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中州耕牛堂主

    魏碑書法是生活照。唐楷是工作照。生活照表現的是自然美。工作照則是莊重嚴肅的。至於哪個好學,建議題主選自己喜歡的學。網際網路上只有建議,最終還是由題主決定。

    學魏碑,建議從《張玄墓誌》入門。學唐楷,建議從顏真卿的《麻姑仙壇記》和《多寶塔碑》入手。

    當下的魏碑書法就數孫伯翔和李松二位了,他們兩個在央視書畫頻道都有教學影片,題主若學魏碑,可到央視書畫頻道購買孫伯翔和李松的教學示範光碟。在他們二位的電視教學影片中,李松的現場示範更為出採,特別是李松的入筆切轉直下的用筆方法和行筆、收筆,李松都示範的很到位。

    學唐楷,題主可觀看洪厚甜老師臨摹顏真卿《麻姑仙壇記》的電視教學影片。洪厚甜臨摹《麻姑仙壇記》,既不失傳統,又有傳統基礎上的創變,用筆很靈活,臨摹的很生動,也很有神采。洪厚甜臨摹顏真卿《麻姑仙壇記》教學影片,在央視書畫頻道也可以買到,只是價格有點偏貴。俗話說“物有所值”、“一分價錢一分貨嘛”。正常情況下,凡是有價值的東西,價格都是比較貴的。

    無論是學魏碑書法還是學唐楷,都要先專工一帖,萬不可貪多。

    臨摹魏碑書法和唐楷,宜用優質兼毫毛筆或優質羊毫毛筆、人工毛邊紙或半生半熟宣紙。臨摹時,採取摹臨和對臨交叉法,即:摹臨→對臨→摹臨→對臨,就這樣迴圈著臨摹,進步會快。

  • 2 # 如石書藝

    學魏碑還是學唐楷,各有利弊。

    魏碑由隸而來,唐楷出自魏碑,它們之間好比是爺孫三代關係。

    魏碑屬北方書法,隋、唐文化繁榮,書法南北相融,汲取了魏體書法元素,出現了唐朝楷書高峰。

    唐楷的流行,延續至今,使得魏碑的影響力減少。至明清之際,碑學興起,大量碑刻出土,人們迴歸到重新對碑刻的認識。

    康有為主張學碑,其實不是抑帖,只是他認為經典法帖的毀損以至不斷的重摹,失去了原跡,進而提倡不如學原碑。這其實不是反帖,也不是阻隔帖學,而是相輔相成的關係。

    以上這一流傳有序的關係,說明魏碑與唐楷並不矛盾,是一脈相承的關係。

    當然碑刻也良莠不齊,康有為對碑刻優劣進行了等級評定,雖不一定準,可作參考,詳細分類,這裡不再贅述,大家感興趣,可以閱覽《廣藝舟雙揖》。

    書法大家翁闓運先生對魏碑的風格進行了系統分類,大致概括為五類,一是方勁古秀:如《吊比干文》、《孫秋生造像》;二是粗獷類:如《比丘法勝造像》等;三是沖和靈秀:如《刁遵》、《崔敬邕》等;四是拙巧一體:如《張黑女》、《嵩高靈廟》及南碑《爨龍顏》等;五是行書筆意:如《張猛龍》、《鄭文公》、《石門銘》、《始平公》等。

    老先生精通筆法,分類主要是從筆法的理解角度考慮,我們可以參考。

    作為初學魏碑,我以為選規矩一些,筆法易掌握的碑帖為宜,如《張猛龍》、《張黑女》、《鄭文公》、《石門銘》、《始平公》等。

    而學唐楷是大家普遍都能接受的,唐楷中雖然各體自成體系,但都有一個顯著特點,書寫法則成熟,法度規整,利於書法學習打基礎,而缺點也非常明顯,往往受筆法、結體束縛,容易寫成刻板和“俗”字。若學唐楷再參入一些魏碑的學習,便可避免。

    唐楷中首選當為“歐體”,因為它的筆法和結體的謹嚴性和整體性是其它唐楷不及的。如今,學歐體也最普遍,但一些書家往往把“歐體”寫成程式化的美工體,缺少“精氣神”,倒不如清代的姚孟起、黃自元學“歐體”更具氣象。

    顏體也是大家普遍喜歡的書體,但學不好往往沾“俗氣”,建議初學者不要選其晚年的書作,如《麻姑仙壇記》、《自書告身》等顏體風格強烈,雖然得手容易,出帖難。而學《多寶塔》、《郭虛已墓誌銘》等早期作品更適合打基礎。

  • 3 # 書法功課

    如果你是初學者,我建議你魏碑和唐楷都別選!

    是不是要驚掉你的下巴了?

    沒錯,魏碑和唐楷都別選,具體理由看下面的文章:

    搜尋關注,閱讀更多文章

    從來寫字必須選帖,因為書法的取法和繪畫不同,繪畫可以選擇自然作為描摹的物件,書法所學習的物件就是古代留給我們的優秀書法作品。從古到今,凡是學習書法,第一步必須遇到這件事。給初學者開選帖的單子,古代的書論上就有,如元代盛熙明的《法書考》、陳繹曾的《翰林要訣》、明代豐坊的《童學書程》,《廣藝舟雙楫》中,康有為還教人怎樣購碑。

    《翰林要訣》節選

    我們發現書法家開出的這些清單,往往都是一個學習的整過程。比如學王羲之,他將王羲之的帖統統納在裡面,我們一時不知道選哪一個。所幸的是在中國書法史上留下了很多書法家成功的經歷,在這個經歷過程當中,我們往往會注意到某人曾經學某一件作品,這不是他開的單子,也不是他的啟蒙,但是會讓我們知道哪些是經典。每個時代的經典不一樣,比如清代以前,隸書家所追求的經典,都稱為是某名家的作品,附會為鍾繇的作品,鍾繇有沒有寫過這些碑呢?天曉得!而我們看金農選擇了《華山碑》,這也是當時條件對他的制約。

    《華山碑》拓本 區域性

    所以選帖是我們繞不開的事情,終身要選帖。擇帖既要有歷史眼光,又要分析對待。古代法帖大致分為兩類,一類屬共性強個性弱的,另一類屬個性強共性弱的。共性是指一般規律,共性強的屬通用型,個性是指特殊規律,個性強的屬專用型。初始階段應以共性強的通用型為參照物件,即先求共性。當駕馭筆的能力強了,再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個性強的經典作品學習,即後求個性。如《智永真書千字文》,看似個性不強,但其“法度”是公認的高階法則。師法此類書作,將來“進可以入殿堂,退可以入山野”。

    《智永真書千字文》區域性

    對於初學書法的人來講,選什麼樣的帖,能夠使他們入手方便,排除障礙,儘快入門,這裡面也有功力與偽功力的辯論。有人認為入門前要做童子功的,要多少年等等,這些觀點從客觀上講都能找到例證,有的書法家就是這樣學出來的,但從教學的普遍性上講,就不能把個別當作一般,不能把特例當作大部分人可以接受的一個例子。

    根據這樣一種思維,參照了古代很多的方法,還有教學者本身的體驗,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摸索改進的東西,我發現有如下兩點是特別重要的。

    第一,是選擇某一書體的某一碑帖時,先不求奇而求正。何為正,首先是字形正,用筆清楚,有代表性,有旁通性,還可以加一個有經典性。比如《石門頌》和《楊淮表記》,為什麼我們要選擇《石門頌》,它既是隸書,又用篆法,上下可通,可銜接由篆到隸的學習過程,此外,相對來說它也具有經典性。

    《石門頌》區域性

    第二,字要偏多,比如《蘭亭序》和《聖教序》相比,前者比後者字少,但它比《奉桔帖》、《孔侍中帖》就多得多。你要學生在一、二十個字裡面能感悟出一種通感來,有一定困難。上面要素中最重要的兩條,一條是筆法清楚,一條是有旁通性。

    為什麼要不求奇求正,是所選帖的規律性要強,如果要映證我的觀點,就是先通共性,後求個性,有了共性、規律,再去求變不遲。

    《張遷碑》區域性

    如果說《張遷碑》與《鮮于璜碑》都是差不多型別的作品,《張遷碑》的經典性要大於《鮮于璜碑》,二者比較,《鮮于璜碑》裡面有很多美的東西,《張遷碑》裡面有很多要素,到了《鮮于璜碑》裡面更強化了些。但《張遷碑》寫的人太多,而《鮮于璜碑》則有新鮮感,結合在一起,是否在臨摹時,字也增多了,新鮮感也增加了,何樂不為?上次我為什麼講吳昌碩的《石鼓文》帶有新的經典性,其中一條談到現在南韓、日本都用他這種方法寫字。

    《鮮于璜碑》碑陽

    《鮮于璜碑》碑陰

    筆法清楚,實際上是跟著教學者或者學習者的思維走的,如果按《石門頌》入手,它在用筆上,往上可通篆書的中鋒用筆;往下,我們可以用它這種方法通其他漢碑,乃至北朝時期的一些作品,比如說《廣武將軍碑》、《好大王碑》,包括南方的梁代的《井欄石刻》、《瘞鶴銘》,我看全能通。那麼橫向可不可以通,只要加上波挑、掠筆的手法等等,對於廟堂漢碑也是容易通的。是不是其他帖就不通呢,這要具體看,選擇具有旁通性的臨摹物件,目的是將障礙減少到最低的程度。另外還有一點值得注意,具有旁通性特徵的同時,不要難度太大。拿《石門頌》和《禮器碑》、《曹全碑》來比,從初學者的眼光看,哪個更容易學會?難度低的,不等於筆法不好,《石門頌》裝飾性少,入手較易。於是我們得出一個結論,凡是我們要找到這種有通感的帖,它一定是少裝飾性的。這是舉的隸書的例子,楷書怎麼樣?篆書怎麼樣?都可以用同樣的理念去關照它。

    《瘞鶴銘》拓本 區域性

    楷書我們歸納出有晉楷、有魏楷,有唐楷,能不能全部涵蓋呢,只能大體涵蓋,譬如魏楷這個概念,專指北魏還是通的,如果講北齊、北周,把十六國時期的楷書都裝進去就複雜化了,但歷史上也只有這三種楷書是成熟的,其他是不成熟的。這三種楷書當中有一種因為沒有行書參照,它旁通行書的能力偏低,就是魏楷。唐楷通不通行書,可以肯定地講,它通行書,但是中晚唐以後的楷書,字變大,裝飾性加強,最後的終結成果是現在的宋體美術字,毛澤東要用宋體字印《毛澤東詩詞》,好看!我看現在出來的五花八門的美術字還真沒有一個有宋體字好看,為什麼?宋體字有書法基礎。

    我想寫什麼樣的作品,一定要注意這個作品的特徵,這個作品被一個作者臨摹以後,他未來想成功的理念圖式到底是什麼?最好不要糊里糊塗的,有人說我們帶的學生開始糊里糊塗,等他長大了再清理好了,我說不行,作為一個教學者本身就必須具有的非常清楚的理念。

    談到旁通性,第一個我要排除的是魏楷,它不通行書。我們主張先通共性,先能通規律,如果不是共性,是特例,初學最好不學,當然,我們也不排除學習中的特例。第二個我要排除的是中唐楷書,尤其是顏、柳,因為顏、柳有裝飾性。怎麼安排這三段式,按照發展過程,可以先晉楷、後魏楷、再唐楷,後來我們在課程安排上採用的方法是倒過來,因為我們要通行書,先唐楷、後魏楷、再晉楷,在進入行書課程之前,在楷書教學中,主要練習動作快、形體小的《智永千字文》,因為《智永千字文》幾乎和王羲之《蘭亭序》、《聖教序》筆法完全相通,大小相近,速度也相近。在考慮上通下通的時候,這個楷書的落腳點,要落到類似《智永千字文》的這種作品上。

    我們講初唐無“大楷”,大楷的概念要加引號的,像顏魯公這種。現在小朋友寫大楷,一寫就那麼大,接近榜書。那麼本身楷書這三大塊可不可以交融,當然可以,什麼時候交融,在你掌握了基本規律以後可以交融。你要學魏碑,想把魏碑學得地道一點,也要找字多一點的,比如《張猛龍》等等,魏碑中間有沒有通感,也有。魏碑當中有沒有正和奇之別,也有。唐楷當中也有,經典性作品中有歐、虞、禇、陸,惟獨要將所有的優點、特徵交融在一起,不是簡單的事,所以我提出來,要最後要落實到行書的時候,要找一種能寫得快的。《九成宮》我就認為能寫得快,褚遂良我也認為能寫得快,書寫速度是區別楷書、行書的重要標尺,從楷書過渡到行書不快不行。

    這是大體講的楷書問題,行書、草書的過渡也同樣具有這樣的速度問題。講到行書和草書,這個經典恐怕更明確,自古以來多少大家都在找經典,比如草書《千字文》,康有為也講,這好像是個規律,行書也有《千字文》,行書的標準是最模糊的,它到底是偏楷書呢?還是偏草書呢?所以有《千字文》,但不成經典,《千字文》是蒙童的教材,自古以來,《千字文》成了一個大系統。元代復古思想籠罩下還出現了四體《千字文》,因為當時人找不到篆書的臨摹範本。《千字文》相當於學鋼琴的練習曲,其初不是為了創作,而是透過它來掌握基本的技法規律。我們同學經常會提出來的一個問題,就是說某帖沒有個性,寫起來容易乏味,他們往往忽略書法訓練中筆法共性規律的掌握,而過多去關注字形的美,因為往往呈現於我們眼睛中的是形的感覺,形很能刺激人。如果說我們一上來把選帖的幾條原則定下來,以後各種書體訓練時就按原則往上套,只要套成功,就是一個很好的臨摹範本。

  • 4 # 書法顏二

    魏碑和唐楷是兩個不同的楷則,風格迥異,代表了兩個不同的藝術風格,沒有高下之分只有喜愛不同。如果說唐楷是老夫子那麼魏碑就是竹林七賢,一個在朝一個在野,一個嚴肅認真,一個天真爛漫。

    至於學魏碑還是唐楷,純粹就是個人喜好。可以試著從目的性方面去考慮,你學來幹什麼?比如說你學習書法是想成為一個書法老師,或者只是想把字練得漂亮一點,那麼建議先學唐楷;如果你想領略探究一下書法藝術的瑰麗,那麼可以從魏碑入手;如果是純粹的提高自身綜合素養,那麼又回到原話,隨喜。

    這僅僅是先學後學問題,一個真正的書法藝術家,這兩個都是必須跨過的高山。

    顏二學習的那會,教材的順序是唐楷——魏碑——行書——隸書草書,老師說唐楷先立規則,唐楷法度森嚴,規矩完備,但壁壘太深,容易僵化。比如現在的人寫歐楷,被詬病成印刷體,千人一面,比館閣體有過之而無不及,這是弊端。規則既立,就要進一步學習魏碑,解放思想,把魏碑的瑰麗多姿,天真爛漫融匯貫通,這樣楷書就學成了。反過來,魏碑因缺少一定之規,把握不好容易入旁門左道,最後成了胡搞亂寫,這是弊。

    魏碑建議二張《張玄(黑女)墓誌》《張猛龍碑》,唐楷建議《顏勤禮碑》。

    《張玄墓誌》

  • 5 # 素里布衣楊半

    書法學習學魏碑好還是學唐楷好?都有什麼利弊?

    魏碑要學誰的?唐楷又是誰的好?

    學魏碑好還是學唐楷好?

    這完全取決於你自己的想法和愛好,並不存在

    哪個好?但從難度上來說,魏碑的難度要大一些。

    為什麼?魏碑的碑帖比較多,風格迥異,

    大多數魏碑都需要涉及側鋒鋪毫書寫,這個技術對於

    初學者來說較難掌握,如果你沒有特別的傾向,那

    建議你最好還是從唐楷開始。

    唐楷的流傳比較廣泛,學的人多,教的人多,資料也多,

    對起步階段還是相當適合的。

    魏碑相對小眾一些,你遇到好老師的機會也比較低,

    現在國內一些大牌的魏碑書法家本身在學習上就存在很多

    問題,主要是個性的表現上過於突出,離忠於傳統上

    偏離的較多,存在這樣的現象本身就不適合教學,所以,

    魏碑最大的問題是能找到好老師,這需要你在唐楷上

    有了一定的基礎後再尋找合適的老師。

    唐楷最好是從學顏體開始,相對比較簡單,趙孟頫楷書

    雖然是元朝的產物,但屬於四大楷書之一,趙體可以學,

    歐字也可以學,其實並不容易,這要看你的喜歡程度。

    柳字可以不學,裝飾性太強,實際應用的效果一般,可以

    稍微嘗試一下,不建議深入學習。

    魏碑可以從龍門二十品開始,其中的【始平公造像】,

    【孫秋生造像】,【楊大眼造像】,和【魏靈藏造像】

    都是好的選擇,有了基礎之後,可以學習【鄭文公碑】和

    【張猛龍碑】,透過以上幾個碑帖的臨習,可以逐步轉向

    其他更廣泛的範圍內展開,當然這需要較長時間的磨合。

    當然我說的這些都是對一般情況而言,最重要的是要

    遵從你自己內心的喜愛,喜愛才是最重要的,如果你

    心中有某個特別鍾愛的字型,你完全可以打亂這些順序,

    因為強有力的熱愛,才是你能學好書法的最大動力。

    附圖作品:明代書法家宋克【劉楨古詩】臨摹作品

    選自楊半撰書【中國書法臨摹創作全集】(明代卷)

  • 6 # 翰墨今香

    魏碑和唐楷都是中國傳統書法藝術的精粹,學唐楷好還是學魏碑好?這不是個問題,因為二者都很好,都可以學。問題是什麼時候學什麼?這是個問題。

    唐楷與魏碑的特點,決定了各自的利弊

    首先我們來看看什麼是魏碑?魏碑是中國南北朝時期出現的一種書體,包括了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時期的各種石刻書跡,由於在北朝元魏時期最盛行,因此稱之為“北魏體”或“魏碑”、“北碑”。魏碑書法的藝術特點是筆法妙、結體奇、氣勢強、變化大,這些特點是其他書體無法比擬的。

    唐楷是唐代楷書的統稱,但也經歷了三個階段:初唐、盛唐、晚唐。後人對唐代書法的總結是唐代“尚法”,這個“法”主要指的就說“楷法”。《說文解字》中說:

    “楷,法式也。”

    唐張懷瓘亦云:

    “楷者,法也,式也,模也。”

    因此我們可知,楷法一詞有楷模、規範的意思。中國漢字經歷了從大篆、小篆、隸書、楷書這樣一個發展過程,每一種書體的更替變換背後,幾乎都有著朝代的更迭,也意味著經歷過一段混亂的時期。

    隋朝的建立結束了魏晉南北朝時期混沌的亂世,但因為隋的時間太短,還沒來得及發展出自身的文化就被唐所代替。唐朝是中國結束了亂世之後的一個相對鼎盛的時期,這樣一個時期為了便於溝通和政府治理國家的需求,因此規範文字的書寫方式是必需的。

    唐代繼承了隋的科舉制度,對於文人書寫文字的規範化提出了要求,書體也由魏碑體變為楷書,進而是得楷書趨近於嚴謹、規範,最後成為人們學習的楷模。唐楷在這樣一個背景下,發展成為歷代楷書的最高峰。

    由上述的歷史背景我們可以看出,唐楷的優點是其規範、楷模、嚴謹,但是學的時間長了就容易偏向拘謹、呆板,例如後世的館閣體。魏碑的優點是新奇、變化、天真爛漫,但容易落下粗俗、怪異之弊。

    因此我的建議是,初學書法一定要先從唐楷入手,給自己打下一個規範的基礎,在有了堅實的楷法之後再去研習魏碑,取其變化、稚拙之趣。

    唐楷與魏碑的代表作

    唐代楷書大家頗多,學誰確實是個問題。不妨從流傳下來的作品數量、質量以及後世對他們的評價綜合來篩選。這裡我推薦出幾個: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顏真卿、柳公權。這幾位也正是初唐(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盛唐(顏真卿)、晚唐(柳公權)的代表人物。這幾位是唐楷的代表人物,都具備了字型嚴肅端正,筆劃平穩凝重,結構嚴謹,法度森嚴的風貌。

    這幾大書法家的楷書有繼承又有創新,其中他們各自的代表作是:

    歐陽詢的《九成宮醴泉銘》:挺勁峭拔,稜角森然;

    虞世南的《夫子廟堂碑》:正平俊朗,風姿綽約;

    褚遂良的《雁塔聖教序》:精工秀雅,形瘦實腴;

    顏真卿的《多寶塔碑》、《顏勤禮碑》,雄強渾厚,朴茂端莊;

    柳公權的《玄秘塔碑》、《神策軍碑》剛勁峻拔,端莊嚴謹。真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魏碑因為作品眾多,很容易挑花了眼,這裡推薦五大經典之作:

    《張黑女墓誌》為魏墓誌代表作,原石遺失很長時間,直到清道光年間被何紹基覓得原石原拓本。何紹基評為:

    "化篆分入楷,遂爾無種不妙,無妙不臻,然遒厚精古,未有何比肩《黑女》者。"

    《張黑女墓誌》近代極為被學書者重視,其書法結字扁方疏朗,有隸書筆意,書風質拙。雖然是正書,但是行筆卻不拘一格,風骨內斂,自然高雅。中鋒、側鋒用筆,方圓兼具、剛柔相濟,堪稱北魏書法之精品。

    《張猛龍碑》,古人評價其書“正法虯已開歐虞之門戶”,向被世人譽為“魏碑第一”。此碑可謂是正宗魏碑書體,清楊守敬評其:

    “書法瀟灑古淡,奇正相生,六代所以高出唐人者以此”

    康有為認為:

    “結構精絕,變化無端”、“為正體變態之宗”

    此碑已經具備了初唐楷法的規模。

    《鄭文公碑》書法飄逸,字態蘊藉風雅,結體寬博宕逸,氣勢雄渾開張,有篆之勢、隸之意、草之情,清代包世臣對它大加讚賞後名氣驟增,康有為稱其為北魏“圓筆之宗”。

    自清代中葉以來即為著名書法家包世臣、葉昌熾、康有為等所推重。《鄭文公碑(上碑)》正是從隸書向楷書過渡時期,筆勢尚有隸意,也出現了楷書筆法。故而集眾體之長:既有篆書的筆法,隸書的體勢,行書的縱逸風姿,又有楷書的端莊。

    《爨龍顏碑》筆力雄強,結體茂密,繼承漢碑法度,有隸書遺意,運筆方中帶圓,筆畫沉毅雄拔,興酣趣足,意態奇逸。

    《蘇孝慈墓誌》此墓誌楷法成熟而工整,方中帶圓,字型又小,兼有南帖之綿麗和北碑之峻整,

    集秀麗與雄勁於一身。很多人看了此碑之後,都認為歐陽詢是學此碑而成就了“歐楷”。

    也因此可見,唐楷在隋朝已定下根基。此墓誌書法結字謹嚴,用筆勁力,神采飛動,是隋代書法的代表作,也是唐代“歐楷”一派的先驅。

    因為此墓誌出土較晚,還以字跡清晰完好而著稱,成為學習書法最佳範本,歷來為人們所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康乃馨如何才能養殖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