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Jeefance
-
2 # 躺贏主要靠實力
破甲彈在二戰後期使用很廣泛。
美帝的巴祖卡火箭
德國的“鐵拳”
德國的“坦克殺手”
英國的PIAT反坦克榴彈拋射器(這個發射原理比較另類,可以看這個影片https://www.ixigua.com/i6712929004707381767/)
還有蘇德雙方都裝備了反坦克手榴彈
蘇聯的的反坦克手榴彈,左邊RPG-43型;右邊為RPG-6型
德國的磁性反坦克手榴彈
還有各種反坦克槍榴彈,製造能力比較強的國家都有裝備,
這些反坦克武器使用的都是錐形裝藥的破甲原理,都是破甲彈。
冷戰期間各國也都大量裝備了反坦克火箭,反坦克無後坐力炮,並開始大規模裝備反坦克導彈,仍然都是用錐形裝藥破甲原理,按照毀傷方式來說都是破甲彈。
這個大名鼎鼎的就不用介紹了。
美帝的無後坐力炮
中國的紅箭73反坦克導彈
錐形裝藥的破甲原理彈藥直到今天仍然是非常大量裝備的反裝甲武器,所以現在各大國的坦克首上裝甲,側後裝甲都加裝了厚厚的反應裝甲和格柵裝甲,用於抵禦破甲彈的攻擊。甚至有些國家開始研發海軍用的小口徑魚雷,都開始採用錐形裝藥技術在厚厚的潛艇耐壓殼體上打孔,來擊沉潛艇。
-
3 # 客矢解
實際上“RPG”、反坦克導彈等都是也是屬於破甲彈(破甲原理),不過我想題主說的是炮射破甲彈。至於炮射破甲彈使用不廣泛的原因只能是相較於穿甲彈而言,畢竟穿甲彈是坦克炮最主要的彈種,不過就此說破甲彈使用不廣泛就比較片面了,要知道面對二戰時期的單一裝甲(非間隙裝甲)坦克,破甲彈的毀傷效果比穿深較高的次口徑穿甲彈好很多(冷戰時期的破甲彈厚度也超過了次口徑穿甲彈的穿甲厚度,不過要面對採用間隙裝甲的坦克正面有些吃力)。破甲厚度比全口徑穿甲彈的穿甲厚度也要高。
二戰時期的眾多短管坦克火炮都配備有破甲彈,四號坦克最普遍,當然88mm炮的反坦克炮也有這種彈種,多用途炮彈替代榴彈是一種趨勢。
炮射破甲彈的效用在二戰時期還是比較多的,穿甲彈的動能穿甲效果在中小口徑火炮上在經歷一系列坦克戰以後逐漸替換為較大口徑的火炮,但是除了使用高炮彈支援步兵外,一般破甲彈還用於遠距離殺傷敵人的坦克裝甲車輛和步兵。遠距離使用破甲彈與破甲彈毀傷形式有關,只要命中它的金屬射流射穿的裝甲厚度沒有多大折扣,是坦克火炮發射穿甲彈遠距離穿甲能力衰減的替代彈種,是不可替代的彈種之一。當然今天的主戰坦克也裝備有尾翼穩定破甲彈,不存在說不廣泛一說。此外二戰還有多種便攜反坦克火箭筒,在非常近的距離實施偷襲,能夠有效毀傷坦克和殺死裡面的乘員。美軍的“巴祖卡”和德軍“鐵拳”最為出名,在東南亞戰場上中國的遠征軍也曾使用過巴祖卡火箭筒。而德國方面後來裝甲部隊不夠用,不得不靠士兵或者大量平民攜帶鐵拳火箭筒來充當反坦克工具,造成雙方極大的傷亡。
破甲彈的破甲厚度遠超穿甲彈的穿甲厚度,即便不使用串聯戰鬥部,只要攻擊主戰坦克側後也是極具威力的炮彈。尾翼穩定破甲彈具有較高的初速,效用比較豐富,反坦克、打擊工事及輕裝甲軟目標非常有效。
不過破甲彈也有它自己的缺點,在二戰時期的破甲彈口徑是比較小的,炮彈初速與榴彈差不多,使用形式也幾乎一致。一般的短管坦克炮會攜帶不少的破甲彈用於反坦克或是毀傷工事打步兵,這時的破甲彈要用於遠距離反坦克只能是靜對靜射擊才有戰果,對遠距離(1000m以上)移動目標的打擊幾乎不可能。而且使用破甲彈還受地形影響,叢林、森林的坦克戰使用破甲彈的可能就更少,因此坦克戰就很少有戰果,也正是題主猜疑的使用不廣。
在破甲彈出現後不久碎甲彈也在冷戰中發揚起來,這種炮彈兼具了遠距離毀傷效果沒有大的衰減而且對掩體工事的破壞能力還要優於破甲彈,特別是對“蘇聯鋼”製造的卵型炮塔特別有效,跳彈的機率變得極小(有跳彈也是魔法,除非是間隙裝甲未能毀傷),不過還是破甲彈要更廣泛一些,畢竟破甲彈的破甲能力也在不停更新,尾翼穩定破甲彈的初速遠遠高於碎甲彈,反坦克能力並不是很不堪。而碎甲彈似乎替代了坦克炮攜帶的榴彈,成為少數軍隊的主力彈種之一。
反坦克導彈也是應用了破甲彈的原理,因此在“攻頂”方面是坦克最大的威脅。
如果破甲彈使用不廣為何當今還要更新坦克炮使用的炮射破甲彈呢,當然對付敵方的步兵要使用炮彈打擊也不可能要使用脫殼穿甲彈打吧!因此部分國家用破甲彈和碎甲彈替代了坦克炮的炮射榴彈。也正是如此坦克與敵人交火時一定有破甲彈被使用。區域性的地區戰爭大多是不對稱的戰爭,幾乎只有“兩伊戰爭”比較能夠說明炮射破甲彈的作用並不弱。
恐怖分子和中東地區的民兵武裝偷襲坦克一般有錢用反坦克導彈,沒錢用"RPG",某些直接送的我就不談了。
穿甲彈的作用一直都是反坦克,而破甲彈的效用實際上比穿甲彈要好,至少繞側偷襲摧毀坦克還是能夠做到的,與大部分輕型坦克(使用115mm口徑以下火炮的輕型載具)作用差不多,畢竟輕型坦克沒有正面擊毀主戰坦克的能力是不會去送的。使用破甲彈打坦克時找機會攻擊側後完全沒問題。反觀彈芯細長的脫殼穿甲彈反步兵摧毀軟目標的能力非常差,完全不及破甲彈的殺傷能力。再者主戰坦克也正是需要裝備破甲彈有效摧毀敵人的軟目標,儘可能保證自身側後安全和殺傷敵人的有生力量。
最早的坦克是為步兵開道,突破塹壕戰僵局的,而今武器多樣化也沒有改變坦克需要殺傷步兵的基本任務。
未來破甲彈也不會被淘汰,反坦克導彈多是破甲戰鬥部,與破甲炮彈的原理一致,這也會大大鞏固破甲彈的地位。穿甲彈是坦克最主力的彈種,不會淘汰,地位也不會降低但是絕對不代表破甲彈存在的意義只是輔助彈種,坦克最先應用於戰場時榴彈也曾是坦克的主力彈種不是嗎?反步兵今天依舊存在啊。
-
4 # 冬雨AK
穿甲彈(AP)一種動能彈,通常為高密度合金材料重金屬材料,依靠彈丸強度、重量和速度穿透裝甲的炮彈,結構和原理可見圖一圖二
破甲彈(HEAT),是一種化學能彈藥,又稱空心裝藥或聚能裝藥彈,是利用炸藥的錐型中空裝藥的聚能原理,在裝藥爆炸後形成金屬射流穿透裝甲.結構和原理看圖三圖四
破甲彈在當時有明顯的缺點,最主要的是威力小!二戰時期,火炮多為線膛炮,彈頭為保證射擊精度在空中極速旋轉,破甲彈主要依靠金屬射流來擊穿裝甲,如果使用線膛炮發射,那麼高速旋轉的炮彈會產生強大的離心力,對金屬射流產生離散和破壞作用,高速旋轉會損失70%以上的破甲威力。二戰之後,在解決了彈體旋轉問題後,破甲彈才大放異彩。
當時著名的反坦克火箭筒如鐵拳 巴祖卡 彈頭都是破甲彈,由於沒有旋轉的問題,所以在當時打坦克威力都不錯
-
5 # 瘋狗的輕武
破甲彈這種依據蒙羅效應的空心裝藥原理用於反裝甲在二戰中處於發展起步階段啊。
先解釋下蒙羅效應,這是美國科學家查理斯·蒙羅在1885年時發現的一種現象,當你將炸藥放置於圓錐筒定頂點時爆炸,然後爆炸帶著半融的金屬射流(但不是液態,而是帶有大量細碎固體金屬的射流)以超過3000,甚至4000米/秒的速度向前噴射。真雞兒狠!
然並卵的是這玩意到1939年才由瑞士人莫豪普特獲得武器專利,1940年英華人根據這原理研發了68號HEAT槍榴彈
然並卵,這種早期的破甲彈裝藥很少,50多mm的穿深在當年來看算是步兵反裝甲武器中的翹楚。但這點裝藥和金屬射流即便是打穿了也沒多少後效殺傷,而且蒙羅效應除了對入射角度比較講究,還得有一定起爆距離。另外快速旋轉的破甲彈頭會導致起爆時候金屬射流被旋轉甩的到處都是,影響射流聚能力。
因此二戰時期都在攻克破甲彈這些固有難關上,但絕對不能說二戰很少見破甲彈啊?畢竟這玩意不依靠膛口動能,只講究爆炸時射流穿甲的彈非常適合步兵
光是諸如巴祖卡、鐵拳、坦克殺手、PIAT這些破甲彈武器就讓單兵也能在一定距離內有效對付坦克。而一些短管坦克,比如IV號短75這類本來只能用來打榴彈的支援坦克也能用上破甲彈實行反坦克作戰。
到二戰末,破甲彈的穿深已經達到口徑的3倍左右,到冷戰更是飆到7倍。這玩意一定程度上和APCR(次口徑穿甲彈)一度導致了裝甲無用論(比如豹1、AMX30這種裸奔脆皮)
所以...題主的問題不成立
-
6 # 皇家騎士16
二戰沒咋用是真的,冷戰可沒少用
冷戰初期喬巴姆還不知道在哪的時候歐美的坦克被破甲彈嚇得已經放棄治療了,以翹臀豹一為首的一票北約坦克紛紛放棄裝甲選擇機動。反正扛不住,還不如跑快點,沒準打不到呢。
-
7 # 軍武資料庫
破甲彈在二戰中後期已經大量使用了。
這是最早的破甲彈發射器——PIAT,在我們的叫法叫做鐵拳火箭發射器。
這是一個典型的破甲彈結構。原型出現於1940年,在1941年被拿到了北非戰場上試用。在1942年開始大量生產。
德國在二戰期間一共生產了11萬5千具發射器。彈藥生產了30多萬枚。
這已經屬於一個典型的量產武器了,不過當年受攜帶彈藥數量的限制,鐵拳真正取得的戰果的確有限。不過由於其龐大的生產基數這個型號的武器一直到北韓戰爭還在使用。
所以說這並不是一個在二戰使用不廣泛的武器裝備。同時,德國之外的美國也有!英國還有!
這是英國的68型反坦克槍榴彈,同樣也是破甲彈。美國的巴祖卡也配有破甲彈戰鬥部的。
甚至說日本的70毫米的92式步兵炮其實也有破甲彈的彈種。
當然瞭如果大家覺得小口徑不給力,德國還有大的pak36
這是超口徑的破甲彈。套在炮管外面打的。
至於為什麼破甲彈應用很廣泛。主要在於其技術難度相對簡單,門檻較低(只要做成空心裝藥結構就能提高穿甲效率,當然做好還有一定困難),這就比同時期同口徑的高爆彈藥有更大的威力。所以各國青睞。
至於冷戰期間,那W君提一個東西吧RPG。
這東西家喻戶曉了吧?
也是最常見的這種就是破甲彈戰鬥部的。能說不廣泛使用嗎?
當然了在W君這裡孤品不舉例,再看:
結構熟悉嗎?看起來小是吧,這是美國的40mm槍榴彈。
M406是殺傷榴彈,M550就是破甲彈了。
相似的各種破甲彈彈種多了去了,真不能說應用不廣泛的。
課後作業:每人說出5種破甲彈戰鬥部的彈藥。
-
8 # 微電腦一本書大小
之所以不如硬芯穿甲彈多,因為直到冷戰時蘇軍T62坦克率先使用115㎜滑膛炮,才能要破甲彈發揮最佳威力,傳統線膛炮把破甲彈轉的太快反而嚴重失效率也高,又費勁不要破甲彈轉的太快增加各種減速帶很麻煩囉嗦,,,
-
9 # 王司徒軍武百科
不!提問的你錯了,HEAT技術在整個二戰中可以說是大放異彩,冷戰時更是瘋狂發展。
使用不廣?畢竟就一反坦克的東西,你應該在反坦克領域找它們的存在。
上圖.1943年的蘇聯RPG-43反坦克手榴彈,世界第一種使用HEAT技術的反坦克手榴彈
HEAT技術由美華人門羅1880年發現,在1898年讓德華人諾依曼註冊了專利,故而這種利用漏斗狀成型裝藥的爆炸技術原理,也被稱為“門羅效應”或“諾依曼效應”。
雖然發明的較早,但HEAT的實用化卻相當的晚,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才開始逐漸的成熟。
而且HEAT技術如果不用來打裝甲的話,其實也沒啥大用,頂多拿來炸工事。
問題是,當時人類整體的武器裝備發展都很一般。
按照一戰標準,炸工事,人們有大口徑榴彈炮、臼炮,甚至超大規模的巨炮,戰場上輕度的爆破需求,讓戰防炮或者工兵去解決就夠了。
打坦克也沒那麼高的要求,二戰之前的坦克大都是皮薄至二三十毫米到個位數的東西,隨便給你門帶穿甲彈的炮要說嗨不穿這玩意兒乾脆拿根螺紋鋼自決吧。
畢竟那時候的坦克不是為坦克戰而設計的,是典型的步兵支援武器。
如美軍的規劃就是:坦克掩護步兵,坦克殲擊車打對方坦克(後來特慘)。
英軍將坦克分為“步兵坦克”和“巡洋坦克”,前者伴隨步兵推進,後者機動支援步兵。
這些功能類似步兵戰車地位的早期坦克,大部分時候只需要用低膛壓榴彈炮炸步兵就行了,根本沒有穿甲的需求。
在一個反裝子彈能近距離給坦克開口,12.7mm機槍能把坦克打漏,20mm機炮能幹坦克正臉,37mm戰防炮能無雙的年代,HEAT實在是無用武之地。
等到二戰的戰火徹底燒起來,人們才發現保守了。
德國將坦克集中起來使用,利用鋼鐵洪流瘋狂穿插,開啟了坦克大作戰的時代。
坦克在這段時間迅速發生變化,坦克對決成了家常便飯,規模也越打越大,從普洛霍夫卡到阿拉曼,到處都是碰撞的鋼鐵堡壘。
坦克的炮越來越粗,裝甲越來越變態,穿甲彈越來越狠,步兵坦克早給踢飛老遠,這是鋼鐵們對撞的時代。
此時的步兵可尷尬了,坦克們一群群的碾過來又衝過去,步兵手中的37mm炮卻已經從“軍用開瓶器”變成了只能聽個響的“軍用敲門磚”,打在新型坦克重甲上連個凹都不會有。
連德軍都在拿88mm高射炮平射反裝甲,可想而知其他軍隊有多麼窘迫。
人們不得已拿出了一堆反坦克技術救急,黏性炸彈、簡易燃燒瓶、發煙彈、反坦克槍、反坦克壕、火油溝、人肉爆破……步兵們為此急得抓耳撓腮,歪點子層出不窮。
於是HEAT技術開始發力,基於該技術的專用反坦克武器開始批量出現,被運用到了無後坐力炮、火箭筒等武器上。
當時的這類明星HEAT武器特別多,當年美國的“巴祖卡”,德國的“鐵拳”、“坦克殺手”,英華人的“PIAT”、日本的“試做四式噴進炮”都屬於早期HEAT武器。
甚至還有許多非發射式的HEAT反坦克武器,比如給遊戲帶火的日本“反坦克刺雷”,這東西堪稱人操自導豬突式最終反坦克武器,想上靖國神社的牆就靠它了。
德軍也開發出了基於HEAT技術的磁性吸附反坦克雷,這東西有1.5和1.7千克兩種,國防軍標配板載裝備。
英華人更是早在1940年就開發出了68號反坦克槍榴彈,他們在二戰中生產了800萬枚這種可以透過李恩菲爾德式步槍發射的彈藥,但這玩意兒壓根沒見過戰果,許多英軍士兵還吐槽說這種槍榴彈根本炸不了步兵。
蘇聯開發HEAT技術的時間可以上溯到20-30年代,二戰時面對洶湧的德軍鐵騎,蘇軍不得不拿出一切東西應急,緊急開發出了一種名叫VPGS-41“石榴”的聚能裝藥槍榴彈。
“石榴”擁有那個年代所有反坦克槍榴彈的問題,打不準,打不遠,想遠射就得考慮曲線彈道,磨損槍管,引信不可靠。因此,很多蘇軍戰士寧可用反坦克去硬噴,也不願用“石榴”,它很快就從蘇軍中消失了。
美軍當然也有同類裝備,他們一般使用M7槍榴彈發射器發射M9型反坦克槍榴彈,這種武器雖然不比蘇聯的先進多少,但在太平洋的島嶼叢林地帶,用來對付狹路相逢的日軍小坦克再合適不過了。
德軍的“37敲門磚”也用上HEAT了,還是超口徑的,被稱為Stielgranate 41高爆榴彈。
Stielgranate 41可以裝在37反坦克炮和37高炮上,總之口徑對了就行了,反正是靠空包炮彈打出去。德軍利用這種HEAT技術,重新將那些淘汰的小口徑“敲門磚”們利用了起來。
總之二戰這類玩意兒實在太多,就不細說了。
常規炮彈型的HEAT也有不少,但受限於當時的技術條件,人們無法良好的解決線膛炮發射HEAT時的自旋問題,這極大的影響了其聚能爆炸射流作用,因此它們的穿甲效能比那些AP、APCR、APCBC差遠了。
比如虎式坦克的88mm KwK 36 L/56炮發射APCR彈的表現為:
100米穿深162mm,250米為158mm,500米為151mm,750米為144mm ,1000米為138mm,1250米為132,1500米為126,2000米為116,2500米為106,3000米為97。
如果換成HEAT彈,則全部的數值為110mm,怎麼打都一樣。
這是HEAT的特點,它只需要聚能爆炸,所以無視發射動能和射擊距離,但顯然當時的技術無法解決彈丸自旋造成的影響。
高速旋轉的彈丸會讓金屬射流被分散、甩濺,甚至讓不牢靠的炸高控制部件故障或斷裂,後來這些個問題被滑膛炮、滑動彈帶、壓電引信給解決了。
今天的坦克大多為滑膛炮,因此無論是APFSDS還是HEAT的發射都不存在問題,如果線膛炮發射這類彈藥的話,則需要在彈體上增加一個減弱自旋的“滑動彈帶”。
問題是,二戰時並沒有開發出可靠的滑動單帶,這是戰後技術。
上圖.S坦克前面的柵欄就是為防禦HEAT而設計的
二戰以後,HEAT技術已經趨於成熟,它們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剝去坦克的裝甲”。
穿深能力和可靠性跨步提升的HEAT彈,讓戰後的坦克越活越不是滋味,因為人們發現沒有一種裝甲技術能頂得住瘋狂上跳的穿深數值。
上圖.後來的梅卡瓦坦克也是為了防禦各種HEAT的毒打,整出了一堆防護措施
換言之就是——所有坦克,無論重型還是中型,在升級後的HEAT面前統統炮炮穿。
那怎麼辦,涼拌!重型坦克被淘汰,脆薄脆薄的中型坦克開始出現。
比如當年冷戰歐線的扛把子德國“豹1”坦克,它就是典型的放縱型人格。因為知道自己擋不住HEAT,所以乾脆不要裝甲了,把側重點放到火控和機動上,如果蘇軍中真要衝上來,就靠風箏打法纏鬥。
法國更是放飛自我,甜薄脆的車型設計個沒完,根本懶得要裝甲了。
也就美國和蘇聯因為家大業大,好歹維持了一點基本的矜持,沒有搞的那麼過分。
這股潮流直到HEAT遭遇坦克的“口徑牆”和人們開發出新型複合裝甲為止,差點就讓坦克走下歷史舞臺。
上圖.為抵禦金屬射流而設計的複合裝甲,過去防禦HEAT,今天還要防禦APFSDS
主戰坦克的火炮系統不可能無限擴張,氧化鋁陶瓷、石英砂、玻纖和多層材料構成的三明治裝甲也阻擋了HEAT的繼續放肆。
從這段發展時期來看,說HEAT在冷戰時期無所作為肯定是不對的,畢竟它威脅了一個時代。
連州長都用上了RPG,你又有什麼不服氣?
HEAT那些二戰單兵武器的後輩們也發展的很好,德國“鐵拳”都抱孫子了,美軍叱吒越戰的M72火箭筒、蘇聯RPG火箭筒等等等等,都屬於根正苗紅的HEAT後代。
甚至今天的反坦克導彈也無一例外使用的HEAT技術,中國紅箭,美國標槍,以色列長釘,俄羅斯短號,哪個不是如此?幾乎都是從冷戰發展起來的。
所以,恰恰相反,如今HEAT技術太普及了,幾乎無處不在,自二戰開始這類武器就多的要命,猶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
-
10 # 基哥酷愛玩
破甲彈的出現直接導致了戰後的一大票裝甲無用論脆皮車,豹1,of40,74式等等。
因為二戰後期的經驗就是無論怎麼堆裝甲,就算虎王這類超重型坦克的裝甲也無法擋住一枚小小的空心裝藥彈,不如干脆不要重灌甲,只要我功重比大,跑得快,炮彈就追不上我。
但是事實上戰場環境很複雜,不光有裝甲車輛也有rpg,小口徑速射炮等,這些都能輕易擊穿擊毀脆皮裸奔車,所以英國喬巴姆裝甲研製出來後,北約又走回機動防護火力均衡路線了。
回覆列表
破甲彈 HEAT(High-Explosive Anti-Tank)破甲彈又稱空心裝藥破甲彈,是以聚能裝藥爆炸後形成的金屬射流穿透裝甲的炸彈。也稱聚能裝藥破甲彈,是反坦克的主要彈種之一。
破甲彈是基於門羅效應開發的化學能反裝甲彈種,將錐型中空的裝藥 (常見藥型還有半球型、喇叭型等) 在距離裝甲板一定高度的位置起爆,以聚焦的高溫高速射流擊穿裝甲板並對人員器材進行殺傷,因此也常稱為錐型裝藥、成型裝藥、中空裝藥、聚能裝藥。透過合理設計裝藥形狀和炸高(理論上的理想炸高為直徑五倍)並加裝金屬藥型罩,現代破甲彈的靜破甲深度通常可達藥型罩直徑的五倍以上,破深隨藥型罩直徑增大有所提高,但藥型罩直徑大於150mm時破深提高不明顯。
科普完基本知識,我們看一下二戰坦克主要使用什麼樣的火炮。由於工藝水平限制,二戰坦克炮以線膛炮為主。
破甲彈用線上膛炮上威力很小,強烈的旋轉會分散破甲射流,二戰後發明的旋轉(滑動)彈帶技術解決這個問題,線膛炮才用上破甲彈。再之後,工藝水平的提高,使得滑膛炮越來越多的被使用,破甲彈的優勢得以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