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古風93814281

    謝邀,首先你在瞎扯,M1從研製開始算都沒有50年的歷史,從最初1980年服役至今不過38年。1979年5月間美國陸軍決定試生產XM1坦克110輛,在利馬坦克廠製造,1980年2月完成頭兩輛生產型車。從1980年9月到1982年5月又對這些坦克在部隊進行了第三階段的研製試驗和使用試驗,試驗表明該坦克主要效能已滿足了1972年提出的研製要求。1981年9月利馬坦克廠和底特律坦克廠開始小批次生產M1坦克,1982年3月底特律坦克廠開始製造生產型車。M1坦克的生產於1985年2月全面結束,共製造了2374輛,以後轉向生產改進型M1坦克和裝120mm滑膛炮的M1A1坦克。M1A2型是M1系列的後續改進型,改進專案眾多,主要包括改進火控系統、提高生存能力、大量採用車輛電子裝置和提高機動性等4大項。M1A2SEP坦克是M1A2的第二階段改進產品,它將本已空前強大的 M1A2效能再次大幅度提升,具體的改進專案包括:1.採用大容量的儲存器、2.新型車長顯示器、3.第二代前視紅外探測器、4.對人眼安全的鐳射測距儀、5.更新車內空調系統、6.改進全球定位導航系統(GPS)、7.加裝一臺輔助動力裝置、8.採用先進的自動變速箱等——由於採用了這些最新的技術, M1A2坦克所具備的數字化程度在整車中佔到95%,模擬技術僅為5%。M1A2SEP型主戰坦克,是美國陸軍為確保在下個世紀初地面戰場上的技術優勢,於2000年6月才研製成功並裝備部隊的新型主戰坦克。

    由此可見,M1雖然已經出現了將近40年,但是其改進一直都在進行,最新型的M1A2SEP,從研製完成到列裝不到20年,和冷戰之後各國坦克的情況差不多,如俄羅斯的主力坦克也仍然是脫胎於上世紀6、70年代的T64/T80和T72/T90系列坦克,歐洲使用的是豹2系列,中國使用的是99系列。畢竟冷戰結束後,大規模裝甲叢集正面對戰的可能性大大減少,世界主要國家對研發新一代主戰坦克的迫切性也大大降低。因此目前都是對已經列裝的主戰坦克進行改進升級。

  • 2 # 駝背鳥

    1980年服役!至今沒有50年,而且m1坦克一直在改進升級中!效能足夠用!另外美軍對於未來戰爭模式預想中,不會發生大規模大集團地面戰爭!而且現代戰爭中坦克受到很多外部因素的制約,直升機反坦克,反彈了彈道,以及很多單兵反坦克武器都制約了坦克的發展。坦克作用發揮不大,坦克的研發已經進入一個瓶頸,所以美軍對於坦克不是非常重視!以至於一直沒有大規模更新換代,據說連下代坦克的研製計劃都沒有!

  • 3 # 星空下的凱旋歌

    謝邀,首先我得吐槽下前面的人的言論,首先lz說的是近50年而非五十年,xm1計劃70年代就啟動了,40多年說成近五十年其實也沒錯,前面的人明顯有些肛精,lz不必在意,那麼回到lz問的問題,為什麼艾布拉姆斯存在時間這麼久,實際上,許多人都認為武器的更新週期很快,大概幾年十年就得出下一代,這種觀點是錯誤的,戰爭時期和冷戰時期才會出現這種狀態,儘管人們都覺得現代軍事科技發展速度比冷戰二戰要快,但其實現在軍事科技發展速度還是放緩的,之所以現在發展速度比以前快,可以理解為是一種當年遺留下來的發展慣性,說的囉嗦了,總之就是現代人總體投入到軍事上的資源沒那時候那麼邪乎了,經濟,政治還有許多不直接轉軍用的高階科技都佔有了國家的資源,而且各種武器裝備都在搶資源,我們常說美國海軍一等人空軍二等人陸軍三等人(四等人不說了)由此可見坦克分到的資源沒那麼多,因為坦克的作用其實也不如戰機,導彈平臺或者核潛艇,航空母艦那樣重要,所以現在到以後很長一段時間,這些地面部隊的武器都是以技術改造為升級手段長期服役,而且也不是越強越好,可靠性也很重要,現代成熟的武器平臺足夠應對戰場形式,又何必花著大量資源投入到這個不是那麼關鍵是的領域,就像古代的重灌騎兵多數時候馬匹不披甲,因為具裝對於馬匹的消耗是巨大的,客觀的強大不能保證其長期作戰的可靠性

  • 4 # 薯烤條

    謝邀請,m1肯定是輛優秀的坦克,曾經戰場上對手的坦克效能與其不在同檔次而成就了其輝煌,空中有A10和AH64的支援更讓其在對手面前有撒歡兒的機會,當然這是協同作戰的成果,但光靠坦克搞不定一切。後來,伊境內一些反美武裝組織在路邊或城市道路中以路邊炸彈和其它簡易反坦克手段對m1進行伏擊,亦取得戰果。海灣戰爭和伊戰後,一些軍工業大國對更先進坦克的探索沒有停止,宣佈的效能與m1新型號不相上下而只差實戰考驗。

  • 5 # qianqian521

    中國產59也是這樣的,改進十改進,到終極魔改,按軍事新聞說的,中國產59坦克的保有量還在3000輛以上,為什麼會保留老式坦克,耐用性好,防護還行,火力可以升級,可以加裝現代化通訊系統,便宜實惠,好維護維修,在戰爭後期,將是一支強大的生力軍!

  • 6 # 猛龍49304458

    德國豹也問世很多年,現在依然是頂尖的主戰坦克,它和艾布拉姆斯都是不斷改進升級的,所以現在還是先進的主戰坦克。

  • 7 # 王司徒軍武百科

    M1坦克始終不落後,源於它不斷“舊瓶裝新酒”式的升級。

    美軍對M1坦克的態度,一直都是:

    研發-裝備同時-研發。

    一代還沒有完全裝備,新的研究就已經推出,

    有強大的科研能力做後盾,不斷升級的M1怎麼會落後呢?

    現在的M1坦克與1970年代立項的,或者海灣戰爭上發飆的那些戰車,

    完全就不是一個東西,所以最好不要對等看待。

    艾布拉姆斯坦克雖然不錯,但它是1970年代的立項產物。

    美軍此前的主力裝備是M60坦克,他們想顛覆這種脆皮,

    於是產生了XM1坦克研發計劃。

    XM1計劃由克萊斯勒和通用汽車競標開發。

    1976年,雙方原型車出爐,並進行了後續的測試,

    結果是克萊斯勒的產品勝出,被軍方定名為M1坦克。

    XM1原型同年與豹2原型也比了一場,

    結果是效能不分伯仲,防護略勝一籌。

    但直到1978年,美軍才對外公佈M1坦克的存在,

    到1979年,才開始真正量產。

    部隊的訂單有110輛,但只有一輛進入美軍服役。

    到1981年,經過部隊實驗的M1坦克獲得了一致讚譽,

    同年2月,陸軍一口氣下了7058輛的大單,

    由此開啟了M1坦克的王朝。

    但1982年克萊斯勒發生經營問題,軍工被通用收購

    所以M1坦克依然成了通用的產品。

    隨著部隊的不斷追加訂單,大量的M60坦克被淘汰,

    截止1984年,已經有7467輛M1坦克的訂單數。

    同期美國並沒有放棄對M1坦克的改進計劃,

    尤其是面對蘇聯T64和T72洪流的威脅。

    美軍在1981年開始在量產型M1的基礎上謀求升級,

    最顯著的改裝是換裝了120mm M-256坦克炮,

    這門炮是購買的德國萊茵金屬公司的專利

    ——Rh-120 120mm/L44,也就是豹2上面那門,

    但美軍不滿萊茵的細節設計,進行了一些調整和修改,

    改成直立楔式炮閂,改掉了熱護套、改抽菸裝置和炮口校對裝置。

    新炮稱為M-256坦克炮。

    M1A1炮塔上增加了80mm的均質鋼板,

    使用了英國進口的原版喬巴姆裝甲,

    這些被改造的坦克被稱為M1A1,

    一些附加了貧鈾金屬裝甲的被稱為M1A1HA,屬於重灌版。

    此後美國一直在進行裝甲的結構調整,並未中斷改良。

    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

    薩將軍使用了大批蘇系坦克對付美軍,

    其中大批都是兩伊戰爭期間的C系,最新銳是購買自蘇聯的T72.

    但這些T72都是縮水的猴版,從彈藥到裝甲無所不縮。

    在加上M1坦克針對T72做了許多針對設計,

    美軍擁有資訊化優勢和戰場主動權,

    伊拉克的坦克在美軍M1A1打擊下如土雞瓦狗,潰不成軍。

    這是M1坦克有生經歷的最大的坦克戰鬥,

    伊軍坦克給M1坦克部隊造成的損失一個巴掌都數的過來。

    M1A1一戰成名,風頭無兩,

    夾在蘇聯解體的大背景下,被西方宣傳機器吹成了神器。

    在海灣戰爭還沒爆發之前的1988年,美軍就在進行新的改型工作。

    新改型被稱為M1A2,

    1991年時,M1A2只有10輛實驗樣車,

    到1992年時,第一輛樣車交付,

    1993年,進行了基本戰鬥測試,

    1995年,M1A2初始版本開始裝備部隊。

    但這些M1A2並沒有真正定型,

    美軍吸收了大量海灣戰爭經驗,對A2型進行了長期的實驗和改造。

    這裡美國又點了個科技線,

    1994年,美軍進行了M1A2 SEP計劃,

    所謂“SEP”即:System Enhanced Package(系統增強元件)

    也稱為“艾布拉姆斯系統改進計劃”。

    通用動力獲得了2240萬美元的合同,對111輛M1車型進行SEP升級。

    SEP主要進行的模組化和軟硬體升級,以適應現代戰爭。

    直白點,舊瓶裝新酒,換湯不換碗。

    坦克的探測能力及態勢感知能力全面提升,升級了處理器和運算能力,

    車載顯示器更新換代,電子系統全部做了生存防護及空調冷卻。

    甚至加裝了一個“輔助動力模組”,

    即便坦克被打癱,動力全失,

    輔助動力模組也會繼續維持坦克的基本運作。

    即便在冷車狀態,它也可以持續為電子系統和空調供電、電瓶充電,

    從而形成真正意義上的“靜默警戒”狀態。

    到2005年7月30日截止,這項工作全部完成,

    這批M1A2 SEP坦克成為系列中最先進的部分。

    2015年的AUSA防務展中,美軍直接展出了M1A2 SEP V3的樣車,

    這條科技線走的是可程式設計空爆彈藥和彈藥資料鏈方向,

    新熱像儀再加上搭配的遙控武器戰,完全是為了側重巷戰而設計。

    但M1A2 SEP 還有個V2 版本,

    這個版本直到2018年才在波蘭的“軍刀打擊”聯合軍演上亮相。

    V2版本源於美軍招標的“坦克主動防禦系統”,

    2017年以色列拉斐爾公司的“戰利品”系統中標,開始了改造。

    安裝“戰利品”的M1坦克被稱為M1A2 SEP V2,

    整個改造計劃到2019年完成,耗資1.9億美刀。

    “戰利品”由4個專用相控陣雷達和2個攔截彈裝置構成,

    與“梅卡瓦Mk4”的安裝並無二致,

    可以透過雷達搜尋並攔截導彈、火箭彈、迫擊炮彈等目標。

    在M1A2中,還有個分支科技樹,名為:兔斯基,

    哦不,應該叫“TUSK”。

    它是SEP之後的升級方向,但與SEP並不衝突,就是個搭載問題。

    通常全稱為 M1A2 SEP TUSK。

    TUSK加裝了“巷戰生存模組”,

    TUSK的全稱是“Tank Urban Survival Kit”(坦克城市生存模組)

    可以理解為M1A2的城市戰版本。

    許多設定都是為為了防禦不對稱作戰而設計,

    比如增加反應裝甲和格柵,

    以強化對反坦克導彈、聚能裝藥武器的防禦,

    增加M151遙控武器站

    (這個武器站區分了TUSK 1和TUSK II)

    可以不露頭的完成大火力掃射。

    多個死角部位採用聚碳酸酯和金屬網的加強防護,

    即便遭遇燃燒彈攻擊也形同撓癢。

    整個坦克成了近戰機器,

    迴歸了一二戰那種“步兵坦克”的內涵。

    為此,坦克的屁股後面還加裝了一臺電話,

    可以讓步兵與車內人員更加良好的聯絡。

    這些M1A2 TUSK 坦克也被一些網友稱為:“M1A3”

    但很顯然美軍還暫時沒有這個意思,

    對他們而言,現有的SEP到TUSK,

    都不過是M1A2的改型而已,還沒有強到稱為A3型的地步。

    那麼到這裡就告一段落了,

    M1坦克其實早已不是原來的樣子,

    美軍多年一直在進行升級和改造,雖然平臺沒換,

    但M1的裝甲、動力、火力本就不落後,

    馬力巨大的燃氣輪機賦予了優秀的機動性,

    強悍的120mm坦克炮和無堅不摧的貧鈾彈,

    歷經考驗的正面裝甲以及60多噸的噸位,

    這些東西單獨拿出來,在世界上都屬於拔尖的效能。

    美軍的思路很明確,改進內部硬體,調整外部細節,適應現代化戰爭,

    這樣M1就始終是一輛好坦克。

    我們常說美華人喜歡堆裝備,

    實際美華人最講究人本主義,

    他們的科技無不以為人服務為核心,

    M1坦克也是一樣,始終圍繞著如何發揮人機功效為主旨,

    而不是硬性強調某一方面強悍,造成裝備與實際使用脫節,

    這樣的東西,越升級越圓潤,很難被淘汰。

    因為士兵們喜歡用它,用它能更好的發揮戰鬥力。

  • 8 # 歷史與戰爭

    如果你看一下幾十年前的武器更新速度就應該明白怎麼回事了,冷戰結束後直接影響就是對軍工的投入減少了。這裡包括對新一代產品的研發經費。武器的更新換代的速度自然也就降了下來。

    相比冷戰時期從50年代到70年代主戰坦克的代數就從一代升級到了三代,90年代後美國先後下馬了一批原計劃對付蘇聯的先進武器,比如科曼奇武裝直升機,十字軍戰士自行火炮,特別是陸軍的經費被進一步壓縮,原先部署於中歐的重灌部隊也大部分被裁撤。目前的M1A2型可以說是世界上頂尖的先進戰車,而且改進空間還很大,還沒有迫於研發新一代的情形。鷹醬目前還是獨步天下的狀態,夠用就行了,地主家也沒有餘糧啊。。。

  • 9 # 麥田軍事觀察

    這個沒有什麼的意外,現代主戰坦克都面對這個問題,服役幾十年了都沒有過時,今天的T90就是T72的升級版,豹2也發展到A7型,M1坦克也一樣,設計在不斷的進行改進,服役以來,已經發生了多次的升級改進工作,效能也在穩步的提高。如果這些坦克都處於服役狀態,沒有說那款已經落伍了,不得不淘汰掉。

    這主要原因就是現代坦克技術的停滯不前,目前各國主要的現役坦克,其設計理念都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70年代,現有多款型號者是那個時期研發的,包括:M1坦克,後期進行了大量的改進,實際上不管是哪款坦克,實際只有兩種風格,一個是,俄式風格,另一個是美式風格,它們之間的區別雖然不小,但是從總體來來說技術水平都是相當的,只不過走了不同的技術思路。

    目前各國的新一代坦克,實際上都是這種老舊坦克型號的升級版,技術上已經做到了極限,比火炮來說,125毫米和120毫米已經是現有坦克火炮的極限水平,不可能有更大口徑坦克炮了,不是沒研究過,而是研究後認為沒法用更大口徑的。發動機到了1500馬力也差不是一個瓶頸了,沒法再有提高,所以現在坦克技術的原則就遇到了這個情況,所有的技術都進行了一個瓶頸期,改進可以,但是想進行質的提高太難了,更新換代沒有進行,現在這種情況是正常的情況。

  • 10 # 喀秋莎61589681

    坦克被譽為“陸戰之王”,以其平射火力猛,越野不受地形限制行進速度快等優勢成為陸軍作戰主力武器裝備。M1(艾布拉姆斯)主戰坦克系列是美國通用動力系統部門專門為美國陸軍和美國海軍陸戰隊設計製造的第三代主戰坦克。據說M1主戰坦克雖然效能先進,在3公里外擊中摧毀目標,但是有個令人吃驚接受不了的問題那就是非常耗油,在平地行駛中是其它坦克的2倍,如果爬坡更高4倍耗油量。所以只有美軍有能力使用,別的國家根來吃不消。M1作為美軍陸軍主戰坦克經過了這麼多年,一直沒有更新換代而且還在服役?它最主要的是M1裝甲防護強大,一般火炮對它穿不透,而如果對方在3公里範圍之內發現是逃不出它的火力射程。更因為美國還沒有更好的主戰坦克來代替M1系列主戰坦克。過去每次大的軍事行動中都會派出M1主戰坦克參加突擊行動。所以說目前M1系列主戰坦克仍然是全球主戰坦克最佳之一地位,也同樣是美國陸軍的主要裝備捨我其誰?M1艾布拉姆斯系列主戰坦克在未來還將存在,除非設計出超過M1主戰坦克效能的話。

  • 11 # 進一步深化國企改革

    一款成功的坦克,設計壽命都在七十年以上!

  • 12 # 滿船清夢壓熙和

    一直在改啊,從m1a1到m1a2sep,相同的基本上只有一個外形了

  • 13 # 相心千重草

    一輛坦克設計之初,坦克底盤設計決定一輛坦克的潛力,坦克底盤就是一個平臺,平臺設計餘量充足,他的改進潛力才充足,服役時間越長,M1在設計之初就在底盤上下足了功夫,大功率航空發動機,充足的空間,為後來的各種改進型留下了足夠的設計空間,可以說炮塔上的裝置再好看,沒有個強有力的底盤,也發揮不出全部的戰鬥力,這也是歐美坦克要大一圈的原因。像二代坦克的底盤裝上三代坦克的火力,也難發揮出應有的火力,俄T72T80系列坦克由於在底盤設計之初留下的設計餘量小,到今天,俄羅斯在該系列坦克的潛力已經挖盡,所出就出現了更優秀的T14,想對來說,T14底盤巨大,也是這種設計思路,擁有優秀的底盤,T14,M1這種潛力巨大的坦克才能不斷的運用新技術,不斷的改進,未來二十年這些坦克還是主力,所以M1服役時間會超過50年

  • 14 # 伽利略視野

    我在此向各位道歉,80年初推出的,我的數學是猴子教的,算錯了,感謝各位

  • 15 # 開心一下886

    M1在現在來看,還是有點落伍了,為什麼還是主流呢,不外乎就是2點。1作戰物件都是弱雞。2一直掌握了制空權。這兩點在手,59都不用升級,一樣橫。

  • 16 # 科羅廖夫

    據環球網報道,波蘭國防部在7月15日宣佈,將從美國進口250輛 M1A2 SEP v3 主戰坦克,合同總金額為60億美元,單價為2400萬美元,讓這款坦克成為世界最昂貴的主戰坦克。目前國際市場上一架頂配的帶有全套彈藥的中中中國產梟龍-3戰鬥機大約才5000萬美元,出口奈及利亞的梟龍-2戰機的裸機的報價才2500萬美元,其他國家的二手翻新的三代機也就賣二三千萬美元。而波蘭大筆一揮就花相當於一架戰鬥機的價格進口美國坦克,這不由得讓人吃驚。故意交保護費的吧。

    總額60億美元的採購費用,大約相當於波蘭2020年軍費的一半,因此大波波根本出不起。據悉該專案是利用美國非常優惠的“防務信用擔保貸款”,波蘭只需花9億美元,也就是15%的首付,剩餘款項可以分15年按揭。美國“防務信用擔保貸款”只賦予極少數最鐵的盟國,波蘭是首個享受此貸款的中東歐國家。

    波蘭陸軍有四個機械化步兵師,每個師下轄一個裝甲旅。現役坦克有120輛豹2A4和120輛豹2A5。 以及240餘輛PT-91系列主戰坦克(T-72的波蘭改進型)。是北約歐洲地區第二強大的地面裝甲力量,第一是土耳其。

    M1A2 SEP v3 坦克是美國 M1A2 坦克的最新改進型。所有坦克都不是全新的生產的,都是在舊式M1系列坦克的基礎上翻新升級的,美國陸軍自用的M1A2 SEP v3坦克,也是在去年8月才剛剛裝備部隊的。美國陸軍計劃最終將現役1000輛艾布拉姆斯坦克全部升級為M1A2 SEP V3型坦克。即使波蘭訂購了250輛 M1A2 SEP v3 坦克,美華人也不太可能為波蘭重啟生產線,所以這批坦克也一定是美軍封存的舊M1坦克翻新升級的,交付工作將於2022年開始。

    美軍的重型主戰坦克近三十年來沒有變化,始終是M1艾布拉姆斯坦克,只是進行不斷地改進,現在,美軍已經將艾布拉姆斯坦克改進成為一輛重量73噸的怪物。M1A2 SEP v3坦克依然保留了1500馬力的AGT-1500燃氣輪機,提升了坦克的正面防護能力,加強了首上和炮塔的裝甲,有效提高了針對中俄最新穿甲彈和破甲彈的防護能力。這樣造成坦克非常重,加上ARAT爆炸反應裝甲套件的總重量達到了73.6噸。功率重量比從早期M1坦克的25.8馬力/噸下降到了目前的20.4馬力/噸,這已經是非常低的水平,可能是目前全世界功重比最低的坦克,這對該坦克的戰場機動性有較大影響。

    目前還不清楚出售給波蘭的M1A2 SEP v3坦克是否會採用與美軍一樣的貧鈾裝甲,以及貧鈾穿甲彈。由於貧鈾裝甲和貧鈾穿甲彈有少量核輻射,因此波蘭要採購的話,需要波蘭國內輿論的穩定,需要波蘭國內公眾沒有異議。

    升級了資訊戰聯合戰術無線電系統和火控導航系統,提升了作戰感知能力和作戰精確度,嵌入訓練和彈藥資料鏈,配備先進穿甲彈,120毫米先進多用途彈藥(AMP),讓坦克迅速地在防空、人員殺傷和破除障礙物等功能間切換。新安裝了爆炸反應附加裝甲和“戰利品”主動防禦系統。綜合作戰能力完全不是M1和M1A2早期型號可以相提並論的。

    艾布拉姆斯坦克仍然是世界上最優秀的重型坦克,這一點毋庸置疑。這款外形和實力並存的武器一直以來都是美軍戰鬥力的代表和保證。當年M1A2對T72的那場屠殺般的戰鬥讓該坦克奠定了世界第一強大坦克的名頭。目前大幅度升級的M1A2 SEP v3主戰坦克的綜合作戰效能仍是世界一流水平,這一點毋庸置疑,這款坦克的唯一缺點是太重了。

    波蘭光是考慮交保護費,其購買美製 M1A2 SEPV3 坦克的思路是錯誤的,這款坦克的發展思路是為了戰場的追求絕對安全,為此不惜安裝了主動和被動防禦系統等大量防護裝備,這已經不是現代軍事裝備發展的正常路線,美軍為追求極致的這種做法,在未來戰爭中可能會弊大於利。坦克胖的無法上戰場,最終會得不償失。如果發生戰爭,這群超重的步履瞞珊的M1A2 SEPV3 坦克會被俄羅斯坦克洪流痛打。

  • 17 # 我在東南亞

    自二次大戰結束後推出的M46巴頓坦克起,到北韓戰爭時期的M47巴頓坦克及M48巴頓坦克,以至於1960年的M60巴頓坦克,作為當時美軍主力的巴頓坦克,雖然嘗試平衡各方面的效能,但每個版本都只是作區域性修改,各方面效能都不突出,外觀高大笨重但火力平平,機動力不如同期的蘇聯T-62、西德豹一型及法國AMX30,火力及防護力也比不上英國酋長式,美國於1960年代開發的MBT-70嘗試應用新理念及各種新技術尋求突破,例如將駕駛員移入炮塔內的設計,但其理念及技術上的不成熟,加上研發費用不斷上漲導致計劃告吹。M1的開發計劃吸取先前MBT-70的經驗,恢復採用傳統三人炮塔及駕駛員在車體前部的佈局,但全車是重新設計及採用最新技術,一反過往巴頓坦克的高大構型而採用外形低矮的設計,炮塔以多個傾斜平面(楔型裝甲)構成,外觀帶有時代感,完全沒有巴頓坦克的影子。

    M1的車長位於炮塔右方,炮手席在車長前方的炮塔內,裝填手位於炮塔左方,而駕駛員則坐在車體的前方。車長擁有一個設有六具潛望鏡的車長槍塔,而在炮塔左方的裝填手艙蓋亦有一具觀察潛望鏡。駕駛員位於車頭的中央,為了降低車體的整體高度及車頭有較佳的避彈角度,駕駛員的座椅採用半臥式設計[17],駕駛員艙蓋有三具潛望鏡,中央的潛望鏡可加裝星光夜視儀。

    配備105毫米52倍徑M68A1線膛炮的M1坦克於1979年起量產,於1980年在美國陸軍服役,M1的生產線於1984年起生產加厚炮塔正面裝甲的M1IP,1985年配備120毫米口徑M256A1滑膛炮的M1A1獲美軍正式採用後,美軍將原有M1IP的訂單改為M1A1,因此配備105毫米火炮的M1於同年量產結束,由改良型的M1A1取代。

    火力

    M1基本型的武器配置,除一門105毫米口徑的M68A1線膛炮外,炮盾設有一支M240同軸機槍。在炮塔的上方,車長配有一支12.7毫米口徑的M2重機槍,裝填手亦配備一支7.62毫米口徑M240通用機槍

    雖然M1在開發時已計劃裝用120毫米口徑炮,而蘇聯在1970年代後期開始在東歐大量部署T-72及T-80坦克,對仍然以M60A1坦克為標準配備的美軍駐德地面部隊構成重大威脅。不過美軍當時並不打算直接安裝西德萊茵金屬的44倍徑120毫米口徑滑膛炮,而是希望進一步自行改良及在美國本土製造,但是在蘇聯新型坦克與日俱增下的威脅下,於1960年代初僅被視為過渡性裝備的M60巴頓在服役十多年後已越來越難獨撐大局,因此美軍極期待M1坦克能儘快服役,由於美軍不能等待120毫米滑膛炮的改良工作完成後才開始部署M1,所以M1基本型及M1IP都仍是使用上一代M60巴頓坦克,源自英國L7線膛炮的105毫米52倍徑M68A1線膛炮,但車內預留有充裕的空間供升級使用120毫米口徑炮。M68A1的炮身裝有隔熱套管及設有排煙器,並在炮口處設有測量炮管彎曲的校正裝置提升射擊精確度。配備105毫米口徑線膛炮的M1坦克備彈共55發,雖然105毫米口徑線膛炮發射穿甲彈的炮口初速和動能不及最新的120毫米口徑滑膛炮,對付蘇聯已加掛反應裝甲的T-72及T-80坦克時嫌有不足,但優點是技術成熟及可用的彈種較多。M1坦克在剛服役時以M735翼穩脫殼穿甲彈作為主要反坦克彈藥[18],另有初速較高的M774也於1980年起陸續配發使用,而採用貧鈾彈芯的M833於1983年獲美軍正式採用,也是美軍首款供主力坦克使用的貧鈾彈芯翼穩脫殼穿甲彈,這款105毫米穿甲彈可在2000米處擊穿傾斜60度的420毫米均質鋼板[19]。

    M1的射控系統由舒爾茲公司主導開發,位於炮塔右上方的炮手主瞄準器設有獨立的穩定系統,火炮具有自我穩定能力,可作行進間射擊。主瞄準器配有德州儀表研發的熱成像夜視儀,令M1坦克無需依賴外來光源,在全黑的環境下作戰。射控系統由彈道計算機、鐳射測距儀、環境探測器及炮管測量器等裝置組成。鐳射測距儀可迅速計算目標的距離,在炮塔後方的環境探測器會收集環境溫度、風向及大氣壓力等資料,炮手只需將目標保持在顯示屏的中心線,射控系統的彈道電腦便會不斷收集目標距離的資料,算出目標的運動速度,並加入風向、風速、氣溫、大氣壓力及炮管彎曲度等資料,作為射擊的修正資訊,又根據所選用的彈種,計算預定的彈著點,同時不斷調節火炮的俯仰角,及計算開火時炮塔的旋轉角,一旦炮手按下開火按鈕,射控系統就會發送指令對火炮的俯仰角及炮塔的旋轉角度作最後修正及控制火炮開火。這套射控系統能夠令火炮穩定地跟蹤及瞄準目標,即使M1坦克在行駛期間都可以攻擊移動中的目標,射擊命中率更是數一數二。M1的射控系統具有車長越權開火的功能,當車長髮現更具威脅性的目標出現時,可以超越炮手的許可權越權瞄準目標開火,加快對高威脅性目標的反應速度。

    在M1坦克的炮盾右方裝有一支7.62毫米口徑的M240通用機槍。在炮塔頂部的右方設有一個配有六具潛望鏡及可電動旋轉的車長槍塔[20],上方裝有一支可在車內手搖操控俯仰角的12.7毫米口徑的M2重機槍,這個車長槍塔可讓車長無需伸出車外便可操作機槍。裝填手艙蓋的左前方裝有一支7.62毫米口徑的M240通用機槍,但需要伸出車外操作。M1坦克備有900發12.7毫米子彈,10,400發7.62毫米子彈。在炮塔兩側各有一組六聯裝66毫米口徑的M250煙霧彈發射器,除可以發射煙霧彈外,也可使用人員殺傷用的榴彈.

    防護力

    美軍在1973年提出XM815計劃時已要求這款新坦克需要有新型裝甲增強防護力,據指參與提交新坦克設計方案的萊斯勒車廠防衛部門曾於1973年7月前往英國喬巴姆鎮,參考由英國國防部下屬車輛工程局新開發的“喬巴姆裝甲”,但沒有資料顯示M1坦克是直接採用喬巴姆裝甲,其裝甲應是克萊斯勒車廠防衛部門在美國陸軍的彈道研究實驗室(Ballistic Research Laboratory(英語:Ballistic Research Laboratory))指導下開發。M1採用的裝甲是一款以陶瓷為夾層的複合裝甲,對高爆破甲彈及動能穿甲彈的防護表現均優於傳統鋼製均質裝甲及間隙裝甲。複合裝甲主要安裝在最易被擊中的位置,包括車體的正面,炮塔的正面和側面的前半部。過往的坦克炮塔為達到理想的傾斜避彈構型,因此多采用較容易造成曲面輪廓的鋼鐵鑄造工法生產。由於複合裝甲是由多種物料製造的夾層組成,如採用曲面構型不但加工難度較大,亦不利於複合裝甲的安裝及維護。蘇聯設計的坦克自二次大戰的T-34起一直強調傾斜避彈構型,雖然蘇聯的T-64、T-72及T-80都繼續保持傾斜及低矮的避彈構型,但在安裝複合裝甲時勢必面對曲面加工的困難。西德豹二型的炮塔完全由垂直平面所組成,雖然可令複合裝甲的加工和安裝較為簡易,卻失去透過傾斜構型提高防護力的優勢。M1的炮塔採用由多個平面組成的傾斜構型,既可保持一定的傾斜避彈構型,又易於安裝複合裝甲。

    M1的整體高度較上一代的M60巴頓坦克低矮,可利用較低矮的正面輪廓降低被發現和被擊中的機率。由於複合裝甲對高爆破甲彈(HEAT)的防護有優異的表現,而對抗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APFSDS)的效果也比鑄造裝甲及間隙裝甲為佳,所以採用複合裝甲的M1坦克,在防護力方面明顯較使用鑄造裝甲的M60巴頓坦克有大幅提升。M1基本型採用以氧化鋁及陶瓷作為夾層的複合裝甲,對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APFSDS)的等效防護達到350毫米,對高爆破甲彈(HEAT)的等效防護力達700毫米,能在正常交戰距離抵禦T-62坦克的115毫米滑膛炮發射的脫殼穿甲彈攻擊。

    M1的設計注重人員存活率,炮塔採用隔艙設計及設有防爆門,提高車輛被擊中後人員的存活率。當時蘇聯的T-62、T-64、T-72及T-80坦克,炮塔內的人員坐在彈艙的上方,車輛被擊中及裝甲被貫穿後,一旦彈藥被引爆,整個炮塔就會被掀起,甚至飛離車體,引致人員傷亡慘重。M1的戰鬥室與彈艙有分隔構造,炮塔前部成員艙的正面和側面可以貧鈾裝甲加強,大部分炮彈位於炮塔後方裝甲較薄的彈艙;彈艙與戰鬥室之間設有防爆門,所有炮彈都裝在獨立的容器內,防爆門平時在關閉狀態,當人員取用炮彈時使用膝部壓向防爆門的開關制,防爆門才會開啟。炮塔的彈艙有特別構造,在彈艙上方蓋上洩壓板,容許彈藥被引爆時,炸開彈艙上方的洩壓板,使大部分爆炸壓力經由彈艙上方釋放,配合彈艙和戰鬥室之間的防爆門,可減低彈藥爆炸時波及車內人員的程度。M1配備有海龍滅火系統,當探測到彈藥艙內炮彈發射藥燃燒時的溫度驟升時即會釋放滅火劑,壓制發射藥燃燒以避免相鄰彈藥連鎖反應,提升人員的存活率。

    自M1A1HA試驗車後,美軍自用的M1A1/A2都配備了貧鈾裝甲。貧鈾裝甲的製法被美國視為最高機密,製法不明。但從海灣戰爭的戰績中可見,其防護力遠超普通複合裝甲。

    M1備有核生化防護系統,初期型的M1使用中央過濾系統,人員各自佩戴供氧面罩呼吸經過濾的空氣。M1備有空調系統,即使在炎熱的沙漠,還是面對冰天雪地的寒冷氣候,都可為人員提供舒適的操作環境,而且車廂內的空間較為充裕,令M1在不同天候下都可維持人員的戰鬥效率。

    機動性

    M1坦克的動力系統與同時期的坦克相比,其中一大特色是使用燃氣渦輪發動機作為動力來源,這是繼蘇聯於1976年服役的T-80坦克後,另一款採用燃氣輪機作為主動力源的坦克。萊康明AGT1500(英語:Honeywell AGT1500)燃氣渦輪發動機位於車體後部,發動機的進氣口在車體後部的上方,吸入的空氣由過濾器過濾後才流入渦輪機,渦輪機的排氣先由冷卻器降溫後再從車體尾部排出。

    AGT1500燃氣渦輪發動機可輸出1500匹馬力,可使用多種燃料,相較於當代坦克常用的柴油發動機,燃氣渦輪機的加速性較佳,起動反應快,即使在低溫下亦容易啟動,適合持續高速行駛,而且震動小及較寧靜。由於燃氣輪機的部件較柴油發動機少,檢修複雜度較低。同時期能夠輸出同樣功率的柴油發動機,如西德豹二型的MB873柴油發動機都是水冷式設計,需要附設水箱及佈置水冷管道,並且必須維持足夠冷卻液防止發動機過熱,由於液冷系統須要動力驅動,所以發動機輸出的動力也有部分被本身的液冷系統消耗掉,而M1所採用的AGT1500燃氣渦輪發動機是透過輸入的空氣為發動機冷卻,不但可減省驅動發動機冷卻系統所造成的動力損耗,也可省去相關的液冷裝置及連線管道,這亦是燃氣渦輪發動機結構較液冷式柴油發動機構造簡單的原因。

    燃氣渦輪機的本身體積雖然較同出力的柴油發動機較輕較小,但因為燃氣渦輪發動機對進氣質量的要求較高,而且排氣量大及排氣溫度高,所以過濾器及冷卻器的體積都較同出力的活塞發動機為大,因此整套動力系統仍是很佔空間,而且進氣過濾器需要經常清理,避免發動機發生故障。燃氣渦輪發動機的新造價格一般都較同級出力的活塞發動機高,相比起常用的柴油發動機有大量生產商可供應元件,燃氣渦輪發動機卻只有很少廠家具備研發和製造能力,所以燃氣渦輪發動機的造價較傳統柴油發動機昂貴。由於渦輪發動機的構造與常見於車輛的活塞發動機有較大分別,所以燃氣渦輪發動機的維護人員需要接受專門訓練。

    燃氣渦輪發動機在應用上最大的缺點是耗油量大,低速運轉時效率較低。雖然燃氣渦輪發動機在持續高速運轉時效率較佳,而且可在短時間內加速至全速運轉,但燃氣渦輪機在低輸出下仍要維持壓氣機轉速,避免燃燒室因空氣流量不足而熄火,即使調低發動機輸出亦不能大幅減少燃料消耗量,所以燃氣渦輪發動機的燃料消耗量大於柴油發動機,M1的油箱容量達到1900升,比西德豹二型的1100升多800升,但M1的行駛距離比豹二型的550千米短,最長行程僅有500千米,如在持續低速行車時差距將更為明顯。在1991年進攻至科威特城的4天中,需要每4至6小時補充一次燃料,對部隊的後勤補給能力有較高的要求。

    雖然這款新發動機在M1坦克仍在研發時,美軍已預期有耗油量大、價格昂貴及可靠性仍有待改善的缺點,但當時北約部隊與華約部隊在歐洲大陸的前線處於對峙,在Continental可能爆發大規模坦克戰的背景下,美軍認為裝甲部隊必須具備快速推進的能力,而燃氣渦輪機具有起動迅速及加速反應快的優點,即使在寒冬的低溫下亦容易起動,能滿足美軍對機動性的要求,因此仍決定採用。由於美軍對新型坦克有急切需求,所以M1並未有完成全部耐久性測試便於1980年裝備部隊,但就令美軍在裝備M1初期便受到動力系統可靠性不足的困擾,其中一個主要問題是AGT1500發動機的渦輪葉片強度不足,容易因吸入的空氣存有如砂礫等異物而出現嚴重磨蝕,導致發動機經常需要拆出更換受損的渦輪葉片,令美軍前線單位對M1坦克在實戰時的效能存疑,但M1坦克作為美軍當時最重要的新型地面裝備,在持續投入資源進行技術改進及建立完善的維護體制後,M1於1980年代中期已透過包括持續沙漠行駛在內的耐久性測試,確認M1的動力系統可在惡劣環境下持續穩定地運作。

    發動機配用由艾裡遜開發的X-1100-3B液壓傳動系統,有四個前進檔及兩個倒後檔。液壓傳動系統比傳統純機械齒輪運作的傳動系統在變速及轉向方面都較為平滑,還可在轉向時提供無段變速,使履帶車輛在彎曲路段更易以不同半徑進行轉向,駕駛員使用一個倒T字形的操縱桿操作坦克,令駕駛M1坦克的感受有如開一般汽車。M1的車體每側有七個路輪,採用較小直徑的路輪可降低車身高度,誘導輪在前方,驅動輪在後方,並裝有兩對頂支輪。M1基本型使用T156型履帶,履帶的表面裝有橡膠塊,除可提供較佳的附著力外,行駛時亦較為寧靜。M1使用技術成熟的扭力杆懸掛系統,維護較為簡單,車體的兩側裝有側裙裝甲保護。

    M1基本型的戰鬥重量54公噸,最高時速可達72千米,越野時速為48千米,由靜止加速至時速32千米只需7秒。M1的AGT1500發動機可使用汽油、柴油及煤油作為燃料,可適應不同的部署環境轉換燃料型別,例如在1980及1990年代於西歐部署的美國陸軍裝甲部隊,為配合北約地面部隊的主流而使用柴油作為燃料,但在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因為美國陸軍大量使用直升機參戰,所以M1也使用飛機常用的煤油作為燃料,減低後勤負擔。看這些引數一點也不過時。

  • 18 # 太極寄暢

    這主要是目前坦克使用中缺少真正意義上的對抗機會,所以M1在雙方實力不對稱的場合基本能保持戰場優勢。就如同B52轟炸機,已經跨越了半個多世紀,依然還在執行任務。

  • 19 # 擁有2340011

    M1坦克是美國第三代主戰坦克 也是美國陸軍的在沙漠風暴,波斯灣戰爭都經歷過的主戰坦克(以火力精準 機動性強)是美國引以為傲的坦克。M1也有了系列產品 所以距離研製時間50年之久,還是世界頂級坦克

  • 20 # 閒聊瞎逛

    我就想說一下,59過時了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門庭若市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