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青鸞驚鴻
-
2 # 六甲番人
三位大詩人中,孟浩然最為年長,比李白大12歲,比杜甫大23歲,李白和孟浩然關係很好,曾留下《贈孟浩然》等詩篇,杜甫也很推崇李白,寫過《贈李白》等詩,李白也多有詩篇回贈。孟浩然壽命最短,開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五十二歲時就去世了,那年盛唐正好,國泰民安,安史之亂還有十五年才爆發,詩壇正是群星璀璨,賞識孟浩然的張九齡剛去世,孟浩然的好友王維已經名聞天下,而李白詩名方盛,杜甫仍在家鄉學習尚未出遊,李白和杜甫還要在四年之後才第一次見面。
孟浩然之死在《新唐書》有記載,但較為簡單,只有7個字“開元末,病疽背卒”,《唐才子傳》則有詳細描述死因和經過,“開元末,王昌齡遊襄陽,時新病起,相見甚歡,浪情宴謔,食鮮疾動而終”,兩書說的基本一致,都說孟浩然是背疽發作病死的,《唐才子傳》增補了食用魚鮮導致發病的過程。
而李白之死則有更多的傳說,由於他一生風流不羈,豪放狂傲,曾被賀知章稱為“謫仙人”,後人更願意相信《唐才子傳》的說法,認為他的死與另一位偉大詩人屈原一樣,都是沉水而終的:“白晚節好黃、老,度牛渚磯,乘酒捉月,遂沉水中”,這樣的說法固然浪漫而傳奇,但卻恐怕不是李白去世的真實情況。
李白去世於寶應元年(公元762年),卒年六十二歲,那時安史之亂已近尾聲,唐代宗李豫剛即位,曾以左拾遺召李白,可惜李白剛剛去世。李白在人生的最後階段過得相當窘迫,五十七歲時因曾參加永王東巡而被判罪長流夜郎,五十九歲時才遇大赦重獲自由,當時妻子宗氏已出家做女道士去了,李白不得已只好投奔擔任當塗令的族叔李陽冰,不久後去世。《新唐書》沒有記載李白去世的原因經過,不過《舊唐書·李白傳》卻有詳細的描述:
“後遇赦,得還,竟以飲酒過度,醉死於宣城。”李白醉死的說法比捉月失足落江的說法明顯靠譜得多,也符合他當時的處境,至於專家學者考證說是病死的,也與此並不矛盾,本來李白一直都有因長期過度飲酒引起的肝硬化等病纏身,所以對於李白的死,大致可以理解成:在人生最後一刻,李白孤獨困苦,借酒澆愁,酒醉病發而終。
杜甫去世最晚,大曆五年冬(公元770年)時年五十九歲去世,關於杜甫的死因,也有多種說法,最常聞的是飫死說、病死說和溺死說,溺死說出自韓愈的《題杜工部墳》,其中說道:“捉月走入千丈波,忠諫便沉汨羅底。固知天意有所存,三賢所歸同一水”,大意是杜甫和李白、屈原三位賢人都是溺水而死的,雖然韓愈的生活年代僅稍晚於李杜,照理說可信度比較高,但這首詩僅輯自《全唐詩外編》第四編和《全唐詩續補遺》卷七,韓昌黎正集並無收錄,而詩中另有“怨聲千古寄西風,寒骨一夜沉秋水”、“墳空飫死已傳聞,千古醜聲竟誰洗?”等詩句,也是讓人心生疑問的,韓愈僅比杜甫小五十六歲,就算他是晚年去杜甫墳前憑弔的,離杜甫去世也不過數十年而已,何來“怨聲千古“、“千古醜聲”?
所以溺死說也不足為信,而病死說來自郭沫若的《李白與杜甫》,他認為杜甫當時食用了放久了的牛肉(腐肉),導致食物中毒病死的,這種說法不知是根據什麼,不過考慮到當時的季節是冬天,可能性不會很大。
至於飫死說,也就是吃太多撐死的說法,史書是有記載的,《舊唐書》描述杜甫人生最後階段是:
甫嘗遊岳廟,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耒陽聶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還。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於耒陽,時年五十九。《新唐書》所說的也接近:
遊嶽祠,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縣令具舟迎之,乃得還。令嘗饋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杜甫是飫死的,這樣的說法儘管聽起來很是匪夷所思,也不甚高雅,但卻符合當時杜甫晚景淒涼的實際情況。杜甫一生憂國憂民,留下一千多首詩,卻沒幾天好日子過,長年顛簸流離,貧困潦倒,到五十九歲時,相信身體狀況是不可能好了,連續餓了十天,見到食物肯定胃口大開,加上喝酒也會讓人不知不覺就多吃了點,牛肉又是高蛋白,因消化不良致死是很有可能的。
-
3 # 有書共讀
唐朝的詩壇,群星璀璨,可謂是詩歌創作的鼎盛時期。
而李白、杜甫、孟浩然更是當之無愧的詩人中的翹楚。
可以這麼說,凡是稍微識點字的華人,就沒有不會背誦他們的詩歌的。
那可能會有讀者好奇,如此令人高山仰止的大詩人,他們又是怎麼死的呢?今天,有書君就來帶領大家一探究竟。
為了方便敘述,咱們就按照出生的先後順序來排序吧。
一、為了友情,拼死飲酒吃魚的孟浩然。
孟浩然其人,才華了得,卻一生未能入仕。他的為人,正如其文,不事雕琢,富有超妙自得之趣。
故而,他也是李白所仰慕的偶像。李白曾作詩盛讚孟浩然:“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雲”。足見其喜愛的程度。
如此一個風流倜儻,閒雲野鶴的人物,自然是不拘小節的。
在他52歲時,背上長了一個疽,也就是皮下組織化膿性炎症。
表現為區域性紅腫、硬塊,表面有膿包。按說這也並非大病,但因古時候醫療條件有限,遲遲未能治癒。
當時醫生再三跟他強調:此病要忌口,尤其不能吃魚鮮和飲酒。這可憋壞了率性而為的孟夫子。為了身體早日康復,他萬般無奈,也只能忍著。
但是那一天,好朋友王昌齡從嶺南北歸,特地來襄陽拜訪孟浩然。
為了表示情意,必須盛情款待。於是,孟夫子準備了滿滿的一桌酒席。山珍海味,雞鴨魚肉,無所不包。當然,更少不了酒。
而一高興起來的孟浩然,早已將醫生的囑咐拋之腦後。為了盡地主之宜,他不停地勸酒,觥籌交錯間,自己也喝得醺醺然,並吃了不少魚鮮。真是酒逢知己千杯少,相逢意氣與君同呀。
就是因為這樣的率性、任性,讓他付出了生命的代價。這些食物成了毒性的催化劑,加速了毒素的擴散,最終誘發了敗血症,讓他不治身亡。
二、嗜酒如命,詩仙終於酒後逐月而去。
李白的好酒,是世人皆知的事情。故杜甫曾作詩云:“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
因為有酒的陪伴,造就了一位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無論是開懷也好,激憤也罷,酒,始終是李白詩情的催化劑。
至於李白的死,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但不論如何,酒始終脫不了干係。
最現實版的說法,認為李白因為長期飲酒,患上了“腐協疾”,即慢性膿胸穿孔,最終不治身亡。
也有說,是因為飲酒過量,直接導致死亡。
但還有一種說法,是民間流傳度最廣的:是說李白在最後的寄居地當塗,酒後泛江遨遊。這時候,天上一輪明月倒映在江水上,十分的迷人。詩仙酒後飄飄然,一時興起,便跳入水中,欲捉得那明月,不幸溺水而亡。終年62歲。
這種帶有浪漫主義色彩的傳說,與李白的個性十分相符,也是有書君最願意相信的說法。
民間傳說一直認為李白是太白金星被貶謫下凡,當他在人間歷盡了繁華與窮困,顯赫與潦倒之後,最終還是回到了天上。
當然,這只是老百姓們的美好願望吧。
三、飢餓至極,酒肉成了斷送詩聖性命的毒藥。
杜甫,一生顛沛流離,居無定所,晚年生活更是窮困潦倒,食不果腹。
在他59歲那年,從四川出發,沿水路準備去郴州投靠親戚。結果途中遭遇大水,一困就是十多天,渾身無力,飢餓難忍。
幸好,耒陽當地縣令聽聞訊息,仰慕詩聖的為人,立即採取救援措施。他先是從洪水中將杜甫救了出來,旋即又派人送來一罈好酒和許多香噴噴的熟牛肉。
其實,稍微有點醫學常識的人都知道,久餓之後,腸胃空虛,不宜暴飲暴食。應該先以流質或半流質調養脾胃才是。
偏偏酒和肉都是杜甫的心頭好,加之他那時候確實飢腸轆轆,有美食當前,哪還顧得上許多。遂放開肚皮大吃大喝起來。
或許是因為身體羸弱,暴飲暴食後引發了急性重症胰腺炎;也或許是因為食物太多,儲藏不當,發黴變質,引發食物中毒。總之,一代詩聖便因此而溘然長逝於旅途中。
縱觀這三位大詩人的死亡原因,竟然都跟飲酒有一定關係。由此可見,美酒雖好,可為了身體健康,也一定不能貪杯呀。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浪漫,有時候也是需要付出一定的代價的。真是可惜、可嘆了!
-
4 # 鑑水漁翁
昨晚才和兩位先師喝到天亮,問起這事,孟夫子是醉了摔死,青蓮直接飲死,工部,餓極一大歺撐死!最後先師喝了一杯,說,漁翁,你知道你咋死嗎?醉了掉水裡淹死!說了我們都笑破肚皮!
-
5 # 興海亭
貪杯,雖然飄飄欲仙,卻是穿腸毒藥啊!可是,中華酒文化博大精深,到時也只好捨命陪君子,不然,有可能成了“小人”。
-
6 # 語見
詩仙李白
可以說,大詩人李白是一個極具傳奇色彩的人。那麼,他究竟是怎麼死的呢?
第一種說法,最為大家接受,積勞成疾致死。畢竟李白死的時候已經61歲了,擱在古代,那也是老骨頭一把。何況那個時候是在流放夜郎的途中,到達奉節遇赦,極有可能是旅途的奔波讓年老的身體扛不住,一口氣卸下,然後就病來如山倒的死了。
第二種說法,也為大多數人接受,喝酒喝死的。要知道公元720年的時候,李白就因為喝的爛醉如泥,在道中偶遇李長史把李大人認成了其他人,得罪了李長史,那首《上安州李長史書》就是證據。這個時候,李白才20歲,到他61歲的時候,足足喝了41年的酒。而且李白喝酒向來都是狂喝的,從他詩中就可以看出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說他是喝酒喝死的,一點都不奇怪。
然而,民間說法,當時李白是撈月亮死的,在流放夜郎的船上,因為聽到自己被赦,高興的多喝了幾杯,恰好那天晚上的月亮很好,於是我們浪漫的大詩人李白就跳到河裡去撈月亮了。結果,體力不支,加上喝了酒,就這樣一命嗚呼了。
詩聖杜甫杜甫的死因是個謎。其詭疑懸疑的程度,不亞於詩仙李白。
一、病死說翻閱莫礪鋒、童強著《杜甫傳》,關於杜甫的死,書中寫道:“冬天到了,詩人病倒了。病倒在行往衡陽的舟中。……一顆巨星就在這無限的孤獨、寂寞中隕落了。”二、賜死此說最早出自於假冒唐朝李觀的名義寫的《杜拾遺補遺》。這種說法自提出後,後來歷朝歷代的學者對此說進行批駁,並明確指出此段文字中最大的問題,即文中提到唐玄宗在770年賜死杜甫,而唐玄宗死於寶應元年(762)。三、自沉於水而死此說源於偽託唐朝韓愈名義撰的《題杜子美墳》提出“三賢(指屈原、李白、杜甫)同歸一水”的說法。三人懷沙自沉,這顯然是一種沒有絲毫根據的想象。四、食物中毒而死提出此說的是現代著名學者郭沫若,郭沫若的這種說法同樣具有猜測性,幾乎沒有文獻作為依據純屬於個人的文學創作。五、消化不良而死杜甫的死和飢餓有著斬不斷的聯絡,離開四川后的杜甫客居湖南,由於被突然的洪水所圍困,連續餓了9天(一說是連續餓了5天)。當地縣令用小船把杜甫救了回來,以牛炙(炙:烤肉)白酒招待他,難得饕餮一回的杜甫因許久未進食,腸胃難以承受,最終因消化不良而死。
詩星孟浩然公元740年,即唐玄宗開元二十八年,王昌齡南遊襄陽,訪孟浩然,相見甚歡。孟浩然此時患有癰疽(一種面板和皮組織下化膿性炎症,區域性紅腫,形成硬塊,表面有膿包,有時形成許多小孔,呈篩狀,嚴重時,可能還會誘發敗血症)。此時孟浩然病將痊癒,郎中囑咐他千萬不可吃魚鮮,要忌口,否則以前的辛苦治療不光白費了,而且還可能會有生命的危險。
孟浩然與王昌齡是好友。既然是老友相聚,孟浩然自然會特別設宴款待,一時間,觥籌交錯,兩人相談甚歡。宴席上有一道菜歷來是襄陽人宴客時必備的美味佳餚——漢江中的查頭鯿,味極肥美。浪情宴謔,忘乎所以的孟浩然見到鮮魚,不禁食指大動,舉箸就嘗。
結果,王昌齡還沒離開襄陽,孟浩然就永遠地閉上了眼睛,時年五十二歲。
-
7 # 海浮人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大唐盛世,從來都不缺詩人。探究一位詩人的死亡,就好像看一處風的消逝。詩仙李白,詩聖杜甫,詩隱孟浩然,走過盛唐的詩人,他們有仰天大笑出門去的灑脫,經歷不凡的他們,又怎麼會是蓬蒿之人。而他們死去方式也充滿傳奇。
他盡興的死去了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號孟山人,襄州襄陽(現湖北襄陽)人,世稱孟襄陽。是盛唐山水田園詩派的第一人,關於他怎麼死的,史書上是這麼記載的“浪情宴謔,食鮮疾動”而死。孟浩然在人生的最後幾年隱居在自己的家鄉襄陽。公元738年,在家鄉的孟浩然患上背疽,在郎中的治療下,穩定了病情,但是得忌口,不得吃魚鮮,恐誘發舊病。但是公元740年,王昌齡遊歷襄陽,老友重逢,孟浩然設宴款待,人生有多少次重逢,浪情宴謔,居然忘記了自己不可食魚鮮,只記得與朋友放浪形骸,食用了漢江中的查頭鯿,王昌齡還沒有離開襄陽,孟浩然食鮮疾發逝世。對啊,他在人生的最後年華盡興了。
他浪漫的死去了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他似乎是一個酒鬼,但實則是一位酒仙,沒有千杯美酒下肚,難以寫出不可一世的詩篇。傳說李白喝醉酒後,泛舟遊於江上,見江中明月皎潔,便下水撈月,溺死江中,是啊,這麼浪漫的一位仙人。就連北宋的梅堯臣也說過李白“醉中愛月江底懸,以手弄月身翻然。”似乎也佐證了李白這麼浪漫的死去。還有一種說法就是李白是醉死的,李白的詩似乎帶著一種酒味,大醉之後意氣風發。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喝酒總是不顧及自己的身體,醉死的可能也符合他的性格吧。但是歷史上普遍被承認的李白死法是病逝的,上元二年(761年),窮困潦倒的李白不得不投靠族叔當塗縣令李陽冰,公元762年,,在病榻上把手稿交給了李陽冰,賦《臨終歌》而與世長辭,終年六十二歲。不管李白是這麼死的,也不管他是不是太白金星轉世,他就是李白,青蓮居士,浪漫的去了。
他無奈的死去了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似乎從杜甫身上可以看見大唐由盛轉衰的過程,“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這就是杜甫,就算泥菩薩過江,就算被南村孩童欺辱了無能為力,他也依然牽掛天下蒼生。杜甫在路過耒陽縣時,縣令賈氏知道後,把他接上岸,並拿出牛肉和白酒款待杜甫。過於飢餓的杜甫難得饕餮一回,但是過量被酒飯撐死,這種說法在正史中也有記載。《舊唐書》中:
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耒陽,十年五十九歲。也可以從《新唐書》中可以看出;
大曆中,出瞿唐,下江陵,溯沅湘以登衡山,因客耒陽,遊嶽祠。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縣令具舟迎之,乃得還。令鑑饋牛炙白酒,大醉,一夕卒。年五十九。
無論杜甫是怎樣的死去,死於異鄉的杜甫總歸是無奈的,一場洪水阻擋了杜甫北歸的願望,在船上溘然長逝。
結語
大唐是詩歌創作最鼎盛的時期,唐詩是華人的啟蒙之學。取一詩句送與各位。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人生或許不能時時刻刻如意,該高興時就高興吧,堅持著,我輩豈是蓬蒿之人呢。人生可能會騙你,但不要擔心。
-
8 # 布衣閒人10
李白是撈月亮淹死的,杜甫是吃牛肉撐死的,孟浩然是長毒瘡(癰疽)喝酒毒發而死的。
三個人的死雖然不壯烈,但是他們是名人,死也出名。李白死的浪漫;杜甫死悲慘;孟浩然死的窩囊。
他們各得其死。看來名再大也得死。
-
9 # 桃之夭夭老牛
詩人活著的時候用詩歌給世界以震動,詩人的死也以死法給世界震動。
李白死有不同的說法,大家都認為應該是撈月亮而死,五代人王定保《唐摭言》說:“李白著宮錦袍,遊採石江中,傲然自得,旁若無人,因醉入水中捉月而死。”元代辛文房《唐才子傳》說:“白晚節好黃老,度牛渚磯(就是採石磯)。乘酒捉月,沉水中,初悅謝家青山,今墓在焉。”宋代洪邁《容齋隨筆》也有類似的記載,不過洪邁在前面加了“世俗言”三字。“世俗言”的意思是說這是民間的一種出於美好的願望而產生的傳說。值得一提的是,這種美好的傳說,是在李白去世後不久——而不是王定保等人記述之時——就開始廣為流傳的。對於李白詩歌的愛好者來說,他們當然更願意相信李白是“攬月落水”而死。因為李白的許多詩是寫月的,他把月亮看成是高尚皎潔的象徵。
杜甫死的就比較慘了,據說是食物中毒。他晚年生活十分艱苦,公元759年,杜甫48歲,生活是在秦州,這時他的生活非常困難,以買藥為生。他的詩中,出現,採藥,製藥,賣藥的情景更多了,如秦州雜詩中,就有“曬藥能無婦,應門亦有兒”之語,可見此時連杜甫的妻子也參加製藥了。公元770年,杜甫59歲,他窮得連陸地上都沒有安身住所了,只得住在船上。在湘江下游的潭州,老弱多病的杜甫在魚市上擺攤賣藥。那年冬天突發的大水把杜甫困了九天,當地縣令用小船把他接回來,用酒肉招待他,老杜把沒吃完的肉帶回船上,因保管不當,食物產生亞硝酸鹽,食後中毒死亡。
孟浩然是任性而死。他任性是出名的,他46歲時,遇見了貴人韓朝宗。韓朝宗是當時聞名天下的賢士,李白當年就有“生不願封萬戶侯,但願一識韓荊州”的名句。孟浩然將自己大半生的坎坷經歷告訴了韓朝宗,得到了韓朝宗的同情和共鳴。 韓朝宗決定一定要找機會向朝廷舉薦孟浩然,而孟浩然很高興,答應了和韓朝宗一起再次進京謁見。就在韓朝宗約好了與孟浩然要一起進京的時間,那一日,孟浩然卻與一幫老友喝酒,喝得酩酊大醉,以至於耽誤了行程。孟大夫子只能一輩子不當官了。唐玄宗開元二十八年,孟浩然51歲,王昌齡南遊襄陽,孟浩然此時患有癰疽,雖 然病將痊癒,但郎中囑咐一定要忌口,不能喝酒,不能吃魚鮮。老友相聚,孟浩然設宴款待, 觥籌交錯,賓客相談甚歡。宴席上有一道菜歷來是襄陽人宴客時必備的美味佳餚——漢江中的查頭鯿,,味極肥美。孟浩然見到"席上寶"。不禁食慾大 動,早把郎中囑咐丟到十萬八千里以外。舉箸就嘗。豈料,王昌齡還沒離開襄陽,他就永遠地閉上了眼睛.。白頭霜鬢的孟浩然死在了故鄉,死在家人和好朋友的懷裡。比起那些熱衷名利至死不休,宦遊 他鄉孤獨以終的官人,他要更瀟灑,更幸福,更豁達!
說到這有一句題外話,就是明朝開國元勳徐達的死,徐達得了背疽,按照民間的習慣,得這種病的人決不能吃鵝肉,據說一吃就會毒性發作,很快死去。 朱元璋卻假意的派人來探望徐達,還特意賜一隻蒸鵝給徐達吃。徐達明白皇帝的心意,當著使臣的面,流著眼淚把整隻鵝吃的一乾二淨。當晚,徐達就毒性發作去世了。我原來不相信這個話,看到孟浩然的死因,不由得就信了,真是得病了要忌嘴呀!
回覆列表
李白,杜甫,孟浩然,這三位唐代著名的詩人,一個是浪漫主義詩派代表人物,一個是現實主義詩派代表人物,一個是山水田園詩派代表人物,可謂都是響噹噹的,而且流傳下來的詩作,也是中國文學的精華。
這樣名之灼灼的詩人,似乎結局都不太好,而且離開人世的時候,也不是那麼安詳。李白,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曾經“白髮三千丈”,也曾經“飛流直下三千尺”,還抑鬱的“對飲成三人”。有人說,李白是病死的,也有人說,李白是在當塗縣坐船的時候,喝了兩口小酒不小心掉河裡淹死了。反正各有理由證明,也不能去考證真假。
李白一開始是壯志豪情滿懷,立志報效國家,所以離蜀去長安,但似乎並沒有被重用,後來遇安史之亂,抑鬱不得志加上戰亂,最後與叛軍決戰,在當塗縣病逝。他在世的61個年頭,可謂是詩作豐富,給後人留下了很多文學至寶。
杜甫比李白小十來歲,他們曾經在茫茫人海中相見過,只不過作為前輩的李白,似乎並不待見杜甫,但杜甫出身好,祖父也是很有文學才華的,只是不太會處世罷了。
杜甫一生可謂是生逢亂世,比如《石壕吏》,展現在戰亂時底層人民的生活。對於杜甫的死,傳說很多,比如病死的、溺死的、跳水自殺的、消化不良死的、暴飲暴食而死的等等,大家在這些傳說裡都能找到證據,因為年代久遠,也無法考證。
孟浩然吧,史書上記載其“浪情宴謔,食鮮疾動”而死。說是孟浩然患有癰疽(一種面板和皮組織下化膿性炎症,區域性紅腫,形成硬塊,表面有膿包,有時形成許多小孔,呈篩狀,嚴重時,可能還會誘發敗血症),看著馬上要好了,結果王昌齡來與他相會了,好友相見,怎麼能少得了酒肉這些,所以他就忘記醫囑“不可食魚鮮,切忌!”
豪爽的孟浩然見到王昌齡高興得緊,哪還記什麼醫囑,豪飲豪吃,結果就把自己命丟了。所以朋友聚會呀,還是得牢記命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