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婚姻危機剖析
-
2 # 葉飄刀
一、很明確的說,陣法是有的。比如宋朝趙光義甚至在武將出徵前,先就將陣法交給武將,讓其戰場上使用,不考慮實際情況常常被詬病,但這也說明陣法的真實存在。
二、陣法自然不像有的小說這樣,什麼類似迷宮一樣,進去之後就出不來啊,或者說是什麼天門陣必須降龍木來克啊什麼的。
真實的陣法,是為了戰爭的勝利而使用的軍陣。也就是我們常常看到的步兵方陣就是一類,只是一個方陣只能稱為陣型,而不同陣型的排列與彼此照應就是陣法,比如唐代李靖的梅花陣。
陣法的巔峰在宋代,宋代因為缺乏騎兵,所以不得不用步兵對抗騎兵,而步兵對騎兵,最重要的就是密集的方陣抵擋衝擊,保護後邊的弓弩手遠端殺傷。
所以當時的少數民族對於宋有“陣而不戰”之說,也就是說當宋軍擺好陣列的時候,就不用去衝這個硬骨頭了。
-
3 # 小院之觀
當然有,不但古代有,就算現代戰爭,也擺脫不了陣法的影響。
如果把陣法換一個字,換成陣型,可能就更容易理解一點。
試想一下,軍隊作戰不是黑幫火併,就算你是個黑幫老大,手下有百把個小弟,帶出去火併,也要先挑幾個得力的小頭目,交代一下怎麼打,怎麼跑,誰開車,誰望風等等事宜。
更別說大兵團的部隊作戰,兵種又繁雜,沒有一個統一的隊形,全憑各自為戰是不可想象的,古人又沒有像現在先進的通訊系統,所以需要陣法來幫助指揮,克敵制勝。至於小說中那些玄之又玄的陣法,就是作者在真實陣法的基礎上自行想象新增形成的了。
其實,陣法就相當於部隊的隊形,戰國時候孫臏孫老爺子的《孫臏兵法》裡就有一篇《十陣》,記錄了十種陣法:“凡陣有十:有方陣,有圓陣,有疏陣,有數陣,有錐行之陣,有雁行之陣,有鉤行之陣,有玄襄之陣,有火陣,有水陣。”這大概是有記載對陣法最早的描述了。
事實上,並非在中國,就是在西方,作戰也是有陣的,舉世聞名的羅馬軍團,就有著名的三列隊法,這實際就是一種陣法,只是老外不像華人說的那麼好聽,也不太注重名字上的表述,而在坎尼會戰中漢尼拔擺出來的陣型,用華人的眼光來看,這活脫脫不就是一個半月陣嘛!
回到中國,孫臏講的十種陣法,基本就囊括了作戰用的基礎陣型,後世那些五花八門的陣法,差不多都是在十陣的基礎上進行改進或變化組合,再加個好聽的名字,以致出現了這麼多五花八門的陣法。
在實際作戰中,固然需要一個陣型,然而死靠陣型的結果必然是被團滅,因為戰場上的局勢是瞬息萬變的,不是小說,不存在靠一個陣法就輕鬆打敗對手的事情,如果那樣,陣法的軍事高度早就上升到最頂端了。
就拿坎尼會戰中漢尼拔的半月陣來說,在實際作戰中,根據戰鬥的程序,迦太基的陣型逐漸由前凸的半月陣變為後凹的半月陣,把羅馬軍團的主力步兵包了進去,而迦太基的騎兵衝散兩翼保護步兵的羅馬騎兵後,完成了對羅馬主力步兵的包圍,從側後方衝擊羅馬步兵,最終導致羅馬軍團崩潰大敗,取得了史詩勝利。而勝利的關鍵,還是在於雙方指揮官臨場的指揮及變化,這方面,顯然漢尼拔略勝一籌。
再舉一箇中國的例子,宋朝對陣法的研究達到了一個巔峰,連皇帝本人也親自下場,宋太宗設計了一個著名的陣型《平戎萬全陣》,然而,史料裡除了臣子幾句拍馬屁一般的歌頌外,從未見其在實戰中如何建功,這是為何呢?
我們來看一下“平戎萬全陣”的配置,該陣總共需要兵力14餘萬,配備有步兵、騎兵、弓箭手、瞭望塔、床弩、戰車等等,可謂應有盡有,然而卻沒有一樣東西——腦子,這個陣要擺全寬度就需要20裡,你得先找好這麼一塊平坦的地兒,把大軍拉到那裡,慢慢擺好陣型,然後坐等遼華人來跟你決戰,而且,還不許跑,非得正面跟你剛不可。
這種刻板無腦的陣型,哪怕是宋太宗親自設計的,並下詔必須使用,在實戰中也被他手下將領拋棄,因為用了就等於找死。
遼華人騎兵是強項,騎兵的優勢就是機動性,這又不是玩電腦遊戲,你擺個陣,我也擺個陣,啪啪啪一頓操作,輸了還可以重來,你要人家揚短避長,拿自己短處來跟你正面硬剛,不是沒腦子是什麼?
所以此陣看上去很美,作戰實效等於無。反倒是滿城之戰中,崔翰與趙延進等人違旨,把“平戎萬全陣”丟進了垃圾桶,根據戰場實際情況集中兵力出擊,靈活應變,才取得了滿城大捷。
-
4 # 中行偃1
答:有,很重要的戰爭手段。
《武備志》是明代重要的軍事著作,屬於中國古代字數最多的一部綜合性兵書。由兵訣評、戰略考、陣練制、軍資乘、佔度載五部分組成。
陣練制 41卷分陣和練兩部分。
陣,載西周至明代各種陣法,配以 319幅陣圖,所收較《續武經總要》為多,以諸葛亮的八陣、李靖的六花陣、戚繼光的鴛鴦陣為詳。陣有說記,有辯證。“記”載“聖王賢將”所立之陣,予以廣揚;“辯”言唐宋偽託附會之陣,予以廓清。對古陣圖,“舉而合之”又“陳異同之說”,其中“有最卑淺而無當者,然廢之適足以惑世”,此亦“鮮所刪鏟,陳所掊擊,以廣學者之目”。
練,詳記選士練卒之法,包括選士、編伍、懸令賞罰、教旗、教藝五方面內容,選自唐、宋、明有關兵書中的律令,尤以《紀效新書》、《練兵實紀》為重。如編伍,推戚氏編步、編騎、編車、編水之法;懸令賞罰,採自《行軍需知》、《練兵實紀》中的作戰、訓練條約。認為“士不選,則不可練”, “士不練,則不可以陣,不可以攻,不可以守,不可以營,不可以戰”,所以“練為最要”。
作者茅元儀認為,古代陣法失傳,後人便胡編亂造。他把這些圖繪製下來,目的就是要正本清源,以正視聽。“練”又分選士、編伍、懸令教旗,教藝五個部分,詳細地記載了士卒的選練方法,其中包括士卒的選拔淘汰,車、步、騎、北兵的編伍,賞罰賞律例,教兵方法,兵器訓練等。內容多采自《太白陰經》、《虎鈐經》、《行軍需知》、《紀效新書》、《練兵實紀》等兵書。
-
5 # 帝國烽火
當然有,比較出名的八卦陣,相傳是諸葛亮建立,到李靖手上經過最佳化成為六花陣。
一開始佈陣的大體佈局是:將一支軍隊分為八個小方陣,四正四奇總為八陣,按井字形、環形配置,大將居中掌握全域性。從這一點上,和八門金鎖陣頗有類似。而後,姜尚從中衍生出“太公陣”,春秋戰國時期,司馬穰苴衍生出“五行陣”,兵聖孫武衍生出“五行八卦陣”,而後由諸葛亮推演出“八陣圖”,又有大唐軍神李靖衍生出“六花陣”。
在《李衛公問對》中有記載:
太宗曰:“朕與李績論兵,多同卿說,但績不究出處爾,卿所制六花陳法,出何術乎?”靖曰:“臣所本諸葛亮八陳法也。大陳包小陳,大營包小營,隅落鉤連,曲折相對。古制如此,臣為圖因之。故外畫之方,內環之圓,是成六花,俗所號爾。”太宗曰:“內圓外方,何謂也?”靖曰:“方生於正,圓生於奇。方所以矩其步,圓所以綴其旋。是以步數定於地,行綴應乎天。步定綴齊,則變化不亂。八陳為六,武侯之舊法焉。”在這裡面李靖詳細介紹了六花陣的特點。通常中軍居中,右廂前軍、右廂右軍、右虞侯軍、左虞侯軍、左廂左軍和左廂後軍六軍在外,大陣包小陣,大營包小營,各陣營相連,不同兵種之間相互配合,使該陣具有集中、機動、協調配合等特點。
據《李衛公問答》和《武備志》記載,六花陣有方陣、圓陣、曲陣、直陣和銳陣五種陣型,五種陣型又各有五種變化,共有25種變化,指揮者根據不同的敵情、地形攻防等佈列不同的陣型。
陣法的還有一種使用,就是在人員組合和配置上的使用,明朝軍事家戚繼光為了對付倭寇專門研究鴛鴦陣。
鴛鴦陣陣形以11人為一隊,最前為隊長,此二人一執長牌、一執藤牌。長牌手執長盾牌遮擋倭寇的箭矢、長槍,藤牌手執輕便的藤盾並帶有標槍、腰刀,長牌手和藤牌手主要掩護後隊前進,藤牌手除了掩護還可與敵近戰。再二人為狼筅手執狼筅,接著是四名手執長槍的長槍手,左右各二人,分別照應前面左右兩邊的盾牌手和狼筅手,再跟進的是兩個手持“鏜鈀”計程車兵擔任警戒、支援等工作。
“鴛鴦陣”不但使矛與盾、長與短緊密結合,充分發揮了各種兵器的效能,而且陣形變化靈活。可以根據情況和作戰需要變縱隊為橫隊,變一陣為左右兩小陣或左中右三小陣。當變成兩小陣時稱“兩才陣”,左右盾牌手分別隨左右狼筅手、長槍手和短兵手,護衛其進攻;當變成三小陣時稱“三才陣”,此時,狼筅手、長槍手和短兵手居中。盾牌手在左右兩側護衛。這種變化了的陣法又稱“變鴛鴦陣”。
嘉靖四十年(1561年)5月10日,大批倭寇竄入花街一帶騷擾搶掠。戚繼光率“戚家軍”,首次排出“鴛鴦陣”法,在鳥銃、弓、弩、火箭的配合下,一舉殺敵3萬多人。緊接著在保衛台州的戰鬥中,戚繼光又以1500人在山林中伏擊倭寇2000多人。待敵人進入伏擊圈後,“戚家軍”又列出“鴛鴦陣”,向敵軍勇猛衝殺,使倭寇頓時全線崩潰,被斬首或墜崖摔死者不計其數。這一年,戚繼光依靠“鴛鴦陣”,大破倭寇於浙江臨海,九戰九捷,使浙江的倭患得到平息。
這類陣法類似於在戰場上的相互組合,各部隊簡單配合和協調,透過陣法的作用是其發揮更大的價值。解放戰爭時期林彪總結的三點兩面、中共軍隊的三三制等等都是陣法的一種表現形式。
-
6 # 濤說精彩歷史
“一圖頂千字”,陣法有用,尤其在訓練當中!
1、我們先列一個陣圖——“陰陽隊圖”。此圖出自軍事名著《太白陰經》,作者唐朝李筌。
(陰陽隊圖 ▲)
該陣佈置如下:前面的排甲作為防禦,陌刀兵在排甲之後,準備斬馬破騎兵;陌刀兵再之後,是弓弩,遠處射擊敵人;再之後又是保護中央主帥的排甲、儀甲。另外,陣型中用於指揮的大旗、大纛(主帥的旗幟)也很清晰;大旗分列隊伍前方、左右;大纛位於隊伍中後部,由眾兵團團保護。
另外,道家博大精深,其中太白星“主殺伐”,這陰陽隊圖,便容納了軍隊編制、軍事制度以及中華哲學,我們讓古人解釋一下:
"經典曰:陽隊排列從一到九,陰隊排列從九到一。每隊五十人,其中五人為火長,五火各有士兵九人,那麼,每隊士兵不少四十五人之數。(陣型中的軍隊編制)
士兵之中包容士兵,兩兵之間相距二步;隊中有隊,兩隊之間相距十八步,每隊與前 、後隊之間各相距十步。所有各隊之間各隊前後相距情況,也都是這樣。(古人行兵打仗規制很嚴格)
黃帝說:“大陣之中包容許多小陣,大隊之中包容許多小隊,大麴之中包容許多小曲。(古老的中華哲學)“
怎麼樣,這陣型很帥氣,很有章法吧,我抽空還可列出很多陣型,有空寫文章列舉。
2、關鍵問題來了,怎樣處理訓練中的“有陣”,和實戰中“無陣”的關係。
陣型那麼死板,實戰中變化,敵人剋制怎麼辦?
唐朝軍事家對這個問題想得很明白了,也很明白——軍事是經驗科學,絕不能墨守成規,即絕不能墨守訓練陣法,要靈活運用!今天的部分網友不看書,在網上瞎爭論。
李筌在兵書中說道:
我們翻譯一下:
在營壘中用陣圖教戰,能使士兵知道怎樣前進與後退,正確識別金鼓指揮號令。但是,臨敵實戰中的具體陣法,都不可預先畫好圖形照搬照套。 因為 ,戰勝敵人的具體戰法不會重複出現 , 而應敵的陣形卻是變化無窮的。用兵打仗的規律如同水的運動規律一樣 ,水因地勢的高低而制約其流向形態 ,用兵作戰則依不同敵情而制定取勝方略。
(偃月營圖▲)
3、我也談趙光義的陣圖,即毛澤東評價趙光義——“此人不知兵。”
我研讀宋史,明顯看出趙光義作戰經驗欠缺,宋人還不停美化;但許多證據是掩蓋不了的。
比如,趙光義實戰前頒發陣圖,讓軍隊必須遵守,結果打敗;比如,訓練花裡胡哨的“舞劍隊”,在軍鎮前表演花劍,想震懾敵人;再比如任用不知兵的晉王府元從親信,領導軍隊……
這樣的人物,把後周郭榮、北宋趙匡義打造的精銳禁軍送上前線,送上最難攻打的幽雲十六州,固定陣型作戰,不敗才怪,就是太可惜將士們性命;北宋,在趙光義手裡,在趙光義的“實戰固圖”下,喪失了全統一的機會,可嘆!可嘆!。
-
7 # 真誠地看著你
陣法就是事先演練的配合套路,再以旗號、號角、金、鼓等進行排程。在交戰中部隊能靈活運動,揚長避短,分進合擊,進退有序。
陣法的重點就是一個練字。無論你多厲害的將領,都不可能將剛接手的一幫烏合之眾擺成陣型。
陣法是科學,是科學的訓練+科學的指揮。它不是玄學,不要被小說騙了。
-
8 # 沉140769451
所謂陣法,就是根據地形、地貌、不同武器的效能,針對不同的作戰任務和物件,合理配置不同武器,諸兵器協同配合作戰的作戰隊形。古代有,現代也有。各武器的效能是有極限的,協同配合也是有極限的,當到達這個極限時,最後就只能拼數量,其本身並不玄妙,一切以實用為標準。諸葛亮所謂的八陣圖,並無證據證明存在過,但八種陣形的八陣是有的,戰國《孫臏兵法》中就有,都很簡單實用。如同軍隊正規作戰,不需要複雜的武術招式,只需要簡單適用的幾個熟練動作一樣,陣法也只需要簡單適用,各武器發揮自身最大效能,相互配合,相互以長補短就可以了。
-
9 # 夏有涼風61
古代戰爭,排兵佈陣那是肯定的,如三才陣,四象,五行陣,六合陣,北斗陣,八卦陣等。
其實說簡單點,古代陣法就是透過兵種的機動轉換來,以強擊弱。或以弱方(虛)誘敵,實則弱軍背後就是精銳死士。或以誘鋒擊尾。拖強滅弱。總之古代戰陣是根據兵種剋制,精銳死士和普通士卒的靈活機動,以弱隱強來擊敗敵軍的一種戰爭章法。
所以說古代排兵佈陣打仗,先以試探虛實。
-
10 # 李從嘉的戰爭茶室
軍訓時進行的佇列訓練,在古代就屬於陣法,你看到的足球籃球各種戰術也屬於陣法。人們需要陣法,是因為人們的體力有限,一個人再怎麼強悍,也不可能全力以赴的進行超過30分鐘的搏擊,需要不斷的進行佇列更換,讓更多的人以有效的序列即投入戰鬥,這就是最初的軍陣。基本的軍陣有方陣、圓陣、錐型陣等,這些都是基層指揮官都要掌握的內容。軍陣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在指揮官可以在戰時打出很多變化,讓對手難以應對。在排隊槍斃時代,軍陣的作用是保持火力最大輸出,縱隊變橫隊,橫隊組合成方陣都是最基本的應用。軍陣和武器、兵種相適應,騎兵和步兵比例,弓弩手和長毛手的比例等都是要考慮的內容,此外軍陣還要考慮到地形因素。
回覆列表
古代陣法很玄虛,究竟有沒有?
一些什麼萬仙陣,什麼誅仙陣,什麼八卦陣,這些陣法都是扯犢子。
真正古代戰爭的陣什麼意思?其實就是古代兩軍交戰前部隊所呈現的隊形,比如一字長蛇陣,就是軍隊呈一字型站隊。
古代戰爭通常陣形有:一字長蛇陣,二龍出水陣, 天地三才陣,四門兜底陣, 五虎群羊陣,六丁六甲陣, 七星北斗陣,八門金鎖陣, 九字連環陣,十面埋伏陣。
這些陣型都是根據敵我雙方實力對比,然後所採取的防禦或者進攻隊形,類似於足球比賽的排兵佈陣,根本不存在什麼“天門陣”,要什麼降龍木才能破陣,這簡直就是荒誕的評書遊戲而已。
打仗靠的是謀略,陣型考驗的是指揮官的臨場指揮能力,傑出的指揮官總是合理佈陣,讓士兵發揮最大的攻擊和防守能力,這才算是真正的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