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清忍勤慎
-
2 # 妖鬼雜談錄
玄武門之變後,論功最高的尉遲敬德與長孫無忌。受封最高的尉遲敬德也位居其一。
玄武門之變,尉遲敬德將所有的髒活一人攬下,更是幾次在危急關頭救助李世民,理所當然的大功臣。
1、擁立之功——尉遲敬德是李世民的鐵桿粉絲玄武門之變,李建成招攬尉遲敬德,結果尉遲敬德反而向李世民全盤托出,可見其對李世民忠心耿耿。
而在李世民動手前猶豫不決之際,尉遲敬德更是三番五次勸諫李世民。無論李世民是真猶豫還是假猶豫,至少,有尉遲敬德在,李世民可以做出一番被逼不得已,心腹愛將力勸的姿態。
在房杜兩人被李淵支派出親王府後,又是尉遲敬德充當聯絡人與監督者。
2、殺李元吉,救李世民,退亂軍六月四日,建成既死,敬德領七十騎躡踵繼至,元吉走馬東奔,左右射之墜馬。太宗所乘馬又逸於林下,橫被所繣,墜不能興。元吉遽來奪弓,垂欲相扼,敬德躍馬叱之,於是步走,欲歸武德殿,敬德奔逐射殺之。其宮府諸將薛萬徹、謝叔方、馮立等率兵大至,屯於玄武門,殺屯營將軍。敬德持建成、元吉首以示之,宮府兵遂散。這一段記載中,首先尉遲敬德再次救了李世民一命,打走了李元吉,隨後追上去殺了李元吉,這樣就避免了李世民殺弟的不好名聲。
而李建成的人馬也來到玄武門,如果真打起來,李世民一方人手不足,關鍵時刻又是尉遲敬德拿著李建成與李元吉的人頭驅散了來計程車兵。無形中也將殺死二人的罪名背在自己身上。
3、逼退李淵最關鍵的一步,讓李淵退位。如果這件事由李世民來做,無論他怎麼洗都洗不白。所以關鍵時刻就看手下的眼力勁。
敬德擐甲持矛,直至高祖所。高祖大驚,問曰:"今日作亂是誰?卿來此何也?"對曰:"秦王以太子、齊王作亂,舉兵誅之,恐陛下驚動,遣臣來宿衛。"尉遲敬德這一趟過來,頗有講究。李淵如果識趣,自然乖乖退位,禪讓給李世民,但是如果李淵不那麼識趣,接下來李世民就要採取一些措施,或強行逼迫退位,或者乾脆弒父奪位。
無論哪一種都需要一個幹髒活的人來,尉遲敬德就是這個能幹髒活的人。
玄武門之變前,尉遲恭力勸李世民奪位;事變中,尉遲恭殺將退兵救主;事變後,尉遲恭率兵逼李淵退位。
天大的從龍之功。
-
3 # 平沙趣說歷史
玄武門之變,李世民是核心人物,除此之外,還有一大幫文臣武將圍繞在他身邊,這些人共同完成了玄武門之變的策劃和實施,事後論功行賞,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尉遲敬德和侯軍集五人功勞並列第一。
五人中,前三位主要負責謀劃,後兩位則主要負責實施,五人還有一個共同工作,那就是勸李世民下定決心,幹掉李建成。
尉遲敬德能夠成為最大功臣,原因就是他對李世民的無比忠誠,政變前後,他可是拼了命給李世民幹活。
在玄武門之變前,李建成曾試圖收買尉遲敬德,送了整整一車的金銀財寶,但尉遲敬德不為所動,轉身就去告訴了李世民。後來尉遲敬德更是力勸李世民,不要猶豫,直接動手。
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初四,玄武門之變爆發。
李世民事先在玄武門埋下伏兵,並乘李建成和李元吉不備之時,發起攻擊,李世民一箭射死李建成,但李元吉沒死,差點將李世民做掉了。關鍵時刻,尉遲敬德帶衝了上去,一箭射死了李元吉。
很快,政變的訊息傳出,李建成的部下馮立、薛萬徹等人率領東宮和齊王府的精銳兵馬兩千人,猛攻玄武門,張公謹帶人與之交戰,久攻不下。薛萬徹打算轉攻秦王府,正好尉遲敬德提著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首級出來,東宮和齊王府的人馬迅速潰散。
政敵滅掉了,接下來還有很重要的一步——皇帝,必須要皇帝承認李世民的政變,這樣才能有實際成果。
這個重任,又是尉遲敬德來做。尉遲敬德身披鎧甲,手握長予,徑直來到李淵面前,一五一十地交待剛才發生的事,李淵也是聰明人,知道兩個兒子死了,再看著全副武裝的尉遲敬德,也就認可了事實。
-
4 # 看遍山川
謝邀 沒有玄武門之變,李建成和李元吉可能先下手為強,李世民一黨也不會引頸就戮,等待雙方的是更激烈的腥風血雨,鹿死誰手也未可知。同樣沒有玄武門之變,就沒有唐太宗的“貞觀之治”,殺兄弒弟而得來的政權李世民心知肚明,他更需要高明的手段來治理天下,用自己的豐功偉績來證明自身的價值所在。
李世民佔領東宮和齊王府後,殺掉兩人所有的兒子,在這場皇族血洗中,尉遲敬德雖然沒有策動之功,但從頭到尾李世民認為其功勞最大,將齊王府所有珍寶都送給了尉遲敬德,以彰顯其功績。
在事變過程中,尉遲敬德表現得既勇夠狠,又無禮有節。
在李元吉徒手弓弦即將勒死李世民時,千鈞一髮之際尉遲敬德飛馬趕到,本來就對尉遲有些發怵的李元吉轉身逃跑,被尉遲敬德放箭射死,這些動作都在電光火石中瞬間完成,容不得半點遲疑。尉遲敬德之前就已經斬下李建成的人頭,眼下竟然也從容不迫地取下李元吉的首級,尉遲敬德既勇也夠狠。
又是他在東宮的薛萬徹高喊著去攻打秦王府時,高挑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人頭向他們示威,使對手們知道自己的首領已死,沒有了繼續作戰計程車氣逐漸潰散。
還是尉遲敬德滿身血汙全副披掛來到正在大內的李淵身旁,名義上是“護駕”,實則是“逼宮”。李淵和宰相裴寂,蕭瑀,陳叔達泛舟海池,哪裡需要護駕,亂兵要麼被殺要麼被阻擋在玄武門之外,甚至有的逃離長安,李淵這邊很安全。
擅闖大內還身懷利刃,只有尉遲敬德莽莽武夫才敢如此面見天子,實在無禮。與此同時向李淵提出“降手敕,令諸軍並受秦王處分”,這才是這個武夫突然出現在李淵面前的最終目的。替李世民索要兵權是玄武門之變繼斬殺二李後的又一關鍵一步,也是最重要一步。尉遲敬德並沒有提出要讓老皇帝出面詔告停止戰鬥,而首先明確的是秦王李世民必須取得兵權,其它任何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在不怒自威,滿身血汙的赳赳武夫面前,知道太子和齊王已經伏誅,李淵只能稱“善,此吾之夙心也”,被迫承認已成的事實,將軍權轉移至秦王。當然尉遲敬德是在李世民幕僚集團授意之下執行的任務,但如何逼老皇帝就範 這還是需要執行者的一些氣魄和舉止言行之間所釋放的壓力,畢竟面對的是天子,處理有失誤的話,李世民會揹負更大的罪名。
這個事李世民不派秦叔寶和李靖相當值得玩味,李世民也清楚他們沒那股狠勁和氣場,識人的李世民就讓尉遲敬德去攻克最後一關。而尉遲敬德不負眾望,很好地完成了玄武門之變收官之作,順利而又有節地使老皇帝放棄了軍權,圓滿結束了事變,李世民也達到了事先預定的戰役目的,尉遲敬德不愧首功。
-
5 # 湘西小木魚
但是並不是所有的人都參加這場政變了,例如悍將秦叔寶就顧慮過多而沒有參加,但是也有很多人誓死追隨著秦王。
尉遲敬德就是追隨者之一,很多人說他是玄武門之變的最大功臣,這話還是有道理的。
單憑尉遲敬德成功逼宮唐高祖李淵,就是定下乾坤的大事,當然可以說他是最大的功臣了。
一,提議玄武門之變。當時秦王和太子李建成的鬥爭越來越激烈,李建成是處處想除掉秦王,尉遲敬德和長孫無忌就力勸秦王乾脆幹掉太子。
最後秦王採納了建議,發動了這場血腥的弒兄殺弟的政變,順利奪得了皇位。
政變中,尉遲敬德是衝在最前面的一個人,並且在危機時刻射殺李元吉,救了李世民一命,這個是他第三次救主子的命了。
但是,太子李建成也有忠於自己的人馬,並且李淵還沒有吭聲了,尉遲敬德又接著起了關鍵性的作用。
二,成功逼宮唐高祖李淵。尉遲敬德去見了李淵,他是代表李世民去試探李淵態度的,他穿著鎧甲,握著長矛去見了李淵,說直白點,其實就是逼宮了。
李淵當時還在船上游玩了,尉遲敬德就闖了進去,說太子和齊王作亂,被秦王李世民殺了,建議立秦王為太子,天下就太平了。
這話已經說得很直接了吧,到了這個地步,李淵也沒啥好說的了,就說了句自己早就打算立秦王為太子了。
尉遲敬德拿著李淵的親筆敕令,趕到還在廝殺的現場,敕令一讀,這場政變就平息了。
李世民做了太子,兩個月後,李淵讓位,他成了唐太宗皇帝。
當然,尉遲敬德可不是白乾的,玄武門政變之前,兩大門神是秦叔寶和尉遲敬德,這個事之後,秦叔寶受到了冷落。
而尉遲敬德被列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第七,封為鄂國公,一生過得風風光光,即使晚年痴迷丹藥,也一樣受到器重,死後陪葬昭陵。
你們覺得尉遲敬德是最大功臣嗎?
-
6 # 歲月是一條河流
關於玄武門兵變的來龍去脈,正史、野史莫衷一是,我們不作細究。而不可否認的事實便是,在武德九年六月四日的清晨,太子建成和齊王元吉在玄武門中了李世民的埋伏,李世民親手射殺了大哥李建成,而李元吉則被李世民的手下尉遲敬德一箭斃命。
在這起手足相殘的血案中,如果說李世民是這幕慘劇的男一號,那麼尉遲敬德則是當之無愧的男二號。從序幕至劇終,尉遲敬德貫穿始終,擔綱主角。
大唐初定天下之後,李淵又迎來頭疼之事。李世民與太子建成的矛盾日益加深,老爹李淵居中,一碗水也難以端平。兄弟倆相互算計,都想吃掉對方。
玄武門兵變前夕,尉遲敬德主張李世民先發制人。在李世民團體中,尉遲敬德和長孫無忌一樣,都堅定地主張李世民先發制人,對李建成先下殺手。手足相殘畢竟不是件光彩的事,李世民搖擺不定,難以決斷。尉遲敬德是個武人,他可受不了李世民的優柔寡斷,就直接告訴李世民:“秦王你再不起兵,我也不陪你等死了,我現在就要和長孫無忌一起去逃命”。在眾位部下的力勸下,李世民痛下殺兄之心。
在玄武門兵變中,尉遲敬德射殺齊王元吉,救李世民於危難之中。六月四日清晨,太子建成和齊王元吉在行至玄武門附近時,隨聲李世民一聲“大哥”,建成被老弟李世民一箭斃命。元吉沒料到二哥會來這麼一手,驚慌之下連弓都拉不滿了,只得策馬狂逃。尉遲敬德率七十名精兵緊追不捨,慌亂之中李元吉落馬,藏身於樹林。而此時李世民的戰馬被樹枝絆倒,李世民被掀翻落地。李元吉見狀,立即奪過李世民的弓,用弓緊勒李世民的頸部。千鈞一髮之際,尉遲敬德從背後穩穩射中李元吉。這其實並不是尉遲敬德第一次搭救李世民。當年在征討王世充時,尉遲敬德就曾從單雄信手中救下李世民一命。
太子建成、齊王元吉在玄武門遇險的訊息立馬傳至太子宮和齊王府。太子宮副護軍薛萬徹立刻調集兩千人馬直撲玄武門護主。在玄武門混戰的同時,太子宮翊衛軍騎將軍馮立準備分兵攻打秦王府,而此時的秦王府其實是兵力空虛的。又在千鈞一髮之際,尉遲敬德提著兩顆血淋淋的人頭出現了。太子宮、齊王府的人馬一看主子都已掛了,人心頓散,鬥志全無,馬上潰敗下來。尉遲敬德又立了一大功。
尉遲敬德搞定了前方,又奏命回宮為李淵“護駕”。名為“護駕”,實則“逼宮”,逼李淵交出兵權。李淵倒也識趣,順水推舟地下了詔令:李世民統一節制兵權,太子宮、齊王府軍隊不得抵抗。玄武門流血衝突至此完全平息。
在玄武門兵變的善後工作中,在尉遲敬德的建議下,李世民赦免了百餘人太子、齊王的舊黨,其中不乏魏徵、薛萬徹等能臣。這個建議為結束動盪政局、穩定人心無疑起了重要作用。
玄武門兵變從策劃、實施到善後,尉遲敬德是頭號功臣,居功甚偉。兵變後,李世民對這位功臣也是大手筆的賞賜。李世民把齊王元吉的五子斬首後,又把弟媳楊氏佔為己有。而齊王府那座大宅子就賜給了尉遲敬德。尉遲敬德親手射死了齊王,又砍下了人家的腦袋,住在齊王府,不知道心裡有沒有陰影啊!
李世民登基後,尉遲敬德又官拜右武侯大將軍,封爵吳國公,聖眷日隆,畢竟人家在關鍵時刻力挺李世民。
-
7 # 蒼茫大地顧煒斌
一、尉遲恭是玄武門之變的首倡者之一。
尉遲恭原是劉武周的舊將,歸順李世民後深得信任,信任到世民部下羨慕、嫉妒、恨的地步。建成、元吉想引誘秦王府勇將們為己出力,暗中送一車金銀製品給左二副護軍尉遲敬德,但尉遲婉辭了。隨後元吉派殺手在夜間來暗殺敬德,敬德聞之,大開家門,刺客知難而退。元吉又構陷敬德,敬德被皇帝下獄,差點被處死,後在秦王堅決請求下,獲釋。至此,敬德和建成、元吉勢成水火。
建成、元吉將左一馬軍總管程知節調到康州當刺史,又把房玄齡、杜如晦兩個高參趕出秦王府,長孫無忌、尉遲恭、高士廉、侯君集尚留府中,他們日夜勸李世民殺掉建成、元吉。
到突厥鬱射設率幾萬鐵騎駐在黃河以南,包圍烏城。建成藉機薦元吉統率各路軍馬北伐,元吉趁勢調尉遲恭、程知節、段志玄、秦叔寶入帳下,並抽調秦王府兵。尉遲敬德對秦王直言:現在大家都願意犧牲生命來尊奉大王,這是上天要把國家交給您。一場大禍即將臨頭,大王還沒事人一樣,大王應該為宗廟、國家著想啊!大王不納臣言,臣馬上逃到荒野,不能留在您身邊,束手就擒啊!長孫無忌也勸唐王。敬德又勸:大王處理大事而心懷疑慮,這是不智;大難臨頭而猶豫不決,這是不勇。大王豢養勇士八百,在外面的現已進入王宮,頂盔貫甲,一舉雌雄的形勢已經成形,大王怎能就此停止呢!
二、在玄武門之變中,尉遲恭智勇雙全,救唐王、殺元吉、逼李淵,居功至偉。
六月初三日,世民密告建成、元吉在後宮同張婕妤、尹德妃淫亂。李淵昏頭中計。初四日,李世民帶長孫無忌等設伏玄武門。建成、元吉慌忙進宮。
當兄弟倆來到臨湖殿,情知有變,準備調轉馬頭,逃回東宮、齊王府。世民上前攔阻,元吉拉弓射世民,由於心理素質太差,這位久徵沙場的將軍,竟兩三次都沒拉開弓弦,世民彎弓搭箭射死建成,尉遲敬德率七十騎趕到,他的親隨把元吉射下馬來,這時世民的馬跑到樹林下被樹枝絆住了,世民倒地爬不起來,元吉趕到,奪下世民的弓要扼死他,敬德躍馬來救,大聲叱責。元吉一看大勢不妙,放下世民拔腳想逃向武德殿。敬德邊追邊射,最終幹掉元吉。
當東宮車騎將軍馮立、副護軍薛萬徹等率二千人殺向玄武門。皇宮守將敬君弘、呂世衡戰死,薛萬徹揚言要攻秦王府,秦王將士恐懼之時,又是尉遲恭及時拎出建成、元吉的人頭,東宮和齊王府兵士才潰散!
尉遲恭又奉令入宮,他全身披掛威逼李淵:秦王因為太子、齊王作亂,發兵誅殺了他們,怕驚動陛下,派臣來保衛。尉遲恭又逼李淵下手令,命令各軍受秦王指揮。至此,天下大局才定,世民又精心表演了吮李淵乳頭的令人作嘔的鬧劇。
至此,國家權柄落入秦王手中!
三、玄武門之變後,太宗將齊王府賞給尉遲恭,封鄂國公,食邑一千三百戶。
-
8 # 張生全精彩歷史
公元626年7月2日,對李世民而言,這天是他人生最重要的一天,他率領尉遲敬德、長孫無忌等人發動了“玄武門之變”。政變成功後,奪取皇權的他,論功行賞,將尉遲敬德立為頭功,賞絹一萬匹。除此外,齊王府及齊王府的錢財器物全都賞給了他,那麼為什麼他會被李世民立為首功呢?
(李世民劇照)
根據《資治通鑑》記載,尉遲敬德在“玄武門之變”中,主要做了三件事。
一、搭救李世民。李世民發動的雖然叫“玄武門政變”,其實,政變發生的主要地點,是在臨湖殿,也就是李淵住的地方。
之前,李世民按計劃,向李淵告發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不光要害他性命,還和後宮淫亂。這兩件事都是大事,所以李淵很慎重,表示第二天要他和太子李建成還有齊王李元吉到場,他要親自過問此事。
次日,也就是626年7月1日,探得風聲的李建成和李元吉,仗著宮中都安插的是自己人,於是仍然如往常一樣騎馬入宮,並奔向臨湖殿。
當他們進了玄武門後,突然城門一下關閉了。李建成和李元吉情知不妙,但為時已晚。李世民帶著埋伏在臨湖殿的伏兵,衝殺過來。並在爭鬥中,一箭先射死了李建成。
李元吉也被李世民的部下射中,跌下馬來,在慌亂中一路逃向玄武門旁邊的小樹林。李世民騎馬便追,沒想到衣服被樹枝掛住,跌下馬來。李元吉見此,奪過李世民的弓,準備將他勒死。
就在千鈞一髮之際,尉遲敬德騎馬趕來,放箭射死了他。李世民這才轉危為安。
(尉遲敬德劇照)
二、驅散太子和齊王府精兵。翊衛車騎將軍馮立得和副護軍薛萬徹聽說李建成和李元吉被殺後,立刻率2000精銳兵馬前來報仇。
由於玄武門已被關閉,他們見不能進入玄武門,又準備攻打秦王(李世民)府。眼見就要作亂,尉遲敬德提著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首級出城示意,眾人見到主人首級後,這才死心,於是潰散而逃。
三、逼迫李淵讓位。尉遲敬德驅散東宮及齊王府兵馬後,立刻拿著武器入臨湖殿,面見唐高祖李淵。
李淵一見,心中大駭,於是問他,作亂的是誰?你來這裡做什麼?
李淵之所以惶恐,一是他不知外面情形,見尉遲敬德手握武器,以為尉遲敬德要取他性命,所以才問。
尉遲敬德便顛倒黑白,稱是太子和齊王作亂,秦王已經將他二人誅殺,他擔憂陛下的安危,讓我來護駕。
李淵心裡明鏡一樣的,可是此時,卻極為被動。如果要派兵鎮壓李世民,眼前的尉遲敬德絕對會取他性命。所以只好借坡下驢,乾脆聽從尉遲敬德的意思,交出兵權,封李世民為太子。
(李淵劇照)
可以說,尉遲敬德在玄武門之變中是個明白人。他在政變中,首要任務就是保證李世民的安全問題。接著,他用首級驅散了東宮和齊王府的精銳,瓦解了宮廷動盪的危機。最重要的一點,是他趁李淵沒有防備,搶先一步控制住李淵。使得李淵沒有機會調兵遣將,只得迫於形勢,將兵權交給李世民,同時冊立他為太子。
整個政變過程,尉遲敬德干得非常漂亮,所以他被立為首功,也是理所應當的。
不過,李世民把謀殺自己親兄弟幹得最起勁的人立為首功,不知道他心裡會不會有顫抖的時候。
(參考史料:《資治通鑑》《新唐書》《舊唐書》)
-
9 # 談古論金
尉遲敬德是玄武門之變的最大功臣有三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尉遲敬德是做出建議並促成秦王李世民下決心的幾個關鍵人物之一。
在後來經過李世民篡改的歷史記載中,尉遲敬德和長孫無忌向李世民彙報李建成、李元吉想要利用李世民為出征的李元吉送行的機會乘機謀害他,在李世民猶豫不決的時候,尉遲敬德又和侯君集日夜進言鼓動。排除李世民為了說明自己在玄武門之變前一直顧念兄弟感情十分被動這一因素,這些記載中還是具有一定的真實性,那就是尉遲敬德在促成事變的發動中是一個比較重要的人物。
第二、在玄武門之變的過程中,尉遲敬德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玄武門之變中,李世民在追趕李元吉的時候一度因為墜馬差點被李元吉反殺,這時是尉遲敬德及時趕到,救了李世民還射殺了李元吉。之後,還是尉遲敬德持李建成、李元吉的首級向東宮、齊王府將士展示,使得這些精兵感到群龍無首從而潰散,使得李世民的政變勝利塵埃落定。
第三、尉遲敬德直接控制了唐高祖李淵,
玄武門之變後(也可以理解為玄武門之變的一部分),尉遲敬德全副武裝前往李淵這裡,通報了所謂太子和齊王謀反被誅殺的訊息,同時以『保衛』李淵的名義控制住了皇帝,並從李淵這裡拿到了一份親筆詔命,使得李世民的行為得到了合法性背書。這是玄武門之變的重要善後,也可以說是完成整個政變的重要一環。
綜合上述原因,所以李世民對參加玄武門之變的部屬論功行賞,尉遲敬德和長孫無忌定為頭等,每人賞賜了一萬匹絹,齊王府的『財幣器物』也都賞賜給了尉遲敬德。
值得一提的是,李淵事後也誇獎尉遲敬德『於國有安社稷之功』,賞賜了很多珍寶,這當然不是說殺自己兒子殺得好,但是在不得已之外,李淵作為一個政治家,也清楚明白尉遲敬德在當時的作用,如果不是尉遲敬德這麼一個成熟的將領如此行事,李淵的危險也是客觀存在的。
回覆列表
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派尉遲將軍進宮保護皇上,當時唐高祖還在和幾個丞相在湖中划船商量李世民告狀太子內亂該怎麼處置,看到尉遲將軍一身戎裝帶血的武器前來,唐高祖問何人人生亂,尉遲將軍說太子作亂已被秦王伏法,特前來保護皇上,另要求交兵權秦王平息東宮,唐高祖無奈只好答應了,之後秦王李世民才順利當上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