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愛拼才會贏1857320

    明史

    原文:

    劉基,字伯溫,青田人。基幼穎異。元至順間舉進士,除高安丞,有廉直聲。行省闢之,謝去。及太祖下金華,定括蒼,聞基名,以幣聘,基未應。總制孫炎再致書固邀之,基始出。既至,陳時務十八策,太祖大喜,築禮賢館以處基等,寵禮甚至。會陳友諒陷太平,謀東下,勢張甚,諸將或議降,或議奔據鐘山,基張目不言。太祖曰:“先生計安出?”基曰:“賊驕矣,待其深入,伏兵邀取之,易耳。天道後舉者勝,取威制敵以成王業,在此舉矣。”太祖用其策,誘友諒至,大破之,以克敵賞基,基辭。

    其龍興守胡美譴子通款,請勿散其部曲,太祖有難色。基從後踏胡床,太祖悟,許之,美降,江西諸郡皆下。大旱,請決滯獄,即命基平反,雨隨注。因請立法定製,以止濫殺,太祖方欲刑人,基請其故,太祖語之以夢,基曰:“此得土得眾之象,宜停刑以待。”後三日,海寧降,太祖喜。悉以囚付基縱之。尋拜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太祖以事責丞相李善長,基言:“善長勳舊,能調和諸將。”太祖曰:“是數欲害君,君乃為之地耶?吾行相君矣。”基頓首曰:“是如易柱,須得大木。若束小木為之,且立覆。”及善長罷,帝欲相楊憲。憲素善基,基力言不可,曰:“憲有相才無相器。夫宰相者,持心如水,以義理為權衡,而己無與者也,憲則不然。”帝問汪廣洋,曰:“此褊淺殆甚於憲。”又問胡惟庸,曰:“譬之駕,懼其僨轅也。”後憲、廣洋、惟庸皆敗。

    洪武三年授弘文館學士。十一月大封功臣,授為資善大夫、上護軍,封為誠意伯。明年賜歸老於鄉。基佐定天下,料事如神,性剛嫉惡。至是還隱山中,惟飲酒弈棋,口不言功。八年,疾篤,居一月而卒,年六十五。

    (節選自《明史·劉基傳》)

    譯文:

    劉基,字伯通,青田縣人。劉基小時候聰明異常。元朝至順年間中進士,朝廷安排他擔任高安縣丞,有廉潔正直的好名聲,行省徵召他,他謝絕了。待明太祖攻下金華,平定括蒼,聽到劉基的名聲,用重財禮聘請他,劉基沒有答應。總制孫炎兩次寫信堅持邀請,劉基才答應。到後,陳述對當時形勢的認識和十八條對策建議。太祖高興極了,修建禮賢館安置劉基等人居住,恩寵禮遇到了極點。正逢陳友諒攻陷了太平,考慮向東進軍,氣焰十分囂張。將領們有的建議投降,有的建議逃到鐘山盤踞下來。太祖問:先生您能拿出什麼計謀?劉基說:賊寇驕橫,等他的軍隊深入近來,(我們的)伏兵阻截消滅他們,是很容易的。天老爺認為“後舉者勝”,樹立威勢消滅敵人來成就王業,關鍵在打這一仗啊。太祖採用他的計謀,誘惑陳友諒到來,徹底消滅了他的軍隊(太祖)因為消滅了敵人就賞賜劉基。劉基謝絕了。那個龍興的太守胡美派遣兒子轉達投降的誠意,(但)要求不解散他的部隊,太祖有些為難。劉基從後面踏太祖椅子,太祖醒悟,答應了胡美的要求。胡美投降,江西各部郡都歸順了太祖。大旱之時,劉基請求判決長期沒有判決的案件,(太祖)乘此機會命令劉基為冤獄平反,大雨隨之而下。(劉基)乘機請求制定法律制度,來制止濫殺無辜。太祖正要刑訊犯人,劉基問他原因,太祖把夢中的事告訴了他,劉基說:這是得土地得民眾的徵兆,最好是停止刑訊來等待吉象到來。過後三天,海寧(地方官兵)投降了,太祖高興極了,把全部的囚犯交給劉基釋放。不久(劉基)被任命為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太祖因為某件事情責罰丞相李善長,劉基說:善長是有功勳的老臣,他能夠協調各個將領之間的關係。太祖說:這個人多次想害您,你竟然替他開脫罪責,我將要你做丞相。劉基叩頭說:這好比換柱子,必須用粗大的木頭。如果捆幾根細木頭為柱子,將馬上會傾倒。等到善長被罷官,太祖想任命楊憲為丞相。楊憲和劉基的關係向來很好,劉基卻極力說這樣不行,他說,楊憲有做相的才能,但沒有做相的氣量。宰相,保持心境像水一樣的清明平正,用義理作為執行權利的標準,而不摻雜個人私見,楊憲卻不是這樣。太祖問他汪廣洋行不行,劉基說:這個人氣量狹小几乎超過楊憲。太祖又向他問胡惟庸,劉基說:好比駕車,害怕掀翻車轅。後來,楊憲、汪廣洋、胡惟庸都出事被殺。洪武(明太祖年號)三年任命劉基為弘文館學士。十一月大封功臣,任命劉基為開國翊運守正文臣、資善大夫、上護軍,封爵為誠意伯。第二年賜他告老還鄉。

    劉基輔佐朱元璋平定天下,料事如神。他生性剛直,嫉惡如仇。到此時回到山林隱居,只有喝酒下棋,從不提自己的功勳。八年,劉基病重,過了一個月就去世了,享年六十五歲。

  • 2 # 霜葉紅於二月花

    原文】

    劉基,字伯溫,青田人。曾祖濠,仕宋為翰林掌書。宋亡,邑子林融倡義旅。事敗,元遣使簿錄其黨,多連染。使道宿濠家,濠醉使者而焚其廬,籍悉毀。使者計無所出,乃為更其籍,連染者皆得免。

    基幼穎異,其師鄭複初謂其父爚曰:“君祖德厚,此子必大君之門矣。”元至順間,舉進士,除高安丞,有廉直聲。行省闢之,謝去。起為江浙儒學副提舉,論禦史失職,為臺臣所阻,再投劾歸。基博通經史,於書無不窺,尤精象緯之學。西蜀趙天澤論江左人物,首稱基,以為諸葛孔明儔也。

    方國珍起海上,掠郡縣,有司不能制。行省復闢基為元帥府都事。基議築慶元諸城以逼賊,國珍氣沮。及左丞帖裡帖木兒招諭國珍,基言方氏兄弟首亂,不誅無以懲後。國珍懼,厚賂基。基不受。國珍乃使人浮海至京,賄用事者。遂詔撫國珍,授以官,而責基擅威福,羈管紹興,方氏遂愈橫。亡何,山寇蜂起,行省復闢基剿捕,與行院判石抹宜孫守處州。經略使李國鳳上其功,執政以方氏故抑之,授總管府判,不與兵事。基遂棄官還青田,著《鬱離子》以見志。時避方氏者爭依基,基稍為部署,寇不敢犯。

    及太祖下金華,定括蒼,聞基及宋濂等名,以幣聘。基未應,總制孫炎再致書固邀之,基始出。既至,陳時務十八策。太祖大喜,築禮賢館以處基等,寵禮甚至。初,太祖以韓林兒稱宋後,遙奉之。歲首,中書省設禦座行禮,基獨不拜,曰:“牧豎耳,奉之何為!”因見太祖,陳天命所在。太祖問徵取計,基曰:“士誠自守虜,不足慮。友諒劫主脅下,名號不正,地據上流,其心無日忘我,宜先圖之。陳氏滅,張氏勢孤,一舉可定。然後北向中原,王業可成也。”太祖大悅曰:“先生有至計,勿惜盡言。”會陳友諒陷太平,謀東下,勢張甚,諸將或議降,或議奔據鍾山,基張目不言。太祖召入內,基奮曰:“主降及奔者,可斬也。”太祖曰:“先生計安出?”基曰:“賊驕矣,待其深入,伏兵邀取之 ,易耳 。天道後舉者勝 ,取威制敵以成王業,在此舉矣。”太祖用其策,誘友諒至,大 破之,以克敵賞賞基。基辭。友諒兵複陷安慶,太祖欲自將討之,以問基。基力贊,遂出師攻安慶。自旦及暮不下,基請逕趨江州,搗友諒巢穴,遂悉軍西上。友諒出不意,帥妻子奔武昌,江州降。其龍興守將胡美遣子通款,請勿散其部曲。太祖有難色。基從後蹋胡床。太祖悟,許之。美降,江西諸郡皆下。

    基喪母,值兵事未敢言,至是請還葬。會苗軍反,殺金、處守將胡大海、耿再成等,浙東搖動。基至衢,為守將夏毅諭安諸屬邑,複與平章邵榮等謀複處州,亂遂定。國珍素畏基,致書唁。基答書,宣示太祖威德,國珍遂入貢。太祖數以書即家訪軍國事,基條答悉中機宜。尋赴京,太祖方親援安豐。基曰:“漢、吳伺隙,未可動也。”不聽。友諒聞之,乘間圍洪都。太祖曰:“不聽君言,幾失計。”遂自將救洪都,與友諒大戰鄱陽蝴,一日數十接。太祖坐胡床督戰,基侍側,忽躍起大呼,趣太祖更舟。太祖倉卒徙別舸,坐未定,飛礮擊舊所禦舟立碎。友諒乘高見之,大喜。而太祖舟更進,漢軍皆失色。時湖中相持,三日未決,基請移軍湖口扼之,以金木相犯日決勝,友諒走死。其後太祖取士誠,北伐中原,遂成帝業,略如基謀。

    吳元年以基為太史令,上《戊申大統曆》。熒惑守心 ,請下詔罪己。大旱,請決滯獄。即命基平反,雨隨注。因請立法定製,以止濫殺。太祖方欲刑人,基請其故,太祖語之以夢。基曰:“此得土得眾之象,宜停刑以待。”後三日,海寧降。太祖喜,悉以囚付基縱之。尋拜禦史中丞兼太史令。

    太祖即皇帝位,基奏立軍衛法,初定處州稅糧,視宋制畝加五合,惟青田命毋加,曰:“令伯溫鄉裡世世為美談也。”帝幸汴梁,基與左丞相善長居守。基謂宋、元寬縱失天下,今宜肅紀綱。令禦史糾劾無所避,宿衛宦侍有過者,皆啟皇太子置之法,人憚其嚴。中書省都事李彬坐貪縱抵罪,善長素暱之,請緩其獄。基不聽,馳奏。報可。方祈雨,即斬之。由是與善長忤。帝歸,愬基僇人壇壝下,不敬。諸怨基者亦交譖之。會以旱求言,基奏:“士卒物故者,其妻悉處別營,凡數萬人,陰氣鬱結。工匠死,胔骸暴露,吳將吏降者皆編軍戶,足幹和氣。”帝納其言,旬日仍不雨,帝怒。會基有妻喪,遂請告歸。時帝方營中都,又銳意滅擴廓。基瀕行,奏曰:“鳳陽雖帝鄉,非建都地。王保保未可輕也。”已而定西失利,擴廓竟走沙漠,迄為邊患。其冬,帝手詔敘基勳伐,召赴京,賜賚甚厚,追贈基祖、父皆永嘉郡公。累欲進基爵,基固辭不受。

    初,太祖以事責丞相李善長,基言:“善長勳舊,能調和諸將。”太祖曰:“是數欲害君,君乃為之地耶?吾行相君矣。“基頓首曰:“是如易柱,須得大木。若束小木為之,且立覆。“及善長罷,帝欲相楊憲。憲素善基,基力言不可,曰:“憲有相才無相器。夫宰相者,持心如水,以義理為權衡,而己無與者也,憲則不然。”帝問汪廣洋,曰:“此褊淺殆甚於憲。“又問胡惟庸,曰:“譬之駕,懼其僨轅也。”帝曰:“吾之相,誠無逾先生。”基曰:“臣疾惡太甚,又不耐繁劇,為之且孤上恩。天下何患無才,惟明主悉心求之,目前諸人誠未見其可也。”後憲、廣洋、惟庸皆敗。三年授弘文館學士。十一月大封功臣,授基開國翊運守正文臣、資善大夫、上護軍,封誠意伯,祿二百四十石。明年賜歸老於鄉。

    帝嘗手書問天象。基條答甚悉而焚其草。大要言霜雪之後,必有陽春,今國威已立,宜少濟以寬大。基佐定天下,料事如神。性剛嫉惡,與物多忤。至是還隱山中,惟飲酒弈棋,口不言功。邑令求見不得,微服為野人謁基。基方濯足,令從子引入茆舍,炊黍飯令。令告曰:“某青田知縣也。”基驚起稱民,謝去,終不復見。其韜跡如此,然究為惟庸所中。

    初,基言甌、括間有隙地曰談洋,南抵閩界,為鹽盜藪,方氏所由乳,請設巡檢司守之。奸民弗便也。會茗洋逃軍反,吏匿不以聞。基令長子璉奏其事,不先白中書省。胡惟庸方以左丞掌省事,挾前憾,使吏訐基,謂談洋地有王氣,基圖為墓,民弗與,則請立巡檢逐民。帝雖不罪基,然頗為所動,遂奪基祿。基懼入謝,乃留京,不敢歸。未幾,惟庸相,基大慼曰:“使吾言不驗,蒼生福也。”憂憤疾作。八年三月,帝親制文賜之,遣使護歸。抵家,疾篤,以《天文書》授子璉曰:“亟上之,毋令後人習也。”又謂次子璟曰:“夫為政,寬猛如迴圈。當今之務在修德省刑,祈天永命。諸形勝要害之地,宜與京師聲勢連絡。我欲為遺表,惟庸在,無益也。惟庸敗後,上必思我,有所問,以是密奏之。”居一月而卒,年六十五。基在京病時,惟庸以醫來,飲其藥,有物積腹中如拳石。其後中丞塗節首惟庸逆謀,並謂其毒基致死雲。

    基虯髯,貌修偉,慷慨有大節,論天下安危,義形於色。帝察其至誠,任以心膂。每召基,輒屏人密語移時。基亦自謂不世遇,知無不言。遇急難,勇氣奮發,計畫立定,人莫能測。暇則敷陳王道。帝每恭己以聽,常呼為老先生而不名,曰 :“吾子房也。”又曰:“數以孔子之言導予。”顧帷幄語秘莫能詳,而世所傳為神奇,多陰陽風角之說,非其至也。所為文章,氣昌而奇,與宋濂並為一代之宗。所著有《覆瓿集》,《犁眉公集》傳於世。子璉、璟。

    應該說,《明史劉伯溫傳》比較客觀地記述了劉伯溫的身世,是我們瞭解、研究劉伯溫的有用的資料。雖然有些情節頗有些神奇,但總體沒有上是客觀的記錄,沒有直接採用民間附會的傳說,這仍然保持了史學著作的傳統。特別是對劉伯溫晚年應對朱元璋徵求對宰相人選的意見的表述,體現了劉的睿智和對朱元璋心思的準確揣摩。雖然有些拔高傳主,但基本是可信的,也是史學著作普遍難以完全克服的。

  • 3 # 縹緲間1

    《明史》中記載,劉基,字伯溫,青田人。元至大順年間舉近仕。

    少時,自幼小聰明伶俐,他的老師對其父說過,等將來長大後,必然會光耀祖宗。

    在學習中,研讀諸子百家,尤其對天文,地理更加特別的愛好!

    後來成為開國大明朝朱元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丞相!

    有詩為贊:“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

  • 4 # 人都有毛病

    不知道劉基是不是劉伯溫,記憶中應該是,十多歲時農村電視還不普遍,就記得每天夥伴們約好看劉伯溫傳奇,現在想想,跟包青天差不多。他(劉基或劉伯溫)應該也算是明朝史上一位誇時代代溝的人物。假如有他,明朝會怎樣。沒有他,明朝又會怎樣。這中間可橫著深溝險壑。有時候一個朝代的命運,一個民族的命運,就在一個人的決策裡,或在一個人的存在裡。劉基,明臣,我知道。具體事宜,還真不清楚,畢竟電視劇只是傳說改造。

  • 5 # 球球的wind

    關於劉伯溫,讀過明史或瞭解過朱元璋的朋友們不會陌生,毫不誇張地說,沒有劉伯溫就沒有朱元璋的江山。明史對劉伯溫的評價是客觀公正的,這個,我想沒必要細說了,一搜一大把。劉伯溫為人正直,剛正不阿,不追求名利,但最後沒有得到好報,是值得我們深思的。

    劉基還鄉後,雖然不與地方官來往,從來不講自己的功勞,唯棋酒詩文自娛,行為十分謹慎,但仍遭丞相胡惟庸暗算,指使人誣陷他在家鄉強佔有"王氣"的墳地,引起朱元璋疑忌,被奪去俸祿,致使劉基引咎京,不敢回家。後憂鬱成疾,吃了胡惟庸派來的太醫藥後,病情加重,朱元璋遣使護送回家。不久,便不明不白死去了。這一天是洪武八年(1375)夏曆四月十六日,享年65歲。

    看起來是奸相胡惟庸害死了他,但深層次的矛盾和真相也顯現出來。朱元璋是個十分狠毒的角色,要麼不做,要麼就做絕了,這與宋太祖趙匡胤是天壤之別!但也可以理解他的所作所為。話不多說,就是告誡大家,尤其是在仕途上奔波的人們,時刻不要放鬆自己,尤其是“伴君如伴虎”的時候,時刻低調,十分能,三分顯,七分讓。同時要學會變通溝通,也與同事一定要處好關係。不說了,多看看歷史,真的挺好,以史為鑑。

  • 6 # 穿越時空感受歷史

    【原文】 劉基,字伯溫,青田人。曾祖濠,仕宋為翰林掌書。宋亡,邑子林融倡義旅。事敗,元遣使簿錄其黨,多連染。使道宿濠家,濠醉使者而焚其廬,籍悉毀。使者計無所出,乃為更其籍,連染者皆得免。

    【譯文】 劉基,字伯溫,青田人(今溫州文成縣)。曾祖父劉濠,在宋朝任翰林掌書一職。宋亡之後,同縣人林融舉兵準備興復宋室。事情敗露後,元朝派專使調查並登記林融一黨名錄,很多無辜的人被牽連進去。使者路過青田夜宿劉濠家。劉濠把使者灌醉,然後放火燒了房子,名冊全被燒燬。使者想不出辦法交差,劉濠就替無辜者更改名冊然後交給使者,因此許多被牽連的人都倖免於難。

    【原文】 基幼穎異,其師鄭復初謂其父爚曰:“君祖德厚,此子必大君之門矣。”元至順間,舉進士,除高安丞,有廉直聲。行省闢之,謝去。起為江浙儒學副提舉,論御史失職,為臺臣所阻,再投劾歸。基博通經史,於書無不窺,尤精象緯之學。西蜀趙天澤論江左人物,首稱基,以為諸葛孔明儔也。

    【譯文】 劉基幼時聰穎異常,他的老師鄭復初對劉基的父親劉爚說:“您祖上德行深厚,這個孩子必定會光大您家門庭。”元至順四年,參加科考選為進士(中三甲第20名),授職高安縣承,有廉潔剛正的好名聲。後行省大臣徵召他,(改任行省職官掾史),不久,劉基辭官離開。(至正九年)起用為江浙儒學副提舉,因建言監察御史失職一事,被臺臣所阻,兩次遞上辭官文書後歸隱。劉基博通經史,對於書籍沒有不細心研讀的,尤其精通星象讖緯的學問。西蜀的趙天澤談論江左的傑出人物時,首先稱讚劉基,認為劉基是諸葛亮一類的人物。

    【原文】 方國珍起海上,掠郡縣,有司不能制。行省復辟基為元帥府都事。基議築慶元諸城以逼賊,國珍氣沮。及左丞帖裡帖木兒招諭國珍,基言方氏兄弟首亂,不誅無以懲後。國珍懼,厚賂基。基不受。國珍乃使人浮海至京,賄用事者。遂詔撫國珍,授以官,而責基擅威福,羈管紹興,方氏遂愈橫。亡何,山寇蜂起,行省復辟基剿捕,與行院判石抹宜孫守處州。經略使李國鳳上其功,執政以方氏故抑之,授總管府判,不與兵事。基遂棄官還青田,著《郁離子》以見志。時避方氏者爭依基,基稍為部署,寇不敢犯。

    【譯文】 方國珍亂起海上,搶掠海邊郡縣,官府不能制服他。行省又任命劉基為元帥府都事。劉基建議修築慶元等城牆逼阻強盜,方國珍氣勢受到阻止。待到左丞相帖裡帖木兒招降方國珍,劉基即建言,方氏兄弟是首亂,不誅殺不足以懲戒後來者。方國珍聽後萬分恐懼,即遣人厚禮賄賂劉基。劉基拒不接受。方國珍於是派人乘船走海路到京城,賄賂朝廷當權者。朝廷於是頒詔安撫國珍,並授予他官職,卻怪責劉基擅自專權,將他關押在紹興。方國珍一夥海盜就更加驕橫猖狂了。沒過久,山寇盜賊四處蜂起,行省又派劉基去剿捕,與行院判石抹宜孫鎮守處州。經略使李國上報劉基的功勞,當時執政的官員因為方國珍的原因故意壓制他,只給劉基授職總管府判,並不給予兵權。劉基於是棄官回青田,創作《郁離子》,抒寫自己的心志。當時為避方氏作亂的人們爭相歸依劉基,劉基稍作部署,盜寇就不敢前來進犯。

    【原文】十一月大封功臣,授為資善大夫、上護軍,封為誠意伯。明年賜歸老於鄉。基佐定天下,料事如神,性剛嫉惡。

    至是還隱山中,惟飲酒弈棋,口不言功。八年,疾篤,居一月而卒,年六十五。

    【譯文】十一月大封功臣,任命劉基為開國翊運守正文臣、資善大夫、上護軍,封爵為誠意伯。第二年賜他告老還鄉。劉基輔佐朱元璋平定天下,料事如神。他生性剛直,嫉惡如仇。到此時回到山林隱居,只有喝酒下棋,從不提自己的功勳。八年,劉基病重,過了一個月就去世了,享年六十五歲。

  • 7 # 劍風撩歷史

    劉基,劉伯溫是明朝的重要開國功臣,朱元璋最倚重的幕僚之一。在野史和民間傳說中,劉基被塑造成神一樣的存在。神機妙算,運籌帷幄的形象與三國時期的諸葛孔明如出一轍。是民間人士牽強附會的塑造?還是歷史上劉伯溫真就如此?那劉伯溫到底是一個怎麼樣的人?我們不妨先從《明史》中尋找蛛絲馬跡。

    《明史》中是這樣記載的: 劉基,字伯溫,青田人。曾祖濠,仕宋為翰林掌書。宋亡,邑子林融倡義旅。事敗,元遣使簿錄其黨,多連染。使道宿濠家,濠醉使者而焚其廬,籍悉毀。使者計無所出,乃為更其籍,連染者皆得免。

    基幼穎異,其師鄭復初謂其父爚曰:“君祖德厚,此子必大君之門矣。”元至順間,舉進士,除高安丞,有廉直聲。行省闢之,謝去。起為江浙儒學副提舉,論御史失職,為臺臣所阻,再投劾歸。基博通經史,於書無不窺,尤精象緯之學。西蜀趙天澤論江左人物,首稱基,以為諸葛孔明儔也。

    太祖下金華,定括蒼,聞基名,以幣聘,基未應。總制孫炎再致書固邀之,基始出。

    以上古文是什麼意思呢?譯成今天的語言有如下幾方面的記載。

    劉伯溫的籍貫以及他的祖上事蹟

    劉基,字伯溫,浙江青田人。劉伯溫的曾祖父劉濠出任過南宋翰林掌書,南宋滅亡後回鄉隱居,劉濠的同鄉林融倡議組織抗元義軍。事情敗露,元政府派使者審問了他的同黨,很多人受株連。

    元廷使者路過劉濠的家,就在他家裡寄宿了。劉濠看見牽連的人這樣多,就心裡想了一個計策,用酒把使者灌醉了,又放了一把火,把自己房子燒掉了。於是這個有人名的簿籍,也就隨之燒燬在裡頭。由於無法記全在冊人名,元廷使者沒有辦法就偽造了那本受株連人名的簿籍。因此很多被牽連的人都倖免於難了。

    劉伯溫才華橫溢倍受推崇

    劉基小的時候很聰明,他的老師鄭復初對劉基的父親說: 您祖上積有功德,您的孩子必定會光大您家門庭。元朝至順年間,劉基考中進士,被朝廷任命為高安縣縣丞。鑑於劉伯溫清廉正直的名聲,行省徵召他,他推辭拒絕。西蜀一帶的名人趙天澤評論江東人物,劉基位居榜首,認為劉伯溫的才華不在諸葛孔明之下。

    明史記載劉伯溫的事蹟還很多,這裡就不一一述之了。

    拋開民間傳說與野史誇大吹噓的成分不談。劉基,劉伯溫憑藉自身卓越的智慧,輔助朱元璋建立明朝做出了巨大的歷史貢獻。他在儒學方面,其融會理學諸派,又以儒道互補,實乃明代的一位大家!

    (注:明史記載原文部分皆摘自於網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表示美麗、好看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