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親谷吧
-
2 # 邊緣007
1.拿到茶葉後先不急於泡,用手抓茶葉看手上是否有灰。可以看看茶葉製造過程中是否注意衛生。如餅茶要看在撬開後茶中是否有雜質。
2.聞聞幹茶是否有異味,茶葉是否完整,茶梗有多長、多粗。
3.泡茶後先洗,在洗完後看茶葉的湯色是否亮,茶味是否香醇。
4.喝茶時頭口不要大,先以嘗為主,看看口感是否可口,是否有雜味。
5.入喉後回甘是否有,是否重。
6.記住泡過多少泡,看看每泡口味的變化。
7.無味後,將茶葉取出,看看茶葉是否泡壞,開啟茶葉看葉面是否完好。
總之,茶是看每個人的口味,要找到適合自己的茶葉。
-
3 # 競璇茶香
購茶分線上和線下,兩種不同購買方式,鑑別茶葉質量的方式略有不同。
1、線下購茶,我們能看到、摸到、嗅到、喝到茶葉的茶幹,茶湯,香氣,滋味和葉底。這些都很真實,方便我們直接判斷。
首先你要具備品鑑茶葉的基礎知識,這是一個最大的前提,對於所要購買的茶葉一無所知,那說再多你什麼也鑑別不出來。
茶幹看條索完整度,色澤,香氣正常不,有沒有黴味,焦味或者其他異味。根據不同茶葉特點,考察沖泡時的香氣如何,湯水是否柔順,回甘生津,鮮爽,富有層次感,葉底看發酵程度,有無拼配等。
在嘗試茶葉的時候,不要只喝一兩泡,要多喝幾泡,特別要看後面幾泡茶的各方面表現有沒有快速變差。同時要保證試茶和你最後購買的茶葉時同一個批次的。
試茶時儘量根據自己的感覺定奪,不要聽商家有意無意的引導,好茶一定不會覺得難喝。
茶葉這一行很有深度,儘量在多家嘗試中找到靠譜的商家。
2、線上購茶,這個比線下購茶增加了不少難度。
首先線上展示的圖片(茶幹、湯色,葉底),嘗試判斷有無漏洞,比如正山小種,放那些又細又小又烏黑光亮的外山小種,這是欺負沒喝過正山的顧客上當。
其次看看價格,明顯低廉得離譜得不要購買,不能有貪小便宜得思想。一類茶不同產區的合理價格,多上網看看找找,心理有個數
最後,圖片宣傳都有可能造假,一定要購少量的試用裝,回來嘗試過再說。還得保證正式購買的時候和試用裝是一樣質量的茶,不行要求退貨。
其他品鑑方式參照線上購茶
-
4 # 茶中君
什麼茶葉好? 告訴你,適合自己的茶最好,自己喜歡喝的茶最好。
怎麼辨別好茶葉? 茶葉的審評是門學問,不管你是報班聽課,還是自學成才,不學,不聽,不嘗試,不觀察,不體驗你肯定不會。怎麼辨別好茶,看你自己的積累。
哪裡能買到各種正宗的茶葉? 這是個人渠道問題。不過有一點,你的對茶的認識深入了,你有自己的鑑賞水平了,你的鑑賞水平也被更多的人承認了,你自然會離好茶越來越近。好茶這個東西,只會留給會欣賞它的人,配欣賞它的人。
茶葉季又來了,愛茶的人又來找茶葉了! 為什麼又!總覺得茶葉不能像其他商品一樣,對著規格型號就能買到需要的東西!而好多實體店或者淘寶店,流氓般的根本連規格型號都不給你編!最重要的是導購們的茶葉知識真是感人啊!
所以建議,選茶或者對比茶葉請從第二類目(品種)開始!因為每個品種關注的重點或者特點是不一樣的! 再比較不同產地的同一品種對比!因為本人一直覺得,決定茶口感的因素,絕大部分來自環境,氣候,土質等自然關鍵!其實才是工藝(其實工藝也是一直在針對市場改良)! 實體店選茶建議:別被店面迷惑,進去和老闆聊聊,看看其專業知識和對茶的認識!因為不專業的老闆,在進貨時就已經被坑過一次了(手動滑稽)! 網店選茶建議:店裡什麼茶都賣的,基本就是市場拿的貨!帶禮盒的請先了解裡面的茶葉!分類混亂的,慎買!對自己的茶葉介紹不清楚的,你放心買?
-
5 # 茶道小壺仙
八因子評茶法,用以評定茶葉品質。審評內容包括條索(顆粒)、整碎、淨度、色澤、湯色、香氣、滋味和葉底八項。八因子評茶法的使用目的,是透過採用一些易掌握和運用的技能,並指定審評區分出差別的因素,從而得出有關茶葉品質的結論。
條索
條索是指各類茶所具有的一定的外形規格,如條形、圓形、扁形、顆粒等。
整碎
整碎指茶葉外形的勻整程度。條索以完整的茶葉為好,斷條、斷芽的茶葉為差。碎片、碎末多,精製率低的茶葉稱為下腳茶,同時還要看是否為本茶本末。將100克左右的茶葉倒入盤中,雙手合盤循著一定的方向旋轉數圈,使不同形狀的茶葉在盤中分出層次。粗大而輕飄的浮在上面,細小的沉在盤底,中段的茶葉比較均勻一致。中段茶越多,表明均勻度越好。
淨度
淨度是指毛茶的乾淨與夾雜程度。茶葉中的夾雜物分為茶類夾雜物和非茶類夾雜物。
茶類夾雜物:指梗、籽、角、樸、末、片等。
非茶類夾雜物:非茶類夾雜物分為有意物和無意物兩類。無意物指採摘、製作、存放、運輸過程中無意混入茶葉中的雜物,如雜草、樹葉、泥沙、石子、竹片、棕毛等。有意物指人為有目的地故意新增的夾雜物,如膠質物、滑石粉等。
色澤
茶葉色澤主要從色度和光澤度兩方面去考慮。色度即茶葉的顏色及深淺程度。光澤度指茶葉受光照後一部分光線被吸收,另一部分光線被反射出來,形成茶葉的色面,色面的亮暗程度,即光澤度。幹茶的光澤度可以從潤枯、鮮暗、勻雜等方面去評審。
湯色
湯色指茶湯的色澤,湯色審評時間要快,尤其是綠茶湯色易氧化變色。湯色審評主要從色度、亮度、清濁度三方面來進行。
香氣
香氣審評主要比較茶葉香氣純異、高低和持續時間長短。
滋味
滋味是指飲茶後的口感反應。純正的滋味有濃淡、強弱、鮮爽、醇和;不純正的滋味有苦、澀、粗、異。
葉底
幹茶沖泡時吸水膨脹後的狀態,在葉底中暴露和揭曉。審評葉底主要看嫩度、色澤和勻度。
-
6 # 玉茗軒茶業
福建鐵觀音來說,好不好首先要取決你的喜好,鐵觀音有正味和消青(包括拖酸之類的)兩個大類的炒法,像魚用蒸的或者是炸的,你喜歡吃哪種口味。
先說正味的,這是內涵人或產區的人偏向的口味,但是很多福建省外的消費者不待見的一種口味,高山茶做這種口味是有天然的優勢。正味的好茶基本的特點是香味醇,乾淨,持久。茶水有力度,口感比較飽滿。而不是人家口中說的很淡,這是對好的正味的誤解。好茶不淡!只是味道很純。這種茶葉的顏色偏黃綠黃,不會是翠綠色。
再說消青的,喜歡這種做法的消費者,一般喜歡濃香,這種做法對這個茶葉的葉子有很大的要求,葉綠素一定要夠,葉子一定要大一點,厚度要夠,所以一般肥料要下了多一點,採摘的時候也稍微老一點。消青的靜置時間比較長,所以把控比較不好,同一片茶園品質差別很大。好的消青茶原色絕對墨綠,或者是芥菜青。有酸味的湯水一般比較透,比較白,做出消青大味的湯水一般比較濃,偏向於綠豆湯顏色,但都比較清澈。都是好茶。
-
7 # 芷韻茶話趣談
一般來說,綠茶的幹茶色澤為墨綠色或翠綠色,湯色黃綠明亮,香氣是悅鼻的板栗香;烏龍茶外形一般是條形或顆粒狀,湯色橙黃明亮,滋味醇厚鮮爽,帶有自然的花香,特別是飲用烏龍單樅茶類就能很地體會這些特徵。紅茶有碎茶和條形茶之分,優質的紅碎茶外形勻度好,色澤黑褐油潤,湯色紅豔明亮,滋味濃強鮮;上等的條形紅茶在外形上緊結顯毫,湯色紅豔明亮,滋味濃強鮮。
在選購茶葉時首先要對所購茶葉的相關知識有所瞭解。比如茶的產地,製作工藝,特點,等級標準,價格與行情等 ,這樣地購買時才不致被別有用心的商家欺騙。具體選購茶葉時則具體應從視覺,嗅覺,味覺和觸覺來辨別茶葉的質量,有歸納為:一看,二聞,三摸,四嘗。
1)看看是指從直觀上辨別茶葉的好壞,上等的茶葉色澤,大小,長短,粗細,形狀應整齊一致。首先,不同的茶類也有各自不同的外形要求,比如毛峰類的茶要看芽毫是否多,芽峰是否露;如紅碎茶就要求顆粒緊細勻稱。其次色澤上也應根據茶類的不同來辨別,比如綠茶,炒青綠茶一般呈黃綠色;烘青綠茶則呈現深綠色等。
2 )聞聞是指嗅其茶的香氣(茶香被譽為天下第一香),但並不是具有濃烈香味的茶就是好。真正上等的茶香令人神閒意遠,心扉暢快。一種好的茶香應具備四不,即:不庸俗,不淺薄,不單調,不浮躁。
3) 摸摸是指摸茶的身骨,感覺其重實或輕飄,光潔或粗糙等等;還要用手細細研磨以測試茶葉中水分含量的高低等。
4 )嚐嚐是指感受茶葉沖泡後的香氣,品嚐茶湯的滋味以及觀察葉底是否完整。特別是當你在選購不太瞭解的茶類時用品嚐的方式就很合適了,這樣你既可以嚐到這種茶是否是你喜歡的味道,又可以多方面地瞭解它,可謂一舉多得。
此外在選購茶葉時還應注意對新茶,陳茶,以及春茶,夏秋茶的區分。
-
8 # 星月之茶故事
茶葉審評基本知識
茶葉審評品鑑,是科學性很強的技術。評茶師首先要排除主觀臆斷,必須以辯證唯物的態度,科學客觀的甄別分析每一個品質因素。同時,要統一評比條件,公平評價規則,排除各種主客觀施加的干擾,依據一定的程式,嚴格審評品鑑的每一個操作細節,敏銳而準確的把握各品質要素的具體表現,廣別甄微,才能在不同茶類共性規律規範下,作出精準的判斷和結論。本期,徐老師在精解影響茶葉品鑑因素的基礎上,為我們詳細介紹了茶葉審評的規則和流程。"規矩立,規則清,心底明",讓我們一起關注吧……
朋友們大家好,我們接著聊茶葉審評品鑑的基本知識。儘管我們尊重千人千味的客觀存在,但是作為一門學科,我們不能主張一盤散沙似的百花齊放,我們必須從歷史的、科學的、客觀的角度去尋找探索評價茶葉好壞的普遍規律,並在這種規律的指導下形成審評評價茶葉的標準並反作用於我們各種茶葉審評品鑑的具體實踐,從而從根本上提高我們全民飲茶,全民品茶的質量。
今天讓我們從影響茶葉審評品鑑的因素和茶葉審評基本程式兩個方面與朋友們展開分享。
第一,我們先看看影響茶葉審評品鑑的因素。作為一門學科,茶葉審評具有較強的技術性和公正客觀性。要做到公正客觀就必須杜絕干擾審評品鑑的消極因素,使審評品鑑活動更具科學性,更具說服力。這些影響因素概括起來,無外乎主觀因素和客觀因素兩個方面。從主觀因素的角度來說,它主要是從事審評品鑑的主體,也就是人為因素,因為我們知道每一個人認識事物的態度和方法以及他經驗的豐富程度、熟練程度、敏銳度都會影響到審評結論的準確性。在現實的生活中我們看到許多愛好茶葉的朋友們在評論一個茶的時候是唯心的,是想象的,也就是說思維的方法論是唯心的,是臆想的。這也是導致包含雲南普洱茶輿論混亂,講故事和各種偽科學現象非常普遍的重要原因。
因此學習茶葉審評品鑑,首先要從態度上方法上提出要求,必須用唯物的辯證的科學的觀點來指導我們的行為,在尊重科學的基礎上反覆練習多加比較,提高我們對色香味型的敏銳度,提高判斷力,只有把這些可能影響到茶葉審評結論的因素重視起來,公正公信具有說服力的審評結論才有保障。
影響茶葉審評品鑑結論的第二個因素是客觀因素。這些客觀因素概括起來說主要是環境條件、用品用具條件和水質以及各種沖泡方法三個方面。
從環境條件上來說,影響審評結論的主要因素是自然光光線。參觀過規範化茶廠的朋友都知道,在標準的典範性的茶廠的審評時,他們都會建立在背南面北的環境中,其目的就是為了獲得自然光,在赤橙黃綠青藍紫七種光譜中,有色光譜的紅、黃、紫、藍、綠等光譜會干擾到我們對茶葉外形、湯色的判斷。所以從事審評品鑑茶葉的活動,首先要注意到光線,要儘可能地將牆壁、天花板、燈光營造成自然色,像自然的光線靠近。審評茶葉的活動儘量的不要在有色的光線或者說陳列有色物質的環境下去進行,越接近自然光越好。
除此之外,審評品鑑的用品用具對審評結論也會有干擾。比如審評杯的大小,容水量的多少,投茶量,茶杯的散熱性,浸泡和出湯的時間等等,對審評的結論有著直接的影響。這些因素中有操作的因素,也有客觀條件的限制,所以每一次茶葉審評品鑑的時候要儘可能地將審評的條件,用品用具統一起來。道理很簡單,一個容量不同的茶杯和茶碗泡出來的同一個茶,它的味道肯定不一樣,結論肯定就有誤差。這也就是每一次茶葉審評活動品鑑活動都會將用品用具規範起來統一起來的原因。
愛好茶葉的朋友們在從事品鑑的時候要注意在用具用品上的統一。包含你的時間的劑量上,茶水比例的確定上,每一個干擾到茶湯的用具用品因素和沖泡因素都要考慮在內。要減少人為因素改變了茶湯質量從而出現錯誤的判斷。
在影響審評因素的客觀因素中水的因素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因素。大家都知道水為茶之母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古人的這種經驗告訴了我們水對茶葉品質的影響。
所以評茶要選水,如果是品評品鑑用水要統一。要讓它們在同一個沖泡條件下完成,要避免因為用水不同而出現不同的判斷,儘可能地將每一次審評品鑑統一在相同的條件下,要用實驗室的態度,實驗室的嚴謹來對待。
這一點啊,聯想到我們的現實生活中許多朋友們喝茶三五成群的在一起品茶常常是喝完一泡茶,再接著另外一泡茶,一個一個的往下喝,其實在這種環境下做出來的品鑑結論,肯定是有誤差的。因為你的每一次沖泡水溫投茶量、出湯時間肯定不盡相同,結論自然不同。因此但凡有比較,但凡帶有對比鑑定性的工作要儘可能的同時完成。要把他們統一到統一的環境中,統一的沖泡方法下,統一了這些前提,結論才會相對的準確。
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但是這種貨比貨,必須建立在統一的條件下。無論多少個茶,最好是分組別,一次性完成,這也是我們平時看到的很多鬥茶賽茶葉評比比賽的時候,大家能看到許多專家們將若干茶品一字排開,一次評完它,就是這個原因。
第二,我們看看茶葉審評品鑑的操作程式。每一次茶葉的審評和品鑑,肯定都有一個組織的過程,操作的過程。這個過程是按照一定的順序進行的,我們把這個順序叫做茶葉審評品鑑的程式。它通常有七個程式,。就是扦樣、把盤、開湯、嗅香氣、看湯色、嘗滋味、查葉底。
所謂扦樣就是獲得審評樣的過程。根據每一次審評品鑑的規模不同,常常看到的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單品審評。比如說我們審評一個餅茶、一個沱茶、一個磚茶或者某一個具體的小樣的時候,這種審評我們稱為單品審評。這種時候的取樣相對容易,只要將一個餅的撒面、包芯、和底茶都取下來。如果是一箱裝一袋裝的茶,儘可能地將上中下三段茶都取到,就可以了,這是單品取樣。
如果是面對一個批次的審評,比如說朋友們進茶要去夠幾百斤茶葉,大企業進行審評的時候,面對著幾百箱上千箱的茶,這個時候的取樣就非常的關鍵。扦樣要準,最好是逐箱扦樣,如果做不到數量過多,樣品的覆蓋面也應該儘可能的達到30%左右,然後將這些扦取的樣品在一定的場地上進行混合拌勻以後,再用十字取樣法就是相當於在這個簸箕或者茶堆裡面開一個十字溝,然後用對角線的方法來進行取樣,取回這個樣具有代表性,就有典型性,這樣的水平才有保障,這是扦樣工作,千萬千萬要準確,要有典型性。
第二是把盤,就是將取得的茶樣放入到一個小一點的簸箕或者是木茶盤裡面進行搖勻的作業,我們叫把盤。
根據審評物件不同,把盤又有毛茶把盤和精製茶把盤。毛茶的把盤又分為條形茶把盤和圓形茶把盤兩類。毛茶、條形茶的把盤一般儘可能的選擇用簸箕而不要用木盤。大家知道木盤比較光滑,搖盤的時候上中下段茶不容易分開,所以要找阻力比較大的簸箕,小一點的簸箕進行搖勻,再取上中下段茶。
對於圓形茶的毛茶把盤,比如像鐵觀音或者是圓炒青這種成顆粒狀的圓球形的把盤呢,把完盤以後要用一種削切的手法進行削切,將它一層層一層層的剝開,剝開以後平撒在簸箕裡面,再進行一個漂的動作使它平臥出來,你就能看到整個毛茶的狀況,大小顆粒分散一目瞭然。
如果是對於精製茶的審評,比如說滇紅的成品茶、普洱茶的各種散茶的品茶,像421、宮廷普洱這一類的茶就可以在木盤上進行把盤了,所以茶類不同,把盤的方式不同。這一點也要引起朋友們的注意,有關知我們會在以後的欄目中介紹到。
審評程式的第三個作業就是開湯。開湯實際上就是整個茶葉的沖泡過程。大家要注意水溫的統一、茶水比例的統一、沖泡時間的統一,這個三統一的前提下進行開湯,儘量的減少誤差。
開完湯以後第四個程式就是嗅香氣,要先聞香氣後看湯色。聞香氣有三個階段,就是熱聞、溫聞和冷聞。趁熱聞的時候要注意辨別茶葉的雜異氣味、優劣氣味,看看茶有沒有被其他的雜役氣味干擾到,這是熱聞的主要目的。
溫聞的時候,重在辨茶葉的香氣型別和香的優次,看看茶屬於什麼香,判斷出茶的香型以及這種香型的優次情況。
冷聞的時候主要是要去判斷茶葉香氣的持續時間,我們叫做冷聞香悠長。
所以聞香氣分為三個階段進行,在具體嗅茶香的時候要注意不要將杯蓋碗蓋開啟。因為大家知道香氣是一種散逸性的氣體,如果杯蓋碗蓋開啟啊,氣體會很快的散逸。所以當審評品種眾多,審評人員眾多的時候第一個聞到香氣的和最後一個聞到的香氣肯定不一樣,結論就會不一樣。要注意這些操作細節。
第五個審評程式就是看茶湯。大家知道茶湯傾倒出來以後它和空氣接觸會很快的發生化學反應,從而使湯色改變,因此在茶葉品鑑品評的時候要趁熱看茶湯。有的茶葉審評甚至會把看茶湯放到聞香氣之前,但是絕大多數茶類來說都是先聞香後看湯。
看茶湯主要是從三個方面進行,一個是要看它的色度,看它究竟是綠色、黃色、紅色還是紅褐色確定色調,這是第一個看法。
第二個,再確定色調的基礎上看亮度,看茶湯的深淺,看它的明亮。
最後就是看清濁度,從而判定茶湯是清亮的還是渾濁的,茶湯裡面有沒有懸浮物。然後根據不同茶類對茶湯的要求作出結論。
第六個程式就是嘗滋味,。茶葉滋味的鑑定,最好是在茶湯溫度大約是50度左右的時候進行是最好的。因為過燙會影響嗅覺的感受,過冷許多物質被沉析而影響了茶湯的協調性,是人為改變出來的,也不準確。
最好是在50度溫度的情況下來進行觀察,無論是哪種茶主要是從茶湯滋味的濃淡、強弱、爽澀、鮮質,純雜,這樣五個方面去進行判斷。
濃淡強弱好理解,爽澀指的就是鮮爽度和澀度的感受。
純雜指得是滋味的純和和有無在茶湯中發現雜異氣味。將這些直接的感受記錄好。
第七個程式就是查葉底。也是茶葉審評的最後一個程式,檢查茶渣。要從葉底的顏色、軟硬、厚薄、大小、勻整度幾個方面去觀察。大家知道葉底是任何一個茶葉沖泡以後原形畢露的地方。透過對葉底的仔細觀察,你就能夠鑑定出鮮葉採摘加工等等工序環節對品質的干擾和影響,從而做出判斷。
總而言之,無論是哪一種茶,它的審評品鑑程式,都是透過扦樣、把盤、開湯、嗅香、看湯、嘗滋味和查葉底的七個程式完成的。它是一個完備的流程,每一個環節出問題都會影響到鑑定的準確性。朋友們在平時的茶葉品鑑活動中一定要注意流程的完整性,我們現在看到許多茶友評茶只注意香氣和滋味兩個因素,而忽略了取樣、忽略了把盤、忽略了開湯改變茶葉品質,不注意葉底這些習慣都是不好的,得到的結論肯定也是不準確的。
在走完流程以後,再做出審評結論的時候一定要根據你所審評的茶類的要求來進行判定。比如紅茶有紅茶的要求,普洱有普洱的要求,生茶有生茶的要求,熟茶有熟茶的要求。
每一個具體的茶品,比如冰島有冰島的特點,昔歸有昔歸的特點,班章有班章的特點,易武有易武的風格,要將這些茶葉的品質風格作為判別的依據。要從大品類上去定性,在大品類符合要求的前提下,找到個體的差異化要依類識別,在類別的基礎上找風格找差異化,找到符合類別的這種差異化就是我們要推送的這個產品的特點,而這種特點是不是被市場喜歡或你個人喜歡那就是個人的偏好了,在作出結論的時候,作為審評人員只需要公正客觀地記錄下這些差異,就完成了審評鑑定的使命。其中被歷史和廣大消費者所公認的那些優異的指標越多的就是我們說的優質品。凡屬有汙染的有雜異的,不能歸類的都是劣質的茶。
選優汰劣就是評比,就是品鑑。
回覆列表
第一要聞香味,判斷是新茶還是陳茶
第二看顏色,分析判斷茶的生長季節和產地
第三泡茶,真正從茶葉的口感判斷茶葉的品質、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