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火機說

    那要看你說的“雨”是什麼概念呀,如果說達到火箭炮的密度,那我覺得不太可能,畢竟導彈是用於精確攻擊的,對付的是高價值目標,使用導彈雨會消耗大量的戰略資源,不值得。除非是一戰定勝負。

  • 2 # 鐵嶺鋒

    這種打法會有,但那隻能存在於影視作品中,全人類聯合起來,對付外星人入侵。導彈雨這種說法大概是題主對導彈飽和攻擊模式的一種形容而已。而飽和攻擊也不可能象電影特效作品中,大秦軍隊車、床弩攻城時那種暴雨般的攻擊,財力再雄厚也做不到如此任性。飽和攻擊模式是指在較短時間內,用各種搭載平臺,各種彈道入射角度,從不同方,不國高度,不同速度向目標發動同時攻擊,讓對手防不勝防的覆蓋式打擊方式,並且釆用這種模式的年代,導彈的打擊精度很低,即使攔截失敗,也會有多數來襲導彈偏離目標。

    首先實際依據這種模式研發裝備的是前蘇聯軍隊,冷戰期間,面對美國十三四個航母戰鬥群的壓力,蘇聯無力用同等裝備與其抗衡又不得不直面這種壓力。於是,核動力巡洋艦出現了,一級二型現代驅逐艦出現了,這些艦艇兩側都架滿了遠端反艦導彈,其實走的仍是二戰前戰列艦的作戰使用模式,甚至航母上也插滿了反艦導彈。但蘇聯人又發展了一下這種模式,於是又誕生了幾百架圖22逆火,這就是飽和攻擊模式的由來。受這種模式的影響,在美國也有人提出了放棄航母而發展武庫艦的概念,也就是發展一型尺寸與航母相差無幾大型艦艇,其上搭載上千枚各式導彈,這就把戰列艦理論發展到了巔峰程度,上世紀八十年代後期,這種理論也炒的甚囂塵上,熱遍全球。但由於它無法做到類似航母的收發自如,並且宙斯盾系統成功上艦,讓航母戰鬥群得了更加嚴密多層次的保護,保證了航母戰鬥群生存環境,並以其不可替代性擊敗了武庫艦理論。同時蘇聯人的保和攻擊模式也就失效了。

  • 3 # gmmy

    不會有,導彈是精確制導武器,且不說成本承受不了(戰爭服從科技與經濟),其更側重於定向高價值目標損毀,一般來說精確制導武器的殺傷半徑等各項引數都不如炸彈,好比二戰打仗都配備狙擊步槍,不如衝鋒槍火力實在一樣

  • 4 # 漩渦鳴人yy

    可以很明確告訴你,不可能。

    你要是說有一個火箭彈雨的話,這倒是還有可能性,畢竟火箭彈的話,本身就是依靠自身威力和數量,掃平一個區域的所有危險作為戰術目標的一款武器而被設計了出來,但是如果導彈真的要這麼打的話,我估摸著一個國家將在接下來的一個小時以內破產。

    火箭彈他的本身的造價幾千美元,這頂天了,補充的火箭彈幾百美元,而一枚導彈,最便宜的也要幾十萬美元,這也就是為什麼全世界都在嘲笑以色列的鐵穹反火箭彈系統有一些得不償失,因為你這不是在攔截火箭彈呢,你這完全就是在砸錢!

    事實上,現如今政治家們對於導彈的精確性要求越來越高,為什麼?因為導彈的精確度越高,它所能執行的任務就更加的精確,這樣政治家們所要打擊的目標,就可以與更加清晰地反映在軍事的戰術目標上。

    把這句話說的明確一點兒就是。政治家們要求導彈做成他們要求做的事情,但不許節外生枝,我要威力好,我核彈多的是。但是我只要那麼一點兒小事,比如說擊斃一個國家最高領導人,比如說摧毀某一處的雷達比如說,到別人的軍事基地上面去放一個煙花,在這些小事的範圍內,你幫我辦完就行了,其他的事你惹得事越少越好,我這兒也越來越安靜。

    這也就是為什麼現如今,美華人打仗,越來越不想動用陸軍了,陸軍這些傢伙一旦開上去又要進入別人領土又要跟別人發生交火,又要軍隊出現傷亡,我事兒多呀。我這本身的事都還處理不完的,你陸軍上去給我留了那麼一大堆,麻煩你這是嫌我腦子不夠用啊,看過來看過去,還是巡航導彈子靠譜。這東西飛過去一下的事情,打的就皆大歡喜,打不中,那也不關我p事。

    如果你真的想夷平一個地方的話,我這兒還有更好的武器,一顆核彈,一顆就夠了,用得著那麼多嘛啊。

    至於說導彈雨這東西就跟核彈作用重複了,我錢是多,但我不傻!

  • 5 # 稜視

    飽和攻擊

    飽和攻擊是原蘇聯海軍總司令戈爾什科夫元帥,在美蘇爭霸時期,研究使用反艦導彈打擊美國海軍航母戰鬥群時制訂的一種戰術——即利用水面艦艇、潛艇和作戰飛機等攜載反艦導彈,採用大密度、連續攻擊的突防方式,同時在短時間內,從空中、水面和水下不同方向,不同層次向同一個目標發射超出其抗打擊能力的導彈,使敵航母編隊的海上防空系統的反導彈抗擊能力在短時間內處於無法應付的飽和狀態,以達到提高反艦導彈突防機率和摧毀目標的目的。

    現在飽和攻擊通常的解釋是,在一定的時間內,利用絕對的火力優勢,高密度,不間斷的,發射數倍於敵方防空系統處理通道數量的導彈和其他制導投放武器,對敵方重要目標進行攻擊,以壓迫敵方防空系統多目標處理能力,進而使敵方在有限的對空防禦火力通道“撐不下”,防禦體系難以支撐,達成突破敵方防空火力網,命中目標,造成毀滅性打擊的戰略戰術目的。

    導彈雨的概念是飽和或超飽和打擊,但不一定是要發射很多枚導彈才是導彈雨,因為導彈也有不同,威力也不同,也分常規導彈和核彈等等!對待航母戰鬥群,如果單純用東風21D或東風26打擊,肯定需要幾十枚或更多的導彈把航母戰鬥群給打掉,這可以形成導彈雨!但用核彈或能帶子母彈的導彈來打擊航母戰鬥群,就可以不需要很多導彈就可以把航母戰鬥群給打掉,這樣也可以達到飽和或超飽和打擊的手段!

    實戰中能達到導彈雨的級別,現實出現在對陸打擊,現代海戰還沒有發生這種情況!例子有很多,如美國發動的數次戰爭中,都下了很多導彈雨,幾十枚的戰斧巡航導彈同時射向同一目標或同一區域等等!

  • 6 # 戰火觀察室

    不會,別把導彈當BB彈好嗎,戰爭是要花錢的,不是紙上談兵。

    眾所周知,導彈是目前武器行列中威力最大,射程最遠的國之重器。現在的遠端彈道導彈射程甚至可以超越10000公里,全球直達不再是夢想。不用懷疑,這種手又長威力又大的大炸逼肯定是各國爭相發展的。

    那麼為什麼我說實戰中不可能出現導彈雨呢?

    首先是因為貴,導彈的造價很高,一發中近程導彈的造價都高達上千萬美元,一發遠端導彈基本上等於一架五代機的價格。這種價格你談導彈雨?導彈是給你用來洗地的嗎!導彈是精確制導的破防武器啊!

    其次是因為沒必要,真心沒必要。你要是想把一片地區炸平,完全可以選擇火箭炮部隊挺進覆蓋,現在較為先進的火箭炮,例如衛士-2D,射程可以達到3.400公里,而單發火箭彈造假卻只有幾百幾千美元,相比之下,火箭彈雨真的是價效比巨高!何必還要用導彈呢。

    不是每個國家都是美國,每年軍費就那麼點兒,怎麼敢不省著點兒花

  • 7 # 雛菊西瓜Peterpan

    不會,要注意導彈是用來進行精確打擊的,不是用來進行火力覆蓋的,下雨那是火箭炮的事,你拿導彈下雨那就失去了導彈的價值。而且正是由於導彈的高精度,所以價格非常昂貴,根本不適合用來下雨。

    第一個問題導彈到底是來幹什麼的,簡單來說導彈屬於一種精確制導武器,他承擔的是對某個重要的固定或移動目標進行點攻擊,注意是精確點攻擊。換句話說,導彈執行的任務是“一發入魂”,只要導彈用的好,一發或幾發就能搞定所有事情。而且針對的目標往往是高價值性目標,比如戰機、軍艦、指揮所、雷達等等,你不會用導彈去追蹤一個普通士兵。

    而“下雨”是什麼,下雨是指靠數量對某個地域實施火力覆蓋,對該地區內的目標實施毀傷,是一種面毀傷。這種面毀傷不需要有精度要求,只要數量足夠即可,通常是由身管火炮、火箭炮來執行。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蘇聯比較擅長於火炮運用,往往在戰役開始前擊中數千門身管火炮和火箭炮對德國陣地實施覆蓋,對陣地、官兵及裝備造成大面積的毀傷,可是你沒聽說過誰用導彈對對方陣地計程車兵用導彈一個個去瞄準攻擊吧。所以從作用上來說,導彈這種精確打擊武器壓根就不是用來進行覆蓋使用的。下圖為才是下雨的正確姿態

    第二個問題就是經濟問題,導彈的精度高,對某個目標能夠達成精確且毀傷良好的效果。但是效能與價格成正比,不管是對地巡航導彈還是對地彈道導彈,價格都是用百萬甚至千萬美元計算的,下一次雨使用數量怎麼也要幾百上千枚,也就是所一次下來幾億十幾億美元就沒有了。而使用常規的大口徑炮彈一發幾千美元,一枚火箭彈上萬美元,一次火力覆蓋下來花費也就是幾百萬到上千萬美元。既然導彈和常規炮彈都能達到同樣的效果,那麼為什麼要花十幾億美元呢?戰爭雖然說對成本考慮程度要低一些,但是這不代表不考慮,打仗就是打經濟,揮霍的越多戰爭持續能力就越弱。

    所以,不管從經濟上還是作用上,導彈都不適用於大範圍火力覆蓋,導彈雨這種情況很難見到。即便你從電視上看到一次性發射20多枚彈道導彈,但是這20枚都用來精確打擊而不是火力覆蓋。

  • 8 # 哨兵ZH

    題目中說的“導彈雨”意思是想讓導彈也跟普通的火炮、火箭炮那樣一次性打出幾千發甚至幾萬發?比如像下圖那樣,畢竟火箭炮、火炮進行火力覆蓋的時候就是這樣玩的,但是,可以肯定的告訴你,現實中不會出現幾千枚導彈齊射這樣的情況,幾百枚都不可能,撐死了一次來個十幾枚,為什麼?因為導彈貴啊!

    導彈這玩意的成本可不是普通火炮、火箭炮的炮彈能比的,一枚普通的155重炮炮彈,價錢在3000~5000美金左右,火箭炮炮彈更貴一點,幾萬美金甚至十幾萬美金一發(據說中國的03式遠端火箭炮炮彈一發就要七八十萬人民幣),但是導彈呢?那些地地導彈往少裡說也起碼幾百萬美金一發吧(海基“戰斧”大概在150萬美金一發左右)?貴一點上千萬美金也是很正常的,跟普通火炮、火箭炮彈藥之間可以有著幾百上千倍的差距,就是火箭炮一輪齊射,都能打掉上億的美金,那換成比火箭炮貴百倍的導彈呢?要是也這樣玩的話,一次就幾百億美金沒了,比一些中等國家一年的軍費還要高!

    所以,導彈絕對做不到像普通火炮那樣來一場任性的火力覆蓋的,除了成本的原因以外,導彈本身的任務也不是火力覆蓋,而是精確打擊,是一種最典型的精確打擊武器,就從“導彈”這個名字我們也能大概知道導彈是用來幹嘛的吧,通常導彈就是用來執行對千里之外的目標進行“斬首”、“精確打擊”等任務的,針對的一般都是高價值的戰略目標,比如機場,指揮所、雷達陣地等,畢竟精確制導武器的共同點都是“貴”(哪怕是精確制導炮彈的價錢也要幾十萬美金一發),所以它們針對的目標也有個共同點,都是很重要或者價值很高的,對這些高價值的戰略目標進行精確打擊才是導彈的任務!

    ▲鷹擊91反輻射導彈

    因此,實戰中是不會出現導彈雨的,畢竟打仗本身就等同於把錢燒著玩,誰還沒事把導彈這種金貴玩意亂丟啊,而且想要實現覆蓋式打擊,只要把戰鬥部換一下就行了,比如打擊機場,可以把導彈的戰鬥部換成子母彈(集束炸彈),這樣一枚導彈就能起到群殺的效果!

  • 9 # 儒道之主

    先說答案:實戰中絕不會出現“導彈雨”的情景。別說是“導彈雨”,就是價格便宜得多的“火箭彈雨”、“炮彈雨”,這世上也沒幾個國家能夠“下”得起。自火炮、坦克出現在戰場上之後,還未出現過“萬炮齊發”的情景,即便是二戰時期,也沒真正出現過——這根本就不可能實現,只是形容戰鬥激烈而已。在一場戰鬥中,動用超過百門火炮、百輛坦克的就已經算得上是規模較大的了。這樣的情景,現代戰場上很難再出現了

    “炮彈雨”、“火箭彈雨”還算可以接受,極短的時間就發射個幾百、上千枚,並不稀奇——多管火箭炮就可以做到。“導彈雨”就有些太過了,如果是十幾、幾十枚也能算得上“雨”的話,我也無話可說——你贏了。飽和式攻擊,自從出現這個詞到現在,就從未經過戰場的檢驗——什麼樣的攻擊算是飽和式攻擊?並沒有衡量的一個標準。導彈的作戰任務可不是火力覆蓋,那是火炮、火箭炮、坦克該做的事,它的任務就四個字:精準打擊。導彈的造價遠高於炮彈、火箭彈,不具可比性——最便宜的導彈也需上百萬美元的價格。

    比如美國的戰斧巡航導彈,美軍自用價格約為150萬美元,出口價格更高些。如果是地對地彈道導彈,1枚的價格都在幾百萬——上千萬美元,甚至是更高。別說是“導彈雨”了,就是東風導彈2017年的“10枚齊射”,也吸引了全世界的關注。導彈的價格、作戰任務就決定了絕對不會出現“導彈雨”的情況。戰爭可不是“一錘子買賣”,一次戰鬥的勝負不代表著一場戰役的輸贏,一場戰役也不代表一場戰爭。一場戰鬥中,一次性發射十幾枚就已經不少了,若是一次性的發射個幾十枚,那就是“拼老命”了。

    一枚普通炮彈價格也就3000多元美元,即便是特殊的也就是在幾千至上萬美元這個樣子。火箭彈價格就要高出一截了,多在幾萬美元以上,十幾萬美元也屬正常。火箭彈比炮彈幾乎是貴了一個數量級,但那也比導彈便宜得多——導彈一百多萬美元已經算是便宜的了。有道是“大炮一響,黃金萬兩”,一枚導彈發出去至少是一百多萬美元沒了,戰爭是不能考慮花費的,但問題是:哪個國家也承受不起“導彈雨”。2018年4月14日,美、英、法三國聯合對敘利亞進行了空襲,聯軍在此次空襲中總共發射導彈105枚,光導彈的價值至少是在1.5億美元以上。

    這樣的空襲行動,又有幾個國家能夠玩得起?戰爭是最殘酷的,如果是衛國戰爭,很多人會說“為贏得戰爭可以不計代價”,但它們忽略了一個問題:這種不計成本的打法,無疑就是飲鴆止渴——變成了一錘子買賣,根本就不可能長久!不計代價,直接贏得了戰爭勝利是最好的結果,但反過來說,要是戰爭仍在繼續呢?剩下來的戰鬥又該拿什麼去打?有句老話說得好,絕不能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如同“導彈雨”這樣的“豪賭”,還沒有一個國家敢玩!

  • 10 # 軍武吐槽君

    如果幾十上百枚也算導彈雨的話,那還是可以下一場的,可如果要追上火炮動輒上千甚至上萬枚的規模和密度,那導彈我還是勸你善良。

    導彈單位射速低,即使下雨密度也比較低

    導彈不像是火炮,只要計算好目標座標,然後在火炮上裝定好諸元后就可以一直髮射,中間只需要微調,有些自行火炮甚至可以全過程不需要人工干預,所以目前火炮的射速普遍射速很高,就連古董級的66式152加榴炮都能達到8發/分的射速,如果一個炮兵營九門炮同時急促射,一分鐘內可以潑灑出72發炮彈。而射速更變態的火箭炮,一門炮就能分分鐘噴射十幾發甚至幾十發炮彈,真正的射彈如下雨。而導彈在發射前過程十分複雜,首先得透過雷達捕捉目標,還得進行裝填燃料、陣地設定、起豎作業、指令輸入等各種準備,雖然最後步奏可能只是按個按鈕,但是這期間很可能要花上十幾分鍾甚至幾十分鐘,所以導彈發射如果能縮短一分鐘那都是相當了不起的成就。也正是因為單位射速低,所以短時間內發射大量導彈也很難做到了。(這已經算超高密度發射了)

    導彈不是廉價產品,雨不是你想下就下的

    導彈這玩意兒追求的是一發導彈消滅一個甚至多個敵人,講究的是精度,並不追求使用密度來對敵人進行火力覆蓋,正因為精密,所以就貴!目前最廉價的彩虹無人機使用的AR1空地導彈價格都在一萬美元以上,而愛國者導彈價格在一百萬美元以上,東風21導彈造價就達到兩千萬美元,像東風41這種洲際導彈就更是隻能用億來計價了,比五代機都要貴,這麼貴的東西誰敢拿去“下雨”?別說導彈,就連稍微貴點的精確制導炮彈都得省著用,你看毛子戰機在敘利亞的空襲,大部分都使用的是普通高阻炸彈,為什麼不直接用導彈?還不就是因為窮!窮!窮!所以實戰中導彈都是一枚一枚或者幾枚幾枚的射,即使強如美帝,也不敢隨便來導彈雨!(沙特買來鎮場子的東風3,一億美元一枚)

    飽和打擊的密度勉強能算導彈雨

    飽和打擊這個概念是由前蘇聯海軍總司令戈爾什科夫元帥提出來了,當時就是準備從空中、水下、水面三個維度短時間內發射大量的反艦導彈以求透過飽和打擊突破美軍航母的防空攔截系統,根據蘇聯人當時的能力,在半小時內發射百枚以上的反艦導彈是完全沒有問題的,這應該也可以算是人類歷史上有過的最瘋狂的想法之一了,對於航母來說,百枚以上的導彈橫空來襲,也馬馬虎虎算的上導彈雨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吃雞蛋,膽固醇會變高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