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大魚

    每樣事物都有兩面性,有Sunny的一面,同樣也有陰暗脆弱的一面,一個人如果沒有孤獨、寂寞這些東西,那麼就相當於植物沒有土壤,缺少了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初次看這本書,立刻就被書裡面各種複雜的人物關係以及人物名弄得思緒混亂,唯一清晰的是整個布恩蒂亞家族的性格,就如這本書的題目一樣,“孤獨”好像成為了整本書與所有人物的一種基調。整個布恩蒂亞家族,都是不會表達情感的人,他們有的沉默寡言,可以整日不與人說話,有的只執著於一個目標瘋狂地表達,並不考慮到彼此的感受。他們漸漸地使得整個家族與世隔絕,瘋狂致死。家族的第一人被綁在樹上,家族中的最後一人被螞蟻吃掉。雖然他們孤僻,但他們卻有著堅毅的眼光,不經意言敗的態度,可以用他們獨特的魅力來吸引體態美麗、性格豐滿的女性。

    為了對抗這種孤獨的畫面,家族的第一個女性——烏蘇娜作了許多努力,但孩子們卻不可避免地走向孤獨的深淵,最後她仍無法戰勝這種孤獨,遺憾終死。可以說,這一種孤獨應該是一種共性,可以從表面折射出這個社會的深層次;這一種孤獨深入了這片土地以及土地上的人們。

    本書可以說是一部拉美歷史的興衰史,拉美土地上發生的種種事情的變遷:科技的發展,城市文化的推進,殖民者的入侵,原住民的反抗鬥爭以至於最後安於命運的安排,從頭到尾,從每一個細節,既有著孤獨的基調,又不失言語間的寫實性,讓人好像置身於作者所創造的情境裡面,讀來津津有味。在書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套對抗孤獨的方法,或是參加革命,或是遠航,或是暴飲暴食揮霍無度,或是終其一生沉溺於情慾,有些甚至聽起來就很瘋狂。這些看似枯燥的條列式的方法,作者卻把它們有機地結合起來,融入故事裡,極端卻真實地表現了人性,表現了整個家族的特性。

    家族中的許多女性,最後也跟隨著成為了瘋狂的人。除了之前提到的第一個女性烏蘇娜以及最後出現的阿瑪蘭塔烏蘇娜,她們一直保持著樂觀堅強的信念,而不是被捲入混亂的生活中。前前後後出現了不少牽扯到這個家族的女性,她們的改變究其根本還是兩種不斷迴圈的男性性格:奧雷連諾和霍阿華蒂奧。他們的迴圈推動著整個故事,並且使得整個家族的命運充滿了魔化色彩。從創立小鎮,經歷許多迴圈與波折後,又從同一個地方終結。就像繞了一個圈,最後還是歸到原點。整個家族的這種迴圈,同樣也是整本書裡最吸引人的地方。

    說到孤獨,其實不僅僅是這本書,孤獨在生活中應該是無所不在的,不管外表多麼開朗的人都會有孤獨的時候,只是每個人處理孤獨的方式不同。孤獨就是生命的一部分,有的人想抵抗,但卻不能讓它完全消失。生活在現代都市裡,在每天的燈紅酒綠、喧囂繁華之後,人們總會在某一時刻感受到一種難以抗拒的孤獨。無論怎樣藉由其它的活動來抗拒逃避,無論是《百年孤獨》裡面那些極端或瘋狂的方式,或是轉換成現實生活中,遊戲也好,電視也好,錢也好,樓盤也好:各種各樣的方式,雖然充實了我們的生活,但我們漸漸也從這每天重複的形式中找不到那種感覺,或者說是找不到真實的自己。

    有時即使不是一個人,我們也會感到很孤獨,看著別人能拿到好成績在自己面前笑得開懷時,當別人訴說著和父母在假期的種種趣事時,即使近在耳邊,在眼前,卻好像離自己很遠,不能像他們一樣,所以很孤獨。而既然這種孤獨不能避免,為何不嘗試著去享受它呢?《百年孤獨》裡家族的人們不停地想抵抗孤獨,最後仍體力不支,被孤獨埋葬。這樣的結局誰也不想要。流淌了百年的歷史,最後仍被孤獨侵蝕。孤獨無法遺忘,不會隨時間流逝而消失,不會因有人陪伴而隱去。若是換一種方式,嘗試著獨自完成一些事,以一種驕傲的姿態俯視它,反正到最後總要有一個人的時候,不如獨自適應社會中的一切,獨自承擔責任,找到那種適應孤獨的感覺,不就不用害怕了嗎?

    孤獨並不一定是負面的,它有時更是一種動力,讓我們用於體驗人生,勇於面對一個人時挫敗的感覺。如果說有一樣東西,能讓我們認清自己,孤獨時就像是我們與自己的對話,能夠聽清自己的心,能夠在繁華之中有那麼一刻的清靜,好像全世界只剩下自己心跳的聲音,這樣我們便能更好地瞭解自己的心境。孤獨使得一個人完善,更加有深度與厚度。享受孤獨,享受與自己對話的每一秒鐘,為自己留一方空間。

    孤獨不可避免,不如把它看成一個朋友,一個能夠讓我們時刻認清自己的朋友,足夠用一生去珍惜,珍惜能與它共處的每一寸時光。

  • 2 # 老羊說文學

    《百年孤獨》是國內當代作家群體比較推崇的作品,是哥倫比亞作家西亞.馬爾克斯的封神之作,號稱魔幻現實主義文學。

    大概在6年前硬著頭皮讀過這部作品,書中又臭又長的人外華人名也讓頭疼難以記憶,還有那奇特的翻譯體文字,讓人看著無比彆扭,最終堅持看了一大半之後放棄了,更奇怪的是在這一大半的閱讀過程中是“無感”的,無法記起書中任何完整的情節,也沒能為自身帶來思想的昇華。

    再到後來也完全沒有興趣再拿起這本書,可能當時的文化修養還不夠,但同樣作為神作的國內鉅作《紅樓夢》我卻是越看越有味。

    真是非常奇怪的閱讀經歷,可以說是“讀書界的奇幻漂流”。

  • 3 # 一個人的很多瞬間

    《百年孤獨》是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的代表作,也被稱為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的代表作,是一部開先河的偉大作品。

    馬爾克斯本人於1982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小說講述了位於美洲的一個家族一一布恩迪亞家族在一百年的時間裡,七代人面臨的風雲變幻,光陰荏苒。一個家族的命運,與整個美洲的歷史連線在一起,是宿命,也是抗爭的過程。具體故事,請題主讀原著。

    順便說一句,八十年代末中國興起在魔幻現實主義風潮,湧現出的韓少功、宗璞、陳忠實、餘華、格非等一大批作家,均受了《百年孤獨》的影響,如陳忠實先生的《白鹿原》的敘事方式,直接來自於這本書。

    一直到現在,這本書仍是文學圈朋友必讀的一本書,它的影響,甚至超生了文學界,許多商界、社會學界也在推崇這本書。不過,個人認為,附庸風雅的成份較多。

  • 4 # 合法使用者名稱

    沉睡在羊皮捲上宿命式的重複

    經典就是大家都在談論,但沒人真正在讀的作品。

    馬克爾斯說:“等到人類坐一等車廂而文學只能擠貨運車廂的那一天,”這個世界也就完蛋了。這是文學的孤獨。

    等到人類把快餐文學帶到一等車廂而經典只能擠貨運車廂的那一天,這個世界也就完蛋了。這是經典的孤獨。

    周遭總有人談起《百年孤獨》的經典,在我閱讀電子版過程中,也有書友和我溝通,但幾乎所有人的問題都一樣:名字太多、太長、太重複,看蒙逼了,混淆了,根本記不住……

    願諸君迎難而上,逢山開路,遇水架橋,不先入為主,開掘百年孤獨之大世界。或山重水複疑無路,恰似柳暗花明又一村。先從書中不斷重複的人名著手,破解《百年孤獨》的密碼,先讀完最後一章再從頭開始讀,先梳理人物關係圖再用心去讀,這就是破解“百年孤獨”密碼的鑰匙。

    重複命名的傳統:宿命之孤獨

    《百年孤獨》是加勒比海岸馬孔多小鎮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百年興衰史,更是拉丁美洲內戰跌起的血淚史,亦是人類現代文明的孤獨史。

    讀到布恩迪亞家族每個人的孤獨,我總想起“養羊,娶媳婦,生孩子,再養羊”的牧羊人。一代代人的命運從起點到終點,再到起點,都無形中畫著一個圓形的軌跡。再想想,打工族,上班族,創業族,朝九晚五,上班打卡,這是時間的客觀性,誰也無法逃脫。也許,每個人都是孤獨的,都在孤獨掙扎,突圍,逃離,卻跌入無底深淵。彼此孤獨的形式不一樣,但孤獨的本質卻是相似的。

    生而為人,我很孤獨,也是每個人宿命式的孤獨。

    記得烏爾蘇拉說道:“她從家族漫長曆史上重複命名的傳統中得出了在她看來無可爭辯的結論:所有叫奧雷里亞諾的都性格孤僻,但頭腦敏銳,富於洞察力;所有叫何塞·阿爾卡蒂奧的都性格衝動,富於事業心,但命中註定帶有悲劇色彩。”

    布恩迪亞家族的人從一開始就註定了結局,這才是最可怕的,也是最孤獨的。

    生命不是因為確定性而豐富,而是由於不確定性才有意義。

    重複命名只是開端,重複做同樣的事,重複相似的命運才是魔咒。

    從這一間又進入另一間一模一樣的,如此迴圈,無窮無盡。這就是孤獨的重複。

    這個家庭的歷史是一架週而復始無法停息的機器,是一個轉動著的輪子,這隻齒輪,要不是軸會逐漸不可避免地磨損的話,會永遠旋轉下去。歷史將會不斷重演。

    百年孤獨,是家族無法逃脫地宿命。

    重複式突圍:尋求孤獨的良藥

    布恩迪亞家族從第一代到第六代人人都在用自己不同的方式尋求孤獨的良藥,都在追尋中毀於孤獨。

    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英雄式孤獨

    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是馬貢多小鎮的建立者。他離開原來的村子,經過長途跋涉,來到了布恩迪亞夢中的鏡子之城,這座城市叫做“馬孔多”。他指導人們怎麼播種,告訴人們怎樣飼養牲畜。日復一日,馬孔多小鎮開始生機勃勃,秩序井然,直到有一天吉普賽人帶著偉大發明來到馬孔多的時,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完完全全就像是著了魔一般被迷住了。他開始瘋狂地追求新科技,用磁鐵來尋找金子,用放大鏡發明太陽戰,用望遠鏡觀測天體執行,在鍊金室蒸餾中把烏爾蘇拉寶貴的金幣變成了一堆粘在鍋底碳化的油渣。

    最後,所有的嘗試無一例外的失敗了。當所有的科學夢破滅後,他不再一往無前,他膽怯了,害怕了,退縮了,沉入孤獨,終日與鬼魂交談,最終被家人當做瘋子捆綁在栗子樹下面,在孤獨中死去。

    去世那天,馬孔多下了一整夜小黃花雨。這不僅是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生命的結束也是整個布恩迪亞家族悲劇的開始。

    他用英雄般的激情突圍,在科學中尋求孤獨的良藥,最終正如馬爾庫塞《單向度的人》寫的人不過是一種原子化,片面化存在的單面人罷了。

    他渴求智慧與文明,渴望突破而創新,渴望理解與被理解,終究被孤獨吞噬。

    烏爾蘇拉——孤獨的見證人

    烏爾蘇拉是整個布恩迪亞家族的母性代表,幾乎是整個家族史,馬孔多史的見證人,烏爾蘇拉是家族的支柱,也是家族的始母,具有女性幾乎一切的優點。她建立了馬孔多新秩序,引進新文明,找到了她丈夫在失敗的遠征中沒有找到的那條通向偉大發明的道路。她的存在證明了一個鐵律:

    男人開創世界時,女人援助;男人蠻幹亂闖時,女人阻止;男人停止不前時,女人繼承;男人退縮逃避時,女人支撐。

    她從一開始到生命結束都一直支撐著這個家,平衡著這個家,以免其毀滅。

    百年孤獨中有兩位支撐家族發展的偉大女性一個就是烏爾蘇拉,一位就是老鴇庇拉·特內拉,她是家族外的孤獨見證人,而烏爾蘇拉則是家族內孤獨的見證人。

    男人們只知一味地推倒歷史,理智清醒的總是婦女。當烏爾蘇拉終於死去,家族毀滅終於開始了,一切將在不久灰飛煙滅。

    烏爾蘇拉用一顆博愛而善良的心靈理解著紛擾的世界,終究在紛擾中孤獨離去,這既是她的宿命也是布恩迪亞家族的宿命。

    奧雷里亞諾・布恩地亞上校——孤獨的反思者

    奧雷里亞諾・布恩地亞上校是烏爾蘇拉的小兒子,性格孤僻,在母親的肚子裡就會哭泣,註定不凡。長大加入自由黨率領著部隊南征北戰。一生中發動過三十二次武裝起義,無一成功。

    他用醉心權力,尋求孤獨的良藥,然而,在他個人權力達到了一種無人企及的境地時,他的內心卻逐漸被孤獨所籠罩,權力越大孤獨越是侵入骨髓撕咬著他。

    他明白了,戰爭是虛無的。他妥協了,與政府簽訂協定,更是與孤獨的協定。

    他說“對不起,這場戰爭把一切都毀了。”從此墮入慵懶度日,在父親的鍊金實驗室裡閉門獨居,重複製作小金魚以了卻餘生。

    他的孤獨實力經過內心深刻反思後的孤獨,反思權力與孤獨,戰爭與孤獨,人類歷史與孤獨。

    馬孔多下雨了……雨整整下了四年十一個月零兩天。

    一切在雨中毀滅,重生,再毀滅。

    布恩迪亞家族夫妻之間、父子之間、母女之間、兄弟姐妹之間,沒有感情溝通,缺乏信任和了解。每個人都用自己不同的方式尋求孤獨的良藥,突圍孤獨,終究一一破產。孤獨一代一代傳承著,使人變得麻木,變得冷血,變得對任何事情都漠不關心,最後在親人間築起一道無性的牆。

    馬正如爾克斯所說:布恩迪亞整個家族都不懂愛情,不通人道,這就是他們孤獨和受挫的秘密。

    每個人看似孤獨迥異,實則本質相通——缺乏愛之孤獨。

    尋求百年,孤獨百年,重複式尋求,重複式失敗。當每一個家族成員在孤獨中離開時,當馬孔多在颶風中倒下時,每個人才開始漸漸正視孤獨,與孤獨簽訂一份不失體面的協議,終於明白“生命中曾經有過的所有燦爛,原來終究,都需要用孤獨來償還。”和“苦苦追尋一生,原來化解孤獨的良藥在內心——愛”

    性與愛的苦悶:最原始的生命孤獨

    《百年孤獨》中不乏性愛場面描寫,七代人中五對情人關係,兩對亂倫關係。

    愛情是瘟疫,馬孔多不相信愛情。(此書省略數千字……)微讀書評字數有限制,憂傷吶!

    時間與歷史:被遺忘的孤獨

    “你看那天,看那牆,看那秋海棠。今天還是星期一。”

    時間錯亂,重複,一切週而復始,見證著時間地流逝,又見證著馬孔多的興亡。

    “時間也會有差錯,也會出故障,它也能被撕成碎片,在一間屋子裡留下一塊永恆的碎屑。”

    不是時間的錯,而是在時間中活動的人的存在性孤獨。

    歷史是時間地歷時性構成,歷史又是驚人地相似,出奇地弔詭。

    馬孔多的失眠症:“印第安女人向他們解釋,失眠症最可怕之處不在於讓人毫無倦意不能入睡,而是會不可逆轉地惡化到更嚴重的境地:遺忘。也就是說,患者慢慢習慣了無眠的狀態,就開始淡忘童年的記憶,繼之以事物的名稱和概念,最後是各人的身份,以至失去自我,淪為沒有過往的白痴。……於此同時整個整一開始被失眠傳染,折磨。“失眠症”會傳染,也就是“遺忘”會傳染!是重複式地無條件迴圈,也就是歷史的迴圈。“那並不是心中暫時的尚可補救的遺忘,而是另一種更殘酷且不可逆轉的遺忘,他對此絕不陌生,因為那正是死亡的遺忘。”這並不是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一個人的警覺,而是對整個全人類的啟示:

    不要忘記歷史,遺忘就是死亡!

    不要忘記根系,遺忘就是死亡!

    不要忘記民族,遺忘就是死亡!

    戰爭不可怕,可怕的是遺忘歷史和孤獨地重複式遺忘!

    “多年以後,面對行刑隊,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將會回想起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

    經典的開頭懸置過去、現在和未來的迴圈往復,時空錯疊,孤寂遼闊,孤獨撲面襲來。

    毀滅式地結尾於羊皮卷:“家族的第一個人被捆在樹上,最後一個人正被螞蟻吃掉。”於此,布恩迪亞循回往復的故事回到了開頭,馬孔多回到了原初,人類歷史回到了原點。

    “俺曾見,金陵玉樹鶯聲曉,秦淮水榭花開早,誰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把百年興亡看飽!

    又何止是拉丁美洲,中國五千年曆史長河到今,何嘗不是一場場百年孤獨,一場場循回。

    一個不斷重複式的家族宿命,竟早已沉睡於羊皮捲上,後代不斷破解,探索,卻只有當這個家族真正要消亡的時刻,才會被讀懂。

    在一切終止之時,颶風帶走了馬孔多這個小鎮時,秋海棠依舊在搖曳,隨著孤獨的宿命飄逝。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一百多年的重複,反覆地重複,當馬孔多在颶風中消失後,從世人記憶中根除,羊皮捲上所載一切自永遠至永遠不會再重複,因為註定經受百年孤獨的家族不會有第二次機會在大地上出現。

    孤獨重複又重複,重複了百年多,最後卻不會再重複,毀滅不會再生,文明程序不可逆轉,也不會再重複,遺忘不會再逆轉。

    一切在重複中燃起,又在重複中孤寂。

    初讀不識書中意,再讀已是書中人。

    書中孤獨今猶在,不見當年馬孔多。

    遍遍讀未淚眼雨,甚是感憂書中人。

    既然已是書中人,何必再讀孤中獨。

    孤獨繾綣燙心頭,讀罷人散早成空。

    一部《百年孤獨》:

    讀的懂的,是百年熱鬧,讀不懂的,才是百年孤獨。

    落筆於此,舉頭望他鄉之月,我看見了我的倒影!

  • 5 # 荒陽春

    此書我讀過兩個譯本,黃錦炎譯本,和臺灣宋碧雲譯本。黃先生譯本是透過英文譯本再譯的,也是大陸常見的譯本之一,讀了有兩遍,初讀是在高中時期,那時語文課本里出現了本書的節選,讀後我全城書店瘋狂尋找,沒找到該書,引以為憾。放暑假前,何小軍送了我兩本書,一本房龍的《寬容》,一本《百年孤獨》。何小軍送我的書在那場大火中全沒了。

    《百年孤獨》給我帶來的:

    一、是我面對西方語言的啟蒙:"多年以後,奧雷連諾上校站在行刑隊面前,一定會想起父親帶他去觀看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當時,馬孔多是個二十戶人家的村莊,一座座土房都蓋在河岸上,河水清澈,沿著遍佈石頭的河床流去,河裡的石頭光滑、潔白,象極了史前的巨蛋。";"當這個印第安女人半夜中發現麗貝卡坐在搖椅上吮著手指,雙眼像貓眼一般在黑暗中發光的時候,她心中充滿恐懼和難逃宿命的悽苦,因為她認出了這是威脅他們的疫病——失眠症";"`奧雷里亞諾,"他悲傷地敲下發報鍵,`馬孔多在下雨。"線路上一陣長久的沉默。忽然,機器上跳出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冷漠的電碼…"之前我從未接觸過如此魔幻的文字,我所學到的字句是"主謂賓定狀補",是“一句話表達一個意思儘量邏輯清晰簡潔明瞭",而不是這種不知所云卻層層關聯處處呼應的句子。這些句子讓人著迷,一整個夏天我反覆穿梭在這些字句當中,沒記住書中的任何一個人名,不知道哪些章節發生了什麼。有了這次閱讀才有我以後讀傑克.倫敦,歌德,羅曼.羅蘭,昆德拉這些語言學家文字的可能。

    二、對隱喻的應用。第二本該書上被我用紅筆密密麻麻寫下了許多稚嫩的字跡,全是對文章內隱喻的尋找,記不清有幾百處。那些毫不起眼的名詞:冰塊,吉普賽人,沉船,吸鐵石,失眠症,馬孔多,下雨,豬尾巴,亂倫,槍刑,龍捲風,戰爭,家長,鎮長,警察,園丁,香蕉公司……

    三、閱讀的艱難。我前三、四次無法將該書讀完。梳理完人物關係卻忘了人物性格,接上了顛倒跳躍的情節,卻迷失了故事發展的去向,摸清了那些舉止荒唐的用意卻愣在了下一個突如其來的光怪陸離之上。艱難讀完卻發現還有很多關聯沒有理清,重新再讀發現前面理解牛頭不對馬嘴(可能和自己天生愚鈍有關)。再讀又浸入文字的美中無法自拔,出來頭腦腫脹,資訊錯綜複雜不得平息。至此敢說稍懂《紅樓夢》卻不敢說讀懂《百年孤獨》。

    四、宿命和孤獨的主題。馬孔多的宿命從馬孔多還沒建立就已定下,各人的宿命從第二代人還未出生就已定下。命運結束於孤獨,孤獨承載於宿命,使命是尋找孤獨,孤獨的使命是讓生命無法擺脫孤獨。馬爾克斯讓烏拉蘇爾告訴我們:建立和摧毀不管多麼波瀾壯闊,始終是過眼雲煙,始終逃脫不了孤獨的宿命。

    五、想象力是寫作和閱讀的靈魂。雖然不能一字一句全解本書,但本書的金線卻能一目瞭然:明線:何塞·阿爾卡蒂奧家族尋出海口不得從而建立馬孔多,在馬孔多接收新事物同時接受和敵抗新改變;家族中誕生的各種性格怪異的近親產物一步步摧毀這個“王國”,外來文化和戰爭一步步摧毀了這個腐朽的烏托邦。

    暗線:一個拉丁文明不可挽回地走向世界的大同。

    奇特的是這些線索誇張凌亂,看似毫無邏輯關聯卻又能透過想象歸到同一出發點,天馬行空的描述透過想象能讓你覺得如此合情合理。

    六、一種嶄新的、橫空出世的寫作方式影響了諸多後來者,尤其是處於迷茫時期的中國當代作家。

    七、用多層次的,多節奏的,凌亂的,荒誕的,斷裂的敘事方式將一個故事敘述成一部讓人驚魂動魄、蕩氣迴腸、良久陳思的家族史、人類文化史。未依丈任何文學著作獨佔一峰,供後人景仰。為拉美文學復興劃破長空。

    八、讓我不敢忘記何小軍,雖然很負重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銀行加息對存錢有哪些利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