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說說教育與職場
-
2 # 隨便看看微笑不語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這是國務院辦公廳出臺的第一個關於推進普通高中教育改革的重要綱領性檔案。根據《指導意見》,2022年前高中將全面實施新課程、使用新教材。“在實施普通高中新課程的省份不再製定考試大綱,學業水平選擇性考試和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命題都要以國家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和高校人才選拔要求為依據,促進教考有效銜接,防止簡單的、片面的考什麼就教什麼學什麼,堅決克服這種傾向。”6月20日,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在教育部新聞釋出會上表示。
首先不得不說,從培養人才的角度來看,《關於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的出臺無疑是積極的。
換成我們人人都能理解的表述方式就是我現在不告訴你我要考你什麼了,你就去好好學吧,反正我的命題就是以“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和高校人才選拔要求”為依據,然後考察你的綜合能力。
很顯然, 這種情況下對於那些學習能力強、綜合素質高,尤其是那些真正能夠做到“舉一反三”的學生來說是一件好事——《意見》的出臺以及實施必然會讓所有高中的老師們也亂了陣腳,不知道該怎麼教、怎麼練了,所以必然會給其他學生造成極大的困擾。
如此一來真正優秀的學生自然會“此消彼長”優勢更加明顯。
但是,我還是要來潑一盆冷水,讓那些叫好的人清醒一下!我這裡不站在那麼高去看這個問題,因為我的“腰”不是很好,我怕站的高了說幾句會“腰疼”。作為未來考生(因為目前說的是高考)的家長,我最關心的其實壓根不是你選拔的目標,我只關心我孩子是否能夠考上一個好大學,僅此而已。
這個道理很簡單,事實上很多人也在用實際行動證明“理解是一回事兒,自己怎麼做是另外一回事兒”——比如中小學鋪天蓋地的輔導班、補習班VS教育減負……我支援,我理解,道理我都懂,但是能不能等我孩子考上好學校之後咱們再坐下來好好嘮嘮這事兒?那個時候你說什麼我都說“好!”對!”、“沒問題!”……
但是現在,我更關心的是改革到底是增加了我孩子考學的難度還是減少了!
不管是什麼考試,現在我告訴你考試內容有一個“考試大綱”和我告訴你沒有這個大綱而胡思開放性的考,請問對於老師、學生來說是一件好事還是壞事呢?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意見》的事實無疑是增加了孩子們的考學難度,最起碼現階段我們誰也沒法確定自己的孩子一定是那個“有能力”的孩子。
所以我認為如果家裡還有孩子在讀的話,但凡還保持清醒的話,一定會認為這是一件非常具有挑戰性的事情!這是導致對自己孩子的教育、對更好教育資源的一種需求更加迫切的事情。進而,我們都知道,孩子們的負擔也是會越來越高的事情——笑話,以前還知道什麼“考點”,現在呢?嗯,一本書都是,甚至為了考察你的能力你會發現很多內容根本就不在書上……除了更加努力,你覺得還有別的選擇嗎?
那麼作為一名小學生的家長我會如何面對這個問題呢?1、增加閱讀量。
2、加快孩子的學習進度和學習難度。
超前學、超難學,既然學校以後也沒啥“可控力”(這種改革只會讓學校幾年內也抓不住重點),那麼為什麼我不能自己把握一下“命運”?提前學了意味著我可以提高聽課效率關鍵是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去“拓展”。
沒有大綱那就意味著什麼也都是大綱內容!學校裡的有限時間,老師就算是再玩命我也不認為能夠“包羅永珍”,關鍵,消化是需要時間的。
所以我得注意這個變化,提前做好準備才行。
3、最簡單的粗暴的辦法就是報班
自學+報班的組合是我們長期選擇的一種學習方式,自學培養的是孩子的自學能力、自我管理能力,而報班是為了跟有針對性的提高、鞏固和拓展。
這種組合方式我們已經使用很久了,如此看來,還是要繼續才行。
正所謂“眾人拾柴火焰高”——學校在努力、機構也一定會努力,那麼我多一條途徑獲得更多的知識,顯然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4、不要在跟我談“減負”
雖然我從來就沒停過,但是以前還可以表面上配合配合,但是現在看來大家既然都“撕破臉”了,那麼就不要客氣了。咱們就純粹的“相互合作”就行了,學校的教育我們積極配合,我們自己的你們少指手畫腳。放心吧,我們不會只是去上文化課了類的學習班,興趣、特長類的我們也一個不會少。
只是不知道那些家庭條件比較困難或者當地教育資源不夠發達的父母們會怎麼辦……
管不了那麼多了, 我們先跑起來再說吧!
不聊了,我的去掙錢攢學費了, 咱們江湖再見!
-
3 # 蘇小妮
教育部實施新課改,克服“考什麼教什麼”,理由是考什麼教什麼是簡單的、片面的。實施新課程的省份不再製定考試大綱。
我家沒有在讀書的孩子,更沒有即將要面臨高考的孩子,我不想抬扛,但是我還是忍不住疑問,什麼樣才不是簡單的、片面的?
可是,我們大概幾十年都聽慣了:我們考試以考試大綱為標準,這次考試出題總的來說沒有超綱,高考試題會圍繞考試大綱的要求……現在突然間說那個大綱不要了,那是個錯誤,太片面,得糾正!
會不會突然感覺有點像盲人摸象,你摸出來的是鼻子,就像一根管子;我摸到的是耳朵,就像一把扇子……拿著管子和扇子一比,一個天,一個地!
學習好的學生或許沒有問題,因為他們早就學會了兵來將擋、水來土淹,不管什麼樣的內容,也不管怎樣的題型,早就稔熟於心。可是,要知道,那些學生畢竟是少數,個人覺得最多也就是考上985高校的那些學生能夠做到吧,絕對不會超過這個比例,對於其他的學生來說都會有或多或少的問題。
更重要的一個問題是,在師資力量還沒有全面均衡的當今,一些原本是頂尖的高中,他們在教學教研、課程研發等方面有著絕對的優勢,不管什麼樣的課程在他們的手裡都可碾碎了掰開了說透了,而在那些師資力量薄弱、教學教研力量缺乏的學校,他們怎麼辦?學校和老師如何去適應沒有大綱的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把握哪些重點難點?如果連他們都是盲人摸象,又如何將教育中要掌握的精髓傳導給學生?
而那些教學力量原本就缺乏的老少邊遠地區,他們又將如何面對?
如此一來,社會上的補習班是不是會更多?畢竟要是擔心自己學校老師教不好的話,到外面聽聽也有利於更全面掌握,給自己多一些思路。學區房會不會越來越貴?因為好學區的重要性又顯得比以往更重了。
學校、家長和學生的學習壓力也更重了吧?這與減負的原則是相悖的。
將來父母再要叫孩子好好讀書,恐怕孩子會一句話給你頂回來:教的又不考,我學什麼學?
-
4 # 語文老師李探花
第一,高中課程結構示意圖
課程標準服從於教育目的,也就是說,課程標準制定由決定培養什麼樣人的性質決定的。《課程標準》規定“使學生在普遍達到基本求前提下實現有個性的發展”,為此,設定了豐富多彩的選修課。(下圖即是高中主幹課程示意圖)
我是高中語文老師,就以高中課程標準,看一看這項新規對教育的影響和重要意義。語文分為必修和選修。必修5冊,選修教材相對豐富,20種左右,一般常選的(以江蘇為例)有現代散文選讀、現代小說選讀、唐詩宋詞選讀等。(下圖即為高中語文材結構圖)
第二,高中新課程改革方向。(下圖課程改革目標)從這張圖上,就可以看出題主的問題“克服考什麼教什麼”的內在原因。前文講了,課程標準的改革取決於教育目的。理念轉變,教育先行,因為人才是決定改革成敗的關鍵。
新課程理念與以前相比,最大區別就是重視學生主體作用,重視學生學習力的培養,扭轉應試教育下學生的畸形發展。
第三,老師轉變角色,更新觀念,提升教育能力。在新課程背景下,教師首先要轉變教育觀念,建立民主、平等、合作的師生關係;改革教學模式,學生不再是知識的容器,滿堂灌,而是要培養學生合作學習、自主學習、探究學習的能力。教師與學生之間關係也應當是尊重、理解、寬容的新型師生關係,杜絕體罰和變相體罰。
-
5 # 指尖教育帝國
6月19日,據新華社報道,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新時代推進普遍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意見》明確指出了新時代高中育人理念的改革和推進普遍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方向和決心,其中最引人注目,且影響全國高考生的內容主要體現在高中新課程教材改革、考試命題方向的改革和高校錄取評價機制的改革等。可以說這部分改革意味著從教學內容到考試內容再到高校錄取等方面都將翻天覆地的大變化。
緊接著教育部對此《指導意見》進行了全面解析,對高中教育改革的內容進行了深度具體的剖析,其改革的重點任務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加強德育教育。
堅持將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活動中去。拓寬綜合實踐等強化綜合素質培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2、強化綜合素質培養,拓展綜合實踐渠道,完善綜合素質評價。
改變科學文化教育,將課堂學習和課外實踐相結合,強化實驗操作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強化體育鍛煉和勞動習慣的培養,真正實現學生的德智體育勞全面發展。
為學生有效開發社會實踐資源,建立一批學生社會實踐基地,實現學生參與社會生活,豐富社會實踐活動,
同時,完善綜合素質評價,到2022年,將建立起一系列的評價機制,對學生的道德修養、創新思維、體質達標、藝術修養等綜合素質進行評價,並實現評價資訊的公開透明化,促進公平競爭。
3、最佳化課程實施方案,完善考試製度
改革離不開教材的推行,因此到2022年國家將全面實施新課程教材,支撐教育改革,並完善學校課堂管理、創新教學組織管理等推進改革發展。
繼續推行高中學業合格考試,但一部分成績依據綜合實踐活動評價,另一部分是必修科目文化考試成績,另外體育、健康、藝術科目也要按省級要求進行合格考。
4、高考命題方向變化
新課程不再製定考試大綱,命題以普遍高中課程標準和高校人才選拔為依據,最佳化考試內容,重點考查學生的以下幾個能力: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聯絡社會生活實際,加強情境設計,體現綜合性、開放性、應用性、探究性試題形式。
注重學科素養的考查,體現立德樹人的方向。
5、改革高校招生制度
逐步改變單純以考試成績評價錄取學生的傾向,健全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招生機制。同時充分考慮城鄉差異,促進教育公平等。
從以上幾項改革重點任務來看,人們最關心的依然是高中學與考的問題,高校錄取招生選拔機制的問題,因為這幾個問題直接決定著孩子在求學過程中要做哪些準備,怎樣才能實現自己的名校夢等。教育部在解析此《指導意見》時明確指出,此次高考改革目的就是為了打破應試教育的弊端,特別是在創新高考命題方式方面打破多年來的出題模式,聯合社會生活實際,加強情境設計,體現綜合性、開放性,應用性和探究性,打破高中教學“考什麼教什麼學什麼”的死板教學套路,打破學生靠研究解題套路,大量刷題提高解題熟練程度來提高高考成績的弊端。
其實今年的高考數學題已經有所變化,從求維納斯女神的身高到求獨孤的印信的稜數,其實都是從生活實物中取材,引導學生用所學數學知識來解析生活中的問題的命題方式,是一種引導學生走出課堂,將理論知識同社會生活中的數理關係相結合的導向性新形式,如果學生一味地死讀書,不理解數學公式、理論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不會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實際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那麼將失去高考提分的優勢。
另外,到2022年新課程改革完善後,不再製定考試大綱,這一句話同樣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其實,不再製度考試大綱並不意味著高考命題就可以更加自由寬泛,因為高考命題的依據依然是高中新課程標準和高校人才選拔標準,因此不會出現教考不一的現象,只是命題方式更加靈活多樣,和社會生活更加貼近,其綜合運用性和創新探究性體現的更加明顯,但學生依然可以利用所學知識的綜合運用來解決問題。
由此可見,新入學的高中生以及廣大中小學生的學習方向也必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主要體現在:
一、提高自己的文化修養,樹立正確的三觀,加強自己的道德修養,以應對各學科對立德樹人方向的體現,特別是語文提倡“大語文觀”,起著塑造學生內心品德和道德修養作用的重要學科,其文化涵養要求必將更加深厚。因此,多讀書,讀好書,並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自己的精神品質裡,涵養自己的浩然正氣,是學好語文,寫好作文的底蘊,也是學好其他各科的基礎。
二、廣泛參與社會實踐,將課本中所學的知識時刻與現實生活中的運用相印證,做到理論和實踐結合,做到活靈活用,開拓思維。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存在數、理、化的知識運用,而之前的死讀書,脫離生活實踐的教學方式必將被淘汰。這必將成為新的學習方向。
三、增加時代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將個人命運時刻與祖國的命運相聯絡,瞭解中國和世界的過去和未來,時刻準備著為祖國的偉大復興貢獻力量。一個國家的興衰必然和祖國青少年是否有擔當、有文化、有能力密切相關,要培養社會主義合格的接班人,那麼教育的導向一定是要培養有時代責任和歷史使命感的新時代弄潮兒。而這部分思想品德的塑造會在人文學科中得以體現,也會在中考和高考,特別是作文中加以體現,所以如果學生沒有浩然正氣,很難寫出有建地的文章或者解答有時代意義的問題。
記得,前些年,人們將中國的中考和日本的中考試題做比較,中國的歷史在考新大陸發現是哪一年,有什麼意義?而日本中考歷史在考,如果沒有新大陸的發現,世界將會如何發展?相信未來我們的教育改革方向也會向這種出題方式邁進。
四、從題海戰術、麻木刷題的狀態中解放出來,將學和思有效結合起來,用所學理論知識來審視實踐,審視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提高實踐和動手能力等,必將是將來學習方向的新變化。五、全面提高自己的身體素質、藝術修養等,將自己培養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這才能滿足未來人才選拔的需要。綜上所述,高考改革不再是像以前那樣喊喊口號,此次改革將在三年內得以完善,全面展開,希望我們的教育能夠越改越好,越公平合理。大家拭目以待吧!
-
6 # 葛老師教育新智匯
雖然姍姍來遲,但是也算水到渠成,偌大一個國家,一項政策想要人人滿意談何容易,但是不得不說本次新課改確實有了質的飛越,提出克服“考什麼教什麼”的說法,本身就是一次了不起的革新與創舉,要知道高考模式下的應試教育導向,多年來早已深入人心,分數決定一切的導向壓倒一切,催生了諸如黃岡、衡中、毛坦廠等被考生視若圖騰的高考工廠,看起來是批次生產了大量的高考生,但是不得不說,這樣無形的壓力讓我們的孩子不堪重負,疲於應付,現在談到高考的壓力,很多人都是非常麻木的狀態,認為高考就應當如此,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實現真正的公平!
包括家長和老師在內,幾乎所有人都認同成績是唯一的真理,成績上不去說啥都沒有意義,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種想法確實有道理,也正因為我們都認為有道理,因此就導致了大家一刀切的分數決定一切的輿論導向,似乎看起來無可辯駁!
然而關鍵在於我們高考的目的是要幹什麼?是單純為了給考生按成績排個名次,還是說要真正選拔出那些德才能兼備的人才,我們這樣說並不代表說分數就不重要,而是說如何更好的在高考的過程中,讓考核更全面、更多元,之所以要克服“考什麼教什麼”的模式,就是要避免只是為了死學知識,而偏廢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克服“考什麼教什麼”就是要求我們要更加註重孩子的全面發展,知識是基礎,而創新思維才是重點!應試教育的考試模式當中,學生要做的就只有兩點:
一是大量的識記和背誦;
一是大量的練習和考試!
這種模式下,孩子就是機器一般的存在,只要不停的背,不停的寫就可以了,而且是幾乎所有的時間都用在了死記硬背與機械練習上面,我們作為父母都會有相同的體驗,那就是週末和假期根本不敢帶孩子去什麼科技館啊,去逛公園啊,去讓孩子做他喜歡的事情,除了興趣班、除了作業就是大量的練習!為什麼不敢呢?因為我們擔心孩子的時間不夠用,做題不夠多,會拉在別人後面!
一旦新課改實施以後,不再是“考什麼教什麼”,學生所學的知識只是高考時候的一個基礎的鋪墊,當然是必備的,但是更多的會糅合進創新思維的考察,比如會大量結合生活實際,結合生活當中的一些實際例子來進行考核,這個時候就需要孩子具備相關的生活體驗和經驗,這與現在很多孩子除了學習很少參與家庭勞動和社會實踐會有很大的不同,這樣的一個變化實際上就是倒逼我們要讓孩子從繁重的課業負擔當中走出來,要學會生活,要學會創新,要把自己的所學應用於實踐,並且透過實踐再次進行反思與創新!
二、克服“考什麼教什麼”就是要引導老師身份角色的轉變,從講題高手到引導思維創新的多面手!傳統意義上的老師就是研究考綱,研究試題,研究教材,其實說白了就沒有脫離應試體系,只是為了幫學生找到提分的捷徑和技巧,但是對於自己所教科目與實際生活的結合方面並沒有太大的建樹,未來這樣的老師將會面臨重重考驗!
沒有考綱,沒有重點非重點之分,這就相當於無形之中增大了老師的教育教學難度,因為你不光要教授知識,你還要讓學生做到學以致用,比如說數學,我不僅是會做題,可能我們還要結合實際生活,解決很多實際問題,比方說針對當地的某個建築,我們要讓學生自己進行測量,測算,得出他的實際面積,能容納的人數,甚至有可能讓學生自己設計一個建築模型,應用所學知識在現有基礎上進行創新!
比如英語,我們要克服啞巴英語的現狀,我們要充分調動孩子的聽說讀寫譯的能力,我們要把老外請到學校裡來,我們要給學生創造條件讓他們敢說會說能說,真正培養應用型的高手,而不是隻會做題的啞巴英語!
總之,新課改的指向非常明確,而且導向也非常的正確,當然我們完全不必擔心,在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內,高考的模式不會有太大的改動,比如分數的重要性依然是無法撼動,只不過在考試的模式和內容上會有更多的創新與改動,這對於我們現在的教學來講不得不說是一種壓力,要求我們的學校和老師要從思想上高度重視起來,從應試教育的怪圈中走出來,不斷進行創新,不再以分數作為唯一評價學生的標準!
回覆列表
要克服“教什麼考什麼”,最基本的是要弄明白怎麼考?
怎麼考評?考評學生,考評教師!
只有把考評標準確定下來了,才有衡量標準,才能有的放矢的教。
就目前而言,考評的方式,是看考試成績,而對老師的考評,是看升學率,簡單來說也是考試成績。
考試成績是主要的考評標準,甚至是唯一的。
那麼,老師肯定要以考評標準來教,如果教的不是要考的,到時候考試成績差,學生升學不了,誤人誤己,豈不是揹負罵名一生。
所以,考評標準不變,這句不讓“教什麼考什麼”就是空談。哪個教不考的內容,那就是誤人子弟了。
教育部是不是要思考一下,先改革一下目前的考評標準,再來要求教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