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馬德里的陽光

    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一、回答這個問題之前,請大家先看看諸葛亮是怎麼用字字誅心罵王朗的:

    注:以下內容摘自《三國演義》

    孔明自得三城之後,威聲大震,遠近州郡,望風歸

    降。孔明整頓軍馬,盡提漢中之兵,前出祁山,兵臨渭水之西。

    睿大驚,乃問群臣曰:“誰可為朕退蜀兵耶?”司徒王

    朗出班奏曰:“臣觀先帝每用大將軍曹真,所到必克;今陛下何不拜為大都督,以退蜀兵?”睿准奏,乃宣曹真曰:“先帝託孤與卿,今蜀兵入寇中原,卿安忍坐視乎?”

    曹真領大軍來到長安,過渭河之西下寨。真與王朗、郭淮共議退兵之策。

    曹真:“明日陣前,如何對敵?”

    王朗:“都督,諸葛亮連佔我幾座城池,士氣正旺,明日決戰,正好挫敗蜀軍銳氣!都督可嚴整隊伍,大展旌旗。以壯軍威!明日在兩軍陣前,老夫只須一席話語,斷叫諸葛亮拱手而降,蜀兵不戰自退!”

    郭淮笑到:“諸葛亮何等樣人?靠陣前術語,豈能退敵?”

    王朗:“郭將軍不信,明日可到陣前觀戰,到時,便可自見分曉。”

    王朗:“來者可是諸葛孔明?”

    諸葛亮:“正是!”

    王朗在馬上欠身答禮。朗曰:“久聞公之大名,今日有幸相會。

    公既知天命、識時務,為何要興無名之師,犯我疆界?”

    孔明曰:“我奉詔討賊,何謂之無名?”

    朗曰:

    “天數有變,神器更易,而歸有德之人,此乃自然之理也。”

    諸葛亮:“曹賊篡漢,霸佔中原,何稱有德之人?”

    王朗:“恩!自桓帝、靈帝以來,黃巾猖獗,天下紛爭。社稷有累卵之危,生靈有倒懸之急。

    我太祖武皇帝,掃清六合席捲八荒;萬姓傾心,四方仰德。自非以權勢取之,實乃天命所歸也。

    我世祖文皇帝,神文聖武,繼承大統,應天合人,法堯禪舜,處中國以臨萬邦,這,豈非天心人意乎?

    今公蘊大才、抱大器,自比於管仲、樂毅,何乃強要逆天理、揹人情而行事?豈不聞古人云:‘順天者昌,逆天者亡。’今我大魏帶甲百萬,良將千員。然而等腐草之螢光,如何比得上天空之皓月?你若倒戈卸甲,以禮來降,仍不失封侯之位。國安民樂,豈不美哉!”

    孔明在車上大笑曰:“我原以為,你身為漢朝老臣,來到陣前,面對兩軍將士,必有高論,沒想到,竟說出如此粗鄙之語!我有一言,請諸位靜聽:

    昔日桓帝、靈帝之始,漢統衰落,宦官釀禍;國亂歲凶,四方擾攘。黃巾之後,董卓、李厥、郭汜等接踵而起,劫持漢帝,殘暴生靈。

    因之,廟堂之上,朽木為官,遍地之間,禽獸食祿;致使狼心狗行之輩,洶洶當朝,奴顏婢膝之徒,紛紛秉政。以致社稷變為丘墟,蒼生,飽受塗炭之苦。

    值此國難之際,王司徒又有何作為?王司徒之生平,我素有所知。

    你世居東海之濱,初舉孝廉入仕;理當匡君輔國,安漢興劉;何期反助逆賊,同謀篡位!罪惡深重,天地不容!

    王郎說:“你……諸葛村夫,你敢!”

    諸葛亮說:“住口!你這無恥老賊!豈不知天下之人,皆願生啖你肉!安敢在此饒舌!

    今幸天意不絕炎漢,昭烈皇帝(劉備)於西川繼承大統。我今奉嗣君(劉禪)之旨興師討賊。你既為諂諛之臣,只可潛身縮首,苟圖衣食;還敢在我軍面前妄稱天數!

    皓首匹夫!蒼髯老賊!你即將命歸於九泉之下,屆時,有何面目見漢朝二十四代先帝?!

    二臣賊子!你枉活七十有六,一生未立寸功,只會搖唇舞舌,助曹為虐!一條斷脊之犬,還敢在我軍陣前狺狺狂吠!我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

    王朗聽罷,氣滿胸膛,大叫一聲,撞死於馬下。後人有詩讚孔明曰:“兵馬出西秦,雄才敵萬人。輕搖三寸舌,罵死老奸臣。”

    二、看了原文,你就不難看出在那個年代,文人把道德看的是很重的。王司徒說的再有理也改變不了他背叛漢朝皇帝這個事實,而背叛皇帝是比背叛親爹都讓人不齒的行為。諸葛亮抓住這一點,已經立於不敗之地。王司徒又是個要臉的,又要講道德又要升官發財,他自己心裡也糾結著呢。結果呢?自己內心最深處的陰影被諸葛亮公之於眾,還罵的這麼難聽,還無法反駁人家,被氣死是很正常的。

    王朗一直是說丞相不識時務,但丞相是舉著當時價值觀體系的大旗把司徒從小時候由哪裡來死了到哪裡去徹底地罵了一遍,而且句句都極具殺傷力無法辯駁。司徒作為一個要臉的知識分子,年紀這麼大,當著兩軍將士的面丟這麼大的人,急火攻心胯下無力就從馬上掉下來了,就這麼死了。。。

    話又說回來了,王司徒說的那幾句話完全沒有吸引力呀,當著幾萬將士的面讓漢朝的大丞相做叛軍的小侯爺,傻子才答應。還有說王司徒不想生靈塗炭的,老曹屠城殺皇后的事被自動忽略了。

    諸葛亮與王朗第一番交“口”之前,從兩人對此次舌戰的準備上看就可以立分高下。王朗向大將軍曹真誇下海口是在兩人未見面之時:“來日可嚴整隊伍,大展旌旗。老夫自出,只用一席話,管教諸葛亮拱手而降,蜀兵不戰自退。”

      怎麼聽怎麼有點痴人說夢的感覺,從中可以看出王朗的盲目自信。而且諸葛亮在口才方面的經驗值與殺傷力絕對要超過十萬點,這一點他不是不知道,王朗明顯是在以己之短,攻敵之長。

      再看諸葛亮,做出心理準備是在兩人見面之後。諸葛亮見對方軍師司徒王朗出戰,心中暗忖:“王朗必下說詞,吾當隨機應之。”

      兩人第一番較量,並沒有直接開罵,而是分別讓軍卒傳話,王朗讓一個士兵到軍陣前大叫:“請對陣主將答話!”這句話平淡無奇,王朗倒是蠻謙虛的,本來謙虛是個好品質,但在兩軍開戰的時候還大擺謙虛之風,就太過迂腐了。

      而諸葛亮則令護軍小校高聲傳道:“漢丞相與司徒會話。”第一句話,諸葛亮就拿大漢丞相壓住了小小的王司徒。接下來王朗開口說話:“久聞公之大名,今幸一會。公既知天命、識時務,何故興無名之兵?”這話一出口就是求饒的語氣,竟然問人家為什麼不講道理,為什麼要打自己。

      諸葛亮見他這麼說,只覺得好笑:“吾奉詔討賊,何謂無名?”要理由嗎,好,那就給你個理由,我近奉後主的命令,遠奉先主的遺詔,再往遠說,我還奉了大漢天子獻帝的詔,前來討賊,打你是合情合理。

      王朗見自己一開口氣勢上就佔了下風,當然感覺很憋氣。就在馬上運了運氣,將提前準備好的一大段說詞背了出來:“天數有變,神器更易,而歸有德之人,此自然之理也。曩自桓、靈以來,黃巾倡亂,天下爭橫。降至初平、建安之歲,董卓造逆,傕、汜繼虐,袁術僭號於壽春,袁紹稱雄於鄴上。劉表佔據荊州,呂布虎吞徐郡。盜賊蜂起,奸雄鷹揚,社稷有累卵之危,生靈有倒懸之急……”王朗也不管別人愛不愛聽,好像見多識廣,賣弄起知識來。要緊不要緊的一口氣背了一大段。聽得人都困了,但他還不覺得累。諸葛亮坐在車上靜靜地聽著,看著他一個人唾沫橫飛、氣喘吁吁地表演,一言不發。

      王朗說到這裡,竟然還沒有完:“今公蘊大才、抱大器,自欲比於管、樂。豈不聞古人云:‘順天者昌,逆天者亡。’公可倒戈卸甲,以禮來降,不失封侯之位。國安民樂,豈不美哉!”這麼長時間才說到正事上,氣勢早衰了,只好用了“順天者昌,逆天者亡。”草草收場,但這句話早就被古人在戰場上說爛了,既沒有創新性,又沒有說服力,真是失敗。

      諸葛亮聽到這裡,才開始答言。只見諸葛亮鎮定自若,先在車上一陣大笑。然後緩緩說道:“吾以為漢朝元老大臣,必有高論,豈期出此鄙言!吾有一言,諸軍靜聽。”接下來,諸葛亮開口先是以“漢朝元老大臣”譏諷王朗,然後一句話將他所有的言語推翻。接著就開罵了,但罵人的話不只是罵給他一個人聽的,而是讓大家聽的,這樣才能讓他更加無地自容,所以要“諸軍靜聽”。諸葛亮朗聲說:“昔桓、靈之世,漢統陵替,宦官釀禍;國亂歲凶,四方擾攘。黃巾之後,董卓、傕、汜等接踵而起,遷劫漢帝,殘暴生靈。”同樣說的是此次戰爭的背景,但比起王朗開頭那段話來要簡單多了,不至於聽著讓人倒胃,這才叫主次分明。

      “因廟堂之上,朽木為官;殿陛之間,禽獸食祿。狼心狗行之輩,滾滾當朝;奴顏婢膝之徒,紛紛秉政。以致社稷丘墟,蒼生塗炭。”先是一句話罵盡魏國所有官員,其實暗指王朗。諸葛亮罵人罵得陰陽上去、文采飛揚,真可以說是古往今來第一人了。

      “吾素知汝所行:世居東海之濱,初舉孝廉入仕,理合匡君輔國,安漢興劉,何期反助逆賊,同謀篡位!罪惡深重,天地不容,天下之人,願食汝肉!”到這裡開始指名道姓而罵,這才叫有層次感。

      “汝既為諂諛之臣,只可潛身縮首,苟圖衣食;安敢在行伍之前,妄稱天數耶?皓首匹夫!蒼髯老賊!汝即日將歸於九泉之下,何面目見二十四帝乎?老賊速退!可叫反臣與吾共決勝負!”連王朗的生前死後全都罵遍,這才是痛快淋漓。

      王朗是“漢朝元老大臣”,後又任魏國司徒,屬於“三公”之列,自己一生高官厚祿,受人尊敬,如今卻被罵得體無完膚,顏面盡失,只覺得又羞又愧,三軍面前實在是無地自容,再加上年歲已高,精神受到了嚴重的刺激,他只覺得自己的血壓驟然升高,心律驟然失常,一大口鮮血噴薄而出之後,當場就摔落馬下,命歸黃泉。諸葛亮在這場罵戰中真可謂出盡了風頭。

      在與人論辯的時候,最忌浮躁。如果一語不合,就面紅耳赤,暴跳如雷,那就等於先亂了自己的陣腳,很難在爭鬥中佔上風;而有心機的人,像諸葛亮,卻能氣定神閒,以逸待勞,等對手說得口乾舌燥、疲憊不堪的時候,再伺機反擊。由於諸葛亮對王朗的歷史和現狀瞭如指掌,他的話句句都擊在對方要害上,句句在理,又層層深入,這樣,只消幾句話,就把王朗罵得吐血而死。

     

  • 2 # 遊半仙兒

    只怪王朗心有隱愧,心理承受能力差,身體狀況差!

    假設王朗到如今來,一定要向那些“專家”“大師”多多請教、學習!

  • 3 # 紅火燭一一趙海忠

    諸葛亮罵死王朗,顯然是做為演義的情節需要,來烘托諸葛亮的偉岸,高大,文稻武略、能繡口殺人的形象而專門設制訂做的。

    一、古代戰爭,絕非演義或電視劇編排的那樣,兩軍相遇,主將對主將,然後披掛上陣,一陣廝殺那麼簡單。

    二、即使兩軍列陣,也需要幾百米開外,方可佈陣陳兵,而幾百裡開外,一個人罵另一個人,顯然聽不清話音的。

    三、現代都有巨大的語言障礙,在古代,各地的方言也層出不窮,那麼遠,能字字誅心,顯然是不可能的。

    四、王朗做為漢臣,也是大風大浪,一步一步走過來的人,憑你幾句話,就能罵得口吐鮮血,顯然是作者羅貫忠貶曹擁劉為正一統的思想做怪。

  • 4 # 因為lucky998

    但深入來看,僅憑一張利口就能斬敵方位列三公的司徒大人,諸葛亮打嘴仗到底有啥技術含量?

    《三國演義》中經典的橋段之一:諸葛亮舌戰王朗

    什麼是正確的吵架姿勢?

    很多人以為罵人只需要用詞毒、氣勢大,就能做舌戰界的常勝將軍。殊不知,打蛇打七寸、四兩撥千斤的道理。如果沒有直戳對方痛點,再長的罵戰也無非是浪費口水。而能打七寸的關鍵,就在於摸清對手的底牌。

    1.罵人不打自己臉

    梁實秋在《罵人的藝術》一文中說,“罵人是和動手打架一樣的,你如其敢打人一拳,你先要自己忖度下,你吃得起別人的一拳否。”什麼意思呢?簡單來說,你如果攻擊對手荒唐,那麼就得想想自己是否也曾有不良習慣,否則別人回敬你一兩句,你就受不了。簡而言之,就是不拿自己身上也有的毛病攻擊對手,以免造成反噬。

    梁實秋在民國時期就琢磨出了一本《罵人的藝術》

    從諸葛亮罵王朗的精彩片段可以看出,雙方都預料到第二天必有一場舌戰廝殺,所以早就提前弄清對手的背景、經歷,以圖在第二天罵得對方輸勢輸陣,最終不戰而勝。對比下雙方材料的準備情況:

    王朗:“公既知天命,識時務,為何要興無名之師?犯我疆界?”“今公蘊大才,抱大器自比管仲,樂毅,何乃要逆天理,揹人情而行事?”

    諸葛亮:“我原以為你身為漢朝老臣,來到陣前,面對兩軍將士,必有高論。”“王司徒之生平,我素有所知,你世居東海之濱,初舉孝廉入仕,理當匡君輔國,安漢興劉,何期反助逆賊,同謀篡位!”“二臣賊子,你枉活七十有六,一生未立寸功,只會搖唇鼓舌!助曹為虐!”

    王朗連諸葛亮曾經的偶像都摸得一清二楚,看來小道訊息沒少打聽。但從兩人幾個回合的對戰來看,顯然資料準備得不夠充分,對諸葛亮黑料的瞭解,還不如江東那個幾個謀臣。反之,諸葛亮對王朗的背景摸得一清二楚,連年齡、生平、家族這些細節都沒放過,攻擊起來隨手拈來。王朗勸誡諸葛亮倒戈卸甲,以禮來降,反倒被諸葛亮將了一軍,國難之際,作為世食漢祿的老臣,竟然反助逆賊,罪惡深重!

    2.判斷對手是否值得一戰

    想要在舌戰中佔領上風,選對對手就成功了一半。和以往很多人認知中,挑選實力弱的對手更容易取勝不同,要罵人就得挑比你大一點的人物。道理非常簡單,如果對手無論在哪一方面比你強,你贏了之後才能一戰成名,而即使輸掉了,能和比你實力強大的敵人一戰也不吃虧。相反,如果對手實在太遜,你罵他就如同教訓一般,你越罵他,他越得意,即使贏了心裡也不爽,輸了更是將一個無名小卒罵出了名,你看冤不冤?

    諸葛亮PK王朗,值得一戰

    在王朗與諸葛亮的對戰中,從王朗的角度看,諸葛亮是地方陣營的老大,也是士氣所在,本人也是聲名在外,和他對戰並不降低身份,所以他很早就鎖定了對手。而諸葛亮這邊,地方陣營中多是將軍士兵,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而文官中,地位最高的當屬王司徒。王司徒年長又同為文官,也基本達到了對手的合格線。

    舌戰中取勝,關鍵看4點

    俗話說,計劃趕不上變化,準備得再充分,也改變不了對戰中的變數。但萬變不離其宗,諸葛亮制勝王朗的致命3招,即使放到現代也照樣屢試不爽。

    1.搶佔道德制高點

    罵人如打仗,師出無名絕對是大忌,一定搶佔道德的制高點。佔住了“大義”,你就成了正義的代言人,對方捱罵就純屬活該。看看《詩經·相鼠》中,作者大義凜然地斥責對方“無儀”“無恥”“無禮”。言外之意,不是我想罵你,實在是你有違社會的公理和正義,我才要代表月亮消滅你。

    《詩經·相鼠》就是站在了道德制高點,怎麼罵都覺得理所當然

    王朗一上來就罵諸葛亮不識時務,興無名之師,認為曹魏政權是天命所歸,諸葛亮逆天必亡,是搶佔道德至高點,讓對手理虧。而諸葛亮罵王朗,佔據的道德制高點是什麼?王朗曾為漢臣,曹操篡漢,你王朗還為他服務,就是不忠,就是貳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既彰顯了我方的正義,師出有名了,就可以把對手往死裡貶低了。

    2.以退為進

    有理不在聲高,何況是文化人舌戰。大俠對戰,一開始就不可一世者,往往輸得最慘,吵架同理。高段位的舌戰講究的是循序漸進、邏輯清晰,還要腦筋轉的快,諸葛亮就深諳其精髓。

    一上場,王朗就擺出一副人生贏家的姿態,假模假樣地問候一聲,然後丟擲無名之師的炸彈,看諸葛亮接不接招。這裡,王朗建立了一個嚴密的邏輯:一是名正言順,打仗也要師出有名;二是直接給諸葛亮定性為無名之師,結果註定失敗。然後質問對方:你這麼識時務的一個人,怎麼會幹這種名不正言不順,註定會失敗的事情呢?

    為了時刻保持冷靜,羽扇是諸葛亮最好的道具

    名正言順是古人說的,是至理,諸葛亮當然沒法反駁這第一個大前提,於是他諸聽完發言後,簡單作答,反手就是一個犀利提問,來反駁小前提,從他本身這次出兵是否有名和無名來反駁,順便給對手挖坑。

    這一階段的諸葛亮看似處於弱勢,實則在蓄力,等待對手暴露語言中的漏洞。王朗一看諸葛亮沒什麼大招可放,傻乎乎地給對手介紹起了,曹魏政權為何被稱為有德之人。他的整體發言結構邏輯嚴密,終圍繞著諸葛亮興無名之師必然會失敗的論點,不斷的用演繹邏輯推理,然後論證為什麼天道在曹魏這裡,最後又用理論、事實和類比多方面論證諸葛亮必敗。

    王朗說話滴水不漏,從他的邏輯來看毫無毛病,也無法反駁。諸葛亮只好狂笑數聲,扶扇而答,直接否定對手的長篇大論為粗鄙之語,轉而用事實陳述漢末年混亂的政治形勢,使用駢文氣勢一下子就起來了。

    3.戳到痛處

    如果說奉承人要搔到癢處,那罵人,就一定要戳到痛處。王朗罵諸葛亮,是拐著彎地罵,表面仍然是奉承話,如稱諸葛亮知天命識時務、蘊大才等。而諸葛亮罵王朗,則處處捉王朗的痛腳——無德無才。漢室貳臣,是為無德;一生未立寸功,是為無才。被人這麼戳心窩子,對手如果毫不在意,那就是沒心沒肺;王朗最後倒地身亡,說明廉恥尚存。

    4.利用對手情緒

    語言的博弈中,心理戰術比武力取勝更勝一籌。人是一種具有思維和感情的動物,所以每個人都有情緒的波動,這也是人和其他動物的不同之處。擾亂對手的情緒,反而更容易獲得成功。

    諸葛亮最後的一句絕殺,被製作成了網紅表情包

    諸葛亮循序漸進攻擊對手“折節”,這在古代來說,是對人品的最大否定。讓王朗由最開始的勝券在握,到氣到飈髒話“諸葛村夫”,到胸口痛得說不出話來,最終內心受到十萬暴擊,掉下馬摔死了。可以說,在給王朗致命一擊中,諸葛亮將心理戰玩得出神入化。

    《孫子兵法》有云:“用兵打仗是一種詭詐的行為。”舌戰同理。王朗發言走普通人都能想到的大道,用古人至理堵死對手出路。誰知諸葛亮竟出其不意,不按套路出牌地利用“不尊漢室”“一生未立寸功”進行攻擊,最終導致王朗氣極而亡。

    其實,傳說諸葛亮早在臥龍崗尚未謀權之時就開始跟著潑婦學罵人,練就一身吵架本事。如此這般,才有了後來舌戰群儒、碾壓王朗、氣死周公瑾之說。可見,經驗只能借鑑,實戰才能練級啊……

  • 5 # 閒將西話

    諸葛亮罵王朗,深諳罵道,其狠辣的罵風、精湛的罵術無不令人拍案稱奇,堪稱國罵中的國罵。諸葛亮足智多謀,罵道老練,罵術千變萬化,做到了字字誅心,句句在理,層層深入。

    歸納諸葛亮的言辯之術大致有三:一是擊中要害,抓住了王朗明為漢臣實為漢賊的致命之處。二是示以大義,曹魏篡位天下,蜀漢乃為正統。三是抓住王朗說詞的漏洞,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昔有七擒孟獲,今有七計王朗。“唯物有樞,智在善轉。”七計之說,具體而言:

    一計以逸待勞。蜀魏三軍一定,王朗就一個人唾沫星子橫飛,氣喘吁吁的說了一大通。諸葛亮暗想王朗言多必失,便氣定神閒,以逸待勞,抓其要害,爭取主動。

    二計釜底抽薪。王朗說詞裡指出諸葛亮興無名之師。諸葛亮則針鋒相對曰:“昭烈皇帝繼統西川…吾今奉嗣君之旨,興師討賊。”一下子就遏制住了王朗的囂張氣焰。釜底抽薪,抽的恰的到位,抽的徹底。

    三計指桑罵槐。諸葛亮對王朗,採取了迂迴曲折的罵術,“廟堂之上,朽木為官,殿陛之間,禽獸食祿;狼心狗輩之輩,滾滾當道,奴顏婢膝之徒,紛紛秉政。”雖說的是曹魏當朝的官員,但無一不是暗指了你王朗就是“朽木”!就是“禽獸”!就是“狼狗”!

    四計偷樑換柱。王朗的說詞直接挑戰了蜀漢政權的合法性。但諸葛亮抓住了其說詞裡的“天數”的概念,立即怒斥了曹魏“遷劫漢帝,殘暴士靈”的事實,天意不絕炎漢。不經意之間維護了蜀漢的正統地位,鼓舞了士氣。

    五計反客為主。諸葛亮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先爭客位,說你王朗初舉漢孝廉,做了漢朝老臣。然後乘隙說你王朗高居司徒理當興復漢室,匡扶漢廷,伺機出動,指出王朗“反助逆賊,同謀篡位”,最終達到了“漸之進也”。

    六計關門捉賊。諸葛亮一說曹魏篡漢,二說王朗助漢篡位,這就截斷了王朗的道德退路。三軍面前,騎虎難下,進退兩難。實為諸葛亮的關門捉賊。然後再進行人身攻擊,痛打落水狗。

    七計趁火打劫。在精湛的罵術下,諸葛亮句句在理,層層深入,老王朗一步步的陷入困境。諸葛亮寸步不讓,繼續出擊,說王朗“皓首匹夫”“蒼髯老賊”,你有何面目見地下二十四帝?

    王朗乃漢朝元老,後曹魏司徒,位列三公,一生高官厚祿,受人敬仰。如今被罵得狗血淋頭,顏面盡失。三軍面前,羞愧難當,再加上年老體衰,精神上難以接受,遂急火攻心,口吐鮮血,落馬摔死!

    毛宗崗評:“罵曹操者,有陳琳之檄文矣,有衣帶之詔矣,有漢中王進位之疏矣,獨於(罵)曹丕而缺焉。武侯雖有出師之表上告嗣君,恨無討賊之佈告天下。今現罵王朗一篇,即以此當佈告之文可耳。”

    可見毛宗崗將“罵王朗賦”提到了與陳琳《為袁紹檄豫州文》同等的高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抑鬱症病人是遺傳病嗎,嚴重的抑鬱症真的需要終身服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