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西漢呂后外戚專權,後來因外戚得寵不計其數,最後外戚王莽篡漢。可為什麼東漢不僅沒有吸取教訓,外戚專權更厲害呢?
8
回覆列表
  • 1 # 風光藝境

    西漢時期先後出現了呂氏、霍氏、王氏等外戚專擅朝政現象,最終大司馬王莽取代劉漢政權而建立新朝,結束了西漢二百一十年的歷史。那麼,繼之而建的東漢帝國統治者為何不吸取前漢的歷史教訓,加以抑制外戚,卻反倒使外戚專政現象變本加厲、愈演愈烈呢?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嗣君沖齡即位,娃娃皇帝無法親政,母后臨朝稱制,外戚倚勢秉政,形成一連串的外戚專政現象。

    東漢自第四任皇帝漢和帝至末帝漢獻帝,共計九位(另有兩位少帝,史家不計)皇帝,他們多為幼兒嗣位,人均年齡不足九歲。娃娃皇帝根本無法處理國家大事,母后便走上政治前臺臨朝稱制(皇太后直接行使皇帝的權力)。皇太后不大信任朝廷大臣,便倚靠孃家人治國,其兄弟遂藉機躋身朝堂,倚勢而專權,形成戚族勢力。一般說來,外戚勢力是畸形政治的體現,對皇權造成侵奪,影響政治穩定。

    東漢皇太后臨朝稱制、外戚擅權的情況主要有五起:漢章帝竇皇后及竇氏執政、漢和帝鄧皇后及鄧氏秉政、漢安帝閻皇后及閻氏擅權、漢順帝梁皇后及梁氏專政和漢靈帝何皇后及兄何進掌權。

    漢和帝十歲即位,竇太后臨朝聽政,其兄竇憲、弟竇篤、竇景並擅權威,恃全驕縱,橫行不法;但竇憲率軍出塞北擊並大破北匈奴,迫使其西遷,還算於國有功;92年,竇氏被漢和帝誅除。百日嬰兒漢殤帝、十三歲的漢安帝先後即位,鄧太后臨朝稱制近二十年,為政寬簡,不尚奢華,親屬犯法亦無所寬容;兄鄧騭以貴戚得任大將軍,專斷朝政,幾個弟弟也高居顯位;鄧騭為政崇節儉,舉薦名士,罷力役,約束家人與賓客;作為外戚,鄧氏是表現最好一族;後遭陷害,宗族盡廢,鄧騭絕食而歿。閻太后於前少帝時臨朝,兄閻顯以車騎將軍專斷朝政,旋因政變被殺。梁太后於漢衝帝、漢質帝、漢桓帝三朝稱制,其兄梁冀為大將軍操權柄,專斷朝政近二十年,百官莫敢違其言,因漢質帝稱其為“跋扈將軍”而毒死之;後被漢桓帝聯手宦官誅殺。何太后於兒子後少帝時臨朝稱制,兄何進為大將軍,無惡行,因欲誅除禍亂朝政的宦官而不慎被殺,由此引起董卓進京、天下大亂。

    皇帝幼小是外戚政治的唯一基礎。東漢帝國中期後,皆因嗣帝年幼而使皇太后臨朝稱制,進而導致外戚專政,實屬無奈。統治者並非不想吸取前漢教訓而加以抑制,實乃無法做到;誰讓皇帝壽短早逝,嗣君年幼呢?

  • 2 # 風逍逍兮易水寒

    漢朝是華人的驕傲,每當提起漢朝,華人心中都會有一種濃濃的自豪感和驕傲。漢朝給我們留下很多可歌可泣的歷史故事,也給我們留下了無數歷史文化遺產。漢朝發生的故事直到今天,還在中華大地上廣為傳頌。

    還記得霍去病那聲“匈奴未滅,何以家為”的雄心壯志,還記得傅介子“漢兵方至,毋敢動,動,滅國矣!”的霸氣宣言,還記得陳湯的那句“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的振奮,還有班彪的“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致,皆為漢土”。漢朝給我們提供的素材太多了,隨便取一點就能創作出無數文學作品。

    但是強盛的漢朝也有缺陷,外戚專權和宦官亂政是漢朝的兩大特色。雖然這兩個情況在歷朝歷代都存在,但是像漢朝這麼頻繁的卻是沒有。外戚就是皇親國戚,指皇帝母親的族人或妃嬪的族人等沒有皇室血脈的皇親國戚。

    自秦始皇建立秦朝以來,就規定了皇位只能在皇室之間傳承,並且父死子繼,兄終弟及。這樣雖然保證了天下一直掌控者皇室的手中,但是也大大減少了皇帝繼承人的範圍。傳統的儒家仁孝思想也給皇帝帶上了道德枷鎖,為了彰顯對母親的孝道,難免會有外戚參與到朝政中來。

    西漢的發生了三次外戚專權,第一次是呂后亂政,第二次是霍光掌權,第三次就是王莽篡位了。呂后開創了漢朝外戚干政的局面,呂后在世時,幾乎獨攬朝政,在她死後,呂氏一族完敗。霍光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輔政大臣,常與伊尹並提,霍光死後,霍家也被抄家滅族。而王莽亂政則直接終結了西漢的統治,由外戚逆襲成為皇帝。

    漢成帝劉驁登基後,一直沉溺在飛燕合德的溫柔鄉中,作為太后的王政君拿他沒辦法,只好藉助自己的母家來穩固朝政。王氏一族開始飛黃騰達,掌控了朝政,最光輝之時,有五人被封侯,王家成為了當朝至高無上的外戚家族,顯赫一時。

    王太后還特別重用了自己的侄子王莽,王莽也是一個非常有才能的人。在他的努力下,西漢蒸蒸日上,朝局逐漸穩定下來。漢成帝死後,王莽貪戀權力,不肯放棄手中的大權,王太后雖然明確的表示不允許王莽毀掉漢室江山,但是王莽已經成了氣候,誰也阻擋不了他了。

    公元8年,王莽在立了幾個傀儡皇帝之後,想當皇帝的野心逐漸暴露出來,最後直接逼宮,逼王太后交出玉璽,順利登基稱帝。西漢就此亡在王莽的手中。但是王莽建立的新朝只持續了15年的時間,就被農民起義軍推翻了,最後由光武帝劉秀重新奪回了漢室江山,建立了東漢。

    而東漢的外戚專權比之西漢也不遑多讓,東漢的前三個皇帝光武帝、漢明帝以及漢章帝時期,國家大權還是掌握在皇帝手中,但是從漢和帝開始,外戚又開始涉及朝政了。漢光武帝等前三位皇帝時期吸取了西漢滅亡的教訓,嚴格控制外戚參與朝政,但是並沒作為制度流傳下來。

    東漢最著名的四大外戚家族就是“馬、竇、梁、鄧”四大家族。第一個專權的外戚家族是竇氏一族。竇氏是漢章帝的皇后,漢章帝死後,漢和帝即位。由於漢和帝才十歲,所以由竇太后臨朝稱制,竇家也因為竇太后開始走上外戚專權的道路。

    憑藉竇太后的關係,以竇憲為首的竇氏家族掌控了朝政。竇憲、竇景、竇篤等竇氏兄弟紛紛在朝中擔任重要職務。但是竇氏家族依仗自己手中的權力為非作歹,胡作非為,甚至還公報私仇,許多不服竇氏家族統治的人都被處死。

    竇氏家族的囂張跋扈和為所欲為引起了無數官員的不滿,漢和帝慢慢長大,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主張,對竇氏一族的擅權也很不滿。皇權和外戚的矛盾越來越深。最後在宦官鄭眾的策劃下,竇氏一族被盡數誅滅,竇氏把控朝政的局面也被打破,宦官開始登上歷史舞臺。

    要說東漢外戚專權權力最大、禍害最深的莫過於梁氏專權了。漢和帝是梁貴人所生,但是梁貴人被竇太后害死,漢和帝就成為了竇皇后的養子,漢章帝去世後,漢和帝繼位,竇皇后成為了竇太后,而漢和帝的身世之謎一直沒有被揭露。直到竇太后去世,漢和帝才知道事情的真相,於是漢和帝對梁氏大加賞賜。

    漢順帝繼位後,立梁氏為皇后,梁皇后的父親梁商被封為大將軍,梁商死後,他的兒子梁冀繼承了他的職位。梁氏登上皇后之外就成為了梁氏一族專權的開始,而梁冀繼承了梁商的位置,標誌著梁氏正式開始干涉朝政。

    梁冀在歷史上因為毒殺漢質帝而留名於史書。漢質帝登基之後,朝政仍然被梁冀所掌控,梁冀在朝廷上頤指氣使,根本不把漢質帝放在眼裡。漢質帝雖然才八歲,但是也對梁冀的囂張行徑很不滿。但是漢質帝畢竟還是小孩子,並沒有什麼城府,有一次他當著眾臣的面叫梁冀為跋扈將軍,讓梁冀懷恨在心。

    梁冀見漢質帝雖然年紀小,但器宇不凡,為人聰慧,梁冀擔心漢質帝長大之後,自己掌控不了他,於是他決定對漢質帝下手。他派人在漢質帝的餅中下毒,漢質帝吃了毒餅,頓時肚痛難忍,梁冀卻在一旁千方百計阻撓太醫救漢質帝,最後漢質帝中毒身亡,年僅九歲。

    漢質帝死後,梁冀迎劉志繼位為帝,史稱漢桓帝。漢桓帝繼位後,還是有梁太后臨朝聽政,梁冀掌控朝政。梁冀的囂張跋扈更勝前朝,所有反對他的輕則削官貶職,重則丟掉性命,外邦進貢的上等貢品都是先入梁府,再入皇宮。

    漢桓帝早就忍不了梁冀的囂張跋扈,最後在宦官單超的幫助下,剷除了梁冀,梁冀夫婦自殺而死,梁家被族滅。剷除梁家勢力後,外戚專權的現象才得到遏制。但是單超等有功的宦官得到了漢桓帝的重用,代表著宦官專權的顯現開始出現,不得不說漢朝始終擺脫不了這兩個勢力的專權現象了。

    那麼,西漢亡於外戚專權,為什麼東漢還不吸取教訓呢?原因有二:第一就是東漢大多數皇帝登基時,年紀都很小

    我們都知道康熙皇帝也是年幼登基,康熙皇帝初期,朝政也是被鰲拜掌控,之後康熙設計擒殺了鰲拜,才開始將國家大權收到了自己的手中。但是不是每個人都有康熙皇帝的能力和氣魄的。東漢幼帝之多幾乎是古來罕見。

    秦始皇創立的皇帝制度被漢朝完整的繼承了下來,一旦皇帝去世,其子嗣不管再年幼,也是繼承皇位的第一人選。而東漢的大多數皇帝都是二三十歲而亡,皇帝去世得早,就造成了幼帝即位的現象。幼帝年齡太小,不能理政,一般都是太后臨朝聽政。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後宮不得干政的鐵令,所以太后一般會選取他人來輔助幼帝執政,而這個人選當然是從太后的母家選擇,畢竟自己的家人才是最值得信賴的人。比如上文提到的漢和帝時期的竇太后就重用竇家,漢順帝的皇后是梁氏,於是梁氏成為太后就重用梁氏一族,歷來如此。

    我們都知道,中國古代皇帝開國之後都會對功臣進行清洗,為的就是防止功臣居功自傲,甚至起兵反叛的事件發生。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擔心自己的繼承者無力控制這些擁有顯赫戰功的叫文臣武將,對皇族的統治造成威脅。

    而東漢是僅有的一個沒有屠戮開國功臣的朝代。漢光武帝對自己的老部下可以說是相當友好了,但是劉秀也擔心繼承者的統治遭受威脅,於是劉秀採用的方法就是跟功臣聯姻,結成親家,成為了自家人,自然就不用揹負屠戮功臣的惡名了。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東漢的大多數皇后都是功臣之後,比如竇皇后是竇融的後代,鄧皇后是鄧禹的孫女,梁皇后是梁統的後代,馬皇后是馬援的女兒。但是劉秀沒想到的是,這些擁有極大勢力的功臣家族連後宮都控制了,那就再也沒人可以阻擋外戚專權的腳步了。而且大量聯姻也造成了外戚眾多的局面,所以這四大外戚家族幾乎沒有虛弱的時候,實力強大的外戚家族根深蒂固,想要剷除要花費巨大的功夫和精力。

    第二個原因就是劉秀設立的尚書檯。

    劉秀為了加強皇權,削弱相權,設立了尚書檯。建立東漢之後,劉秀雖然保留了三公,但是將三公的實權全部抽走,成為了一個虛職。而實權全部注入到尚書檯,由皇帝親自指揮。

    一開始劉秀的尚書檯確實方便了皇帝行使皇權,屬於皇帝的私人專屬機構,稱為內廷,與外部朝廷相對。尚書檯在光武帝時期的地位已經超過了外朝,皇帝對尚書檯的依賴也遠超外朝。雖然尚書檯的官員品階不高,但是掌握了實權。

    而東漢皇帝大多壽命不長,去世得早,所以造成了許多幼帝繼位。幼帝年幼,心智都尚未成熟,更別說掌控尚書檯了。所以尚書檯就被太后名義上掌控,實際上落到了外戚的手裡。所以外戚既有法理上的執政地位,又有了尚書檯的大權,自然會出現專權現象。

    其實光武帝建立東漢時,已經吸取了西漢的教訓,不屠戮開國功臣就值得後世傳頌。但是劉秀親手造成了外戚眾多,專權橫行的局面。或許劉秀也只是摸著石頭過河,事實證明他的方法行不通,或者考慮不全面,但是他之後的皇帝能力差他太多,不能根據實際情況改良制度,所以東漢也陷入了外戚專權的局面也就不足為奇了!

  • 3 # 孝陵衛小校

    兩漢的外戚專權除了制度的設定外更多的還是由於偶然性太多。

    首先,西漢呂后專權是非常特殊的,呂后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開國皇后,在朝中自己本來就有很多人,而且劉邦託孤之際也給呂后做了安排,言外之意就是讓他管理開國諸功臣。

    武帝傳位昭帝,由於少帝太小,武帝託孤時讓霍光錄尚書事輔政,大司馬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領尚書事成為兩漢輔政的一個重要機構。但霍光受命時還不算外戚,王莽雖屬外戚,但已經和皇帝血緣很遠了。西漢的外戚專權,很大程度上是“國統三絕”造成的,即連續三朝皇帝沒有兒子,外繼的多為幼子。

    王莽篡漢不僅僅是篡奪皇位,還有其他方面的一些原因,之前我在別的問題中也做過回答。不管怎麼說,王莽篡漢造成了很壞的影響。東漢建立也確實注意到了這個問題,因此劉秀也做了相關的安排。廢郭後,立陰後,很大程度上就有鑑於郭家勢力太大的緣故,《後漢書》載陰後:

    “後在位恭儉,少嗜玩,不喜笑謔。性仁孝,多矜慈。”

    雖然,劉秀也給了陰家富貴,但他們還是很懂得收斂的,如陰興也是開國功臣,劉秀想讓他擔任大司馬,被他拒絕了。他說:

    興曰:“貴人不讀書記邪?‘亢龍有悔。’夫外戚家苦不知謙退,嫁女欲配侯王,取婦眄睨公主,愚心實不安也。富貴有極,人當知足,誇奢益為觀聽所譏。”

    陰家的知足,給東漢開了一個好頭。

    緊接著的明帝的馬皇后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賢后,不僅拒絕明帝對他家人的恩賜,還拒絕了兒子章帝對馬家兄弟的封爵。可以說東漢初的皇后和外戚是開了一個好頭的,但到了第四代皇帝的時候,情況就變了。

    漢和帝並非太后竇皇后的親生子,且是沖年繼位,當皇帝的時候才10歲。竇太后相比於陰後和馬後更有政治野心,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和家族影響力,她開始臨朝稱制。此後繼位的東漢諸帝都是小孩子,《後漢書》開篇就慨嘆:

    “東京皇統屢絕,權歸女主,外立者四帝,臨朝者六後。”

    皇帝早死,且生不出兒子,是東漢的一個特殊現象,東漢的外戚專政是在這個基點上存在的。而且,東漢相比於西漢來說皇權得到了加強,東漢的三公遠達不到西漢的丞相的權勢,他們權力被削弱,根本無法和皇權抗衡。外戚秉承的是皇權,自然可以實現專權,東漢朝臣根本不具備西漢平諸呂那樣的實力。

    在皇權加強,皇帝又生不出兒子早死的情況下產生了外戚專權的特殊局面。

  • 4 # 中孚鑑

    西漢被外戚王莽所篡漢,而東漢同樣是出現了外戚專政的局面,不全是東漢沒有吸取教訓,而是當時的局面形成的。是無奈的結果。

    東漢早期,因為西漢王莽篡漢,所以那時也對外戚有所壓制,但是東漢後期的皇帝登基時年齡都不大。

    由於皇帝年幼,所以就順理成章的由外戚來輔政。因為外戚的輔政,所以外戚的地位就提高了,權利也大了起來。皇帝也就沒有什麼皇權。

    而皇帝長大後,想要取回權利,而朝中的大臣都是依附於外戚,他所信任的只有身邊的宦官,所以皇帝就只能依靠宦官來打擊外戚。

    皇帝后來成功的消滅外戚,因為宦官有功,所以就重用和重賞宦官,因此宦官的權利也就大了起來,和以前的外戚差不多。

    皇帝駕崩後,新皇登基,因為年幼,還是宦官當權,這個皇帝長大後,想取得皇權,就只能依靠外戚從宦官手裡取回皇權。

    最後是消滅了宦官,但是外戚的權利又大了起來。

    所以東漢就出現了宦官和外戚來回干政的局面。因此也讓人覺得東漢不僅沒有吸取西漢外戚干政的局面,反而更加變本加厲。

  • 5 # 折緣

    造成這個問題的原因,主要有兩個。

    其一、漢章帝對外戚的放縱

    漢章帝劉炟是東漢的第三位皇帝,相對於他英明神武的祖父孝武帝,對外戚嚴防死守的老爹漢明帝,他的性格偏敦厚。作為一個皇帝,漢章帝交的答卷還算不錯。從其諡號就能得出結論,法度大明、敬慎高明、出言有文這是諡法中“章”的釋義。

    如果要找一些比較合適的詞語來形容漢章帝的形象,那應該是一個比較寬容仁厚的文藝青年,畢竟這位皇帝31歲就駕崩了。

    在中國歷史上,出現了好幾位文藝皇帝,比如南唐後主李煜、書畫雙絕的宋徽宗,他們都用血一般的教訓,證明了愛好文藝的皇帝,始終不能做一個大有作為的君主,往往還會釀成斷送江山的惡果。

    而漢章帝是一位書法家,他的草書非常有名,被稱之為“章草”。雖然漢章帝的本職工作做的比其他幾位文藝皇帝要好很多,但無可避免的是,他也存在一個很大的問題。那就是,他搞不定老婆。

    漢章帝的皇后竇皇后天生麗質,6歲就能做文章,算是個才女。按理說跟漢章帝這樣的文藝青年應該琴瑟和諧才對,可遺憾的是,竇皇后性格比較強勢,而且善妒,同時還存在一個大問題,那就是無所出。

    估計就是因為性格比較強勢,導致漢章帝不怎麼願意親近皇后,而比較偏愛宋貴人和梁貴人,而偏愛的結果就是,皇后無子嗣,而兩位貴人都給皇帝生了兒子。

    宋貴人生下來的兒子劉慶,沒多久就被立為皇太子,但很遺憾他娘不是皇后。被竇皇后跟她母親東海恭王劉強女沘陽公主,聯手誣陷,而用的套路就是漢朝的禁忌“厭勝術”,於是,宋貴人和太子被漢章帝疏遠,沒多久太子被廢為清河王,宋貴人也自殺了。

    另一位梁貴人比較聰明,生下皇四子劉肇後,就立即將自己的兒子交給皇后撫養,在劉慶被廢后,劉肇就立為了太子。可梁貴人十分不幸的是,她的孃家不給力,暗自得意劉肇被立為皇太子後,以後生母一家一定不會被虧待。這話傳到竇皇后耳中,竇皇后十分不高興,於是故技重施,不過這次誣陷的物件不是梁貴人,畢竟梁貴人那麼謹慎,而是梁貴人她爹梁竦,隨後他兩個嫁入宮中的女兒“憂卒”。

    從竇皇后在後宮的所作所為來看,漢章帝在管老婆這件事情上,比他爹漢明帝差了幾個段位,導致竇皇后的孃家也隨即強勢起來,特別是竇皇后還有個能幹的兄弟。哥哥竇憲在漢和帝劉肇初年,滅掉了北匈奴,登上燕然山刻石頭記功,在他妹妹後來的竇太后的幫助下,順利成為大將軍,封冠軍侯。大將軍這個職位到了東漢,早就不設了,可偏偏在漢和帝時又開了先例。

    如果說管不住後宮,是其一大問題,那麼漢章帝的早逝也間接導致了外戚實力的崛起。漢章帝31歲就病逝了,而漢和帝即位的時候,才10歲不到。

    自漢和帝以後東漢皇帝基本都是小朋友和短命鬼

    漢和帝是繼漢章帝之後,又一有作為的東漢君主,十歲坐皇帝,竇氏專權,14歲設計剷除竇氏,逼迫竇氏兄弟自縊,也是厲害得很,後來經略西域,重開西域都護府,逼北匈奴殘部西遷最後跑到了西亞和歐洲地區禍害羅馬人去了,又使得南匈奴依附。確實算是東漢厲害的一個君主。

    但不知道是不是遺傳問題,漢和帝也是一個短命鬼,他老爹好歹也活到了31歲,但他享年19,實在是他悲催了。

    他的早逝,由此開啟了東漢外戚專權的時代。漢和帝的日子劉隆出生剛滿100天,就當皇帝了,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繼位年紀最小的皇帝,然而滿一歲就夭折.....諡號孝殤皇帝。

    孝殤皇帝死後,漢和帝的老婆鄧綏繼婆婆竇太后之後,臨朝稱制長達16年。當然這16年東漢還是有皇帝的,而這位皇帝就是漢和帝的哥哥,前廢太子劉慶的兒子,漢安帝劉祜,這位能坐上皇帝純粹就是鄧綏為了專權而廢長立幼的結果。

    漢安帝一直等了16年之久,才熬死了鄧綏,等他親政之後,為了對付鄧氏外戚,東漢另外一個政治集團也形成了,即宦官集團。這位皇帝也是個短命鬼,在南下宛城的過程中,得病回京,卻在返京途中死於車中,只比他爺爺漢章帝多活了一年,享年32歲。

    漢安帝去世後,他老婆皇后閻姬有樣學樣,也學著婆婆臨朝稱制,立了濟北惠王劉壽未成年的兒子為帝,然後才立了不到7個月,這位皇帝就病死了。而閻姬顯然沒有他婆婆的手段,之後就被宦官集團幹翻。宦官們迎立10歲濟陰王劉保為帝,是為漢順帝。

    自此以後,外戚和皇帝支援宦官鬥爭不休,外戚們贏了,就立十歲以下的小朋友為皇帝。

    漢順帝活了29歲,也英年早逝,他兒子漢衝帝繼位的時候才1歲大,皇帝沒做幾個月,又夭折了,外戚勢力再次抬頭,梁太后立渤海孝王劉鴻7歲的兒子劉劉纘為皇帝,即漢質帝,這位皇帝在位1年,又因病去世.....

    緊接著就是諸葛亮口中的“桓靈之後”的漢桓帝,大將軍梁冀擁立,這位皇帝大概是漢章帝之後,繼位年齡最大的了,做皇帝的時候14歲了,後來依靠宦官幹掉了外戚,但因為任用宦官,導致了士人反對,釀成了第一次黨錮之禍。

    漢桓帝壽命也不長,35歲就駕崩了,也是沒兒子的,即位的是漢瀆亭侯十一歲的瀆亭侯劉宏,是為漢靈帝。漢靈帝的名氣應該是東漢皇帝裡面比較靠前的,黃巾起義就是在他執政時期爆發的,而他本人也死得早,享年32歲。

    最後的兩位皇帝就是一個被董卓廢掉的少帝劉辨,以及大名鼎鼎的漢獻帝了。

    綜上可知,漢朝外戚干政,最主要的原因一則是漢章帝皇后竇氏學西漢呂后臨朝稱制,造成了極壞的影響,導致後期的皇后們都有樣學樣,二則是,之後東漢的皇帝們,基本是清一色小朋友,沒有一個活過35歲的。

  • 6 # 粟贇

    在中國的文化環境中,孩子年幼,母親代為執掌家族是一個很正常的事,但女性,尤其是後宮女性很難玩的過那群官僚,就得依賴外戚,畢竟親兄弟總要信任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乙太網Ethernet v2幀結構中是否有前導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