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寶鑑

    吳道子畫聖《八十七神仙卷》,

    王維著名的《忘川圖》,

    鄭板橋善於畫竹子代表作品:《修竹新篁圖》《清光留照圖》。

    石濤《竹石圖》《巢湖圖》《石濤羅漢百開頁冊》

    張大千善於山水畫代表作品:《愛痕湖》《四屏大荷花》《 松山仙境圖》《八屏西園雅集》《仿董其昌山水》等。

    徐悲鴻善於畫賓士的駿馬,代表作《愚公移山圖》《八駿圖》《田橫五百士》《負傷之獅》

    有名的書畫家太多了不知道你找找那個畫家和作品知道的就這麼多️️️

  • 2 # 藏拙莊

    顧愷之

    [公元348年-409年,中國古代十大畫家,六朝三丹青]

      顧愷之(348—409)字長康,小字虎頭,漢族,晉陵無錫(今江蘇焦溪)人。工詩詞文賦,尤精繪畫。擅肖像、歷史人物、道釋、禽獸、山水等題材。畫人物主張傳神,重視點睛,認為“傳神寫照,正在阿堵(指眼睛)中”。精於人像、佛像、禽獸、山水等,時人稱之為三絕:畫絕、文絕和痴絕。顧愷之與曹不興、陸探微、張僧繇合稱“六朝四大家”。顧愷之作畫,意在傳神,其“遷想妙得”“以形寫神”等論點,為中國傳統繪畫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吳道子

    [唐][公元680年-759年,中國古代十大畫家,古代十聖]

      吳道子(約公元680年~公元759年),唐朝著名畫家,漢族,陽翟(今河南禹州)人。被後世尊稱為“百代畫聖”,被民間畫工尊為祖師。他是中國山水畫的祖師,被後人尊稱為“畫聖”,人物繪畫“冠絕於世”。他善於從複雜的物體形態中吸收精髓,把凹凸面,陰陽面,歸納成為不可再減的“線”,構成線條的組織規律,如衣紋的高、側、深、斜、卷、折、飄、舉的姿勢。所繪人物,善用狀如蘭葉或蓴菜條之線條表現衣褶,使有飄舉之勢,人稱“吳帶當風,”又喜以焦墨勾線,略加淡彩設色,又稱“吳裝。”

    李唐

    [宋][公元1066年-1150年,中國古代十大畫家,南宋四家]

       李唐(1066—1150年)宇欷古。河陽三城(今河南孟縣)人,北宋未,為翰林待詔。他對山水、人物、林木、竹石、禽獸等,幾乎無一不工,其中造詣最深的是山水畫,其次是人物畫,畫牛也很出名,有一位叫蕭照的人,在中原紛亂時朗“流入大行山為盜”,一天,李唐被掠,檢其行囊,盡是粉彩畫筆。蕭照早聞李唐大名,便離開群盜,隨李唐南渡,經傳授,蕭照屆然也成了畫家。李唐到了南宋都城臨安(杭州),年已八十,沒有去朝廷報到,在街市上隱名埋姓賣畫,境況相當困苦,曾作詩慨嘆:“雲裡煙村雨裡灘,看之如易作之難,早知不入時人眼,多買胭脂畫牡丹。”不久,李唐隱名賣畫的情況,被太尉邵宏淵發現,驚呼:“這是李待詔的畫,李唐來臨安了。”即向高宗趙構稟告,又進入畫院。 李唐山水初學李思訓,能作青綠山水,但更多取法荊浩、范寬,所作山水多用斧劈皴,蒼勁古樸,氣勢雄壯,開南宋水墨蒼勁、渾厚一派的先河。與劉松年、馬遠、夏圭並稱“南宋四大家”。最能代表李唐山水畫風格的作品,應推《萬壑松風圖》。 原是北宋畫院待詔。離亂後,到臨安街頭賣畫,被一個內官發現,後又重入畫院。其畫法遠追李思訓,變小斧劈而創大斧劈,筆意不凡,使人產生一種“神驚目眩”的威壓之感,開創出南宋山水畫的新畫風。他亦善畫人物,如《晉文公復國圖》、《采薇圖》等。到南宋後,為歌頌金戰士,畫《雪天運糧圖》等。又喜作長圖大嶂,危峰削壁,具千丈之勢。畫人物樓閣描繪工整。畫山水尤有奇趣。作品有《長江雪霽圖》、《獨釣歸莊圖》、《虎溪三笑圖》、《香山九老圖》、《高逸圖》、《萬壑松風圖》、《雪景》、《雪江圖》、《江上小景圖卷》等。

      

    倪瓚

    [元][公元1301年-1374年,中國古代十大畫家,元四家]

      倪瓚(1301~1374),元代畫家,元四家之一。字元鎮,號雲林,別號幼霞生、荊蠻民、奚元朗等,常州無錫梅里祗陀村(今江蘇省無錫市)人。倪瓚書法天然古淡、得自分隸,有魏晉人風致。尤擅長畫山水、枯木、竹石,多以水墨為之,偶亦著色。山水畫初宗董源,後參以荊浩、關仝,山石樹木兼師李成。崇尚疏簡畫法,以天真幽淡為趣,能脫出古法,別開蹊徑。作品大多取材於太湖一帶景色,好作疏林坡岸,淺水遙嶺之景,章法極簡,於簡中寓繁;多用枯筆乾擦,淡雅松秀,似嫩而實蒼,風格蕭散超逸,獨樹一幟,與黃公望、吳鎮、王蒙並稱“元四家”,對文人山水畫作出了新的創造和發展。在繪畫理論方面,主張作品表現畫家的“胸中逸氣”,重視主觀意興的抒發,反對刻意求工、求似。

    董其昌

    明1555年-1636年,中國古代十大畫家,中國古代十大書法家,明朝畫家]

      從白衣寒士到禮部尚書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號香光,別號思白,明代南直隸松江府上海縣(今屬上海市)董家匯人。生於嘉靖三十四年(1555)一月十九日。 十七歲時,他參加松江府會考。當時他寫了一篇很得意的八股文,自以為準可奪魁,誰知發榜時竟屈居堂侄董原正之下。原因是知府衷貞吉嫌他試卷上的字寫得差,文章雖好,只能屈居第二。此事使董其昌深受刺激,從此他發憤學習書法。開始他以-顏真卿《多寶塔帖》為楷模,後來又改學魏、晉,臨摹鍾繇、王羲之的法帖。經過十多年的刻苦努力,董其昌的書法有了很大的進步,山水畫也漸漸入門。

    石濤

    [清][公元1641年-1718年,中國古代十大畫家,清代畫壇四僧]

      石濤(1641一約1718)原姓朱,名若極,小字阿長,號大滌子、清湘野人等,晚號瞎尊者,自稱苦瓜和尚、濟山僧、石道人。石濤是其常用號。祖籍廣西桂林(一說安徽鳳陽),僧籍全州。當和尚後法名超濟、原濟,亦作元濟。 朱若極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後裔第二代靖江王朱贊儀的第十世孫。石濤幼年時雖曾有過二段王孫生活的經歷,但隨著國破家亡,這種好景就很快破滅了。他成了孤兒,悲苦的行腳僧生活隨之而來。這種變化,怎能不在他心靈上蒙上很深的陰影!石濤後來的好多繪畫創作也是自己身世的寫照和對故國家園的眷戀。 石濤雖逃於禪而隱於畫,但他的心並不靜寂,他的腳也並不停滯;他一生浪跡天涯,雲遊四方,縱覽五湖三泖(松江古有三泖湖),越煙吳月,江南名秀,搜遍匡廬、黃□、華嶽諸山萬千丘壑,乃至遠遊燕、魯眾多勝地,足跡踏遍半個中國!於是畫出了山山水水的千情萬態,留下了無數精勁秀逸之致、奇氣異彩橫溢的作品,以獨樹一幟的藝術風格深深地影響著後世的畫風。

  • 3 # 小強仔6954

    【魏晉南北朝】顧愷之(約315-406),字長康,小字虎頭,晉陵無錫(今江蘇)人。擅畫人像、佛像、禽獸、山水等,有"才絕、畫絕、痴絕"之稱,與陸探微、張僧繇並稱"畫界三傑"。他的繪畫的傳世摹本有《女史箴圖》卷、《洛神賦圖》卷、《列女仁智圖》卷等幾種,以《洛神賦圖》數量最多。此外,他所提出的"遷想妙得"、"以形寫神"等藝術觀點對後世影響極大。陸探微(?-約485),吳(蘇州)人。他的畫被南齊的謝赫評為當代之冠。但是他的畫現在一張也沒有傳下來。後人把他和顧愷之歸在一起,作為"密體"的代表畫家。張僧繇,吳(蘇州)人。長於寫真,並擅畫佛像、龍、鷹,多作卷軸畫和壁畫。成語"畫龍點睛"的故事即出自於有關他的傳說。今有唐人梁令瓚臨摹的《五星二十八宿真形圖》傳世,現已流往日本,但這幅畫的用筆和記載並不相同。他對後世的影響很大,唐朝畫家閻立本和吳道子都遠師於他。蕭繹(508-554),稱梁元帝,字世誠,南蘭陵(今江蘇武進)人。記載裡說他善畫佛畫、鹿鶴、景物寫生,技巧全面,尤其善於畫域外人的形貌。傳世的《職貢圖》是北宋年間的摹本。曹仲達,記載中說他善畫佛畫,也長於泥塑,已無傳世作品。楊子華,只有一卷傳為宋臨的《北齊校書圖》(現藏於美國波士頓博物館),是我們今天唯一能見到的楊氏的卷軸畫。【隋唐】展子虔,善畫人物、車馬、樓閣、山水,尤以畫山水聞名。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的《遊春圖》被認為是其傳世之作,這也是現存的最早的卷軸畫。董伯仁,汝南(今屬河南)人。多才藝,工畫佛像、人物、樓臺、車馬,與展子虔同時入隋,並稱"董展"。《貞觀公私畫史》、《宣和畫譜》等著錄其作品6件,今畫跡已無存於世。鄭法士,吳(蘇州)人。善畫人物、樓臺,師法張僧繇,曾於上都海覺寺等多處作壁畫。《貞觀公私畫史》、《宣和畫譜》等著錄其作品20件,今已不傳。李思訓(651-716),字建,一作建景,成紀(今甘肅天水)人,唐宗室。擅畫青綠山水,受展子虔的影響,筆力遒勁。傳為他的作品有臺北故宮博物院藏的《江帆樓閣圖》軸和《明皇幸蜀圖》。王維(699-759),字摩詰,著名詩人,原籍祁(今山西祁縣),擅畫人物、叢竹、山水。其名作《輞川圖》即為後者。可惜至今已無真跡傳世。傳為他的《雪溪圖》及《濟南伏生像》都非真跡。張璪,字文通,吳郡(蘇州)人,擅畫山水樹石,長於破墨,尤工畫松,傳說可以雙管齊下,一為生枝,一為枯枝。已無作品傳世。但他的名言"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對後世的繪畫理論有極大的影響。薛稷(649-713),字嗣通,蒲州汾陰(今山西萬榮西南)人,名臣魏徵外孫。以書法名世,也擅畫人物、佛像、鳥獸、樹石,畫鶴尤其生動,繪畫作品已無存。曹霸,譙郡(今安徽亳縣)人。畫承家學,擅畫馬,亦工肖像。今畫跡已不傳。韓幹,京兆(今西安)人,擅畫肖像、人物、鬼神,尤精於畫馬。現存作品有臺北故宮博物院藏的《牧馬圖》冊頁和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藏的《照夜白圖》卷。另有舊題《韓幹神駿圖》卷,藏遼寧省博物館,今定為五代人仿作。韋偃,長安(今西安)人,擅畫人物、鞍馬及山水。今可以透過故宮博物院所藏宋代李公麟《摹韋偃牧放圖》卷一畫來了解其風範。邊鸞,京兆(今西安)人。擅畫禽鳥和折枝花木,亦精蜂蝶,在花鳥畫獨立成科的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傳世作品有《梅花山茶雪雀圖》,圖錄於《唐宋元明名畫大觀》。刁光胤(約852-935),名刁光,一作光引,長安(今西安)人。擅畫龍水、竹石、花鳥等,一生作畫勤奮,多為花鳥,為五代著名畫家黃筌老師,親授其藝。傳世作品《寫生花卉冊》已被定為偽託之作。【五代兩宋】周文矩,句容(今屬江蘇)人。藏於美國弗利爾博物館的《琉璃堂人物圖》卷為清人摹本。顧閎中,江南人,藏於故宮博物院的《韓熙載夜宴圖》長卷,是顧閎中唯一的傳世作品。貫休(832-912),俗姓姜,字德隱,婺州蘭溪(今屬浙江)人。善詩書畫,畫承閻立本風格,後自成一家。傳世作品有藏於日本京都高臺寺的《十六羅漢像》,為宋摹本。徐熙,金陵(今江蘇南京)人。擅畫花木、禽魚、蔬果,可惜其真跡已無,上海博物館收藏的《雪竹圖》被認為可以反映徐熙的風格。黃筌(903-965),字要叔,成都人。傳世作品有藏於故宮博物院的《寫生珍禽圖》卷。荊浩,字浩然,沁水(今屬山西)人,五代後梁畫家。今藏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匡廬圖》相傳是他的作品。關仝,一作同,長安(今西安)人,在北宋時與李成、范寬並稱"三家山水"。傳世作品有《關山行旅圖》與《山溪待渡圖》,皆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趙幹,江寧(今南京)人,擅畫山水、林木、樓觀等。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的《江行初雪圖》是他流傳的唯一作品。董源(?-962),字叔達,鍾陵(今江西進賢西北)人,現存真跡有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的《龍宿郊民圖》,藏於上海博物館的《夏山圖》和遼寧博物館的《夏景山口待渡圖》以及藏於故宮博物院的《瀟湘圖》和藏於美國王季遷處的《溪岸圖》。巨然,江寧(今南京)人。工山水,傳世真跡有《秋山問道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萬壑松風圖》(上海博物館藏)、《山居圖》(日本齋藤氏藏)與《溪山圖》(藏處不詳)等。另外,歷來被斷為巨然真跡的《層巖叢樹圖》、《蕭翼賺蘭亭圖》(均藏臺北故宮博物院)與《溪山蘭若圖》(藏美國克利夫蘭美術博物館)。趙佶(1082-1135),神宗第十一子,在位25年。傳世作品中,《祥龍石圖》、《芙蓉錦雞圖》、《聽琴圖》、《雪江歸棹圖》(以上均藏於故宮博物院)、《瑞鶴圖》(遼寧省博物館藏)、《翠竹雙雀圖》(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藏)等作品皆被專家認定為是畫院中高手代筆之作。只有藏於美國納爾遜藝術博物館的《四禽圖》卷、上海博物館藏的《柳鴉圖》卷和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池塘秋晚圖》被認定是他的親筆。李公麟(1049-1106),字伯時,號龍眠居士,舒城(今安徽潛山)人。《蓮社圖》和《西園雅集圖》等作品,今有摹本傳世。分別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和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傳本《免冑圖》和《孝經圖》的真偽尚待研究。梁楷,祖籍東平(今屬山東),居錢塘(杭州)。善畫人物、山水、道釋、鬼神。傳世的《秋柳飛鴉圖》(故宮博物院藏)、《六祖破經圖》、《六祖截竹圖》(日本國立東京博物館藏)、《潑墨仙人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等,都是以極其簡練的筆墨,高度概括的手法描繪出來的。《潑墨仙人圖》中的仙人系以大筆蘸墨畫人物的衣著,寥寥數筆勾寫人物面目,生動傳神,在當時是一種新的創造。上海博物館藏的《八高僧故事圖》卷和日本國立東京博物館藏的《釋迦出山圖》則造型嚴謹,用筆謹慎,與減筆法面貌不同。日本還藏有一幅《太白行吟圖》,系仿本。龔開(1222-約1304),字聖予,號翠巖,淮陰(今屬江蘇)人。傳世作品主要有: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藏《中山出遊圖》卷、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藏《駿骨圖》卷。張擇端,字正道,東武(今屬山東)人,工界畫,尤擅舟車、市橋,自成家數。故宮博物院藏所《清明上河圖》是其傳世名作。另外,天津藝術博物館藏有署名"張擇端"的小幅《西湖爭標圖》,系偽託之作。蘇漢臣,開封人,擅畫道釋人物,尤長於畫兒童。今傳有《秋庭嬰戲圖》軸(故宮博物院藏),和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的《貨郎圖》軸。李嵩,錢塘(杭州)人。山水、花鳥、人物皆能。上海博物館藏有《西湖圖》卷,故宮博物院藏有其《觀潮圖》及表現節令花卉的《花籃圖》。另有《骷髏幻戲圖》軸藏於故宮博物院。黃居寀(933-?),字伯鸞,成都人。其傳世作品有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山鷓棘雀圖》軸。趙昌(?-約1016),字昌之,廣漢(今四川劍南)人。擅畫花果,作品傳世極少,故宮博物院藏《寫生蛺蝶圖》卷傳為其作品。易元吉,字慶之,長沙人。善畫獐、猿及花果禽鳥等。今傳有《聚猿圖》(藏日本)。崔白,字子西,濠梁(今屬江西)。除擅畫花鳥外,也擅畫道釋鬼神,創作不少壁畫。故宮博物院藏有其《寒雀圖》卷。文同(1018-1079),字與可,梓州永泰(今四川鹽亭)人。廣東博物館藏有《墨竹圖》一軸,系此軸臨本。上海博物館收藏的《枯木竹石合卷》,真偽待考;中國歷史博物館藏《墨竹圖》軸,系傳派作品。揚補之(1097-1169),字無咎,號逃禪老人,又號清夷長者,南昌人。傳世作品有故宮博物院藏《四梅花圖》卷,故宮博物院還藏有《雪梅圖》卷等。趙孟堅(1199-?),字子固,號彝齋,擅畫水墨白描水仙、梅花、蘭、竹石等,風格清秀淡雅。今傳世作品有藏於故宮博物院的《墨蘭圖》卷、《歲寒三友圖》頁、《水仙圖》卷。李公麟(生平事蹟見前),傳世作品中的《五馬圖》是最為可信的真跡之一。祁序,江南人,工花竹翎毛,擅畫水牛。今存《江山放牧圖》卷,藏於故宮博物院。李成(?-967),字鹹熙,擅畫山水自娛。唯有藏於日本的《讀碑窠石圖》被確認為真跡。范寬,一名中正,字中立,陝西華原人。傳世作品有藏於美國堪薩斯納爾遜博物館的《秋江漁艇圖》卷。郭熙,字淳夫,河陽溫縣(今河南孟縣)人。其傳世作品相對較多,有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藏《樹色平遠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早春圖》及《關山春雪圖》、上海博物館藏《幽谷圖》、南京大學藏《山村圖》、雲南省博物館藏《秋山行旅圖》和故宮博物院藏《窠石平遠圖》等。燕文貴,吳興(今屬浙江)人。現存他的作品有《溪山樓觀圖》卷,藏於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日本所藏的《溪風圖》亦是真跡。王詵,字晉卿,居開封。代表作為故宮博物院藏的《漁村小雪圖》卷和上海博物館藏的《煙江疊嶂圖》青綠、水墨各一卷。米芾(1051-1107),字元章,號鹿門居士、襄陽漫士、海嶽外史,祖籍太原,後遷湖北襄陽,晚年定居潤州。為人天資高邁、癲狂放達,冠服效唐人,有"米顛"之稱。擅畫水墨山水,多信筆為之,不取工細,創"米家山"畫法。還喜畫古聖賢像。今日所能見到的畫跡,只有故宮博物院藏其書法作品《珊瑚帖》的書後所畫珊瑚一枝,筆法渾然,如寫字。米友仁(1068-1165),字元暉,米芾長子。傳世畫跡較多,故宮博物院藏《瀟湘奇觀圖》、《雲山墨戲圖》兩卷,上海博物館藏有《瀟湘白雲圖》卷,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藏有《雲山圖》卷。郭忠恕,字恕先,河南洛陽人。作品傳世極少,僅臺北故宮博物院所藏《雪霽江行圖》可資研究。王希孟,畫史無傳。創作了《千里江山圖》。李唐,字晞古,河陽(今河南孟縣)人。《萬壑松風圖》軸(藏臺北故宮博物院)是李唐70歲左右的手筆,反映了李唐北宋時期的山水畫面貌。藏於同一地的《江山小景圖》卷與前幅的格調接近。劉松年,錢塘(杭州)人,藏於故宮博物院的《四景山水》卷是其山水畫代表作。馬遠,字遙父,山西永濟人,故宮博物院所藏《踏歌圖》可稱是他這種風格的代表作品。夏圭,字禹玉,錢塘(杭州)人,畫風與馬遠極為相近,構圖亦多空白,人稱"馬半邊",畫史中多以"馬、夏"並稱。代表作有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其《溪山清遠圖》卷,《山水十二景圖》卷,故宮博物院藏的《遙岑煙藹圖》和藏於美國弗利爾博物館的《洞庭秋月圖》軸。【遼金元】趙孟頫(1254-1322),字子昂,號松雪,別號鷗波、水精宮道人等,吳興(今浙江湖州)人,宋宗室,趙匡胤十一世孫,秦王德芳之後。趙孟頫博學多才,詩詞、書法、繪畫、音樂等均有很深造詣,以書畫成績最為突出。其畫題材廣泛,風格多樣,山水、人物、竹石、花鳥均長;表現形式也多種多樣,工筆、寫意、青綠、水墨都十分精彩。其趙孟頫主張作畫要有"古意",倡導"書畫同源",強調以書法用筆入畫,並主張師法自然,提出"到處雲山是吾師"的口號。傳世山水畫作品主要有: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美術館藏的《幼輿丘壑圖》卷、臺北故宮博物院藏的《鵲華秋色圖》卷、上海博物館藏《重江疊嶂圖》卷和《吳興清遠圖》卷以及故宮博物院藏的《水村圖》卷等。高克恭(1248-1310),字彥敬,號房山,大都房山(今屬北京)人。他能詩善畫,工山水、墨竹等。主要傳世作品有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的《雲橫秀嶺圖》軸和《春山晴雨圖》軸,藏於故宮博物院的《春雲曉靄圖》軸、《橫山晴靄圖》卷、《墨竹坡石圖》軸等。任仁發(1254-1327),字子明,號月山道人,松江(今屬上海)人。傳世主要作品有藏於故宮博物院的《出圉圖》卷、《二馬圖》卷、《張果見明皇》卷等。顏輝,字秋月,浙江江山人,生卒不詳。傳世作品有故宮博物院藏《水月觀音圖》軸、《李仙圖》,河南省博物館藏《山水圖》軸等。張渥,字叔厚,號貞期,又號江海客,傳世作品有《九歌圖》王繹,字思善,自號痴絕生,其先為睦州人,著有《寫像秘訣》一文。其存世作品僅與倪瓚合作的《楊竹西小像》,藏於故宮博物院。錢選(13世紀至14世紀初),字舜舉,號玉潭,別號巽峰、清癯老人、習懶翁、霅溪翁等,吳興(今浙江湖州)人。傳世作品主要有:上海博物館藏《浮玉山居圖》卷、故宮博物院藏《山居圖》卷、《八花圖》卷,天津藝術博物館藏《花鳥》卷和《白蓮花圖》卷(山東朱檀墓出土,藏山東省博物館)等。王淵,字若水,號澹軒,錢塘(今杭州)人,善畫山水、人物,尤精花鳥竹石。其傳世作品主要有:故宮博物院藏《山桃錦雞圖》、《墨牡丹圖》、山西省博物館藏《花鳥》軸、上海博物館藏《花竹禽雀圖》軸、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桃竹春禽圖》軸等。李衎(1244-1320),字仲賓,號息齋道人,燕(今北京)人。其存世作品主要有《四清圖》卷(後半卷藏於故宮博物院,前半卷藏美國納爾遜博物館)、《雙鉤竹圖》軸、《沐雨圖》軸、《新篁圖》軸、《墨竹圖》卷(以上藏故宮博物院)和《新篁樹石圖》軸(南京博物院藏)等。柯九思(1290-1343),字敬仲,號丹丘生,台州仙居(今屬浙江)人。傳世作品主要有:《清閟閣墨竹圖》軸、上海博物館藏《雙竹圖》軸等。顧安(1289-1364),字定之,自號迂訥老人。祖籍淮東,平江(蘇州)人。傳世主要作品有故宮博物院藏《幽篁秀石圖》軸、《新篁圖》、《風雨竹圖》、《墨筆竹石》軸等。王冕(?-1359),字元章,號煮石山農,會稽(今浙江紹興)人。傳世主要梅花作品有故宮博物院藏《墨梅圖》卷和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南枝早春圖》軸等。郭畀(1280-1335),字天錫,號思退,祖籍洺水,居於京口(今江蘇鎮江)。傳世作品有藏於日本京都國立博物館的《幽篁枯木圖》卷等。元四家中的吳鎮和倪瓚也都善畫竹石題材。吳鎮有臺北故宮博物院藏的《竹譜冊》傳世。倪瓚的傳世竹石作品有故宮博物院藏《竹枝圖》卷、《怪石叢篁圖》軸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長門通靈外道魔像後那麼慘,帶土和斑又沒什麼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