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荒徑漫草
-
2 # 毛火榮
公元581年,北周的隋王楊堅在消滅了內外政敵後,接受周靜帝禪讓,稱帝建立隋朝,楊堅即隋文帝。他又經過幾年的準備,消滅了南方的陳朝,統一了全國。
隋文帝為人果決,他認為不可再向突厥示弱,乃下詔書說:“從前周、齊抗衡,中原分裂,突厥卻與雙方都有聯絡,玩弄平衡。而北周和北齊相互猜忌,都害怕突厥偏向對方,他們搜刮百姓去餵養豺狼,而突厥不但不感恩,反而更加貪婪兇惡。所以我們要進攻突厥,打得它再也不敢向南窺視,從此害怕本朝威嚴。”
當時的突厥也正內部混亂,一個大可汗之下,還有四個小可汗並立,其中沙缽略可汗最強。鑑於此局面,隋文帝的大臣長孫晟(即唐初名臣長孫無忌之父)獻計說,五可汗之間已有嫌隙,如加以挑動,他們必然發生內槓。我們可以採取戰國時范雎獻給秦王的“遠交近攻,離強合弱”政策,這樣使得突厥內部大亂,無法與我朝對抗。
隋文帝便依計而行,主要派兵攻打最蠻橫的沙缽略,而與其它幾個可汗交好,果然,突厥中計,只一年的工夫,在公元583年,突厥正式分裂為東、西兩個汗國,東突厥沙缽略可汗為首,西突厥為達頭可汗,他們多次發生內戰。東突厥沙缽略可汗在屢遭兵敗後,趕緊向隋朝稱臣並請求和親。
587年,東突厥都藍可汗即位,而隋文帝支援突利反叛。599年突利失敗,隋文帝迎接突利,讓其娶了隋朝公主,並正式冊封突利為啟民可汗,讓他在河套地區建國,做隋朝的盟邦,東突厥又自此分裂。
分裂後西突厥也無力對抗隋朝,因此,長孫晟獻計沿用秦時的“遠交近攻,離強合弱”的策略基本實現,強大的突厥汗國一分為二後,已然無法對抗已經統一而強盛的隋朝乃至後期的大唐王朝。
-
3 # 微史春秋
突厥的分裂,一是內部勢力分化的結果,而是隋朝的“遠交近攻、離強合弱”外交手段。
提出“遠交近攻、離強合弱”離間策略的是隋朝名將長孫晟。
一、長孫晟提出“遠交近攻、離強合弱”計策長孫晟出身北周貴族,騎射技術都十分精湛。
當時的突厥正處於第四任可汗——佗缽可汗統治時期,突厥十分強大,北周北齊都不得不稱臣求和,每年都要進貢大量金銀絲帛。以致於佗缽可汗曾言:“但使我在南兩兒常孝,何憂於貧!”
後來北周滅北齊,實力也無法和突厥硬拼,但是想解除北方威脅的念頭也越來越迫切。
北周大象二年(580年),突厥新首領沙缽略可汗阿史那攝圖與北周通婚,北周宣帝以千金公主嫁之。為了不失了面子和國威,北周“妙選驍勇以充使者”,精選勇士做使者護送公主去突厥。
在外戚楊堅的推薦下,長孫晟成為北周副使出使突厥。長孫晟的傳奇也就由此開始了。
之前突厥從不講北周使者看在眼裡,但是這一次不同了。因為長孫晟將前來挑釁比試騎射的突厥勇士都給擊敗了,這使得沙缽略可汗對他另眼相看。
結果和親結束,突厥把長孫晟強留在突厥,不讓他回去。
長孫晟被突厥扣押一年之久,這期間由於長孫晟射術精湛,發生了“一箭雙鵰”的的典故,突厥貴族都向他學習射術,長孫晟由此和突厥上層混的很熟。
他更是趁著四處遊獵之際,理解突厥的地勢地形和各部落的情況,對突厥內部形勢瞭如指掌。
突厥在第四任可汗——佗缽可汗去世後就發生了分裂跡象。
突厥汗國的開國之君阿史那土門(即伊利可汗)去世之後,汗位一直在他的三個兒子中傳承(乙息記可汗、木杆可汗和佗缽可汗)。
佗缽可汗的汗位來自哥哥木杆可汗,為了感恩,去世前佗缽可汗舍子立侄,交代兒子庵邏要把汗位讓給木杆可汗的兒子大邏便。
但是佗缽可汗去世後,乙息記可汗的兒子阿史那攝圖聯合一部分突厥貴族反對大邏便繼位,仍舊擁立庵邏為可汗。
接下來阿史那家族的三位堂兄弟間糾紛不斷。
最終庵邏無力約束內部紛爭,讓位於阿史那攝圖,稱沙缽略可汗,讓位後的庵邏稱第二可汗。沙缽略可汗以大邏便為阿波可汗,統轄西域。
而在更遠的西部還有一位達頭可汗,這位達頭可汗是突厥開國君主伊利可汗弟弟的之子,是沙缽略的叔叔。
這時候的突厥汗國以沙缽略可汗為正統,達頭可汗、阿波可汗、第二可汗等叔侄兄弟各統強兵,分居四面,都號稱可汗。
在外人看來,突厥是一團和氣,但是內懷猜忌。
一年後回國,此時隋朝代周,長孫晟向突厥彙報了突厥的情況,提出“遠交近攻、離強合弱”的提議。
二、離間計的實施581年楊堅代周,沙缽略可汗伐隋。長孫晟的離間突厥行動也秘密開始。
隋文帝先派遣使者拜訪達頭可汗,特賜狼頭大纛,極力恭維達頭可汗。達頭可汗使者回訪時,隋朝將其使者的位置排在沙缽略可汗使者之前面,以示尊貴。這樣一來,沙缽略可汗對達頭可汗產生猜疑。
同時長孫晟再次出使突厥,秘會沙缽略可汗的弟弟處羅侯,長孫晟以老朋友身份勸他與隋朝交好。
分裂的種子悄悄地在突厥內部生根發芽。
582年,沙缽略可汗聯合其他四位可汗發四十萬大軍攻隋。
五位可汗,多路攻隋,其勢難擋,一時間,武威、蘭州等地被劫掠。
沙缽略可汗想繼續南下,但是達頭可汗不聽號令,劫掠一番後就帶兵撤走了。沙缽略心中對他愈加不滿。
此時長孫晟又親去遊說沙缽略的兒子,讓其謊報訊息說鐵勒等部謀反攻打牙帳,沙缽略可汗無奈退兵。
583年,沙缽略可汗再次攻隋。
阿波可汗也領軍進犯,不過被隋軍擊敗。長孫晟又乘機派人遊說阿波可汗。
阿波可汗與沙缽略可汗本就不和,他戰敗後,擔心沙缽略趁機將罪責推到自己身上吞併自己的部眾。因此阿波可汗有些動搖,遣使者到隋朝請和。
而沙缽略本人也沒有討到好,在白道慘敗,使得“沙缽略棄所服金甲,潛草中而遁。其軍中無食,粉骨為糧,加以疾疫,死者甚眾。”
白道慘敗,沙缽略心中不爽,又聽聞阿波可汗心與隋朝議和,他惱怒率軍襲擊阿波可汗的領地,殺死了阿波可汗的母親,兼併了阿波可汗的部眾。
阿波可汗便向叔叔達頭可汗求援,達頭可汗立刻給予大力援助。
有著殺母之仇的阿波可汗和沙缽略可汗是不死不休,突厥陷入了內鬥之中。
至此突厥汗國正式分裂成東西兩部分,相互進攻,實力極大消耗,無力大規模南侵隋朝。
史載:“突厥之內,大畏長孫總管,聞其弓聲,謂為霹靂,見其走馬,稱為閃電。”
可惜長孫晟時候,隋煬帝好大喜功,葬送好局,使得突厥再次強大,隋煬帝在雁門被東突厥始畢可汗率領大軍圍困。
到唐太宗時期,東突厥被滅。而長孫晟正是唐太宗的岳父。
-
4 # 青史回聲
說起突厥這個國家,那就有的說了。他建立的時間可比隋唐兩朝還早,在公元552年,這個位於漠北的草原霸主橫空出世。在短短的三十年裡,這個突厥汗國就將勢力範圍擴張到了南邊的蒙古戈壁,與中原王朝僅一牆之隔。
那麼曾經如此強大的突厥汗國,為什麼後來就被分裂成了東突厥和西突厥?隋朝的離間,執行者為長孫晟。
這說來話長。公元581年,北周丞相楊堅代周自立,建立了隋朝。不過國家剛建,加上南方陳國並未消滅,因此只能對突厥沿行前朝慣例,繼續向突厥納貢。哪知這次的納貢引來了突厥各部的不滿,他們認為進貢太少了。
這裡得提前說一下,突厥也不是一個統一的汗國,準確說來內部矛盾重重,在突厥大可汗沙缽略下,還有四個可汗,分別是第二可汗庵邏、阿波可汗大邏便、達頭可汗玷厥和步離可汗。
回到剛才說的,由於突厥各部對隋朝的進貢不滿,於是在582年,沙缽略率領40萬大軍南下。
來勢洶洶的突厥大軍,隋朝該如何面對呢?可是在當時的奉車都尉長孫晟看來,此事很好解決,離間。
如何離間?當然是離間這些可汗了,因為這些可汗之間也是一盤散沙。
在580年,當時北周為了交好突厥的沙缽略可汗,於是將趙王宇文招之女嫁給沙缽略,目的就是為了和親,其和親大使就是長孫晟。這個長孫晟一到突厥,就深受沙缽略欣賞,經常約他出去遊獵,以致於長孫晟一待就待了一年。不過長孫晟這一年也不是白待的,他利用和沙缽略遊獵的機會,打聽突厥各部的情況以及突厥的山川形勢。
這等於說,長孫晟在突厥做了“臥底”。在他做臥底的一年中,他還了解到突厥這些手握重兵的可汗們,表面上親如一家,實際上各自猜忌、提防,尤其是沙缽略的弟弟處羅侯,因為深得眾心而引沙缽略猜忌,而處羅侯也不是吃乾飯的,他暗中與長孫晟結盟。
所以當突厥四十萬大軍南下時,長孫晟於是向楊堅提出了“遠交近攻、離強合弱”的策略。首先就是分化達頭可汗,怎麼做的呢?很簡單,對沙缽略和達頭可汗派的使者態度故意不一樣:對沙缽略派的使者熱情,對達頭可汗派的使者冷漠。這讓本來就對沙缽略不滿的達頭可汗更是怨恨,憑什麼他沙缽略是大可汗,而我不是!
除此之外,長孫晟還會面之前結盟的處羅侯,趁機勸他內附隋朝。自此孤立沙缽略的計劃,算是基本實現了。
之後長孫晟又利用阿波可汗,離間了沙缽略和阿波可汗的關係,讓沙缽略殺了他母親,並奪了他的部曲。這讓阿波可汗十分大怒,於是投奔達頭可汗,達頭可汗借給他十萬兵馬,讓他報仇。
內外交困的沙缽略不得不遣使向隋朝稱臣進貢。
由此,突厥汗國正式分裂成東突厥和西突厥。長孫晟可謂是功成卓著啊!
-
5 # 老王的歷史屋
突厥的分裂其實不單單因為隨朝,還有很多原因。我們來細細分析:
一、遊牧經濟的分散性和政治結構的鬆散。
二、被征服諸部落的反抗鬥爭。
三、爭奪大可汗的位置的鬥爭,激化了突厥汗國統治階級上層矛盾。
四、隋朝的強大,加速了東西突厥的分裂 隋的統一,結束了突厥汗國沒有強鄰的歷史。突厥汗國無法像從前從北周 、北齊處獲取中原大量物資供應,只能透過戰爭索取,但事與願違。在隋朝的反擊與分化下,使得阿波可汗聯合西部的達頭可汗公開對抗大可汗沙缽略。突厥汗國就此分裂。 -
6 # 薩沙
離間只是一部分,主要還是突厥自己的問題。
突厥是遊牧民族,其實就是大大小小的部落聯盟性質。
這些部落聯盟起來,是為了共同的利益。
一旦利益出現衝突,這些部落就非常容易瓦解甚至內訌。
所謂東突厥可汗,是所謂突厥汗國的領袖,實際上只是名義上的。
突厥汗國的東突厥和西突厥,其實是兩個國家,只是西突厥形式上歸屬東突厥而已。
北周大象二年(580年),突厥首領沙缽略可汗求婚於北周的時候,東突厥實際上有數位可汗並立,已經分裂。
沙缽略可汗及其叔侄兄弟達頭可汗、阿波可汗、突利可汗各統強兵,互不買賬。
這邊,著名的外交家長孫晟,長期在東突厥地區生活,對突厥一切瞭如指掌。
他認為突厥內訌是必然的,大隋可以坐收漁人之利,還可以稍加挑撥。
歷史記載:隋文帝採納了長孫晟的提議,即遣太僕元暉為使者出伊吾首至西面的達頭可汗處,特賜狼頭纛,故意表示欽敬,禮數甚優。達頭可汗回訪時,隋文帝又故意將其使者引於沙缽略可汗的使者之上。反間計實施後,沙缽略可汗與達頭可汗之間果然發生了猜疑。隋文帝又授長孫晟為車騎將軍,出黃龍道,攜帶大量錢財、賜予奚、契丹等部族。長孫晟至處羅侯處,廣佈心腹,誘其內附。這樣一來,突厥內部被分化,沙缽略可汗變得孤立起來。
這邊,沙缽略可汗自持兵多將勇,試圖消滅東突厥其它實力派。但沙缽略的實力並不是很強大,充其量也就是比其他人強一些。
沙缽略可汗在大隋挑撥下擅自用兵,引起了公憤。
583年沙缽略出兵攻擊另一可汗阿波,不但佔了他的地盤,收了他的部署,連他的老母都殺了。
阿波可汗走投無路,哭求達頭可汗相助。
達頭可汗本來和沙缽略可汗有很深的矛盾,曾經有過零星火拼。
現在眼見沙缽略可汗開始消除異己,達頭可汗也無法坐以待斃。
達頭可汗借兵十多萬給阿波可汗,後者本來也是戰將,相當強悍。此次阿波可汗再收攏舊部數萬人,實力還超過了沙缽略可汗。
兩個強大敵人聯手,沙缽略可汗就不是對手,連戰連敗,被迫遣使向隋朝貢。
達頭可汗見沙缽略可汗和隋朝合作,認為雙方已經成為死敵,乾脆宣佈獨立,這就是西突厥。
東突厥很快就滅亡了。但大唐滅掉西突厥,則是唐高宗和武則天時代。
所以東西突厥的分裂,是他們內部的原因,隋朝的挑撥只是起到催進作用。
如果突厥內部沒有問題,隋朝再挑撥也是沒用的。
-
7 # 南方鵬
突厥強盛時期疆土東到大興安嶺、遼河流域,西到鹹海和中亞河中地區。先從柔然,先強大後分裂,被唐朝滅亡後再興起,是六世紀中原王朝的北方大敵,曾對東魏、西魏、北齊、北周、隋、唐造成極大威脅,它的分裂發生於隋朝初期,在隋文帝楊堅的推動下,由長孫皇后的父親長孫晟實操促成,其中不乏因勢利導,挑撥離間,分化合作,一陣操作,把北方的龐然大物一分為二。
長孫晟的策略是遠交近攻,離強合弱,就是團結弱小打擊強大的,拉攏遠方的打擊近處的,在這過程使國家獲得實際利益,他利用沙缽略可汗、達頭可汗、阿波可汗、突利可汗等叔侄兄弟各統強兵的實際,尊崇較弱的達頭可汗,特賜狼頭纛,又對沙缽略可汗實施反間計,二人反目。楊堅又派出使者以財帛拉攏阿缽略的弟弟處羅侯,阿波可汗、突利可汗也得到隋朝的金銀財帛。
這樣,沙缽略不但得不到西部的承認,內部也矛盾重重,隋朝的分化實施幾個月,突厥入侵隋朝的第二年,四大可汗開始大打出手,突厥正式分裂,他們在內鬥的同時也不忘侵略隋朝,楊堅文攻既畢,武備也不含糊,派出太子楊勇等防守,衛王楊爽、河間王楊弘、上柱國豆盧勤、秦州總管竇榮定等八人分兵出擊反攻,一拉一打之下,沙缽略由強變弱,請和稱藩,千金公主也主動歸附隋朝,被封為大義公主。
-
8 # 使用者濟州刺史府
突厥一開始跟著柔然,主要工作就是給柔然打鐵,被柔然鄙視的稱為“”鍛奴”,不但受精神的折磨,還要受肉體的毆打。吃不飽,天天喝西北風。穿不暖,一件衣服迎四季。這樣的日子啥時候是個頭啊?這黑暗的黎明馬上到來,這些打鐵匠直接反了,把自己的東家給整滅了,東家的地盤全盤接收,以後這突厥就開掛似的發展。直接威脅北魏、西魏、東魏、北齊、北周、隋、唐,靠死了好幾個王朝,成了草原的釘子戶。到了隋唐算遇到對手了。
公元581年楊堅篡得北周政權,國號大隋年號開皇。突厥一看楊堅的隋朝,沒有宇文家族聽話,趁其根基不穩,準備發兵讓楊堅交點保護費。楊堅一看好傢伙40萬人傾巢出動,你這不是來打劫的,分明是來抄家的啊!楊堅心裡也發毛啊!就問長孫晟怎麼辦?這個長孫晟不怎麼出名,但是報下她後人的名號大家就知道了。他的女兒是李世民的長孫皇后,女婿當然就是李世民了。兒子長孫無忌凌煙閣的頭號人物,外孫就是唐高宗李治。
長孫晟給隋文帝楊堅提了了條建議,就八個字“遠交近攻,離強合弱”。楊堅一看不錯,主題鮮明,通俗易懂。但具體實施嗎?這個就由你去完成吧!
長孫晟對突厥那是相當瞭解,想當年那時候朝廷還是北周,北周的千金公主去和親,長孫晟就是和親的副史,到了突厥見了沙缽略可汗,可汗一看到長孫晟就打心底裡喜歡,冷落別的使團人員,就對這小子熱情,特意把他留到突厥呆了一年。有一次沙缽略可汗去打獵,看到天上飛了兩個雕在搶食物。沙缽略可汗給了長孫晟倆支箭,說把天上那倆貨給我射下來。長孫晟就接過一支,兩支這不浪費嗎?一支就夠了。沙缽略可汗一看就喜歡你這種耍酷嘚瑟的樣子,看看你小子有多大能耐。就在下一刻中國歷史上一個成語誕生了,一隻沙雕前面飛啊飛,一隻沙雕後面追啊追。等到兩隻雕一上一下搶奪獵物的時刻,長孫晟一箭飛出,這兩玩意成一串了。這就是“”一箭雙鵰”的來歷。
長孫晟在突厥的這一年,把突厥的地形、環境、誰和誰不合、誰弱誰強、那個可汗啥脾氣性格了,摸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開皇二年突厥浩浩蕩蕩的,向大隋開來。隋文帝楊堅命長孫晟為特使,去會會突厥五大可汗。
當時突厥有五大可汗,沙缽略可汗、第二可汗、阿波可汗、達頭可汗、突利可汗。後面這三夥計跟老大沙缽略都不對付。咋混的啊一共就剩四個了你得罪一對半。
先找到西邊的,也就是沙缽略可汗的叔叔,達頭可汗。大致意思就是我們大隋認可你是老大,我們要和你聯盟,幫你做上頭把交椅。然後達頭可汗派使者去長安去見隋文帝楊堅,正好沙缽略可汗的使者也在場。隋文帝故意冷落沙缽略使者,熱情的招待達頭可汗使者。沙缽略的使者一看馬上彙報,意思就是隋朝和達頭可汗那邊有事,你老可得提防著點別讓人聯手給端了。沙缽略可汗一聽能不來氣嗎?這樑子算結下了。
還有個阿波可汗,這小子每次打仗就沒勝過。這麼好的隊伍讓他給帶的快成打游擊的了。長孫晟派人找到阿波可汗,意思就是你小子天天打敗仗,大可汗很惱火,你也該挪挪位了吧。沙缽略可汗早想吞併你了,你回去還有好嗎?對這傢伙連攏帶嚇的,自己也沒主意了,你說咋滴就咋滴我聽你們的。隨即派使者跟長孫晟去長安。沙缽略一看直接發兵阿波可汗駐地,把他的老孃也殺了,這仇可大了,阿波可汗直接跑到西邊的達頭可汗那會師去了。就這樣突厥分裂為東突厥和西突厥。兩個突厥把矛盾放到自己人身上,打的昏天暗地的,也沒空在找隋朝的麻煩。
西突厥向隋稱臣,東突厥和西突厥就天天打,再好的家底也經不起這麼個折騰啊?兩突厥覺打的元氣大傷,隋王朝的兵馬再最後一擊。這東突厥的沙缽略可汗也低下了高貴的頭,主動向隋朝謝罪稱臣,突厥算是暫時的消停了。
唐朝建立後東突厥又開始搞內訌,唐朝的策略和隋朝一樣,扶持一個打擊一個。讓他們彼此消耗,中央王朝坐收漁翁之利。太宗李世民滅東突厥,高宗李治滅西突厥。可是幾十年之後這個東突厥又亂騰起來了,也就是後突厥汗國。這突厥也夠能折騰的,跟俄羅斯套娃似的,拿走一個又出來一個。
公元682年被唐王朝特殊安置的東突厥又開始活躍,突厥阿史那氏骨咄祿糾結了七百餘人反唐,隨著勢力的不斷擴大重建王庭。先看看這位可汗的戰績。這一輩子幹了點啥?先後攻唐北部,九姓鐵勒,三十姓韃靼,契丹、奚等。出征47次,親自領兵的有20多次。也是個了不起的猛人。
後來其弟默啜繼位又能打,又會治國,還會搞團結。到鼎盛時期突厥的疆域東到渤海國,西到天山。基本上又恢復了突厥時期的版圖。突厥有個通病強盛時就嘚瑟加內鬥,自己又把自己玩完了。後來唐朝聯合回紇又稱回鶻(現在維吾爾族的祖先)滅了突厥,讓回紇人撿了個大便宜。
回覆列表
兵者國之大事,不可不察,武將出身的隋文帝——楊堅更是深諳用兵之道。不過對付突厥是他手下能人來出謀劃策的。
國與國之間常用的方式不外乎遠交近攻,隋朝初建,隨即就減少了對突厥的進貢。這個操作毫無處意外的引來了突厥人的不滿。
(楊堅)
想當初北朝時期各國可是種進貢、和親,楊堅一上來就減少?這不是討打麼,況且突厥大可汗沙缽略的老婆,可是北周的嫁過來的公主,而楊堅的隋朝可是搶了人家北周的,枕邊風一吹,沙缽略就更加堅定伐隋之意。
兩國交戰互有勝負,正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慫湧沙缽略攻打隋朝的是北周公主,而獻策分化離間突厥之人,同樣與這位北周公主有關係。
北周宣帝去世,楊堅稱帝建立隋朝,隋朝成立之初,突厥內部也發生了矛盾,大可汗沙缽略無奈之下只好分立庵邏為第二可汗、大邏便為阿波可汗、玷厥為達頭可汗,共稱四可汗,此外還有步離可汗。
(長孫晟影視形象)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這是孫子兵法中的精髓,隋朝中有這麼一位對突厥極為了解的官員。長孫晟,北周公主出嫁沙缽略時,他曾隨同前往突厥,並長期留在那裡,對突厥的內部矛盾極為清楚,如今正好派上用場,他建議楊堅可用遠交近攻、離強合弱的戰略,逐個擊破突厥人。
具體的操作是利用沙缽略與達頭可汗的不和,以元暉為使結交西面的達頭可汗,出使的主要內容是一番歌功頌德,欽佩可汗為人等等,願與達頭可汗多多交流,建立友好關係。第二點便是在國內當沙缽略使者與達頭可汗使者來訪時,當面抬高達頭可汗使者地位,讓沙缽略更為猜忌。第三聯合東面的沙缽略之弟處邏侯,他雖為沙缽略之弟,但長期受到排擠,實力也弱,一番遊說之下果斷投向隋朝。
趁突厥內部矛盾激化以及災荒嚴重之際,發兵進攻突厥,把沙缽略打得屁滾尿流,先滅其威。緊接著又與阿波可汗激戰,將其擊敗於高越原,打完之後長孫晟趕緊發糖,告訴他:你也知道了,你們大可汗都被收拾得很慘,靠不住了,況且你也與他不和,剛剛也見識到我軍軍威了,實在不應再與我們作對,和平相處更有好處。阿波汗考慮之後,降了大隋。
沙缽略知道阿波汗降隋,立即派兵攻打了他的地盤,阿波汗只好逃到達頭可汗那裡,然後領兵回擊。於是突厥內部,互相攻伐不斷,終於在583年阿波汗、達頭汗成立了西突厥,佔有伊吾、鐵勒、大漠西部等地,原來的大突厥變成東突厥。
西突厥蘇尼部降隋,達頭汗只好跟著歸降,沙缽略的東突厥在西突厥和隋朝的夾擊之下,變成了肉夾饃,不久就向隋朝請求援助,以期擊敗阿波汗,條件是向隋請藩,向楊堅表白:“天無二日,土無二王,大隋皇帝,真皇帝也!”
也許大家對長孫晟不是很熟悉,但他的兒子長孫無忌卻是大唐開國功臣之首,女兒是唐太宗的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