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吹吹水吐吐槽
-
2 # 壞貓
在古代中國,決定一個都城地點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地理位置、山川形勢等自然因素,也包括經濟、文化等人文因素。而長安則很好地符合了很多條件。
首先,長安地處偏西,位於內地和邊疆的交界處,關中之地,東有崤函天險,南有武關、西有散關、北有蕭關,易守難攻,一旦東方出現變亂,便可以坐鎮長安,進可攻,退可守。
-
3 # 山東西山村夫
朝代定都是由多方面因素決定的,長安的地理位置,城市格局,以及政治環境上都十分有優勢。因此唐代以前的王朝很多都喜歡定都長安。
首先,政治因素來說:秦朝作為中國第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首先在長安建都,這使得長安成為封建王朝的政治中心,王興之地。秦朝確立了長安在全國的政治地位,這也使得長安的城市格局、人口規模得到了長足的發展。而西漢也以大一統帝國的繼承共同體自居,在攻破都城之後亦定都長安。自周秦漢唐的輝煌歷史沉澱在關中以來,天下君王應該是無不希望定都西安,以此來表示自己中原正統君主之位。
其次,地理因素上講,長安在當時的格局下可謂是天下嚥喉,南臨巴蜀,溝通東西。長安周圍高山環抱,一旦出現亂局或戰爭,可把兵員調製一線,大山就是最好的防線。
綜上所述,古代喜歡定都長安,喜歡的是長安當時的政治象徵,喜歡的是長安的地理位置,同時也是喜歡的長安的經濟水平。是多種因素的綜合考量使得古人樂於定都長安。
-
4 # 歷史兵說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其實,我們從這一句唐詩裡,就能大概知道古人為什麼喜歡定都長安了。唐朝及以前,當時,外族入侵幾乎都是來自西北方向,中原政權的主要威脅也是來自於西北邊患,從漢朝的匈奴、到隋唐的突厥,可以說西北地區都是戰爭的前線。同時,對於中原王朝來說最重要的就是中原之地;所以,出於安全考慮,為阻止西北遊牧民族南下,就必須要守住他們去往中原的要道——長安。關中之地的長安,地理優勢非常明顯,它既扼守了關中,又控制了中原,其前後左右均有險可守。歷來有山河之固,應對各種變亂;而且長安的地勢也很險要,是扼守北方和中原的最佳位置。不論是南下,還是北上、東出或西進都有非常大的戰略空間優勢,並且進可以東制諸侯,退可以自保有餘。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唐末以前,這個地區物產豐盈,資源豐富,地域寬廣,且“南有巴蜀之饒,北有胡苑之利”。除了漢朝建都長安是屬於外來戶之外;很多王朝的建立,其實都是離不開關隴集團的支援,所以,這些王朝建都長安也是一種政治選擇的需要。
-
5 # 我有一米八
我去過西安!冬天的時候,很溫暖。我印象很深,馬路兩邊樹上的黃葉子都還掛著,換了在山東,海風早吹的一乾二淨了,這一點濟南也類似。冬天的濟南也很溫暖,而且泉水眾多,依靠泰山山脈又安全。自古也是重鎮。西安氣候溫暖,沒有太大的風霜雨凍。古人就喜歡。再一個,從地理位置,政治層面也非常不錯。定都長安的政權:西周,秦朝,西漢,新朝,西晉,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隋朝,唐朝。宋代以後,商業發展,東部沿海和江南地區開始繁榮,於是國都也東遷了。想起來一個小故事,秦朝時秦始皇的風水大師發現南京王氣很旺盛。始皇怕以後會影響秦朝政權。於是派人挖秦淮河斷龍脈,又埋金人壓王氣。從此南京史稱金陵。再往後,果然很多朝代定都南京,但都是短命王朝。最有意思的是明朝,明成祖篡權後,也離開南京選擇定都北京。而定都北京的,一般都是國富民強,疆土遼闊。
-
6 # 至樂無如讀書
首都的選擇,往往關係到國家的命運和前途。而選擇首都的條件因素很多,但主要不外乎幾點,一,易守難攻,二,經濟繁榮,三,大體居中。當然帝王的發祥地、根據地、文化中心等也是條件。如果把歷史上的四大古都西安洛陽北京南京(都有統一王朝建都),作一比較,西安北京兩地三大條件都具備,南京洛陽經濟繁榮、居中沒問題,但易守難攻不具備。再從大一統王朝定都來看,西安有周秦漢隋唐五朝,北京有元明清三。這八朝都是強大鼎盛的王朝。洛陽有東漢西晉,東漢還是強勢王朝,但西晉就著實不能提。南京只有明初幾十年。透過對比西安和北京條件最優越(西安北京前後期)。這也就是古代帝王多建都西安的原因。歡迎探討,謝絕辱罵!
-
7 # 風沙風景
天府之地,金城千里,中原之龍首,誰不想在這裡稱帝,君臨天下,進可攻退可守,沒有大戰略大謀略的君王是難在這裡立足的,地理優先,上天眷顧,自然法則,中原核心,華夏,炎黃祖地!自然受人尊從!明君愛之!大秦嶺中華龍脈誰不愛誰不喜!
只有鼠目寸光,胸無大志,偏安一域,短命之徒才會在洛陽落敗下去!
督長安龍興則長治久安,退洛陽立洛陽衰敗。落洛同音,長安是百年帝王龍登之所在,洛陽則謝幕退場之地,此乃天意!上天註定!
長安聽聞於天,文武盛地,所以喜歡正合天意!
-
8 # 西土耆老丶鹹懷怨思
①西周:豐鎬只是周伐紂的一個據點,而周武王伐紂之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將象徵王權的“九鼎”遷置洛陽。 而且《何尊》銘文:“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則廷告於天,曰:餘其宅茲中國,自茲乂民。” 譯文:武王滅商後則告祭於天,以此地(這裡的中國指的洛陽)作為天下的中心,統治民眾。
史料《逸周書・度邑篇》也記載了“自洛汭延於伊汭,居陽無固,其有夏之居.我南望過於三塗,我北望過於有嶽,丕願瞻過於河,宛瞻於伊洛,無遠天室.” 譯文:從洛水一直到伊水之間,平坦而無險阻,這裡曾是夏朝定居的地方.我曾經南望三塗(即三塗山,在嵩縣西南伊水之北),北眺太行,看過黃河,覺得只有洛、伊之間,才是天子建都居住的地方.等到周都在這裡建成後,我才可以放心而去。”
②秦:這個是拼湊的,秦咸陽城遺址位於陝西省咸陽市窯店鎮一帶,自公元前349年,秦國秦孝公將都邑從櫟陽遷置咸陽,至公元前206年,劉邦攻破咸陽,秦朝滅亡。秦國在此建都時間為144年,包括了 (秦朝的14年),從未遷都。 但目前卻被西安給篡走了。
③西漢:劉邦“吾行天下多矣,唯見洛陽”,楚漢之爭結束後,公元前202年,劉邦在山東定陶汜水之陽登基稱“帝”,定國號為“漢”,定都洛陽。 後被婁敬勸都關中地區,勸都的大概內容是:“陛下定都洛陽,難道想與周朝比一比誰更昌盛?陛下取得天下與周朝不同,周室十幾代人積德行善。有德者則容易成為王,無德者則容易滅亡······。” 內容太多,就不寫了。 (顯然劉邦想定都的是洛陽,只不過認為自己無德,配不上而已。)
④新朝:這個是拼湊的,西漢末,外戚王莽篡漢稱帝,改國號“新”,不過從未被歷史承認,班固也將其編撰到了《漢書》,同屬西漢時期。(如今卻被西安人民割出來拼湊“十三朝”)
⑤東漢:這個是拼湊的,東漢定都的是洛陽,東漢末年,董卓入洛陽,燒殺搶掠,引起諸侯不滿,關東地區十八路諸侯組成的“討董聯盟”迫使董卓放棄洛陽,公元190年,董卓劫持幼年的漢獻帝遷都長安。 公元195年,漢獻帝逃出長安,回到洛陽,看見洛陽城遍地狼藉破爛不堪,心裡悲痛欲絕。 (也就是天子被劫持的這5年,被西安光榮的拼湊進“十三朝”)
⑥西晉:這個是拼湊的,西晉定都的是洛陽,永嘉五年(311年),漢趙軍攻陷洛陽,擄走了晉懷帝司馬熾,司馬鄴出逃,當時的西晉皇室、世族已從京師洛陽紛紛遷至江南。 公元313年,司馬鄴在長安被擁立為“帝”,316年,司馬鄴投降於漢趙,西晉滅亡。 (晉末這3年的逃亡史又被西安大搖大擺的充當了“十三朝”)
五胡十六國指的是五胡亂華,100年左右的時間,北方先後建立的十六個政權,這些政權都有同一個目的,就是消滅漢人,消滅晉室。⑦前秦:這是五胡十六國之一, 連五胡十六國都要拿出來充數。 真的是狼心狗肺,這段歷史是漢人最不願提起的。
⑨前趙:這是五胡十六國之一, 連五胡十六國都要拿出來充數。 真的是狼心狗肺,這段歷史是漢人最不願提起的。
⑩西魏:北魏分裂後,形成西魏和東魏的對峙,孝武帝帶著一部分人逃往關中,史稱:“西魏”。這部分人就是百家講壇教授說的“關隴集團”,因為西魏的面積僅僅是關中+隴右這點地方。 (又是皇帝逃出洛陽後建立的政權)
11.北周:宇文覺廢西魏恭帝自立,國號周,建都於長安,史稱北周。 西魏歷時21年。
12隋朝:公元581年二月,北周靜帝禪讓於楊堅,北周覆亡。楊堅定國號為“隋”,當時住的漢長安破敗狹小,水汙染嚴重。所以公元582年隋文帝決定遷都,但也只是在漢長安城東南方向的龍首原南坡另建一座新城,這讓楊廣很失望,公元605年,隋煬帝即位後,令宇文愷營建東都洛陽,並於606年頒佈詔書遷都洛陽。
13.唐朝:隋末王世充和李淵分別在洛陽和長安,擁立了幼帝為新君,以挾天子令諸侯。 但當時的李密,竇建德等等都對洛陽虎視眈眈,並看不上長安,導致了中原地區兩敗俱傷,反而西北的李淵與突厥勾結髮育。 (然而盛唐時期的高宗,武則天是以洛陽為都的。)
-
9 # 布橘十華
一是關中土地兼河洛足以養活足夠數量的國民,國民數量能佔天下民眾一定得比例吧,能夠穩關中就穩天下,二是為了爭奪佔據河套之利吧,穩固國家底蘊。後來江南得到開發,黃河又改道,以華北平原兼河洛蓄力民眾,華北安天下安,又可以騎兵南下穩固江南,所以,北京最適合。現在時代變了,廣南,東南亞得到了充分開發,要蓄力民力底蘊,同時又能挾制最具潛力的廣南,武漢荊楚平原兼河洛是最合適的了。
-
10 # yxzhangyx
縱觀歷史,北方遊牧民族一直是中原大患,作為農耕民族來說,先天缺陷導致了以守為主的策略,定都長安,不管軍事方面還是政治方面,都是有很大作用的,所以,新中國成立,定都北京也是這方面的作用。至於洛陽,在北方民族衝擊中原之時能幹什麼?被打草谷嗎?
回覆列表
題主的提問本就是個偽命題,因為事實上並沒有多少王朝在西安“定都”!這只是媒體過度宣傳造成的錯覺!
王朝的首府被稱為首都,定都最多最有爭議的無非統稱十三朝古都的長安/洛陽,說清西安/洛陽才能說清楚古代定都的問題!
中國24正統王朝才是真正的“朝”,其他皆不是!這就好比張作霖的東北、閻錫山的山西、袁世凱的中華帝國不能稱為“朝”是一個道理!
二十四正統王朝按順序是:
夏朝-商朝-西周-東周-秦朝-西漢-東漢-曹魏-西晉-東晉-北魏-南朝-隋朝-唐朝-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北宋-南宋-元朝-明朝-清朝。
洛陽十三朝如下:
夏-商-西周-東周-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唐-後梁-後唐--後晉
無論長短大小,均在二十四正統王朝之中!
西安所謂十三朝如下:
西周-秦-西漢-新莽-東漢-西晉-前秦-前趙-後秦-西魏-北周-隋-唐。
其中“新莽、前秦、前趙、後秦、西魏、北周”共6個為地方性、臨時性、外族入侵割據政權,不能稱為“王朝”!
而所謂“東漢”,只有在191年董卓脅迫漢帝至長安“3年”,隨後董卓被殺,漢帝遷回洛陽後至許昌。這“3年”顯然不足以算上都城,否則許昌更有資格說是東漢首都,再比如安史之亂唐玄宗還去成都好幾年呢……
而“西晉”也類似,西晉末年首都洛陽被攻破,大臣在長安擁立愍帝抵抗3年滅亡,類似南明……
秦朝雖是個大一統王朝,但嚴格來說屬於咸陽而非西安,正如河南開封的宋朝,不能劃歸河南洛陽一樣。
所以西安所說這13朝裡,有8朝是不成立的,還有1朝是屬於咸陽的!
所以綜上,洛陽十三朝古都實至名歸!而西安“十三朝”有點東拼西湊、生拉硬拽的感覺,西安事實上只是“4朝古都”!
這4朝分別是西周、西漢、隋、唐,而且這四朝其實不止一個首都的……(文末補充說明)
所以如果算上當朝的話,西安甚至得排在北京之後——因為數量質量基本一致,北京基本都是獨佔一個王朝,而西安每一朝都要和洛陽平分!
為了大夥瞭解更方便,畫了個框圖來表示一下:
1.根據國力/領土面積/國祚/經濟文化成就等,用大/中/小圈來把王朝分為三等。
2.像西安/洛陽,北京/南京,洛陽/開封是存在遷都或兩都共治問題的,根據定都時間長短和定都期間的國力,用虛線簡要分一下。
所謂“定都”是指一個王朝建立以後首次正式確定首都!所以如果要以題主提問的“定都”來嚴格摳的話,西周、西漢都是“定都”於洛陽,而遷都於長安!所以真正“定都”於西安的只有2朝!(別急著噴,往後看史料)古代王朝真正喜歡定都的是洛陽,題主的提問本就是個偽命題!
是不是和想象中的完全不同,很意外?
這很大程度要“歸功於”現代的媒體和宣傳手段;另外本朝將西安作為區域中心城市西北龍頭,而洛陽只是定位普通地級市有很大關係!強勢的政治地位和國家扶持的眾多高校和文化機構,給現在的西安帶來了更強的競爭力、更高的曝光度和讚譽、以及更多的媒體話語權!而相比之下洛陽只能默默忍受。但是竊以為中華五千年的歷史中,任何朝代都只是微不足道的白駒過隙,不能以一時的政治地位變遷,而無視史實的過度吹捧誤導大眾,而應該尊重歷史事實還原歷史真相!
……………………………………………………………………………
一切均以事實和資料為依據,不接受憑空臆想、專職抬槓和潑婦罵街!
……………………………………………………………………………
再補充一些史料,免得被噴!
1.關於西周
根據周代、先秦的《竹書紀年》、《逸周書》、《漢書》等史書記載,武王伐紂後“定都”洛邑,由周公負責興建都城!但由於武王在位4年,伐紂後2年就死了,洛邑都城在武王死後才建好,所以從成王開始才真正居於洛陽,並在這裡開創了“西周”最輝煌的“成康之治”,在洛陽4王120多年曆史,是西周最輝煌的時期!周穆王時期犬絨等西北少數民族入侵,穆王西征,其子嗣也就是周共王以後把首都遷到西安,共七代140多年,著名的有周幽王、周厲王等,是西周走下坡路的時期。所以西周有兩都,定都於洛陽而後遷都於西安!
周幽王烽火戲諸侯導致西周滅亡,平王再次東遷回洛陽,史稱東周!東西周共800餘年,其中140年在西安,680年在洛陽!
2.關於隋朝
剛好和西周相反:
隋文帝定都長安,隋煬帝遷都洛陽,各一帝,國祚38年。
3.關於唐朝
唐朝李淵定都長安,後又興建東都,是兩都制,其中:
①唐太宗李世民駐洛陽執政約3年;
②唐高宗及其老婆武則天遷於洛陽執政共55年,均逝世於洛陽;
④唐玄宗在位44年,其中在洛陽執政約10年;
其後唐朝走下坡路,在事實上無力維持兩都共治的開銷,因此後續基本都在長安執政。
⑤直至唐朝末代皇帝唐昭宗再次遷都洛陽,至唐朝滅亡共3年。
因此唐朝國祚289年,在洛陽執政約70年,在長安執政約210餘年,安史之亂在外避禍2年!
洛陽時間雖短,但基本上平分的是最輝煌的盛唐階段,而且有歷史上唯一一個傳奇女皇帝。
4.關於西漢
這個本不想說了,但有些人太自以為是了!
《漢書·高帝紀》記載“帝乃西,都洛陽”。《史記·高祖本紀》也記載“天下大定,高祖都雒(洛)陽”。
所以其實西漢是在洛陽定都的,後來考慮天下初定的安全問題,採用了婁敬、張良等的建議,“車駕西,都長安”(《漢書·高帝紀》),仍以洛陽為東都。但是由於建都時間短,且後面主要成就都在長安,所以就沒把西漢都城歸於洛陽。洛陽對此也比較剋制,在洛陽十三朝中沒提西漢的事。(但是西安十三朝卻把東漢首都算在長安)
5.再論西周
為了徹底揭露某些人不學無術、胡攪蠻纏的說法,特地請陝西寶雞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何尊”出來打臉!如果連自己博物館的東西都不知道,建議還是建議去查一下什麼叫“何尊銘文”!
銘文如下:
唯王初遷,宅於成周。復稟王禮福自天。在四月丙戌,王誥宗小子於京室,曰:‘昔在爾考公氏,克逨文王,肆文王受茲命。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則廷告於天,曰:餘其宅茲中國,自茲乂民。嗚呼!爾有雖小子無識,視於公氏,有勳於天,徹命。敬享哉!’唯王恭德裕天,訓我不敏。王鹹誥。雍州何賜貝卅朋,用作口(周)公寶尊彝。唯王五祀。
簡單說一些,裡面記錄的事情包括:
1.周成王在成周(洛陽)定居,並對武王進行祭祀;
2.武王伐紂後祭天說:“我現在定都中國(洛陽),從這裡開始管理人民”,這也是“中國”第一次出現在歷史記載中!
3.周王賞賜了“何”(即何尊主人),並做了“何尊”以為銘記!
看到了嗎?尊是禮器,而且是周王賞賜的禮器,銘文相當於官方紅標頭檔案!上面明明白白記載了周王的言行,說西周都城在成周(洛陽)!
因為現在很多傳媒無視史實,籠統的把西周、隋、唐等成就都歸於西安,還把秦、西晉、東漢等別人的都城乾坤大挪移,還編造一大堆如西魏、北周等不被正朔接納的地方性政權,來硬撐所謂十三朝,這種做法和史實是不相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