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蒲公英的約定1121

    綠竹(Deruirocalamopsis oldharni)屬禾本科,是亞熱帶優良速生的筍用叢生竹,,是中國南方目前重要的栽培竹種之一。在中國南方的亞熱帶、熱帶地區,尤其是中亞熱帶和南亞熱帶地區,有著廣泛的分佈和栽植,並且有著悠久的栽培歷史和良好的栽培習慣。從目前的種植情況看,綠竹主要分佈在福建、浙江、臺灣,廣西、雲南、廣東、海南也有分佈,江西、重慶、四川等省份的部分縣(市)亦有引種。綠竹的經濟價值很高,產筍期長,年產等天數可扶120 -180天!產量高-每公頃產等量可tk 12-18t-綠竹笤巾,叫馬蹄笤—閔形狀似馬蹄而得名。綠竹筍味鮮美、質地脆嫩、清甜爽口、清涼解暑。綠竹筍還具有降壓、降脂、增強消化系統功能的作用,是夏、秋季的上好菜餚。綠竹筍的食用除清燉、清炒、滷製等鮮煮外,還可加工製成筍乾、罐頭、即食筍絲等產品,這些加工產品豐富了人們的飲食文化。栽培綠竹還對保持水土具有生態意義。

    常見術語和定義

    稈基:稈基指竹稈人土生根部分。稈基是由數節至數十節組成,節間短縮而粗大.上著生大型芽。稈基為稈的基部,是稈的地下部分,稈基一般不包括根系、稈柄。

    稈柄(筍柄):稈柄指竹稈與母竹相連的部分,細小、短縮,不生根。當筍尚未成長為 竹稈時,這部分稱為筍柄。稈柄是綠竹個體與個體之間(即一株竹與另一株竹之間)相互聯絡上的唯一連線點,起著不同個體之間(包括竹與竹、筍與竹之間)營養運輸的通道作用和 協調作用。

    筍芽(筍目):稈基兩側(沿枝條方向)互生著兩列大型芽,稱為筍芽。筍芽(筍目)初 始階段如眼睛狀,因此又叫芽眼。著生於稈基部位,可萌發為竹筍的筍芽,也稱筍目。筍芽互生排列在稈基兩側,從基部自下而上,第一個筍芽(筍目)稱頭芽(頭目),第二個筍 芽稱二芽(二目),以此類推,最上一個稱尾芽(尾目)。不能發育的筍芽稱虛芽或虛目。

    二水筍:指早期採收竹筍後的筍莞上當年再次萌發出的竹筍。

    曬頭(曬目):指清明節前,將稈基周圍的土壤扒開,即將竹叢內的土壤挖離,使稈基 上的筍芽、根系暴露在空氣中,以提早長筍、提高產量。曬頭亦稱為“曬目”“扒頭”“扒頭曬目”。

    叢:在生理上具有相互聯絡的植株,其群體稱為叢。

    叢立竹數:竹叢所擁有的立竹數量稱為叢立竹數。

    叢密度:指單位面積的土地內所擁有的竹叢數量。綠竹為叢生竹,每叢為一個相對獨 立的單元。叢密度是反映綠竹林林分狀況的指標之一,在生產實踐中具有較大的指導 意義。

    株密度:指單位面積的土地內所擁有的竹子單株數量。綠竹林雖然以叢為單元,但單 株數量是竹子生長空間的主要決定因素,因此株密度是反映竹林狀況的指標之一。

    2.形態特徵

    綠竹的地下莖為合軸從生型,其地下部分由稈柄、稈基、稈基上的芽(筍目)及根組成。

    稈柄是竹稈的最下部分,與母竹的稈基相連。綠竹稈柄由8~18個短縮的節組成,木質化程度高,不生根,不發芽,長7一14cm,俗稱“螺絲釘”。稈柄的外面,多宿存有硬脆 的算,呈鱗片狀。綠竹籜的籜耳小,邊緣有彎曲茸毛;籜舌高1~6mm,撐葉三角形或卵狀披針形,為黃色或綠黃色,有的幼時背部生淡棕色的稀疏短毛。由於竹子的開花現象難以遇見,因此目前主要根據籌的形態來區分竹種,即I Al"}E的形態是竹子分類的重要依據 之一。

    稈的基部節間短縮而粗大,一般由6一10個節組成,每節長1.0一1. 5cm,節傾斜,節 間兩側不等長。綠竹稈基每節著生一芽,芽外包裹著鱗片。筍由筍芽萌發生長而成。不同 稈基上的芽數量不一,通常為4-10個,大多數為6-7個。杆基各節密集著生許多根,每節根的數量從10餘條到100餘條不等:根上長有根毛,但根不著土壤時不長根毛,綠竹的根系起著吸收水分及礦物質的作用,併合成部分有機物,同時貯存地上部分的同化產物。根系還擔負著地上部分龐大樹冠的支援、固定作用。

    綠竹的稈莖(稈)由數節組成,每節有2環,節內有一個飽滿的芽,成竹的枝條是由此芽抽生面成的。每個節上的飽滿芽是由多個芽組成的,因有的芽很小,而且是由同一個鱗片包裹的,所以看起來像只有一個芽。

    綠竹的稈形圓而中空,於地上部10節左右開始出現分枝。稈莖高6一10m,直徑大小一般4-6cm,大的有9cm。新種下的母竹長出的新竹,稈徑較小,僅1 - 3cm。綠竹稈莖的稈重7一l0kgo稈莖的色澤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由綠色變黃綠色,一年生(當年)的稈色為青綠色,二年生的稈色為深綠色,三年生的稈色為黃綠色。

    3.生態習性

    (1)氣候條件

    綠竹的生長需要溫暖溼潤的氣候條件,一般要求年平均氣溫≥17. 5℃,月平均氣溫,7. 5℃,極端低溫>-5℃,年平均降水量> 1500mm。當氣溫>15℃時,綠竹開始生長,在25℃左右生長最佳。當土壤溫度>21℃時,綠竹的筍芽開始生長;土壤溫度<21℃時,筍芽停止生長。當氣溫<1℃時,綠竹發生寒害;<-3℃時,葉片受凍;<-5℃時,枝稈受凍。氣溫降低的幅度、速度,低溫的持續時長,以及降溫時空氣的溼度等其他氣象條件,對綠竹凍害程度產生一定影響。

    不同栽培環境下的綠竹,其抗寒能力有差異。不同的綠竹年齡及不同的栽培狀況,其抗寒能力亦有所差異,如一年生竹抗寒能力小於二年生竹,二年生竹抗寒能力小於三年生竹;同為一年生綠竹,更早時間的成竹比更遲時間的成竹抗寒性更好。總而言之,年齡 (時間)越老越抗寒,生長健壯的植株抗寒能力大於生長較差的植株。

    (2)土壤條件

    綠竹喜歡疏鬆、肥沃、富含腐殖質的沖積土、壤土、砂壤土,要求酸性至中性土壤, 即土壤酸鹼度為pH 4.5-7. 0。在江河兩岸、沙洲、山谷、山腳、山腹地帶、房前屋後等 均可生長,其中山地以南向、東向、東南向為好。綠竹具有一定的耐鹽鹼能力,沿海灘塗可以選擇性種植。

    土壤疏鬆與否對綠竹的生長影響程度較大。在綠竹產區,人們選擇綠竹林地時,一般首先選擇江河兩岸,除了考慮水分因素外,主要考慮的是土壤疏鬆因素。早先人們栽培綠竹,經營水平粗放,很少施肥,但是種植在江河兩岸的綠竹生長良好,依然植株高大、枝葉茂盛;在綠竹產區可見許多綠竹被種植在農戶房屋前的堆積土上,堆積土絕大部分為建房時被廢棄的土壤,這種土壤往往肥力低、結構差,但綠竹也能生長良好。上述兩種現象反映了土壤的疏鬆度對綠竹的生長有很大的影響。

    (3)引種範圍

    綜合各地綠竹的生長表現情況,引種綠竹的最主要限制因素是氣溫,而氣溫中最關鍵的因子是月平均氣溫和極端低溫。中國有許多地區不適宜發展綠竹,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 月平均氣溫較低。綠竹在年平均氣溫≥18℃、月平均氣溫≥8 ℃、極端低溫≥-3℃的地區種植表現良好,可以廣泛引種栽培;而在年平均氣溫<17. 5℃、月平均氣溫<7. 5℃、極端低溫<-6℃的地區,引種綠竹要透過試驗觀察或馴化後才能推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尺神經損傷會出現哪些運動和感覺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