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玉敏12

    謝邀!兩歲左右的孩子愛搶別人東西,是父母沒有教育好。告訴他別人的東西再好也不能拿。在沒經過別人同意的情況下是不能隨便拿的。做人要自覺,不能隨便拿別人東西。隨便拿人東西,輕者沒有道德,重者是犯罪。給孩子由淺入深的講講,相信小孩子是會聽的。會改正的。

  • 2 # Qsir7

    謝謝邀請。二歲左右的小孩愛搶別人的東西,有人會說這算什麼問題,不值得小題大作。在我個人看來,這種現象的出現,如果作為家長不重視,不去糾正,這個小孩長大後是沒有多大出息的,就算將來有再多的文化知識,他/她那自我為中心,強烈的自私慾會影響其以後的社交活動。換一句話講,這樣的孩子情商很低,不為他人著想,到了社會知己或朋友會很少,這會嚴重影響其將來的工作或事業的發展。現在國家放開二胎,有新聞講,有些年經的父母想生二孩,大寶吵著不讓父母再生小孩,有個別小孩拿死來威脅父母。這太不像話了。我可以不客氣地講,這些小孩都是,哪些從小父母溺愛,沒有教育好造成的。其實剛新生的小孩,沒有好壞之分,就像一張白紙,如果你把這張紙給一個藝術家,它就成為有價值的作品。假如你給錯人了,就成垃圾了。小孩也是一樣道理,家長好好地引導教育就會成才,成為一個對家庭對社會有用的人。如果作為家長放任孩子的錯誤行為,孩子就會偏離正確的人生道路,走上違法犯罪的不歸路。言歸正傳,面對二歲左右的孩子總愛搶別人的東西,該怎麼辦這個話題。我認為,要改變小孩這個不好的習慣,家長首先要改變自己,我想,家長先從小孩平時吃的小零食開始做起,當你在家中要給小孩吃零食時,不論多少先給大人(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最後給小孩,讓小孩看到,東西要讓大家一起分享,做一次,小孩可能不在意,多做幾次,小孩會在意的,平時家長要給小孩講,吃東西要給長輩(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有鄰居的小孩,要給別的小孩吃。不能光一個人吃。做家長的可以用獎罰的方式去改變孩子,如果孩子不聽話,就不給他/她。有時小孩會鬧情緒,家長一定要把握自己的情緒,不要小孩一哭,就答應小孩。這樣小孩會抓住你的弱點,你以後就很難管教小孩了。很多小孩不聽父母,與父母對著幹,都是做家長的一開始沒有樹立言行一致,說一不二的做事風格造成的信任危機。二歲的小孩有不好的習慣,做家長的一定要及時地,理性的用講道理和實際行動加以改正。只有讓你的孩子既有高智商,又有高情商。長大後步入社會才能大展宏圖,真正成為一個德才兼備的有用之人。

  • 3 # 心儀曉曉

    謝邀!2歲的孩子還沒有更多的意識,他只是看到別人的玩具啥的喜歡而已,他也想玩和佔為己有。這時後作為父母,要用語言教育。要讓他知道這東西是人家的,不能去搶,可以和別人交換東西來獲取,或者問他,是不是也想有這個,你要好好聽話,回家明天媽媽也給你買。慢慢引導,不要吼不要打。記住:好孩子都是好家長教育出來的!

  • 4 # 生肖俠官方

    我家寶寶曾經也有過這個問題,一方面是因為孩子比較小的緣故,另一方面也是被家裡人給寵壞了,造成性格上有些小任性,而且這個時期的孩子還不知道分享,是自我意識剛建立的時候,他認為什麼東西都是他的,所以會有搶東西的時候,當孩子有這個行為的時候,我們家長不能放任不管,要尋找適當的方法耐心引導孩子,慢慢的就會改過了,那麼當發現孩子搶別人東西的時候,我們家長應該如何教育呢?

    及時制止,這個時期的孩子還是能看懂家長臉色的,這時你可以做些手勢或者用命令的語氣,及時制止孩子的這種行為,你一定要讓孩子知道這個東西不屬於他,如果他硬搶的話別的小朋友會不開心,媽媽也會不高興,如果想玩必須要徵求其他小朋友的同意。

    轉移注意力,孩子不管看到什麼玩具都會產生興趣,只要是家裡沒有的東西孩子看到了就愛搶,如果條件允許的話就給孩子買一個,如果條件不允許就用其他東西代替或是陪孩子玩遊戲轉移他的注意力。

    交換物品,當孩子看中其他小朋友的東西想要搶的時候,趁此機會家長可以用商量的語氣,引導孩子用自己的東西與其他小朋友交換著玩,這樣既能鍛鍊孩子的社交能力也能滿足孩子的好奇心。

    同時希望家長在發現孩子愛搶別人東西的時候,千萬不要大聲訓斥甚至動手打孩子,那樣反而會使孩子變得佔有慾更強,或者孩子會覺得特別委屈,對孩子的成長是極為不利的。

  • 5 # 海綿媽媽育兒

    兩歲左右的孩子愛搶別人東西,我們先不要急著給這樣的孩子貼標籤。

    兩歲的孩子還沒有是非善惡的觀念,他們所有的行為無非以下兩個原因

    一是在日常生活中模仿了別人的所作所為

    二是當第一次在不經過別人允許的情況下,拿了其他人的東西,並沒有得到家長的阻攔或者給予適當的教育,當一而再再而三發生的時候,孩子就會習以為常,不覺得拿別人的東西是不對的行為。

    遇到孩子這麼做,或者是自家的孩子這麼做的時候,我們要遵守如下教育方法

    1. 不要急於批評孩子,或者大聲斥責孩子,而要弄清楚孩子這麼做的原因。蹲下來了解孩子拿別人東西的原因,兩歲的孩子也許還不能完全清楚地表達自己,所以作為家長,要試著將孩子所說的組織起來,詢問孩子我們的理解是否有誤,當我們弄清楚了原因,就能知道該怎麼處理。

    2. 如果孩子看上了別人的東西,想要玩。試著和孩子好好溝通,用自己手上的東西與別人進行交換,這樣既能玩到別人的玩具,還能還別人一起玩。兩歲左右的孩子一般不是特別叛逆,這時候是會願意聽大人的話的,當然,玩具或者東西的交換,也要建立在對方同意的情況下,如果對方不同意交換,也不要勉強對方,只能試著給自己的孩子講,或者用別的東西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兩歲的孩子關注點都是多變的,當孩子覺得其他東西更好玩的時候,注意力就成功轉移了。

    3. 孩子強行要別人手中的東西。如果孩子的注意力沒有成功的轉移,還是哭鬧著要別人的東西,那麼,大人要試著將孩子抱著離開一會兒,安撫孩子的情緒,表達對孩子渴望的理解,但是也要試著跟孩子溝通,告訴孩子別人的東西我們不能強行拿取,兩歲的孩子可能還無法明白大人說的話,但只要我們堅持,不給孩子不屬於自己的東西,當這樣做的次數多了,孩子就會明白大人的意思了。

    4. 日常生活中家長的模範作用。生活中,總有這樣那樣的人,互相之間因為熟悉,或者是人情世故的原因,都會相互贈送禮物或者其他的東西,當我們拿給別人東西或者別人把東西給我們的時候,不管是當著自己孩子的面,還是其他孩子的跟前,我們都要保持以禮待人,互相交換東西,或者給別人說"謝謝",孩子的模仿能力都是很強的,在大人長期的耳濡目染中,孩子就會知道:拿了別人的東西要說謝謝,不能隨便拿別人的東西,更不能搶別人的東西。

    我相信,兩歲的孩子並不是天性愛搶東西,總是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所以,家長要細心觀察,耐心引導,慢慢的,孩子的這種行為就會得到改變,變成人見人愛的小天使小王子。

  • 6 # 謎婷幼教小課堂

    兩歲的孩子總愛搶別人的東西。

    其實孩子的每一個行為背後都是有原因的。找到孩子背後的原因,我們才能對症下藥。

    “搶東西”原因

    1.孩子的探索欲

    孩子剛滿兩歲的時候,對外在世界探索有強烈的興趣。

    她已經學會了基本的行走方式,開始能夠支配自己的身體,自我開始萌芽,開始有一些自己的想法,他會想要更多的向外探索。

    因此,他看到別人手中的物品都很好奇,都想要拿到手裡把玩一番。

    2.物權意識。

    兩歲的孩子還沒有明確的物權意識,看到什麼都想要去拿。

    只是在他的認知裡面,覺得世界所有的東西都是我的。

    孩子僅僅只是想要探索那個物品而已,並不是真的想要佔為己有。當我們理解了孩子的行為以後,是否就更容易解決了呢?

    該怎麼辦?

    1.建立概念

    給孩子建立概念:別人的。

    當孩子想要別人的物品時,可以指著別人的物品說:這是別人的,然後指著孩子自己的物品說:這是你的。你的玩具可以玩。

    2.建構規則

    給孩子建構“別人的東西不可以拿”的規則。

    當孩子想要玩別人的物品時,可以對孩子說:這是別人的物品,沒有經過他的允許不可以拿。

    接著對孩子說:這是你的物品,你的東西可以拿。

    3.直接抱走

    對於兩歲左右的孩子,儘量減少語言上的說教,可以透過身體的感覺去建構。

    例如,當孩子拿了別人的東西時,這個時候可以帶著愛和理解把孩子抱開,同時告訴孩子:這是別人的東西,別人的東西不可以拿。直接把孩子抱走。

    4.傾聽情緒

    孩子被抱走的時候必定會有產生情緒,這時候可以傾聽孩子的情緒,陪伴孩子哭。

    可以對孩子說:是的,不能拿別人的玩具讓你感覺很難過,沒關係,你想哭就哭一會兒吧,媽媽陪著你。

    這樣的方式能讓孩子感受到接納與被愛。

    5.反覆建構

    建構規則是一個反覆經歷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孩子需要在不斷建構規則的過程中,慢慢接納,慢慢做到和遵守這一規則。

    同時,也會在身體上形成一條界限:別人的東西不可以拿。

    一點願景

    您願意分享一下您的解決方式嗎?

    我們一起探討一下吧~

    願每個孩子都擁有五彩繽紛的童年,

    願每個生命都能被愛所照亮。

  • 7 # 隨心媽媽

    每個寶寶都有自己喜歡的東西,當寶寶搶別人的東西的時候,先不要著急跟他要回來,著急要會適得其反,可以先找一個寶寶自己喜歡的玩具,跟他講這個是你最喜歡的玩具,當你正玩的開心的時候,你的同伴跟你搶走了,你是什麼心情,會不會不開心呢,讓寶寶自己想象一下,兩歲的寶寶應該會明白這個道理了,自然也會把東西還回去了!

  • 8 # 予你晴空

    兩歲之間的孩子佔有慾很激烈,自己的東西不允許別的小朋友碰,看到喜愛的玩具還總是搶,像這些狀況許多家長都會遇到,孩子搶東西怎麼更正,下面就一同學習一下吧。

    1、知道孩子搶東西的原因。孩子年齡尚小,對待人和事物沒有你和他。自我意識激烈。他覺得一切東西都是我的,感興趣的東西搶過來據為己有也是我的,以自我為中心。這是每個孩子都會有的體現。

    2、家長活躍引導,如有發現孩子搶東西,家長不用打罵,恫嚇。正確的去引導孩子,認知物品的歸屬。

    3、樹立物品一切權的概念,孩子漸漸長大,關於自我意識愈加清楚。關於不是自己東西不會伸手就去爭奪,這時家長就可以給孩子樹立起物品一切權的概念了。

    4、培育傑出的行為習慣。為了防止孩子搶玩具,孩子在想玩其他小朋友的玩具時,家長可以正確的引導孩子,爭奪別人的贊同再去玩,這樣既讓孩子知道對與錯,還培育傑出的行為習慣。

    5、讓孩子學會共享,在孩子能夠把自己的東西共享給其他小夥伴時,家長要及時表彰,從中感受到共享的高興,還增長了孩子的社交能力。

    6、家長們在日常日子中給孩子做好演示,懂得推讓和共享。漸漸的孩子也會受到影響,仿照大人的做法,就不會有搶東西的工作發生了。

    每個孩子都是天使,一生下來都是一張白紙,需求家長的正確引導。

  • 9 # 寶媽育兒小知識

    兩歲孩子總是搶別人東西,該怎麼教育好呢?

    孩子不管看到什麼玩具都會產生興趣,只要是家裡沒有的東西孩子看到了就愛搶,如果條件允許的話就給孩子買一個,如果條件不允許就用其他東西代替或是陪孩子玩遊戲轉移他的注意力。

    當孩子看中其他小朋友的東西想要搶的時候,趁此機會家長可以用商量的語氣,引導孩子用自己的東西與其他小朋友交換著玩,這樣既能鍛鍊孩子的社交能力也能滿足孩子的好奇心。

    綜上所述:家長在發現孩子愛搶別人東西的時候,千萬不要大聲訓斥甚至動手打孩子,那樣反而會使孩子變得佔有慾更強,或者孩子會覺得特別委屈,要用心教導孩子,比如和講故事,讓孩子自己覺得搶別人東西是不對的,希望寶寶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 10 # 老老畢的號

    孩子小,喜愛搶別人的東西,說明他佔有慾演,困為他個人需求得不到滿足去搶別人的東西。再有由於家長的驕縱放造成了他霸道性行為。但因孩子可塑性強,因此只要好好教育,多給他關懷,他會改變的。如我們學校幼兒班教師有件事就做得好,他們班上有個幼兒把其他孩子的布娃娃搶走了,被搶的孩子大哭。老師就教他們玩遊戲,把布娃娃當病人,再讓搶和被搶的兩個孩子一個當醫生,一個作護士來診治病娃娃,結果孩子們玩得起勁,再也不你爭我奪了。這就是在遊戲中培養了他們合作和分享樂趣。不對,別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內牆抹灰需要設定分格縫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