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秦時明曰

    拓展一下,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是社會現象。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是詩人理想,胸懷天下同情跟自己一樣的人

  • 2 # 詩詞與美文欣賞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出自杜甫的《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意思是貴族人家裡的酒肉飄香,窮人們卻在街頭因凍餓而死。

    出處

    《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原詩

    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杜甫

    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轉拙。

    許身一何愚!竊比稷與契。

    居然成瓠落,白首甘契闊。

    蓋棺事則已,此志常覬豁。

    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熱。

    取笑同學甕,浩歌彌激烈。

    非無江海志,瀟灑送日月;

    生逢堯舜君,不忍便永訣。

    當今廊廟具,構廈豈雲缺?

    葵藿傾太陽,物性固難奪。

    顧惟螻蟻輩,但自求其穴;

    胡為慕大鯨,輒擬偃溟渤?

    以茲誤生理,獨恥事幹謁。

    兀兀遂至今,忍為塵埃沒?

    終愧巢與由,未能易其節。

    沉飲聊自適,放歌破愁絕。

    歲暮百草零,疾風高岡裂。

    天衢陰崢嶸,客子中夜發。

    霜嚴衣帶斷,指直不能結。

    凌晨過驪山,御榻在嵽躡。

    蚩尤塞寒空,蹴蹋崖谷滑。

    瑤池氣鬱律,羽林相摩戛。

    君臣留歡娛,樂動殷膠葛。

    賜浴皆長纓,與宴非短褐。

    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

    鞭撻其夫家,聚斂貢城闕。

    聖人筐篚恩,實欲邦國活。

    臣如忽至理,君豈棄此物?

    多士盈朝廷,仁者宜戰慄!

    況聞內金盤,盡在衛霍室。

    中堂舞神仙,煙霧蒙玉質。

    暖客貂鼠裘,悲管逐清瑟。

    勸客駝蹄羹,霜橙壓香桔。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榮枯咫尺異,惆悵難再述。

    北轅就涇渭,官渡又改轍。

    群水從西下,極目高突兀。

    疑是崆峒來,恐觸天柱折。

    河梁幸未坼,枝撐聲悉索。

    行旅相攀援,川廣不可越。

    老妻既異縣,十口隔風雪。

    誰能久不顧?庶往共飢渴。

    入門聞號啕,幼子飢已卒!

    吾寧舍一哀,里巷亦嗚咽。

    所愧為人父,無食致夭折。

    豈知秋禾登,貧窮有倉卒。

    生當免租稅,名不隸征伐。

    撫跡猶酸辛,平人固騷屑。

    默思失業徒,因念遠戍卒。

    憂端齊終南,鴻洞不可掇。

    註釋

    【契闊】:辛勤

    【藿】:《廣雅·釋草》"豆角謂之莢,其葉謂之藿"

    【蚩尤】:上古部落酋長,與黃帝戰,興大霧

    【羽林】:羽林軍,保衛宮禁的近衛軍

    【長纓】:達官貴人

    【神仙】:唐人對歌妓的稱呼

    【平人】:平民,為避太宗諱

    【臭】: 這裡指酒肉飄出的香味

    天寶五載 (746),杜甫懷抱“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崇高理想來到長安,渴望“立登要路津”。但事與願違, 屢受挫折, 連生活也難於維持,“朝叩富兒門,暮隨肥馬塵,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親身體驗、並廣泛接觸了下層人民的苦難,洞察了“朱門務傾奪,赤族迭罹殃”的社會矛盾,詩歌創作出現了空前飛躍。天寶十四載 (755)十一月赴奉先縣看望寄居在那裡的妻子,寫出這篇劃時代的傑作。

    全詩可分三大段。從開頭到“放歌破愁絕”,緊扣題中的“京”字,“詠”赴奉先縣之前,多年來“許身稷契”、“致君堯舜”的壯“懷”。從“歲暮百草零”到“惆悵難再述”,敘“赴奉先縣”的經歷,“詠”旅途中的感“懷”。

    從“北轅就涇渭”至結尾,寫到家以後的感受,“詠”對國家前途、人民命運的憂“懷”。“竊比稷與契”,“窮年憂黎元”是貫串全篇的主線,也是杜甫的主導思想。孟子讚揚治水的大禹和“教民稼穡”的后稷:“禹思天下有溺者,猶己溺

    之也;稷思天下有飢者,猶己飢之也。”杜甫完全接受了這一崇高思想。“竊比稷與契”,實質上是自比禹、稷。以“契”代“禹”,是為了押韻的原故。“許身”禹、稷,就是以拯救飢溺為己任,使天下大治;而放眼一看,普天下的“黎元”(百姓)正處於飢溺之中,自然要“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熱”了。

    《自京赴奉先縣詠懷》這個題目帶有“紀行”性質,而以“詠懷”為主。作者先從“詠懷”入手,抒發了許多稷契、致君澤民的壯志竟然“取笑”於時,無法實現的憤懣和“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熱”的火一樣的激情,其愛祖國、愛人民的胸懷躍然紙上。而正因為“窮年憂黎元”,所以儘管“取笑”於時,而稷契之志仍堅持不懈,這自然就把個人的不幸、人民的苦難和統治者的腐朽、唐王朝的危機聯絡起來了。這種“詠懷”的特定內容決定了“紀行”的特定內容,而“紀行”的內容又擴大、深化了“詠懷”的內容。“紀行”有兩個重點,一是寫唐明皇及其權臣、貴戚、寵妃在華清官的驕奢荒淫生活,二是寫到家後幼子已被餓死的慘象,都具有典型性,而寫法又各有特點。

    華清宮內的情景,宮外的行路人無法看見,因而其敘述、描寫,全藉助於藝術想象和典型概括。這種出於藝術想象和典型概括的大段文字如果處理失當,就難免與“紀行”遊離,成為全篇的費疣。作者的高明之處,正在於他既透過藝術想象和典型概括反映了深刻的社會矛盾,又與前段的“詠懷”一脈相承,構成了“紀行”的主要內容。在前段,他已經提到了“當今”的“堯舜君”和“廊廟具”。 而“黎元” 的處境之所以使他“憂”、使他“嘆息”,就和這“堯舜君”、“廊廟具”有關;他拯救“黎元”的稷契之志所以無由實現,也和這“堯舜君”、“廊廟具”有關。所以當他“凌晨過驪山”之時,一面看見“路有凍死骨”,一面望見“羽林相摩戛”、聽見“樂動殷樛嵑”,那“堯舜君”和“廊廟具”在華清宮尋歡作樂的許多傳聞就立刻在“比稷契”的思想火花和“憂黎元”的感情熱流裡同自己對於民間疾苦的體驗聯結起來,化為形形色色的畫面,浮現於腦海,傾注於筆端,形成這一段不朽文字。既具有更高的概括性,又未離開“紀行”的主線。

    寫華清宮的一段,其特點是由所見聯想到所聞所感;寫奉先縣的一段,其特點則是實寫眼前情景。“老妻寄異縣,十日隔風雪。誰能久不顧?庶往共飢渴”,二十字寫得悽愴動人。可悲的是“入門聞號啕,幼子飢已卒”,想和這可憐的孩子一同挨餓受凍,也已經沒有可能。“里巷亦嗚咽”既表現了對鄰人的同情心,又表明他們也有類似的遭遇。“豈知秋禾登,貧窶有倉卒”的“貧簍”既指自己,也包括“嗚咽”的鄰人和普天下的窮人。秋禾豐收,窮人仍不免餓死,其原因已在第二段預作回答。結尾八句,推己及人,由近及遠:“生常免租稅,名不隸征伐”的作者還不免有餓死孩子的“酸辛”,那麼負擔租稅、兵役的老百姓們的處境如何,也就可想而知。在結構上,又與第二段“聚斂貢城闕”、“路有凍死骨”相呼應。廣大人民飢寒交追,有的已經凍死、餓死.而那位“堯舜君”和他的“廊廟具”卻正在華清宮過著花天酒地的腐朽生活,毫不吝惜地揮霍著人民的血汗。詩人深感唐王朝岌岌可危,而又徒喚奈何,於是以“憂端齊終南,澒洞不可掇”結束全篇。作者抵奉先之時,安祿山正在范陽發動叛亂,證明了他的政治敏感性。

    這篇傑作是用傳統的五言古體寫成的。五古是漢魏以來盛行的早已成熟的詩體,僅就“詠懷” 之作而言, 杜甫之前已有阮籍的《詠懷》、左思的《詠史》、庾信的《詠懷》、陳子昂的《感遇》、張九齡的《感遇》等著名組詩。

    “轉益多師”的杜甫當然從漢魏以來五言古詩的創作中吸收了豐富的營養。但把《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和所有前人的五言古詩相比較,就立刻發現在體制的宏偉、章法的奇變、反映現實的深廣和藝術力量的驚心動魄等許多方面,都開闢了新天地。正如楊倫在《杜詩鏡銓》裡所說:“五古,前人多以質厚清遠勝,少陵出而沉鬱頓挫,每多大篇,遂為詩道中另闢一門徑。”

    細細揣摩我們不難發現,由於“臭”字有兩種讀音、兩種含義,因而這詩句也就有兩種讀法、兩種註釋。

      第一種:讀作“朱門酒肉臭(chòu),路有凍死骨”。徵諸《中國古代文學辭典》(賈傳棠等編,文心出版社1987年11月第一版)註釋為:貴族人家的美味佳餚食用不完,只好讓它腐爛發臭;黎民百姓飢寒交迫,悲慘地死在路邊。

      第二種:讀作“朱門酒肉臭(xiù),路有凍死骨”。這樣讀,首先有《現代漢語詞典》為證;其次在《杜甫詩選譯》(倪其心、吳鷗譯註,巴蜀書社1990年6月第一版)的腳註中,也可找到一段足以作為依據的文字:“臭,一說讀xiù,氣味。‘酒肉臭’是酒肉香味。”按照“臭”字的這種音義,該詩句的註釋就應該是:貴族人家的紅漆大門裡散發出酒肉的香味,路邊就有凍死的骸骨。

    第三種:解釋“朱門狗肉臭,路有凍死骨”。這是不是誤傳,需要考證。韻律相符。大意相通,狗與臭的聯絡就是:臭,呼趕狗的發音,大都重複使用,臭 臭 臭!或許是為了讀者便於聯想,臭便會聯想到狗!而詩文中臭是指下人----看門狗,可以這樣理解:富貴人家看大門的下人都能夠嚐到酒肉!凍死在路邊的屍骨無人收殮。

    辨析:按照朱門狗肉臭的角度,(看門的喝酒容易)

    按照字意分析:臭,不香也,富貴人家經常喝酒吃肉,都感覺不香了!與凍死在路邊的屍骨無人收殮,突顯世態炎涼的反差。

    大量研究表明,對於“臭”的讀音,應該是 chòu 。在網路上曾多次流傳“酒不會臭”的誤解。實際上在宋代詩人石修的《彼縣吏》中曾寫道:酒臭甕兮肉爛床,馬餘粱兮犬餘餼。所以說酒不會臭是不妥的。

    具體解釋:杜甫寫詩,向有“語不驚人死不休”(《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的精神。清人趙翼評杜甫說:“蓋其思力沉厚,他人不過說到七八分者,少陵必說到十分,甚至有十二三分者。其筆力之豪勁,又足以副其才思之所至,故深人無淺語。”(《甌北詩話》卷二)後面所舉的例句即包括“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在內。如果杜甫寫“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時是想用“臭”字表達“氣味”或“香氣”,那隻能算是“說到七八分者”。只有用“臭”字表達腐敗發臭,才是“說到十分,甚至有十二三分者”,這兩句詩才是驚心動魄的警句。顯然後者更符合杜甫的創作實際。 ——《中華讀書報》

  • 3 # 馮丨柯南

    這得與時俱進的翻譯——就是說有些人家的豬肉多的吃不完都放臭了……而我們這些人連個家都沒有在外面凍餓而死成一堆白骨。

  • 4 # 泥古丁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是唐朝著名詩人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詩中的名句。朱門就是紅漆大門,通常指富貴人家。本句非常通俗易懂,描述了富貴豪門家裡的肉吃不完都放臭了,但道路上到處暴露著因凍因餓而致死的人的白骨這麼一個悲慘的場景。作者僅僅用十個字就充分無情地揭示了當時社會貧富懸殊的情況,也充分反映了作者對現實的切膚無奈和對普通人民的同情。其憂國憂民之心躍然紙上,不愧為千古名句。

    原詩如下:

    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杜甫

    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轉拙。

    許身一何愚!竊比稷與契。

    居然成瓠落,白首甘契闊。

    蓋棺事則已,此志常覬豁。

    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熱。

    取笑同學甕,浩歌彌激烈。

    非無江海志,瀟灑送日月;

    生逢堯舜君,不忍便永訣。

    當今廊廟具,構廈豈雲缺?

    葵藿傾太陽,物性固難奪。

    顧惟螻蟻輩,但自求其穴;

    胡為慕大鯨,輒擬偃溟渤?

    以茲誤生理,獨恥事幹謁。

    兀兀遂至今,忍為塵埃沒?

    終愧巢與由,未能易其節。

    沉飲聊自適,放歌破愁絕。

    歲暮百草零,疾風高岡裂。

    天衢陰崢嶸,客子中夜發。

    霜嚴衣帶斷,指直不能結。

    凌晨過驪山,御榻在嵽躡。

    蚩尤塞寒空,蹴蹋崖谷滑。

    瑤池氣鬱律,羽林相摩戛。

    君臣留歡娛,樂動殷膠葛。

    賜浴皆長纓,與宴非短褐。

    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

    鞭撻其夫家,聚斂貢城闕。

    聖人筐篚恩,實欲邦國活。

    臣如忽至理,君豈棄此物?

    多士盈朝廷,仁者宜戰慄!

    況聞內金盤,盡在衛霍室。

    中堂舞神仙,煙霧蒙玉質。

    暖客貂鼠裘,悲管逐清瑟。

    勸客駝蹄羹,霜橙壓香桔。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榮枯咫尺異,惆悵難再述。

    北轅就涇渭,官渡又改轍。

    群水從西下,極目高突兀。

    疑是崆峒來,恐觸天柱折。

    河梁幸未坼,枝撐聲悉索。

    行旅相攀援,川廣不可越。

    老妻既異縣,十口隔風雪。

    誰能久不顧?庶往共飢渴。

    入門聞號啕,幼子飢已卒!

    吾寧舍一哀,里巷亦嗚咽。

    所愧為人父,無食致夭折。

    豈知秋禾登,貧窮有倉卒。

    生當免租稅,名不隸征伐。

    撫跡猶酸辛,平人固騷屑。

    默思失業徒,因念遠戍卒。

    憂端齊終南,鴻洞不可掇。

  • 5 # 天元150078677

    這兩句詩,出自唐代“詩聖”杜甫,“朱門酒肉臭”,朱門,紅色的大門,代指權貴、有錢人家,朱門與柴門相對;酒肉臭中的“臭”,並不是酒肉變質腐臭,而且香氣飄溢的意思,“路有凍死骨”,路上時常會見到因為飢寒交迫而殞命路邊的屍骨,兩句詩,前後形成強烈的反差。杜甫的詩,多反映當時社會現實與矛盾,心憂天下,對社會底層深懷同情,他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一詩中,寫到:“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是詩人內心最好的寫照,他與另一位浪漫主義大詩人李白齊名,被稱為“李杜”。這兩句詩,出自《奉先縣詠懷五百字》,全詩如下:

    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轉拙。

    許身一何愚,竊比稷與契。

    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闊。

    蓋棺事則已,此志常覬豁。

    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熱。

    取笑同學翁,浩歌彌激烈。

    非無江海志,瀟灑送日月。

    生逢堯舜君,不忍便永訣。

    當今廊廟具,構廈豈雲缺。

    葵藿傾太陽,物性固莫奪。

    顧惟螻蟻輩,但自求其穴。

    胡為慕大鯨,輒擬偃溟渤?

    以茲誤生理,獨恥事幹謁。

    兀兀遂至今,忍為塵埃沒!

    終愧巢與由,未能易其節。

    沉飲聊自遣,放歌破愁絕。

    歲暮百草零,疾風高岡裂。

    天衢陰崢嶸,客子中夜發。

    霜嚴衣帶斷,指直不得結。

    凌晨過驪山,御榻在嵽嵲。

    蚩尤塞寒空,蹴踏崖谷滑。

    瑤池氣鬱律,羽林相摩戛。

    君臣留歡娛,樂動殷膠葛。

    賜浴皆長纓,與宴非短褐。

    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

    鞭撻其夫家,聚斂貢城闕。

    聖人筐篚恩,實欲邦國活。

    臣如忽至理,君豈棄此物?

    多士盈朝廷,仁者宜戰慄。

    況聞內金盤,盡在衛霍室。

    中堂舞神仙,煙霧蒙玉質。

    暖客貂鼠裘,悲管逐清瑟。

    勸客駝蹄羹,霜橙壓香橘。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榮枯咫尺異,惆悵難再述。

    北轅就涇渭,官渡又政轍。

    群冰從西下,極目高崪兀。

    疑是崆峒來,恐觸天柱折。

    河梁幸末坼,枝撐聲窸窣。

    行旅相攀援,川廣不可越。

    老妻寄異縣,十口隔風雪。

    誰能久不顧?庶往共飢渴。

    入門聞號啕,幼子餓已卒。

    吾寧舍一哀,里巷亦嗚咽。

    所愧為人父,無食致夭折。

    豈知秋禾登,貧窶有倉卒?

    生常免租稅,名不隸征伐。

    撫跡猶酸辛,平人固騷屑。

    默思失業徒,因念遠戌卒。

    憂端齊終南,澒洞不可掇。

  • 6 # 極目楚天闊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出自唐代詩人杜甫的《自京赴奉先詠懷五百字》。 這句詩的意思是:富貴人家門前飄出酒肉的味道,窮人們卻在街頭因凍餓而死。形容貧富懸殊的社會現象。這首詩深切的表達了作者對當時社會現實深深的憎恨和無奈,其憂國憂民的情懷躍然紙上。不愧為這首詩中的名句。作為讀者,我們在誦讀它的同時,我們也期望這種人間悲劇永不再現,所有的人具有所住、食有所餐,生活幸福美滿。

  • 7 # 鐵流水榭

    這兩句詩,出自唐代“詩聖”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原詩很長,不必羅列,現在圍繞主要問題進行討論。“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兩句形成強烈反差,是反應社會現實的千古名句。詩句意思很好懂,但為什麼又會存在廣泛爭論的呢?

    主要的爭論點是“臭”字怎麼解釋。從常理講,酒肉是香的,怎麼會臭呢?所以從讀音到意義的理解上就產生了分歧。有人說應該讀(xiù),指香氣,也有人認為應該讀(chòu)。究竟怎麼讀,下面做詳盡分析。

    一、首先說說“臭”字的產生與詞義的縮小引申

    最初造字只有那麼多,為了表達更多內容,就出現了引申來拓展字的內涵。引申有各種型別,其中有擴大引申和縮小引申,“香”和“臭”可以作為這兩種情況的典型代表。

    “臭”(讀作xiù)造字本義是“上鼻下犬”,古書上講,禽走,犬臭跡尋蹤。要說聞著氣味追獵物,狗當然最厲害了。後來“臭”泛指各種氣味,包括香氣,例如:《周易》“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明朝宋濂《送東陽馬生序》中就有富家學子身備容臭(香囊)的習慣

    隨著需要更準確的表達各種氣味,在表述時開始具體化,好聞的氣味用“芬鬱”指明,難聞氣味則說其味惡,也有專用臭來指惡味兒(因為狗鼻子愛逐臭嘛)的用法。至遲在戰國時期,“臭”已縮小引申,用來特指臭(chòu)味兒。

    二、詩化的語言中,對物體因情緒體驗產生的屬性可以超越自然屬性

    說起本問題涉及一樁著名的文壇公案“臭(chòu)臭(xiù)”的事兒。對於“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這句,有專家說“酒肉怎麼會臭呢?應該很香才對!此處應讀xiù”,可是,他似乎忽略了詩中強烈的憎惡情緒,這種情緒超越了酒肉的自然屬性,賦予了它們惡味兒!尤其想到做此詩時,杜甫的幼子飢餒而死,全家抱頭痛哭的情況,那麼就更應該理解“臭”讀作(chòu)的合理性。

    三、“香”與“臭”的對立

    回到“香”,這個字與糧食有關,最初字形上邊“禾帶四點”下邊一張“口”,意思是麵食入口的滋味。如果餓上幾天,估計對這個“香”字能有更深的體會,那種聞到食物味兒而產生的愉悅,可能會印入腦海深處。

    對於花草,古人專有“芳”“芬”指花草滋長開放散發的清新怡人的氣息。至遲在戰國時期,“香”的字義進行了擴大引申,泛指大多數令人愉悅的嗅覺和味覺感受。

    就這樣,“香”和“臭”成了對立的兩個詞。

    總結:“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出自詩聖杜甫的《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意思是豪門家散發出濃烈的酒肉氣味,而路邊橫臥著貧苦人飢餒而死的屍骸。詩人在詩中表達出強烈的憤怒,“臭”字應讀作(chòu)。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蒜泡酒真有神奇功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