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幾葦渡當年
-
2 # 吳勘
因為董卓有這個實力,而且是早有預謀。
論指揮水平 ,董卓掌戎數年,從一個底層軍官依靠軍功,一路摸爬滾打做到鎮守西北的地方大員。
論軍隊威望,董卓戰鬥所得“悉分與吏兵,無所留”。這麼大方的統帥那個兵不喜歡?
論政治履歷,董卓身兼併州刺史、河東太守,還有斄鄉侯的爵位,可以說是位高權重。
更重要的是,董卓手下的西涼軍隊,是真正多年駐守邊關的正規軍,而內地的漢朝中央軍還有各大家族的部曲,戰鬥力真要比起來也就是小學生水平。
這就是為什麼在三國前期的中原大戰中,呂布開始逮誰治誰,因為他麾下有西涼軍的殘部。但是這些並非精銳,精銳在李傕郭汜手裡,所以呂布打不過李傕郭汜撤出了長安。
而李傕郭汜那些還不是最精銳的,是董卓女婿牛輔的手下散了之後重新整合起來的,就這批兵力,仍然打敗了呂布,打敗了馬騰韓遂……
還有就是董卓進京是經過預謀的。
別以為董卓只是個簡單的大老粗!人家是很有政治眼光的。
東漢末年朝廷本身內部就很亂,後期皇帝多是沖齡繼位,但把持朝政的多是外戚(比如王莽、梁冀、何進等)。至於太監,我只想說奴才永遠是奴才,表面看起來再風光,皇帝一句話也就沒命了。
漢靈帝時期就多次招董卓進京。但是董卓以各種理由推脫。
六年,徵卓為少府,不肯就,上書言:“所將湟中義從及秦胡兵皆詣臣曰:‘牢直不畢,稟賜斷絕,妻子飢凍。’牽挽臣車,使不得行。羌胡敝腸狗態,臣不能禁止,輒將順安慰,增異覆上。”朝廷不能制,頗以為慮。而靈帝一死,董卓立馬就不推了。
及帝崩,大將軍何進、司隸校尉袁紹謀誅閹宦,而太后不許,乃私呼卓將兵入朝,以脅太后。卓得召,即時就道。請注意“即時就道”這幾個字!什麼是即時,就是得到召令立馬就率領軍隊進京了!沒有準備那麼多人吃飯都是問題,所以董卓為了進京是早有預謀的。
還有關於廢立皇帝,董卓終究是外藩入朝,需要樹立威信,而廢掉少帝,另立年齡更小的陳留王正是最快速的方法。
-
3 # 菠蘿菠蘿蜜215
董卓入京其實是應大將軍何進的邀請用來為新帝劉辯立威的。當時宦官集團的權利比較強大。十常侍從漢靈帝起就開始把持朝政,甚至連宮中的一些軍隊都要聽命於這些宦官。靈帝死後,宦官集團想立年齡較小的劉協為帝,方便他們把持朝政。但大將軍何進要擁立年長些的劉辯為帝。最後宦官集團迫於大將軍的威懾選擇妥協。
妥協並不代表失敗。宦官集團苦心經營的數年,在朝中的關係實力十分強大。就連何進同父異母的妹妹也成了宦官集團的保護傘。何進想殺宦官集團,但何太后不同意。就在這樣的背景下,董卓就開始出現在了歷史中了。
董卓是幷州牧割據一方是可以與朝廷軍隊相抗衡的一支力量。董卓在幷州招兵買馬,一點點的開始強大了起來。東漢朝廷一直想把董卓調離幷州,防止他有不臣之心。但是面對朝廷的多次調任,董卓都推辭了。其實不僅僅是董卓,其他的一些地方的軍事力量也可以與中央軍相抗衡。
董卓接到何進的邀請後開始向京城進發。但這時袁紹假借何進的命令誅殺宦官的親人。讓宦官集團下了殺死何進的決心。宦官精心設計殺死了何進,接著袁紹藉機殺進宮裡。宦官挾持了年幼的劉辯和劉協逃出了京城。但很不幸,碰上了董卓(老賊)。董卓手握這一王牌,再加上他的十萬兵馬(自稱的),董卓的野心瞬間膨脹了。可是此時的京城死的死逃的逃沒有一個能主持大局的人在。面對從天而降的大軍原本是給劉辯立威的,可是隨著何進的死,而改變了目的。再加上何進的軍隊也投靠了董卓。所以董卓就成了那個名副其實的實際掌權者。並且也沒有人能夠反對他。
之後董卓廢了劉辯改立劉協是為漢獻帝。從此東漢開始進入混亂的時期。
-
4 # 歷史長流中的魚兒
懂一點三國曆史的朋友們應該都知道,東漢末年,洛陽京都發生了“十常侍之亂”,董卓趁虛而入,掌控了整個東漢朝廷,成為了東漢末年第一個挾天子之人。
我們稍微一細想,就會覺得不可思議,董卓一個外來的軍閥,短短几天時間就控制住朝廷,不到一個月就穩住了局勢,權臣就真的這麼好當嗎?答案肯定是不容易當的,一般人要走董卓的這條路,恐怕還沒成功就已經萬劫不復了!而董卓能做到,可以說既有運氣的原因,也有他個人能力的原因,看完小魚兒的道理,大家自然會明白為什麼了!
1、董卓很善於打理人際關係,結交權貴。董卓曾經在黃巾之戰中損兵折將,朝廷怪罪下來,把董卓罷官受審,本來是要判個死刑的,結果只判了個“死緩”,《袁紀·卷24》中記載的是“減死罪一等”,過了幾個月再次減刑,直接被赦免了,又過了三個月,居然官拜中郎將。
董卓從一個死刑犯短短几個月時間官復原職,其原因就是他賄賂十常侍,朝中有人給他說話。也正是由於他與朝中權貴關係好,才麻痺了那些沒有見識之人,大將軍何進才會選中董卓進京除宦官。
2、董卓的運氣太好,或者說東漢的氣運太差。董卓到達京城附近後,大將軍何進腦子才反應過來,於是把董卓擋在了二十里之外,不讓繼續靠近都城。照這個形勢,董卓只能乾巴巴的在城外候著,最終悻悻而歸。哪知洛陽城中發生了一件出乎所有人意料的大事——何進被宦官殺害,袁紹等人又入宮誅殺宦官,洛陽城大亂。
董卓本來鬱悶的很,考慮什麼時候退軍回去的,突然看到洛陽城上濃煙滾滾,大喜過望,斷定城中出現重大變故,於是趁亂進軍。而且巧而又巧的是,直接碰見了流落在外的皇帝,當時董卓的軍隊遠多餘皇帝身邊的守軍,這可是撿到寶了,於是趕緊“護送”少帝回宮。(這裡與其說是護送,不如說是挾持)
3、董卓反應迅速,在其他諸侯沒有反應過來之前,就以迅雷之勢掌控局勢。董卓帥軍進京以後,洛陽的局勢很亂,大將軍何進被殺,其弟車騎將軍何苗也死了,整個京都一時群龍無首,董卓迅速收編了這些沒有人領導的軍隊。
而這時,其他諸侯還在被突然而來的混亂弄得不知所措。當初袁紹提議讓董卓進京也是沒安好心,想趁亂提升士族地位,解除“黨錮之禍”的影響,但是他沒有預料到會出現變故,也低估了董卓的厲害之處。
4、董卓能用奇謀,僅用3000士兵,造勢成上萬精兵,唬得其他人不敢亂動作。據《九州春秋》記載,董卓初入洛陽時,兵馬不過3000,這點人是根本不被看得上的,董卓於是命令這3000人每天夜裡悄悄出城,第二天天明大張旗鼓進城,對外面宣稱是西涼增兵,一連好幾天,人們都認為董卓的軍隊數不勝數。
可能有人懷疑《九州春秋》的真實性,正史《三國志•董卓傳》有一個記載,朝廷派出六路大軍去西涼平叛,其他五路全都大敗而歸,只有董卓的軍隊全身而退,一個損失都沒有。原因在於這六路大軍錯誤的估計了叛軍形勢,等遇見才知道自己遠不能敵,但為時已晚。董卓當時碰見時也是大吃一驚,兩軍僵持日久,之後想到一計,命人每天在河中捕魚,造出軍中缺糧的假象,叛軍認為董卓不久就要不攻自破了,於是也不著急進攻。董卓暗地裡派兵阻塞上游河水,之後掘開河水突然撤軍,等到叛軍趕到時,河水太深已經不能過了!透過這件事可以知道董卓是能用奇謀的,不管是他本人出的主意,還是其他人的計謀。所以《九州春秋》中,用三千軍充數萬軍的事也是合情理的。
5、董卓捨得下本,對手下非常厚待,所以很多人願意跟著他幹。《三國志•董卓傳》記載,董卓擔任軍司馬時,因為戰功受朝廷賞賜,董卓只接受了郎中官職,剩下的財物全都分給了部下。後來董卓掌控朝廷後,大膽任命韓馥、劉岱、孔仙、張資、張邈到地方上掌管各州郡,雖然他們後來都反了,但也能說明董卓是很捨得的。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董卓才能利誘呂布成功,殺了當時唯一的勁敵,掌管京都防務的丁原,丁原當時手中還有不少軍隊足以對抗董卓,卻不想從內部被攻破了。
綜上所述,董卓正是因為這些原因,不可思議地迅速把控住東漢朝廷,成為了東漢末年第一個挾天子之人,雖然他殘暴不仁,最終因為自身的原因失敗了,但也不失為一代梟雄!每天一段有深度的歷史,謝謝大家關注、點贊、評論,小魚兒帶你暢遊三國!
-
5 # 憶尋塵
說到董卓入京,就要提到一個人,那就是大將軍何進,何進是讓董卓入京的主要原因。
何進給了董卓入京機會當時正好是十常侍之亂,何進要清理十常侍,而收到了自己妹妹何太后的阻攔,為了提升自己的行動力,便將外臣引入京城,這裡的外臣就是董卓。 可惜在董卓入京之前,訊息便走漏到了十常侍哪裡,何進被密謀殺害,平定十常侍之亂提前開啟,太后與少帝陳留王都被擄走。
董卓是怎麼樣的人自然,董卓肯定是個亂臣賊子,而在靈帝尚在時,他是如何的呢?
卓數討羌、胡,前後百餘戰。遷中郎將,討黃巾,軍敗抵罪。韓遂等起涼州,復為中郎將,西拒遂。於望垣硤北,為羌、胡數萬人所圍,糧食乏絕。卓偽欲捕魚,堰其還道當所渡水為池,使水渟滿數十里,默從堰下過其軍而決堰。比羌、胡聞知追逐,水已深,不得渡。時六軍上隴西,五軍敗績,卓獨全眾而還,屯住扶風。拜前將軍,封斄鄉侯,徵為幷州牧。可以說董卓也是一個戰功赫赫之人,但外臣帶兵入京一直以來都是被阻止的,因為威脅太大,然而由於何進死前給了董卓入京的機會,導致了後面董卓之亂。
為何董卓能專權前面說到太后,少帝與陳留王被擄走,那麼是誰迎回來的呢?正是董卓。何太后因何進的緣故自然不喜歡董卓,而少帝又非常害怕帶著兵馬的董卓,當時只有陳留王(後來的漢獻帝)說了話“汝來保駕?汝來劫駕?”,董卓的“特來保駕”是那時的定心丸,也是那時董卓有了廢立的心思。
擁有兵馬的董卓自然有了話語權,而當時各路統兵的外臣都以為董卓是平亂去的,自然不會理會城內情況,給了董卓廢立皇帝的機會。等到眾人發現是,已是董卓之亂之時。
-
6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董卓並非一入京就能號令群臣,廢立皇帝,而是透過一系列的軍事、政治手段,才掌控朝政。
董卓進京之前,大將軍何進己被殺害,宮中的宦官也被何進舊部及袁紹等殺盡,京城一片混亂,京城的軍事力量主要有四股:
1、何進舊部。
董卓派其弟董旻挑拔何進舊部,以何苗不支援其兄何進為藉口,與何進舊部一起殺何苗,其後何進舊部投靠董卓。
2、車騎將軍何苗、何太后部。
何苗被董旻及何進舊部所殺,何太后就無依靠,後也被董卓殺害。
3、幷州刺史丁原部。
誘唆呂布殺害丁原,乘機收編丁原舊部。
4、袁隗文官集團及袁紹西園校尉部。
董卓做過袁隗的門客,袁家門生遍天下,以為董卓也會像其它人支援袁家,董卓初到京城,確實對袁家也比較恭敬,等董卓收拾完以上三股勢力後,才騰出手對付袁家,逼走袁紹,殺害袁隗三族。
槍桿子出政權。董卓完成軍事上的行動後,已一家獨大,在軍事上完全控制京城,沒人再敢反動董卓,於是董卓開始在政治上開始行動:
1、罷免原司空,自已取而代之,基本無阻力。
2、廢少帝劉辨,立陳留王劉協為帝。
3、為自已加官即爵,自任太尉,封侯,併為黨錮之禍平反,收買人心,徵辟名流士大夫到朝為官。
4、任相國,劍履上陣,參拜不名,入朝不趨,位極人臣。
至此董卓已完全控制朝政,雖是外臣,但董卓透過一系列的手段,獨攬大權。
-
7 # 三分鐘歷史角
我認為董卓一入京就能號令群臣,廢立皇帝主要因為三個原因:
1、董卓本身官位威望就不低。
董卓在進京前是前將軍,且任幷州牧,相當於司令加省長。而他的頂頭上司是大將軍何進和車騎將軍何苗,何進在董卓進京之前就被殺了,而殺何進的人居然是何苗,就這樣,在京城裡面董卓的兩個上級就這樣莫名其妙的沒了,於是何進和何苗的下屬都投靠了董卓。
2、槍桿子裡出政權。
本來董卓就帶著20萬涼州兵進京,後來又接收了何進和何苗的班底,然後又誘惑呂布殺了京城的警衛隊隊長丁原收編了警衛隊,於是京城裡只剩下了董卓有軍隊了,所謂布衣之怒流血五步,皇帝和各大臣的人身安全都在董卓的兵力控制下,表面上想幹嘛都行,所以廢立皇帝順理成章。
3、漢朝廢立皇帝有過先例。
西漢就有過廢立皇帝的事情,霍光就幹過效仿伊尹廢掉了劉賀的故事,就這樣霍光還是一代名臣,所以董卓廢掉少帝立獻帝也不是不可接受的事情,畢竟董卓也不是自己當皇帝,如果不是後來董卓幹其他事情太過了,完全是第一個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人,也不會落得敗亡的結局。
綜上,董卓有威望,有兵權,還有先例可循,號令群臣,廢立皇帝也就不意外了。
-
8 # 戴老師講歷史
涼州這個東漢第一要衝之地,他養育了董卓這樣的“名人”,他少年時期的董家也算的上涼州這地兒有點實力的家族,周邊還是很有一點屬於自己的勢力的,但是這些東西在涼州這個到處埋藏殺機的地方,家族武力真正起的作用並不是很大,他從小就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有些時候,刀子好說話,但用過腦子的刀子才更好說話。
稍微長大一點的他和當時很多人一樣,喜歡結交豪強,但在涼州,風度翩翩的儒家名士乃至詩書傳家的豪強少之又少,他覺得很沒有意思,於是聚攏了一大批和他一樣兇狠強悍的人,然後他將目光移到了另一種人——胡羌部落酋長們:在當時的涼州,由於東漢關於涼州問題的愚蠢之極的民族政策和充滿挑釁意味的歧視法令,使得涼州經常動亂和戰亂,漢朝廷最後一次大規模平叛一口氣殺死了數萬人,築起了十幾座連綿不絕的“京觀”,所以胡羌酋長們日子過得很艱難,董卓卻很欣賞他們,根據史書記載,董經常帶著一幫和自己一樣兇狠強壯的人和他們交心並且慷慨的贈與他們物資,酋長們也投桃報李“經常把部落的幾千牛羊全部贈送給董卓”。
這是多麼美好的故事啊,假如人人都獻出一點愛,涼州將變成美好人間,甚至有一天涼州會變成大漢最宜居一十三州之首。可是真的會這樣嗎?根本不可能,極有可能的是幫助董的家族,殺死董的仇敵或者董看上的一切的原來主人,將奪取過來的牛羊獻給董,這樣血淋淋的情況才最有可能符合當時涼州的情況和酋長們的特質。畢竟,有些時候,白蓮花是在涼州或者人們俗稱的西涼活不下來的,舉個例子,西涼還出過另一個名人,賈詡,他就在三國亂世裡活得很好。
和董太師後世形象大為不同的是,彼時的他,長得那是雄渾有力,更有一身武藝,能開硬弓,能馭烈馬,甚至能在烈馬上左右開硬弓,當地官吏經常被羌胡酋長們騷擾,不堪其煩,董卓一出現,羌胡酋長們馬上就會散去,朝廷越來越對涼州地區的混亂感到厭煩,勒令當地必須想辦法,官吏想起了那個特別兇悍的男人:董先生,於是——董先生有了大漢武人最正規的入仕起點。
董先生以六郡良家子的傳統身份入仕中央,去做羽林郎了。這是一份非常正規的入仕起點,很有前途,當年由此起點入仕的,不乏後來的名臣名將,實在是一個完美的起點。
此後董先生以羽林郎身份轉回涼州,這一次,還帶回了一部分同樣兇狠強悍的羽林軍,對著曾經的朋友們——酋長們,揮起了屠刀:卓以對羌數戰有功,擢軍司馬。不久,董卓再次大發神威,在羌胡之中橫行無忌,再升郎中、都尉、校尉,直至達到小巔峰:幷州刺史、河東太守,而董先生這一時期正式成為羌胡的噩夢的形象從此深入朝廷袞袞諸公的心中,包括大漢天子。
董先生在對羌作戰中積攢了大量軍功與經驗,但是似乎對於猝然爆發的黃巾起義沒有什麼好辦法,居然被黃巾軍打了個落花流水,朝廷向來無情無義,直接罷免了董先生,董先生的怒火正在膨脹,朝廷認為董先生沒有用了,董先生不這麼看,回家鄉沒多久——涼州就亂了,羌人掀起叛亂,規模極大。大漢朝廷不用董先生,還用誰?董先生復出了——天子拜為前將軍,封侯食千戶,不出意外的又一次大敗叛軍,極為勇猛。
董先生看著自己越來越多的軍隊,再看看越來越虛弱的朝廷,眼睛都在放光。過於明顯的董先生被天子發覺了,天子希望董先生乖一點,不要想太多,乖乖交出兵權,就給他做少府令還附送幷州牧,可惜董先生裝聾作啞:“我的兵們都說生是我的人,死是我的鬼,都愛我啊,都求我把他們留在身邊,我也很為難啊,這樣吧,我就守在天子你附近,保護你哦。”
原話是這樣的:“士卒大小相狎彌久,戀臣畜養之恩,為臣奮一旦之命,乞將之北州,效力邊垂。”
正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日後董卓造孽,其實伏筆早就埋下了。
-
9 # 平沙趣說歷史
簡單來說,董卓手裡有兵,中央有人。
董卓是東漢末年率先崛起的一個軍閥,原本就混跡與胡漢雜居的涼州,在黃巾之亂嶄露頭角,擁有了數萬軍隊,這些軍隊,就是他在亂世安家立命、謀奪權力的本錢。
董卓還有另外一個本錢,那就是袁氏,董卓是袁氏故吏,董卓進京也是袁紹建議的!
汝南袁氏是漢末最為顯赫的大族,袁紹和袁術都是漢末大軍閥,而他們的叔父袁隗,位至三公,在中央的地位很高。
中平六年(189年)四月,漢靈帝駕崩後,少帝繼位,太傅袁隗更是與大將軍何進共掌尚書檯,但他的存在感很弱,何進誅殺宦官、召董卓進京等舉措都沒有他太多身影,一向被視為尸位素餐的代表,不過在董卓進京前,他肯定是起了作用的。
在董卓進京前,洛陽已經一片大亂,何進被宦官刺殺,何進部將吳匡、張璋等攻打宮門,袁術和袁紹隨後加入,宦官被屠殺。
政變後董卓才率軍抵達洛陽城西,三千軍隊駐紮於城外。
接下來三日間,董卓做了很多事,包括出任司空、殺丁原,吞併其部屬、吞併何進餘部、商量廢立,至九月初一,廢漢少帝。
董卓能夠迅速當上司空,僅僅說他兵多是不夠的,因為這時候他還沒有掌控整個洛陽的兵權,收編其他勢力是幾天後的事,這裡邊,少不了袁氏的幫忙。
按照靈帝遺詔,何進與袁隗共為託孤重臣,何進已死,袁隗掌政順理成章,他如果派使者拜董卓為司空,很合法。而且董卓在城外,如果沒有城內政治勢力扶持,他怎麼吞併執金吾丁原(負責洛陽守衛)和何進餘部?
如果董卓是以強權逼迫獲得司空官職,為何來得這麼快?為何呂布等人數日內就歸附了呢?董卓得升高位被視作可以依附才更為合理吧,畢竟是袁氏提拔的軍權代理人。
可惜這個代理人並不滿足於當個代理人,在董卓任司空時,司徒空置,太尉劉虞遠在幽州,只有太傅袁隗在地位上能跟董卓相較。
袁隗提拔董卓,動機很明顯是提拔故吏,他認為董卓這位故吏會遵照“門生故吏”的遊戲規則,老老實實地聽話,結果遭到董卓反噬。
兵權在手,天下我有,董卓殺袁隗是廢立之後,而廢立之事,董卓是跟袁隗商量的,其實也只有他們兩個有資格商量,董卓跟袁紹商量時,袁紹雖然不同意,但也找個藉口說要跟叔叔商量,而袁隗表示同意!
袁紹跟袁隗叔侄二人意見分歧,袁紹立馬跑路,全無幾天前叔侄合作發私兵誅殺宦官的親密,此時董卓手中不過三千兵馬,袁氏在京城的影響力遠超過他,如果袁隗這個當家人同意的話,再發動一場政變除掉董卓也並非不可,只不過他不同意,還在之後數月被董卓逐步削弱,身死族滅,只有袁紹、袁術這些跑得快的人活了下來。
回覆列表
因為那個時候沒人治得住董卓了,這聽起來像是廢話,其實我要說的是這些治得住董卓的人哪去了?
當時的京城可謂魚龍混雜,勢力盤根錯節,可是就在短短的幾個月間,從十常侍到外戚,從文臣到皇帝,從將領到禁軍,一切都變了。
東漢的一百多年,太監的權力是很大的,而包括十常侍、健碩等以及底下的太監全被殺光,太監的權力平白消失了。
東漢的外戚也是相當嚴重,可董卓入京後和董太后結成聯盟,擁立劉協。而擁立劉辯的大將軍何進等人全部被殺。
朝廷文官沒什麼可以拿得出手的人物,後來發跡的袁氏兄弟以及曹操,都還只是個“孩子”。
而皇帝劉辯能力不足,沒辦法和董卓鬥。
若論拳頭,何進啥的都死乾淨了,董卓已經坐上了頭把交椅,還和禁軍取得合作。
所以從政治到軍事,一系列領域全都被掃清了,當時在京城已經沒人能站出來和董卓鬥上一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