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不沉的經遠
-
2 # 雲中史記
每年的春節總是很讓人期待的事情,平常人如此,作為九五之尊的乾隆皇帝也不會例外,乾隆朝,滿清入關已100多年,基本上漢族的春節也習慣性當成自家的節日了,在普天同慶之餘,作為一年難得的輕鬆時刻,皇帝也需要和自己的一大家子一起坐下來,吃個飯,嘮嘮家常談談心什麼的,在這裡,我們就來看看除夕那天皇帝都要吃點什麼。
首先是除夕早上,乾隆皇帝按照慣例會在重華宮進早膳,一般皇后和主要的妃嬪都會參加,食物主要是黃米飯、餑餑、年糕等,看似簡單,但花樣是很多的,有接近20種的花式,這只是早餐,重頭戲在下午4點的年夜飯。
中午12點,太監、宮女們已經開始忙碌起來了,年夜飯一般設在保和殿或幹清宮,皇帝自己單獨享受一張“金龍大宴桌”主桌,在自己坐的龍椅和主桌之間設一張長條桌,皇帝要吃什麼,太監們從主桌上取到長條桌上即可。
據清宮記載,乾隆帝的年夜飯主要還是滿族的傳統食物,乾隆49年,乾隆這張主桌上的食物原料就有:羊肉20斤,鹿肉15斤、豬肉65斤、野豬肉25斤、魚20斤、關東鵝5只、肥雞3只、菜雞7只、肥鴨1只、菜鴨3只、豬肘3個、豬肚2個、小肚8個、膳子15根、野雞6只、鹿尾4個、大小豬腸各3根、製作點心用了白麵5斤4兩、白糖6兩。
光看以上的食材,就可以看出乾隆皇帝足夠奢侈的,一個人享用這麼高的標準,其實我們也知道,他能吃掉百分之一就很不錯了。
用這些食材,總共按製作成63道菜點,有冷菜也有熱菜,還有各式的葷素點心,各道菜在主桌上的擺放也很有講究,講究主次分明和尺寸距離。
除了皇帝的主桌外,下面還設有幾桌陪客,這陪客就是各宮妃嬪了,平時她們各自單獨開伙,到了大年夜,可以有幸陪皇帝吃飯,不過她們自然不能坐在主桌上,只能坐在陪桌上,這些桌上的標準也只有冷菜熱菜24道了,相對皇帝的標準那是降了很多,而且盛飯盛菜的碗檔次也低了不少。
準備的差不多了,到了吉時,在鼓樂聲中,乾隆和妃嬪們依次就坐。
太監們先給皇帝進湯膳,湯用對盒盛裝,對盒就是2個盒子併為一個,有成雙成對吉祥如意的意思,太監們給皇帝上2副對盒,一副盛的是燕窩紅白鴨子腰燙膳,另一副盛的是燕窩鴨腰湯。
接下來,太監們再給妃嬪們送湯,當然,她們只能享受一副對盒的待遇,而且分2次送,一次送粳米膳,一次送羊肉臥蛋粉湯,按照妃嬪的等級依次送。
用完湯膳,奏樂即可暫停,隨後,太監們把主桌上的各種膳食,逐漸依次在各個主桌上轉一遍,這稱之為轉宴,意思就是全家一起享用。
轉宴結束,正式的酒宴就開始了,在奏樂聲中,皇帝先進第一杯酒,眾妃嬪也按級別一一進酒。
等吃的差不多了,太監們就上果茶,妃嬪們起立,皇帝示意離席,樂師將音樂調為稱頌之樂,家宴於是結束。
年夜飯吃完了,乾隆皇帝會把剩下的食物賞賜給親近的臣子和王爺、貝勒等等,如果皇帝高興的話,那些碗勺盤子什麼的也可以送給臣子。
隨後,皇帝還要帶著大家一起看演出,看什麼,這個就看皇帝的心情和愛好了。
-
3 # 炒米視角
愛新覺羅·弘曆,清朝入關後的第4位皇帝,即清高宗,俗稱乾隆皇帝。乾隆在位前期,清朝達到了康雍乾盛世以來的巔峰,也是農業文明發展的巔峰時期,人口一度高達3億,國庫收入年均高達7000萬兩之多。所以乾隆皇帝的除夕年夜飯,極盡奢華。
按照清宮的規制,皇帝年夜飯的品類非常豐富奢侈,而且從菜品的數量上就可以看出等級秩序森嚴。清朝皇帝的年夜飯可以享受冷熱菜餚40品,外加各種點心、酒類、奶茶無限量供應;皇后可以享受冷熱菜餚32品;其他嬪妃們的冷熱菜餚也高達15到24品不等,而陪吃陪喝的皇親貴胄和大臣們可以享受基本的冷熱菜餚24品外,還可以額外享受乾隆吃剩下或者不願吃的恩賜的菜餚及點心和酒水。乾隆特殊點,享受“大宴”(自己獨享的)含點心及冷熱菜餚8路63品外,還要和眾人一起享受“酒宴”冷熱菜餚40品。這很顯然吃不完,乾隆又大方,宴會結束的時候連盛菜餚以及餐具都一起賜給王公大臣們,而乾隆最喜歡用的就是金碗、金盆、琺琅葵花盒、金匙和象牙筷等。
所以得到餐具實際上比得到菜餚更實惠。為什麼這麼說?我們來看一組乾隆49年(1784年)留存下來除夕年夜飯用料清單,就知道原委了。乾隆的年夜飯雖然豐盛,吃那麼多道菜。但是受歷史條件限制,乾隆爺的飯菜雖然看起來量大、品種多,但是在今天看來也就似乎普通人家飯菜的加強版而已,根本不存在民間想象的山珍海味,連甲魚、鮑魚、海參、熊掌、虎鞭這些都沒有,跟別提猴腦這些了。主要內容還是豬、鴨、雞、魚、鵝、鹿。就目前而言,普通人家的年夜飯雖然達不到那麼多菜品的標準,但是從食材而言,這些種類基本上普通家庭都可以實現得了了。
關鍵是這種年夜飯形式嚴重大於內容,乾隆吃這頓年夜飯也是為了盡義務而不是享受。首先,除夕早餐這一頓,是“祈福宴”。內容是“胙肉”,也就是祭祀用的、不能加調料、用白水煮的肉,關鍵還是放了幾天的冷肉。不誇張地講,大冬天吃這種肉,大肥膏子都塞牙。所以皇帝都通常象徵性地咬一口,然後就賞賜給“重要的”皇親貴胄,一般來講大臣都沒這口福。乾隆沒繼位之前曾經替雍正吃過一次,眼都沒眨,大口就吞下去了。雍正很高興,有擔待,後來位子就傳給他了。而後宮的后妃們運氣要比乾隆“差”一點,她們的食物主要是黃米飯、餑餑(饅頭)、年糕等,她們沒資格吃“用來祭神的肉”。
其次,除夕的第二頓飯是“賜臣宴”。從午時(中午11點到1點之間)開始,當天所有官員站著在保和殿外等待乾隆,那個小風一吹,頓時感覺精神抖擻。一直等到乾隆進殿落座之後,群臣才開始按次序進殿。群臣先叩頭、然後開始吃點湯飯或是細粉鴨子墊補一下,然後進入正式的“賞菜”環節。乾隆每賞一道菜,受賜的王公大臣就要咣咣地叩頭,謝主隆恩。不過那道菜從做出來,再等到自己的嘴裡,已經是半天前的了。
再次,正經的飯菜終於來了,也就是酉時(下午5點到7點)在乾清宮舉行的“年夜飯”了。根據乾隆46年(1781年)的清宮檔案《節次照常膳底檔》記錄,乾隆46年除夕,大宴桌上事先準備好的八路63品膳點外,乾隆進的第一道膳是“湯膳”,用“對盒”盛裝,放在飛龍宴盒上呈進的。左一盒為“燕窩紅白鴨子腰燙膳”一品,“粳米乾膳”一品。右一盒為“燕窩鴨腰湯”一品,“鴨子豆腐湯”一品。皇帝的湯送完了,給妃、嬪、貴人、常在送湯,也用對盒,但數量減半,每人一副,內裝粳米膳一品,羊肉臥蛋粉湯一品。
傳完“湯膳”就要傳正式的“酒宴”了,這時再奏樂,隨著樂聲“上萬歲爺酒宴一桌40品,擺5路,每路8品”。這40品菜有葷菜20品,果子20品,也用對盒呈進。但是這些菜乾隆基本上就象徵性地動下筷子,原因很簡單,自己“大宴”還吃不完呢,真要把這些再吃下去,沒那個肚子;但是如果不吃,別人又不能動筷子。太監們也是非常雞賊,舞樂一響,總管太監就立刻喊道“請酒一杯至萬歲爺前跪進”。乾隆開喝了,其他人也得跟著喝一杯;然後就還是奶茶、果子、點心按次序,機械刻板地進。這中間,和我們在電視劇上看到的“今晚不分君臣,我們痛飲,不醉不歸”不一樣。基本上沒有敬酒互動,更沒啥交流。所有節目結束後,妃嬪們先“起座”,然後總管太監報告皇上“宴畢”,然後是“萬歲爺起座”。乾隆臨走前,看了看桌子上的剩菜,對太監耳語一番,走了。
然後就聽見,太監宣旨了,“奉旨,大宴一桌賞:羅布藏多爾濟、拉他那西弟、孔拉豐阿、福隆安、梁國治、和珅、董浩、福長安。酒宴一桌賞:睿親王、莊親王、裕親王、誠親王、恆郡王、和郡王,欽此。” 一幫吃剩菜的跪謝隆恩。
乾隆爺的年夜飯是不是和我們想象中的不一樣?
-
4 # 冥蝶讀書
除夕設宴是自古以來的習俗,皇帝家也不例外,乾隆是清朝的巔峰時期,除夕的宴會自然是非常豐盛的。
不過在清朝,除夕夜皇帝是以家長身份參加家宴,到第二天,也就是正月初一才有以國君身份參加的國宴。
由於皇帝妃嬪成群,子女眾多,而子女之間的年齡差距又很大,有的成年的孩子年齡甚至超過皇帝剛納的妃子。為了方便,同時也是防止成年皇子和年輕妃子之間出現不倫,家宴一般分為兩場,男女分開,早上是皇帝和妃嬪們一起吃飯,晚上則是皇帝和皇子們一起吃飯。
皇家的家宴自然也不是普通人家能比的,宴席需要按照皇家禮儀進行,菜品自然也是極其豐富的。
一、擺宴家宴的地點一般放在乾清宮裡,按照參加宴席的人數擺放桌子。皇家不用八仙桌,皇帝也不可能跟其他人坐一塊兒用餐。宴席上用的是一種長條形的宴桌,每張桌坐1-3人,具體坐幾個人,根據品級大小來,品級越低的就得三人擠一桌。很多清宮劇裡那種坐一大張桌上吃飯的情形都是瞎扯。
宴席開始之前,每張桌上都會擺好餐具,酒水和冷盤先擺上。每張桌上放什麼樣的餐具,多少酒水和冷盤,都是講究的,根據品級來。而餐具的擺放位置也有講究,甚至精確到離桌邊幾寸。
皇帝有自己單獨一套餐具,彰顯皇帝身份的,自然是華貴無比。盤子基本上都是用的金的,連放醬菜調料的小碟也都是金的。筷子用的象牙的,瓷器也都是用黃色的。
而其他人也會根據品級不同,使用不同的餐具。比如貴妃用綠龍黃碗,而貴人就不能用龍紋碗。親王可以用紫漆碗,郡王就不能用。
二、菜品乾隆的家宴菜品分為三大類,冷盤,茶宴和熱膳。
冷盤主要是糕點和醬菜之類,有餑餑、蘇糕、鮑螺、敖爾布哈(一種奶餅)、奶皮子、鴨子餡兒臨清餃子、竹節卷小饅頭、年年糕、以及其他的米麵點心、清醬、南小菜、糟小菜之類,經常會變化,但是種類都得齊全。
茶宴主要是指湯羹類的菜,有紅白鴨子大菜湯、燕窩捶雞湯、羊肉臥蛋湯、野雞湯、粳米膳、燕窩冬筍鴨腰湯等等。
熱膳就是主菜了,內容可謂極其豐富。根據清宮檔案記錄,乾隆除夕家宴上的菜品大致有:
拉拉(滿族食品,具體我也不知道是啥)、燕窩掛爐鴨子、燕窩芙蓉鴨子、萬年青酒燉鴨子、燕窩蘋果燴肥雞、託湯鴨子、額思克森(滿菜)、鹿尾醬、碎剁野雞、清蒸鴨子鹿尾攢盤、羊烏叉、燒鹿肉、燒野豬肉、狍子肉等等,一共要上四十道菜。當然了,只有乾隆才能享受四十道菜,其他人按照品級遞減。比如皇后就只有16道菜。
從菜品來說,宴席可謂極其豐盛。
三、用餐的程式乾隆升座後,宴席才正式開始。先由太監總管跪獻奶茶,乾隆喝完奶茶,吃完餑餑。之後開始上茶宴,也就是喝湯羹。基本上也就是意思一下,畢竟天天吃山珍海味,早就膩了。
不過兩場家宴有不同的地方,茶宴這一環節在早上的宴會上是沒有的。乾隆喝完奶茶,吃完餑餑,接下來就是皇后和妃嬪們喝奶茶、吃餑餑,之後就是酒宴了,各種菜開始端上來。
而晚宴和皇子們一起,茶宴是一個單獨環節。茶宴撤掉之後,開始轉宴,其實就是轉菜。當時的桌子不具備轉菜的功能,實際上是把每張桌上的菜拿出來轉。從乾隆的桌子開始轉,然後按照親王、郡王等品級開始轉。
轉完菜之後,開始酒宴,上熱菜,飲酒吃菜。
酒喝完了,宴會也就差不多結束了。另外說一下水果,水果是和冷菜一塊兒擺上來的,不像現在是飯後才吃水果。
以上就是乾隆在除夕這一天吃飯的情況,當時皇帝的正餐都是兩頓,早上一餐陪妃嬪,晚上陪皇子。到了第二天,古時稱為元旦,會有盛大的國宴,國宴的情形跟家宴又完全不同了。
-
5 # 美映椒房
在各種清宮劇中,曾多次出現帝后妃嬪家庭宴會的場面,劇中為了突出帝后的和諧,在場景安排上經常把皇后設定在與皇帝並列而坐的位置上。那麼,歷史上真正的皇帝家宴會是這樣嗎?
我們將以乾隆二年的除夕大宴來講講有皇帝參加的正式家宴(皇帝、皇后、眾妃嬪都參加的那種)以及這種宴會的流程。
乾隆二年,皇帝家的年夜飯是從下午五點(酉時)開始設擺的,參加宴會的人員是:皇帝、皇后富察氏、貴妃高氏、嫻妃那拉氏、純妃蘇氏、嘉嬪金氏、海貴人珂里葉特氏、陳貴人陳氏、裕常在張氏。
皇帝大宴用的是金龍大宴桌,擺設在臺基上的皇帝寶座前。后妃宴桌在臺基下皇帝的左右兩邊、由北向南依次排。(即從皇帝寶座向門口依次漸遠)
(乾隆二年除夕膳單)
皇后作為皇帝的正妻坐在左垂首第一桌即頭桌宴(座位下安設地平),皇后之次第二桌是嫻妃、第三桌是嘉嬪(原資料記錄為嘉妃應為筆誤)和陳貴人。
貴妃作為皇帝的眾妃嬪之首坐在右垂首的第一桌即頭桌宴,貴妃之次第二桌是純妃、第三桌是海貴人和裕常在。
下午四點開始安宴桌,五點高頭冷膳擺完,太監報告后皇帝傳旨擺熱膳、點心。太監請皇帝、皇后、貴妃、妃、嬪等入座。
首先上湯飯、太監送奶茶:先送皇帝(此處沒有帝后同體的一起吃喝)。皇帝喝完,奶茶碗送出,才開始同時送后妃的奶茶。(這跟大家習慣的開飯先舉杯真是大不同)
喝完奶茶,正式吃飯。吃飯時帝后妃嬪只吃眼前的菜,因為有服務人員專門負責幫忙轉按順序轉飯菜。吃完轉宴,上酒宴。酒宴上,皇后將帶頭【叩首】將此次宴會推向高潮!
擺好酒宴,首領太監給皇帝進酒,皇帝喝酒的時候,吃飽吃好的皇后將帶領一眾妃嬪、太監們一起給皇帝叩頭。皇帝喝完酒再給后妃進酒,后妃喝完酒,抬開酒桌。(這裡真的沒有吃菜的環節)
重複重點:家宴上,皇帝在皇后帶著大家跪一地的情況下獨自一飲而盡,於此同時皇后和眾人都在按規範動作給他叩首。喝完酒馬上就是吃果茶。依然是先送皇帝,後送后妃。吃完果茶再次進轉酒宴(這是吃菜環節),之後除夕年夜飯接近尾聲,后妃等位出座,皇帝起座。並把自己的吃剩的大宴賞給了親王們(莊親王、果親王、誠親王、和親王),把自己的酒宴賞給三位大臣(訥親、張廷玉、鄂爾泰)!
所以,在清朝的宮廷,像除夕這樣的正式場合宴會,帝后一體並排而坐的和諧場面,真的是不存在不存在不存在的。
-
6 # 趣觀歷史
謝邀。這個問題子淵之前曾經專門和粉絲們聊過,根據清宮檔案《節次照常膳底檔》記載,乾隆二年舉行的除夕夜宴,乾隆帝宴請賓客時自己享用的冷膳、熱膳共計四十種,其中點心品種最為繁多,除常見的玉露霜、方酥夾餡、蘇糕、鴨子餡包子等常見糕點外,還有鮑螺、敖爾布哈(奶餅子)等特色糕點。太后和皇后所能享用的菜餚則是三十二品,嬪妃、宗室大臣的菜餚還要按照等級遞減。
▲傳統宮廷糕點
一般來說,清朝皇帝在平時都是單獨用膳,只有到除夕、元旦、中秋、萬壽等節令,才會安排內務府在乾清宮設宴,和後宮嬪妃、諸大臣一同進餐。在這些隆重場合,皇帝與后妃們都會穿上華麗的節日吉服,出席盛典。當然,說是一同進餐,其實只是大家同殿用食,仍然是一人一桌分開坐。為了彰顯等級森嚴,不同品級的妃嬪與大臣,其膳桌與皇帝之間的距離不一樣,享用的宮廷菜餚也不同。在清朝,皇室除夕夜宴的場地一般都是在乾清宮,皇帝正坐殿上,旁邊是太后、皇后,其下則是後宮妃嬪。一般來說,後宮全體妃嬪每年也只有這天才會聚齊在一起用膳,平日裡她們都是在各自宮中用餐,其他節日也是受寵的妃嬪們才能出席宴席。妃嬪之下,就是皇帝宴請的宗室成員及親信大臣。
▲乾隆皇帝、孝賢純皇后劇照
不過就算是最低等級的陪客,桌上都必定會有冷熱菜點共二十四品,以彰顯皇恩浩蕩。除菜品數量不一外,宮廷夜宴所使用的餐具也體現著等級尊卑,只有皇帝才能使用全套金質餐具,而且每年除夕夜宴,乾隆皇帝都必用當年特製金碗、金盆、琺琅葵花盒、金匙與精美象牙筷等,以示身份尊貴並圖新年喜慶。
▲金漆團壽紋碗、黑漆描金百壽字碗
至於清朝皇帝年夜飯的具體菜品,每年還是會有些許變化,不過仍是以東北滿洲風味為主,以彰顯自己恪守孝道、絕不忘本。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正宗滿清宮廷菜其實就是地道的東北菜。由於滿洲人以漁獵遊牧出身的,所以在傳統菜餚中,肉食佔據主要地位,野雞、野鴨、鹿、熊、狍子等山中野味一應俱全,海鮮類的宮廷菜不多,一般只有海參和鮑魚。至於蔬菜,更是少得可憐,常見的只有口蘑等菌類。
▲東北出產的狍子
現存故宮檔案中,儲存著一份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5年)除夕年夜飯用料清單,經過統計,包括豬肉六十五斤、肥鴨一隻、菜鴨三隻、肥雞三隻、菜雞七隻、豬肘子三個、豬肚兩個、小肚八個、野豬肉二十五斤、關東鵝五隻、羊肉二十斤、鹿肉十五斤、野雞六隻、魚二十斤、鹿尾四個、大小豬腸各三根。另外,制點心所用白麵五斤四兩、白糖六兩,可見除夕夜宴中肉類是有多麼豐富。
▲紫禁城掠影
不過若是按照這份清單來做菜,做出來的基本都是一些油膩吃食,皇帝要是全部吃一遍,恐怕會難受好幾天,所以御膳房在製作宮廷菜餚時,不再按照東北菜的習慣做大份,而是以精、小、美為主。宮廷晚宴結束前,皇帝會命令內侍將宴席上沒有享用過或者自己吃剩下的菜餚賞給未能到場的其他王公大臣,以示皇恩浩蕩。得到御賜菜餚的大臣在年後朝會上,會將這事作為至高無上的恩寵,向同僚們誇耀,也算是清朝時別樣的過年習俗。
參考文獻:
《節次照常膳底檔》
-
7 # 麗醬每日分享
古時候過年,皇宮裡也是要吃年夜飯的,只是不比尋常人家,規矩特別多,今天就來和大家說說,清朝的皇帝都是怎麼過年的,他們的年夜飯到底有多奢華。
根據史書上的記載,正月初一的早上七點,文武百官就要齊聚太和殿廣場給皇帝拜年,欽天監宣佈時辰已到,午門就會鳴鐘擊鼓,皇帝登上太和殿寶座,百官行三跪九叩大禮。
一般皇帝的年夜飯都是在保和殿或者乾清宮舉行,宮人們從中午時分就開始佈置宴席現場,下午四點正式開始,吃飯的時候皇帝一人一桌。
擺放菜餚的地方名叫“金龍大宴桌”,上面共有菜點63品,整齊排成八行,熱膳冷盤一應俱全,還有各式各樣的葷素點心以及果品麵食,有的是內務府佈置的,還有的是大臣進獻的。
據記載,乾隆皇帝某年的年夜飯材料就有豬肉65斤,肥鴨1只,菜雞7只,豬肘子3個,關東鵝5只,羊肉20斤,鹿肉15斤,魚肉20斤,鹿尾4個,大小豬腸各3根 以及白麵5斤4兩、白糖6兩等等。
除此之外,皇后妃嬪的膳食也是按照等級高低分配,種類也極為豐盛,皇帝與后妃們一邊吃喝、一邊欣賞承應宴戲,演出結束後,妃子們出座謝宴、行跪拜禮,最後內侍太監高喊一句“宴畢”,皇帝起座回養心殿,妃子們也就各自回宮了。
回覆列表
在清朝,皇帝平時一般是單獨用膳,只有到元旦、萬壽、除夕等節令才會在乾清宮設宴,和後宮的嬪妃一起進餐,在這個隆重的場合皇帝和后妃都會穿上節日的吉服。不過這個說是一起進餐其實不是大家坐一桌,還是按照一人一桌分開坐,並且根據等級上的菜也不一樣。
根據《節次照常膳底檔》記載,乾隆二年除夕時前,乾隆的冷膳、熱膳共有四十品,清朝皇帝都很愛吃點心,因此點心的品種也很豐富,宮廷除夕宴上常見的有玉露霜、方酥夾餡、蘇糕、鮑螺、敖爾布哈、鴨子餡包子等糕點。皇后這邊菜要少點,是三十二品,下面的嬪妃、貴人之類的菜還要按照等級遞減。
下面還會有6桌陪客,每桌冷熱菜點一共二十四品。
不僅菜品數量不一樣,餐具也是有等級區分的,像乾隆用的就是金碗、金盆、琺琅葵花盒、金匙和象牙筷等,以示尊貴。
至於乾隆年夜飯的具體選單,每年還是有些變化的,不過一般是以東北滿洲風味為主,以示不忘本。而且因為滿族以漁獵遊牧出身,所以菜餚中以肉食為主,其中不乏野雞、野鴨、鹿和狍子等野味,海鮮類的不多,一般只有海參,至於蔬菜,常見的只有口蘑等菌類。
附上乾隆四十九年留存的一份除夕年夜飯用料清單:
豬肉六十五斤,肥鴨一隻,菜鴨三隻,肥雞三隻,菜雞七隻,豬肘子三個,豬肚兩個,小肚八個,野豬肉二十五斤,關東鵝五隻,羊肉二十斤,鹿肉十五斤,野雞六隻,魚二十斤,鹿尾四個,大小豬腸各三根,另外,制點心用白麵五斤四兩、白糖六兩。從清單裡大家可以看到其中肉類之多之豐富,老實說,這一頓吃下來也是夠膩的。一直到同治以後,皇家的除夕晚宴上蔬菜品種才多起來,主要是慈禧腸胃不大好,所以愛吃白菜、豆腐之類的。
宮中年夜飯的最後一個專案,那就是把吃剩下的賞給親近的王公大臣,當然王公大臣不是貪圖這有多好吃,主要這代表的是一個榮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