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穆如清風53509524

    我77年入伍,正好在機炮連服役,二排是八二無後座力炮,我雖然是衛生員,但對無後座力炮也略知一二。

    無後坐力炮是發射時炮身不後坐的火炮,主要用於直瞄打擊裝甲目標,壓制,殲擊敵軍有生力量的火器,在反坦克戰史上曾立下了汗馬功勞。

    據我所知,我軍裝備和具有代表性的共分以下七種:

    (1).1952年式57mm無後坐力炮

    (2).1952年式75mm無後坐力炮

    (3).1956年式75mm無後坐力炮

    (4).1965年式85mm無後坐力炮

    (5).PW78式82mm無後坐力炮(65年85mm改進型)

    (6).1975年式105mm無後坐力炮

    (7).1982年定型了一種無後坐力炮,此後再無新款。

  • 2 # 硯田劍影

    無後坐力炮的炮彈裝添接近於加農炮,榴彈炮,從尾部裝上炮彈,發射時,火藥產生的膨脹氣體有一部分從火炮的尾部噴出,產生的反作用力使炮彈射出,而不產生象加農炮,榴彈炮那樣有後坐力,炮筒一伸一縮。

    無後坐力炮最大的優點,重量輕,火力猛,結構簡單,使用方便,稍加專業訓練與攜帶的單兵武器在戰場上交替使用,無後坐力炮重量輕,對長途行軍減少了對士兵的體力消耗。

    無後坐力炮的發明,對叢集坦克遭成了一定的殺傷力。雖比不上加農炮,榴彈炮,加榴炮的炮火猛烈,因是全方位炮火覆蓋,準確性較差.

    而單兵使用的無後坐力炮可在近距離對坦克,裝甲車等輜重進行狙殺,準確性高,在一段時期內,世界各國廣泛採用單兵武器中無後坐力炮這種大殺器。

    瑞典是歐洲的小國,是軍火製造的強國,其研發武器的專業性不輸美俄英法中,它所生產製造的坦克,裝甲車,戰機和各種武器包括各種火炮和無後坐力炮在世界軍售市場一直佔其國民生產總額的20%,其他與軍火製造相關的行業也是名冠天下。製造軍火用的特種鋼材,稀有金屬材料,複合材料,火藥在世界上都是名列前茅。

    航母看美國,火藥兵器看瑞典。瑞典制造的單兵無後坐力炮仍然是世界上最好的單兵兵器之一,型號多,用途廣泛,與之配套的彈藥多樣化,在不同的戰場環境下使用不同的炮彈,而且最主要的是採用了複合材料減輕了重量,操縱性好,均發射千次無故障,北約及美國和世界各國均選用瑞典的無後坐力炮等單兵裝備。

    瑞典的古斯塔夫,中國的82式,俄羅斯的類似於無後坐力的RPG一7,日本的60式,各有千秋,各有所長。瑞典採用了最新科技,內線膛鈦金屬炮筒,加裝了紅外夜視鏡,大大提升了作戰的機動性和便攜性,準確性,對野外執行作戰計程車兵是一大利好。

  • 3 # 花花公子很專一

    當然,以現在的眼光看,無後坐力炮也有自己的優點,就是功能多樣。進入21世紀後,一些原本淘汰了輕型無後坐力炮的發達國家軍隊又拾起了輕型無後坐力炮,例如日本陸上自衛隊在2012年再次採購卡爾-古斯塔夫84mm無後坐力炮,就是為了打擊裝甲目標以外的其他目標(例如工事)。而且無後坐力炮的射程比火箭筒遠、成本比反坦克導彈低。

    0、前傳

    中華民國在1945年從美國獲得M18 57mm無後坐力炮和M20 75mm無後坐力炮,並開展仿製工作。1947年11月,民國仿製的M18無後坐力炮被定型為“36式”(公元1947年是民國36年),但因冶金技術落後,直到1949年也沒能造出合格產品;仿製的M20無後坐力炮到1949年更是隻完成了一部分圖紙,事實上,36式無後坐力炮用的就是美國提供的圖紙(試驗型號T15E13的圖紙)。

    解放軍在解放戰爭期間就有使用這兩型美國無後坐力炮,志願軍在抗美援朝期間也有使用。

    36式無後坐力炮的介紹,感謝 @小爐 提供。

    1、52式57mm無後坐力炮

    1952年,新中國根據繳獲的M18無後坐力炮及其圖紙,仿製出52式57mm無後坐力炮並裝備志願軍。如果玩過《榮譽勳章·空降神兵》的話,對它應該不會太陌生。

    從一些案例來看,52式57mm無後坐力炮擁有較高的精度和較低的破壞力。

    1959年3月22日,解放軍第308炮兵團在拉薩河北岸的空地上集中了兩個步兵團的57mm無後坐力炮,瞄準布達拉宮內叛亂分子向外開火的視窗進行精確射擊。57mm炮彈對布達拉宮的破壞較輕,射入視窗後卻足以殺傷室內的敵人。約1小時後,據守布達拉宮的800多名叛亂分子下山投降。

    52式57mm無後坐力炮的自身重量為22kg,採用民國研製的輕型三腳架(6.8kg),亦可使用炮身中部的伸縮式撐杆,必要時可肩射。配備殺傷榴彈和破甲彈,直射射程約為300m;殺傷榴彈的彈片殺傷範圍為75m²,破甲彈對30°傾斜裝甲的最大破甲深度為70mm。

    2、56式75mm無後坐力炮

    同樣在1952年定型的還有仿製M20無後坐力炮的52式75mm無後坐力炮,該炮也被志願軍使用。

    上圖中,遠處為52式57mm無後坐力炮,近處為52式75mm無後坐力炮。

    1956年,52式75mm無後坐力炮被改進為56式75mm無後坐力炮,主要改進是將後膛開鎖槓桿移至右側,使操作更方便。後來又出現了減輕重量的56-1式無後坐力炮,將炮身的重量從45kg降低至34kg,將輪式炮架的重量從43.6kg降低至32.4kg;56-1式無後坐力炮的另一改進是將炮管和藥室分為兩截,可以快速拆卸以便攜帶,但最終因漏煙嚴重而停產。

    1968年投產的56-2式無後坐力炮將輪式炮架改為輕便得多的三腳架(16kg)。身管厚度被減薄,但因為增設了機械瞄具和握把式擊發機構(明顯是為了便於肩射),炮身的重量依舊為34kg。

    上圖中,從近到遠依次是56-2式無後坐力炮、56-1式無後坐力炮、56式無後坐力炮。

    56式無後坐力炮配備殺傷爆破榴彈、旋轉破甲彈、微旋破甲彈,亦可通用美軍M20無後坐力炮的白磷發煙彈、惰性訓練彈等特殊彈種。

    殺傷爆破榴彈依靠彈片和衝擊波殺傷敵方人員,直射射程為400m,最大射程為6500m。

    破甲彈最初為旋轉破甲彈,直射距離為380m,對30°傾斜裝甲的破甲深度為90—100mm。

    為降低彈體旋轉對金屬射流破甲深度的負面影響,後改用微旋破甲彈,採用尾翼穩定,彈尾設有曳光管以便修正彈道;直射射程為600m,對30°傾斜裝甲的破甲深度為150mm。

    部分062型護衛艇在前甲板上配備了雙聯裝56式無後坐力炮,用於轟擊敵艦。例如1965年11月13日在崇武以東海戰成名的“海上猛虎艇”就配備了雙聯裝56式無後坐力炮。

    對印自衛反擊戰期間,解放軍“大炮上樹”擊毀印軍工事的戰例,用的就是56式無後坐力炮。

    在1969年3月的珍寶島戰役中,56式無後坐力炮暴露出無法有效殺傷蘇聯T-62主戰坦克,畢竟它的原型——美國M20無後坐力炮已經是二戰時期的老貨了。

    3、56式40mm無後坐力炮

    看到這個名字,想必大家是懵逼的。不過我發張圖你們就明白了:

    沒錯,我說的就是仿製蘇聯RPG-2的“56式火箭筒”。事實上,RPG-2和二戰德國“鐵拳”一樣,就是一門用黑火藥拋射超口徑破甲戰鬥部的輕型無後坐力炮、和“火箭”一點關係都沒有。

    之所以稱為“火箭筒”,是因為解放軍將編制給步兵的反坦克發射器統稱為“火箭筒”(最早是51式90mm火箭筒);“火箭筒”編制在班排級,“無後坐力炮”編制在團營級。

    60年代中期,定型了56-1式破甲彈和56-1式“火箭筒”。由於56-1式破甲彈的膛壓較高且彈道較平直,56式“火箭筒”不能通用56-1式破甲彈。

    56式破甲彈的最大有效射程約為100m(儘管表尺射程為150m),對65°傾斜裝甲的破甲深度為100mm;56-1式破甲彈的最大射程為250m,對65°傾斜裝甲的破甲深度為120mm。不過56-1式“火箭筒”並沒有大量生產和裝備,因為很快就出現了更優秀的替代品。

    戰例:1962年10月20日的槍等攻堅戰(後來打成了殲滅戰),解放軍第155團2營的56式“火箭筒”用9發彈摧毀10個地堡(其中一發在穿透一堡後炸壞另一堡),全殲印軍一個加強排。

    在1969年3月的珍寶島戰役中,56式“火箭筒”暴露出無法有效殺傷蘇聯T-62主戰坦克。上圖就是在珍寶島戰役中被56式“火箭筒”擊中側面的T-62主戰坦克,並沒有遭受實質性的傷害。而且因為射程太近,戰士們必須抵近到50m左右才能有效殺傷敵方的BTR-60裝甲輸送車。

    事實上,RPG-2本來就不是什麼優秀的武器,唯一的優點就是易於生產了。

    4、65式82mm無後坐力炮

    1958年,根據抗美援朝期間57mm無後坐力炮和75mm無後坐力炮的使用經驗,軍工部門提出了“輕型無後坐力炮”的設想。兵工專家吳運鐸更是強調道:“無後坐力炮作為連、營的火炮配置,設計上一定要突出一個‘輕’字,要減輕炮重、提高威力……斤斤計較不夠,必須兩兩計較。”

    1961年,軍工部門認為必須加大無後坐力炮的口徑。1962年,中央軍委召開全軍編制裝備會議,要求軍工部門重點研發裝備團以下部隊的82mm無後坐力炮及其炮彈。1965年,65式無後坐力炮正式定型,成為新中國第一款自行研發的無後坐力炮,並且取代了57mm和75mm無後坐力炮。

    65式無後坐力炮定型後,優先援助越南抗擊美國;在1969年3月的珍寶島戰役中,解放軍發現手頭沒有可以擊毀蘇聯T-62主戰坦克的武器,這才緊急調了一批到前線。1972年,北京舉行全軍反坦克武器展覽和彙報表演,期間軍方決定投產65式無後坐力炮,以增強團以下部隊的反坦克能力。

    65式無後坐力炮以蘇聯B-10無後坐力炮為基礎(都是82mm口徑),重量卻遠低於後者:65式無後坐力炮的炮身重量為21.5kg,安裝三腳架後的重量為28.2kg,戰鬥狀態的重量約為30kg;B-10無後坐力炮的重量為85.3kg,拆掉炮架上的輪子後的重量為71.7kg。

    早期的三腳架僅能臥姿射擊,1967年裝備的新型三腳架還可以跪姿射擊。必要時可以肩扛射擊。

    除了機械瞄具,還配備光學瞄準鏡,包括65-1式2.5倍瞄準鏡和65-1A式3.5倍瞄準鏡。但從圖片資料來看,兩種65式瞄準鏡在解放軍中似乎和95式步槍的瞄準鏡一樣不常用。

    解放軍南方步兵團直屬一個82mm無後坐力炮排、三個步兵營炮連各下轄一個82mm無後坐力炮排,全團共12門65式無後坐力炮;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期間,南方步兵團擴編後直屬一個82mm無後坐力炮連、三個步兵營炮連各下轄一個82mm無後坐力炮排(轄四個班),全團共21門65式無後坐力炮。

    戰時,裝備65式無後坐力炮的團/營屬炮兵連的炮排和炮班會被分配給各個步兵連。一個標準的炮班有8人,其中4人是專職彈藥手,每人攜帶4發彈,戰時還需要其他士兵幫忙攜帶更多彈藥。電影《高山下的花環》中,靳開來就是戰時加強到步兵連的炮排排長,而“小北京”就是在肩扛射擊65式無後坐力炮時連續遇到兩發啞彈才犧牲的,司號員則幫忙攜帶了額外的4發彈。由於65式無後坐力炮擁有優秀的戰場適應性和破壞力,有基層幹部將其打擊敵方工事形容為:“如同自己的老婆想怎麼睡就怎麼睡。”例如1979年2月在靠矛山的戰鬥,65式無後坐力炮摧毀了敵方七成的火力點。

    另有一種專為空降部隊設計的65-1式無後坐力炮,可以拆成兩段後攜帶,裝備狀況不明。

    肩扛65式無後坐力炮的武警。

    不同於美式75mm無後坐力炮,蘇式82mm無後坐力炮採用滑膛炮管,透過壓鑄在炮彈尾管上的鋁質尾翼和穩定環來保持飛行穩定;炮彈沒有彈殼,發射藥包直接綁在尾管的外圍。

    65式無後坐力炮的兩種彈藥:左邊12枚為破甲彈,右邊4枚為殺傷榴彈(沒裝引信)。

    破甲彈有65-1式、65-2式、65-3式,然而三者的破甲效能沒有太大區別,65-2式破甲彈對65°傾斜裝甲的破甲深度為120mm。機械瞄具對應破甲彈的表尺射程為600m,直射射程為300m。

    殺傷榴彈採用780顆5mm直徑的鋼珠對敵方人員進行殺傷,殺傷半徑為27.6m。機械瞄具對應殺傷榴彈的表尺射程為500m,最大射程為1750m。

    有資料稱,65式無後坐力炮還有燃燒彈,但從配圖來看應該是把殺傷榴彈認錯了。

    5、69式40mm無後坐力炮

    是不是又懵逼了(笑),看到圖片你們肯定認識:

    沒錯,我大RPG神教中華分舵!關於RPG-7進入中國的途徑,有說是1963年曹剛川從蘇聯炮兵軍事工程學院畢業時順手牽羊的,也有說是透過北韓或越南獲得的;反正不是蘇聯給的技術,因為RPG-7於1961年服役,而蘇聯在1960年就撤走了援華專家。1964年8月,軍工部門向軍方高層演示仿製的RPG-7,賀龍元帥表示:“這個小東西,能打坦克,射程有三百米,應該喊萬歲。”

    在1969年3月的珍寶島戰役中,解放軍的56式40mm“火箭筒”和56式75mm無後坐力炮都無法有效殺傷蘇聯T-62主戰坦克(被繳獲的那輛是被地雷炸癱的)。1969年4月,湖南湘潭的江南機器廠成功仿製RPG-7,並在1970年定型和裝備部隊;對65°傾斜裝甲的破甲深度為110mm,足以擊穿T-62主戰坦克的正面裝甲(60°傾斜的100mm裝甲),有效射程為300m。

    與原版RPG-7相比,69式“火箭筒”取消了後握把,並增加了提把和兩腳架(70年代的RPG-7V1才配備兩腳架),此外機械瞄具和尾噴管護木的式樣也有所不同。

    後來又定型了69-1式“火箭筒”,特點是增設了可摺疊的金屬肩託(下圖),也是目前解放軍廣泛裝備的型號。

    和56式“火箭筒”一樣,因為是編制給步兵的反坦克武器,所以這款無後坐力炮(雖然採用火箭增程但依然是無後坐力炮的發射原理)被定型為“69式火箭筒”。根據 @蘇翻譯 的說法,1976年至1984年,解放軍北方部隊和南方部隊對69式“火箭筒”的編制方式不同:南方的步兵連將其編制到炮排,每排三班、每班三支;而北方的步兵連除了炮排的九支,每個步兵班也各有一支;戰時,炮排的其中一個炮班可能會將三支69式“火箭筒”換成兩門60mm迫擊炮。

    目前解放軍步兵每班一支,但部分裝甲步兵班將其換成連用型PF98式120mm火箭筒,結果一個射組只能攜帶兩發彈,而且副射手嚴重超負荷。這種做法實際上只是軍方和廠家為了簡單粗暴地解決連用型PF98式火箭筒的尷尬定位和69式“火箭筒”的威力不足而已,根本就是懶政。

    除了解放軍,武警內衛部隊也有裝備。

    1969年6月,北京科學儀器廠成功仿製PGO-7瞄準鏡,並於1970年5月被解放軍採用;目前解放軍廣泛採用的則是通用型瞄準鏡,可以適應各個彈種,並且增加了風偏修正儀。此外還研製了主動紅外夜視瞄準鏡和微光夜視瞄準鏡。早期的瞄準鏡座使用7075鋁合金製造,而燕尾槽存在應力集中的問題,因此瞄準鏡座在使用較長時間後容易斷裂,後來改用鋼材製造才有所改善。

    70年代後期,蘇聯列裝T-72主戰坦克,解放軍的“火箭筒”又一次無法有效殺傷蘇聯主戰坦克。1983年定型的69-Ⅰ式破甲彈對65°傾斜裝甲的破甲深度為150mm,取代了原型彈;1988年定型的69-Ⅲ式破甲彈對65°傾斜裝甲的破甲深度為180mm,足以擊穿T-72主戰坦克的複合裝甲,也是目前解放軍廣泛裝備的破甲彈種。此外還有69-Ⅱ式破甲彈和84式減風偏破甲彈,兩者的破甲效能與69-Ⅲ式破甲彈相同,但因為不通用原來的射表(前者射程較近而後者射程較遠),未被解放軍採用。

    我個人認為,僅僅因為射表不同就拒絕採用84式減風偏破甲彈是因噎廢食。橫風為1m/s時,84式減風偏破甲彈在300m處落點偏差為0.45m,而69-Ⅲ式破甲彈在300m處落點偏差為1.2m;而且84式減風偏破甲彈將戰鬥部的初速從120m/s提升至140m/s,從而使有效射程從300m增加至400m。

    在葉劍英元帥的提倡下,於1988年定型了一款跳炸式鋼珠殺傷彈,至今仍在生產和裝備。戰鬥部在落地後,先上拋1—1.5m再爆炸,鋼珠的密集殺傷半徑為20m,最大射程為1500m。目前解放軍還裝備一款燃燒殺傷彈。

    6、75式105mm無後坐力炮

    75式無後坐力炮是軍工部門以美國M40A1和M40A1C這兩款車載型105mm無後坐力炮為基礎改進而成的。研發工作始於1964年,1967年完成論證,1975年定型全武器系統。

    全炮重量為213kg,炮身重量為121kg、炮架重量為92kg。

    由於重量過大,75式無後坐力炮搭載在BJ212A越野車上,後來改用BJ2020SJ越野車;也可以從車上卸下來,依靠三腳架在地面使用(本來就是用三腳架裝在車上的)。車上有8個彈艙。

    75式無後坐力炮裝備摩托化步兵或空降兵團屬炮兵營的無坐力炮連,共9具,使65式無後坐力炮逐漸從團屬歸為營屬。90年代後被紅箭-73反坦克導彈取代,現已全部退役。

    和其他仿製美國無後坐力炮一樣,採用線膛身管,最初僅配備旋轉破甲彈。1981年定型尾翼穩定的微旋破甲彈,1984年定型殺傷爆破榴彈,1987年定型簡易火控系統。

    殺傷爆破榴彈的最大射程約為7400m,裝填2.6kg梯恩梯炸藥;破甲彈(不清楚是哪種)的直射射程約為580m,最大有效射程約為1020m,對65°傾斜裝甲的破甲深度為180mm。

    對重武器不太瞭解,資料也難保準確;尤其是射程和破甲深度的資料,看到過幾個版本的數字。

    7、PW78式82mm無後坐力炮

    PW78式無後坐力炮於1979年定型、1981年裝備部隊,用於取代65式無後坐力炮。PW78式無後坐力炮和65式無後坐力炮十分相似,但前者在後者的基礎上做了較大的改進。

    結構上,PW78式無後坐力炮向右開啟後膛,而65式無後坐力炮向下開啟後膛;外觀上,兩者的提把和後膛不同;彈藥上,PW78式無後坐力炮發射類似於RPG-7的火箭增程式尾翼穩定破甲彈。

    PW78式無後坐力炮有兩個衍生型號:

    PW78A式無後坐力炮主要是改進了炮架和後膛的操作機構,簡化了操作。

    PW78B式無後坐力炮增設了軟繩擊發機(下圖)和多用途支架,便於射擊移動目標。

    PW78式無後坐力炮的主要彈種是破甲彈和殺傷榴彈:

    破甲彈採用了火箭增程、優化了彈形,直射射程為500m,對65°傾斜裝甲的破甲深度為150mm。改進後的“PW78式無後坐力炮Ⅰ型破甲彈”將藥型罩改為雙錐形(PF89式80mm火箭筒的技術),進一步提升了破甲效能;我個人猜測,其對65°傾斜裝甲的破甲深度可能有180mm。PW78式無後坐力炮的破甲彈還有一個特徵,就是具備摺疊式尾翼。

    殺傷榴彈取消了火箭增程的設計,內含825顆鋼珠,最大射程為2000m。

    到1984年前後,解放軍82mm無後坐力炮配置在步兵營炮連的無坐力炮排裡,共3具。PW78式無後坐力炮理論上應該被營用型PF98火箭筒取代,但目前仍在解放軍和武警服役。

    2008年6月8日,四川地震災區唐家山堰塞湖,成都軍區某工兵團使用PW78式無後坐力炮向堵塞了導流明渠的礁石射擊4發彈,全部命中並摧毀之,保證了洩洪工程的順利實施。

    接受PW78式無後坐力炮操作訓練的武警廣東總隊第二支隊火炮中隊。

    網際網路上某些媒體所謂的“82式80毫米無後坐力炮”實際上並不存在,那些媒體放出來的圖片和資料實際上都是PW78式無後坐力炮的。

    8、80式95mm無後坐力炮

    總之,就是一種沒有被解放軍採用的95mm無後坐力炮,發射火箭增程式尾翼穩定破甲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美國政府關門了這麼久,白宮幾乎只剩特朗普一個人上班,你認為他受‘’煎熬‘’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