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明月照邊關

    首先二人都是窮苦人出身,劉邦比朱元璋稍微好點,是個亭長,相當於現在的村長,但也差不太多。

    二者起家的時候,身邊都有一幫鐵桿兄弟幫扶,而且都是一幫非常有才幹的文臣武將,劉邦身邊的是,文有張良,陳平,蕭何,武有樊噲,曹參,夏侯嬰,盧宛,韓信等。朱元璋身邊武有徐達,常遇春,馮勝,傅友德,藍玉,文有李善長,劉伯溫等。

    三者,二人統一天下都是從偏居南方的地方開始起家,劉伯溫起家於安徽定遠,然後到南京,然後開始先南後北的打天下。劉邦是從西南四川到陝西,然後從北往南打天下。

    四者,二人在某一方面都具有十分厲害對我才華和個人魅力,能夠吸引很多人才為自己所用,劉邦善於用人,而且能夠聽取好的建議。朱元璋是具有軍事戰略才能,而且也善於用人。

  • 2 # 青鑑

    漢高祖劉邦(公元前256年至公元前195年)和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9日-1398年6月24日)作為開國皇帝相似之處還是很多的,簡單歸納幾點:

    一、出身相彷彿。劉邦出生沛縣,家境一般,從小不務正業,好喝酒,喜歡美女。做過亭長。朱元璋則更窮苦些,史載“父母兄相繼歿,貧不克葬,”後來出家做了和尚。

    二、起點一樣。劉邦參加了秦末的農民起義,在起義軍中逐漸發展壯大,先是攻進咸陽,滅了秦朝,後來和項羽爭霸,最終打敗項羽奪得了天下,建立了漢朝。朱元璋是參加了元朝末年的紅巾軍起義,由於出色的才能,在義軍中逐漸發展壯大,最後滅掉元朝,建立了明朝。

    三、兩位善於用人。劉邦善於籠絡人,文有張良、蕭何、陳平、曹參等,武有韓信、灌嬰、樊噲等人。朱元璋能人也不少,文有劉伯溫。李善長、胡惟庸等人,武有徐達、常遇春、湯和、藍玉等大批人。

    四、背後都有一個女人。劉邦的皇后呂后,有謀略、狠毒,除了幫助劉邦穩固江山外,她還開創了自秦始皇之後第一個女性掌控朝綱的先河。朱元璋的妻子馬皇后,是歷史上典型的賢惠、仁慈的皇后。在朱元璋平定天下的過程中,馬皇后和朱元璋患難與共。

    五、成功後大殺功臣。“飛鳥盡,良弓藏”。劉邦和朱元璋登上帝位後均拿起屠刀,大肆屠戮功臣。韓信、彭越、英布、藏荼、韓王信這些有功之臣均已各種理由被殺。朱元璋殺掉的功臣就太多了,開國功臣有30多人,其中有近一半朱元璋殺掉,如:胡惟庸、李善長、藍玉、唐勝宗、陸仲亨、鄭遇春、費聚、趙庸、黃彬、陸聚、馮勝、傅友德等等。

  • 3 # 遊逛歷史村

    一、他們兩個人都是出身草根。一個是天天餓肚子,四處流竄做乞丐。一個是因為私放驪山徒做了通緝犯,也是吃了上頓沒下頓。

    二、這兩個人文化水平都不高,但卻有常人難及的詩才。

    朱元璋的詩:

    燕子磯兮一秤砣,長虹作杆又如何?

    天邊彎月是鉤掛,稱我江山有幾多。

    劉邦的詩:

    大風起兮雲飛揚

    威加海內兮歸故鄉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三、在治理國家方面,他們都採用分封制和郡縣制相結合的方式。

    四、出身草根,見多識廣,遊歷廣泛,但都是心狠手辣,都屬於奸詐之人,都屬於心理素質奇高之人。

    五、巧合的是,他們的廟都是太祖,諡號都是高皇帝。這兩位皇帝的繼承第2繼承人,都很平庸,或者說,在歷史上可有可無,而他們的第三代繼承人卻都是透過不正常的手段,透過在動亂中獲取了帝位。

    六、這兩位皇帝可以說是有史以來透過最正當的手段獲取的地位。都是白手起家,沒有可借之物。事先沒有規劃,起事之初從來沒有想過要奪得帝位。他們都是在不斷的平息戰亂中在清除暴虐統治中逐步掌握權力登上最高峰的。

    七、他們兩個都是以弱勝強,一少勝多,戰勝了敵人。劉邦戰勝了西楚霸王。朱元璋戰勝了陳友諒和張士誠。

    八、他們兩個人的政治主張都是重視農業。平定天下以後,他們把工作重點轉移到農業方面,輕徭薄稅,讓人民休養生息。

    九、他們兩個都是鳥盡弓藏的人物,天下平定以後大肆消滅功臣。

  • 4 # 峰子奇觀

    劉邦,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布衣皇帝”,開庶民當皇帝之先河,偉人曾評價劉邦“封建皇帝裡邊最厲害的一個”。

    而另一位“布衣皇帝”則是朱元璋,開創了中國封建時代最後一個漢人王朝,被稱為“乞丐皇帝”、“和尚天子”。

    那麼,劉邦和朱元璋奪天下有哪些相似之處呢?

    圖:劉邦(左) 朱元璋(右)

    1、二人都出身貧寒,一貧如洗

    劉邦和朱元璋都出身農家,家境貧寒,用現代說都是農村戶口,世代以種地為生,沒讀過什麼書,也沒啥文化,家裡都窮得叮噹響,而且一個賽一個苦逼,後來能當皇帝,絕對是奇蹟!

    因為雙方父母都是老農民,甚至劉邦和朱元璋一開始連個正式名字都沒有,我們現在看到的名字,其實是他們發跡後才起的。

    劉邦以前叫劉季(劉老三)。史書載劉太公有四子:劉伯、劉仲、劉季、劉交,劉季就是劉邦,劉伯就是劉大,劉仲就是劉二。比如孔子字仲尼,仲就是排行老二,所以常說“孔老二”。

    圖:劉邦(《楚漢傳奇》示意)

    朱元璋以前叫朱重八(數字排行),朱元璋的老爹叫朱五四(數字排行),都不能稱之為名字。在古代,所謂名字,既要有名,又要有字,才算一個人有名字。

    而對於像劉邦、朱元璋這種窮苦人家來說,低微庶民,命如螻蟻,連飯都吃不飽,不必富貴人家,哪裡還講究什麼名字,有個“代號”就可以了。就像劉三,就是劉邦一樣。

    劉邦是秦朝的微末小吏,授泗水亭長,提三尺劍而取天下。

    而朱元璋更慘,本來想老老實實做個農民,可惜元末暴政,天災人禍,父母兄弟餓死,為了肚皮他只好去皇覺寺當和尚,僧多粥少又淪為遊僧,最後淪為沿街乞討的乞丐。

    2、二人都生於亂世,白手起家

    秦始皇駕崩後,趙高專權,秦二世荒淫無道。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打響了反秦的第一炮。隨後,想多米諾骨牌效應,各地起義軍紛紛揭竿而起,秦末大亂。

    劉邦釋放押運的刑徒,逃亡於芒碭山中,後趁亂起兵,集合三千子弟響應,攻佔沛縣,自稱沛公。

    劉邦曾在鄉里的一大幫“狐朋狗友”如樊噲、周勃、曹參以及縣丞蕭何等等,派上了大用場,這些人都成為劉邦創業團隊的元老成員。

    圖:朱重八當和尚(《朱元璋》示意)

    湯和、徐達等人,都是朱元璋放牛時的兒時玩伴,光屁股蛋一起長大的發小,後來成為朱元璋創業集團的重要元老功勳。

    據說,當年朱重八帶頭宰了地主劉德家的牛犢,並與眾小夥伴們分而食之,事後謊稱牛犢掉入山崖,儼然已成了村裡的“孩子王”。

    關於造反起義軍,朱元璋要比劉邦要幸運一些。

    元末亂世,朱元璋參加了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起義軍,從一個大頭兵幹起,繼而獲得郭子興賞識,娶了郭的義女馬秀英,後來繼承了郭大帥的兵馬。

    而這些家底,成為朱元璋不斷壯大和博取天下的資本。可以說,是一次人生的重大轉折。相比而言,劉邦最初是自己拉隊伍,更難一點。

    3、二人都血洗功臣,心狠手辣

    在坐穩江山後,劉邦和朱元璋皆採用“兔死狗烹”政策,屠殺功臣,在朝野掀起腥風血雨;

    先說劉邦。在打敗西楚霸王項羽,贏得楚漢之爭,統一天下後,建立大漢王朝的劉邦,對異姓王和開國功臣展開了誅殺之旅。

    圖:劉邦起義(《楚漢傳奇》示意)

    所謂功高震主,君王忌憚。漢高祖劉邦陸續消滅了韓信、彭越、英布、臧荼、盧館等異姓諸侯王勢力,並分封九個同姓諸侯王。

    其中“漢初三傑”之一韓信慘死長樂宮,被呂后用竹籤子生生插成了“血豆腐”。和劉邦同年同日生的“發小”盧館同樣下場悲催。而軍師張良也是激流隱退,亦有“鳥盡弓藏”之悲....

    再看朱元璋則更狠,一手炮製“洪武大案”株連一大批開國功臣宿將。

    “宰相胡惟庸案”連坐誅殺3萬人餘人,胡惟庸被誅九族。“涼國公藍玉案”又連坐屠殺1.5萬人,藍玉被剝了皮。眾多開國功勳如李善長、藍玉、劉伯溫、陸仲亨等等,遭到了血洗。

    劉邦和朱元璋,作為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布衣天子”,在其坐江山後,都對開國功臣充滿了猜忌、恐懼和不自信。

    與其說是政治需要,不如說更多是“農民皇帝”骨子裡的東西作怪。縱然功高震主要誅,但總不至於大面積株連、掀起戚腥風血雨吧。如贊成這樣,那以後誰還敢共同創業?

    當然,劉邦和朱元璋都是開國有為之君。

    一是他們皆為勤政皇帝,關注民生,輕徭薄賦,發展經濟,創造“漢初之興”“洪武之治”的社會繁榮氣象;

    二是他們都對權力的控制慾望極高,都愛對自家人搞分封,結果漢朝爆發“七國之亂”,明朝出了燕王篡位,皆因分封后削藩所致!

    三是他們背後都有一個厲害的老婆,一個叫呂雉,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后;一個叫馬秀英,著名的“大腳馬皇后”,大明第一皇后。

  • 5 # 絕塵的時光

    漢高祖劉邦,原名劉季,大漢王朝開國皇帝。

    明太祖朱元璋,大明王朝開國皇帝。

    這兩人在奪取天下的過程中很多相似之處,詳細如下:

    一、兩人都是平民出身,都是透過農民起義而奪取天下的。兩人家庭都非常貧困,劉邦少年時整日無所事事,天天和一些雞鳴狗盜之徒混在一起,到了年紀大了,才用僅剩的一點錢買了個亭長當。而朱元璋家境更加貧窮,連飯都吃不上,為了謀生,去當和尚,還做過乞丐,父母都是被活活餓死的。

    二、兩人的背後都有非常厲害的妻子。劉邦的夫人呂雉謀略極其厲害,多次幫劉邦出謀劃策,同時漢朝建立後,呂雉把殺了不少開國功臣,甚至掌管了一段時間的大漢江山。而朱元璋夫人馬皇后也是個厲害的女人,不同的是馬皇后溫柔賢淑,是個賢內助,把後宮管理的井井有條,讓朱元璋無後顧之憂。

    三、都殺了開國功臣。劉邦當了皇帝后把韓信和彭越殺了,英布謀反不能倖免,而跟著劉邦的蕭何,曹參等人日子也不好過。朱元璋當了皇帝后就更加厲害,把徐達,胡惟庸,藍玉都弄死了,甚至可能劉伯溫的死都直接或間接的和他有關係。

    總的來說,這兩人的確有不少相似之處,因為他們代表的階級是一樣的,生活環境相似,思想就有相似之處。

  • 6 # 小高讀史

    這個問題問得好,劉邦和朱元璋的相似性,早已有人注意到。趙翼在《廿二史札記》裡說:“明祖行事多仿漢高。”也就是說,朱元璋和劉邦的相似,不是歷史的偶然性,而是有意為之。具體有哪些相似呢?

    一、布衣天子和乞丐皇帝

    農民起義領袖陳勝喊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可是底層出身能建立長久基業的也就只有劉邦和朱元璋兩人。他們的出身都比較低,劉邦出身於沛縣的一戶農家,以種田為生,兩個哥哥都是種田的好手。劉邦遊手好閒,在父母和家人的眼中是個不務正業的人,幸好後來混了個泗水亭長噹噹,有了一份正經工作。劉邦家是有田有產的,生活水平不算差,算箇中農水平。劉邦的家鄉在濠州,距離沛縣不遠,算是劉邦的半個老鄉。不過朱元璋的出生更加貧窮,朱元璋家沒有土地,只能仰地主鼻息,算是佃農,當時饑荒和瘟疫不斷,經常吃不飽飯,過著有上頓沒下頓的生活。朱元璋的父母和兄弟都因為饑荒餓死了,可謂是一窮二白,後不得不出家,當了乞丐。所以說,同時出身低微的倆人,劉邦是“布衣天子”,朱元璋只是個“乞丐皇帝”。

    二、吸收和接受先進文化

    因為出生比較低,劉邦和朱元璋最初的文化水平也比較低,不過他們都注重學習,吸收先進的文化,爭取高素質人才為自己所用。劉邦求賢若渴,入關中以後就尋覓精通傳統文化的人才。建國後又請90歲的老儒伏生傳授“五經”,請叔孫通制定禮制,蕭何制定法律。朱元璋亦是如此,參軍前,朱元璋頂多就學了點三字經,但是他虛心好學,打仗之餘學習文化知識,吸納了一批優秀的儒家知識分子成為自己的智囊團,經常討論軍事、歷史、治國等問題。

    三、修明法度,以不殺得天下

    劉邦和朱元璋能在群雄中脫穎而出,除了對人才的吸收和尊重,更重要的是用有一支紀律如鋼鐵般嚴明的軍隊。當然,劉邦的隊伍一開始也脫離不了流寇屬性,入關中之後才和百姓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逐漸實現了從流寇向一國之君的轉變。朱元璋李善長的提醒之下,在較早就意識到軍隊紀律的重要性,他的軍隊紀律嚴明,每攻下一處,立即派人張貼榜文,申明紀律,禁止士兵搶掠燒殺,稍有不法,則嚴加懲治。他的軍隊打下大都入城時,紀律嚴明,老百姓甚至都不知道剛剛城外打過仗。這樣良好的軍紀,取得了百姓的支援和信任,成為朱元璋奪取天下的重要原因。

    四、歷史並非驚人的相似

    朱元璋登基後,也有很多政策和漢初驚人的相似,比如移民政策、分封制、修養生息政策和大殺功臣……這些相似確實不是歷史的偶然性,而是朱元璋對劉邦的崇拜!一個人要取得江山,政權具備合法性,為天下人承認,講究的不是時勢造英雄,而是“天命所歸”四個字。朱元璋作為最底層的窮苦百姓,他對未來是不確定和不自信的,所以當李善長等人提出要他模仿劉邦時,他看到希望,也擁有了取得江山的理論依據。漢高祖能創立萬世偉業,是天命所歸,我朱元璋同樣也是,因為這些都是有例可循的。歷史驚人的相似,那是有人有意模仿之。

  • 7 # 新銳歷史

    歷史上的劉邦和朱元璋都是白手起家的皇帝,說到兩個人在起家的過程中有太多的共同之處,什麼相似的出身、多疑的性格、都是心狠手辣之輩等等。

    但是我想說的是這兩位草根逆襲皇帝都有一個共同的汙點:開國之後大肆屠殺功臣。

    一、先說說劉邦是怎麼屠殺功臣的。

    在楚漢之爭中,劉邦為聚集力量、爭取同盟軍,先後分封了7個異姓王,但這同時也成為他稱帝之後貫徹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最大隱患。

    於是,在呂后的幫助下,劉邦選擇了殺戮功臣。

    第一個犧牲品是燕王臧荼,他就在劉邦稱帝的那一年被劉邦以謀反罪名消滅。

    接著是韓信,在劉邦稱帝的第二年被逮捕,罪名同樣是企圖謀反。

    五年後,劉邦夫人呂皇后對被軟禁多年的韓信仍不放心,又用計將他處死於長安宮中,並且株連三族。

    劉邦的懷疑猜忌和殘酷無情,使得將士和功臣們人心惶惶,唯恐有一天會被他消滅,有的甚至被逼得真的反叛起來。

    韓王信就是害怕劉邦的懷疑,在極度恐懼的情況下乾脆公開投降匈奴的,但最後也逃脫不了被追殺的命運。

    燕王盧綰是劉邦的同鄉,自劉邦浪跡豐沛市井之時,他們就成了患難與共的朋友。

    漢朝開國前,盧綰一直是劉邦的親信和心腹,但最後也被劉邦逼得逃亡匈奴,罪名又是有謀反企圖。

    趙王張耳本是劉邦的女婿,也因涉嫌謀反被廢除王位,貶為宣平侯。

    公元前196年,當另一將領陽夏侯陳豨被逼反叛時,梁王彭越的部下曾勸彭越一同謀反,彭越猶豫著沒有答應。

    劉邦得知此事,不但不表彰彭越的忠心,反而將他逮捕後處死。

    最殘忍的是,劉邦殺了彭越之後,為了威脅警告其他將領和功臣,竟將他的屍體剁成肉醬,再派人分賜給各位諸侯和功臣品嚐。功臣們因此更加膽顫心驚。

    彭越事件後,淮南王英布自知不能倖免,也被迫鋌而走險,起兵反叛,結果也被劉邦親自統兵鎮壓。

    這樣,在漢朝建立的短短7年之內,劉邦就利用各種藉口,將除遠處偏遠南方而又勢力弱小的長沙王吳芮以外的所有異姓諸侯王相繼剷除。

    二、朱元璋在屠殺功臣方面,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洪武十年,朱元璋已經莫名其妙殺害了兩名功臣淮安侯華雲龍、德慶侯廖永忠。

    華雲龍據說是因為“據元相脫脫第宅,僭用故元宮中物”這種肉眼很難看到的錯誤而得罪,《明史》含糊地說他得罪後“未至京,道卒”。

    再說一下廖永忠,作為後人的我們只知道,洪武八年,在朱元璋打江山過程中曾鑿沉韓林兒的坐船,幾乎葬身於鄱陽湖的廖永忠,因“僭用龍鳳諸不法事,賜死”。

    另一個被朱元璋兔死狗烹的是劉基,這個傳說中能呼風喚雨、神通廣大、和諸葛亮齊名的人物,在朱元璋奪取天下的過程中功勞可謂最大。

    一次,劉基要兒子奏請朝廷在一處私鹽販子聚集、元朝時便有人造反的地兒設巡檢司防守,以防動亂,結果被宰相胡惟庸進讒言說劉基“看中了那塊地有王氣”,想在那裡築墳,將來自己的子孫就可以稱王稱帝。

    朱元璋當時的心理活動我們不好亂說,但是此君絕對不是一個糊塗昏庸之人,如果劉基想稱王稱帝,又為何出山輔佐他朱某人?

    但朱元璋的原則是,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寧可枉殺千人勿使一人漏網。一代奇人劉伯溫就這麼被朱元璋誅殺。

    再來看看一代名將徐達的下場,戰功赫赫的徐達是被朱元璋在稱帝后仍稱呼為兄的功臣。

    話說徐達背上長了背疽,在京城養病,醫生特別囑咐背疽不能吃鵝肉,否則性命不保。聽聞此言,朱元璋專門從皇宮給徐達送了一隻烤鵝。

    事實上,朱元璋對曾一起出生入死的忠臣元勳實行的是滅種式的屠殺。

    在明初兩大謀反案“胡惟庸案”與“藍玉案”中,各路開國功臣被以各種各樣的形式和罪名牽連,幾乎被一網打盡,甚至株連九族。

    但是,單憑兩人殘忍誅殺功臣良友一事就判斷二人喪盡天良、心理變態,似乎又有失公允。

    這兩個人,其實是白眼狼+灰太郎,對待兄弟一個態度,對待老婆孩子則完全相反。

    劉邦後期雖然不喜歡髮妻呂雉,但總是保留著其皇后的身份從始到終,而朱元璋和馬皇后的故事更是傳為美談。

    三、兩人大肆誅殺功臣的一個重要原因,都是為子孫計。

    有時候眼見著兒子不夠聰明難成大器,當爹的就不得不趁著有生之年將障礙為其一一剷除。

    比如關於朱元璋瘋狂屠殺功臣元勳的原因,史學家有一種解釋是,朱元璋看到皇太子懦弱,擔心他死後自己這些能人兄弟們強臣壓主,所以先下手為強。

    並且有一則宮廷逸聞可為佐證:有一天皇太子勸說父皇不要殺人太多,朱元璋怒了,把一根長滿了刺的棍子丟在地上,命他用手拾起來。

    皇太子抓住刺棍,結果給扎破了手掌,朱元璋說,兒啊,爹是事先為你拔掉棍上的毒刺,你難道不明白我的苦心嗎?

    劉邦做皇帝,封的七大異姓王,都擁有宏厚的武裝力量,逐漸成為威脅劉邦的皇權。

    劉邦為了鞏固他的漢皇權,讓他的子孫後代個個做皇帝,皇朝成為他的劉家的天下,所以在他死之前將所有的異姓王全部誅殺,為自己的子孫掃除後顧之憂。

    劉邦殺了所有的異姓王,封自已的弟弟劉交為楚王,封從兄劉賈荊王,封劉邦的哥哥劉仲為代王,封劉仲的兒子劉肥為齊王。

    還封了十多個劉姓王,佈置在皇都的周圍,還有幾個,只向漢皇朝納貢,如廣州的南越王趙佗等,還沒納入漢皇朝疆域的外邦王,作為外圍保護漢皇朝。

    劉邦認為他所做的,已為他的子孫個個都是劉姓皇,做了保險措施了,萬無一失了,可以放心老死了。

    公元前203年2月28日,劉邦在汜水北岸,定陶大營豋基做漢朝皇帝,至公元前195年4月25日病死。

    結語

    其實,不管是朱元璋還是劉邦,他們都是草莽出身,身上都有許多的冷血的特質,不然他們也就做不了開國皇帝。這才有了韓信所說的:

    “狡兔死、良狗亨;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

    但是二人最讓人詬病的就是他們的屠殺功臣這件事,事實上每一個開國皇帝都面臨開國功臣這個難題。

    但是宋朝的趙匡胤採取了杯酒釋兵權化解了難題,成為千古趣談;劉秀的採用“方以吏事責三公,故功臣並不用”也解決了問題。

    唯有,朱元璋和劉邦採取了最冷血最暴力的手段,不能不說他們的白眼狼特質,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END-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透過籌碼分佈,識破莊家控盤力度以及控盤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