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水一白聊歷史

    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寄奴便是小裕的小名,一個生於東晉後期(公元363年)、出身寒門的漢朝劉氏後裔,其祖上是漢高祖劉邦的親弟弟——楚元王劉交。不過傳到劉裕的父親劉翹的時候,早已經是窮得叮噹響。劉裕出生的時候,其母因難產而死,其父劉翹也沒錢請乳母,就想把劉裕扔了,好在劉裕的姨娘把自己兒子的奶斷了,餵養劉裕,這才保住劉裕一命。

    因為家境貧寒,劉裕為了維持生計,但凡有賺錢的渠道他都會去做,砍柴、種地、打漁和賣草鞋這些劉秀、劉備曾經做過的事情他都做過,為了生存,他還曾經鋌而走險去賭博。但是這些並不能讓他的家境得以轉變,所以劉裕還是會被鄉里鄉親的“老實人”所瞧不起。

    後來,還是當兵改變了劉裕的命運。

    劉裕加入的是北府軍,隨著時間的推移,一點點地提升自己的軍職。但是真正等來屬於他的機會,還要到他37歲這一年(公元399年),五斗米道天師孫恩起兵反晉,東南八郡紛紛響應。東晉朝野震動,忙派大軍鎮壓,而劉裕的直屬上司劉牢之也是此次戰鬥的領導人之一。劉裕第一次與孫恩軍隊碰面時,他正帶著數十人的偵察小分隊卻正碰上孫恩下面的幾千叛軍。劉裕既知無法逃躲,便率眾人衝殺過去,反而殺了不少敵人,後又遇劉牢之兒子劉敬宣和騎兵主力趕到,才躲過一劫,但也是充分展示了劉裕的勇猛。

    後來,在與孫恩作戰的三年時間裡,劉裕經常充當前鋒,不但殺敵奮勇,而且指揮有方,屢次以少勝多,逐漸在東晉闖出名堂。

    後來,劉裕又平定了內部桓玄的叛亂,先後消滅桓楚、譙縱、盧循、劉毅、司馬休之等等割據勢力,實現了長江以南的統一的同時,劉裕也成為了東晉最大的權臣。但劉裕並沒有終止其腳步,又將目標瞄向了長江以北的大片地區,不但大破北朝強國北魏,並一舉收復淮北、山東、河南、關中等地,連洛陽、長安兩都都盡歸其手。

    代晉稱帝

    前所未有的戰功,使得劉裕在東晉的地位和威望進一步提升,不但受封為宋公,統領十郡之地,而且接受九錫之禮。

    公元419年,劉裕進爵為宋王,宋國管轄地已多達二十郡。

    公元420年7月10日,劉裕代晉稱帝,時年58歲。

    身為楚元王劉交之後的劉裕既沒有選用“楚”、也沒有選用“漢”為國號,反而因為其家族世居彭城原屬春秋時的宋國,而選用了“宋”為國號。

    公元422年6月26日,稱帝兩年後的劉裕去世,廟號宋高祖,諡號宋武帝。

    寒門逆襲

    同他的前輩劉邦、劉秀、劉備類似,劉裕的成功也是一次寒門的逆襲。他們不能如士族、貴族一般,出生便自帶光環,他們只能從微小逐漸壯大,靠著自己的努力和奮鬥,向著目標奮進。

    也正因為出身寒門,劉裕在用人方面也不會如士族那般“拘束”,他可以在更廣的範圍選用人才;也正因為出身寒門,劉裕才敢於整頓吏治,向那些無用的皇族或士族開刀;

    也正因為出身寒門,劉裕在戰鬥中反而靈活多變,往往起到出奇不意的效果。

    不過,成功之路雖然說起來簡單,但是其成功的過程卻是難之又難的,誰又能知道歷史上有多少能人異士,在其成功路上只因為一次小小的選擇,最終身首異處的呢?

  • 2 # 大黃扯點歷史

    實際上,在劉裕之前,東晉曾經有過三個人,也差點取代司馬氏改朝換代,王敦、桓溫、桓玄,只不過他們或差點運氣,或差點能力,或差點魄力,都與皇位失之交臂。但仔細分析,前面三個人其實是有共性的,首先都是貴族門閥出身,屬於風流名士一類人,其次都佔據荊襄之地,再就是都手握重兵。名士門閥出身使得這三個人即使手握重兵擁有改朝換代的能力了,也會瞻前顧後,因為他們所擁有的一切都是司馬家賜予的,年紀輕輕出仕就可以佔據高位,這樣再篡位是要受到道義的指責;同時他們身邊的人也大多是一些讀書人,仍然具有忠君愛國之心,因此他們的篡位阻力重重,自身以及周圍環境都設定障礙。

    再說劉裕,劉裕與他們的不同之處在於,劉裕雖然號稱漢高祖弟弟,楚王劉交的後人,但實際上是不是真的已經無從考證了,他家是地地道道的寒門,因此劉裕選擇了當兵,而且是從小兵一點點升上去的,最重要的是,劉裕參軍是投在了東晉後期最有戰鬥力的北府兵。劉裕靠著軍功積累逐漸掌握了北府這支武裝力量,同時由於他是靠著真本領一點點升上去的,因此結識了很多同樣的寒門軍功子弟,並就此形成了寒門軍功集團。寒門出身的人對於改朝換代是沒有任何心理負擔的,因為只有這樣他們才能成為新的門閥,享受高官顯爵,使子孫後代受益。因此當他按照桓溫的路子,北伐滅國開疆拓土之後,手下的人和自身都認為改朝換代的時機到了,完全沒有任何心理負擔和阻力,畢竟他們都是寒門出身,目前擁有的一切都是自己用命換回來的,對司馬家並沒有任何感恩之心。

    因此劉裕超越了他的三個前輩,代晉成功,建立劉宋。

  • 3 # 江南老邪

    劉裕(363年4月16日一442年6月26日),淝水之戰時其20歲,彼時他是街頭小混還是在北府軍不得而知。

    史稱劉裕乃劉邦之弟劉交的後代,關於這點大家都懂的。自劉邦之後,但凡姓劉的幹了點大事,都會和他牽扯上。權且當是,然而史稱"家本寒微″再加"寄奴"稱謂,出身寒族的標識是可以貼實了。賣草鞋為生的少年生涯,還有賭錢輸了不還而被追打,"古惑仔"的形象躍然紙上,英雄和無賴之間本身就是二個字的區別,其完全由結果來定義。但其以孝而著稱確是一亮點。

    由這樣一個寒門"無賴″而成為萬人之上的皇帝,無非是內因和外因相結合的結果。

    關於內因,自小家境貪寒,"打赤腳不怕穿鞋的″,且為人慷慨俠義(有志向的"古惑仔″),有孝道(對繼母相當好,不知有沒有"臥過冰,求過鯉),別小看這個"孝",雖然巳是九品中正制,但在當時也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指標。內因不多說,一言以概之:天賦好。

    重點談談外因,也就是時勢問題,涉及到幾個關詞:北府軍、孫無終、劉牢之、桓玄、徐恩、盧循。當然還有劉穆之、朱齡石、王鎮惡等,不作多敘。

    劉裕何時參加北府軍不得而知,起碼在淝水之戰以後,不然這麼大的戰事,不給他新增幾筆怎麼可能!在兒時賭友劉毅等人推薦下加入名震天下的北府軍,於是優良"古惑仔"的特質使得他發展迅速,很快做到劉牢之愛將孫無終的司馬(劉牢之和北府軍不多敘)。沒有什麼大戰事,就這麼混下去也沒出頭之日,畢竟軍人以戰功而揚名。

    機會很快來了,衣冠南渡以來,王、庾、謝、桓四大望族輪流坐莊與司馬家享天下。到了桓玄時期,東晉政府實控地盤越來越小,僅江東八郡而己。桓玄和劉牢之勢力強大。百姓日子起來越苦。399年,有個孫恩的借五斗米教造反了,東晉政府根本槓不住(史稱"晉安之亂")。這時只能向劉牢之求救了,劉裕登場。作戰勇猛、身先士卒、謀略超強、(真實上演過空城計)軍紀嚴明。孫恩聽了他名字都害怕到投海了,於是劉裕在北府軍中地位飆升成為劉牢之心腹,而且倍受江東百姓喜愛。

    桓玄這個人本事沒有他老爸大,但野心卻更大。晉安之亂讓他看了東晉政府的虛弱,身在荊州的他開始膨脹了,402年,桓玄起兵東下,司馬元顯西上,就要幹起來了,朝廷方面派劉牢之作先鋒。劉裕說幹唄,劉牢之的格局體現出來了,打仗行不代表玩政治行。竟然不顧一干人勸阻降了桓玄,於是桓玄成立了短命朝延。自然開始要整頓了,劉牢之自殺了事。劉裕暫附桓玄,北府軍自此盡入劉裕之手。桓玄投鼠忌器,倒也相關無事。

    老婆很重要,尤其好老婆更重要,但老公短視不聽也沒辦法。桓玄遲遲不下手,劉裕可不等,以匡晉室之名幹掉桓玄。於是在東晉朝廷開始呼風喚雨。其後410年,孫恩妹夫盧循又來一次"晉安之亂",竟差點成功,又是劉裕力挽狂瀾。東晉朝廷已奈何不了他了。當然這之前滅南燕也樹立了相當高的"國際"(打了引號哦)威信。

    其後滅蜀、殺劉毅、何無忌、司馬休之,滅後秦進長安。當皇帝已無法阻檔,箭在弦上了。

    劉裕天賦稟然,且在突踐中不斷學習和成長,團結該團結的人,打擊必須打擊的人。最終完成了最偉大的屌絲逆襲。其滅後秦、屠晉室、身後隔代荒淫的荒唐年代留給後世無盡的話題。

  • 4 # 雁城流浪僧

    劉裕,字德輿,小名寄奴,彭城人(江蘇徐州),劉裕出生貧寒,家徒四壁,終日遊手好閒,窮得叮噹亂響,還特好飲酒賭博。當然,英雄不問出處,等他後來當了開國皇帝,連青年時代的遊手好閒、不事產業也成了“有大志”的一種表現了。

    後來劉裕從軍去了,最初加入孫無終的部隊,後來作戰勇敢,屢立戰功,當了孫無終麾下的一名司馬,成為北府軍的一位下級軍官。公元399年,孫恩起兵反晉,朝廷官軍幾乎被孫恩的義軍全面擊潰,獨劉裕率軍,身先士卒,屢次克敵制勝,以少勝多,收編義軍,屢立大功,不到兩年就全面擊潰孫恩的數十萬叛軍,迫使其投海而死。當時的北府諸將縱兵暴掠,塗炭百姓,唯獨劉裕治軍整肅,法紀嚴明,大得民心。公元402年,桓玄舉兵東下,攻入建康,殺司馬元顯,收奪劉牢之兵權,以其堂兄桓修代之。劉裕審時度勢,暫時歸順桓玄,次年,劉裕率北府兵殘餘兵將1700餘人,在京口舉兵起義,攻桓玄,被眾推為盟主。不到四個月,劉裕擊敗桓玄,次年,迎回晉安帝,為獎勵劉裕再造晉室之功,安帝進劉裕為侍中、車騎將軍、都督中外諸軍事,從此掌握了東晉的朝政。

    劉裕自平定桓玄之亂後,從義熙五年開始,帶兵征討,進行了消滅割據勢力的統一戰爭。他先後攻破南燕,殺了南燕王慕容超,收復青州;南下擊潰盧循,收復廣州;攻克江陵,殺了割據者劉毅;力取成都,滅了割據者譙縱;直搗襄陽,趕跑了割據者司馬休之。至此,自桓玄作亂以來,南方各大割據勢力,全部滅亡,南方歸為一統。東晉境內,全由劉裕勢力統治了。東晉王朝早已名存實亡。在第二次北伐途中,建康傳來訊息,劉穆之病亡。劉裕失去了“蕭何”,擔心後方不穩,草草佈置了一下,就率軍返回了。 由於處置失當,長安不久後便爆發了內亂,諸將相互攻殺,辛苦收復的長安城又得而復失,這次草草撤退乃劉裕人生最大的敗筆。

    在穩定大後方之後,劉裕完全可以當皇帝了,但當時流傳一句讖語“昌明之後有二帝”,這句話通俗點理解就是上天註定晉安帝之後應該有一個皇帝東晉才會滅亡。於是劉裕指示心腹王韶之縊死晉安帝,然後立安帝的弟弟司馬德文為帝,以應讖語中的二帝之說。司馬德文即位後,改元元熙,同事劉裕進爵為宋王,同年年底,劉裕又獲加十二旒冕、天子旌旗等皇帝規格的殊禮,司馬德文對此敢怒而不敢言,他知道自己不過是個傀儡皇帝,無能力制約劉裕。第二年六月,司馬德文禪位於劉裕,東晉王朝滅亡,劉裕改國號為宋,史稱劉宋。

  • 5 # 子龍威武

    劉裕字德輿,小名叫寄奴,他剛出生母親就死了,父親窮困潦倒,無力撫養,就想拋棄他。好在他的姨母放下手裡吃奶的孩子,來養育他,他才活了下來。

    劉裕長大以後,身高七尺六寸,勇武威猛,志向遠大。他十分孝順姨母,為了養家餬口,種地,砍柴,打魚,賣草鞋,什麼髒活累活都做過,還喜歡賭博,說他是一介無賴也沒錯。因為貧窮,劉裕在村裡備受歧視。

    只有出身琅琊王氏的王謐獨具慧眼,曾對劉裕說:“你以後肯定是一代英雄”。沒想到還真說對了,劉裕後來不僅當了英雄,竟然還當了皇帝。

    當時正是東晉末年,地方藩鎮林立,官員壓榨百姓,百姓生活困苦。劉裕被徵當兵,加入了孫無終的部隊,作戰十分勇敢,屢立戰功,被提拔為司馬,成為北府軍的一名低階軍官。

    公元399年,孫恩起兵造反,大軍勢不可擋,朝廷官軍幾乎被孫恩的軍隊擊垮,只有劉裕勇猛異常,親率士卒衝鋒陷陣,屢次克敵制勝,以少勝多。

    一次,劉裕被上千名敵軍追殺,他從懸崖上翻了下去,敵軍也緊跟在後,但劉裕大喝一聲,一個人揮舞大刀向敵軍砍去,有萬夫不擋之勇,上千敵軍四散奔逃,劉裕一個人在後緊追,創造了奇蹟。

    由於劉裕屢立奇功,不到兩年就擊潰孫恩幾十萬叛軍,孫恩被逼無奈,只好投海而死。

    當時的北府軍各級將領都縱容手下暴力搶劫,魚肉百姓,只有劉裕治軍嚴謹,法紀嚴明,深得民心。

    後來,劉裕暫投恆玄,被恆玄任命為中兵參軍。

    公元403年,恆玄攻入建康稱帝,改國號為楚。恆玄驕奢淫逸,大興土木,修建宮殿,橫徵暴斂,百姓困苦不堪。

    同時,桓玄稱帝后為消除隱患,瓦解北府兵,大力剿殺北府舊將,北府軍幾乎遭到滅頂之災。

    公元404年,劉裕率領北府兵殘餘兵將1700多人,在京口舉兵起義,討伐桓玄,立刻得到民眾的支援,軍隊越打越壯大。

    不到四個月,劉裕帶領大軍就攻入建康,恆玄率領親信從石頭城坐船南逃,後來兵敗被殺。

    第二年三月,劉裕迎回晉安帝復位,改元“義熙”。劉裕的功勞太大了,他被授予了一堆頭銜。

    公元408年,劉裕擔任了揚州刺史,錄尚書事,從此掌握了東晉的中樞大權,尤其是軍隊大權。

    劉裕的志向不僅於此。東晉自偏安以來,一直面臨北方的威脅,劉裕決定興兵北上。

    劉裕親率大軍攻打南燕,將南燕的末代皇帝慕容超押送建康殺死。

    之後,劉裕又派大軍攻打譙蜀,成功滅蜀。他又派人出使後秦,要求歸還佔領的土地。

    後秦皇帝姚興知道劉裕的軍隊勇猛,不想與劉裕為敵,馬上痛快地歸還了位於淮北的南鄉等十二郡。

    十二年後,姚興病死,劉裕帶領大軍一舉攻佔了後秦,將姚興的兒子後秦皇帝姚泓押到建康街頭處死。

    劉裕一舉改變了東晉軟弱的形象,使華人振奮不已。

    此時,劉裕的聲望已經達到頂點,他現在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當然時間長了也不甘於人下了。

    劉裕由於聽到讖語說晉還要二世而亡,他指派王韶之縊殺了晉安帝,立其弟司馬德文為帝,即晉恭帝,劉裕進爵為宋王。

    一年以後,劉裕有了自己當皇帝的想法,但是他又不好直接篡奪皇位。他設了一場酒局,將文武百官招來,說恆玄篡逆,先帝被挾持,自己恢復了晉國江山社稷,又南征北伐,現在自己的爵位已經很高了,否則就對皇帝有威脅了,他想把爵位都還給皇帝,自己帶家人告老還鄉。

    這些大臣們頻頻點頭,竟然沒有一個人勸阻,劉裕暗暗著急。

    酒宴結束以後,只有中書令傅亮弄明白了劉裕的心意,他直接拜見劉裕,提出自己去見皇帝。

    劉裕非常高興,問他需要帶幾個人,傅亮說帶幾十個人就夠了,劉裕給他撥了幾十名隨從。

    傅亮帶人來到皇宮,皇宮大門也關閉了。傅亮帶人在皇宮前跪下,一直等到晉恭帝的召見。

    見到皇帝,傅亮三言兩語曉明利害,晉恭帝無可奈何,只好召劉裕回來輔政。幾個月以後,傅亮與劉裕密謀,逼迫晉恭帝禪位。

    公元420年,劉裕定都建康,改國號為宋,即南朝劉宋的開國皇帝。

    劉裕稱帝以後,馬上提拔有功的傅亮,成為四位顧命大臣之一。而對退位的晉恭帝,劉裕認為仍然對自己有威脅,當然一殺了之。

    算起來,劉裕總共殺了六個皇帝:楚國的桓玄、蜀國的譙縱、後秦的姚泓,南燕的慕容超,東晉的晉安帝和晉恭帝。

    以前,投降的皇帝和禪位的皇帝都可以得到善終,劉裕打破了這個規矩,當然他的後代也惡有惡報,不是被宗親殺害,就是被大臣殺死,很少得到善終。

  • 6 # 亭安讀書

    劉裕的崛起,除了自身還有外界的局勢使然,東晉末期所形成的特殊環境,讓劉裕也有了代晉稱宋的土壤。

    東晉士族政權的腐朽,世家子弟的軟弱,讓對自身現狀的不滿的劉裕,投身行伍,恰逢當時的叛亂局勢,都給了劉裕崛起的機會:

    【1】“士”能受命於危難乎?

    劉裕的確出身貧寒,無賴一說從何說起?難道跟士族門閥中的“士”相比,平民出身就是無賴?當時的劉裕也是這樣不忿的。面對九品官人法和士族門閥壟斷官員晉升的現實,平民出身的劉裕選擇的出路是投身行伍。

    東晉發展愈加鼎盛的門閥政治,讓底層的平民沒有機會走上高位,因為門閥士族們自詡高門,認為自己是“士”,有才華德名的叫“名士”,只有名士才可以做高官,才可以享清談。

    而這時候的平民呢?如果想要做官怎麼辦?很簡單,去大家族家裡做門客、部曲,門閥賞識,便推薦你去做官。能跟察舉和科舉並列三大古代人才選拔制度的九品官人法,在東晉真切地成為了門閥士族歷練自家子弟的“家法”。

    可是,當危難來臨,這些出仕便“高品”,只願做“清官”計程車族子弟、一時名士們,能夠受命於危難嗎?答案是不能。

    公元399年,孫恩之亂起,打到會稽郡下時,時任會稽長官王凝之,是王羲之的次子,當然是響噹噹的名士。可他並沒有像在蘭亭集會上那般從容,反而躲在家裡拜道教,想要靠祈禱來保護自己。結果可想而知,城破,王凝之被殺,王凝之的妻子謝道韞氣憤不已,拿刀殺數人。

    事實證明,世家子弟的無能,已經無法修復殘破的東晉王朝,士族階層的腐朽,讓其他階層的人有了崛起的機會,劉裕便是其中一員。

    【2】起於亂世,扭轉敗局

    孫恩之亂給了劉裕施展領兵才能的機會,就如劉牢之抓住了那次淝水河畔的機會一樣,當時只是小小參軍的劉裕,讓看似非常強大的孫恩一敗塗地。這一方面體現了劉裕的才能,另一方面說明東晉真的已經是病入膏肓了,如郗鑑、陶侃這些平亂之能,再也難有。

    孫恩還沒死,一心想要替桓溫報仇的桓玄來了,當時已經佔據東晉三分之二的桓玄,坐鎮荊州西府。本來東晉朝廷能夠依靠北府與桓玄的西府對峙一番,卻沒想到擅長倒戈的劉牢之,再次沒了原則,迅速倒戈向了已經起勢的桓玄。東晉的兩處軍事重地,西府和北府都在桓玄之手,東晉朝廷又有什麼勝算?桓玄最後逼迫晉帝退位,自己做了皇帝。

    而劉裕人呢?正打算領著北府軍攻打桓玄,經過離不開劉牢之這位“奇人”的襯托。當時帶著北府投奔桓玄的劉牢之,心中害怕要是東晉朝廷容不下自己怎麼辦?在桓玄掌控東晉朝廷之後,劉牢之擔心事後桓玄找自己麻煩,想帶著劉裕一起逃往廣陵。

    劉裕的政治遠見還是高於劉牢之的,面對已經有了“司馬昭之心”的桓玄,劉裕去往京口——北府的根據地,選擇與強盛一時的桓玄在近處對峙。而逃往隔江廣陵的劉牢之,眾叛親離,自縊身亡。

    最後劉裕也真有膽色,在桓玄稱帝后,率領一千七百人,進攻桓玄。不知是不是皇位讓昔日意氣風發的桓玄失去了氣魄,在與不佔優勢的劉裕硬碰硬中,迅速落敗。從此之後的歷史,屬於劉裕了。

    【3】平民和行伍階層的勝利

    其實劉裕建立劉宋,終結晉王朝的過程,是兩個階層的對撞。東晉門閥政治代表計程車族階層,並沒有適應自己創造出來的東晉晚期狀況,反而是一直在底層生活,“兵”“卒”“民”階層最後戰勝了“士”階層,取得了王朝的勝利果實。

    從劉裕稱帝之後,對於儒學的恢復,便可以看得出劉裕對於士族階層和門閥政治的厭惡。何為儒學?很簡單的來理解的話,國家治理上:君君臣臣。東晉時期,門閥影響政局,士族掌控朝政的情況,在劉宋不再存在。

    劉裕大量啟用原本的平民做官,壓制士族門閥的勢力,雖然也並不見得如何優勝於門閥政治。可足見經歷東晉晚期動盪的劉裕,對於門閥政治和東晉末期朝廷的無能,是深惡痛絕的,他想要避免自己走東晉的老路。

    於是,壓制門閥士族,倡導儒學治國的劉裕,如同曹丕、司馬炎一般,預防前朝失敗,大量完全相反於前朝的舉措,紛紛頒佈出來。

    這也就是為什麼說,劉裕的崛起到最後稱帝,是平民、行伍底層階層對於世事的適應更強,偏居江東的東晉門閥士族階層們,並不適應變化,所以劉裕成功了。

    【結語】

    劉裕的成功並不輕鬆,但卻是時勢造就。東晉門閥政治的腐朽,被寄予期望的名士們毫無作為,都是一介武夫、一介無賴的劉裕的機會。劉裕把握住了,還沒有跟劉牢之這樣的人一樣沒有頭腦,最後劉裕也終於成功的。

  • 7 # 說史散人

    劉邦是無賴,朱元璋更寒微,可是他們都取得了不朽的功業,可見出身並不能決定一個人的成就大小。先天是我們不能改變的,後天的努力和奮鬥更重要,因此劉裕能成為開國之君是理所當然的,也是受世人所接受的,不然史學家不會對其評價那麼高,稱其為定亂代興之君。

    翻開劉裕的一生,無論是武功上還是文治上都可以讓人大讚一身,他可謂是南北朝時期最英明的君王。可惜的是後人不孝,將大好基業拱手讓人,不然又是一個光武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英超第8輪,曼聯3-2逆轉紐卡,桑切斯絕殺,如何評價這場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