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環球縱橫
-
2 # 月夜羽夕
元朝百姓生活很差,主要是元朝皇帝採用了治理草原的方法來治理國家,把各地方的治理權打包賣給西域的“色目人”,只要這些人按時交納足夠的錢就可以,別的一概不問,所以這些人到地方後主要的目的就是弄錢,辦法無所不用其極,各種稅收多如牛毛,人們負擔非常重。在這種治國理念下,蒙古人主要抓軍權,不信任漢人,所以就把地方治理權交給了西方的色目人,這些原來的波斯人、阿拉伯人、中亞人做生意都是做生意的好手,也是弄錢的好手。所以元朝對地方控制極弱,也從來沒想過要仔細打理經營地方,這也是為啥元朝統治時間很短的原因。老百姓只有被逼無奈才會反,當然生活質量很差,而且人分四等,漢人是最差的,本人一直認為,元朝和清朝不屬於中國正統王朝,跟小日本沒什麼差別,不同的文化,語言,生活習慣,很差,前中期,官員腐敗,政府巧立各種名目拼命收錢,政府把人分為四類,南人為最下等,蒙古人殺個南人只要賠頭牲口,還說要殺四姓人,當然這方案太不可行,後來終止了;後期更是變本加厲,末代皇帝元順帝荒淫無度,任用番僧,把國事搞得一塌糊塗,財力入不敷出,拼命印紙幣,物價飛漲,民不聊生,後來黃河氾濫,地方官員不顧百姓死活,貪汙治理和賑災的錢,百姓被逼的沒辦法了,最後才紛紛起來造反。地方官有蒙古人也有漢人
-
3 # 趣談唐宋元明清
趣談答案:元朝的老百姓生活得很慘,而元朝的國防從來不需要基層老百姓的參與。
元朝的特殊國防整個元帝國他們的國防非常的奇特,奇特就奇特,在根本沒有采用任何兵制,沒有采用徵兵制,也沒有采用募兵制。
那麼很多小夥伴就會好奇,既然沒有采用這樣或者那樣的兵制,那麼元帝國的軍隊從哪裡來呢?
真實的情況是元帝國根本不需要多少軍隊了,只需要維持現狀就好。
如果大家能夠拿出地圖來來看一看,元帝國統一華夏的時候,周邊幾個大國家就不難發現,周邊的幾個大國家都是元帝國的親戚。
那個馬背上的民族一分為四,形成了四大板塊,橫跨亞歐大陸,幾乎統治了陸地上相鄰的絕大多數土地。
在之前的時候,無論是宋朝漢朝還是秦朝,都必須加大軍力放在北面,因為北面是匈奴,北面是韃子軍,北面是整個帝國的危險。
但是元帝國就是從北面來的,所以北面沒有威脅了,至於西面兩座大山,一個沙漠就已經阻絕了絕大多數敵人,至於南方夷蠻之地,估計他們想進攻的話,還得拿著木頭板兒過來敲黑磚。
所以元帝國的國防相對來說比較輕鬆,根本不用費大力氣。
而元帝國的國防軍絕大多數都是本土人,也就是都是蒙古人。有一部
分割槽域會用讓色目人擔任,但是像咱們漢人基本是沒有資格的。
元朝百姓的慘淡生活元帝國管理華夏地區的時候和之前管理草原是一個路數,他們基本上不管不問,只需要對應的拿出錢財來就可以了。
所以元帝國經常會畫出一片土地,說這片土地上誰管,那片土地上誰管,然後每年春夏秋冬4個季度或者每個月都需要給元帝國的最高首領拿出對應的錢財來。
只要你把錢拿了出來,剩下的事情元帝國都不會管的,你想怎麼折騰就怎麼折騰,想怎麼鬧就怎麼鬧。
大家都知道元帝國儘管要了固定數量的錢財,但是元帝國手下這一幫辦事兒的可是貪心不足蛇吞象,慢慢的這些官員就開始為難老百姓,而老百姓被逼無奈只能鬧事情。
這也是為什麼元帝國執政的時候僅僅兩三個月就有數百起的戰役爆發。
元帝國國防相對輕鬆,商業更加輕鬆,因為元帝國根本不重農抑商,想幹啥幹啥,想折騰啥折騰啥,只要每個月給足了票子就行。可是苦就苦了元朝的普通老百姓,他們沒有能力,也沒有本錢去搞商業,只能種一塊小破土地種完之後還得給人家交稅。
-
4 # 北洋水兵
這一點可以用朱重八的評價。
朕本布衣,樂生於有元之世。
元雖夷狄,然君主中國且將百年,朕與卿等父母皆賴其生養。元之興亡,自是氣運,於朕何預?
元主中國,殆將百年,其初君臣樸厚,政事簡略,與民休息,時號小康。
從朱重八的角度來說,他讚美大元多少有點政治意味。一是因為朱重八宣佈繼承大元的的正統,而是因為朱重八打死也不承認他造過大元的反,而且從來也不許有人說是他逼著元惠宗跑路。所以,只看朱重八說的那是孤證,但是歷史就好比一個數據庫,這個資料庫裡多少也有點有價值的內容。
《草木子》葉子奇:
元朝自世祖混一之後,天下治平者六、七十年,輕刑薄賦,兵革罕用,生者有養,死者有葬,行旅萬里,宿泊如家,誠所謂盛也矣。
《春明夢餘錄》:
天下死囚,審讞已定,亦不加刑,皆老死於囹圄。自後惟秦王伯顏出天下死囚,始一加刑,故七八十年之中,老稚不曾覩斬戮,及見一死人頭,輒相驚駭。可謂勝殘去殺,黎元在海涵春育中矣。
《皇元風雅序》:
祖宗以深仁厚德,涵養天下五六十年之久,而戴白之老,重髫之童,相於歡呼鼓舞於閭巷間,熙熙然有非漢唐宋可及。故一時作者,悉皆餐淳茹和以鳴太平之盛治。
《送湯潛庵巡撫江南序》
自唐以來,江南號為殷富。宋時畝稅一斗;元有天下,令田稅無過畝三升,吳民大樂業,元統至元之間,吳中富盛聞天下。自明初沒入張氏故臣及土豪田,按其私租籍徵之,畝至八斗,而民始困。蓋吳中之民,莫樂於元,莫困於明,非治有升降,田賦輕重使然也。
《國榷》
又其時賦稅甚輕,徭役極省,侈汰狂惑,釀成臃腫之勢,於是群盜疊起,幾遍天下。
《雲間拒木抄》
元入中國,定天下田稅:上田每畝三升,中田二升五合,下田兩升,水田五升。以此貊道治天下,賦雖輕,不足法也。
這個貊道是孟子說的,因為孟子說二十取一是貊道,是蠻夷之法,也就是稅收太輕不利於加強中央集權。
這還只原始資料,不是經過後人整理的,如果看了整理後的資料,你只有一個反應,也就是大哉乾元!
元朝禁止拷打犯人,必須要感化犯人,讓其自己認罪。
《中國曆代酷刑》
當然,民眾反抗運動歷朝歷代都有,也可大可小,但是元朝對於老百姓反抗至多是懲罰幾個帶頭的,剩下的都放了。所以老百姓折騰慣了,社會新陳代謝加速。
《大哉乾元---對元代社會的再認識》
《至正直記》有一條記載宋遺民樑棟因作詩被仇家誣告,說他訕謗朝廷,有思宋之心。最後禮部判決說:詩人吟詠情性,不可誣以謗訕,倘使是謗訕,亦非堂堂天朝所不能容者。話說這種氣度的王朝歷史上有幾個!
所以,簡單來說大元是一個比較寬鬆的時代,這主要是和元朝堅持部分蒙古傳統以及引進中亞社群自治的結果。再者,元朝因為統一中華之前就接觸到了歐洲和中亞的工商業文明,因此元朝重農不抑商,所以元朝工商業非常發達,用今天的話說就是國際貿易中心。
至於四等人制這個老牌謠言我也懶得反駁,我就說一句,歷史這個資料庫裡沒有任何人分四等的原始資料。既然沒有原始資料,那麼只能說明四等人制是條謠言。
至於說元朝沒有國防,不好意思,元朝的軍事體系也十分完善。大元治下的各民族都有軍戶世代為帝國服兵役,也有匠戶為帝國提供軍事技術支援。至於說元不戍邊,那是因為在元朝當兵是軍戶的義務,不徵調軍戶之外的各個戶籍的百姓參軍。元朝戶籍規模最大的就是民戶,大致佔戶口總數的80%。所以元不戍邊並非是不徵漢人當兵,而是絕大多數漢人都沒有當兵的義務,那是軍戶的事。
但是相反的是,由於大元推行社群自治甚至是地方自治制度,很多地區都有類似於民團的民兵組織,你也可以將其理解為地主武裝。同時,元朝對基層的管理依賴於民間的自治力量。
但是,元朝的民間自治力量被元末席捲歐亞大陸的黑死病摧毀。再加上元朝沒有一個強力的中央政府,最終的結果就是元朝對基層的控制崩潰。崩潰的結果就是地方勢力以及各路反王抬頭,紛紛填補元朝對基層失控帶來的權力真空,最後就是元末天下大亂。
所以,朱元璋總結元朝興亡教訓的時候,認為元朝過於寬鬆,以至於寬縱,最終因寬仁而亡。
全文完
-
5 # 論史
題主這個問題的內容含量特別大,其實可以拆分成四個部分來回答。就是元朝百姓生活怎麼麼樣?元朝需不需要國防?元朝是否重視商業?元朝是否管理鬆散?我來逐次回答一下。
首先來說說元朝普通百姓生活的怎麼樣。 負責任的說元朝普通百姓生活是悲慘的,生活質量肯定不高。幾天前我看了一部韓劇,叫《我的國家》,劇裡的靖遠君李芳遠(北韓開國之王李成桂之子)有句臺詞特別好,在李氏北韓取代王氏高麗後,說道:“國家的名字變了,但是天下可沒有變啊!”,儘管王朝在不斷更替,但做為古典王朝來說,階級壓迫的實質是不會改變的,封建王朝的普通民眾永遠處於被壓迫的地位,生活能好到哪裡去?元朝做為封建王朝之一,當然不可能脫其窠臼,做為蒙漢地主階級聯合政權,能過上好日子的永遠是以元朝皇帝為首的蒙古貴族、漢族大地主還有西藏上層僧侶這樣的統治集團。毫無疑問,他們生活無疑是花天酒地、紙醉金迷,所謂大金鍊子小手錶,一天三頓小燒烤,滋潤著呢!
就以元代皇室和宮廷為例,他們的浪費和揮霍就十分驚人。就比如元朝皇帝篤信藏傳佛教,每年用於佛事的費用十分驚人,日漲一日,為前代所不及。清代學者趙翼就對元朝的佛事所耗物資、費用做過統計。就在元仁宗延祐五年之前,各個寺廟一旦要做佛事每日用羊萬頭,“此供養之費,雖官俸兵餉不及也”。寺院財產之多,就連皇親國戚都比不上,“此財產之富,雖藩王國戚不及也”。可見當時元朝統治者在佛事的浪費上達到何種地步。
《陔餘叢考·卷十八·元時崇奉釋教之盛》:延祐五年,以各寺作佛事日用羊萬頭,詔易以蔬食。則未改制以前,每作佛事日用萬羊。再如元文宗時期,中政院臣奏“皇后日用所需,鈔十萬錠、幣五萬匹、綿五千斤”,宮廷費用非常驚人。而且元廷經常舉行奢華的宴會,如順帝時期,哪怕是“天災方作,民食未充”,統治者依然熟視無睹,照例大宴,達到了喪心病狂的地步。
《滋溪文稿·卷二十六》:蓋天災方作,民食未充,在位者於此時何忍相與飲食燕樂而不恤民乎!近年以來,朝廷無事,待遇勳臣固為優厚,然而宴享太頻,財用不能無費。有元一代對豪強地主特別寬容放縱,甚至超越了前代,尤其是在南方江南,許多跨州、跨縣的大地主和原本的租佃關係被毫髮無傷的保留了下來,所以漢族地主階級的經濟權益是極其強大的,“更田多富戶每,一年有收二三十萬石租子的,佔著三二千戶佃戶”,可謂是普遍現象。就如松江富民瞿霆就有田2700頃,並租佃官田,兩者相加高達10000頃,唐時刑部尚書盧從願佔田不過數百頃,已然有“多田翁”之號,其人更甚盧從願數倍也。
經濟權益的強大就帶來了在政治方面的強勢。如果諸位穿越到元朝對那些地主大吼一聲:“有錢了不起啊!”地主們會大聲回答你:“對!有錢真的了不起!”比如說用錢買個官,那真是分分鐘鍾搞定的事,松江富民上戶曹夢炎願意每年向朝廷繳納10000石糧食以求官職,被朝廷授予浙東道宣慰副使。
《元史·卷十五》:淞江民曹夢炎願歲以米萬石輸官,乞免他徭,且求官職。桑哥以為請,遙授浙東道宣慰副使。難道能量就只有這麼一點嗎?當然不是,只要錢多還能打破朝廷條例的限制,娶黃金家族的血脈做老婆。在正常情況下,元廷規定“非勳臣世族及封國之君,則莫得尚主”,但是實際上,有地主就靠自己的經濟權益交通皇室,聯姻諸王,娶諸王女為妻。
《元史·卷一百八十一》:南昌富民有伍真父者,資產甲一方,娶諸王女為妻,充本位下郡總管。所以,經濟權益帶來了政治利益,富戶地主更常規的操作,以錢開道,與官府勾結起來一起壓迫廣大的平民佃戶。
《通制條格·卷二十八》:豪霸之家,內有曾充官吏者,亦有曾充軍役雜職者,亦有潑皮兇頑者,皆非良善,以強凌弱,以眾害寡,妄興橫事,羅織平民,騙其傢俬,奪佔妻女,甚則害傷性命,不可勝言。交結官府,視同一家,小民既受其欺,有司亦為所侮。而廣大的佃戶自然是過著非人的生活,地主可以對佃戶任意進行科派,對佃戶進行非人奴役,進行典賣,“與買賣驅口無異”。所謂“主家科派,其害甚於官司差發。若地客生男,便供奴役;若有女子,便為婢使,或為妻妾”。
當然,奴役是不分民族的,不要只以為普通漢族百姓有這樣悲慘的待遇,在一些人眼中所謂的一等蒙古人還在給漢族大地主做奴隸。
《元典章·卷五十七·禁典賣蒙古子女》:回回、漢人、南人典賣蒙古子女為驅者,詔書到日,分付所在官司應付口糧,收養聽候,具書開申中書省定奪。明太祖朱元璋曾經和臣下們討論元朝滅亡的原因,在元朝政府入職過的馬翼說道:“元有天下,以寬得之,亦以寬失之。”,被朱元璋直接否定,被元末戰亂折磨過的朱元璋總結道元朝不是寬,是縱弛,“其失在於縱弛”,簡而言之,就是元朝政府不作為,任吏治敗壞,忽視調節社會矛盾,導致埋的雷越來越大,一觸即發,所謂“近睹有元之末,生居深宮,臣操威福,官以賄求,罪以情免,臺憲舉親而劾仇,有司差貧而優富,廟堂以為慮”,對元朝的弊政可謂是一針見血。
至於元朝有沒有國防?這當然是有的,怎麼可能沒有,不然元廷平定海都之亂、昔裡吉之亂、乃顏之亂靠的是佛經不成,肯定是軍隊嘛!提問者有此問無非就是受了明朝詩人李開先作品的影響,其《西野春遊詞序》文曰:“元不戍邊,賦稅輕而衣食足”。
很多人就拿著這句話認為打仗是蒙古人的事,不關我們漢人啥事!這個就不對了,要知道詩人不是史學家,文章源於現實高於現實,但是當做現實就不對了,事實上打仗、戍邊這樣的事,蒙古軍、漢軍、新附軍一視同仁都得上,沒有誰得了便宜的事。就比如說在元世祖至元十六年就徵發過蒙古軍、漢軍、新附軍去四川甘孜一帶鎮戍的調令。
《元史·卷九十九》:六月,碉門、魚通及黎、雅諸處民戶,不奉國法,議以兵戍其地。發新附軍五百人、蒙古軍一百人、漢軍四百人往鎮戍之。在平定乃顏之亂的時候,忽必烈命令漢軍諸衛軍和蒙古五投下軍隊一起做為主力參戰,“宗王乃顏叛,(李庭)驛詔至上都,統諸衛漢軍,從帝親征”,在乃顏老巢失剌斡耳朵,漢軍表現的極其給力,先擊退了攻擊乘輿、威脅忽必烈生命安全的乃顏叛軍,還與蒙古軍一起發動總攻,擊潰乃顏軍,“乃顏之黨金家奴、塔不歹進逼乘輿,漢軍力戰,乃皆潰,卒擒乃顏”。
《新元史·卷一零五》:王師三十營,間以漢軍步隊,皆執長矛、大刀進退,時與騎卒疊乘一馬,及敵,則下馬先進。有元一代實行的是諸色戶計,從民戶之中的中戶中籤取軍戶來做為作戰力量,李開先文中所謂的“元不戍邊”之語可能是指除了軍戶之外,其他的戶計就不用承擔軍事任務了,而不是指漢人不用接受軍事徵發。
至於商業,元朝那當然是相當重視的,畢竟商業所帶來的利潤也是國庫收入的一大塊,可以為“軍國之用”,當然要重視。 元朝政府在國內貿易這塊其商業主要是控制在政府、貴族、官僚、色目商人手裡,實行專利壟斷政策,金、銀、銅、鐵、鹽等都是由政府專賣。或由政府獨家經營;或賣與商人,商人再運往市場出售;或由商人、手工業者經營,政府抽分其利潤。尤其鹽利是元政府重點運營專案,所得收入非常高,天曆年間所得鹽課鈔為7661000餘錠,遠遠高於其他稅課。
元朝的海外貿易也非常發達,專門歸市舶司進行管轄,不管是政府還是民間都參與其中,當時的民間商人有不少因為海外貿易而致富,如嘉定州沈氏“因下番買賣致鉅富”,而且於元朝有海外貿易的地區和國家很多,據汪大淵《島夷志略》記載的東南亞、南亞國家和地區就有97個之多。 所以,元朝的商業確實是非常發達的。
至於元廷對國家的管理確實比較粗疏,這可能是由於元朝蒙漢雜糅的體制造成的,元統治者將蒙古遊牧官制度和漢地職官制度嫁接起來,蒙、漢各設一套,管理機構可謂是疊床架屋。
比如說在地方上有行省、宣慰司、路、府、州、縣五六級,地方官府和官署數量急劇增加,冗官、冗員遠遠高於南宋,要命的是這幫人還掌握實權,這就造成了“十羊九牧”的後果,這就使得元朝行政效率比較緩慢、停滯,自然對基層的控制也就一片餛飩,以致於造成管理鬆散的印象。歸根到底還是漢法改革不徹底所導致的。 以上,就是我對這個問題的理解。
引用文獻:《元史》、《新元史》、《元典章》、《通制條格》、《明太祖實錄》、《滋溪文稿》、《弇山堂別集》、《南村輟耕錄》、《陔餘叢考》、《山居新語》
回覆列表
我先來回答題主的後面三個問題,然後第一個問題自然明瞭!
1、 元朝不需要國防?——元朝有完善的國防,但幾乎不從老百姓中徵兵
元朝有完善的國防體系,其軍隊按任務區分為宿衛和鎮戍兩大類。宿衛軍是中央衛戍部隊。鎮戍軍是由樞密院調遣的軍隊。明朝詩人李開先的《西野春遊詞序》劈頭寫了這麼一句話“元不戍邊”,就是說元朝從來不徵調老百姓到邊關去戍守,去當兵。其實想想並不難理解,蒙古人覺得我們才是當兵的,我們是統治階級好不好?武裝你們漢人來反叛嗎?
2、元朝重視商業?——元朝重商理財、積極拓展貿易
蒙古人入主華夏後,重農抑商的文化被完全改變了。草原文明對於財富的渴望轉化為元朝政府對於理財的重視,在元朝政府中,西域的色目人因擅理財而地位比華夏的儒生高得多。 忽必烈啟用了西域裔的阿合馬等人,除了在朝廷裡設定了專管經濟、財務的機關——制國用使司,還相繼設立了斡脫總管府等機構。在官方的支援下,斡脫的生意範圍已經不限於元朝境內以及其他蒙古汗國境內,他們還積極從陸路和海路向國境之外擴充套件貿易。一帶一路的海上絲綢之路就是始於元朝!馬可波羅的《東方遊記》不管是否真實,也反應了威尼斯商人對這個開放的東方貿易大國的嚮往!
3、元朝管理鬆散?——律法寬鬆、輕徭薄賦、不搞文字獄、文化興盛
我們的印象中蒙古人肯定很殘暴,對吧?結果元朝反而是少有的律法寬鬆的朝代。在有資料記錄的元史中,每年因為犯罪被處死的人數只有幾十個甚至幾個。這和歷史上許多動不動就誅九族啊、連坐啊的朝代比,真是不知道寬鬆到哪裡去了。
蒙古的遊牧民族們過慣了粗曠的生活,對傳統的農耕家庭經常懶得過問,元朝時的農業稅相比前後兩個朝代反而是最低的,南方種田的農民們在當時甚至一度過上過沒有賦稅的日子。又比如,我們經常聽說過許多封建王朝有文字獄,搞得人心惶惶,生怕因言獲罪。但是這一套漢族統治者發明的套路,蒙古人壓根看不上。
儘管蒙古人治國比較粗獷,卻也無形中促進了民間文化的繁榮,元朝時的科舉比較抽風,有一陣沒一陣的,結果就導致了許多文人走向下層,發展出了獨特的元代雜曲文化,直到今天,元曲和唐詩宋詞還是並稱的,可見文化地位也並不低。
一直被黑、近年漸被正名的元朝說起元朝,每個讀過中學歷史的80後應該都元朝涉嫌隨意欺壓漢人的“四等人”制度記憶猶新。但現在,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高中歷史教科書裡,已經悄悄刪除了關於元代“四等人制”的敘述。這又是為什麼呢?這些傳言已經被史學界認定:沒有一個是真實的。唯一有些影響的,無非是漢人做官會受到一些審查和阻礙,壓根談不上什麼壓榨。
結語——回答“元朝百姓生活到底怎麼樣?”到最後,我們綜合列舉之前三個問題的答案:不徵兵、重商理財、拓展貿易、律法寬鬆、輕徭薄賦、不搞文字獄、文化興盛。百姓生活到底怎樣?想必看到這裡可見一斑了吧!
說到最後可能不禁有人會問:元朝這麼和諧為什麼會被推翻滅亡呢?其實理由也很多,自身腐化、上層無能、難以真正融入中原文化、遭遇特大瘟疫至體制崩潰、管理寬鬆滋生叛亂……等等,朱元璋曾說過“元以寬仁失天下”,咳咳,這又是另一個課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