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錦書雁字

    史話三國:不作死就不會死?曹操殺孔融其實沒那麼簡單

    街頭巷尾說歷史,茶餘飯後話三國。

    公元208年9月26日,建安七子之一的漢末三國大名士孔融,被曹操下令殺害,時年五十六歲。

    歲月流年,往事蹉跎。時間雖然已經跨越了1800年之久,孔融在今天的名氣依舊不減當年。

    【四歲讓梨】的故事婦孺皆知,十歲【小時了了,大未必佳】的典故也是家喻戶曉。

    幾近花甲之年,喪身殞命,慘遭棄市的命運結局,更是讓人唏噓感慨。

    曹操為什麼要殺孔融呢?

    有人說孔融的死是禍從口出,咎由自取;也有人說孔融的死是逞口舌之快,玩過了火,不作死就不會死;還有人說孔融的死是槍打出頭鳥,出頭的椽子先爛,做了士人集團的替罪羊。

    滄海桑田,難免一問,是這樣嗎?不是。

    孔融的死沒那麼簡單。

    曹操殺孔融不是因為哪個人,哪件事,哪一次爭吵,哪一回怨恨,而是一個漫漫積累的過程。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積怨成仇亦非一日之功。

    壓倒大象的每一根稻草

    孔融這個人真的是太毒舌了,有意見是可以好好提的,講事實擺道理的方式不是很好嗎?

    no!不好,偏不。這樣多沒個性,多循規蹈矩。

    名士就要有名士的風範,語言要有魅力,辯論要講藝術,追求要與眾不同,方式要鶴立雞群,形象要金雞獨立。

    孔融和曹操的每一次交鋒,都基本做到了以上五點,可謂發揮完美,極盡諷刺之能事。

    然而曹操是敗在面上,記在心裡。曹操記下的每一筆賬都成了壓倒孔融的‘每一根稻草’。

    曹操攻下鄴城,世子曹丕因色起意,私納袁熙的妻子甄氏為妻,這本是隱晦之事,孔融得知後,卻故意寫信給曹操反諷祝賀,編了個莫須有的典故,說:“武王伐紂,以妲己賜周公。”

    博覽群書的曹操從沒看到過這個典故,就向孔融寫信請教典故出自哪裡,這一問正中孔融圈套,孔融說:“以曹公你今天的所做所為來推想的話,武王拿下朝歌的時候,應該是把紂王的妃子妲己賜給了弟弟周公。”,曹操差點沒氣個半死。孔名士之舌何其毒也!

    兵荒馬亂,糧食短缺,曹操釋出了禁酒令。用夏桀商紂因喝酒亡國勸告世人,孔融又回懟曹操說,夏桀商紂還因為女人亡國,你咋不禁止談戀愛、結婚、生孩子呢?曹操對孔融的狡辯真是有苦難言。

    孔融這個槓精、毒舌男,每次都這樣侮辱挑釁曹操,把逆龍鱗,捋虎鬚當把戲玩。

    有人說孔融這就是作死,不作就不會死。非也,沒有現實的利益,孔融在曹操面前怎麼作都不會死,因為曹操是一位政治家,他只看利益,只講有用沒用,不會因喜好、心情殺人。

    我不是說曹操對孔融的這些小兒遊戲毫不在乎,但曹操真的沒有特別在意。每一次孔融得逞,曹操無非是一笑而過,或者忍氣吞聲。

    同為建安七子之一的陳琳替袁紹寫檄文把曹操的祖宗八代罵了個遍,曹操照樣讓陳琳高官得坐,美女得擁。

    雖然這些小恩怨不是曹操殺孔融的根本原因,但卻是曹操殺孔融的‘每一根稻草’。

    雪崩前的那片雪花

    建安十三年七月,公元208年的7月,曹操準備攻佔荊州了,這是他準備了一年之久的大事業,這一次他信心滿滿,志在必得。

    自半年前在鄴城附近開鑿玄武湖,建舟造船練兵以來,他每天都在晨光中看著來自北方的勇士們辛苦操練,一直到晚霞漫天的時候也不捨得離開,眼前的一切都是他的希望。

    出征前應該不會有什麼差錯了,曹操在他心裡面盤算著。

    敵人的蜚語流言是不可怕的,那是他們臨死前的哀鳴,說什麼拖名漢相,實為漢賊,欲廢漢而自立。老生常談的話了,成不了什麼氣候。

    自我奉天子都許以來,這些誹謗之聲就來從來沒有間斷過。在乎這些事的話,我就該歸隱山林,養花種草、垂釣喝茶了。

    外部已經沒什麼可擔心的了,內部應該也沒什麼不安的因素了吧。糊塗,我真是老糊塗了,我才54歲啊。怎麼差點把我的那位老哥哥孔融忘了,他比我大兩歲,應該56歲了。

    去年,建安十二年,也是七八月份的時候,我北征烏桓,孔融寫信來嘲諷我,說烏桓那種寸草不生的苦寒之地,也值得我勞師動眾,大動干戈。還問我怎麼不順帶手把偷盜蘇武牛羊的盜賊一併給剿滅了,不屑的言語中綿裡藏針,扎的我心裡很不舒服。

    烏桓那一仗我打的很辛苦,當時我的主力軍還沒能全部到達前線,很多還在後方,我軍在白狼山和敵軍遭遇了,士兵們很恐懼,本來出征前一幫文人就反對的多,支援的少。若不是張遼將軍指揮得當,我恐怕也難免身死異鄉的厄運。

    想這些幹嘛,都是些過去的事了。如今這幫只會誇口舌之能的文人騷客們哪裡懂得用兵的險要,勝負只在一呼一吸之間,稍有差錯就會萬劫不復。哎,算了跟他們也解釋不清楚。

    孔融嘲笑我,我是可以忍的,這麼些年不都是已經過來了嗎?他是全天下名望最高的大名士,代表著士人集團的心聲,我要允許反對的聲音存在,能時刻地匡正我自己不是很好嗎?

    但是現在這個時間點不行,我馬上就要和將士們一起出徵了,他如果滅我軍威,亂我軍心,我是不能忍的。殊不知打仗最要緊的就是士氣。

    我雖然不知道這一次我的老朋友又要發表什麼具體的高論。但是我想肯定不是什麼祝我凱旋的話,保險起見還是找個理由把他殺掉吧,對不起了孔哥哥,I"m,sorry.

    曹操對孔融這次必要的擔心終於凝結成了雪崩前的最後一片雪花,落到了心頭。此之前他的心也早已被孔融常年的萬里雪飄凝結成了千里冰封,再也沒有辦法融化消解了,萬丈高山唯餘茫茫……

    殺一震百的政治呼喚

    公元208年,曹操徹底平定了北方,他再也不需要名士的政治點綴了,也就不需要忍受名士的指指點點了。

    曹操恰如其時地給孔融寫了一封信。警告孔融,說我曹操沒什麼本事,但是收拾那些以浮華誇口為能的噴子、鍵盤俠,卻特別有一套,而且辦法還很多,你孔融看著辦吧。

    【後漢書記,孤為人臣進不能風化海內,退不能建的和人,然撫養戰士,殺身為國,破浮華交會之徒,計有餘矣。】

    孔大名士豈是嚇大的,這愛說的毛病死也不能改呀,黃土只要不埋到頭皮上,光剩個嘴我也得跟你嘚吧嘚吧呀。我呸!嚇唬我,玩去!愛咋咋地!

    曹操在給孔融寫這封信的時候,其實已經抱定了必殺孔融的決心。

    這是一次政治要求的呼喚,他要在那些不服管教計程車人面前立威,擒賊擒王,孔融毫無疑問是最好的人選。

    總結和思考

    孔融不是作死的,但的確跟作有關係。

    他的死很複雜,有機緣巧合的部分,是一個忍無可忍的爆發,碰上了一個恰如其來的政治呼喚。

    林林總總,方方面面,交織盤桓,集腋成裘,促成了曹操殺孔融而後快的悲慘結局。

    孔融死後留了一首臨終詩,其中有兩句,“生存多所慮,長寢萬事畢。”,可以窺見孔融死的時候很從容。

    網上對於孔融之死的看法,多趨向於禍從口出的觀點,並以此教育世人,要謹言慎行,提高情商,避免招口舌之禍。

    這個觀點我不願苟同,溫柔謹行,恭色遜言或許可以取悅於上司,取媚於領導,取寵於親朋,然天下若無狷狂耿介之士,世間何來忠正亮直之風?

    史話三國:淺談政治理想衝突下的曹操和孔融街頭巷尾說歷史,茶餘飯後話三國。

    引言:東漢末年,黃巾起義迫使當局解除黨錮之禍,士人集團如脫籠之鳥,迅速走上政治舞臺的中央。面對國家罹難,天下混亂的局勢,出身各異的有識之士,各懷理想抱負,積極投入到書寫歷史的浪潮中來。廣闊天地,大有作為。這其中有兩位年齡相仿的青年格外耀眼,一位是曹操,一位是孔融。

    廣闊天地,大有作為;滄海茫茫,任爾翱翔!

    曹操與孔融只差兩歲。一位是清流派士人中的精英,一位是濁流派士人中的翹楚。

    東漢末年計程車人集團分為多個派別,主要有清流派、濁流派和隱逸派,活躍於政治舞臺之上計程車人集團則主要是清、濁兩派。清流派自命為儒家正統,來源清正,思想高潔,堅持道統思想,比如禰衡、楊修、孔融。濁流派狹義上特指因宦豎、外戚的關係出仕為官,比如曹操、何進。清濁又並非涇渭分明,在某些時期有相互轉化的情形,比如荀彧、荀攸原本可以稱之為清流,委身於曹府政治後,多被世人認為是濁流。曹操因祖父曹騰為宦官所以出身濁流,他努力擺脫濁流,與宦官劃清界限,曾與張讓等宦官集團對抗,棒殺大宦官蹇碩的叔叔,那一時期曹操也可以稱之為清流。這種士人派系的分法權不可當真,清流、隱逸多屬自命,濁流則多為他稱,是清是濁當由世人評議。

    姚河水與黃河水在劉家峽的交匯處涇渭分明。

    喜歡三國的朋友都知道,曹操殺孔融這段公案歷來惹人關注,觀點也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各有道理。山不讓塵乃成其高,海不辭盈方有其闊。以下請允許我以《淺談政治理想衝突下的曹操和孔融》為題,分享歷史故事,以作拋磚引玉之用。

    曹操字孟德,生於公元155年,孔融字文舉,生於公元153年。

    曹操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戎馬一生,務實求變。個人政治理想一直跟隨著人生境遇的改變而時時調整。

    孔融是一位性格桀驁的文士,理想主義,目無下塵。負氣一生雖未得伸展,但個人政治理想卻從未因時移境遷而有所改變。

    天涯海角,初心不改!

    孔融和曹操固然存在著人物性格上的根本衝突,但是如果沒有政治理想的交集和衝突,大抵會相安無事,甚至可能成為極好的朋友。這一點我們可以透過孔融寫給曹操的一封替友求生信管窺一斑。

    《論盛孝章書》:歲月不居,時節如流。五十之年,忽焉已至。公為始滿,融又過二。海內知識,零落殆盡,惟會稽盛孝章尚存。其人困於孫氏,妻孥湮沒,單孑獨立,孤危愁苦。若使憂能傷人,此子不得復永年矣!……

    透過孔融這封《與曹公論盛孝章書》,字裡行間充滿著對時光流逝,知己凋零的無限悲傷感慨,以此也可以窺見他內心深處是把曹操引為知己的。

    奈何造化弄人,政治家有他繞不過的現實利益考慮,文人又有他絕不屈從的風骨堅持,註定了政治理想這一根本矛盾,一旦形成衝突,二人就只能陷入無法挽回的絕境。

    泰山壓於頂,永遠不變的是文人的脊樑和風骨!

    孔融卒於公元208年,這封《與曹公論盛孝章書》寫在公元204年,為何僅僅四年後曹操就把孔融刑之於市?這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只能是政治理想衝突所導致的政治矛盾關係升級所致,而絕無因人格衝突所引發的私人恩怨升級而被殺於市的可能。

    以下一起走進曹操和孔融的歷史故事:

    人生若只如初見

    公元188年至公元192年,漢末的政治局勢是黃巾餘部復起,董卓擅行廢立,禍亂京師,劫持漢獻帝西遷,霸權主政。

    這一時期的曹操和孔融的政治理想一致,都希望透過自己的才華和能力來匡復漢室、重振朝綱。

    當前二人所面對的政治境遇和政治任務也基本一樣,都要先討逆平叛,消滅黃巾軍,再聚合義兵西進,靖難勤王。

    此時曹操和孔融的關係是平淡如鏡湖秋月,互不相干、同心平叛、各顯神通。至於相互之間是否存在競業奪功之心,則不得而知。

    心平如湖水,情淡如月影

    然而因為這一時期政局混亂,主要考驗的是一個人的政治、軍事能力,曹操的表現是可圈可點,而孔融的表現卻是糟糕透頂。

    《三國志-魏書-武帝紀》記載:【黑山賊於毒、白繞、眭固等。十餘萬眾略魏郡、東郡,王肱不能御,太祖引兵入東郡,擊白繞於濮陽,破之。】;《後漢書-鄭孔荀列傳》記載:【賊張饒等群輩二十萬眾從冀州還,融逆擊,為饒所敗,乃收散兵保朱虛縣。時,黃巾復來侵暴,融乃出屯都昌,為賊管亥所圍。】

    如果能這樣彼此無怨,平和安靜地交往下去,也是極好的。但是投身於歷史的長河,歷史就有它自己的選擇。

    歷史給了曹操無限的希望,卻給了孔融一次又一次的打擊。

    何事秋風悲畫扇

    公元192年到公元196年,董卓被呂布誅殺,董卓餘部李傕和郭汜糾合殘兵挾持漢獻帝作亂長安,對抗義兵。原討卓聯軍,各存異心,割據分散,相互攻伐,已經無暇顧及漢獻帝,也就無意西向。

    曹操和袁紹兩部實力在相互攻伐中逐漸壯大。

    這四年的時間裡,曹操和孔融都經歷了很多,逐步地認清了當今的天下形勢和自己,並開始重新審視思考各自當初的政治理想,和規劃當前所要完成的政治任務。

    思考人生前是需要在水裡冷靜一下,而不是要玩手機……

    孔融因為屢戰屢敗,知道了自己不是領兵征伐的那塊料。他很想到西京長安贏回漢獻帝,在公元192年到公元194年的兩年時間裡他也曾嘗試過很多次的努力,然而終究因為實力不濟,未能成功。

    現實就是這麼地不如人意,他只有把內心的苦水暫時吞嚥,轉移方向,曲線救帝,把自己當前迎回聖上的艱鉅政治任務寄託在袁紹和曹操身上。

    孔融《六言詩》:郭李分爭為非。 遷都長安思歸。 瞻望關東可哀。 夢想曹公歸來。

    孔融也知道,袁、曹二人目前正在考慮的是如何儘快消滅對方,根本無心漢室。

    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

    孔融可以時刻地寫信提醒袁、曹,要忠心獻帝,匡扶漢室,但終究不能去投靠求助於他們,亂世紛紛的他始終以漢臣自居。文人之志可屈,然漢臣名節不可失!

    《後漢書》記載:【時,袁、曹方盛,而融無所協附。左丞祖者,稱有意謀,勸融有所結納。融知紹、操終圖漢室,不欲與同,故怒而殺之。】

    這就尷尬了,孔融的政治理想和當前的政治任務,迫切需要袁、曹這樣的軍事實力派來幫助他實現,否則就是空想,只能幻滅。

    孔融只有等待袁、曹自己的醒悟,只有他們主動提起迎接聖駕,尊王奉漢,他才會欣然相附。

    等閒變卻故人心

    漫長的等待是一種無盡的煎熬,孔融不能讓自己閒下來。他發揮特長,逐漸把工作重心轉移到了教育事業,宣教民眾,傳播儒學思想,向朝廷舉賢進士。

    煎熬雖久,但孔融的政治理想卻沒有絲毫的改變,他的內心還在時刻想著匡復漢室、重振朝綱。

    這就是孔融做為一個大名士的理想主義氣質,別人眼裡的不識時務,恰恰是自己心中的有理想、有追求、有信仰。

    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風流!我孔融獨步舞林的驕傲,誰也學不到

    《後漢書-鄭孔荀列傳》記載:【融負有高氣,志在靖難,而才疏意廣,迄無成功。】

    此時期的曹操卻迥然不同,因為軍事實力的逐步壯大,他看到了割據稱雄,圖霸王業的希望,也看到了大漢王朝再也沒有匡復的可能,當初的政治理想已然成為了鏡中花水中月。

    曹操因時制宜地調整了他的政治理想,那就是先雄踞河北,再南向爭鋒,圖霸天下。

    曾經匡復漢室,重振朝綱的政治理想,被拋到了九霄雲外,成了文書交流和對外宣揚的公關措詞。

    也許此時的曹操回想曾經的政治理想會覺得那時的自己很傻很天真也未可知。

    河北碣石山,傳說曹操曾在此賦詠名作《觀滄海》

    曹操因為政治理想的轉變,政治任務也隨之調整,不再是靖難勤王,而是如何在群雄兼併中勝出。策略上除了招募兵勇,擴大實力以外,他還需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比如士人集團。

    孔融的政治理想沒有變,曹操的政治理想變了。此時孔融和曹操的矛盾關係也就變了。

    曹操希望徵辟孔融為他的政治理想服務。孔融則希望曹操能不忘初心,奉迎獻帝,匡復漢室,重振朝綱。

    曹操對孔融,有了利用之心,孔融對曹操則生出了怨恨之心。

    秋怨勝春愁,顧影且自憐

    曹操知道他在士人集團面前是沒有號召力的,尤其在清流派士人面前,那是孔融的地盤。

    然而孔融是誰都請不動的,他是一位天生驕傲的人。

    這個世界上也許只有一個人可以請得動孔融,這個人就是漢獻帝。民心思定,士人思漢。故土難遷,故主情深的道理,曹操是懂的。此時的他已經被錘鍊成了一名出色而又成熟的政治家。他敏銳而又理性。

    夢想照進現實

    就在此時一心想著東歸的漢獻帝歷盡千辛萬苦地從西京長安回到了東都洛陽,深思熟慮以後,曹操決定奉迎漢獻帝,以此招納士人,團結一切內心向漢的力量。

    栽好梧桐樹,不愁引不來金鳳凰。

    《三國志》記載,【太祖臨兗州,玠語太祖曰:"夫兵義者勝,宜奉天子以令不臣,脩耕植,畜軍資,如此則霸王之業可成也。"太祖敬納其言。】

    一個充滿利用的心和一個略帶怨恨的心,就這樣在機緣巧合地走到了一起。

    公元196年曹操奉迎漢獻帝都許昌,許昌也因此改名許都,孔融應闢為【將作大匠】,遷少府。

    孔融高興地寫下了一首感恩曹操的詩,曹操表面上也欣然地接納,心裡面卻在說,孔哥哥您先高興會兒,以後會讓您失望的。

    孔融《六言詩》:從洛到許巍巍。曹公憂國無私。減去廚膳甘肥。群僚率從祁祁。雖得俸祿常飢。念我苦寒心悲。

    卻道故人心易變

    春難常在,人難處。天天在一起,就難免有求全之毀,不虞之隙。本身就存在著根本的政治理想衝突,一個在匡漢,另一個也在誑漢,兩kuang非一kuang,註定框不到一起。

    一年不到,曹操外託公義的狐狸尾巴就漏了出來了,孔融內心的怨恨、不滿意也就用不著藏著掖著了。

    孔融就開始了懟懟懟的模式。打袁紹前我就給你搗亂說你打不贏,打贏了我就諷刺你縱容兒子娶人妻。討烏桓前,我就說你遠征彈丸之地,勞師動眾,窮兵黷武,打完烏桓你不是自己覺得功大嗎,那我就諷刺你怎麼不順手把偷羊賊一起滅了。你不是藉著夏桀商紂喝酒誤國的事想節約糧食禁酒嗎,那我就問你咋不因為妹喜妲己禍國而禁色。你禁止結婚生孩子多好啊,糧食都省著給你們打仗的吃。你不是不讓喝酒嗎,我就偏偏坐上客常滿,尊中酒不空。

    反正就是不能讓你高興,不能讓你舒服,不能讓你痛快。這期間孔融可謂是極盡諷刺挖苦之能事,不計後果地逆龍鱗、捋虎鬚。當然如果做事考慮後果的話,他就不叫孔融了。

    曹操的應對措施就是忍忍忍,用盡了忍者神龜之功。但有些事曹操是不能忍的,比如曹操希望亂世行法家之道,用重典,施極刑,孔融就用儒家的仁德之道來針鋒相對。曹操想擴大統治地盤,孔融就搬出周朝古制進行阻撓,說京城附近千里之內不能封邦建國。曹操想用郊祀僭越的理由討伐劉表,孔融就上書為劉表開脫。

    神龜

    這些涉及到政治家切身利益的事,曹操是不能忍的,他不允許別人成為他實現政治理想的絆腳石。

    曹操是愛惜人才的人,但他也是一個排除異己的人,紅顏不為我妝容,我何惜其無幸寵?

    公元208年,曹操終於在出徵攻打荊州劉表的時候,下令殺掉孔融。

    《後漢書》記載:曹操既積嫌忌,而郗慮復構成其罪,枉狀奏融,書奏,下獄棄市。時年五十六。妻子皆被誅。

    曹操殺孔融的理由在此不作冗述和分享,總結為一句話就是,曹操給孔融定的主要罪名有虛華浮豔、不忠不孝、悖逆亂俗。

    唯有牡丹真國色,非也,你太虛華浮豔了

    這是從人格上對孔融進行全方位否定,對孔融的精神進行鞭屍,讓他永世不得翻身,這裡面同時也包含著曹操背後的政治深意,警告那些以孔融為精神領袖計程車人,務實一些,他不僅可以滅掉他們的肉身,還可以讓他們身敗名裂,遺臭萬年。

    一個始終與漢獻帝榮辱與共的人,一個四歲能讓梨的人,罪名中竟可以有不忠不孝,霸權到了何種地步!堂而皇之到了何種地步!指鹿為馬、顛倒黑白、翻手為雲覆手為雨,自己一身屎,非說別人身上臭,我看不是不忠不孝,是實在可笑。

    鹿問,我得罪了誰?跟我有關係嗎?曹操說,閉嘴你是馬!

    奸雄手段何其高也,無愧為出色的政治家,為曹操點贊。歷史的文士與政客【槓、掐】始終都是以卵擊石,結局悲慘的示例也是數不勝數。既然如此,何以中華歷史上下三千年,文士們面對權臣、昏君,前赴後繼的現象就從來沒有停止過,是文士們傻嗎?我看也不盡然。

    天下若無狂狷耿介之士,世間何來忠正亮直之風?

  • 2 # 東東歷史

    不咋地。否則曹操也不會殺了孔融啊。

    孔融太狂了,反對曹操的任何決議。要知道,曹操當時正是創業階段,需要的不是反對意見,需要的是一起往前推進。有時候我都不知道孔融到底是一種什麼心態,為國為民?這也不是啊,那他應該誓死效忠漢獻帝啊,但孔融卻跟了曹操。曹操為民生計,孔融也反對。或許孔融就是為了刷存在感吧。單純的為了反對而活。有時候我都不覺得孔融是狂了,孔融就是瞎起鬨。

    孔融反對一切曹操的決議

    1、曹丕私自納了袁熙的老婆甄氏,孔融給曹操寫了封信,表示:這是武王把妲己賞賜給了周公(假設,妲己是被武王殺了)

    2、曹操出征烏桓。孔融諷刺到:看來曹操是要去報丁零偷了蘇武牛羊的仇。

    3、鬧饑荒了,曹操出臺禁酒令。孔融反對。這個我也不知道孔融為啥要反對,難道是孔融習慣了反對?還是孔融太愛喝酒,表示不能接受?

    當時曹操竊取漢朝的行為已經很明顯了,作為一個有追求的人,孔融越來越反感,越來越輕慢曹操。將曹操竊取漢家的想法,用他的文筆傳遍天下,看來孔融是找死了,而且是非死不可了。

    孔融的結局

    礙於孔融是名士,曹操還是隱忍,只是罷免了孔融的官。還寫信規勸孔融,希望孔融能跟自己一夥。孔融的回信大家可以想象了。當然是反對。曹操還不錯,一年後讓孔融當了個閒職--太中大夫(主要管議論),這種官職倒也符合孔融的性格。只是孔融管不住這張嘴,一直高朋滿座,將曹操的行為散播天下。曹操不能忍了。

    捏造了孔融在北海犯上作亂的言論:“我大聖(孔子)之後,而見滅於宋(孔子祖上是宋華人),有天下者,何必卯金刀(繁體的劉,指漢朝)”。這條恐怕是純屬捏造。因為孔融是忠於漢朝的。但是和禰衡的互吹應該是真的。兩個狂人在一起是能幹的出來的。禰衡稱呼孔融為:“仲尼不死。”孔融答曰:“顏回復生。”孔融確實狂,狂的沒邊了。

    孔融被曹操下獄棄市,時年五十六。老婆孩子也一起被殺了。哎!結局很慘啊。

    後來的曹丕還是很欣賞孔融的,認為孔融的文章和楊雄,班固一個檔次,讓天下收羅進獻孔融的文章。這也算是對孔融的一種安慰吧

  • 3 # 小樹談史

    孔融和曹操兩個人的關係,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那就是兩人互相瞧不上對方,互相看不上眼。

    孔融是建安七子之一,從小就很有才名,七歲時就因為“孔融讓梨”的典故揚名天下。孔融成年後進入仕途,做到了北海相的職位。後來,劉備又舉薦他做了青州刺史。但是,孔融不久就被袁譚打敗,棄城逃走。

    漢獻帝遷都許都後,把孔融徵召入朝廷為官,此時曹操已經把持了朝政。孔融忠於漢室,自然打心底裡瞧不上曹操,一有機會就要嘲諷他。

    先前,曹操攻破鄴城後,曹操之子曹丕私自娶了袁熙的原配夫人甄宓。孔融知道此事後,專門寫信給曹操,“當年周武王討伐商紂王,勝利後把妲己當成戰利品賜給了周公(武王伐紂,以妲己賜周公)”,以此來嘲諷曹操兒子乾的醜事。

    曹操收到信後,看不明白(也許是曹操真的沒有孔融學問高吧),就問孔融這是什麼典故。孔融回答,“這是按現在的事情,推理出來的”。曹操終於明白了孔融這是在指桑罵槐,十分惱火。

    後來,由於北方几經戰亂,又遭遇饑荒,曹操下令禁酒。孔融又特意寫信給曹操,信中大談喝酒的好處,讓曹操很下不來臺。

    隨著時間的推移,孔融認為曹操越來越暴露出想取代漢室的野心,就越來越反對曹操,經常言語偏激。曹操忌憚孔融的名聲,表面上對他很忍讓客氣,但心裡卻深恨他阻攔自己的大業。

    曹操手下的郗慮揣摩曹操的心事,就找了個罪名來陷害孔融,曹操順水推舟,最終將孔融逮捕後殺害。

  • 4 # 忠肝義膽嶽老三

    提到孔融,我們腦海中第一印象就是小時候學的故事“孔融讓梨”,告訴我們要謙虛懂禮!

    而實際上,孔融是吃別人的飯,砸別人的鍋這樣的人!

    實際上孔融是孔子的二十四世孫,名家之後,也是建安七子之一,喜歡結交朋友,接納名士,史稱“座上客常滿,樽中酒不空。”可是這樣一個人竟然讓曹操給殺了,還被誅滅三族!很多人認為曹操兇殘殘暴,亂殺無辜!可實際上並非如此,可以說孔融是自己“no zuo,no die”!

    毋庸置疑,孔融從小名揚天下,而且自己具有一定的文學天賦,在那個時代還是有很強的影響力,但是孔融卻有一副文人假清高,而且自視甚高!

    首先,他完全看不起曹操!

    他對曹操的出身很鄙視,因為曹操本姓夏侯,祖上被宦官抱養,所以他認為曹操出身就是個恥辱!而且,他對“挾天子以令諸侯”很是不滿!所以他就以名士自居,有事沒事就針對曹操,要麼唱反調,要麼羞辱!比如有一年恰逢災年,糧食收成不好!曹操為了節約糧食,下令禁酒,這本來是一件很合理的事情,孔融卻對此大加嘲諷:說自古以來因喝酒而成大事的人多了去,為何要戒酒?你曹操不如直接說禁酒是為了省糧食!這樣叫板曹操叫板,也是讓曹操很是不滿!

    第二,他滿嘴跑火車,影響軍心!

    “官渡之戰”之前,孔融大放厥詞,說文有許攸,田豐;武有淳于瓊,顏良,文丑;佔據“冀青幽並”四洲!他佔據天時地利人和,你曹操怎麼能打過他?曹操雖然沒有說什麼,但是心裡很不痛快!大軍還沒出發,你就說打不贏,傳出這種“敵人不可戰勝”的論調,簡直影響軍心!我好生養著你,你不出謀劃策也就罷了,還影響軍心,你到底安的什麼心?

    第三,不放過任何一個挖苦諷刺曹操的機會!

    曹操打敗袁紹之後,他兒子曹丕看上了袁紹美麗動人的兒媳甄氏,本來曹操也對甄氏有意思,但總不能和兒子搶老婆,就讓曹丕娶了甄氏!孔融跟曹操說:“武王伐紂成功,把妲己給了周公。”曹操覺得孔融學問大,認為孔融說的話是真的,覺得是個他不知道的典故,可是找了半天沒找到典故的出處!就問孔融:“典故在哪裡?”孔融說:“以今度古,想當然耳。”曹操這才知道孔融是在諷刺他,心裡大怒,但依舊忍著!

    孔融一而再再而三的挖苦曹操,曹操再有涵養也忍受不了,最終使曹操決定殺孔融之心!因為曹操知道孔融在文人圈裡面的號召力,他結交的社會名流眾多,天天在背後說三道四,指桑罵槐,而他們這些文人說的話又很有煽動性,

    這樣肯定會讓很多人反對自己?還有,讓一個反對自己的人,成天嘰嘰歪歪說長道短,還怎麼去樹立威信?所以,曹操決定殺一儆百,以儆效尤!但殺這樣的名士得有理由呀,沒有理由濫殺無辜肯定會被社會名士攻擊,那可不好受,必須要堵住這群人的嘴!

    隨後,曹操派人蒐集孔融的罪狀!可能孔融天天喝酒喝多了,喝多了就喜歡亂說!而且一貫蔑視禮法,其中有一句:“得天下者,何必卯金刀。”“卯金刀”就是繁體的“劉”字,即“劉”!

    乖乖,這可不得了,他的意思是不一定姓劉的當皇帝呀,這是赤裸裸的謀反言論呀!接著還找到兩條不孝的言論:“父親和兒女有什麼恩情,父親生孩子只不過是為了發洩慾望。母親對兒女有什麼恩情。母親和兒女的關係就好比東西和罐子。把東西從罐子裡拿出來,東西和罐子還有什麼關係?”我們無法確定孔融到底有沒有說這些話,如果真是他說的,就是喝酒喝壞了腦子!不要說古代,就放在現今,也是大逆不道!這些理由就足夠讓曹操殺孔融了,而且滅了三族!這樣的孔融,怎能讓曹操所喜歡!曹操真是給夠了他面子,可是他太也不知好歹!作為一個文士,孔融既沒有提供計策,也沒有帶兵打仗,更沒有鎮守後方 ,戰前說“敵人不可戰勝”動搖軍心,戰後說“窮兵黷武”不休養生息!而且有事沒事就諷刺挖苦一下,這樣的貨色不光是曹操,任誰都受不了!所以孔融的死完全是咎由自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成績差的初二學生怎樣做才能把成績趕上來,在明年中考的時候考上高中?不想上職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