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軍武最前哨

    自十九世紀末猶太人發起大規模遷往巴勒斯坦的錫安運動後,雙方的流血衝突基本就一直沒有間斷過;但隨著猶太人在二戰後建立以色列國並迅速崛起,巴以之間的較量開始出現嚴重的不對等!

    以色列擁有中東地區數一數二的國防力量,但巴勒斯坦至今連一支軍隊都沒有,全靠兩支裝備輕武器的警察部隊;對此有人就曾調侃道:當巴勒斯坦人面對以色列的飛機大炮時,他們只能從兜裡掏出石子!

    當然,巴以之間的不對等不僅只體現在軍事方面,經濟差距也十分明顯!我們以2017年資料為參考:以色列的全年GDP總量約為3500億美金、人均GDP超40000美金(總人口800餘萬);而巴勒斯坦的全年GDP總量約為150億美金、人均GDP僅3100美金(總人口460餘萬)。

    也正是因此,巴以衝突一度被稱之為“窮人和富豪的戰爭”;不過從上面的資料也不難看出,巴勒斯坦雖然動盪不安,但還是有一定的經濟產能,儘管相對低效。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巴勒斯坦經濟的自主性十分差,如果遭遇以色列封鎖和外部支援滯緩,那巴方經濟立刻就會陷入掙扎。而且巴勒斯坦至今都還沒有屬於自己的流通貨幣,主要使用的是以色列的謝克爾和約旦的第納爾。

  • 2 # ericwdy

    巴勒斯坦,苟且稱為自治區,唯一的鄰國就是以色列,巴勒斯坦人,有接近超過一半的就業人口實是在以色列工作,賺錢的,巴勒斯坦人甚至有不少加入以色列軍隊服役的。這樣看來,出來哈馬斯和法塔赫,這些少數的熱血民族份子,多數巴勒斯坦人,在追求幸福生活時,選擇放下仇恨。以色列本身就是一個民主國家,阿拉伯語也是官方語言。以色列公民有近18%是阿拉伯人,這些很多都是原來的巴勒斯坦人入籍以色列,另外,大量持工作證的巴勒斯坦人在以色列工作。這些巴勒斯坦人,收入和生活水平比鄰近的約旦,敘利亞,黎巴嫩的阿拉伯人要高不少。以目前的態勢,巴勒斯坦離獨立建國越來越遠了。這個話題也越來越遠離國際政治。

  • 3 # 北玄武

    第一,是的,巴勒斯坦老百姓確實有很多國際援助,老美的,聯合國的,都有,不過大頭是中東阿拉伯兄弟們支援的,比如沙特和科威特,富豪級兄弟,錢都是國王的,又不需要啥議會審批,給錢那是相當大方又方便。不過近些年,給錢積極性明顯沒有以前那麼強烈了。

    第二,巴勒斯坦是亂,但是完全在可控範圍內,不是完全的每個人反對每個人的無政府狀態,這樣的情況下,小生意小買賣還是有的,雖然不能說大富大貴多強大,但是巴勒斯坦人也不是全靠外人接濟過日子。別看巴勒斯坦那個叫啥斯的組織有點名聲不好,但是人家對自己人民也相當不錯,除了對以鬥爭,也在為改善自己人民民生而努力。

    第三,巴勒斯坦人相當大一部分都在其他國家,做難民一部分,另一部分在其他國家打工賺錢,主要是體力勞動,畢竟出來了,能賺點錢就很好了,然後匯給家人,是為“僑匯”,收入也還不錯。

  • 4 # 邱永崢

    不但亂,而且巴勒斯坦大部分領土處於以色列的徹底封鎖與佔領之下,所以,巴勒斯坦百姓靠什麼生活著實讓人好奇,也讓我好奇的。借訪問以色列的機會,我到過約旦河西岸加沙地帶,與巴勒斯坦民眾和以色列學者專家們有過接觸,談點自己所瞭解的情況,或許不全面但也能知道點什麼吧:

    一、主要靠在以色列境內打工維生!大家覺得奇怪吧,巴勒斯坦與以色列不共戴天,怎麼會允許巴勒斯坦人打工呢?其實吧,以色列巴勒斯坦從居民區到領土大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雙方想完全分割開是很難滴。況且,迅速發展的髮色列需要大量的基礎勞力,光靠猶太人是不夠的。比如說在耶路撒冷,多數的計程車司機是巴勒斯坦人。當然,為了防止恐怖襲擊的發生,這些巴勒斯坦人都是持有以色列政府的特別許可才可以到以色列工作的。我印象最深的是,從巴勒斯坦領土到以色列各地,每天清晨或者傍晚下班,排除過安檢的車輛成長龍,因為以色列國防軍查驗證件以及檢查車輛絕對是細之又細,但巴勒斯坦人多數要靠以色列來謀生。

    二、巴勒斯坦領土相較於以色列水土還是要好一些,比如說可種的土地要多點,所以巴勒斯坦民眾靠傳統種植,以及牧業為生的也不少,主要是種一些橄欖、無花果、麥子什麼的。

    四、難民營裡,尤其是加沙地帶和約旦河西岸的一些地方,許多巴勒斯坦人就生活在難民營裡嘍。不過,不要一說難民營就以為是那種只能住帳蓬的樣子,他們的難民營是一幢幢的樓房,成片的居民區,跟我們想像的不一樣,只是,他們多數要靠國際社會給的援助為生吧,啥也不用幹,一家子生活沒有什麼大的問題。

  • 5 # 大城小故事

    1、依賴外部援助

    每年聯合國難民署都會劃撥資金給各地安置巴勒斯坦難民的難民營。而難民營之外的巴勒斯坦人則由一些中東兄弟國家、各國慈善機構救濟。

    2、有一大筆錢以色列“給的”

    為啥說以色列“給”巴勒斯坦呢?原來根據《奧斯陸協議》,巴勒斯坦的海關由以色列把控代為收取。每個月以色列都會將海關稅收劃撥到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不要小看這個關稅,據說這筆錢可達上億美元,這可是佔了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三分之二的財政收入哦。不過這個轉交看心情的,曾經以色列以巴勒斯坦拿錢資助恐怖分子,被剋扣過。

    3、巴勒斯坦內部分裂,導致人民的生存依賴各不相同。

    巴解組織和哈馬斯因路線問題分裂,巴解組織比較溫和,傾向於跟以色列和平共處,所以被大多數國家承認為巴勒斯坦的官方政府組織;而哈馬斯看到以色列就是不爽,跟以色列乾的最兇的就是他們。巴解組織控制約旦河西岸,哈馬斯掌控加沙地帶。由於巴解組織的溫和對以政策,約旦河西岸這部分地區的人民並未被以色列封鎖的很嚴重,生活水平較高。

    而加沙地帶經常因為哈馬斯往以色列轟火箭彈,總是遭受以色列空襲和地面清剿。為了圍堵哈馬斯,以色列幾乎把加沙能出去的地方都封死了,很多人道救援物資沒有以色列的首肯根本進不去,所以這裡黑市橫行,人民生活很艱苦。地上海上都不行,那麼就挖地道(上圖就是被以色列發現的加沙地道),就靠著加沙人民的雙手,一條條通往埃及的地道不斷開通,儘管地上以色列不斷轟炸,但是物資還是能源源不斷湧入加沙,這也就是為何加沙人民還能堅持下來的原因之一。

  • 6 # 天下會會天下

    巴勒斯坦經濟依附於以色列,但是政治和宗教和以色列水火不容。

    巴勒斯坦境內的各組織

    巴勒斯坦境內眾多各式組織,比較大的有我們熟知的巴解組織,這個組織的收入主要有兩塊,一塊是接受外國政府和國際組織捐贈,沙特等中東大佬以及聯合國下屬的各組織是金主;一塊是接受以色列支付轉移,因為大量的巴勒斯坦人到以色列打工,以色列將這些人的所得稅收集後轉交巴解組織。

    巴勒斯坦老百姓

    巴勒斯坦老百姓屬於苦中也有樂的生活,絕大部分年輕人都會選擇到以色列去工作,他們是真正懂得把反以和生活分開的人。每年約有10-30萬人在以色列境內務工,每人每年收入在1.2萬-1.5萬美元之間,一年的勞務收入就將近12億-45億美元之間。

    他們上繳給以色列的所得稅被以色列移交給巴解組織,他們還需要向哈馬斯武裝和傑哈德武裝上繳什葉宗教稅。

    巴勒斯坦住房

    以色列每年都會為巴勒斯坦人免費提供水泥和沙石用於他們建房,但是相當一部分水泥也會被倒賣給哈馬斯武裝和傑哈德武裝,而這兩個組織就修建了大量通往以色列境內的地道,然後以色列又不斷炸燬這些地道。

    以色列在懷疑某些巴勒斯坦人房子裡有恐怖組織活動時,會在進行轟炸前十分鐘電話通知他們逃命,然後將房子進行粉碎,你也不要擔心,馬上哈馬斯武裝就會幫他們重建。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就這樣不停的玩著貓和老鼠的遊戲。

    巴以是否會和解

    1948年5月以色列建國後,因其領土為過去阿拉伯人土地,所以受到阿拉伯世界國家排擠,雙方於1948年、1956年、1967年、1973年、1982年為此爆發了五次中東戰爭。五次血拼都是阿拉伯國家戰敗,100多萬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被趕出世代居住的家園,淪為難民。

  • 7 # 馬克觀察

    而以色列自然不會讓巴勒斯坦發展工業體系成為自己隱患,所以允許的都是輕工業與農業,比如水果、蔬菜、紡織品等小農經濟產物,儘管貿易額不大,但是足夠民眾生活,從近年的資料來看,巴勒斯坦的出口額大約是7.2億美元。

    雖然以色列不會讓巴勒斯坦發展,但是為了防止巴勒斯坦人失業率過高形成閒散人員,所以也允許他們外出打工,這樣減少了東耶路撒冷地區的巴勒斯坦人數量,也就減緩了雙方矛盾。而這些外出打工者賺錢後選擇匯回巴勒斯坦成為“僑匯”,這也是巴勒斯坦民眾主要經濟來源之一。

    除此之外,巴勒斯坦民眾在面對以色列封鎖的時候,也迸發出潛力,那就是在邊境地區進行走私活動,利用地道等手段想方設法從以色列控制的邊境口岸地區往回運輸生活必需品,當然這是有極大風險的,稍有不慎就會被以色列軍警查獲被捕。

    最後也是最主要的,就是來自國際上的援助。以色列的封鎖使得巴勒斯坦長期入不敷出,為了避免破產造成難民與地緣局勢緊張問題,國際社會決定對巴勒斯坦進行財政援助,其中援助前三大地區就是美國、歐洲以及阿拉伯國家,年援助額大約在1.5-2.9億美元左右,這些都透過聯合國難民救濟部門發放到巴勒斯坦民眾手中。

    不過,以色列步步蠶食的根本問題沒有解決,就意味著財政仍然受制於人,巴勒斯坦的現狀改變更是無從談起,情況自然不會有所好轉。

  • 8 # 何由之

    我們聽到巴勒斯坦隔三差五遭到以色列飛機大炮的轟炸,肯定感覺那裡很亂,民眾生活在炮火連天的戰爭環境裡,民不聊生,食不果腹,生活極度窮困等等。事實並非想象的那樣,巴勒斯坦人的生活現狀比歐洲自然環境富饒美麗的烏克蘭要強,其碼近年來如此。

    巴勒斯坦現今實際所控領土分兩部分,約旦河西岸地區5800平方公里,其中2300平方公里被以色列逐漸蠶食成了猶太人的定居點。2500平方公里由巴解組織掌控,加沙地帶365平方公里有哈馬斯控制。

    巴解控制區生活井然,很少有遭到炮火襲擊,這裡生活著1200萬阿拉伯人,人口密度很大。這是因為,猶太人只要地不要人,阿拉伯人不計劃生育,放開了生,在一"間"房裡"擠"著兩間房的人……1965年,巴勒斯坦解放組織成立,主導巴勒斯坦地區,國際社會公認的合法政府。巴勒斯坦地區黨派眾多,巴解組織有八大黨派組成,其中阿拉法特建立的"法塔赫",在巴解組織中勢力最強,影響最大,其武裝力量佔巴勒斯坦地區的95%,控制著軍、政、財務和外交大權。得到阿拉伯國家的廣泛支援,稱巴勒斯坦執政黨。/1987年12月14日,由宗教領袖艾哈邁德.亞辛建立了"哈馬斯",佔領了加沙地帶。如今的巴勒斯坦地區,實質是"一國兩政府"狀態。巴解組織所轄地域接受國際援助,加沙地帶的"哈馬斯"被美國、以色列及西方國家認定為恐怖組織,只能接受"黑金主",如卡達、科威特、阿聯酋等國家的援助。加沙地帶被聯合國認定為"難民區"。

    巴解組織控制區的約旦河西岸,公共設施是完備的,學校、醫院、各種行政機構一應俱全。各個黨派組織除接受國際社會援助外,背後都有"金主"外援,生活狀況很好。農業、工業、礦業和旅遊業等與正常國家無二。且政府部門腐敗的很,比如,前巴解前領導人的老婆就有上億美元的資產,一直生活在歐洲,每月巴解組織提供5000英鎊的生活費,備受各黨派指責。巴解轄區的民眾去以色列打工的非常之多,他們與加沙地帶的老百姓是兩回事,幾乎是以色列人一樣,與以色列對抗的是加沙地帶"難民"武裝組織,"哈馬斯"最著名,哈馬斯主張武力收回失地,巴解是政治談判解決問題。說白了,巴解只是口頭上叫的兇,沒有實際行動。反抗以色列目的是得到國際社會的同情和援助。

    巴勒斯坦地區生活困難者是加沙地帶哈馬斯控制區,外界知道的"地下走私市場、地道,兵工廠之類",都是加沙地帶難民所為。不搞遊行,不扔石頭,以色列就開啟口岸來去自由,水電和生活必需品都有以色列供給。很奇怪的是,哈馬斯領導人的親戚子女大多還定居在以色列境內,這是為什麼就搞不明白了。

  • 9 # 優己

    在這件事上面,以色列確實做得比較君子。現在巴勒斯坦地區的糧食產品80%都是由以色列提供的(巴勒斯坦地區已經被以色列四面包圍,所有物資輸送都需要經過以控區)。不管仗打得怎麼樣,以色列都一直努力控制著當地的基礎物價,甚至由以色列國家政府貼錢補貼,現在整個巴勒斯坦地區的糧價並不比我們國內來得貴,這在一個貧糧區、戰區是非常難得了。

    現在巴勒斯坦人每年有國際補貼大約是280美元,巴勒斯坦地區的巴勒斯坦家庭平均有8口人(6個孩子),大約是2300美元,折算成人民幣大約是16000,比我們貧困山區的人民還多錢。除此之外,以色列政府以及聯合國方面還會定期發放糧食以及其他生活物資,總體來說,巴勒斯坦的孩子不喝牛奶也不上學,按現在的物價來看,這麼一筆錢足夠買糧食來養活一家人了。

    以色列自從拉賓任總理之後,一直在嘗試修復跟巴勒斯坦人的關係。拉賓認為解決巴以衝突的辦法就是讓巴勒斯坦人忘記仇恨,這樣才能實現真正的和平。所以呢,以色列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就努力的搞好巴勒斯坦人的民生,儘量不去破壞巴勒斯坦人的日常生活,讓他們有飯吃有水喝,但是呢拉賓的做法卻被某些巴勒斯坦野心家認為是別有用心圖謀不軌。

  • 10 # 大學軍事理論教師

    先舉個例子。巴勒斯坦作為出生率極高的地區(平均每家育有6.3個孩子),也是全世界文盲率最低的國家地區之一。在2017年,巴勒斯坦的城市的文盲率為3.1%,鄉村文盲率為4.8%,而難民營文盲率為3.3%。

    這麼看,巴勒斯坦的基礎教育發展程度,還真能跟得上生孩子的速度。

    (巴勒斯坦針對難民開放的幼兒園)

    在巴勒斯坦地區,早在上世紀就普及了12年制的義務教育。難民營的孩子,登記一下,就能免費進課堂。有聯合國的經費支援,搞得很不錯,教學質量也能得到保障。

    (學校遭到以軍強拆後,就露天上課,小學生們照樣穿著校服,坐的整整齊齊)

    此外,巴勒斯坦人生活區還擁有10座博物館,80座社會公共圖書館/室,341個體育俱樂部等等。因此,這麼看,只要教育能跟得上,人多也不一定都是劣勢。不像印度,出生率高,文盲率也高。

    還有醫療方面,該地區有52座基本按西方國家標準建造的醫院和597個保健中心及診所,醫療器械和救護裝置都是國際標準,除了本土醫生,也有大量的西方誌願者或者無國界醫生組織成員,技術水平還是相當可以的。

    當然,跟大家想的一樣,巴勒斯坦的教育、醫療這種福利確就建立在幾十年不斷跟進的國際援助之上的。

    半個多世紀以來,國際援助一直是巴民族權力機構的主要收入來源之一。比如,2008至2010年,巴民族權力機構每年獲得的財政援助分別為18億、14億和12億美元,到現在有所削減,但還能保持著每年10億左右的援助。其中,美國和歐盟是最大的援助方,此外,還有其他富裕的阿拉伯國家、聯合華人道主義事務協調辦公室每年籌集的數億援助。

    甚至這種“外部援助”中,仇敵以色列也佔了一定比例。以色列政府多以返還“關稅”或者各類“人道主義援助”的形式,直接給巴勒斯坦權力機構“打錢”,每次都是以“億”為單位的。畢竟,搶佔人家地盤,也得給補償,這才說得過去。

    之後有那麼幾年,因為巴勒斯坦跟以色列鬧得很僵,還不吃美國“調停”的那一套。作為懲罰,美、以雙方有意凍結了部分對巴的“人道主義”援助。結果,收效很明顯,光景最差的一年,根據CNN的調查報道,失業率達到了27.1%,加沙一代的甚至高達40%以上,這讓不少多子女家庭生活陷入困頓。

    其實,如果按實際控制來算,巴勒斯坦地區更應該叫“以色列控制地區”。這片熱土已經被以色列霸佔了90%的面積,要想“老死不相往來”,顯然是不可能的。所以,客觀看,以色列在巴勒斯坦經濟發展上,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也是做了貢獻的。而以色列人也看得明白,那些玩命“搞事情”的,多數抱著光腳的不怕穿鞋的心態,一旦巴勒斯坦人有家有業,生活富足,可能就捨不得往死裡折騰了。

    某種程度上看,當今的以色列間接控制著巴勒斯坦經濟的槓桿。最典型的是巴勒斯坦人至今沒有自己的貨幣,多使用以色列貨幣(謝克爾)和約旦貨幣(第納爾),相比之下,謝爾克佔有絕對的主導地位。

    加之,色列企業直接進入巴勒斯坦市場,大力擴建約旦河西岸北部工業區,搞基礎設施建設等等,也相對緩解了巴勒斯坦高漲的失業率。

    農業方面,巴勒斯坦地區13.4%的人口從事農業生產。不過,大多數自然資源和最肥沃的土地區都已經處於了以色列的實際控制之下。像加沙,35%的農田被以色列軍隊指定為所謂“緩衝區”,以色列一邊時不時開著推土機去碾壓疑似恐怖分子的民宅,一邊還派飛機定期在加沙的農田上空噴灑除草劑,一手搞破壞,一手搞建設。

    此外,還有大批巴勒斯坦人進入以色列境內工作。儘管每天都要在邊界上接受沒完沒了的安檢,但鑑於以色列的工作薪酬和環境都遠超巴勒斯坦,所謂民族仇恨跟“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比起來,顯然後者更具吸引力。

    甚至不少巴勒斯坦人乾脆成功移民了以色列,拿到了以色列護照,其中,很多是信仰基督教的阿拉伯人。這點,以色列政府非常沾沾自喜,竟然號稱“以色列境內的阿拉伯公民是整個中東地區最富裕和享受民主權利最多的阿拉伯人。”

    前兩年,以色列曾經一度要在邊境地區建造無死角的隔離圍牆,禁止巴勒斯坦人入境,隨即遭到了巴勒斯坦人的強烈反對,雙方還發生大規模的衝突。這在巴勒斯坦人看來,截斷他們去往以色列的路,幾乎就等於掐斷了他們的活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銀行基建管理崗位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