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資訊金老師

    文天祥是南宋的一位民族英雄。

    他本來是個文官,可為了反對侵略,保衛國家,他勇敢地走上了戰場。那時候,元朝派出大軍,要消滅南宋,文天祥聽到訊息,拿出自己的家產,召募起3萬壯士,組成義軍,抗元救國。有人說:“元軍人那麼多,你這麼點人怎麼抵擋?不是虎羊相拚嗎?”文天祥說:“國家有難而無人解救,是我最心疼的事。我力量雖然單薄,也要為國盡力呀!” 後來,南宋統治者投降了元軍,文天祥仍然堅持抗戰。他對大家說:“救國如救父母。父母有病,即使難以醫治,兒子還是要全力搶救啊!”不久,他兵敗被俘,堅決不肯投降,還寫下了有名的詩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明自己堅持民族氣節至死不變的決心。他拒絕了元朝的多次勸降,終於實現了捨身取義的理想,慷慨就義。

  • 2 # 歷史的長河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一字履善,號文山,南宋廬陵(今吉安)人。

      南宋末年,朝廷偏安江南,國勢弱小,北方蒙古族於1271年結束了內部爭奪皇位的自相殘殺局面,建立了元朝,接著把侵略矛頭直指南宋。1273年,丞相伯顏統20萬大軍攻下襄、樊,以此為突破口,順江而下,兩年不到,便後臨南宋首都臨安的近郊。蒙古兵所過之處,屍橫遍野,血流成河,農田荒廢,百業凋敝,這是一場空前殘暴的野蠻的侵略戰爭,南宋面臨著亡國滅種的嚴重威脅,文天祥就是在這種形勢下出現的抗擊侵略的偉大民族英雄。

      南宋朝廷長期為投降派所把持。還在1259年,宰相賈似道便以稱臣、割江北地區和歲納銀絹各20萬兩匹為條件,暗中屈膝求和。伯顏卻意在滅宋,並不停止南侵。1275年,將賈似道十三萬大軍消滅,朝廷便再無可用之兵。此時宋恭帝在位,年僅四歲,太皇太后謝氏臨朝聽政,不得不發出“哀痛詔”,號召天下四方迅速舉兵“勤王”。文天祥當時正擔任贛州知府,他“捧詔涕泣”,並立即行動,在兩三個月內便組織了第一支“勤王”隊伍近萬人,幾經周折,趕到了臨安。而在成千上萬大小地方官中,帶兵勤王的只不過他和張世傑三人而已,這個政權腐朽到什麼程度,可見一斑。1276年正月十八日,伯顏兵臨皋亭山,左相留夢炎早已投降叛變。其他大臣或已投降。伯顏雖願受降,卻要右相陳宜中去元營洽談,陳哪有這個勇氣?當天晚上便逃之夭夭。謝太后唯珂派人只剩下一個文天祥。他毅然臨危受命,但不是去投降,他考慮是“戰、守、遷皆不及施”,“國事至此,予不得愛身”,他甚至藉此機會觀察一下敵營的虛實以謀“救國之策”。但是他沒有想到,正當他指斥伯顏扣押不能返回宋營,他的義兵則在同時被投降派命令解散。敵人的兇殘不曾使文天祥受困,昏庸的朝廷和無恥的投降派卻使他遭到了第一次嚴重的挫折。

      1276年二月初九日,文天祥被押送去大都(今北京),行至京口(今鎮江),在義士的幫助下,逃脫了虎口,據他在《指南錄後序》所記,至少有十六次倖免於死,經過千辛萬苦,於四月初八日逃到了溫州,此時他聽說度宗的兩個兒子(即恭帝的兩個兄弟)已逃到福州,於是立即上表勸進。不久,被詔至福州,任右丞相兼樞密院事,後又命為同都督。七月,文天祥便在南劍州(今福建南平)打起帥旗,號召四方英雄豪傑,各各起兵,民復失地。1277年三月,文天祥統兵進軍江西,收復南部數十州縣,同時圍困贛州,湖南、湖北皆起而響應,震撼了江南,鼓舞了人民的反侵略意志,使元統治者大為驚慌。元忙調40萬大軍來解贛州之圍,另派兵五萬追 擊文天祥。文部不過五千餘人,這年八月,空坑一戰,遂致大敗,部將數人犧牲,文妻及子女皆被俘,趙時嘗在緊急中假扮文天祥,吸引了元軍,文才得乘間逃脫。趙隨即被殺。這是文天祥在一年多時間內所遭到的第二次重大挫折。

      但是文天祥並沒有灰心喪氣,他下定決心抗元到底。1278年11月,他收拾殘軍,加以擴充,移兵廣東潮陽,不幸於十二月二十日兵敗五坡嶺,文天祥自度難以逃出重圍,當即吞服隨帶的冰片,以求一死,免遭汙辱,但他並未死,而在昏迷中被俘了。這是他遭遇的最後一次嚴重的挫折。從此以後,文天祥便再也不能統領義軍在戰場上與元軍拼殺。

      文天祥被俘後,打定主意,只求義死而不求苟生。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還在伯顏將他扣押北營時,他便明白地告訴對手:“宋狀元……所欠一死報國耳,宋存與存,宋亡與亡,刀鋸在前,鼎鑊在後,非所懼也,何怖我?“1279年十月,元平章阿合馬來文天祥囚所勸降,文天祥長揖就坐,不把他放在眼裡,阿合馬卻要他下跪,文天祥說:”南朝宰相見北朝宰相,何跪?“阿合馬以勝利者自居,傲慢地說:“你何以至此?”文天祥嘲諷地說,南朝若早用我為相,你去不了南方,我也不會到你這裡來,你有什麼可神氣的阿合馬用威脅口氣對左右說:“此人生死尚由我。”文天祥正義凜然道:“亡國之人,要殺便殺,道甚由不由你。”阿合馬自討沒趣,灰溜溜地走了。同年年底,元丞相孛羅審問文天祥。孛羅一來就擺威風,要文跪下,遭到文拒絕,左右便用武力強使文天祥作跪拜狀,文凜然說道:“天下事,有興有廢,自古帝王以及將相,滅亡誅戮,何代無之?天祥今日……至於此,幸早施行。”臨刑前夕,皇帝忽必烈親自出馬勸降,以宰相之職作為誘餌,妄圖使文天祥投降,但遭文天祥嚴厲拒絕。忽必烈只好問他,那你究竟要什麼呢?文天祥回答說:“願以一死足矣!”文天祥這種以身殉國,視死如歸的的偉大精神使得敵人束手無策,一籌莫展。這實際上等於宣佈了反侵略戰爭的勝利,是正義的勝利和他自己所讚頌的“正氣”的勝利。也等於宣佈侵略者的失敗,是一切投降派和賣國賊的失敗。

      在國家民族危亡緊急時刻,文天祥無時無刻不把國家民族利益看作最高的利益,對投降派和姦佞之徒從不留情。1259年,元軍渡江圍鄂州,皇帝寵幸的內侍董宋臣慫勇宋帝遷都,文天祥勇敢地上疏,乞斬董宋臣。1275年,朝廷追封投降元軍大將呂文德為和義郡王,又提拔他的侄子呂師孟為後部尚書,投降氣氛一時瀰漫京城,文天祥又上書乞斬呂師孟,以穩軍心。文天祥被俘後,留夢炎一班降賊都曾硬著頭皮來勸降,文一律唾罵之置,就連先已投敵的宋恭帝前來勸降時,也被置之不理。文天祥明確提出“社稷為重,君為輕”。他並不對帝王愚忠,而只無條件地忠於國家和民族。

      1283年1月9日,文天祥在大都柴市口英勇就義。他死後留下了大量詩文,其中如《過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獄中所作的《正氣歌》以及死後從其衣帶中 發現的“衣帶詔”(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都已成為光照日月、氣壯山河的絕唱,成為民族精神財富的寶貴部分。文天祥也因此成為永垂不朽的民族英雄。

  • 3 # 千帆過盡夢一場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雲孫,字宋瑞,又字履善。道號浮休道人、文山。江西吉州廬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富田鎮 [1] )人,南宋末政治家、文學家,愛國詩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與陸秀夫、張世傑並稱為“宋末三傑”。

      文天祥19歲時獲廬陵鄉校考試第一名;理宗寶祐四年(1256年)入吉州(今江西吉安)白鷺洲書院讀書,同年中選吉州貢士,並隨父前往南宋首都臨安應試。在殿試中,他作“御試策”切中時弊,提出改革方案,表述政治抱負,宋理宗親拔為第一,考官王應麟奏曰:“是卷古誼若龜鑑,忠肝如鐵石,臣敢為得人賀。”但四天後父親病故,文天祥歸家守喪三年。

    開慶元年(1259年)蒙古軍攻鄂州(今湖北武昌),宦官董宋臣主張遷都;他上疏請斬董宋臣,建議禦敵之計,未被採納;後歷任籤書寧海軍節度判官廳公事、刑部郎官、江西提刑、尚書左司郎官、湖南提刑、知贛州職等。

      宋恭帝德祐元年(1275年),元兵渡江,文天祥散盡家產,招募豪傑,起兵勤王,組織義軍三萬,以“正義在我,謀無不立;人多勢眾,自能成功”的口號進行反元鬥爭。然最終因為孤立無援,抗爭失敗,到最後僅餘六人。

      次年任右丞相,赴元營談判,希望以談判的方式來刺探蒙古軍情,在談判過程中,文天祥據理力爭,怒罵伯顏,但與此同時,南宋朝廷卻派人前往文天祥軍營,宣佈解散文天祥的軍隊。伯顏得知文天祥軍隊已經被解散,故下令逮捕他,押解北方。

      當文天祥被押送到鎮江的時候,得當地義士相救脫險,此後力圖恢復,轉戰東南。這時,南宋朝廷已奉表投降,恭帝被押往元大都,陸秀夫等擁立7歲的宋端宗在福州即位。文天祥奉詔入福州,任樞密使,同時都督諸路軍馬,往南劍州(今福建南平)建立督府,派人赴各地募兵籌餉以繼續抗元戰爭。秋天,元軍攻入福建,端宗被擁逃海上,在廣東一帶乘船漂泊。

      文天祥與當時朝臣張世傑與陳宜中意見不合,於是離開南宋行朝,以同都督的身份在南劍州(治今福建南平)開府,指揮抗元。1277年,文天祥率軍移駐龍巖、梅州,攻入江西。在雩都(今江西南部)大敗元軍,攻取興國,收復贛州十縣、吉州四縣,人心振奮,抗元形勢轉好。

      但好景不長,元軍主力進攻文天祥興國大營,文天祥寡不敵眾,率軍北撤,敗退到廬陵、河州(今福建長汀),損失慘重,妻兒也被元軍擄走。祥興元年(1278年)夏,文天祥得知南宋行朝移駐崖山,為擺脫艱難處境,請求率軍前往,與南宋行朝會合。

      由於張世傑堅決反對,計劃失敗,文天祥率軍退往潮陽縣。當年八月南宋朝廷封文天祥為少保、信國公。同年冬,元軍大舉來攻,文天祥再敗逃走,傳說曾經發生文天祥幾乎快被元軍逮捕時,突然冒出三座山遮住蒙古兵,掩護文天祥逃去,後人即以“三山國王廟”祀拜這三座山神保護忠義。

      文天祥在率部向海豐撤退的途中遭到元將張弘範的攻擊,文天祥軍在五坡嶺(廣東海豐北)造飯時被元軍攻擊,兵敗,文天祥吞下隨身攜帶的冰片企圖自殺,未死,但卻昏迷過去,在昏迷當中,文天祥被俘。

    張弘範要文天祥寫信招降張世傑,乃書《過零丁洋詩》:“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範笑而置之,不久遣使護送至大都,路上絕食八日,不死,被關押在北京府學衚衕,拘囚四年。

      帝昺祥興二年(1279年),宋亡,文天祥仍堅守初志,在給妹妹的信中說:“收柳女信,痛割腸胃。人誰無妻兒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到這裡,於義當死,乃是命也。奈何?奈何!……可令柳女、環女做好人,爹爹管不得。淚下哽咽哽咽。”獄中作《指南後錄》第三卷、《正氣歌》。

      元世祖忽必烈愛其才,先後派出平章政事阿合馬、丞相孛羅招降,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八日(1283年1月8日),元世祖召見文天祥,親自勸降。文天祥堅貞不屈,答曰:“一死之外,無可為者。”元朝又請出當時已經降元的南宋大臣,出面勸降,結果遭到文天祥的痛罵;元朝又派出已經被俘的宋恭帝趙勸降,文天祥置之不理。

      次日押赴刑場(柴市口,今北京東城區交道口),文天祥向南方跪拜,從容就義,年47歲。行刑後不久,“俄有詔使止之”,然文天祥已死,忽必烈惋惜說:“好男子,不為吾用,殺之誠可惜也!”文天祥的妻子歐陽氏收屍時,在其衣帶中發現絕筆自贊:“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

      文天祥著有多篇作品,以《過零丁洋》和在獄中所題《正氣歌》最為人所認識和稱道,其中前者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乃千古絕句。他生前所用的硯臺玉帶生硯仍保留至今。

  • 4 # W一家之言

    南宋狀元郎文天祥,字宋瑞,號文山,1236年生於江西廬陵(今江西吉安南)淳化鄉富田村的一個地主家庭。其父愛讀書,也很重視孩子們的學業,設法聘名師就教。文天祥無論寒暑都要在貼滿格言警句的書齋中與弟弟一起誦讀、寫作、談古論今。

      18歲時,文天祥獲廬陵鄉校考試第一名,20歲入吉州(今江西吉安)白鷺洲書院讀書,同年即中選吉州貢士,隨父前往臨安(今杭州)應試。在殿試中,他作“御試策”切中時弊,提出改革方案,表述政治抱負,被主考官譽為“忠君愛國之心堅如鐵石”,由理宗皇帝親自定為601名進士中的狀元。4天后父親不幸病故,文天祥歸家守喪3年。

    文天祥最為後世人稱道的是他的忠心南宋滅亡後,他抵抗異族入侵,兵敗自殺未果,被擒,先後經過數次招降,及時忽必烈都親自招降他,不為所動,被殺。

  • 5 # 拾憶666

    狀元出身的文天祥在南宋末年,毅然變賣家產組織義軍抗元,最終兵敗被俘,其實從他被俘的那天起就有人希望他儘快捨生取義了。一方面是因為元朝統治者的殘酷和他的不屈、節烈。另一方面,江南故國自己人對其殉國的巨大期望,甚至生祭他,督促他早死,也促成了文天祥最終被押上刑場

  • 6 # 誰是誰的菜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一字履善,號文山,南宋廬陵(今吉安)人。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和愛國詩人。

     文天祥出生於江西廬陵(今江西吉安)淳化鄉富田村的一個地主家庭。其父愛讀書,也很重視孩子們的學業,設法聘名師就教。文天祥無論寒暑都要在貼滿格言警句的書齋中與弟弟一起誦讀、寫作、談古論今。

      18歲時,文天祥獲廬陵鄉校考試第一名,29歲入吉州(今江西吉安)白鷺洲書院讀書,同年即中選吉州貢士,隨父前往臨安(今杭州)應試。

      在殿試中,他作“御試策”切中時弊,提出改革方案,表述政治抱負,被主考官譽為“忠君愛國之心堅如鐵石”,由理宗皇帝親自定為601名進士中的狀元。正當文天祥有機會施展他的抱負和愛國之心的時候,發生了一件事情。四天後父親不幸病故,在古代的中國,以孝為先,文天祥只要為家父守喪,時為三年。

    民族英雄忠君愛國思想的促成

     南宋末年,朝廷偏安江南,國勢弱小,北方蒙古族於1271年結束了內部爭奪皇位的自相殘殺局面,建立了元朝,接著把侵略矛頭直指南宋。1273年,丞相伯顏統20萬大軍攻下襄、樊,以此為突破口,順江而下,兩年不到,便兵臨南宋首都臨安的近郊。蒙古兵所過之處,屍橫遍野,血流成河,農田荒廢,百業凋敝,這是一場空前殘暴的野蠻的侵略戰爭,南宋面臨著亡國滅種的嚴重威脅,而南宋朝廷卻長期為投降派所把持。還在1259年,宰相賈似道便以稱臣、割江北地區和歲納銀絹各20萬兩匹為條件,暗中屈膝求和。伯顏卻意在滅宋,並不停止南侵。

      1275年,賈似道十三萬大軍被消滅,朝廷便再無可用之兵。此時宋恭帝在位,年僅四歲,太皇太后謝氏臨朝聽政,不得不發出“哀痛詔”,號召天下四方迅速舉兵“勤王”。文天祥當時正擔任贛州知府,他“捧詔涕泣”,並立即行動,在兩三個月內便組織了第一支“勤王”隊伍近萬人,費盡千辛萬苦,幾經周折,趕到了臨安。而在成千上萬大小地方官中,帶兵勤王的只不過他和張世傑二人而已,這個政權腐朽到什麼程度,可見一斑。

    臨危受命絕不投降

      德祐二年(1276年)正月十八日,伯顏兵臨皋亭山,左相留夢炎早已投降叛變。其他大臣或已投降。伯顏雖願受降,卻要右相陳宜中去元營洽談,陳哪有這個勇氣?當天晚上便逃之夭夭。謝太后惟一可派的人只剩下一個文天祥。文天祥深思熟慮後,毅然臨危受命,但不是去投降,他考慮是“戰、守、遷皆不及施”,“國事至此,予不得愛身”,他甚至藉此機會觀察一下敵營的虛實以謀“救國之策”。但是他沒有想到,正當他指斥伯顏扣押不能返回宋營,他的義兵則在同時被投降派命令解散。

      敵人的兇殘不曾使文天祥受困,昏庸的朝廷和無恥的投降派卻使他遭到了第一次嚴重的挫折。文天祥這次所受的打擊是巨大的,但是他並沒有灰心。

      二月初九日,文天祥被押送去大都(今北京),行至京口(今鎮江),在義士的幫助下,逃脫了虎口。據他在《指南錄後序》所記,至少有十六次倖免於死,經過千辛萬苦,於四月初八日逃到了溫州,此時他聽說度宗的兩個兒子(即恭帝的兩個兄弟)已逃到福州,於是立即上表勸進。不久,被詔至福州,任右丞相兼樞密院事,後又命為同都督。七月,文天祥便在南劍州(今福建南平)打起帥旗,號召四方英雄豪傑,各各起兵,收復失地。景炎二年(1277年)三月,文天祥統兵進軍江西,收復南部數十州縣,同時圍困贛州、湖南、湖北皆起而響應,震撼了江南,鼓舞了人民的反侵略鬥志,使元統治者大為驚慌。元忙調40萬大軍來解贛州之圍,另派兵五萬追擊文天祥。文部不過五千餘人,這年八月,空坑一戰,遂致大敗,部將數人犧牲,文天祥的妻子和子女都被俘了,而他的一個部下趙時嘗在緊急中假扮文天祥,吸引了元軍,文天祥才得乘隙逃脫。而趙時嘗隨即被殺。這是文天祥在一年多時間內所遭到的第二次重大挫折。

      但是文天祥並沒有灰心喪氣,他下定決心抗元到底。祥興元年(1278年)十一月,他收拾殘軍,加以擴充,移兵廣東潮陽,不幸於十二月二十日兵敗五坡嶺,文天祥想這此不可能逃出來了,當即吞服隨帶的冰片,以求一死,免遭汙辱,但他並未死,而在昏迷中被俘了。這是他遭遇的最後一次嚴重的挫折。從此以後,文天祥便再也不能統領義軍在戰場上與元軍拼殺。

    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

     文天祥被俘後,打定主意,只求義死而不求苟生。還在伯顏將他扣押北營時,他便明白地告訴對手:“宋狀元……所欠一死報國耳,來存我存,未亡我亡,刀鋸在前,鼎庚在後,非所懼也,何怖我?”

      祥興二年(1279年)十月,元平章阿合馬來文天祥囚所勸降,文天祥長揖就坐,不把他放在眼裡,阿合馬卻要他下跪,文天祥說:“南朝宰相見北朝宰相,何跪?”阿合馬以勝利者自居,傲慢地說:“你何以至此?”文天祥嘲諷地說,南朝若早用我為相,你去不了南方,我也不會到你這裡來,你有什麼可神氣的。阿合馬用威脅口氣對左右說:“此人生死尚由我。”文天祥正義凜然道:“亡國之人,要殺便殺,不要說什麼由不由你。”阿合馬自討沒趣,灰溜溜地走了。同年年底,元丞相李羅審問文天祥。李羅一來就擺威風,要文跪下,遭到文拒絕,左右便用武力強使文天祥作跪拜狀,文凜然說道:“天下事,有興有廢,自古帝王以及將相,滅亡誅戮,何代無之?天祥今日……至於此,幸早施行。”臨刑前夕,皇帝忽必烈親自出馬勸降,以宰相之職作為誘餌,妄圖使文天祥投降,但遭文天祥嚴厲拒絕。忽必烈只好問他,那你究竟要什麼呢?文天祥回答說:“願以一死足矣廠’。

    文天祥這種以身殉國,視死如歸的的偉大精神使得敵人束手無策,一籌莫展。這實際上等於宣佈了反侵略戰爭的勝利,是正義的勝利和他自己所讚頌的“正氣”的勝利。也等於宣佈侵略者的失敗,是一切投降派和賣國賊的失敗。1283年1月9日,文天祥在大都柴市口英勇就義。

    啟示中華兒女一定要有愛國主義凝聚力

    眼觀今日之國際形勢,居然有一些不法暴徒暗地裡充當美帝國主義走狗,在香港肆意地搞破壞,擾亂社會秩序。他們與民族英雄的愛國思想比較,實有天壤之別,不禁令我嗤之以鼻了。

      正氣歌並序  餘囚北庭,坐一土室,室廣八尺,深可四尋,單扉低小,白間短窄,汙下而幽暗。當此夏日,諸氣萃然:雨潦四集,浮動床幾,時則為水氣;塗泥半朝,蒸漚歷瀾,時則為土氣;乍晴暴熱,風道四塞,時則為日氣;簷陰薪爨,助長炎虐,時則為火氣;倉腐寄頓,陳陳逼人,時則為米氣;驕肩雜,腥臊汗垢,時則為人氣;或圄涵、或毀屍、或腐鼠,惡氣雜出,時則為穢氣。疊是數氣,當之者鮮不為厲。而予以孱弱,俯仰其間,於茲二年矣,幸而無恙,是殆有養致然爾。然亦安知所養何哉?孟子曰:“否善養吾浩然之氣。”彼氣有七,吾氣有一,以一敵七,吾何患焉!況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氣也,作正氣歌一首。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日星。於人曰浩然,沛手塞蒼冥。皇路當清夷,含和吐明庭。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在秦張良椎,在漢蘇武節。為嚴將軍頭,為嵇侍中血。為張睢陽齒,為顏常山舌。或為遼東帽,清操厲冰雪。或為出師表,鬼神泣壯烈。或為渡江揖,慷慨吞胡羯或為擊賊笏,逆豎頭破裂。是氣所磅,凜烈萬古存。當其貫日月,生死安足論。地維賴以立,天柱賴以尊。三綱實繫命,道義為之根。嗟子阿遘丸,隸也實不力。楚國纓其冠,傳車送窮北。鼎鑊甘如飴,求之不可得。陰房闐鬼火,春院天黑。牛驥同一皂,雞棲鳳凰食。一朝濛霧露,分作溝中瘠。如此再寒暑,百自辟易。嗟哉沮洳場,為我安樂國。豈有他繆巧,陰陽不能賊。顧此耿耿在,仰視浮雲白。悠悠我心悲,蒼天具有極。哲人日已遠,典刑在夙昔。風簷展書讀,古道照顏色。  過零丁洋  辛苦遣送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初二的孩子貪玩,不知道學習,有啥辦法能讓她突然開竅,咋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