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榮耀歷史

    轟轟烈烈的隋末農民起義,誕生了多少英雄豪傑,有為一方諸侯的竇建德、劉黑闥、王世充,也有陣前衝殺的秦瓊、程咬金、尉遲敬德,最終李淵笑到了最後,建立唐朝。

    現在回味這段歷史,不免感覺李淵就是天命所歸,不僅親生兒子李建成、李世民戰功了得,就連近親裡也是名將輩出,其中最為出名的是初唐三大宗室名將,李孝恭、李道宗、李神通。公元640年,李世民為了表彰功臣,命閻立本在凌煙閣內描繪了二十四位功臣畫像,這就是著名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我們熟知的長孫無忌、秦叔寶、程咬金、房玄齡等等都名列在內,而李唐宗室三位名將卻只有李孝恭在內,這是為什麼呢?

    1、三人戰功不一樣,李孝恭遠遠超過另兩位。如果說李唐天下的北方是李世民打下來的話,南方就是李孝恭平定,他經略巴蜀,攻滅蕭銑,平定輔公祏,立下不世戰功,所以高居凌煙閣第二位,僅次於策劃玄武門之變的長孫無忌。反觀李神通和李道宗,雖有多次征戰,但是都是跟隨李世民或者李靖,並沒有獨立取得大戰的勝利,甚至李神通還被竇建德俘虜過。

    2、李道宗品行有汙點,被告發貪贓枉法逮捕入獄,最後削職回家,最後靠著女兒文成公主出嫁土蕃才被重新啟用。

    2、凌煙閣是李世民用來表彰功臣的,名額有限,為了更好地籠絡外臣,在功勞相差不大的情況下,李世民也會把名額給外臣,自己的宗室委屈一點,李孝恭功勞實在太大,無法抹滅,李神通和李道宗的功勞比之秦瓊等人還有不足,所以也就無法進入凌煙閣了。

    總結來說,李道宗和李神通沒有進入凌煙閣,首先是自身不足,戰功不夠彪炳,再者就是他們宗室的身份註定不可能都進入凌煙閣。

  • 2 # 嶽劍

    初唐三大宗室名將分別為:李孝恭、李道宗和李神通。

    凌煙閣功臣不是說誰上就可以上的,有兩點要求:一是為大唐建國立下汗馬功勞的功臣,另外一個就是跟唐太宗一心的人。所以唐太宗也不太好把太多李氏宗室列入其中,留下更多的位置給其他功臣,籠絡人心。而且孝恭功勞比李道宗要強一些,加上李道宗貪汙,為李氏宗室蒙羞,而且已死,只能委屈李道宗了。

    而在初唐三大宗室名將中,李神通的軍功明顯不如李孝恭和李道宗,也沒有什麼突出表現,在說李道宗都不能上,所以李神通更不可能了。

  • 3 # 孔六十三

    初唐三大宗室名將是指李孝恭、李道宗和李神通。既然是宗室,那麼他們跟唐高祖李淵肯定是血緣很近的族人,事實上他們全都是西魏、北周八柱國之一李虎的後代。

    李淵的父親是李虎的第三子李眪,他承襲了李虎唐國公的封號,並把他傳給了兒子李淵。

    李孝恭是李虎的曾孫子,他的祖父是李虎的第七子李蔚,所以李孝恭是李淵的唐侄。

    李道宗也是李虎的曾孫,他的祖父是李虎的第四子李璋,所以李道宗也是李淵的堂侄。他也是嫁到西藏的文成公主的父親。

    李神通是李虎的孫子,他的父親是李虎的第八子李亮,所以李神通是李淵的堂弟。

    介紹完了他們之間的關係,我們來看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是怎麼回事。

    貞觀十七年(643年),唐太宗李世民命畫師閻立本畫了為唐朝開國做出重要貢獻的二十四位功臣的畫像,並把畫像置於凌煙閣內,這些功臣被稱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三人同為宗室,為什麼只有李孝恭位列凌煙閣呢?李道宗和李神通為什麼沒有入選呢?

    我們先說李孝恭,李孝恭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的第二位,排位非常靠前,僅次於長孫無忌。而他能得這麼高的位職也是實至名歸,全是憑實力說話。如果說唐朝的建立李世民的功勞最大,那第二的就非李孝恭莫屬了。

    公元618年,李淵稱帝,建號武德,任李孝恭為山南招尉大使,負責攻略巴蜀。李孝恭領兵攻取巴蜀,一連攻下了三十餘州,隨後又大敗朱粲,攻下了巴蜀。

    武德三年(620年),被任命為信州總管,他練習水軍、大造戰船,為攻打蕭銑做準備。武德四年(621年),以李靖為副將,先攻下了荊門和宜都,隨後又攻下夷陵,最後包圍了南梁的都城江陵,蕭銑被逼投降,江南一個重要的割據勢力被消滅了。

    武德七年(624年)打敗輔公祏,平定江南,被任命為揚州大都督,江淮和嶺南大部分地區都歸他管。

    可以說李唐的天下北面是李世民打下來的,南面基本都是李孝恭打下來的。這種大功,讓他入選凌煙閣功臣之列是必須的。而且他雖有大功,但為人卻很謙遜有禮,並不居功自傲,李淵、李世民父子待他也格外親厚。

    接下來我們來說李神通。李身通沒有入選凌煙閣功臣之列其實很簡單,功勞不大。李神通最大的功勞就是在李淵起兵之初最早響應李淵的。李淵在太原起兵,李神通在河東(黃河東)響應,待到李淵渡過黃河與他匯合後,又幫李淵攻下了長安。

    李淵稱帝以後,任命他為山東道安撫大使,統管山東的軍隊。他先是不聽下屬建議,錯失打敗宇文化及的機會,後又被竇建德打的節節敗退,盡失山東之地,最後還被俘虜。後來竇建德被李世民消滅以後,李淵念他的舊情,仍對他委以重任,但他還是沒把握住機會,在與竇建德餘部劉黑闥的爭戰中大敗,損失慘重,最後還是跟在李世民後面才滅了劉黑闥,挽回了點顏面。

    貞觀初年,李世民大封功臣,李神通因為杜如晦、房玄齡的封賞在他之上而憤憤不平,去找李世民理論。李世民就把他的“戰功”給羅列了一遍,他便不吱聲了。所以說李神通沒有入選凌煙閣功臣之列就是攻勞小,不夠格,李世民對他的評價也不高。

    最後我們來說李道宗,為什麼把他放到最後說呢?因為他沒入選的原因很複雜。

    李道宗跟隨李世民在擊敗劉武周、王世充、竇建德的戰役中立下很多功勞,在武德五年(622年)被封為靈州總管。在靈州多次大敗東突厥,為守護唐朝邊境做出了很大貢獻,後來在李靖消滅東突厥的戰役中也是屢立戰功。他還參與了滅吐谷渾、薛延陀,隨徵高句麗等。李世民對他的評論倒是不錯的,說他是與李勣、薛萬徹二人齊名的名將。他的戰功雖多,但大都是在李世民麾下作戰,自己獨擋一面時很少,與李孝恭不能相提並論。雖然如此,按功勞李道宗還是可以位列凌煙閣的,之所以沒有他,可能有以下兩個原因:

    第一,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的評定存在一定的偏頗。功臣是李世民定的,他在評定時,對那些在玄武門之變中支援他的人要厚待一些。李道宗在李世民和李建成的鬥爭中保持中立,最起碼明面上沒有支援李世民的言語和舉動,李世民奪嫡他也沒有出力。所以在功勞差不多的情況下,李世民一定會優先選擇幫他奪嫡的人,李道宗有可能因此無緣入選凌煙閣。

    第二,李道宗曾因為貪汙被李世民罷官,至使李世民對他的印象變差,他的聲譽也因此大打折扣。

    可能因為這兩個原因,使他沒被列入凌煙閣。晚年的李道宗因為受到了高陽公主謀反案的牽連被流放象州,在路上病逝。

  • 4 # 聊以自娛2

    李孝恭(591年-640年),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秦安)人。將門之後、唐朝宗室、名將。西魏、北周八柱國之一李虎曾孫,北周朔州總管李蔚之孫,隋朝右領軍大將軍李安之子,唐高祖李淵的堂侄,唐太宗李世民的堂兄,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第二。

    隋朝末年,李淵在晉陽起兵,攻克長安後,任命李孝恭為山南道招慰大使,領兵出巡巴蜀地區,連下三十餘州,在唐掃清六合中立下很多功勞。武德元年(618年),李淵稱帝,拜李孝恭為左光祿大夫,不久改為山南招尉大使,負責經略巴蜀。李孝恭進擊朱粲時,大破其陣,俘獲朱粲。眾軍士認為:“朱粲之徒殺食活人,是兇惡之賊,應該將他們坑殺”。孝恭卻說:“不能這樣。如今列城盡在寇境,如獲敵則殺,以後誰還敢歸降呢”?全都赦罪釋放。由此緣故,傳檄所至之處,相繼歸附。武德二年(619年),李孝恭轉封為信州總管,承受制命可以權益行事、補授官員。武德三年(620年),李孝恭又獻計進攻蕭銑的割據政權,李淵非常欣賞他的計策,任命其為信州總管,進爵為趙郡王,並改信州為夔州(今重慶奉節)。在李靖的幫助下,滅蕭銑、輔公拓,統領長江以南地區,戰功幾乎與秦王李世民並駕齊驅。成為唐高祖時期舉足輕重的將領。

    李孝恭年少時,性格沉穩,很有見地,聰明有才華,很早就受到李淵的賞識。李孝恭的父親李安與李淵是堂兄弟,也就是說李安的父親李蔚和李淵的父親李昺親兄弟,都是西魏開國功臣李虎的兒子。隋大業十三年(617年),李孝恭任山南道招慰大使,山南道主要包括秦嶺以南鄂渝川陝毗鄰地區。李孝恭從金川(今陝西安康)至巴蜀地區,以仁德招降各地,特別是在剿滅朱粲的做法,很受各地歡迎。所以傳檄所至,三十餘州無不歸順。為後來李淵統一全國創造了有利條件。

    武德三年(620年),李孝恭、李靖領兵戰勝蕭銑,奪取了東起巴陵(今湖南嶽陽),南至交趾(今越南北部)。西到夔州(今重慶奉節)廣大區域。當時,李孝恭剛31歲,唐高祖李淵認為他太年輕,沒有帶大兵團作戰的經驗,讓謀略深厚的李靖輔佐他。當時,李世民已經平定了洛陽王世充,河北竇建德。武德五年(622年),李孝恭又佔領了整個巴蜀,至此嶺南之地全歸大唐所有。李孝恭鎮守江陵,屯田桑耕、開辦銅礦、恢復生產,西部江南日趨穩定。

    武德六年(623年),杜伏威的部將輔公祏(shí)反唐、殺王雄誕、率部佔湖州。唐高祖任命李孝恭為帥率兵前往九江,李靖、李勣、黃君漢、張鎮州、盧祖尚全都受他節制。出發之前,李孝恭宴請眾多將士,杯中之水忽變為血色,在座者面容盡變,李孝恭舉止自如,從容不迫地開導說:“禍福無門,惟人自招!我沒有做過什麼虧心事,大家不必為此憂心。輔公祏惡貫滿盈,如今依仗朝廷威靈以問罪致討,杯中之血,只不過是賊臣授首的徵兆而已”!說完一飲而盡。

    次年(624年)正月,唐軍先頭部隊佔領樅陽(今屬安徽銅陵),李孝恭率大軍先後進據鵲頭鎮(今安徽南陵)、蕪湖,進逼梁山(今安徽和縣南)。輔公祏部將馮惠亮、陳當等人用鐵索在梁山、博望山橫鎖長江後據險挑戰,李孝恭堅守壁壘不與應戰。李孝恭暗地派奇兵斷絕馮惠亮糧道,叛軍物質匱乏、糧草不繼,只好夜裡出營挑戰,李孝恭還是堅持睡覺不動。第二天,派出少量羸弱兵卒前去應戰,派盧祖尚挑選精騎嚴陣以待。馮惠亮不知是計,見唐軍羸兵退卻,認為李孝恭兵不過如此,殺氣騰騰的直撲過來,與盧祖尚接應之兵相遇,雙方大戰,馮惠亮大敗,退守梁山。李孝恭則趁盧、馮大戰時,率兵攻破梁山別鎮,輔公祏叛軍被殺、落水死者數以千計。

    李孝恭與李靖商議,由李靖率軍繞道直取丹陽(今江蘇鎮江),李勣率兵取道常州,攔截通往會稽(今浙江紹興)之路,李孝恭等率大軍正面迎敵。李靖直搗丹陽,輔公祏見無險可守,棄丹陽南逃,被李勣追趕。輔公祏一路潰散,到句容(今浙江句容)時,只有500多人。夜宿常州時,部下反叛,輔公祏只好連夜逃往武康(今浙江德清),為當地武裝俘獲,送回丹陽,被李孝恭當眾處死!

    李孝恭因功被任命為東南道行臺右僕射、揚州大都督,鎮守江南。後有人誣告李孝恭圖謀造反,被唐高祖李淵召回長安,因查無實證,讓他留守京城,擔任宗正卿。以後李孝恭先後歷任涼州都督、晉州刺史。貞觀初年,遷任禮部尚書,改封為河間郡王。

    李孝恭得了許多賞賜,光歌姬舞女就達一百餘人。李孝恭不喜反悲,對左右說:“我住的大宅子真是太宏麗了,應該賣掉再買座小院子,能住就可以了。我死之後,諸子如果有才,守住此產業就足夠了。如果這些犬子不才,也免得這麼好的大宅子便宜了別人”。唐高祖、唐太宗對李孝恭十分親近,李孝恭卻明白樹大招風的道理,自己越是得到皇帝親近,越容易遭到妒忌,容易引起禍端。於是他縱情飲宴,廣蓄歌姬,少說朝中之事。貞觀十四年(640年),李孝恭得急病去世,時年才五十歲,正當壯年。李世民親自舉哀,哭之甚慟,贈司空、揚州都督,陪葬獻陵,諡曰元,配享高祖廟庭。

    李孝恭軍事智慧才能幾乎與唐太宗抗衡,謀略就算是唐代“戰神”李勣相比也不遑多讓。只是李孝恭為人低調,從不貪天功,屬下有什麼好的意見和建議,條件容許一定採納並輔佐實施。比如李靖,長期擔任他的副職,李孝恭時常與其討論作戰方略,從不固執己見。也從不埋沒李靖等部下的功績,反而上書為其表功。所以李孝恭是一個胸襟寬廣,善於領兵之人。可惜,與李世民、李靖、李勣處在同一時期,他的光芒多少也被這些人的輝煌遮住了一些,但不管怎麼說,李孝恭絕對是一位歷史名將,這一點是任何人都遮擋不住的。

    《舊唐書》說李孝恭:“自大業末,群雄競起,皆為太宗所平,謀臣猛將並在麾下,罕有別立勳庸者,唯孝恭著方面之功,聲名甚盛。厚自崇重,欲以威名鎮遠,築宅於石頭,陳廬徼以自衛”。又說:“孝恭性奢豪,重遊宴,歌姬舞女百有餘人,然而寬恕退讓,無驕矜自伐之色。太宗甚加親待,諸宗室中莫與為比。疏屬盡封,啟亂害公。河間孝恭,獨稱軍功”。《新唐書》評價李孝恭:“景、元子孫,當草昧之初,乘運而奮,方高祖攘除四方,所以宣力,皆顯顯為世豪英。至河間之功,江夏之略,可謂宗室標的者也”。由此可見,李孝恭位列凌煙閣就沒有什麼可以奇怪的了,至於其他李氏宗親,戰績與能力與李孝恭相去甚遠,不列凌煙閣也就沒有什麼好奇怪的了。

  • 5 # 江湖小曉生

    初唐三位宗室名將,分別指的是李孝恭、李道宗以及李神通。

    先看看李世民祖輩們的順序,我們就能知道這三個人是什麼身份了。

    李虎生李昞,李昞生李淵,李淵生李世民。

    李孝恭是李虎的第七個兒子李蔚的孫子,所以從輩分上來說,李孝恭是李世民的遠房堂兄弟。李道宗是李虎的第四個兒子李璋的孫子,因此從輩分上來說,李道宗也是李世民的遠房堂兄弟。李神通是李虎的第八個兒子李亮的兒子,身份就高一個級別了,他是李淵的堂兄弟,是李世民的遠房堂叔。

    大家都是李唐宗室宗親,而且全都在戰場上立下了赫赫戰功。為啥只有李孝恭一人可以進入凌煙閣,成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其他兩個人只能站在旁邊流哈喇子呢?

    一、我們先用排除法,第一個要排除的就是李神通。

    為啥要排除李神通?這哥們好歹也是李淵的堂兄弟,論輩分是比李世民高一個級別的,咋能說排除就排除呢?

    其實我們去看看他的糗事,就能知道李神通這位老大哥,為啥要被排除出去了。在隋朝大業十三年的時候,李神通聽說李淵在晉陽起兵了。

    這是滅族的大罪,李神通就算不想反,也必須要跟著李淵混了。但是他可不是獨自起兵的,而是跟著李淵的女兒平陽公主後面混。

    李神通本來就沒什麼太大的本事,只不過是仗著有個宗室的頭銜,這才越混越有成績。但在混的這個過程中,還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

    在攻打竇建德的時候,李神通不僅被人家打得全軍覆沒,而且自己還被俘虜了。就算後來逃回來了,李神通成為俘虜的這個汙點,也使得他不可能進入凌煙閣了。

    此後李神通雖然在平定劉黑闥和徐圓朗時,都立下了戰功,但是也只能是加官進爵。汙點一旦出現,一般是很難抹去的。

    在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後來繼位以後,開始封賞功臣。李神通發現自己排名還比不上房玄齡、杜如晦,於是開始各種發牢騷。

    李世民也毫不客氣地揭了李神通的短:叔叔你可拉倒吧!你雖然起兵的時候有功,可是打竇建德時全軍覆沒,還被人家俘虜了,打劉黑闥時丟盔棄甲,慌亂逃竄。就這麼個表現,還想上凌煙閣?想啥呢?所以李神通被排除了。

    二、李道宗的確遠遜於李孝恭。

    李道宗和李孝恭,絕對是上天賜給老李家的兩位福將,他們都給李唐王朝立下了赫赫戰功。都進入凌煙閣,問題是不大的。

    但是如果仔細去區分的話,這兩個人還是有本質區別的。如果說李道宗是李世民這個部門下的業務經理的話,那麼李孝恭則跟李世民一樣,是另一個部門的部門經理。

    這麼一來我們就能搞清楚了,李道宗就算立了再多戰功,他也是在李世民的指揮之下完成的。而李孝恭就不一樣了,他是自己帶著一幫馬仔各種攻城略地。

    可以比較一下兩個人戰績。

    首先看李道宗。

    戰績一,武德二年,李道宗跟隨李世民對抗劉武周的主力宋金剛。李道宗準確分析出了劉武周軍隊缺少糧食的窘境,最終幫助李世民擊敗劉武周,奪回了河東要地。戰績二,武德三年,李道宗跟隨李世民前往虎牢關,先後參與了擊敗竇建德和王世充的大戰,立下了不少戰功。戰績三,武德五年,李道宗跟隨李世民征討漢東王劉黑闥,劉黑闥突襲李世勣,李道宗則跟著李世民一起前去救援。這次反倒被劉黑闥給包圍了,要不是尉遲恭趕來,李世民和李道宗可能都要報銷了。戰績四,武德五年,梁師都聯合突厥帶兵攻打李道宗鎮守的靈州,結果被獨當一面的李道宗給擊敗。此後突厥人多次來犯,都被李道宗擊敗。

    小結,李道宗的確立下了不少功勞,但是從過程來看,在開國時期,基本上都是跟著李世民混的。也就是說,沒有李世民的指揮,李道宗未必就能獲得如此豐碩的戰果。

    再看李孝恭。

    戰績一,李淵起兵時,李孝恭帶兵攻佔了巴蜀三十多州。更是擊敗了朱粲的大軍,俘虜甚多。使得巴蜀地區徹底臣服。戰績二,武德三年,李孝恭進爵為王。開始製造船隻,練習水軍,打算攻打蕭銑。當時蕭銑號稱領兵40萬,以江陵城為中心,佔地為王。李孝恭帶著水路12支大軍從夷陵出發進攻蕭銑。最終逼迫蕭銑出城投降。戰績三,武德四年,李孝恭開始治理荊州,由於安撫得當,使得南方歸附唐朝的多達49個州。甚至海南都成了當時李淵的地盤。戰績四,武德六年,李孝恭帶領李靖、李勣等名將,前往九江出征鎮壓杜伏威的部將輔公祏,大獲全勝,在武康俘虜輔公祏,徹底平息反叛。

    小結,很顯然從上面的戰績來看,李孝恭完全是獨當一面的人物。巴蜀、荊襄之地全部都是李孝恭拿下的,這功勞是李道宗比不了的。

    三、名額有限,賞賜外人更重要。

    凌煙閣本就是賞賜功臣的地方,為啥要封賞這些功臣呢?主要就是給後世做個表率。大家要給李唐王朝好好幹活,將來也能上去。

    至於李唐宗室,能上榜的自然就沒那麼多了。畢竟主要目的不在於鼓勵宗室,宗室做大了以後,往往會成為皇帝的威脅。

    而且封賞外人,可以激勵他們好好幹活,封賞宗室太多的話,會讓大臣們覺得皇帝偏心。這就違背了當初設立凌煙閣的目的了。

    後廢行臺,拜揚州大都督。孝恭既破公祏,江淮及嶺南皆統攝之。自大業末,群雄競起,皆為太宗所平,謀臣猛將並在麾下,罕有別立勳庸者,唯孝恭著方面之功,聲名甚盛。厚自崇重,欲以威名鎮遠,築宅於石頭,陳廬徼以自衛。---《舊唐書》

    因此在李道宗和李孝恭都能入選的前提下,稍微比較一下就能發現,李孝恭是遠超過李道宗的,當然是他入選了。

    總結:唐朝歷史過分渲染北方戰事。

    很多人一直都有一個疑問,為啥感覺唐朝奪取天下,基本都是在北方打仗呢?難道打下了北方就打下了天下?這不能啊?

    畢竟三國時期,荊州、東吳、巴蜀就都是發展起來的地方了,而且是很著名的戰場。其實唐朝的歷史過度渲染了北方戰事。

    因為攻佔北方,功勞最大的是唐太宗李世民,當然要刻意渲染一下他的功勞。南方不是沒有打仗,獨當一面攻打南方的,其實就是李孝恭。

    如果說唐朝創業分兩個板塊的話,李世民攻佔了北方,那麼李孝恭便攻佔了南方。但是李孝恭可不是皇帝,而且過分誇大他的功勞,會顯得李世民沒那麼能幹。

    所以李孝恭就沒那麼出名了,不光他的功勞沒多少人提起,而且他還被多次懷疑有謀反嫌疑,以至於後世口碑都不佳,也不知道是誰的傑作。功成名就以後,李孝恭故意投身於酒色場之中,以此解除了李淵父子對他的懷疑。

    參考資料:《舊唐書》、《新唐書》

  • 6 # 海鏡清

    題主說的初唐三大宗室名將,應該是指李道宗、李神通、李孝恭。

    唐貞觀十七年二月,唐太宗李世民為懷念當初一同打天下的眾位功臣(當時已有數位辭世,還活著的也多已老邁),命閻立本在凌煙閣內描繪了二十四位功臣的影象。

    江夏郡王李道宗是唐太宗的堂弟,才幹出眾,屢有大功,唐太宗在晚年評價李道宗為與李勣、薛萬徹二人齊名的名將。

    但貞觀十一年(637年),李道宗因貪贓入獄。唐太宗因此事對侍臣們說:“如今道宗已封王爵,稟賜甚多而貪求不止,豈不令人鄙棄!”於是罷免李道宗的官職,削其封邑,以郡王身份歸家。雖然後來又重新被啟用,但有了這個汙點,顯然就沒有入凌煙閣的資格了。

    淮安王李神通是唐太宗的堂叔,唐高祖時期山東地區唐軍皆受到李神通的管制。此時李氏宗親除李淵諸子以外,唯李神通勢力最大、任務最重。而且李神通素與李世民相善,玄武門事發之前仍與李世民夜飲,並護送李世民返回府邸,應屬於支援李世民一派。

    但李神通能力不行,是常敗將軍。唐太宗曾經面對面地評價李神通:“竇建德吞噬山東,叔父全軍覆沒;劉黑闥再合餘燼,叔父望風奔北”。也就是說,李神通講政治,可以給榮華富貴,但他不能幹事,不能成事,沒有功勞,也就沒有進凌煙閣的資格。

  • 7 # 煙郭說歷史

    初唐三大宗室名將中,李孝恭戰績彪炳,李道宗為大將之材,李神通虛有其名,不值一提,唯李道宗沒能入選凌煙閣比較可惜。

    李孝恭之所以能上榜,這完全是因為這個人太強了,功勳卓著。

    在李唐創業史上,我們都知道李世民打下了半壁江山,名震天下,但還有另外一個人可以比肩李世民。

    他就是李孝恭!

    李世民獨自統率大軍平定北方的王世充、劉黑闥、竇建德之流,而李孝恭則獨自指揮大軍平定巴蜀、滅蕭銑,平定嶺南,後輔公祏反唐,李孝恭親率大軍一舉攻滅。

    他和李世民兩人一南一北,李世民平定北方,李孝恭平定南方,初唐名將李靖那時候都是他的副手,可謂是戰績彪炳,是唯一與李世民齊名的宗室名將。

    相比之下,李道宗要差一截

    在李唐創業史上,李道宗更多的是跟隨李世民南征北戰,是追隨者,是李世民的部將,不是統兵之帥。

    李道宗跟著李世民平定宋金剛、王世充、竇建德時,李孝恭已經獨自統領大軍平定巴蜀、攻滅蕭銑了。

    兩相對比,李道宗還在李世民手下當一名小部將的時候,李孝恭已經是兵馬大元帥,四下征戰建功立業了。

    李世民登基後,李唐與周邊各族爆發了多次戰爭,在滅東突厥、攻滅吐谷渾等大型戰役中,李道宗也不是統兵之帥。

    而是作為李靖麾下的一員大將,受李靖指揮,雖然獨自帶領了一路兵馬,但也是在李靖統攬全域性的指揮之下。

    總的來說,李道宗雖然一直處於一個跟隨者的角色,但每次在軍中建言獻策,頗有道理,他獨自統領一路兵馬指揮作戰,也是大部分獲得勝利。

    相比之下,尉遲恭之流屬於猛將一類,其軍事指揮能力相比於李道宗恐怕還要差一截,沒能入選凌煙閣,可能也是因為一直處於別人之下,風頭被人蓋過的原因。

    前期風頭被更強的李世民掩蓋,後期被李靖等大唐名將掩蓋,和這些人相比,他就顯得差一些了。

    至於李神通,就差遠了

    雖然打過一些勝仗,但敗仗也打了不少。在攻伐竇建德之戰中,李神通所部全軍覆沒,他自己也兵敗被俘。

    攻伐劉黑闥時,李神通所部被擊潰,兵馬物資損失三分之二,他的這些戰績別說跟李靖比,就是比起李道宗都差遠了。

    入不了凌煙閣功臣之列,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 8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首先你得明白唐太宗李世民設定凌煙閣功臣的意義是什麼?

    凌煙閣功臣一共有24人,是唐太宗在貞觀十七年(公元643年),為了紀念和他一起打天下的功臣而修建的,唐太宗一共當了23年皇帝,差不多就在他在晚年才想起要修建這麼一個供奉功臣的場所。

    唐太宗修建凌煙閣有兩個目的:一是緬懷過去、展示功績。貞觀十七年唐太宗已經45歲了,已經當了17年的皇帝,人一到老年就容易懷念過去,即使是皇帝也不例外,唐太宗又是一個傳奇的皇帝,他是透過玄武門政變殺死太子李建成,然後逼迫唐高祖李淵讓位而登上皇帝寶座的。

    唐太宗李世民

    凌煙閣功臣中幾乎全部是開國功臣,與唐太宗一起打天下,一起參與玄武門政變,一起參與漢理天下,共同創造了貞觀之治的盛世,這是有目共睹的,也是需要向後人展示功績的。

    二是拉攏功臣,樹立典範。凌煙閣功臣主要有三種身份,一是宗室外戚,二是文臣,三是武將,這些人構成了唐朝初年的核心政權,唐太宗為了穩定唐朝的統治,需要拉攏這些功臣,為後人樹立一個典範。

    凌煙閣功臣主要展示的是名譽上的榮耀,是一種影響後世的無形資產,哪怕功臣們去世了,只要凌煙閣還在,對於功臣的後世子孫和唐王朝的後世皇帝來說,就是巨大的榮耀,是一種政治上無形的影響力,能夠恩澤後代。

    接下來再來看看凌煙閣功臣的具體組成人員:

    長孫無忌排第一,他是唐太宗皇后的兄長,也就是唐太宗的大舅子,一直為唐太宗出謀劃策,屬外戚,也是文臣之首。

    長孫無忌

    李孝恭排第二,他是唐太宗的族兄弟,也是堂兄弟,在唐朝統一戰爭中,多為一路唐軍的總指揮,立下不少功勞,屬宗室,地位特殊,他也是凌煙閣功臣唯一的宗室,也是唯一有王爵的功臣。

    杜如晦排名第三,他是唐太宗的謀士,玄武門之變的首席功臣,屬文臣。

    魏徵(魏徵)排名第四,他是唐太宗的謀士,也是貞觀一朝有名的宰相,屬文臣。

    房玄齡排名第五,他是唐太宗的謀士,也是貞觀朝的宰相,屬文臣。

    高士廉排第六,他是唐太宗皇后的舅父,玄武門之變的功臣,屬外戚,歸於文臣。

    尉遲敬德排第七,驍勇善戰,對唐太宗忠心耿耿,玄武門之變中,尉遲敬德射殺李元吉,居首功,屬武將。

    李靖排第八,是唐朝初年第一名將,文武雙全,是韓信般的謀將,參與了一系列重大戰役,還有兵書留傳下來,屬武將。

    尉遲敬德

    蕭瑀排第九,南朝梁皇族後裔,隋煬帝蕭皇后的弟弟,唐朝著名宰相,屬文臣。

    段志玄排第十,從晉陽起兵跟隨唐朝征戰,曾經擒獲名將屈突通,身經百戰,功績累累,屬武將。

    劉弘基排第十一,跟隨唐高祖李淵起兵,參與唐太宗統一天下的戰爭,屬武將。

    屈突通排第十二,奚族人,唐朝名將,跟隨唐太宗參與統一戰爭,屬武將。

    殷開山排第十三,唐朝名將,跟隨唐高祖李淵太原起兵,參與唐太宗統一天下的戰爭,在討伐劉黑闥的戰爭中死於途中,屬武將。

    柴紹排名第十四,唐高祖的女婿,唐太宗的姐夫或者妹夫,跟隨唐高祖太原起兵,參與唐太宗統一天下的戰爭,屬外戚,也是武將。

    長孫順德排第十五,唐朝名將,跟隨唐高祖太原起兵,參與玄武門兵變,屬武將。

    張亮排十六,他是房玄齡推薦給唐太宗的,在玄武門事變中,為唐太宗在洛陽暗中募兵,屬武將,但在貞觀二十年,因參與謀反被殺。

    侯君集排十七,唐朝名將,跟隨唐太宗參與統一天下的戰爭,參與玄武門事變,屬武將,貞觀十七年因為參與太子李承乾謀反的事被殺。

    張公謹排十八,他是秦王府幕僚,參與玄武門事變,跟隨李靖討伐過東突厥,屬武將。

    程知節(程咬金)排名十九,唐朝名將,參與唐太宗統一天下的戰爭及玄武門事變,屬武將。

    程知節

    虞世南排名二十,唐初著名書法家、政治家,秦王府十八學士之一,為人剛烈敢諫,其成就多是文學與政治上的,屬文臣。

    劉政會排名二十一,跟隨唐高祖李淵在太原起兵,為唐朝鎮守太原,是唐太宗的兒女親家,屬外戚,也是武將。

    唐儉排名第二十二,參與唐高祖李淵在太原起兵,經常作為使者出使敵軍,也是唐太宗的兒女親家,屬外戚,也是文臣。

    李勣(李世勣)排名第二十三,唐朝名將,以瓦崗軍身份降唐,參與唐太宗統一天下的戰爭,參與攻打東突厥、薛延陀、高句麗等政權,屬武將。

    秦瓊排名第二十四,唐朝名將,勇武過人,參與唐太宗統一天下的戰爭,多為先鋒大將,屬武將。

    從凌煙閣的人員組成來看,幾乎都是唐朝的開國功臣,都對唐朝建立有著不同的功績,這24人中只有一個李唐宗室成員,就是李孝恭,事實上,唐朝初年,李唐宗室並非只有李孝恭一人有功,比如李道宗和李神通,為何他們不能成為凌煙閣功臣?

    李孝恭

    唐高祖李淵的家族屬關隴貴族集團,是一個超大的世襲貴族家族,李淵的祖父李虎是西魏八柱國之一,李虎有8個兒子,14個孫子,其後裔龐大,錯綜複雜,李淵在太原起兵反隋後,隴西李氏也被迫跟隨。

    李孝恭是李世民的族兄弟,跟隨李淵參與了太原起兵,平定了割據南方的蕭銑政權,打敗江南地區的起義軍首領輔公祏,是李唐宗室中除李世民之外最會用兵的人。

    李道宗是李淵的堂侄,也是李世民的族兄弟,他還是文成公主的父親,跟隨李世民參與了柏壁之戰,提出了李世民同樣的謀略,還參與虎牢關之戰與平定劉黑闥之戰,隨後不久,李道宗作為靈州總管,鎮守邊境,多次擊退了突厥大軍,並與李靖一起俘虜突厥頡利可汗,李道宗還參與攻滅吐谷渾、攻打高句麗及滅亡薛延陀的戰爭,都立有功勞。

    李神通是李虎的孫子,算起來與李淵同輩,也是李世民的族叔,李淵在太原起兵時,李神通在長安響應,並與平陽公主等人聚集了一萬餘人,與李淵一起平定長安,作為唐朝的山東道安撫大使,李神通在攻打宇文化及時失敗,被竇建德俘虜,直到唐朝消滅竇建德才被救回,後跟隨李世民一起攻打劉圓朗和劉黑闥有功。

    凌煙閣24功臣

    之所以李孝恭被排入凌煙閣,而李神通與李道宗沒有,有以下原因:

    1、宗室身份特殊

    貞觀17年,公元643年唐太宗除了建立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外,還發生了一件事,就是太子李承乾的造反,唐朝歷來有太子造反的傳統,起因就是李世民的玄武門之變,後世的諸多太子及宗室成員企圖透過造反的手段成為皇帝。

    在中國歷史上,皇族宗室成員一直是身份較為敏感特殊的,歷朝歷代都有不重用宗室人員的習慣,秦二世即位後,殺死了所有的兄弟姐妹,曹丕當了皇帝后,把所有的皇族成員都排除在政治核心之外,西晉重用宗室,結果引發了八王之亂。

    唐太宗深知這一點,宗室成員的身份非常特殊,一旦握有兵權及政治權力,又有非份之想的話,就會造成政治的混亂,所以歷朝歷代都是排斥宗室參與政治中心的,至於紀念功臣的凌煙閣可以有宗室成員,但不能過多,李世民只選了李孝恭一人進入凌煙閣。

    李神通

    2、以功勞來劃定,同時參考能力

    從上述介紹可以看到,進入凌煙閣的人員必須得有功勞,李孝恭、李道宗、李神通三人中,除了李神通功勞不足之外,李孝恭和李道宗功勞其實是夠格的,李孝恭其實是文武雙全,並且多次作為軍隊的主將率軍出戰,而李道宗則多是與其他將領一起出戰,或者作為副將出戰。

    比如公元621年平蕭銑之戰,李孝恭是主將,李靖是副將,而公元634年攻吐谷渾之戰,李靖是主將,李道宗和侯君集是副將,也就是說李孝恭早就做了主將,而十幾年後的李道宗仍然沒能做主將,只是個副將。

    從人事安排來說,足以說明李道宗的能力不如李孝恭,雖然李道宗直到公元646年還在對外征戰,但他仍然不是主將,雖然李道宗的功勞很多,但是從徵之功遠不如主將之功,能力也是如此,所以李孝恭能進凌煙閣,而李道宗不能。

    李道宗

    3、權衡利弊的結果

    凌煙閣功臣總共只有24人,但是唐朝初年的功臣顯然不止24人,總要權衡利弊選擇一些人,而放棄另一些人,李孝恭雖然進了凌煙閣,但從公元624年開始,他就沒有對外征戰的記錄,意思就是唐太宗解除了他的兵權,沒讓他繼續征戰,而是給他榮華富貴,讓他享受。

    李孝恭的後宮有一百多人,他也開始奢侈享樂,這其實是君臣之間的默契,也是權力的平衡,有能力的不給兵權,能力差一點的就繼續征戰,比如李道宗,一直征戰到646年,然後也開始了富貴的生活。

    另外,李道宗與長孫無忌、褚遂良、尉遲敬德等人有過節,尉遲敬德曾經因為李道宗的座位在自己之上,而打了李道宗一拳頭,李道宗好歹是宗室還是功臣,尉遲敬德為何敢如此?而且事後唐太宗也只是警告尉遲敬德,沒有任何處罰,這事都古怪,唐太宗不是公私不分和偏袒部下的人,這事總透露出唐太宗對李道宗的某種不滿。

    李世民

    李道宗後來在政治鬥爭中被長孫無忌和褚遂良,因為雙方有過節,過節也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長孫無忌和褚遂良也是唐太宗的心腹,唐太宗在選擇凌煙閣人選的時候,也要參考部下的意見,很有可能這個原因導致李道宗沒有進入。

    至於李神通,雖然是唐太宗的叔叔輩,但李神通嫉妒房玄齡和杜如晦的地位比自己高,唐太宗還親自勸說李神通,明確告訴李神通的功勞不如房玄齡和杜如晦,至少在唐太宗眼中是如此,所以李神通進不了凌煙閣。

    最終,在權衡利弊之下,唐太宗只選了一個宗室成員李孝恭進入凌煙閣,李道宗和李神通則沒有進入。

  • 9 # 日落浮雲

    沒多複雜,一句話,就選二十四個人,雖然老李家人才濟濟,但不能多佔名額的,即使實力相當甚至稍微佔優,也得外人優先,否則自己人多了不就給人一種過家家的感覺嗎?那樣就起不到榜樣育人的功效了,最起碼影響力要打折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電腦除C盤外其他盤怎麼進行磁碟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