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輕鬆一笑說八卦

    片中的隱喻無處不在,中年危機只是被關注的一個方面而已,試圖用中年危機來理解電影中的眾多人物只會緣木求魚而不得真相。

    另外,這部片子不是悲劇,不是悲劇一一如果只看到中年危機和悲劇,就是大大的誤解了。

    為了協調本我和超我之間幾乎永久存在的矛盾,自我需要進行調節——“若個人承受的來自本我、超我的外界壓力過大而產生焦慮時,自我就會幫助我們啟動防禦機制,這些防禦機制有:壓抑、否認、退行、抵消、投射、昇華等等。”(引號內摘自維基百科)

    片中每個人的人格都是“有問題”的,這些問題不過是他們自我的防禦機制作用的結果。

    ~~~~~~~~~~~~~~~~~~~

    人們藏起不願接受的"本我",“自我”便穿起各種各樣的偽裝,在追求"超我"的人生道路上,跳著孤獨壓抑或偏執絕望的舞。

    造成這種壓抑自我和盲目追求"更好的我"的禍根,正是"American Beauty "——American Value,過度美化的"美國社會主流價值觀。這種價值觀過分要求人格拔高(人們必須積極向上,充滿正能量,為事業成功家庭美滿而努力奮鬥),迫使每個不可能完美的人最大限度地壓抑"本我",才能為主流社會所承認。

    在社會主流價值觀對"完美"的要求下,電影中的人們幾乎都無法接受內心深處的自己原本的模樣。他們懼怕被人看出真實自我的平庸、空虛、失敗、無趣、不同的性取向等等等等,於是帶上"超我"的面具,虛張聲勢地生活,努力成為自己和社會、家庭都希望自己成為的人。

    唯一接受真實自我的人,Ricky,這個"freak(怪胎) ",是唯一一個自己快樂,而又引導別人(Lester 的女兒)尋找快樂的人。他明白即便是再平凡不過的塑膠袋,只要讓真實的自己隨風起舞,就是美麗的,而且 "God is in this beauty"。

    可是在要求人們以"超我"形式存在的主流世界裡,這個唯一追隨"本我"的人,被視為危險的psycho(變態,精神病),以至於他那個壓抑"本我"性取向的父親對他拳腳相向,試圖讓他變得"正常"。不難想象,夜深人靜面對枕邊的女性妻子時,這位退役軍官真實的內心會有多麼撕扯掙扎。他一生無法接受"本我",無法接受被人發現他不是"超我"的那個他,於是他舉槍對準了Lester——"殺了他。殺了他!然後我就可以繼續痛苦地做一個正常人了",他一定是這樣想的。

    深陷中年危機的Lester和他妻子消沉、抑鬱,也每天強裝積極、樂觀。激情不再的妻子選擇跟強大成功的男人上床。男主Lester也被青春美麗的Angelia誘惑,在蠢蠢欲動的激情中似乎找回了年輕時的魅力,頓時自信滿滿,不再遮掩對妻子對女兒的不滿。肆意發洩的他卻仍舊覺得,心裡好像還有一團什麼,隱隱作痛。

    當Lester 以為馬上就要得到"終極的快樂"時,Angelia緊張地對他說,她假裝自己很酷,有很多性經驗,不過是怕被人恥笑的時候,Lester 頓悟了——壓抑"本我",戴著"超我"面具生活的人是多麼可笑幼稚、毫無意義。

    他曾經以為他看透了生活的本質,他曾經以為自己早已對空虛無趣的生活完全絕望,但在一瞬間,他解脫了,就像被天使(Angelia---此名源於Angel)指引升入了平靜的天堂。他意識到生活一切的不美好,不過是"超我"迷濛了他"本我"的雙眼。他們就像American Beauty(美國紅玫瑰),只記得"我要長刺,多多的刺,好用身上的刺保護自己,強大自己,擊敗任何阻擋我前進的挫折"; 到頭來卻忘了,生活原本不需要他們全副武裝,充滿惡意和虛偽,忘了他們原本的原本都一樣只是普通的玫瑰——不論花瓣多少、顏色深淺,無關植株大小、高矮胖瘦,都一樣堅強而美麗。"超我"的刺太多了,反而會扎回自己,也會把真實的自己包裹在一個越來越厚、堅硬封閉的殼裡,"本我"只能抱著幸福和美好,在裡面枯萎凋謝,最終窒息而死。

    電影的最後,裹挾Lester 和Angelia 這兩朵玫瑰的殼已被"本我"衝破。於是,被槍殺的那一刻,Lester回想起了小時候躺在草地上看流星的快樂和幸福,雖然快樂那麼短暫,但是"it is not a second to me, it"s forever" 。

    "精神病"Ricky最後凝視面帶微笑死去的Lester,在Lester 的眼中看到了上帝。

  • 2 # 鐵錘妹妹的小鐵錘

    今天終於看了大名鼎鼎的《美國麗人》,一直以為講的是中年危機的事,所以有些排斥,沒想到是之前的介紹誤導了我,其實講的是本我和超我的博弈。整個看的過程很歡樂,看完後又覺得很回味,有些感傷。劇本寫得很巧妙,戲劇張力很強,一點都不悶。

    所謂黑色幽默,就是寓莊於諧、寓正於邪,用喜劇的形式講悲劇。《美國美人》無疑具有典型的黑色幽默風格,全片充滿了玩世不恭的戲謔精神,誇張、悖論、反諷的手法隨處可見,而其底色卻是“多麼痛的領悟”。導演薩姆•門德斯為我們描繪了一幅美國中產階級的浮世繪,用膠片製作了一楨美國社會問題的標本。

    《美國美人》其實說到了三個男人的中年危機,萊斯特家庭不安寧、事業無成就,對生活早就喪失了熱情,他在家裡沒有地位,被妻子輕視、被女兒憎恨,沒有家長的權威。作為萊斯特的參照之一,鄰居海軍陸戰隊中校弗蘭克則是鐵腕人物,說一不二,有著嚴重的暴力傾向,是個厲害角色,家人對他很是畏懼,然而他的強勢並不能讓危機遠離他,兒子和他唱反調,妻子和他不搭調,而他自己在傲慢強硬的外表下潛藏著無比的心虛,這個對同性戀深惡痛絕的硬漢其實一直在壓抑自己的同性戀傾向,他有著不足為外人道的痛苦。作為萊斯特參照之二的不動產大王巴蒂,事業順遂,頗有成就,卻因一心撲在工作上,忽視了妻子,導致婚姻破裂,看來成功人士在中年危機這道坎上也沒有免死金牌。有權威、有成就,在面臨危機的時候,畢竟還有所依靠,而一無所有的萊斯特只有任憑生活戲弄、蹂躪。

    萊斯特深陷在萬般厭倦、百無聊賴的灰暗情緒裡,忽視了和女兒簡的交流,正值青春期的簡正是問題多多的時候,需要家人的引導關心,但是媽媽對她只是冷嘲,爸爸對她無視,簡是失落的、憤怒的,她的龐克妝正是心境狂躁的體現,她被鄰家男孩偷窺,居然暗自欣喜,可見其缺乏關注關愛到了令人髮指的地步了。對女兒長期的漠不關心,造成了女兒對他的深深隔閡,萊斯特想要享受天倫之樂,那是不可企及的奢望。萊斯特和妻子卡羅林在價值觀方面南轅北轍,卡羅林有著深重的美國夢情結,被拜金主義俘虜,她總是給自己打氣,聽勵志電臺,猛灌心靈雞湯,深深的成功焦慮鞭打著她,在她眼裡,毫無野心、爛泥扶不上牆的丈夫自然一無是處了。萊斯特後院起火,前院也不容樂觀,工作多年的公司打算把他裁掉。

    女兒、妻子和他離心離德,是促使萊斯特改變的一個方面。另一個方面則來自兩個年輕人。一個是女兒的同學安吉拉,她激起了萊斯特的慾望,這慾望不僅僅是關於性的,而是包含了對生活的熱情,萊斯特對她的幻想總是伴隨著漫天玫瑰,不乏浪漫色彩,藉助安吉拉的青春活力,萊斯特從哀莫大於心死的情緒中解脫出來,有了行動力和想象力。另一個則是向他兜售大麻的鄰家男孩裡奇,當著萊斯特的面,裡奇輕鬆的辭去了侍者工作,這讓萊斯特佩服之至,萊斯特從這個小夥子身上學到了勇氣。當公司請他走人,萊斯特勒索高額遣散費,主管說:你真是一個他媽的變態,萊斯特說:我只是一個沒有什麼好失去的普通人,意思是我光腳的不怕穿鞋的。人至賤則無敵,勒索成功。萊斯特的改變,可以用《阿飛正傳》的英文名字來形容Days of Being Wild。萊斯特用勒索來的錢買了一輛老式轎車,並開始健身,到快餐店找了一份“不需要負責任”的工作,專注於自己的重塑,他徹底放棄了自己的家庭角色和社會身份,在本我、自我、超我中選擇了最不費力的本我,秉承快樂原則,給自己徹底鬆綁。就連在快餐店工作時,無意撞破了妻子和別人的姦情,也能毫不在意、言笑如常。這種自了漢式的生活態度,其實並不能把他從中年危機中解救出來,該在意的還是很在意,該受傷的還是很受傷。

    雨夜,中校和安吉拉相繼在他面前掀開了底牌,海軍陸戰隊中校弗蘭克顫抖著吻萊斯特的嘴唇,是影片的神來之筆,生活的荒誕在此處集中爆發了。當強硬的軍人露出同性戀的本性,當人盡可夫的安吉拉說她還是處女,萊斯特從他人的荒唐裡看到了自己的荒唐,幡然悔悟,心境由乖戾暴躁一變而為寧靜祥和,準備重新做回好丈夫、好父親。陡然知曉了他人不能說的秘密,萊斯特受到巨大的衝擊,讓他明白被生活蹂躪的大有人在,他不是一個人在戰鬥,於是他反躬自省,掀開檢視自己的底牌,發現這種“脫俗”的生活並不是他真正想要的,只不過是他被生活拒絕後自造的避難所,於是他決定從這種偽裝的自由快樂裡抽身而退,回到正軌,正視自己真正珍愛的,簡和卡羅林,女兒和妻子。萊斯特的生活態度經歷了正反合三個階段,回到了原點,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不過看山水的人卻是悟道後的人了。而那位鄰家男孩的硬漢老爹,在中年危機大爆發中做出出格(出櫃)的事,不料遇人不淑,對萊斯特的想象原來是個天大的誤會,羞憤之下開槍殺人。古人云,朝聞道夕死可矣,而萊斯特剛剛醒悟,腦後的手槍就開火了,不過既然死前有了愛的覺醒、美的領悟,他心中的塊壘糾結都已冰消,自然了無遺憾,於是鄰家男孩在他死後的臉上看到了不可思議的美,感嘆了一聲:哇奧。

    電影裡呈現的經歷中年危機的人物所在多有,如《杯酒人生》中婚姻失敗、作品無人問津的邁爾斯,《克萊默夫婦》中的事業上升卻家庭解體的廣告精英克萊默,《迷失東京》那位進入事業停滯期、感情空窗期的過氣明星,《失樂園》裡遭遇了此生只有一次的純美愛情的久木。不過,《美國美人》中的萊斯特面對的中年危機無疑更為複雜全面,他經歷的精神煉獄和重生自然更具有典型意義,而他對生活的領悟無疑更深沉透徹。可以說,在涉及中年危機題材的電影裡,萊斯特這個角色可以觀止矣。

  • 3 # 兔子跑不快

    影片一開始,男主人公的旁白就告訴我們事情的結尾:他死了.這不禁讓人想起比利懷德的開場.男主角威廉荷爾登的屍體飄浮在泳池上,而他的聲音帶領我們回到故事的開始,細說從頭.雖然很多電影使用了這樣的手段,但很少有足夠堅實的織體能夠支撐起一個已知的結局.萊斯特是被鄰居一槍打死的.那個鄰居曾經是美軍上校,他之所以這麼衝動是有很多原因的.主要的一個是,那天晚上他潛藏的同性戀傾向撕破了海軍陸戰隊的高傲偽裝.他試圖親吻萊斯特,因為他以為他也是同性戀.他這麼以為也是有原因的,主要的一個是,他誤以為自己的兒子曾經與萊斯特有過性活動.但當上校發現自己搞錯了的時候,他憤怒了,所以,他要為萊斯特使自己蒙受的恥辱復仇.而這之前的萊斯特是什麼樣子呢?他非常,非常的不快樂.他有一份在雜誌社寫稿的討厭工作,他有一個小他一半且認為他沒有使用價值的老闆,他甚至有一個鑽到錢眼裡整天抱怨他無能的老婆,更過分的是,他還有一個打心眼裡蔑視他的女兒. 不過,幸好有兩個人及時出現拯救了他.一個是上校鄰居的兒子Ricky;一個是女兒的好朋友Angela,校籃球隊的拉拉隊長.終於,他"求生"的慾望被激起,對生活開始有了一點想象力,於是他主動辭掉了工作,臨走之前勒索了老闆六萬美元,買了一輛70年的火鳥汽車,回家健身,抽大麻,並不停的幻想Angela片名"美國麗人"實際上是玫瑰家族的一種.導演門德斯用這種玫瑰象徵生命中的完美.萊斯特對安吉拉的性幻想永遠在鋪天蓋地的玫瑰花瓣中展開,其久旱逢甘露一般的鋪張想象充分喻示了他的生命中是如何的缺少"美".還有他的妻子卡洛琳,也要透過料理花園彌補與家庭的縫隙,從中找尋填充自己的意義和美.是一幅美國風情畫,它包含的很多社會問題都是歐美等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普遍存在的癥結.諸如拜金主義造成的精神壓力,生活的單調乏味,個人的挫敗感,性,毒品,暴力等等等等.感同身受的美國觀眾會處處與影片的細節產生共鳴.在這裡,我們把它看作一部特殊的情色電影,著重考察影片在描寫不倫關係時的獨特視角首先,只要將萊斯特伯恩漢姆(Lester Burnham)這個名字的字母順序稍加顛倒,就會得到那博科夫的經典小說中男主角的名字----漢伯特萊恩斯("Humbert learns");而曼娜蘇瓦麗扮演的安吉拉海耶斯(Angela Hayes),其姓氏海耶斯也極有可能指涉中的早熟女孩洛麗塔海斯(Lolita Haze).可見,編劇在創造人物時已經有了進一步的考慮.那麼,"不倫"關係究竟在中佔據了什麼樣的地位呢?這種社會禁忌,只要稍微處理不好,就會嚴重影響人物的發展和故事的和諧.一個十六歲的小女孩成了一個四十二歲的中年男人的拯救者,她給了他美的希望,給了他一個改變生活的理由,可以說,這樣的角度是同類題材裡從來沒有過的.當然,這並不是說導演在肯定這樣的關係.雖然他們最終獲得了一定程度的解放和成長,但兩個人的出發點都是自我和自私的.萊斯特有一個失敗的家庭,在妻子和女兒眼裡他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失敗者.他長期沒有性生活,每天的最高潮就是在淋浴的時候手淫.女兒恨他,工作又不順心,幾乎周圍所有的人都不關心他的存在."沒關係",他說,"連我自己都不會記得自己的存在."直到有一天他和妻子卡洛琳去女兒的學校體育館看她的拉拉隊演出,安吉拉異常耀眼的出現使他瞬間看到無數朵美麗的玫瑰花在她胸前綻放.似乎是有生以來第一次,萊斯特一下子被慾望擊中了.從此以後,他邁出了精神重生的第一步.在萊斯特看來,"美"就是一種解放,他追求的美,本質上就是在追求使自己衝出圍困芸芸眾生的牢籠.安吉拉是粗俗的,高傲的.她的座右銘是"沒有比平庸更糟的了",所以她要拼命的在男性面前表現自己的千嬌百媚,要拼命的在同學面前吹噓自己的性經驗(如跟某某攝影師上床),即使在好友珍的面前,也毫不掩飾自己對男性(尤其是珍的父親萊斯特)的統治慾望,"如果有完全不認識的人看著我,想和我上床,那就說明我真的是塊做模特的料."她要透過征服男人證明自己的存在,表明自己的與眾不同.應該說,這種內心渴望是很值得同情的.在安吉拉看來,"美"就是一種力量.她追求的美,本質上就是在追求使自己凌駕於芸芸眾生的力量.可見,兩個人都不是為純粹的性愛牽在一起,他們彼此都是對方獲得轉變的"契機".影片似乎說明,美就是自由,就是打破禁錮的思想,就是無拘無束的靈魂.然而萊斯特最終還是被一槍打死了,儘管他剛剛逃離醜陋的世界,剛剛體會到生命的美.看來,真正的"美國麗人",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在很多方面與有相似之處,比如它們都表現了美國郊區居民生活的沉悶窒息,都間接說明了對所謂美國夢的追求實乃竹籃打水一場空,也都批判了對金錢和名譽的貪婪所導致的"人"的死亡,而且中同樣大費筆墨的展開了一場不倫關係----只不過男女位置不同.也許很多觀眾會覺得中的這些理念很新鮮,但畢竟早在三十多年前就有一部成功的電影做出了成功的 也許是的各個方面都更加切合了當代美華人的生活實踐和審美胃口,該片在美國本土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夾道歡呼,無論是影評人還是觀眾都如獲至寶一般爭先恐後的擠入電影院.雖然該片只在全美的429家影院放映,但其兩週之內的票房總收入已排名第五,其轟動效應恐怕只有可以相提並論.除此之外,該片更是在各大電影節(尤其是美國大大小小的影評人協會)上風光無限,披荊斬棘,一舉囊括了五十餘項評選中的一百多個獎項.諸如2000年奧斯卡的最佳男主角,最佳攝影,最佳導演,最佳影片,最佳原創劇本等桂冠已經足以說明:"美國麗人",乃是又一個"長眠不覺曉"的美國夢. 《美國麗人》整個片子的色調雖然不是黑白的,但卻是晦澀的。“世界如此之美,應該平靜地去欣賞”,主人公萊斯特·伯納姆(凱文·斯帕西飾)死前的最後一席話啟發到,人們要用嶄新視角去看待周圍的世界。如此頗具哲理的結局既讓觀眾對萊斯特-伯納姆的離開充滿悲傷,對人生意義價值產生新的思考。物質帶來便利,同時也帶來太多負擔,又有多少人,可以真的放下。請寬容,讓自己幸福,不能帶給別人幸福至少不要帶去傷害。

  • 4 # 小巫影視放映

    《美國麗人》看似很美麗的名字,演繹的故事卻是充滿病態的人生。

    凱文·史派西的電影,個人看得並不多,但每一部都無一例外地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外表和藹可親,內心沉實穩重,加之獨特的內斂氣質,使得他詮釋的角色往往都給人帶來久久的回味。正如品茗,不在於入口那一瞬間味蕾的感受,而關乎於滲入到體內後那種悠遠綿長的絲滑,完全是一種精神上的高層享受。在《K星異客》中,他獨挑大樑,出神入化的演技使影片一直處於巔峰的高潮狀態。遇事充滿愛心,不緊不慢的他到底是否真的是所謂來自K派星球的旅行者,這個問題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所到之處都能把歡樂還有那寶貴的希望帶給人們,使人們發現生活是很美好的,誰少了誰都能夠繼續快樂地活下去。末了,他帶走了一位最為痛苦,在地球上基本是找不到快樂根源的女孩。幸福的畫卷才剛剛展開,這是智者的預言。同樣的一部類似發現真善美的文藝範影片,《美國麗人》也許要做得更加出色,更加具有鮮明的代表性。

    本片採用了倒敘的敘事結構,一開始便提醒人們,這個看上去其貌不揚,微帶頹廢,強顏歡笑的男人,時日已經不多了,幾乎能掰著手指算出來。影片的筆墨著力刻畫了兩個三口之家和一個外人,一共七位人物的形象,就像美國社會平凡普通人生活交際圈的一個縮影。如此的多線貫穿,各點開花,在120分鐘的時間裡,駕馭得遊刃有餘。就這一點而言,導演以及編劇的功力可見一斑。大抵著眼的都是十分不上鏡的小事,但就是這些小小的細節拼湊到一塊,讓人俯視而觀,頓時豁然開朗。

    凱文·史派西飾演的萊斯特是整個故事主線的訴說者,就彷彿是在聽其講自己人生最後一段經歷一樣。按部就班的生活軌跡,乏味慵懶的工作,那輛老舊的車,發動機的聲音每天都是同一個調調。萊斯特似乎早已習慣了這種機械化流水化,毫無激情可言的人生。妻子不知從什麼時候起,由原來的風騷俏妹變成了終日牢騷不斷,凡事都要斤斤計較的黃臉婆。稍長大了點的女兒,也疏離了這個家庭,顯得可有可無。萊斯特就是這樣一個處於崩潰邊緣,工作家庭都無視他存在的隱形人。他可悲嗎,不,至少他自己不這麼想。活著是為了自己,他人的漠不關心又算得上什麼。激情是要自己去發掘的,每個人都是超人,都有改變世界創造歷史的能力。要不然,周星星也不會在街上遇到那個雙手倒立,努力將地球推遠的乞丐了。

    Carolyn,萊斯特的妻子,一個從表面上看來似乎是個不錯的太太:有事業心,時髦美麗,身材好,關心女兒,家務活一手攬,只是好幾年都不和丈夫發生性行為。正如萊斯特所說的,她以前不是這樣,他們曾經很快樂。從他們之間的對白中可以知道,carolyn以前是個直率的女人,從不掩飾自己的感情,一個什麼都可以從臉上看出來的簡單而又可愛的女人。是什麼改變她了,說到底是物質,一切都是從她成為房產經紀時漸漸改變的。

    熱衷於DV,幾乎對任何事物都能產生拍攝慾望的型男,是瑞奇,他是另一個家庭的獨子。曾經是海軍陸戰隊中校的父親,家教管制之嚴格令人咂舌。然而就好比是彈簧,不壓一直是平靜的,一旦用力了,給的力越大,其反彈也就越厲害。瑞奇就是個靠販毒賺錢的孩子,打著做兼職的幌子,為的只是矇蔽老爸。生活中,大多數時間陪伴他的終究是那臺最愛的DV。他是一個善於發現美的人,幾乎到了讓人佩服得五體投地的程度。不論是路人的一言一行,還是單人的自娛自樂,抑或面對的是死亡,甚至是一個飄忽不定的塑膠袋,在他的DV裡,所呈現出來的都是最美麗的畫面。

    萊斯特的女兒珍妮始終對自己沒有自信,甚至有些自卑。這也促使她逐漸絕緣於家庭,想法和情緒都憋在自己的內心深入,任由其慢慢腐爛。身邊僅有的一個朋友,還是看上去比自己優秀百倍,左右逢源的小美女。就在她陷入人生最低谷的時候,瑞奇走進了她的內心世界。他讓她意識到自己是多麼美麗迷人,習慣了別人不屑一顧態度的珍妮,頭一次感知到了自己存在的價值。以至於後來能衝動到願意跟瑞奇一起離家出走。要是在一般情況下,我也不會同意去跟一個毒販子浪跡天涯,那種糜爛的生活可想而知。但在《美國麗人》所創造出的空間裡,我卻很欣喜她能做出這樣的決定。沒有激情的生活,沒有價值的人生,沒有美麗的世界,不如不要存在下去,不需要肉體,更不需要精神。

    安吉拉,珍妮的朋友,是校籃球隊的拉拉隊長,用自以為是的“成熟”的來讓自己“不同”。她是誘惑、賣弄,引誘同學的父親……對她來說,感官刺激的誘惑,還有這是自我價值、魅力的證明(小可憐),但是其實也是單純,“無知所以無畏”的挑戰社會的倫理。在安吉拉看來,"美"就是一種力量。她追求的美,本質上就是在追求使自己凌駕於芸芸眾生的力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看默克爾表示,舊的戰後秩序已經不再適用,歐洲應統一戰線,共同應對新的挑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