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馬齋雜談

    第一:《隆中對》

    《隆中對》是劉備軍事集團的重大戰略決策和方針,在《三國演義》中,劉備遇到諸葛亮之前,雖然也割據城池,佔據土地,但是統治並不穩固,還經常打敗仗,劉備雖有仁君的名聲,可是卻一直打不下基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沒有正確的戰略方針。而三顧茅廬,拜訪諸葛亮,諸葛亮在《隆中對》中為劉備指出,先取荊州,再奪西川,聯合東吳,對抗曹魏,這樣一個基本的作戰方針,才使得劉備在以後的戰爭中有了正確的決策,終於三分天下有其一了。

    第二:火燒博望坡

    火燒博望坡,又稱博望坡之戰,當時曹操準備率大軍南下,其實並沒有把荊州的劉表放在眼中,反而主要是想對付兩個敵人,一個是孫權,另一個則是劉備。曹操深知劉備,雖然他眼下只是佔據新野一個小縣城,但是有諸葛亮輔佐,一旦他逐步壯大實力,必然是心腹大患,曹操這才派夏侯惇率軍十萬,試著進攻新野,掃平劉備,這樣也可以免除自己南征的大患。結果讓曹操沒有想到的是,諸葛亮在博望坡設伏,放起大火,把夏侯惇十萬大軍燒得灰頭土臉,氣得曹操也直接揮師南征!火燒博望坡是諸葛亮出山後立下的第一功,直接打擊了曹軍的囂張氣焰。

    第三:火燒新野

    火燒新野,是諸葛亮第二次用火。當時曹操大軍已然南下,兵分五隊,前鋒大將許褚,第一隊十萬人馬,統兵大將曹仁、曹洪,攻擊方向新野、樊城,劉備自知難以抵擋曹軍,於是攜民渡江。而諸葛亮為了遲滯曹軍進攻,又在新野佈下火攻陣,在白河阻斷上游流水。曹仁大軍到了新野之後,不見劉備蹤影,天黑在城中駐軍,卻被諸葛亮三門放火,城中早被佈下的硫磺煙硝也早被點燃,於是火起,曹仁、曹洪拼命殺出城去,欲渡白河,上游關公卻突然放水,曹軍被淹死無數,這才奪路而逃。火燒新野遲滯了曹軍的進攻,也為劉備撤離準備了時間。

    第四:舌戰群儒

    舌戰群儒,當時是一件很無奈的事情。劉備與曹操作戰失利,兵敗當陽,而曹操基本佔據荊州,使得劉備軍事集團窮途末路。而這時魯肅以弔孝為名,奉孫權將令,來江夏探聽曹操虛實,諸葛亮則奉劉備的命令,趁機與魯肅渡江,聯合東吳,共抗曹操。但是孫權並沒有直接接見諸葛亮,而是先派了手下一群謀士,名為接見,實為給諸葛亮一個下馬威。這些謀士也是百般刁難,各種尖酸刻薄言語,攻擊諸葛亮劉備。諸葛亮深知,辯不過這些謀士,也很難說服孫權,這才一一犀利還擊,說得這些謀士啞口無言、面紅耳赤。舌戰群儒的勝利,為諸葛亮後來說服孫權、周瑜抗曹,準備了條件,也使得諸葛亮名聲大噪。

    第五:智激孫權

    智激孫權,是聯吳抗曹的一個重要環節。諸葛亮隨魯肅渡江,雖然說得一群謀士啞口無言,少了些阻礙,但是,如果說服不了孫權,也是沒用的。而當孫權召見他的時候,諸葛亮發現孫權碧目紫髯,相貌奇特,深知對孫權不能勸,只能激。當孫權問起曹軍虛實時,諸葛亮故意誇大曹軍實力,還勸孫權如果不敢戰,就早點投降,以求苟安。言語中很是看不起孫權。孫權憋了一肚子氣,問劉備為什麼不投降。諸葛亮則說劉備是漢室之胄,海內仰望,當年壯士田橫和五百部下不肯投降劉邦,更何況劉備乃大漢皇叔,又怎麼會投降曹操呢?一句話直接氣得孫權回了後堂。可也正因為智激孫權,讓孫權起了爭強好勝之心,也為聯吳抗曹打開了局面。

    第六:智激周瑜

    智激周瑜,是在諸葛亮說服孫權之後。孫權雖然是東吳的主公,但作戰還需要依靠周瑜。就連孫策病逝時,也是囑咐孫權,外事不決問周瑜,可見周瑜在東吳的影響力。而聯吳抗曹若想成功,還需要說服周瑜。可週瑜也是個智者,他在鄱陽湖訓練水師,也是準備對付曹操。可是當接見諸葛亮和魯子敬時,周瑜卻故意說要勸孫權投降,以此來試探諸葛亮。也可以說是故意氣諸葛亮。可諸葛亮並不惱,巧借曹植所作的《銅雀臺賦》,說曹操南下就是為了大小喬,勸周瑜把大小喬送給曹操,這可把周瑜給氣得夠嗆,因為大喬是原吳主孫策的夫人,而小喬則是周瑜的夫人,於是周瑜這才說了實話,不再試探諸葛亮,一心抗曹了。智激周瑜對聯吳抗曹起著決定作用,也是孫劉正式聯合的開始。

    第七:巧借荊州

    巧借荊州是發生在赤壁大戰以後。曹操赤壁戰敗之後,留曹仁鎮守荊州、夏侯惇鎮守襄陽、張遼鎮守合肥,於是東吳兵分兩路,一路由周瑜帶領,攻打荊州;一路由孫權親自統率,進攻合肥。而諸葛亮用計,就在曹魏大戰之時,襲取了荊州襄陽,使得東吳空費人馬,後來魯子敬來討還荊州,諸葛亮又藉口荊州為暫居之地,就此巧言借了荊州,一借不還,直到以後呂蒙白衣渡江,戰敗關羽,東吳才重新奪回荊州。巧借荊州使得劉備暫時有了根基,漢上九郡又為劉備積累了大量兵馬錢糧,為劉備入主西蜀創造了條件,也是魏蜀吳三分局面的一個重要過程。

    第八:三氣周瑜

    周瑜,本來是一位傑出的統帥,可對諸葛亮偏偏懷有嫉妒之心,又對荊州之事耿耿於懷,不能看清孫劉聯合的大局,這也就成了三分天下 的一個重要阻礙,他曾經妄圖使美人計、假途滅虢等 計,陷害劉備、諸葛亮,結果偷雞不成蝕把米,反被諸葛亮將計就計,氣了個半死,最終只能哀嘆“既生瑜何生亮”,病死江邊。三氣周瑜,可能對於周瑜之死十分可惜,但是也免除了劉備入主西蜀的後患,更為孫劉聯合除去了一個隱患,總體來說對大局還是有利的。

    第九:七擒孟獲

    孟獲本是南中首領,統率著南中各部族。可南中正處於蜀漢大後方,孟獲不時叛亂,嚴重威脅蜀漢統治。諸葛亮迫於無奈,這才征討叛亂的孟獲,七擒七縱,又是血戰白銀坑,又是火燒藤甲兵,最終把孟獲打服了。其實諸葛亮也可以殺了孟獲,但是那樣的話很難控制南中,以後蜀兵一走,南中還會叛亂,諸葛亮七擒孟獲,卻又真正地收服了孟獲,並把南中仍交孟獲統治,收降了南人之心,穩定了大後方,為以後北伐中原奠定了基礎。

    第十:六出祁山

    六出祁山,可以說是諸葛亮對蜀漢最大的功績,也是最遺憾的事。所謂六出祁山的目的,因為岐山處於中原腹心之地,更連線蜀中,是諸葛亮完成劉備遺願,北伐中原的必爭之地。只是可惜,六出祁山都以失敗告終,而諸葛亮也病死五丈原。六出祁山雖然都失敗了,但是也打擊了曹魏的囂張氣焰,穩定了劉禪在西蜀的統治,使得三國局面至少延續了十年,更是諸葛亮報答先主劉備知遇之恩的一片丹心。

  • 2 # 奚譽賢

    諸葛亮

    三國時琅邪陽都(今山東沂南南)人,字孔明。少孤,從叔父玄往荊州依劉表,隱居隆中(今湖北襄陽西)。時人號為臥龍。

    劉備屯新野(今屬河南),親詣之,凡三往乃見。遂為備定據荊、益二州,聯吳抗曹操之策。東漢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操入荊州,表子琮降。備南逃,受遣說孫權共拒操,大敗操軍於赤壁,備遂以之為軍師中郎將,督零陵、桂陽、長沙三郡。十六年,益州牧劉璋迎備使擊張魯時,與關羽鎮荊州。後備還軍攻璋,又與張飛、趙雲等率軍溯江入蜀,與備共圍成都。成都平,任為軍師將軍,署左將軍府事。備即帝位,拜為丞相、錄尚書事。章武三年(公元223年),備於永安(今重慶奉節東)病危,受囑輔劉禪。禪立,封武鄉侯,開府治事,又領益州牧,政事無鉅細,鹹決之。遣使與吳修好。為政科教嚴明,賞罰必信。建興三年(公元225年),率眾南征,悉平叛郡。五年,出駐漢中。臨發,上表明志,並進言後主善納忠言。六年,親率諸軍攻祁山(今甘肅張家川西北),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魏響應,會先鋒馬謖違節度,敗於街亭(今甘肅莊浪東南),乃還,殺謖並自貶三等。此後,圍陳倉,斬魏將王雙;攻武都、陰平,奪取二郡。九年,復出祁山,屢戰屢勝,終以糧盡退兵,並設伏射殺魏將張郃。十二年,帥大軍自斜谷出,據五丈原(今陝西眉縣西南),分兵屯田,為久駐之計,竟病卒于軍,遺命葬於定軍山(今陝西勉縣東南)。諡忠武侯。長於巧思,連駑、木牛、流馬之作皆出其意,又推演兵法,作八陣圖。

    晉陳壽曾編《諸葛亮集》共二十四篇,凡十萬餘字,今多不存。

  • 3 # 嘉人小魚兒

    諸葛亮,在中國千百年來,也是家喻戶曉的人物。諸葛亮,字孔明,琅邪陽都人。父母早亡,為逃避戰亂跟隨叔父來到荊州。叔父死後,遷居囊陽城西的隆中。諸葛亮一面讀書學習,一面躬耕隴畝,同時常與朋友一起探討國家興亡之道。

    諸葛亮年輕而有奇志,常以春秋戰國時期的政治家、軍事家管仲、樂毅自況。諸葛亮這種耕讀,而又近乎隱居的生活並未過多久,就被劉備的“三顧茅廬”給改變了。

    公元207年,劉備在諸葛亮的好友、當地名士司馬徽的推薦下,帶著關羽、張飛往見諸葛亮。第一次不見,第二次還不見,劉備仍不恢心,去第三次。這一次諸葛亮被感動了,出來見了劉備等。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三顧茅廬”的故事。

    當時劉備已四十七歲,而諸葛亮才二十七歲。一個四十多歲的人,去問一個二十多歲的人求教,這本身就是值得稱讚的。在劉備的感動之下,諸葛亮發表了長篇談話,史稱“隆中對策”。

    人們評價諸葛亮,研究諸葛亮的業績,都是從“三顧茅廬”的隆中對策作為開端的。諸葛亮與劉備見時,雙方的對話部很精彩。諸葛亮以自己的獨特見解,高屋建瓴,縱論天下大勢,給劉備建立霸業統一天下,提出了總的戰略思想。

    對此,劉備感到新鮮而又實際,連聲道好。並且日後劉備的發展,基本上是按照這一戰略思想進行的。從此,劉備更加相信諸葛亮,依靠諸葛亮。

    公元208年,曹操在統一了北方之後,又揮師南下,進攻荊州,想一舉統一全國。這時佔據荊州的劉表已死,其子劉琮繼位後投降曹操,這使曹操的氣焰更高。曹操一方面窮追劉備,一方面下書給孫權,自稱有水兵八十萬(實際只有二十多萬人),要與孫權“會獵於吳”。

    曹操的進攻,給劉備、孫權都帶來了威脅。為著解除這種威脅,劉備派諸葛亮到東吳,說服孫權聯兵抗曹。孫權迫於形勢,同意大將周瑜、程普等率軍三萬與屯軍樊口的劉備組成聯軍,共同抗擊曹操。

    聯軍與曹軍在赤壁相遇,並在這裡發生了一次大戰,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戰”。戰爭的結果,號稱擁兵八十多萬的曹操,落得個慘敗,很不光彩地逃回北方;孫權仍固守江東;劉備乘戰勝之機佔領荊州,進而佔領益州,這樣,三國鼎立的局面就形成了。

    赤壁之戰的勝利,是諸葛亮在“隆中對策”中提出的策略思想的第一次實踐和勝利。赤壁之戰後,劉備的大將關羽鎮守荊州,繼續策馬揚威,打得曹軍抱頭鼠竄,就連曹操也想遷都自保。

    就在這時,曹營中有人看出吳蜀之間的矛盾,建議曹操收買孫權,破壞吳蜀聯盟,此計果然得逞。孫權因得到曹操一點好處,便派兵襲擊關羽,並在麥城(今湖北當陽東南)斬殺了這位風雲一時的猛將。劉備為報仇,親點重兵討伐孫權,結果又被孫權打得慘敗,倉皇西逃,行至白帝城,一病而死。

    劉備死後,地方的一些民族首領互相串動,反對蜀漢。為了解除後顧之憂,諸葛亮統帥大兵,進軍南中。在南征中,諸葛亮正確地處理了,同一些少數民族頭面人物的關係。

    在整個南中地區被平定以後,諸葛亮仍用原來的夷帥在那裡統治。經過一系列的鬥爭之後,諸葛亮認為時機成熟了,公元227年北伐。開始時軍事發展很順利,228年春,諸葛亮攻佔祁山,關中大為震動。但在街亭戰鬥中,由於大將馬謖不聽調遣,造成失敗,被迫退兵。

    為嚴肅軍紀,諸葛亮揮淚斬殺了自已的愛將馬謖。以後,諸葛亮又連年進行征伐,在戰鬥的過程中,為了解決運輸問題,還創造了木牛、流馬。

    這中間雖然也取得過一些小勝,但從大的方面看沒有什麼進展。公元234年,諸葛亮領兵十萬,進行最後一次北伐。當兵至五丈原時,與魏軍大將司馬懿相遇,雙方相持一百多天,諸葛亮因積勞成疾,病死軍中,時年54歲。蜀軍的北伐,只好無結果而終。

    諸葛亮,作為中國古代的偉大政治家和軍事家,幾十年如一日,策劃、實踐統一中國的事業,在中國歷史的發展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諸葛亮善於謀劃,任人唯賢,賞罰分明,具有治邦安國的遠見卓識。

    唐代大詩人杜甫,曾給諸葛亮寫兩句話:“三顧頻頻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這是從封建的觀點,肯定了諸葛亮的作用。蜀國所以能夠成為蜀國,能夠偏安一隅,並進行統一全國的戰爭,很大程度上得力於諸葛亮的謀劃。諸葛亮的智慧是很高的,但他的謀劃也並不都對。其中北伐算是一個例子,北伐興師動眾,久戰不勝。

    封建史家認為這是“應變將略,非是所長”所致,其實這完全是誤會。北伐不勝的主要原因,是諸葛亮過高地估計了自己的力量,而輕看了遠比自己實力雄厚的魏國的力量。因此,在我們充分肯定諸葛亮的聰明才智和歷史作用的時候,不可神化他。

  • 4 # 日暈三更雨

    出師未捷身先死是對諸葛亮的惋惜。

    諸葛亮,一個在中國歷史家喻戶曉的人物之一。諸葛亮的一生可以用下面的對聯來概括

    “收二川,排八陣,六出七擒,五丈原前,點四十九盞明燈,一心只為酬三顧;取西蜀,定南蠻,東和北拒,中軍帳裡,變金木水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後世對諸葛亮的評價很多,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天文家,書法家甚至還有發明家,這些評價並不假,諸葛亮在治國理政的時候,百姓的日子越過越好,諸葛亮善外交。舌戰群儒、茅廬對話,他的《出師表》入選中學課本,可見諸葛亮的文采不一般。

    這樣來看,諸葛亮是一個近乎完美的人。但為什麼諸葛亮幫助劉備光復漢室呢?除了我們所說阿斗無能,司馬懿評價諸葛亮“亮志大而不見機,多謀而少決,好兵而無權。”其實諸葛亮一開始就知道,大漢氣數已盡,光復漢室無望,出山也只不過承劉備三顧之情

  • 5 # 不自由的自由俠

    諸葛亮,是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早年避亂於荊州,隱居隴畝,藏器待時。建安十二年(207年)十月,劉備三顧茅廬,始出。諸葛亮對他縱談天下形勢,並建議劉備聯合孫權,抗拒曹操,以益州為基地,興復漢室,此後一直佐劉備;諸葛亮是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集忠、孝、義、謀於一身,可以說是公認的中國歷史上的智慧神的最傑出化身。歷代朝野都對諸葛亮有很高的評價,“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也成了無數仁人志士的座右銘。

  • 6 # 張五豆

    諸葛亮應該是今江蘇人,曹操是安徽人。作為安徽老鄉,江蘇人比安徽人總顯精明一籌;但安徽人誠實本份。恕知識淺薄,也不知寫書的人地域何方?把諸葛亮吹的再牛,只不過協侯割據一方,也沒有統一中國。

  • 7 # 談笑有鴻儒兮

    陳壽:亮之器能政理,抑亦管、蕭之亞匹也,而時之名將無城父、韓信,故使功業陵遲,大義不及邪?蓋天命有歸,不可以智力爭也。

    於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幹,優於將略,應變將略,非其所長。

    楊戲:忠武英高,獻策江濱,攀吳連蜀,權我世真。受遺阿衡,整武齊文,敷陳德教,理物移風,賢愚競心,僉忘其身。誕靜邦內,四裔以綏,屢臨敵庭,實耀其威,研精大國,恨於未夷。

    張裔:公賞不遺遠,罰不阿近,爵不可以無功取,刑不可以貴勢免,此賢愚之所以僉忘其身者也。

    賈詡:諸葛亮善治國,軍機之略其亦可代為。

    曹操:劉備不足為懼,吾實懼諸葛亮耳。

    孫權:諸葛亮具異人之略,若效於江東,吾不愁大事不成也。

    劉曄:諸葛亮明於治而為相,實為國之棟樑也!

    傅幹:諸葛亮達治知變,正而有謀,而為之相。

    劉備: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

    司馬懿:天下奇才也!

    馬炎:朕聞卿(陳壽)之言,曉諸葛亮之能也!今天下已定,朕立武侯伺,乃為祭其忠貞。

    杜甫: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劉伯溫:軍在於治。諸葛亮連年征戰而兵無厭言,乃至於此。

    康熙:史上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者,唯諸葛亮能為之。

    乾隆:端推諸葛是完人!

    毛澤東:諸葛亮的理政和品德我是推崇的。

    劉祁:已而諸豪割據,士大夫各欲擇主立功名,如荀攸、賈詡、程昱、郭嘉、諸葛亮、龐統、魯肅、周瑜之徒,爭以智慧自效。

    陳元靚:德圖王,臥龍徐起。北伐南征,渭濱瀘水。周旋兩朝,勤勞一紀。星墮中軍,英雄巳矣 。

    努爾哈赤:人臣身秉國釣,因循從事,不能申明教令,誡諭君下,則無知之民,罹於法者必多。若各盡厥職,明法度,以訓華人,使不罹於刑戮,則君心嘉悅,眷顧日隆,如所謂皋陶、伊尹、周公、諸葛亮、魏徵諸臣生膺顯爵,沒垂令聞,斯於臣職為無負耳!

    陳子龍:自漢以後,文武漸分,然猶有虞詡、諸葛亮、周瑜、陸遜、司馬懿、羊祜、杜預、溫嶠、謝玄、韋睿、崔浩、李靖、裴行儉、郭元振、裴度、李德裕、韓琦、李綱、虞允文之徒奮策儒素建功閫外,為時宗臣。彼豈必有摶虎之力,射鵰之技哉?不過深明古今之事,能決機宜之便耳。

    康熙帝:諸葛亮雲:“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為人臣者,惟諸葛亮能如此耳。

    屈大均:漢唐以來善兵者率多書生,若張良、趙充國、鄧禹、馬援、諸葛孔明、周瑜、魯肅、杜預、李靖、虞允文之流,莫不沉酣六經,翩翩文雅,其出奇制勝如風雨之飄忽,如鬼神之變怪。

    乾隆帝:諸葛孔明為三代以下第一流人物,約其生平,

  • 8 # 法筆春秋

    諸葛亮絕對是一位智慧超群、相當了不起的人物,但也絕對不是如三國演義裡那般近乎為妖般的存在。

    本答主從政治、軍事、發明三面試著說一下:

    一、諸葛亮是一位偉大的政治家

    諸葛亮胸懷大志、腹有良謀、且智慧超群,具有長遠的戰略眼光與細膩老練的具體執行能力!可以說是既能抬頭望天,又能低頭看地!

    在我看來,諸葛亮最大的能力在於治國理政。“諸葛一生為謹慎”,這是諸葛亮的重大性格特徵之一。有這種性格特徵的人,在做事情方面會詳細的分析各種利弊,不會輕易弄險,不會以賭徒心態去處理問題,做什麼事情都是有大框架和具體步驟的。

    最最重要的是,他並不是那種單純投機型的政客,而是屬於那種為國為民的政治家!特別說明下,政客與政治家可是有很大區別的!

    因此,劉備死後,儘管蜀國內部派系林立,但正是在諸葛亮的政治手腕與治理下,才始終能夠保持統一狀態,並且逐漸富饒強大起來。

    諸葛亮無愧於偉大的政治家這一稱號。

    二、軍事能力並不是特別突出

    但在軍事方面,諸葛亮善守不善功,與同時代的軍事天才們比,還是略有不足的。

    其實這點從三國演義裡也能看出一些端倪。

    在諸葛亮剛開始出山時,劉備還處在被打的狀態,只要軍事措施就是防守、逃跑、再防守、再逃跑......

    那時的諸葛亮出場就自帶著主角光環,一出山就是什麼火燒博望坡,出山第一功的。而且算無遺策,掐指一算就能料定敵人動向。曹軍的那些個人感覺都如大傻子一般,被諸葛亮耍的團團轉,按照諸葛導演設計的劇情一次次入套,真是......

    那時的諸葛亮簡直牛的不要不要的。

    但後來,當諸葛亮六出祁山的時候,雖然也有很多比較牛逼的橋段,什麼空城計啊、死諸葛嚇退活仲達啊什麼的,但再也沒有那種戰無不勝、無堅不摧的輝煌。

    還是要說一下諸葛亮謹慎的這個性格,這也制約了他的軍事天賦,因為謹慎有時候會容易讓人按部就班。

    因此,諸葛亮算是個一般的軍事家!他其實更適合做宰相,在那個亂世裡他需要一個有如太祖一般的領導。個人覺得如果他和曹操搭班子絕對牛逼!

    三、一個偉大的發明家

    他創立了各種先進武器,還有木牛流馬等等。

    說實話,像諸葛亮這樣的人,如果放在現代,人家指不定搞了多少專利啊、發明什麼的,妥妥的一個“三高”——高智商、高情商、高顏值理工男神!

  • 9 # 木子盛樹

    諸葛孔明的歷史功績~我覺得有三。一是實現四川、雲南多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這是我們國家能多民族大團結的基礎之一。二是軍事、社會貢獻,包括諸葛弩、木牛流馬、麵食、部分陣法的改進。三是楷模形象,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廉潔自律都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 10 # 讀史可明智

    評價:諸葛亮是中國三國時期的有名的政治家、外交家、軍事家。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是對諸葛亮才華和智慧的充分描述。

    功績:1.輔助劉備建立蜀漢政權,因此天

    下形成三國鼎立的局面。

    2.七擒孟獲、七出祁山鞏固了蜀漢

    政權在蜀地的長期統治。

    3.同時為後世樹立了忠國忠君鞠躬

    盡碎死而後已的積極形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微企業或者個人創業初期,最容易遇到什麼問題?最需要哪些方面的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