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熊沾沾
-
2 # 森嶽圻
短時期割據也許是可以的,一個能成氣候的諸候不只是軍事過硬!謀略強,更多的是政治層面的,領導力,管理能力,用人能力,外交,民生。不然從古到今都是政治家在管著軍事家,一個國家,一個地方集團要管理好,發掘人才,用好人才,培養人才,經濟,民生,軍事,外交,都是要考慮的。
-
3 # 水一白聊歷史
首先,韓信靠啥自立為王?要兵沒兵,要將沒將,只是長安城中賦閒在家的淮陰侯,一舉一動都可能走漏訊息,僅僅靠拼命麼?還是逃出長安找一片自己的地盤?可是,天下之大,何處是他韓信的家?
還有,更重要的一點是,就算韓信自立為王成功,三足鼎立的另外一足在哪裡?冒頓麼?中原的鼎這時候還支不到草原上去吧?
可以說,當韓信在楚漢戰爭結束,被奪了兵權以後,就再也沒有謀反自立的資本了,即便是楚王韓信也不可以,何況淮陰侯韓信了?
-
4 # 歷史不識君
公元前209年,冒頓在漠北經過南征北戰,滅掉了東胡,建立起一個鼎盛的匈奴帝國,經過數年在北方草原經營,讓冒頓擁有了近萬名鐵騎!
公元201年,冒頓率領近十五萬大軍南下,直逼漢朝邊境。漢高祖劉邦,帶三十萬大軍,與冒頓戰於(白登)
如果此時,身為(淮陰侯)的韓信出來造反,自立為王,會怎樣樣?
我覺得韓信會失敗!1.民心不所向!剛剛結束戰爭的漢朝民眾,不願再打仗了!天下己經屬於劉邦的天下,而韓信出現造反,那就等於叛軍,不受百姓擁戴!
2.有心無力!韓信這時已經貶為(淮陰侯)了,被弱禁在宮中,處處都有人監視,根本調動不了多少軍隊,即使能夠有造反能力,也很快被漢朝軍隊鎮壓!
3.我們知道韓信帶兵打仗十分厲害,可是,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他沒有劉邦那麼有計謀!打下了江山又如何?他沒有劉邦那麼多文臣武將,失敗遲早的事!
-
5 # 二狗的影視
個人覺得沒有這種可能,我覺得即便是韓信自立為王,他也不能夠做到和劉邦,項羽三分天下,因為這和韓信個人的性格有關。其實之前他也不是沒有機會自立為王的,而且手下的人也曾多次勸過他,要抓緊機會趕緊自立為王,但是他卻沒有聽,錯失良機,以至於最後落得一個悲慘的結局。
我個人是覺得韓信的性格問題,導致他這樣悲慘的一生,其實韓信這個人吧,真的是有勇有謀的人,只是很可惜,他沒有劉邦和項羽那樣的野心。劉邦的野心就不說了,那是一統天下的,項羽呢,雖然說沒有要一統天下的野心吧,但尚且還要做個楚霸王呢,而韓信呢,他雖然說後來也問劉邦要王,但是他心裡只覺得自己做一個大將軍就夠了。
這就是他們三人的區別,也是韓信不能和他們一樣三分天下的原因之一,還有一個,我覺得是韓信的自身問題。他沒有政治能力,而且政治敏感性也實在是太低了。且不說他到底有沒有能力能夠統領天下,做一個真正的君王,就連他自己在劉邦手下,功高蓋主,而自己卻絲毫沒有保護自己的意識。
就憑這兩點,就足以知道,韓信是不可能和劉邦項羽三分天下的。韓信這樣的性格,最多隻能做到大將軍,他沒有君王的命數,自然也成就不了君王。如果說他的政治敏感效能夠高一點的話,或許還能落得一個好的下場。
-
6 # 戴老師講歷史
不能。
劉邦和匈奴的冒頓單于互撕的時候,是公元前200年的事情,之前一年是公元前201年,匈奴大規模進攻馬邑,在馬邑的韓王信(不是韓信)選擇投降匈奴。匈奴得到了韓王信,於是率兵向南越過了句注山,攻打太原,直到晉陽城下。
匈奴人如此囂張,那麼劉邦就不能忍了,於是公元前200年,劉邦親自領兵前去迎擊匈奴。那一年韓信在幹嘛呢~( ̄▽ ̄~)~
答案就六個字——被軟禁被監視。
早在中原剛剛被平定的時候,劉邦就在提防韓信了,一口氣就奪了韓信的軍權,更是假借遊雲夢澤的時候,隨便找了個莫須有的謀反罪將韓信逮捕入京了,劉邦得心大到什麼程度,還再給韓信得到軍權的機會?瞧瞧雲夢澤劉邦這麼對待的韓信——
項羽死,高祖襲奪信軍,徙信為楚王,都不邳。信至國,召所從食...有變告信欲反,書聞,上患之。用陳乎謀,偽遊於雲夢者,實欲襲信,信弗知...高祖令武士縛信,載後車。信曰:“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烹’。”上曰:“人告公反。”遂械信。至洛陽,赦以為淮陰侯...信知漢王畏惡其能,稱疾不朝從。由此日怨望,居常鞅鞅...
所以我說啊,不能三足鼎立——事實上,如果韓信敢在劉邦和冒頓互撕的時候突然發難,更大的可能不是什麼三足鼎立,而是被三鼎烹殺。
-
7 # 金甲戰象
不能。
因為韓信的兵將是劉邦給的,軍隊是以漢王的名義聚集起來的,不是他韓信的軍隊。那種認為誰武功高,誰能攻城掠地就號令天下的想法簡直幼稚可笑!
還有就是韓信不能知人善任,不能做出長遠的戰略安排,沒有高情商不能收服人心,這樣的人秦末有一大捆不都敗給劉邦了嗎?
-
8 # 劉保俊4
不可能,劉邦的性格決定了他的一切,韓信的性格也決定了他一切,你一個善於玩政治,這個善於軍事,真是隻能為政治服務,所以他註定不可能
-
9 # 柚子愛歷史
大機率韓信不會成功,原因有以下幾點:
1、機不可失,失不再來,韓信已經錯失了三足鼎立的最佳時機當劉邦與項羽在滎陽對峙時,韓信趁機經略中國北方,先後擒魏、破代、滅趙、降燕、伐齊,平定了整個中國北方地區,此時韓信要人有人,要地盤有地盤,已是與劉邦、項羽三足鼎立的一方霸主。此時韓信可以說左右了天下局勢,他若倒向劉邦,則項羽敗,若倒向項羽則劉邦敗,因此劉邦和項羽都在極力爭取韓信的支援。
項羽手下大將龍且在齊國被韓信殲滅後,項羽非常恐慌,派盱臺人武涉前去遊說韓信反漢與楚聯合,三分天下稱王齊地,韓信不從。韓信的謀士蒯通又勸他,說他雖居臣子之位,卻有震主之功,名高天下,所以很危險。然則韓信始終猶豫不決,既想自立又不忍背叛劉邦,結果就因為劉邦封了他一個真齊王,就對劉邦死心塌地,甘為驅使,錯過了三足鼎立的最佳時機。
2、韓信是高明的軍事統帥,劉邦卻是睿智的政治家,韓信不具備為王的個人能力,即便自立,也會被劉邦玩死,項羽就是個很好的例子劉邦與韓信曾有過一段關於帶兵能力的對話:“上常從容與信言諸將能不,各有差。上問曰:“如我能將幾何?”信曰:“陛下不過能將十萬。”上曰:“於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為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將兵,而善將將,此乃言之所以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謂天授,非人力也。”(《史記·淮陰侯列傳》)韓信被後人譽為“兵仙”,帶兵打仗的能力沒得說,但是論收服人心,玩弄政治手腕,比劉邦差的太多。
(圖為韓信劇照)
從蕭何、張良、陳平等智謀之士皆願追隨劉邦共謀大業,到劉邦入關中秋毫無犯、約法三章,再到以土地和利益為誘餌召集諸侯共同討伐項羽,從中可以看出劉邦收服人心的能力和高明的政治手腕,跟他一比,韓信顯然就是個菜鳥。項羽英雄一世,鉅鹿之戰天下聞名,論帶兵打仗不比韓信差,結果還是被劉邦玩死了,那麼韓信又哪來的底氣,在天下已經平定之後,再和劉邦分庭抗禮呢?即便自立於一時,遲早也會失敗。
3、自垓下之戰後,天下久經戰亂,民心思定秦朝末年自陳勝吳廣揭竿而起,再到群雄割據、楚漢爭霸,天下已經經歷了七八年的戰亂,民心思太平,老百姓都不願意再打仗了。姑且不論在劉邦和冒頓互撕、劉邦陷入白登之圍時韓信已經從楚王被貶為了淮陰侯,失去了兵權,即便有兵權在手,又有多少人願意再跟隨他去反叛、自立呢?天下大勢已定,民心思定,韓信已經錯失了三足鼎立的民心和社會基礎。
而韓信的下場也果如蒯通所言:“狡兔死,良狗烹;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天下已定,我固當烹!”
-
10 # 一個人的歷史
任何事情的成功除了自身的能力之外,還需要一個具體的環境和時機,正所謂: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那麼在劉邦與匈奴單于冒頓爭鬥的時候,韓信到底有沒有這個時機呢?當時的韓信手下既無兵亦無將,連自己在首都的行動都受到蕭何、呂后等人的嚴密監控之下,可以說自己本身就是階下之囚,連自由之身都沒有,何談自立為王呢?那麼韓信到底有沒有過機會呢?答案是有過,但是韓信放棄了選擇,因此三足鼎立的局面永遠不會出現。三足鼎立的最佳時機是在蒯通勸韓信的時候,也就是項羽和劉邦都在竭盡全部力量拉攏韓信,想獲得楚漢戰爭最後勝利的時候。那個時候的韓信是炙手可熱的人物,天下大事為我所控,這句《三國殺》裡張角的口頭語,放在那個時候的韓信身上很合適。這個時候的韓信的內心是猶豫的,他擁有了一切,已經達到自己人生的頂峰,如果說還有什麼追求的話,向前一步就可以三分天下,進一步就可以王天下,這麼大的誘惑對韓信這樣一個國士無雙的人來說,是具有巨大誘惑力的。因此蒯通才去說服韓信,但是韓信並沒有聽從蒯通的建議,原因當然不是韓信感念劉邦對自己的知遇之恩那麼簡單,這背後是韓信經過權衡和考量之後,做出的選擇。他不會忘記,當自己將一些新兵蛋子訓練成戰無不勝的雄兵的時候,正是劉邦直接衝入中軍,奪了自己的兵權,劉邦又分給自己一些新兵,讓自己繼續操練隊伍。這件事對韓信來講,至今都令他心有餘悸,劉邦能如入無人之境般出入軍營,只能說明一個問題,軍隊的實際控制權一直掌握在劉邦自己的手裡。自己不過是個高階點的打工仔,是個高階經理人罷了,董事長是誰他很清楚,手下這些人會不會跟著自己造反他根本沒有把握。但這些人卻有可能聯合起來,要了自己的命,把自己的人頭拿到劉邦那裡去邀功請賞。有人說陳豨去和韓信辭行的時候,也是韓信的一個機會,他可以逃離京城,到代地去協助陳豨作亂。但在我看來,陳豨和韓信之間不過是相互利用,陳豨想利用韓信的軍中的威望和他軍事上的非凡才能,而韓信則想利用陳豨這種實權派,來達到報復的目的。相互利用建立起來的並不是友誼,而是合作關係,這種關係十分脆弱,就算陳豨最後獲得了勝利,韓信的下場只怕比和劉邦做對更慘。沒有什麼三足鼎立,更沒有什麼三家為王,有的只是韓信被殺,項羽失敗,劉邦擁有天下而已,韓信的格局就註定了他的結局。
回覆列表
這個猜想有一定的可能性,但是不能實現。
韓信最大的才華在於用兵。關於韓信,有一句著名的話就是“韓信將兵,多多益善”。
韓信用兵的才能也得到劉邦的肯定。可以說,沒有韓信的用兵之道,楚漢爭霸可能會是不同的結局。
問題在於,如果韓信和劉邦撕逼,那麼韓信沒有多大的勝算。
韓信的才能用兵,這是個人的長處。但是一個開國帝王,最為重要的才能是整合手底下的人,成為一個強而有力的團隊。劉邦手下的大臣,文物搭配,幹起活來效率特別高。就拿蕭何來說,要論帶兵,蕭何要遜色得多。蕭何在長處在於文治上。蕭何進入咸陽後,沒有急著收集珠寶財富,而是急忙去找秦國留下的律令和圖書,尤其是涉及到人口和戶籍的相關資料。
喬治·RR·馬丁在《權力的遊戲》中提到一個重要的問題:大戰之後,如何統治。這就是政治家和其他軍事家的不同之處。他們考慮的問題更加長久、宏觀和複雜。
蕭何、周勃、陳平、張良和曹參等人都願意追隨劉邦,並且這些人也成為大臣中一股不可小覷的力量,可見劉邦在謀劃團隊和網路人才上比起韓信更有一手。
韓信除了用兵如神,在治理和政治權謀上無法和劉邦相比。所以韓信可以是戰神,但無法成為帝王霸業。
這個設想令我想到一點的是,一個單項能力非常突出的人,可能在某個領域取得非常突出的成就;但一個具備團隊領導能力的人,才能讓千里馬為其賣命,這樣才能走得更遠,攀登得更高。
這不是一個新觀點,但卻是一個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