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球大為

    MVP全稱為National Basketball Association Most Valuable Player Award (美國職業籃球聯賽最有價值球員獎),首次出現該獎項為1955-1966賽季,1979-1980賽季以前,都是由球員們選出常規賽的mVP,從1980-81賽季開始,有美國電視體育記者和評論員們投票選出。

    而總決賽的mvp稱之為比爾·拉塞爾NBA總決賽最有價值球員獎(Bill Russell NBA Finals Most Valuable Player Award,簡稱FMVP),從1968-1969賽季開始頒發,是由九名媒體人員組成的小組投票決定的。

    另外還有全明星賽的mvp,但是為什麼沒有季後賽的mvp呢,這是由於季後賽特殊的賽制決定的。季後賽不光沒有mvp獎項,還沒有最佳防守獎項等等。

    因為季後賽不是每個球隊都能夠參加的,只有東西部的前八名有資格參賽,而且經過季後賽每一輪,都將刷去一半的球隊,而且兩支隊伍在七盤四勝制的比賽中所打的比賽場數也不同,所以評選出一名季後賽的mvp是很難以公正作出評判,只有東西部的兩支隊伍披荊斬棘殺入總決賽,並且最終幫助球隊拿下總冠軍,才有資格角逐mVP,就是我們現在的fmvp,所以現在的評判標準還是很合理的。

  • 2 # CLsports

    這個不難理解吧,季後賽MVP根本沒辦法評選!因為季後賽是一個漫長的淘汰賽制,有的球隊首輪就被淘汰,有的可能在第二輪被淘汰,這樣就很難判定哪一支隊伍的哪一位球員表現的更出色。

    總決賽MVP又稱FMVP!總決賽MVP是NBA在總決賽上評選出的最有價值球員。2015年是勇士隊的伊戈達拉,2016是騎士隊詹姆斯,2017是勇士隊的杜蘭特!

    可能有一名球員場均30+得分10+籃板10+助攻,但是他的球隊在首輪就被淘汰了!

    這資料顯然不具備說服力,也許僅僅四場比賽就被對手橫掃,僅僅四場資料亮眼就被評為MVP,那進入半決賽,總決賽的球員,豈不是沒有什麼盼頭了!

    MVP球員的評選不僅和個人的資料體現有關,更與自己的作用,球隊戰績等相關聯,比如2015年的伊戈達拉,他並不是勇士隊得分最高的,也不是球隊的領袖,但是他在總決賽體現出了自己的價值和作用,在關鍵時刻拯救了球隊,所以被評為FMVP!

  • 3 # 蘿蔔說球

    最有價值球員都是在勝利的球隊中選擇球員,NBA球隊只有進入總決賽才算是成功的季後賽,在沒有進入總決賽前就被淘汰,對球隊來說就是失敗的,在競技體育裡,失敗者是很難獲得榮譽的,更別說是最高榮譽的總決賽MVP啦。在NBA設立總決賽MVP49年的歷史長河中,幾乎所有的總決賽MVP都頒給了總冠軍球隊,只有一個例外,那就是傑裡韋斯特。在1968-1969年剛剛設立了總決賽MVP,韋斯特雖然在總決賽中失利,但是還是憑藉場均38分的得分獲得了總決賽MVP,特別是搶七中貢獻42+13+12的超級三雙,讓韋斯特成為歷史上唯一的一個戰敗方總決賽MVP。而在2015年的總決賽中,騎士三巨頭的歐文和樂福都因傷不能參加總決賽,只靠詹姆斯一人帶領騎士與勇士大戰四場,最終因寡不敵眾,以2:4輸掉總決賽。雖然詹姆斯場均貢獻38.3分、13.3個籃板和8.8個助攻,但是因為球隊失利而無緣總決賽MVP。一哥因為球隊的勝利,在資料只有詹姆斯一半的情況下獲得了那年的總決賽MVP。這就是競技體育,只有成功才有榮譽,特別是團隊的競技體育,只有成功的團隊才會成就優秀的個人,如果球隊沒有戰績,個人資料再出色,也很難得到大家的認可。

  • 4 # 籃球專區

    能進總決賽的,基本就是聯盟最好的兩支球隊之一了,這就相對於常規賽的帶隊能力。獲得總決賽MVP也基本上說明你所屬球隊獲得了總冠軍並且你是這裡面表現最好的球員,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說明FMVP就是季後賽MVP。

    說到FMVP,我們就不得不提到"籃球之神"邁克爾喬丹了,在公牛時期他6次帶隊進入總決賽6次奪冠,並6次獲得FMVP,更讓人不可思議的是,這6次都沒有搶7,統治力不可謂不強。喬丹總決賽場均資料:33.6分+6次籃板+6次助攻+1.8次搶斷+0.7次蓋帽+48.1%命中率。

    91年總決賽:公牛4:1湖人,喬丹5場場均: 31.2分6.6籃板11.4助攻2.8搶斷1.4蓋帽55.8%命中率。

    92年總決賽:公牛4-2開拓者,喬丹6場場均: 35.8分4.8籃板6.5助攻1.7搶斷0.3蓋帽52.6%命中率。

    93年總決賽:公牛4-2太陽,喬丹6場場均:41分8.5籃板6.3助攻1.7搶斷0.7蓋帽50.8%命中率。

    96年總決賽:公牛4-2超音速,喬丹6場場均:27.3分5.3籃板4.2助攻1.7搶斷0.2蓋帽+41.5% 命中率。

    97年總決賽:公牛4-2爵士,喬丹6場場均:32.3分7籃板6助攻1.2搶斷0.8蓋帽+45.6% 命中率。

    98年總決賽:公牛再次4-2爵士,喬丹6場場均:33.5分4籃板2.3助攻1.8搶斷0.7蓋帽 42.7%命中率。

    97和98年那時候的喬丹35歲,而在如此"高齡"還能場均砍下33分左右的高分,真的是可怕至極,而且那時候的整體得分要比現在低的多,那時候的33分也絕不是如今的33分能比。

  • 5 # 大象論體育

    季後賽的MVP是無法選的,只有總決賽的兩支隊伍才產生FMVP!

    試著想一想如果取消總決賽的FMVP轉而選出季後賽的MVP,那今年應該給誰呢詹姆斯嗎?我覺得不一定也可以給鵜鶘的濃眉啊,濃眉的資料不輸詹姆斯啊!但是鵜鶘次輪就被淘汰了,那麼這樣怎麼會把季後賽的MVP給他呢?

    一個現實的問題就是有很多球星在季後賽的第一輪或者第二輪打的都非常好!但是球隊依舊被淘汰了,總不能取消了FMVP之後把一個所謂的季後賽MVP頒發給一個一輪遊的球星吧!所以,不太可能設計季後賽的MVP,要是設立也是從兩個爭奪冠軍的隊伍中選一個最好的!那這不就是FMVP嗎?

    所以,我們能考慮到得人家NBA早都考慮到了!不過每年是有季後賽的榜單的,今年的榜單第一就是詹姆斯,第二是杜蘭特這也是一份榮譽吧,證明了詹姆斯個人能力還是非常的強!按照他的身體素質估計後面還有好多年季後賽打!

  • 6 # 砍砍體育

    這確實是一個好問題,確實只設置總決賽FMVP確實對一些球員來說不公平,畢竟他們季後賽超強的發揮也只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可能只設置FMVP會有點不公平。

    到究竟能不能設定季後賽FMVP呢?我覺得不能。

    要知道他們打入季後賽目的是什麼?無非就是想拿到總冠軍,如果就算他們超強發揮但依然打入不了總決賽,那麼這個獎項是不是太水了呢?可以說沒有任何衡量價值。

    還有呢,就是如果一位球員在首輪表現的很好,到沒有打入次輪,有的球員表現的並不好,卻打入了總決賽又該怎麼辦呢?

    所以單從評價他們的價值就沒辦法去評價。

    所以存在即合理,不是不去設定季後賽MVP而是他們比賽的場次就不一樣,根本沒辦法去衡量。

    總之,不去設定總是有原因的,而且NBA都那麼多年了,要有早就有了,何必等到現在呢。

  • 7 # 洛杉磯科比布萊恩特

    首先NBA總決賽MVP是不可能被取消的,因為這個是表彰NBA總決賽當中表現最好的球員,這個是必須要堅持下去的。其次為什麼不設定季後賽MVP,筆者覺得主要是出於以下幾個原因:★★保證評選球員的絕對公平性。由於NBA季後賽只有16只球隊,所以按道理只有16只球隊中的球員才有資格參加評選,但是實際情況是這16只球隊中的球員並非是最優秀的,這就給季後賽MVP評選增加了難度。假如一個球員在常規賽表現出色,但是在季後賽表現不太好,那麼是否就說明這個球員不配MVP呢?所以為了保證所有球員的公平性參與評選,季後賽MVP這種模式就很難進行下去。比如有很多NBA球星自己實力本身不錯,但是球隊實在太差導致拖了後腿無法進入季後賽,對於這些球員來說他們不能參加季後賽評選顯然不公平。★★季後賽MVP並非是最終勝利者。NBA常規賽是有82場比賽的,這樣有足夠多的資料樣本來評選最終的MVP,最終的結果應該還是令球迷與媒體滿意的,比如本賽季的常規賽MVP,哈登應該是當之無愧的了。但是季後賽不一樣,因為它是淘汰賽,而且球星的實力並非與球隊的實力成正比,所以在一個系列賽裡面表現最出色的球員並非能夠拿下最終的勝利,這樣的結果就是他配得上季後賽MVP嗎,如果他首輪就淘汰了,但是資料太好,你想想球迷們認可你的季後賽MVP含金量嗎?我們經常感嘆詹姆斯是多麼的無敵強大,聯盟第一人的遇上聯盟第一勇士隊,你再怎麼牛逼最終只能接受失敗的苦果,而作為失敗者你覺得詹姆斯拿下季後賽MVP難道很光榮?★★季後賽MVP評選標準不盡人意。實際上季後賽對壘的球隊都是按照排名確定的幾隻,所以一旦季後賽遇到相剋的球隊,那些在常規賽有實力的球員就很難發揮自己應有的實力。我們就簡單的拿庫裡來說,他常規賽表現出色,但是季後賽受到了對方的重點照顧,攻防兩端的消耗太大,導致發揮不如杜蘭特穩定,這是否就說明庫裡的作用比不上杜蘭特呢?顯然這個有點未免對庫裡不公平,因為勇士的體系是圍繞庫裡進行的,庫裡的犧牲更大,資料比不上杜蘭特, 但是沒有他勇士根本無法贏得總決賽,這個就是季後賽MVP的評選的一個漏洞,到底是資料好還是對球隊的貢獻更重要。★★總決賽MVP其實大部分就是季後賽表現最出色的球員。季後賽是7場4勝制,所以實際上NBA很球員都只打了場次不多的比賽,比如15-16賽季的勇士僅僅打了17場比賽就奪冠了。那麼問題就是這樣來了,正是因為雙方都是強強對決,而且總決賽的比賽更加慘烈,所以能夠進入NBA總決賽的球隊應該是最強的,換句話說他們兩隻球隊就是季後賽表現最出色的球隊。所以最後產生的總決賽MVP大部分都是季後賽表現很出色的球員,比如喬丹,科比,奧尼爾,詹姆斯,杜蘭特……,所以最終的季後賽MVP大部分其實會與總決賽MVP重疊。當然有人質問伊戈達拉總決賽MVP的含金量,但是仔細想想沒有他限制詹姆斯勇士會贏嗎,再者他在季後賽的表現難道很差?要知道總決賽也屬於季後賽的一部分。當然有人會拿贊助商這種言論開玩笑,但是不要忘了這也是NBA比賽重要的一部分,因為這些MVP的投票最終都是記者完成的,僅此而已。★★季後賽MVP乃至總決賽MVP其實都具有一定偏向性,因為他們評選結果是由那些媒體記者投票產生的,所以實際上具有很多的主觀性 。比如2008年的總決賽MVP,加內特的表現其實不比皮爾斯差,但是因為皮爾斯上演王者歸來,而且他是波士頓的圖騰之一,所以記者投票的時候其實也有一點偏向的。再比如2005年的吉諾比利,他在季後賽表現尤其是總決賽上面完全無解卻依然未能獲得MVP。還有今年2018年的庫裡,儘管g3表現不好,但是其餘3場比賽他表現足夠出色,甚至完全比杜蘭特強,但是就因為g3有點發揮不理想,庫裡就遺憾再次與總決賽MVP擦肩而過。總結:由於MVP的評選並總是會引起很大的爭議,如果真要拿季後賽MVP來說事,到底是個人資料更好還是球隊表現更好的獲獎呢?你既然資料碉堡了,為什麼沒有能力帶領球隊取得最後的總冠軍呢?所以即使真的設有季後賽MVP,這個獎項的獲得者最終還是會在總決賽所有球員當中產生。否則無論你資料多好,能力多強,你都沒資格進入總決賽,你又有什麼資格談論季後賽MVP呢?

    你仔細回顧歷屆NBA季後賽,球迷們熱烈探討的季後賽MVP人選,是不是都會進入總決賽呢?比如三連冠時期的科比,波波維奇甚至直呼他就是季後賽MVP,再比如最近連續4年打進總決賽的詹姆斯,他一直都是季後賽MVP的最佳人選。所以秉著公平公正的思想,總決賽MVP雖然不能完全概括球員季後賽的表現,但是實際上他還是比較公平的,真的要實現季後賽MVP的話,兩個條件必須滿足:

    ——該球員所在的這隻球隊必須進入最後的總決賽。

    ——該球員表現出色,資料與帶隊能力都不錯,更重要的是他的資料要明顯高於勝利一方的總決賽MVP,否則季後賽MVP沒任何意義。總之季後賽MVP沒有被設立還是為了保證球員的公平性,當然總決賽MVP一定程度也概括了季後賽大部分比賽,畢竟能獲得總決賽MVP的球員,他們季後賽的表現真的不太差。另外MVP並不能保證球員的真實實力,很多情況下由於只能選一個而忽略了其他優秀的球員,比如今年的詹姆斯,今年的庫裡,今年的杜蘭特,他們3個的表現都足夠出色。你不能因為勇士奪冠就忽視詹姆斯的能力,你也不能否認庫裡的作用。實際上MVP這種東西總是在資料與戰績上做一定程度的平衡,很難做到讓人滿意,如果真的要評選最有價值球員,其實應該加上球迷的實名投票才能更公平,每個人一票,另外綜合球員資料與球隊戰績來考量,你想想這種評選總比媒體記者來的更公平吧!

  • 8 # 河南小夥兒看籃球

    建議取消總決賽MVP的人是覺得總決賽幾場比賽帶有不確定性,比如庫裡,明明是MVP的實力,但就是在總決賽的資料不如隊友,拿不到MVP。

    如果設立季後賽MVP,從整個季後賽的範圍來看,時間跨度更長,對球員的穩定性要求更高,所以,公平性更高。

    但是,這裡應該加一條限制,季後賽MVP應該從獲得總冠軍的球隊中評選,也就是說你不能排名東部第八,整支球隊只有你一個攻擊點,季後賽只打了一輪,單場狂扔三四十分,這是無論如何不應該拿MVP的。

    總冠軍球隊要經歷四輪比賽,每一輪都會走的很艱難,至少要打16場比賽,綜合16場的比賽選擇最穩定、最優秀的球員。

    您覺得呢?

  • 9 # Shawn看世界

    產生這個想法大抵也都是源於那些在季後賽表現很好但未能走很遠(如保羅)以及在總決賽明明作用更大但未能獲封FMVP(如庫裡、詹姆斯)的球員。

    想法固然是好的,畢竟總決賽總共只有4-7場,加之曾經僅僅翻看資料依靠資料投票的各大媒體開始假裝懂球帝(如伊戈達拉的FMVP就源於媒體認為伊戈達拉是取勝之匙,於是棄庫裡的資料與作用於不顧),FMVP的評選變得越發難以符合大部分球迷的預期了。但是,縱觀NBA70年,沒有取消過任何一個獎項,反而由於資料統計的進步,獎項的數量一直在穩步上升,又何況是總冠軍產生時伴生的冠軍隊的英雄人物獎項,更加是不可能取締的。所以只能是保留現有FMVP的頒發,並按題設加設一個季後賽MVP的獎項,這個獎項大概會叫做:playoff most valuable player,即季後賽最有價值球員PMVP(總感覺哪裡不和諧)。

    接下來,我們試著看一下可行性。我們知道常規賽的各項資料王都是有場次要求的(新規:58場),為的就是避免那些出現傷病或其它原因僅僅打了很少場次的球員靠著少有的幾場爆發而對其他整個賽季保持高水平發揮的球員產生不公,那麼季後賽評選MVP似乎更應該如此,否則去年季後賽僅僅打了兩場帶著公牛差點黑八凱爾特人的隆多難道也要參與這個獎項的競選嗎?所以,場次要求是一定要有的,常規賽的58場是按總場數的70%然後按進一法算得的,然而季後賽除了場次之外,還有輪次也很重要;季後賽理論上各隊可以進行的總場次為16-28場,按最低16場算70%並同樣使用進一法,則需要至少進行12場比賽;同時在輪次上,也應該要達到70%這個要求,也就是至少打到分割槽決賽。於是獎項就變成了在總冠軍隊伍中選一個FMVP,並在分割槽決賽的四隻隊伍裡再選一個MVP,按今年季後賽來看,整個季後賽場均34+9.1+9+1.4+1的詹姆斯應該會獲得PMVP。

    尷尬的一點是,歷史上大多數FMVP都可以當之無愧的說自己就是整個季後賽(打進分割槽決賽並出場12次以上)的季後賽MVP,雖然近20年裡04年的比盧普斯、07年的帕克、08年的皮爾斯、14年的倫納德、15年的伊戈達拉都並不是當賽季季後賽(符合上述參選標準)最好的球員。但是大機率來說,FMVP通常有資格拿到PMVP,如果給了表現相近的其他人倒顯得像是安慰獎;如果FMVP沒有拿PMVP的資格,那麼PMVP的風頭一定壓過FMVP。即,只要把PMVP獎盃交予FMVP之外的其他球員,其中一個獎盃就一定會被看輕。

    比如14年頒個PMVP給詹姆斯那倫納德的FMVP則失去了記憶點;或是15年再頒個PMVP給庫裡那麼誰還會記得伊戈達拉的FMVP,而實際上那一年對面的詹姆斯同樣有資格拿PMVP;再或者08年的PMVP是給加內特還是給科比且不論,皮爾斯名氣本就與二位大佬相去甚遠再旁落個PMVP那皮爾斯還如何喊出那句“我已站在世界之巔”。再比如17年,頒個PMVP給庫裡,像不像是杜蘭特拿到FMVP後給庫裡的一個安慰獎?或者04年比盧普斯雖然獲得FMVP,但是將PMVP頒給狼王加內特,除了安慰之外,對加內特來說恐怕這更像是一件時刻提醒他“I"m a looser”的諷刺。PMVP若出現在今年的季後賽,不論給詹姆斯還是給庫裡,也都同樣像是安慰獎。最尷尬的是第一個獲得PMVP的人如果不是FMVP,那麼他禮貌的微笑背後的心理活動大概會是:為什麼早不出晚不出,偏偏這個賽季結束就來了個PMVP呢?

  • 10 # 知閒君

    沒有總冠軍的季後賽MVP,沒有太多的意義和關注度。如果取消總決賽MVP設立季後賽MVP,那麼,毫無疑問,2017-2018賽季的季後賽MVP,百分百歸屬騎士的詹姆斯,但是,那又如何呢?不過是聊以安慰罷了,沒有太多懸念,也不會引發太大的關注和討論。

    而現行的總決賽MVP評選辦法,因為只考量總決賽期間的表現,不確定性和爆冷的機會更大,反而長久以來都能引發關注。如上賽季,最後時刻杜蘭特和庫裡的總決賽MVP之爭,就比總冠軍更加搶戲。只要有關注度和話題,這個獎項,就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關於是否有設立季後賽MVP的必要,我們可以參考一下剛剛結束的俄羅斯世界盃。克羅埃西亞輸掉了最後的決賽,但是,他們的莫德里奇卻獲得了世界盃金球獎。這個世界盃金球獎,主要考量的就是球隊和球員在淘汰賽中的表現。

    最後說一句,任何獎項,之所以被關注,都需要一定的歷史積澱。NBA的總決賽MVP也不是從一開始就受到關注並且有今天的江湖地位,都是一路走過來。

    如今,如果貿然取消總決賽MVP,相當於主動放棄一個成熟的品牌,毫無疑問是NBA巨大的損失。

    在不取消總決賽MVP的情況下增加季後賽MVP獎項,也是可以的。只不過,這個獎項,真正得到認可,肯定需要一段時間。

    然而,如果並存的話,由於總決賽MVP和季後賽MVP獎項高度重疊,很多時候,會是同一人連續拿到兩個獎項,這樣的設定,無疑是雞肋的。既無法凸顯設定季後賽MVP的必要性,又削弱了總決賽MVP的權威性。這才是NBA維持傳統的根本原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德國化妝品好用嗎?為什麼在美妝界名氣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