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可兒媽親子共讀

    點選上方頭像,關注可兒媽讀故事。一起交流育兒知識,讓家長更輕鬆,孩子更優秀

    這件事情要做到既不隱瞞,又不傷害孩子,確實需要費點心思的。我覺得主要是要抓住一箇中心思想:爸爸媽媽雖然分開了,但是對你的愛一點都不減少。把握這個原則,然後再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孩子用不同的方式告訴他這個事實。

    6歲以下

    如果是不到3歲的孩子,我覺得可以先不說,孩子太小,理解不了那麼多。可以撒個謊,告訴他爸爸或者媽媽去別的地方出差了,很久才能回來一次。夫妻離婚也要有正常的探視權,保證孩子一週能見到另一方,有一個愉快的相處時間。如果是3歲以上,孩子已經有一點懂事,但還不算特別清楚,可以告訴他,爸爸媽媽分開生活了,因為爸爸媽媽在一起總是吵架,這樣大家都很不開心,以後爸爸(媽媽)一個星期來一次,咱們又可以見面了,也不會吵架。

    7-12歲

    小學階段的孩子已經對離婚有個基本的認識,可能身邊也有同學的爸爸媽媽離婚了,他們甚至會一起討論這個話題。所以不用忌諱跟孩子說,直接告訴他,比藏著掖著好。爸爸媽媽已經不合適在一起生活了,因為彼此的生活方式和性格都合不來。但是爸爸媽媽依然會很愛你的,不用擔心。

    13歲以上

    青春期的孩子比較敏感,一定不要把雙方不好的情緒帶給孩子。要尊重孩子的選擇權,跟誰一起生活,讓孩子來發言。

    一定要注意的事

    不拿孩子當發洩工具

    孩子是這場婚姻中的犧牲者,是最受傷害的,千萬不要因為自己情感問題向孩子發洩不良情緒。

    不能貶損對方

    很多人喜歡在孩子面前說前夫(前妻)壞話,還有家裡的老人,這樣讓孩子去恨他的親生父親(母親)真的好嗎?孩子最愛的人就是爸爸媽媽了,不管他們離婚還是不離婚,這種恨,請不要帶給孩子。

    不要推卸撫養責任

    有的人一旦離婚,就不管孩子,尤其是再婚又育的,就更加冷落原配的孩子,這樣非常不公平!不管有錢沒錢,孩子是你親生的,一定不要推卸責任。是個人,就承擔你這份為人父母的責任!

  • 2 # 周衝的影像聲色

    @風影

    告訴孩子,爸爸媽媽是因為不想一起生活了才分開的,但是爸爸永遠是爸爸,媽媽也永遠是媽媽。

    爸爸媽媽對你的愛永遠也不會少,你想和誰在一起生活都可以,也可以隨時都能見到爸爸媽媽。

    @單身派對達人

    結婚十年時,孩子父親出軌,我選擇離婚,並告訴孩子,爸爸媽媽以後不住在一起了,是發現我們不合適,但對你的愛沒有任何改變,你永遠是我們最親愛的寶貝。

    我父親走的時候他還以女婿的身份來祭奠,對雙方父母仍未改口,從來沒有說過孩子爸爸的壞話,盡全力不讓孩子有傷害,這是為人父母的責任。

    @清凌凌

    我啥都沒說,孩子上初中,正處於叛逆期,躺沙發上邊玩遊戲邊對我說:“媽,彆著急上火啊,天涯何處無芳草!何必單戀他一人兒?”

    接不上話了都。

    @凌葉

    我覺得自己離婚機率很小。假如萬一離婚,我會跟孩子說爸爸媽媽只是不想住一起了,但是我們對你的愛一直都不會變。

    如果有什麼能讓我們毫不猶豫地犧牲,那一定就是你!永遠不會變!

    @尾頁。

    說得再好,對孩子總會有點傷害!儘量不離婚,離婚儘量要孩子,男的出軌的,讓後妻對前妻的孩子好,總會差點什麼!

    @遲遲歸

    我問孩子:爸爸不跟我們一起生活了,你難過嗎?

    孩子答:為什麼要難過?

    我又問他:媽媽出去上班了,你一個人在家不害怕嗎?

    他說:媽媽,我是男子漢,我什麼都不怕,我保護你。

    頓時淚如雨下。

    @落花的嘆息

    戀愛3年,結婚5年,女兒5歲不到,假離婚變真離婚,閨蜜插足懷孕,分道揚鑣!女兒歸他,但都是奶奶在帶,我外地工作,儘量每月輾轉去看女兒一次,每天影片教她寫作業。

    上週回去看她,她說不喜歡爸爸,只喜歡媽媽。我說爸爸媽媽都是一樣愛你的,你也不可以偏心。

    她說,爸爸為什麼要和小姨在一起,我不喜歡他們在一起(因為是10多年的閨蜜,我從小教女兒喊小姨)。

    我說,這是爸爸媽媽的選擇,大人的事情寶寶還不懂,不管爸爸和媽媽在一起還是和小姨在一起,寶寶只要記住,爸爸和媽媽都是一樣的愛你,你有任何不開心都可以和爸爸媽媽說。

    我女兒才6歲多一點!

    @十里衚衕

    我好像沒怎麼解釋,孩子自己就明白了。

    @葉子玲瓏

    是我爸跟他聊的,他最疼寶寶。孩子小,他用了最老套的方式:“爸爸去打外星人了!”

    可能,還是想留住一個小男孩對父親的崇拜吧。

  • 3 # 蟲妹的家

    離婚是夫妻走到最後迫不得已的決定,要面對孩子的時候一定要坦誠,撒謊只會適得其反。

    我是一個結了婚的女生,從我的角度講講對這個問題的認識。

    講一個我身邊的事吧,我表姐在孩子3歲的時候就離婚了,但是離婚帶給孩子的是毀滅性的打擊。因為表姐的做法是在太偏激了。她離婚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告訴孩子,爸爸不要他們了,以後就當她爸爸死了,甚至在孩子面前咒罵她爸爸。

    爸爸來看孩子的時候,她把大包小包的禮物扔了出來,還給他爸爸起了起了一個侮辱性的外號。不光孩子的情緒變得越來越狂躁,她的精神也越來越不正常。

    離婚後不合理的處理舉動毀了她,也毀了孩子。

    夫妻兩個人共同面對

    找一個時間坐下來,夫妻兩個人和孩子一起說,語氣要平和。重要的是你用什麼態度和孩子說,平靜的態度,坦誠的告訴孩子你們分開的訊息,會減少孩子的不安全感。

    孩子對離婚是沒有概念的,你們不用告訴孩子為什麼離婚,只需要告訴孩子不管到什麼時候,爸爸媽媽都是最愛他的人,只是不在一起生活了,別的一切還和以前一樣。

    和孩子說明離婚後的安排

    尊重孩子的選擇,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你們要問問孩子願意和誰一起生活。不管他選擇和誰一起生活,你都要告訴他,不管孩子想和誰一起生活,另一方都沒有意見,並且只要孩子想見面,都能見到另一方。

    一家人只是不在一起生活了,但是愛他的心還和以前一樣。

    不說對方的壞話

    不管孩子選擇了誰,夫妻兩個人都要冷靜。不在孩子面前說對方的壞話,孩子不管多大都是十分單純的。

    你說對方的壞話只會讓孩子感到不安全感,詆譭謾罵只會給孩子的內心留下陰影,不利於孩子的身心發展。

    結語

    孩子是無辜的,將離婚的傷害降到最低才是夫妻兩個人最需要做的。

  • 4 # 木橋故事

    “媽媽和爸爸正在離婚,”這是父母希望他們永遠不會說出來的可怕言辭。但是,現實中,這種情況並不少見。

    雖然,離婚可能是一種創傷,對孩子更是如此。

    問題的關鍵是溝通,你與孩子溝通離婚的方式,將永遠銘刻在他們的記憶中。

    研究表明,離婚後三個因素可以幫助任何年齡的兒童進行調整。首先,與父母雙方保持著牢固的關係。第二,良好的養育,第三,儘可能少的暴力衝突。

    1. 時機就是一切

    如果您和您的配偶正在考慮分居或離婚,請暫時保密,直到事情確定。孩子需要知道,在家長的做出最終決定之前,他們不需要知道。在不確定的情況下,兒童可能會焦慮,緊張。

    顯然,從來沒有一個完美的時間來宣佈離婚新聞,但要確保,這樣做時,父母有足夠的時間來接近孩子。家長需要提供充足的擁抱和保證,而不是急於結束這個話題。

    2. 一起告訴你的孩子

    即使您對所有事情都持不同意見,也要嘗試就如何告訴您的孩子達成一致。理想情況下,父母應該一起宣傳決定。在一起可以避免混淆 ,避免孩子只能聽到故事的一個版本,這表明分開是父母的一個共同的決定。

    孩子們更喜歡沒有父母互相指責的場景。

    3. 保持溝通簡單,用孩子會理解的語言說話

    儘可能誠實坦率,同時考慮到孩子的年齡和情感成熟度。

    說出來後,準備好回答孩子的問題。可以從“我將在哪裡生活和上學?”,“哪個家長會搬出去?”或“誰會照顧我,我多久會看到你們兩個?”,等等開始。孩子們只想知道如何他們的生活會受到影響,所以要有支援,富有同情心,並準備好具體的答案。

    4. 避免責備遊戲

    無論你多麼生氣,不要責怪你的配偶分手,避免在你的孩子面前爭吵。還要向孩子透露任何有關婚外情,或財務問題的細節。

    家長可能會感到非常沮喪,有時,父母想告訴你的孩子配偶的“行為”,但孩子會把這當作背叛或者更糟。你的前夫/前妻是孩子最好的朋友,所以一定要避免相互指責。

    5. 提供細節

    不要讓孩子看到離婚的法律檔案。如果有條件,可以讓專業人士指導孩子的心理,來最小化影響。

    6. 留意不尋常的行為

    如果孩子出現異常行為跡象,不要感到驚訝。例如,不安全感,睡眠或便盆訓練的退步,憤怒或頑皮,緊繃或注意力集中。記住,離婚對孩子來說是可怕的。有些孩子會公開傷心或生氣,而有些孩子可能會否認他們對此有任何感受。所有這些情緒和更多的情緒隨時都可以發出。

    照顧好自己

    照顧自己。家長需要增強他們對處理離婚壓力的信心。可以諮詢,醫生或治療師。

    如果你認為你可以單獨處理自己的生活,允許自己談論婚姻,單親父母將能夠更好地照顧孩子。

    只要單親父母花費盡可能多的時間陪伴孩子,並且能夠安心地處理生活瑣事,讓他們上床睡覺並按照一致的時間表安排日常工作,那就是養育健康兒童的關鍵因素。

    不管婚姻怎樣,家長要提醒自己,離婚並不意味著自己是一個壞父母。離婚後的生活也可以很美好的!

  • 5 # HR媽媽的潛能研究院

    保護孩子,永遠是父母們最大的心願。

    而離婚,則意味著,在保護孩子的道路上,我們需要面對一個巨大的挑戰,那就是——我們應該怎樣和孩子談“離婚”,才能降低對孩子的傷害?

    一、放下情緒

    成年人的崩潰,總是悄無聲息。

    但越是平靜的水面下,往往越是暗潮洶湧。

    每一對夫妻都是懷揣著白頭偕老的心願走入婚姻,有一天發現,未來的路再沒有彼此,內心強烈的情緒猶如地震,成年人的世界都難以抵禦,更不用說年幼的孩子。

    因此,要保護孩子,必須放下情緒。

    1、避免“焦慮”與“掩飾”

    孩子的心比我們想象的更敏感,也更純真通透。

    很多時候,是我們的焦慮引起了孩子的焦慮,是我們的掩飾讓孩子感覺到發生了某些大事,由此產生了不安全感。

    如果我們能平靜而且直接地說出離婚的事實,告訴孩子們:爸爸媽媽只是不在一起生活了,但我們永遠還是你們的爸爸媽媽,還是一樣愛你們。

    讓他們知道,生活發生了一些變化,但依然是可控的,就能最大限度地減少孩子的不安全感。

    2、小心“怨恨”與“絕望”

    父母就像水。憤怒的海嘯會野蠻地衝垮孩子的世界,乾涸的絕望則會讓孩子的世界寸草不生。唯有寧靜的充盈,才能滋養孩子的生命。

    當離婚是由於某方的過錯時,被傷害的另一方,難免出現“怨恨“或”絕望“的情緒,唯有時間才能慢慢撫平傷痕。

    但即便如此,在面對孩子時,要記住,孩子已經無法同時獲得父母的陪伴,他們比我們更需要愛。

    當我們把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當我們渴望給孩子更多的愛時,我們會暫時忘記恨、忘記絕望。

    對每一個愛孩子的父母而言,有孩子在的地方,永遠都有愛和希望。

    二、面向未來

    不念過往,不懼將來。

    正如當初在甜蜜的婚禮上,我們無法一語訴盡衷腸,今天的離婚,也不可能輕易解釋清楚。

    不要讓孩子沉浸在“爸爸媽媽為什麼離婚”“到底發生了什麼事”之類的疑惑中,而應該在簡單、直接地解答之後,就忘掉這些問題,帶著孩子向前看,去看更大、更寬廣的世界。

    把離婚作為一堂深刻的人生教育課。

    1、每個人都有選擇的權利

    我們的人生,是由一個又一個的選擇組成的。

    告訴孩子:無論是爸爸媽媽當年選擇結婚、還是現在選擇離婚,都是此時此刻,爸爸媽媽能做出的最好的選擇。

    人生的路很長,我們無法預估未來會發生什麼事,但我們一定要尊重自己內心的聲音,為自己的人生做出誠實的選擇。

    2、這個世界只有不同,沒有絕對的好壞

    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

    每個家庭都是不同的,正如每個人都是不同的,但只是不同,並沒有絕對的好壞。這個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有很多可能性。

    告訴孩子:爸爸媽媽的離婚,雖然讓我們的生活方式變得不同,但也許正因為如此,爸爸媽媽會有更多的精力、更好的情緒來陪伴你。

    正是因為不同,這個世界才如此繽紛多彩。

    未來的路還很長,讓我們滿懷希望的走下去。

  • 6 # 晨爸育兒

    我曾經也離婚,關於這個問題,我寫過一篇文章,我現在在這裡寫出來,給你分享

    昨天晚上,不知道什麼情況,孩子問了我一句“爸爸,你愛媽媽嗎”我一時不知道怎麼回答了,我覺得不管怎麼回答我都不會給她一個滿意答覆,於是就想敷衍過去,但是孩子還是不依不撓,我能感覺到,她只想要一個答案,不想讓我說太多,我只能違心地說了聲“愛” 孩子馬上接過話來“你愛媽媽,就應該親親媽媽呀” 孩子的連續追問,讓我不知所措。

    我現在還是不知道怎麼回答她這個問題,我很想搞清楚,她為什麼這樣問,她究竟感受到了什麼,所以想一邊思考,一邊寫這個問題的解決辦法。

    我跟他媽媽離婚之前感情就不太好,而且也當著孩子的面發生過爭吵,雖然次數不是很多,但是我覺得孩子肯定能感受到我和她媽媽關係的緊張,這多少可能會在孩子心裡有所影響,所以她有時候會問“爸爸,你跟媽媽不應該是好朋友嗎?”“爸爸,你上次摔媽媽手機,你給她道歉了嗎?”每次我和她媽媽帶她出去的時候,她非常開心,牽著我們兩個人的手又蹦又跳,我能感受到她心裡那種無比的幸福感。

    這讓我突然想到了孫瑞雪老師提出一個關鍵詞叫“認知”

    孩子透過別的途徑所得到的認知應該是爸爸和媽媽非常開心的在一起,相互愛著對方,而她現實生活中所感覺到的不是這樣的,我感受的是爭吵,是不和諧。所以這兩種狀態讓她對父母之間的愛有了認知上的錯亂,她不明白到底哪一種感覺是真實的,她甚至可能不太相信也本能的不想去接受父母之間不存在的愛。她或者也感覺到了自己的家庭跟別人家庭有點不一樣的地方,她想努力證實她的父母跟別人家的父母也是一樣的相互愛著對方,在她內心深處,她希望如此,想讓我給她一個她自己想要的答覆。

    想來想去,我覺得應該是這樣,這可能就是孩子的內心活動。但是我應該怎樣給她答覆她呢?我應該怎樣保護孩子的心靈不受到傷害呢?一個4歲左右的孩子,我應該用什麼樣的方式對她講呢?

    我家小孩心思太細膩了,養育女孩真的要比養育男孩更要細心,女孩更需要理解,更需要呵護。

    孩子無非想從我這裡得到跟她心理感覺相匹配的真實而一致的答覆,其中還參雜著情感。所以這讓我的回答有了難度。

    我可不可以先這樣給她講“寶寶,你是不是感覺爸爸有時候會和媽媽吵架。所以你會認為爸爸不喜歡媽媽是吧”我說這一句,是想說出孩子心裡所想,讓她心裡有了清晰感,也讓她感覺到爸爸在走進她心裡,孩子聽到後有可能會說“是的”或者是沉默不語。這個時候我應該進一步讓她清晰,我會說“寶寶,你能感覺到別人的爸爸和媽媽都是愛著對方,所以你也想讓自己的爸爸和媽媽愛著對方”這樣說是為了進一步走進她的內心,讓她混沌的心理感受恢復到秩序狀態。這個時候孩子可能會表現出傷感,她覺得爸爸發現了他,感受到了她,她可能會默默流淚,情緒也在默默地靜靜地就躺著…此時此刻如果她真的是我說這種情況,我會覺得我的引導第一步已經成功了,她的心理狀態已經不在混沌,有了清晰感和秩序感,她的情緒不在堵塞了,這個時候我不能操之過急地去給她解釋我和他媽媽之間的事情,一定要穩定下來,靜靜地不說話…看著她…抱著她…用手輕輕的安撫她…

    這時候的基本傾聽對她來說已經足夠了,不需要語言上的參與,就這樣讓她的情緒像小河一樣慢慢流淌著…觀察到她情緒平靜下來後,我應該這樣給她講“寶寶,你知道嗎?爸爸和媽媽以前是非常相愛的,因為我們相愛才有了你,你是爸爸和媽媽的最好的禮物,現在因為爸爸和媽媽之間的問題,我們不那樣愛著對方了,也不住在一起了,但是不管我們之間怎樣,你永遠是爸爸和媽媽的小天使,爸爸和媽媽會永遠愛著你,保護著你”

    我覺得這樣講,其實一是因為越小的孩子自我為中心的意識越強,我要讓她明白,爸爸和媽媽的分開與他沒有任何聯絡,就單純是我和她媽媽的問題。還有就是讓她確信不管父母之間有什麼問題,她不會因此減少一點點愛,讓她覺得我們會更加愛她,保護著她。

    但即使是這樣講了,她心裡的癥結還是不能完全開啟,雖然我透過這樣的描述讓她的認知有了秩序感,但是在她心裡,她還是會想讓自己的家庭跟大多人一樣,我覺得在給孩子講這個話題的時候,最好提前讓她觀看一些關於這方面的繪本或者動畫片,藉助這些東西讓她自己產生一點特別重要的認知,那就是父母不在一起住也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讓她體會到也有很多小朋友跟她一樣的情況,這是一種普遍的存在,我們並不是個例,我們同樣也可以過得很幸福。

    我覺得這種事情真的是應該好好考慮好怎麼給孩子講,不能著急,必須沉住氣,另外也得看環境和孩子的狀態,很重要一點是不能讓孩子感覺我們在給她灌輸一些東西,這種對話應該是自然的,非常平靜和溫柔的存在著。

    父母離婚這件事情,對於孩子來講傷害大不大,其實完全看父母對孩子的態度,也必須需要動腦子的事情,也許父母一句話可能會給孩子帶來一輩子陰影,也許父母的一句話,孩子會平靜地接受這個現實。

    需要注意的是我們不是在抱著某種目的,讓孩子明白什麼道理,也不是在給我們自己緩解壓力,而且站在孩子的角度,跟隨著孩子的情緒步步為營,步步緩解孩子的心理癥結,讓她得到清晰一致的認知,讓她平穩度過這個階段。

    人從出生就有一個使命那必須是創造自己,我覺得父母需要做的就是引導孩子開啟心理枷鎖,讓孩子自己感知這個世界,感觸自己的內心,建立自己對外部環境及自己內部環境的認知,讓他成為他自己,而不是我們。

    透過自己的整理,感覺這個問題豁然開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湖人輸給獨行俠,他們賽季至今遇到強隊輸多贏少,問題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