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魚201402
-
2 # 小球兒姐
這種現象的發生是有前期積累的,可能在孩子更小的時候,他的哭鬧就是考手機、電視、平板等電子保姆哄好的,所以現在不是激發孩子學習興趣的問題,而是要解決電子產品依賴的問題。
孩子目前喜歡看電視和手機,就先給他在電視和手機上一個過渡,先把學習是影片資源給孩子在電視和手機上看,孩子對其中的內容開始感興趣了,開始追著你問東問西的時候,家長一定不能抹殺掉孩子的興趣和探究的心,否則很難再在後期培養起來。而且這是個很好的從線上轉線下的時機,把知識變現,讓孩子朦朧地體驗到獲得知識的成就感!
當然,這一切都需要家長的全情投入,小時候投入得越多,長大了越不用擔心。
-
3 # 蘋果爸爸育兒
著名的教育學家蒙臺梭利曾經說過,“給人類帶來進步的偉大發現,與其說由於科學家們的教養或者他們的知識,毋寧說是由於完全聚精會神的能力,由於他們的智慧能夠埋頭與他們感到興趣的工作。”這說明了注意力是一個人學習與成功的重要前提。"
心理學研究表明,注意的發展水平會影響到孩子系的發展水平,智力的高低,意志力以及人際關係等。
為什麼孩子學習不專心,看電視和手機的時候卻非常投入呢?這跟其注意發展的規律是有關係的。1、孩子的注意更容易被自己感興趣的事物所吸引。
電視和手機的內容聲音、影像,對於聽覺視覺的多方面刺激,對孩子的吸引力是很大的。尤其是對於現在很多孩子來說,從小接觸手機和電視的時間特別早,他們更容易被這樣豐富的刺激所吸引,而不願意靜下心來去看書或者是學習。
2、注意的集中時間跟孩子的年齡以及大腦發育的程度有關。
孩子的有意注意行為是有腦的高階部位,特別是額葉所控制的,而額葉的發展又比其他部位遲緩。隨著年齡的增加,額葉的發展成熟,才會促進有意注意的發展增加註意的集中時間。所以說年齡越小的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時間會越短一些,隨著年齡的增長,注意的時間也會有所增強。
善用孩子注意的特點來激發其學習的興趣。1、豐富的形式來吸引孩子。
對大多數孩子來說,他們的天性都是活潑好動的,並且對新鮮的事物更加感興趣。所以希望孩子在一件事情上集中注意力就需要來激發他們的興趣點。想讓孩子對學習感興趣,可以採取多種多樣的形式吸引孩子。比如想讓孩子喜歡閱讀,所以採用角色扮演的形式,將書中的內容表現出來,這樣豐富的形式也比單純的閱讀會更吸引孩子的注意。
2、多用肯定和鼓勵,幫助孩子建立自信。
4、5歲左右的孩子已經能夠有一定的能力來控制自己的注意時間,所以家長在引導孩子的時候就需要多一些肯定和鼓勵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從而可以達到延長注意時間的目的。
3、不要破壞孩子的注意力。
有家長可能會疑問,我們是希望培養孩子的注意力怎麼會去破壞它呢?其實在生活當中,很多小細節都是家長在破壞孩子的注意力。比如孩子正在專心致志自己吃飯的時候,家長就會不停的問,你吃這個菜嗎?你吃那個菜嗎?還有就是孩子在專心玩玩具的時候,家長一會讓他吃水果,一會問他玩不玩其他的玩具。
孩子不管是在吃飯還是在玩玩具的時候,他的注意力是集中的,這個時候家長去跟他說話或者是打斷他,都是對注意力的一個破壞。不要以為注意力只能在學習的時候培養,在日常生活中方方面面都可以培養注意力,家長切記不要破壞。
4、循序漸進不要著急,言傳身教很重要。
無論是孩子的學習興趣還是其注意力的培養,都需要一段時間,不能一蹴而就,所以家長一定要有耐心。
在培養孩子學習興趣的過程當中,家長要做到以身作則,你希望孩子去學習就不要在孩子學習的時候,自己在玩手機或者看電視,家庭要有學習的氛圍,家長陪伴,孩子一起去看書,一起學習,這樣對於孩子來說,會更有動力去學。
-
4 # 紅紅說育兒
5週歲的寶寶,還是學齡前兒童,你用上學習二字,能不能說一下,你想讓寶寶學些什麼呢?
其實真正的學習階段應該是從一年級開始,這也是一年級之前統稱學齡前兒童的原因。
5週歲的孩子,頂多就是幼兒園大班,或者是學前班,這個階段的孩子其實不需要他學習太多東西啊。孩子只需要保持一定的興趣,有學習的慾望,能自己穿衣吃飯,自己上廁所就可以了。
還有一點,如何提高孩子的專注力或者說是注意力,其實這個方面,家長在平時就能訓練的。
比如說,當孩子在玩某一個玩具,在看某一本書看到入迷的時候,不要輕易打斷他,讓孩子就保持這樣的專注狀態。
而題主也說了,他看手機,看電視就可以看很長時間,這是因為手機或者是電視受他本人的控制,他可以自主選擇感興趣的東西,自然越看越愛。而這一點,即使是成年人也不能輕易改變。
如何面對孩子的這些狀況呢?
1.家長要擺正心態,不要總是想著學習才是最好的,其他的都可以讓一讓。2.平時給孩子做好引導,榜樣的力量是最強大的,如果你想讓孩子愛上學習,那麼家長也要熱愛學習,通常我們會發現:愛看書的家長,通常孩子也愛看書。3.經常帶孩子去做戶外運動,和孩子多做親子游戲,和孩子增進感情,把孩子的注意力從電子產品上轉移過來。 -
5 # 多特兒童專注力
反對「看電視、玩電子遊戲久=專注力強」這種言論,這完全弄混了心理學當中的「被動注意」和「主動注意」的區別!!!
區別在哪?
如果物件是「強度大的、對比鮮明的、變化運動的、新穎」的刺激,容易引起人們「沒有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稱為「被動注意」。
被動注意的腦規律原理在於:「新異刺激物的直接影響下,人們自然而然地把感受器官轉向這些刺激物。在大腦兩半球皮層相應部位引起了最優勢的興奮中心,提高了活動水平,從而對其他活動產生了抑制作用」。
這種對電視手機的專注,完全是被動的,不可控的。透過過度興奮,來忽略身體的疲勞和對大腦的損傷。
當孩子專注地學習,無法借力到大腦自主的興奮,這類「有目的、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力,稱為「主動注意」。
美國著名的卡通畫家,也是公認最有創意的人蓋瑞·拉森,小時候家裡很窮,沒錢買玩具或去看電影,他父親總是告訴他,最好的娛樂在你腦海裡。
他的父親鼓勵他去做白日夢、去想象,他所畫的《The Far Side》在全球所有大報都連載過。
主動注意和被動注意對孩子造成的差別,不僅在專注力的方面,還在想象力方面。被動注意往往會限制孩子的想象力。孩子對文字的掌握,是必須要靠主動注意才能精進的。
只有主動注意,才能藏著孩子的未來。
如果家長想要讓孩子提高學習興趣,我簡單說兩點:
1.要不斷削弱孩子看電視玩手機的時間,減少對孩子的傷害。
2.多陪孩子玩!你可以把學習變成一項遊戲,成為你和孩子之間的互動。對於孩子來說,爸爸媽媽比電視手機有趣多了,但是你們並不知道。
-
6 # 陳讓的成長記錄
為什麼孩子能專注打遊戲,卻沒法專注學習?
1.很多家長都為孩子的學習問題操碎了心,其中最容易被詬病的是注意力問題。
一位媽媽形容自己孩子晚上寫作業,寫兩個題,愣十分鐘,再憋幾個字,上廁所蹲半小時,再背幾個單詞,出來吃水果花二十分鐘。寫作業異常煎熬。很多老母親表示,看孩子寫作業,能當場直接暴斃。
去學校找老師瞭解情況,老師也反映上課不能集中注意力,開小差。
怎麼辦呢?訓練注意力吧。然而,效果了了。
講道理吧:上課要認真聽課,寫作業要注意力集中,只有這樣才能成績好,才能上好學校,有好前程。聽到耳朵結垢,也沒用。
2.注意力問題,跟大家的理解可能有偏差。除了先天性的注意力缺陷障礙,大多注意力是人為被破壞的。
我們經常誤以為注意力問題,是意願問題。好像孩子明白事理了,學習態度端正了,就不會走神了。
其實注意力是能力問題,很多學生不能集中注意力,是因為能力受到了損傷。
這不好理解。因為我們明明看到他打遊戲能堅持五六個小時,尿都能給憋回去;和朋友聊天,能聊到晚上一兩點;拼樂高能玩一整天不疲倦,他怎麼看都是能夠集中注意力的。
難道他是選擇性注意力不集中,僅僅在學習的時候發作?你猜對了。就這麼氣人!!
這是什麼道理?
原因如下:
① 1歲半左右的孩子,處於細節觀察的敏感期,這是有意注意力(指要暗示自己集中注意力的生理現象)的發展時期,但是這個時期,孩子們喜歡一些髒亂的東西,會經常遭到喝止。或者他自己一旦玩點什麼,家長們總喜歡跟著後面不停地說話,抱一抱,親一親。一刻不得安寧。
② 當孩子學習之初,需要透過做題練習思考,發展注意力品質的時候。很多媽媽就陪在身邊監督作業。孩子一停頓,媽媽們就開啟雷鋒模式,怎麼了,出什麼問題了,哪道題不會嗎?要不要媽媽來幫你?要麼就開啟侍女模式,要喝牛奶嗎?要吃水果嗎?累不累,要不要歇一下?要麼就是獅吼模式,天天拖拖拉拉,磨磨蹭蹭,這麼簡單的題都不會做,你笨死算了。
注意力和深度思維,都需要思考的時間去發展。這種長期處於干擾環境的孩子,這兩方面的能力都將受到損傷。
③ 現在的孩子成長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比起書本,有很多更能收割注意力的遊戲、電視、動漫、小說橫空出世,在爭奪孩子注意力方面,商業套路實在太多了,防不勝防。而這些東西的內容之精巧、感官刺激之豐富,完全不需要孩子有主動注意力,就可以沉浸其中。
④ 孩子的注意力的長度是隨著時間增加的,孩子在幼兒園時期,有意注意的時間大約只有5-15分鐘,7-10歲的孩子能持續20分鐘左右,10-12歲大約是30分鐘。而我們學校課程的設定,對孩子的注意力的要求,遠遠高於孩子注意發展的階段。
也可以理解為,學校為孩子們提供的玩耍的時間太少,而對他們思維訓練的時間過早,也過長。會讓孩子覺得學習枯燥,無聊,損傷注意力。
3.注意力的關鍵就在於,他需要主動性,學習尤其需要主動注意力。孩子們需要主動的觀察思考,才能把書讀好。
但是我們培養孩子的方式和外在環境,都在削弱這種主動性。
好多孩子被養得既不願意動身子,也不願意動腦子。他們只喜歡動手指。
現在家庭孩子都少,不符合經濟學上不能把所有的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裡的投資定律。當所有的雞蛋都在一個籃子的時候,家長們誠惶誠恐,總想著怎麼讓這個蛋效用最大化。結果在大部分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外力總比內力大,總比內力多。
所以最常見的教育模式就是精疲力盡的家長和想方設法偷懶的孩子。這種貓鼠遊戲,很多家庭天天都在演。家長們關於如何把孩子的事情變成自己的事情這一點上,頗有建樹。
雖然我列舉了很多破壞注意力的方式,我覺得最破壞注意力的一種方式,就是讓孩子感覺自己所有的事情,都是為別人做的。
為什麼學習的時候注意力渙散。打遊戲、看電視、聊天的時候進入物我兩忘的境界。因為這是他自己的事情,這個時間是屬於他自己的。學習時間是他被迫履行學生責任的時間,是不得已而為之。
注意力的養成,也很簡單,把孩子的事情交給他自己。
讓他爬,讓他摸,讓他玩耍,讓他髒兮兮,讓他摔跤,讓他自己吃飯,讓他亂七八糟給自己穿衣服,讓他自己寫作業,讓他自己洗衣服收拾房間……允許他以孩子的節奏和方式去成長。
把他的事情交給他自己的同時,就交給了他一份自由和一份責任。自由是成長所需要的空間,責任是成長的戰利品。
注意力品質,還與另外一個因素息息相關,那就是熱愛。一個孩子會為了自己喜歡的事情,投入時間和精力。就像我家寶寶,最近迷戀上駕馭我的高跟鞋,每天都穿我的鞋子,練走路,一不小心摔一跤,爬起來繼續。可見,孩子們天生具有聚焦自己想做的事情的能力。
所以要想辦法把學習變成他自己的事情,讓他自己想辦法,動腦子。武俠小說裡面,所有的大俠都有一個特點,就是內力深厚。一個人內力被廢了,招式就變成了花架子。
這一點跟學習的內驅力相同,喪失了內驅力,學習就變成做樣子了,學不精學不深。所以一旦孩子被逼得,內力完全癱瘓,他學習時就像丟了魂。
5.還有個值得注意的現象,單獨拿出來說一下。
青春期的孩子,隨著身體發育,進入第二性徵期,荷爾蒙分泌旺盛,但是他們沒有合理的方法疏散,就會壓抑青春期的衝動。最終會把他注意力放在髮型、衣服、身體的姿態、面板、回味與同學說話的內容、觀察自己心儀的人等等一系列事情上。而不能集中精力學習。
這種現象我們稱之為力比多彌散。也就是一個人無法將自己的驅力有效而集中地投注在自己要做的事情上。女孩更多見。
關於這種現象曾奇峰老師提了幾點建議:
一,讓孩子回到人群,多參與集體活動;二,多參加體育運動;三,可以透過看推理類和哲學宗教類書籍來提高認知能力。
6.注意力問題,是個廣泛存在的問題。·那些多年如一日能專注的人,大多幹得不差。
別說孩子,你出門在外,手機沒電了,你是不是急得好像有人要召喚你去拯救世界。回家一看,除了瞎聊的,沒人找你。
注意力好,本就是個稀缺品質,實在不必太苛求。想想你我自己,不是早就原諒自己,幹什麼的時候都低著頭玩手機嗎?陪孩子、陪老人、甚至開會、工作的時候,也沒少玩。咱自己注意力又能集中到哪裡去?
就像在很多家庭裡,出現的畫面,爸爸媽媽躺在沙發上,咧著嘴看著手機樂,一邊頭也不抬地訓孩子:一天到晚就知道玩手機、打遊戲、看影片,不好好讀書,像你這樣以後能幹嘛?
孩子說:以後想跟你一樣,躺在沙發上玩手機、打遊戲、看影片。
果然是,言傳不如身教。
美國印第安納大學做的專注力研究發現,嬰兒的專注時長與陪伴他的成人的專注時長密切相關。實驗發現,在與孩子互動時,成人專注度高的,孩子能專注的時間是其他組的4倍。
所以他們認為注意力不是培養出來的,而是保護出來的。提高孩子的專注力要從改善陪伴他的成人的行為開始。大人如果陪伴時心不在焉、敷衍、看手機、沒耐心,那麼孩子的注意力品質就差。
如果我們關心孩子的注意力,需要提高自己陪伴的質量,且遵循以下原則:不主導、不打擾、不控制。
-
7 # 久明教你管孩子
關於興趣,久明老師用四步,來激發和呵護:
第一步叫:勾起探索欲
第二步叫:小試成功
第三步叫:及時獎勵
第四步【最後一步】叫:意猶未盡
-
8 # IF枕邊育兒
5週歲的寶寶是在上幼兒園大班吧?先不說幼兒園的小學化教學模式是否正確,家長要求5歲寶寶專心學習,未免為時過早了吧?5歲的寶寶的專注力,能維持大約15分鐘左右,並不能長時間專注學習的,這不是他們該年齡段的主要任務。
5週歲的寶寶,學習不專心、看手機、電視卻非常投入教育專家認為:幼兒園孩子一定要先學會玩,再學會學習。可見,孩子在幼兒園階段的主要任務是玩,在玩中學習。那為啥娃看電視投入呢?是電視上的畫面、聲音、色彩、人物等在吸引他,對聽覺、視覺多方面的刺激,讓孩子變得投入。這不是好事情,反而會破壞他的專注力。
孩子的模仿能力是無窮。孩子看手機、電視非常投入,相信父母也是如此吧?或者前期父母把手機、電視等電子產品,作為“保姆“的模式來哄孩子,換取他的不哭不鬧。長期下來,看手機、電視成為他的一種習慣,不看就會焦躁不安。
我們想象這樣一個場景,有位家長正在認真的看手機,旁邊的孩子正無聊不知道做什麼好,看著自己媽媽(爸爸)看手機那麼專注,就會湊過去看,進而就想學著像媽媽(爸爸)一樣動手觸劃,動一下、兩下,家長還可以忍受,次數多就受不了了。為了孩子不打擾自己玩手機,就放電視或ipad給他們看了。是不是很熟悉?你家也是這樣嗎?
上面的場景中,家長為了讓孩子不打擾自己看手機,會給孩子放電視。所以,這個習慣的根源,還是在家長自己身上。沒有因哪裡來的果?
對於愛手機、電視的孩子,如何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孩子並非不能看手機、但學齡前的孩子,還是要少看,以免長時間盯著手機、電視,上面跳躍的色彩畫面,會破壞掉他的專注力。儘量減少頻率會更好,我家大寶晚上放學會看半小時電視然後去玩遊戲、吃晚飯。家長可以試試從以下2點,轉移孩子對電子產品的注意力,之後才是培養學習興趣。
1)、多關注孩子:父母整天捧著手機、看著電視,缺少對孩子的關注,他就會感覺特別的孤獨、無助。哪怕是跟孩子10分鐘的聊天,對他來說都是一件快樂的事情,沒有哪個孩子不喜歡父母的關注的,也使得他更有安全感。
2)、陪孩子玩遊戲:其實家長真正投入陪著孩子玩遊戲,是一件累著但特別開心的事情。我經常在家陪聊孩子玩捉迷藏的遊戲,儘管事先能猜出對方藏在哪裡,但真正找到了,對他們來說,是特別開心且有成就感的事情。
相信很多寶寶也是特別喜歡跟爸媽玩耍的,在遊戲中不僅增進了親子關係,也讓孩子充滿快樂感,因為沒有比父母的陪伴更幸福的了。
從培養學習興趣來說呢,我認為培養閱讀習慣是非常不錯的事情。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對孩子將來的學習是非常有利的。
父母主動捧起書,陪著孩子一起閱讀,當然剛開始在選擇書籍方面最好是他感興趣的、喜歡的,只有對自己喜歡的東西才會上心認真去了解。比如他喜歡奧特曼,那麼就陪著他一起看奧特曼打怪獸。逐漸引領他發現閱讀書籍的有趣奧妙,從而引起對閱讀的興趣,慢慢擴充套件到其它繪本。
閱讀不僅有利於孩子的智力發展,博覽群書所獲得的知識,遠遠超過教科書上的,也有利於小朋友在未來各領域學習中融會貫通加以利用。
發現孩子的興趣,並加以培養父母善於發現孩子的興趣愛好,並幫助其堅持下去。興趣是學習的動力,有了興趣寶寶才能自主自願去探索、去學習,並以專注的精力堅持去做,從而形成一種良好的習慣。比如畫畫、彈琴、口才、跳舞等。
我家大寶之前是個電視迷,每天都要看電視,為了培養他的興趣愛好,我根據他最初意願,報了口才班、繪畫班。一年之後,他不願再上口才班,而堅持畫畫。現在每天放學都會畫畫,哪有功夫看電視玩手機呀!
總之,5歲的孩子沒必要強求他要如何認真學習,合適的年齡做合適的事情。如果希望孩子的專注力更好一些,少讓他看電視、手機,陪他一起看書吧!
回覆列表
首先5週歲的孩子專注力時間大約20分鐘。應該學習20分鐘休息10分鐘這種勞逸結合的方法。
再來家長應該跟小孩子一起規劃學習計劃,是否有超綱的現象。制定計劃後家長需要與孩子一起認真對待,嚴格執行。
最後每週需要安排孩子喜歡做的事情,如看動畫片等,有規定時間內觀看。孩子完成一週學習任務後適當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