、RRI等,這些指標是透過加權計算方式、最高價、最低價、幾日平均價、收盤價或者量能等等的方式計算得出,然後形成的點連線成的線,呈現的指標技術。
雖然與圖形技術有著不同,但從本質上講,仍舊與圖形技術是一樣的,仍舊利用不同的價格、不同的量能計算得出,是處於價格之後,而不是在價格之前。
那麼,利用價格顯示的反應推測未來的行情,試圖達到百分之百的成功率,是可能的嗎?顯然是不可能的事情。價格在指標計算之前就已經顯示,而技術在後,有延遲的資料推演未來,本就有延遲,當然在使用的時候也就會時常失靈。
股市有著3700多家上市公司,是不是每一家公司有著固定的技術規律呢?顯然也是不是的,週期股有周期股的規律、趨勢股有著趨勢股的規律、主題概念股又有著主題概念性的規律,顯然是不同的。所以,在使用指標技術的時候,本就是一定成功的機率,並非百分之百成功。而抱著百分之百成功的思路去使用,當然也就會有著失落。
三、量能的變化也少不了投資者。關於量能,股市中常有的言語則是“無量上漲,漲了也白漲”,也就是說一家公司如果沒有量能的支撐,未來股票價格勢必就會跌回來。正因為有著種種關於量能神奇之效,所以不管是老股民還是新股民,對於量能的認知極為信任。
我們反過來思考,一家總股本為1億股的公司股票,常流通於市場的有3000萬股,而這時有著想長線投資這家公司的投資者不斷的吸籌,浮游的籌碼越來越少。當然,這家公司也十分給力,業績十分的好,所以浮游的籌碼越來越少,越來越多的投資者不願意賣出,致使常流通於市場的股票僅僅只有100萬股。那麼,這個時候量能能不能說明什麼問題呢?顯然是不能的,未來這家公司的上漲與下跌,與量能的反應是不相符合的。
既然如此,也就沒有必要注重量能的功效。對於量能的技術分析通常是配合著圖形技術、指標技術或者單獨使用量能使用。我們還是思考一個問題,到底是先有了量能還是先有了股價呢?
這一點與先有了技術還是先有了股價有著不同,量能是參與價格變動的其中因素,也就是買賣之間的關係有著影響價格的漲跌,投資大於拋售為股價上漲、投資弱於拋售為股價下跌。
量能與股價同時變化。而同時變化的基礎上,代不代表代表就可以做基本假設,反應市場的一些資訊,促使技術的不失靈呢?也是不行的。
量能的變化少不了投資者,而投資者的情緒反應對短期股價的變化有著積極的影響,但對股票價格長期影響的並非短期投資者的情緒影響、投資者所呈現的量能,因公司的價值所形成的趨勢影響價格。
在經濟學中有著這樣的一句話“價格的波動隨著價值的波動而波動”,而公司的價值才是影響股票價格的根本。量能的左右只是即時的反應,而不能左右長久的價值趨勢。
技術分析的基本假設確實能反應一切的資訊,但對於未來的影響卻是資訊所反應不出來的,畢竟是未來未發生的事實,而技術的反應是即時已出現的資訊,技術不具備預測未來的性質,故而技術會出現失靈。
回覆列表
琺瑪爾提出的有效市場理論指出的是就是你所提出的問題,其理論核心將市場分為有效市場和非有效市場兩類,有效市場又分為弱勢有效市場、半強勢有效市場和強勢有效市場。其中的有效指的就是做出技術分析對於獲得更多的盈利的有效性。
另外目前中國的股票市場按其理論劃分應屬於無效市場範疇,即作出合理的技術分析及判斷也未必會獲得比不做技術分析所得來的盈利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