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學習在持續
-
2 # 丁香讀書
要跳出自己的舒適區尋找挑戰,就必須給自己設定目標。儘量設定一些有冒險的目標。極力往高處行,趕自己跨出舒適區域。特別是在創業的時候,應該設定能嚇倒你的目標。
目標就像在黑夜前行的指明燈,不斷的指引你向目標快速推進。把自己的拖延症,懶惰病,甩掉。沒有了目標,就如斷線的風箏。就拿我自己說吧,前段時間我給自己設定了一個目標,每天在空問答回答問題。這對於別人來說可能是一件很輕易的事情。可是對於我來說卻是一個挑戰。因為我想在專門領域來回答問題,但是我讀的書比較少,積累少,因此我只有拼命地去讀書,才能回有質量的問題。那段時間不管多晚我都要去回答問題,我堅持16天以後,覺得自己被掏空了。因為假期培孩子的時間多了,沒時間看書了。我對自己說,停止了。然後更新停止在8月2日。表面上看是說是掏空自己。其實這是為了給自己的懶惰、拖延找藉口而已。時間擠擠總是有的。我又回到了原來的舒適區。回到當初不知所措的狀態。而且還有一種不想再走出的想法,我對自己說,不行,我得重新計劃設定目標。再這樣下去,可能又回到原地了。因此創業也好,生活也好,工作也好,學習也好,最好是給自己設定有風險的目標。而且要設定比較難的目標。比如寫作小白,給自己設定一週寫一篇書評。也許一週以後你可能寫不出書評,但是你已經,在推進,沒有停止,這已經很好了。正如克麗絲特爾·潘恩在《會賺錢的媽媽》書中寫道:
如果你永遠呆在容易和安全的區域,將失去很多充滿樂趣令人振奮的機會。你將永遠也激發不出全部的潛能,永遠停滯不前,你會在創業的門口變老,等著擦槍走火。好吧,那從現在開始,為了跳出舒適區,挑戰自己,你應該在紙上鄭重的寫下具有挑戰性的目標,把它分解,細化成每月每週每日能完成的小目標,不要害怕你的目標太具體,也許到頭來遠沒有達成自己的目標,也會比沒有目標走得更遠更久。
-
3 # 星宸湖
所謂自己的舒適區,其實就是一個自己讓自己偷懶的理由和藉口,很多東西,都會變成習慣,懶惰也會,只是每每在面對懶惰的時候,我們總可以找出一大堆為自己辯解的理由,所以你需要的僅僅只是逼自己去把不懶惰變成一種習慣而已
-
4 # 迪迪乾貨
3個方法:信念、定製化、清晰度。
想象一下,在職場上你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情況:
情境一:年會到了,領導跟你說:“小王,今年年會主持你來吧!”你聽完後就有點緊張,覺得自己平常不會說話,沉默內向,當主持人肯定不行。
情景二:部門開會的時候,領導在釋出任務,這次領導委派給你一個難度係數高一點的工作,裡邊有你的短板。你嘴上說好的,但內心很不樂意,想要逃避。
情景三:大學畢業後,進入到一家公司,作為新人,不懂得職場規則,心理和生理上都很不適應,還沒有完成從“學生思維”轉變成“職場思維”,遇到困難或者自己不舒服的事情,就直接靠跳槽,辭職解決。
如果你也有這樣類似的經歷,其實就在說明一件事情:你正在做一些舒適圈以外的事情。那麼如何面對舒適圈,我們該怎麼做?
《進化:如何成功突破舒適區?》這本書告訴你答案。我會從三個角度來談論舒適圈:
01.逃避是舒適圈最大的敵人
02.三個原則突破舒適區
03.不要相信奇蹟,而是相信你可以
01.逃避是舒適圈最大的敵人當我們要做自己不擅長或者有挑戰的工作任務事,本能反應是退縮,逃避,這是正常的心理反應,從進化的角度來說,這種本能也能幫助人類生存下來。當我們看到一頭獅子時,你就會飛奔逃跑。但這種本能如果運用到不會威脅生命的場合,問題就出現了。如果你一直採用逃避的方式解決問題,你就會有牴觸的心理,時間一長,當別人給你做一些有挑戰性的事情,你會想:“為什麼是我主動?為什麼要我來幹這件事情?”處於非常焦慮,緊張的狀態。
就像你怕一個動物,每看到這個動物,你就逃避一次,相應的你的恐懼也在增加,勇敢面對這個動物的機會也就越來越渺茫,因為你在逐漸遠離任何一種對付這個動物的實用策略。
如圖所示,陷入逃避的惡性迴圈。
逃避的後果就像《自卑與超越》中說的:“只是想逃避困難的人,必然會落後於他人。”
02.三個原則突破舒適區其實我們每個人心理很清楚,如果你想要在職場上有進一步的發展,能夠獲得更好的機會,你不可能一直只做自己擅長的事情。就像一個廚師,如果你的最終目標是:開一個自己的餐廳。那你除了有一手好廚藝之外,你還要扮演CEO的角色,如何裝修,招人等等;即便你的最終目標是成為廚師長,那你也要扮演管理層的角色,如何讓你的下屬聽你的話?
信念:對你要做的事情有強烈的目標感你知道在這個世界上,什麼品牌能讓使用者有非常強烈的信念感,而且經久不衰嗎?答案是宗教。
你會發現無論是信仰基督教、伊斯蘭教還是佛教,這個群體都會以這個宗教的信仰為榮,並且時刻牢記在心中,所以他們所有的事情都會圍繞這個宗教的核心信仰展開。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宗教賦予他們一個強烈的目標感和使命感。這種目標感促使他們行動。因為信念本身是來自於你想要改變生活的念頭。
同樣的道理,如果你在做一件自己能力以外的事情,你就需要問自己:“做這件事情,對你的事業有什麼幫助嗎?它會提升你的自信心嗎?會讓你受到尊重嗎?
電視劇《琅琊榜》,為什麼最終能給洗清赤焰軍罪名呢?因為他在進京城之前,目標很明確就是來討回一個公道。想要達成這個目標,就要扶持靖王上位,接著該如何扶持,要動哪些人。梅長蘇所有的佈局謀劃都在為洗清罪名而努力。
我很喜歡看影視劇裡扮演壞人的角色,因為他們的目標感很強,就是要把主人公給整垮,然後所有的陰謀詭計就圍繞這個目標展開,阻礙這個目標的清除。
定製化:找到自己獨特的、最自然的行為方式其實,我們生活在一個定製化時代,可以定製傢俱,電腦等等,那麼為什麼在突破舒適區這件事情上不能定製呢?
《內向者溝通聖經》裡提到有個人為了鍛鍊自己社交能力,給自己制定的規則是要結交到3個,交換名片才能離開酒會;
我曾經看到過一個人,他在一些重要場合緊張,就會拿出牙籤輕輕刺幾下舌頭,讓自己產生輕微痛覺;
又或者你在看公眾演講的時候,有些人會在中間某幾處,做一些肢體動作,這個肢體動作是精心設計過的,一個是在演講過程中不會死板,另一個原因是能緩解自己的緊張。
書中提到,你可以從定製肢體語言、時機、道具甚至是情境任何一個角度,緩解自己的緊張感,給自己信心。定製化會讓你有安全感,就像小時候,你走到哪裡都會抱著最喜歡的娃娃,這些娃娃沒有生命力,在外人眼裡可能很幼稚,但對你而言是你前進的勇氣。
清晰度:對面臨的挑戰和如何避免有清晰的看法當我們接受一項舒適區以外的工作或者任務時,我們的思維模式會成為最大的敵人。我們會胡思亂想,會過分擔心又或者過分高估自己,正確的做法是你要根據現實情況,能客觀的看待自己,對自己有一個客觀的認識。
作者提出四個方法,分別是,置身事外、用第三人稱稱呼自己、練習自我反省、從他人視角獲取清晰度。
置身事外:不沉浸在當下情景當中,而是把自己放在一個輕鬆毫無壓力,沒人打擾的情況下重新看待事情。比爾蓋茨採用獨處的方式,來獲得對公司業務清晰的認識。每年兩次,比爾蓋茨會實施他的“思考周“:他獨處7天,用來看報紙、進行思考、考慮科技和微軟的未來。
用第三人稱稱呼自己:比如你要激勵自己可以做到,就要說:”小明,你可以做到“而不是使用”我“,”我能做到“。心理學家表示,當我們“自我對話”,特別在遇到困難和壓力下,用第三人稱指代自己,這種細微的心理上抽離,能讓我們獲得信心和清晰度。
當我們心理上退後一步,承認我們的觀點只不過是看待特定場景中的方式之一,不要過分在意,有助於你緩解焦慮。
練習自我反省:你可以對自己所做的事情進行復盤,看看哪裡做的不好,或者在做這件事情事,產生哪些牴觸心理,為什麼會有牴觸心理,可以寫在本子上。有助於你梳理自己的思路還有情緒。
從他人視角獲取清晰度:找一個有洞察力的教練或者導師,讓他們看看並且做出評價,其實有點類似第二種方法。前者是自己轉化視角,後者是直接找另外一個人。
這三個原則可以幫助你超越舒適區。還記得上面那張陷入逃避的惡性迴圈嗎?你將自己的路堵死。如果你嘗試做一些能力以外的事情,就會產生神器的力量。如圖所示:
《活法》裡提到:在勞動中獲得的喜悅是特別的,絕對不是遊玩和興趣可以代替的。認真、努力地工作,克服痛苦和辛苦後取得成功時的成就感,是人世間無可替代的喜悅。
03.不要相信奇蹟,而是相信你可以當我們接受一個挑戰時,我們內心會有一點點期待,期待奇蹟的到來。就像這張圖,一個圓圈代表舒適區,另一個圓圈代表你設法走出舒適區後發生奇蹟的地方。
這兩個圓中間還隔著一個距離,你要做的不是傻乎乎的看著發生奇蹟的圓圈,抱著千分之一的希望相信奇蹟的誕生,而是想辦法走過去,創造奇蹟。
在這兩個圓圈之間建立一座橋樑:能讓我們從恐懼地帶走向自我發現和迎接挑戰,從舒適區-有限的舒適而已-到達你真正可以學習併成長的地方。
職場的道路就是填坑的過程,填完一個又來一個新的,唯一的區別就是越到後面填的坑越來越深,越來越有難度,因為你需要承擔的責任也越來越重。
我們總說工作真糟心,一年365天,有350天想要辭職,但你又不得不承認,工作的過程就像打怪,你總要碰到比你等級高的怪物,而你想要前進,就要咬牙把這關過了。
有些能力的養成,是工作賦予的。學校,長輩靠教育是無法替代的。
這個也許就是行走的職場的意義。
最後的最後,一定要說的一件事是:我不是要你頻繁跳槽,辭職來走出舒適圈。頻繁換工作不叫走出舒適圈,而是你的心太野,有其他原因。我所說的走出舒適圈是:你要先選定自己要做什麼,然後做好基礎的工作,在嘗試深耕這個領域。
-
5 # 幸生
為什麼要跳出舒適區?
顯然,是你對自己的現狀不滿。
什麼原因呢?可能是習慣,習慣默默接受不情願幫的忙;
可能是害羞,大會上從不發言;
或者就是懶,回家只想倒在沙發上睡覺,怎麼都不想去翻動一下書本。
通常,這都是自己的原因造成的。
改變可以從最微小的事情開始,每天寫三件。
比如:每天早上習慣沉默,今天試著問一個問題;
每天都是坐公交車下班回家,試試先走兩站;
每次別人求你幫忙,你都不好意思拒絕,試著對第一個尋求你幫助的人婉言拒絕。
將每天的三件事作為挑戰,大膽去做,你會發現,人生有無數的可能。
上高中的時候,我是一個非常靦腆的女孩,從來沒有多餘的話。
但是內心其實是希望被關注的,也希望自己外向一點。
有次換座位,同桌是一個我從問未說過話的女生,熟悉了幾天之後,她對我說:“你知道嗎?我覺得你特別勇敢。”
我很驚訝,因為我從小出了名的膽子小。
我問為什麼,她說:“有次咱們班級搞活動,要詩朗誦,只有你一個人上去了。”
我才想起來,這似乎已經是好幾個月以前的事情了,那次我是鼓足了很久的勇氣上臺的,漲紅了臉,還沒讀完,就下來了。
沒想到我自己都快忘了的一件小事竟然能在別人心裡記這麼久。
有了那次對話的鼓勵,我後來還在學校應聘了校園廣播員,這成了我高中時代非常難忘的經歷。
因此,當你決定跳出舒適區的時候,哪怕只是很小的一件事,結果就已經註定了,你必然是比現在要好的多。
-
6 # 有書知道
如何跳出自己的舒適區,尋找挑戰?
對於這個問題,我個人認為可以從兩個方面來回答:
明確自己在哪些方面存在舒適區;尋找合適自己的方法,跳出舒適區,挑戰自己,不斷獲得進步。
1.明確自己在哪些方面存在舒適區?在弄清楚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要了解一下什麼是舒適區?它主要有什麼表現?
百度上對舒適區是這樣描述的:舒適區指的是一個人所表現的心理狀態和習慣性的行為模式。
人會在這種狀態或行為模式中感到舒適。又稱為心理舒適區。
我們在一段時間內處於自己的舒適區裡,會感覺到放鬆、舒服、穩定,自己能夠控制或駕馭,從而有安全感。
比如,在閱讀方面,我們總是願意按照自己的閱讀習慣,看一些自己喜歡的相同型別的書籍。這樣做會讓自己覺得舒適,愉悅。
但是,如果我們長時間在某些生活方面或工作學習中處於自己的舒適區中,就會造成過於安逸的狀態,沒有挑戰,沒有創新,因此也不會有進步。
如果是在某些參加某項學習或從事某些工作時,會出現停滯不前”甚至是不進則退”的現象。
由此可見,如果我們想不斷挑戰自己,獲得進步,還是應該找到自己的舒適區,並想辦法跳出來,挑戰自己,獲得更大的進步。
由舒適區的概念我們瞭解到:每個人的情況不同,自己的舒適區也各不相同。
要跳出舒適區,關鍵的第一步是要覺察自己在哪些方面存在舒適區?
就我個人而言,前些時間發現自己在閱讀寫作和鍛鍊身體方面都存在著舒適區。
在閱讀方面,主要是存在著沒有嘗試改變自己的閱讀習慣,嘗試從不同角度不同型別進行閱讀,從而感覺自己的知識面很窄,和別人溝通交流時知之甚少,可發揮的話題較少。
這其實也是造成自己在寫作方面存在不少問題的一個重要原因。
另外,在寫作方面也因為一些原因,其中主要是惰性使然,中間有一段時間一直停滯不前,沒有將之堅持下來。
而在鍛鍊身體方面,主要是因為家裡的親人患病長時間住院,尤其是在親人手術前後的一段時間裡,大部分時間以呆在病房為主,基本上都沒有怎麼進行身體鍛鍊。
竟然發現自己在那一兩個月內長胖了不少,尤其在腹部更為明顯。
我覺察到自己不能再繼續這樣了,必須有所改變了。
2.尋找適合自己的方法,跳出舒適區,挑戰自己,收穫改變。如果我們想讓自己走出原有的舒適區,挑戰自己,讓自己有所改變。應該怎麼做呢?
(1)在原有基礎上做出改變,不斷給自己加壓,盡最大可能挑戰自己。
這裡首先應該有一個明確的目標。
要想跳自己的出舒適區,獲得進步,給自己制定一個符合自身原有條件或身體狀況的目標尤為重要。
想要在哪些方面取得怎樣的進步,遇見怎樣的自己,這需要我們好好思考一下。
(需要注意的是:這個目標最好是有些挑戰性,有難度,但透過努力可以實現的目標)。
因此,我分別給自己定了閱讀寫作方面和身體鍛鍊方面的具體目標。
其中閱讀方面主要是嘗試以擴大自己知識面的各個不同型別的書籍的閱讀,尤其是在自己之前不太感興趣的、特別欠缺的方面多閱讀,以加強積累為主,並將重要的、或自己感興趣的內容記錄下來。
而寫作方面呢,主要多為整理閱讀筆記,並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抒發一些感悟或當時的想法為主。
而在鍛鍊身體方面,主要是明確了在自己身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客服自己近兩個月的惰性,
挑戰自己原來堅持的每天不低於散步6000步的習慣,把目標鎖定日均8000步,考慮到自身健康方面的情況,每日最高不超過12000步。
(2)制定切實可行的計劃並嚴格堅持實施。
這樣可以使我們的挑戰行動更有條理性,過程更清晰,進步看得見。也更有前進的動力。
這裡值得注意的是,計劃的可實施性越強越好。詳盡的具體的計劃會讓改變看得見。也能讓自己經常體驗到挑戰的可行性,以及變化帶給自己的喜悅。
想要使自己跳出舒適區,達到自己的既定目標,最最重要也是最關鍵的是要有計劃並予以實施。俗話說得好:“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想要達到千里之外,必須要從最簡單最容易達到的第一步開始進行。不要小看這一步,這其實也是我們做出改變的重要的第一步。
(3)挑戰舒適區需有度,否則過猶不及。
走出舒適區的過程,不能操之過急,凡事物極必反,欲速則不達。
改變從最小的事情開始,從克服自己的惰性開始,更是從改變自己的習慣開始。俗話不是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嗎?
這中間肯定會有讓自己不舒服的地方。不宜因短時間內對自己要求過高而造成心裡的恐慌或過大的不適。
建議我們在挑戰舒適區時,隨時調整自己的狀態,覺察自己的變化,一旦發現自己偏離預定的軌道有點遠了,及時跟進,及時拉回自己走上正確軌道。
當然,在實施計劃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事情或棘手的問題,都需要我們及時採取的。
比如,我在閱讀時,就曾經遇到了對新的邏輯性實用性較強方面的書籍進行閱讀時,會出現閱讀倦怠期,偶爾也會產生一種怎麼也不想繼續讀下去的感覺。
這時候,建議我們並不妨將困擾或阻攔我們繼續前行的這個事情,暫時擱淺一下。也可以調整一下自己的狀態,看看其他書籍。亦或是短時間內做做其他事情。
比如聽聽音樂,喝喝茶,看看窗外的花草樹木。或者乾脆什麼也不做,閉目養神也不錯哦。
而在鍛鍊身體方面,也遇到了由於感覺工作有些辛苦而不想堅持的時候。這時候我經常會採取一邊聽自己喜歡的音樂或有聲讀物,鼓勵自己繼續加油。
(4)挑戰過程中,恰當給自己一些精神鼓勵和物質鼓勵。
走出舒適區,是一個不斷挑戰自己,不斷更新自己的理論認知和實際操操的過程,這期間常常會出現一些讓人不舒服或是小小的不定期的情緒。
因此,建議我們可以適當給自己一些反饋,偶爾來一點小獎勵,使挑戰更加有動力和吸引力。
回想起來,每次達到預期目標以後,我常常會給自己制定過以下獎勵:
精神獎勵:給自己一個大大的贊。同時擁抱自己,並相信自己一定會越來越好。
物質獎勵:實現小目標可以來一杯喜歡的咖啡,或者是花茶;大一些的目標,則可以獎勵自己看一場感興趣的電影,或是給自己買一雙心儀的鞋子,一件喜歡的衣服等等。
這樣,即可以讓自己身心愉悅,又讓自己樂於嘗試後期的挑戰,從而改變自己,不斷進步。
到現在為止,我透過一些調整,確實在一些方面收穫了變化。主要表現在閱讀興趣和範圍越來越廣泛了,視野也稍微開闊一點點了。(不過還需要繼續不斷堅持下去。)
現在,我竟然驚喜地發現,其實有很多我以前不太喜歡的型別的書籍其實挺有意思的,非常值得看看。
寫作方面雖則進步甚微,不過還好算是堅持下來,沒有長時間停滯不前了。
最讓我開心的是,我近兩三個月來一直堅持鍛鍊身體,身材逐漸變化了。
腹部肌肉也變得結實一些了。更重要的是,我感覺整個人的精力充沛,精神狀態很不錯哦。
跳出自己的舒適區,不斷挑戰,讓自己不斷進步,其實也沒那麼難。
心動不如行動,不如你也加入我們的改變之旅吧,為一起遇見期待中的自己努力一回吧!
回覆列表
其實就是不斷學習,不斷嘗試的過程。
當在一個領域比較熟練後,就要不斷尋找新事物,嘗試一些沒做過的事情。
有很多例子,比如玩魔方,三階熟練後,可以嘗試多階。
還有我現在的領導離開了部門,去了新的部門,他覺得這個部門的工作自己已經差不多了,得到了想要的,想不斷挑戰自己,嘗試新的工作,把以前的經驗,積累的人脈基本拋棄,重零開始鍛鍊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