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青年史學家
-
2 # 君山話史
歷史上的郭太后,名字很霸氣,叫郭女王。
聽這名字很容易誤認為她出身於王室,其實不然,她的父親郭永只當過南郡太守。她從小聰穎過人,言談舉止有女王範,父親甚是驚異,名之為“女王”,意為女人中之王者。誰能想到,後來她真的成為天下最有權勢的女人。
然而,女王之路十分坎坷。漢末天下大亂,郭女王的父母兄弟先後死於戰亂,她曾一度淪為大戶人家的婢女。在她被當作禮物送給曹丕當小妾時,已經年近三十歲,這在當時可謂是超大齡的剩女,她比曹丕還大了三歲。曹家公子姬妾成群,郭女王年齡又大地位又低,看上去不太可能脫穎而出。可歷史往往有變不可能為現實的魔力,曹丕似乎有戀姐情結,或者需要女性的關懷,他偏偏就喜歡上郭女王。
成熟是一種擋不住的魅力。郭女王的優勢不在年齡,而在才智上。《三國志》記:“後(郭皇后)有智數,時時有所獻納。文帝定為嗣,後有謀焉。”她成了曹丕的賢內助,時時出謀劃策,曹丕能被立為太子,有她一份功勞。郭女王從小妾的身份,一躍成為夫人,與皇后甄氏平起平坐。曹丕稱帝后,立郭女王為貴嬪,成為眾妃嬪中最貴者。
郭女王還有另一個身份,便是曹睿的繼母,那麼曹睿為什麼那麼痛恨他呢?
曹睿的母親是皇后甄氏。郭貴嬪越得寵,甄夫人越失寵。曹丕遷都洛陽後,帶來郭貴嬪,把甄夫人留在鄴城,甄氏徹底被冷落。
作為一個後宮女人,連自己的丈夫都見不著,這心裡的怨言有多深呀。甄氏一肚子怨氣,寫了一首詩,名為《塘上行》:“念君去我時,獨愁常苦悲。想見君顏色,感結傷心脾。念君常苦悲,夜夜不能寐。”“出亦復苦愁,入亦復苦愁。”甄氏的牢騷話傳到曹丕耳中,他勃然大怒,殺心頓起。可憐的甄氏沒有迎來丈夫的回心轉意,等待她的竟然是一杯毒酒,她充滿怨恨地一飲而盡,香消玉殞。
甄氏之死,與郭貴嬪有關係嗎?
據《資治通鑑》的說法:“甄夫人留鄴不得見,失意,有怨言,郭貴嬪譖之,帝大怒,六月,丁卯,遣使賜夫人死。”這裡把甄夫人之死與郭貴嬪的陷害聯絡到一起。從史料記錄來看,對郭女王的評價是不錯的,她應該不是有意致甄夫人於死地,但不可能沒在曹丕面前抱怨過那個近乎神經質的女人,這也是曹丕痛下殺手的一個誘因吧。
甄氏死後,郭貴嬪被立為皇后,因沒能生兒子,曹丕便把甄氏所生的曹睿過繼給她撫養。在後宮爭風吃醋的鬥爭中,郭皇后與甄夫人是敵人,不過,她卻十分喜愛曹睿,視如己出。曹睿的心情是很複雜的,一方面生母的死是他一生的痛,另一方面他對繼母郭皇后也極盡孝道,凡事謹慎小心,這也是一種保全自己之術。
等到曹睿登基後,對郭女王(此時稱郭太后)的態度有了一百八十度的轉變。他不必像以前那樣把真實的感情掩埋起來,他要昭雪母親的冤情。他迫不急待地尊母親甄氏為文昭皇后,這個舉動,肯定令繼母、現今的皇太后郭氏有一種深深的不安。
七年前,母親被逼自殺,那時曹睿都十六歲了,他怎麼能忘掉那悲慘的一幕呢?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想孝敬孃親,讓孃親享天倫之樂,只是娘與自己陰陽兩隔,每思及此,豈不心慟。曹睿能做的,只能是為母親修一座華麗的陵園,以寄哀思。太和元年(公元227年),文昭皇后甄氏的陵園在鄴城開建。
曹睿一直在調查母親冤死的真相。罪魁禍首當然是自己的父親曹丕,但曹丕既是父親又是皇帝,這雙重身份註定曹睿無法報復,不要說鞭屍解恨,就連發布正式文書譴責也不行。懲治不了罪魁禍首,只能懲罰幫兇郭女王了。
我們不要忘了郭女王的身份,她不僅是太后,也是曹睿的繼母。郭女王撫養曹睿這幾年,視如己出,非常疼愛他。曹睿對繼母所盡之孝道,究竟是出於本心,還是出於權術呢?我估計只是後者。如今曹睿已是一國之君,又是秦皇、漢武之類的強權人物,郭女王的命運,已是隱約可見。
關於郭太后之死,有兩種說法,一說是憂懼而死,一說是被曹睿逼死。
曹睿登基後,開始秋後算帳,不過郭女王身份很特殊,他沒辦法透過司法程式治其罪。據《漢晉春秋》,曹睿“心常懷忿,數泣問甄后死狀”,他採取質問威逼的手段。郭太后激憤地說:“這是先帝乾的事,你怎麼問到我這兒。你作為人子,難道還要仇恨自己的父親,為了生母而冤殺後母嗎?”曹睿大怒,遂賜毒酒一杯,逼死郭太后。
《魏略》的說法有所不同,稱郭太后乃是“以憂暴崩”。陳壽的《三國志》並沒有寫郭太后是如何死的,司馬光的《資治通鑑》折衷《漢晉春秋》與《魏略》的說法,稱“帝數問甄后死狀於太后,由是太后以憂殂。”
-
3 # 每日趣評
首先糾正問題中的一個小錯誤,郭照之名沒有出處,只是電視劇《虎嘯龍吟》的一個杜撰,那麼郭照在歷史上的真名是什麼?曹叡又為何如此痛恨她呢?
郭照是南郡太守郭永的女兒,郭永有三個兒女,大兒子郭浮,二女郭昱,三兒子郭成。二女兒郭昱其實就是郭照,曹魏文德皇后。為了行文方便,在此還仍然稱其為郭照。那麼曹叡為什麼如此痛恨郭照呢?其實說到底,跟曹叡之母甄宓有關。
甄宓之死充滿蹊蹺,蛛絲馬跡之間直指郭照,這就是曹叡痛恨郭照的直接原因。但是郭照卻感覺自己很冤,曾對曹叡說:你母親之死是因為先帝的原因,為什麼要因為親母之死後殃及我這個後母呢?那麼郭照所言是實情嗎?她到底跟甄宓之死有關係嗎?我為大家分析一下!
甄宓其人貌美,而且不嫉,這兩點是曹丕極為喜歡的。當年魏軍破鄴城,曹丕第一個衝進袁熙府邸,為的就是找到傳說中的美人,甄宓。雖然當時甄宓被亂軍所嚇,被髮垢面藏於袁熙母之身後,但還是沒有逃過曹丕的追尋。最後曹操看到曹丕先到,於是順水推舟將甄宓賜給了曹丕。
每因閒宴,常勸帝,言「昔黃帝子孫蕃育,蓋由妾媵眾多,乃獲斯祚耳。所原廣求淑媛,以豐繼嗣。」帝心嘉焉。那麼甄宓是怎麼死的呢?說起來這件事情充滿疑點,甄宓是被賜死的。原因是甄宓看到郭照和另外兩個妃子受寵,口有怨言,於是曹丕大怒,賜死了甄宓。
這件事情有兩個疑點,第一是甄宓性格溫和,從不嫉妒任何一個女子。也許是自認為漂亮吧,感覺不會有女人能夠搶了自己的風頭。但是卻因為嫉妒郭照受寵而被曹丕賜死,這一點說不通。第二是既然甄宓賜死僅僅是因為口有怨言,那麼不應該牽連到子嗣,尤其是長子曹叡。但是曹丕的做法很奇怪,賜死甄宓後就貶了曹叡的爵位,讓曹叡由齊公降為平原候。那麼事情的真相是什麼呢?
其實史書上有說明,只是較為簡單,不被人重視罷了。《三國志》記載:甄后之死,由後(郭照)之寵也。也就是說,甄宓之死是由於郭照受寵。那麼既然甄宓不嫉,不會主動進攻郭照,那麼就只剩下一個結果,那就是郭照主動進攻甄宓。那郭照是個什麼樣的女子呢?
郭照跟甄宓不太一樣,甄宓是一個典型的溫良恭儉讓類女子,而郭照胸有良謀,她不但是文帝曹丕的寵妃,更是曹丕的智囊。歷史記載,郭照總是在朝廷政務上給曹丕出主意,也就是說,郭照是小號的武則天,有姿色,更有心計。
太祖為魏公時,得入東宮。後有智數,時時有所獻納。文帝定為嗣,後有謀焉。郭照有心計到什麼程度呢?曹丕稱帝后久不立皇后,按照常理,甄宓應為皇后。曹丕也曾經寫下詔書,等到秋涼之後迎甄宓為皇后,然後緊接著就發生了甄宓身喪的事件。而甄宓之死有兩個版本,一個是曹丕賜死,一個是病逝。這也是曹叡為什麼要追查這件事情的原因。那麼郭照是如何構陷甄宓呢?我們可以從曹丕的反應看出來。
曹丕在賜死甄宓後還立即降了曹叡的爵位,這說明他對曹叡也有氣,這就只能說明一點,他對曹叡的真實身世有懷疑。這不是捕風捉影的亂說,甄宓亂曹之說法在當時就很有市場。
野史記載:曹操攻擊鄴城時曾出言:今日破城終為奴。這個奴指的就是甄宓。曹操垂涎甄宓貌美,於是不惜破城求取。而曹植和甄宓的故事就淒涼動人了,相傳甄宓本來傾慕於曹植,後陰差陽錯的嫁給了曹丕,而曹丕經常隨曹操出征,甄宓於是就和留守的曹植有來往。這樣一來兩去的,宮中人說閒話的就多了,而曹丕也有一定的理由懷疑曹叡的身世是否跟曹植有關。
因此,甄宓之死的真相很有可能是這樣的:郭照想擠走甄宓的位置,趁甄宓還沒有被立為皇后前讓曹丕廢了她。而甄宓貌美,於曹家的關係說不清道不明。於是郭照趁機散佈謠言,敗壞甄宓的名聲,這樣一箭雙鵰,既能賜打擊甄宓,又打擊了曹叡,而郭照則趁機上位。
郭照的陰謀最終得逞了,曹丕賜死了甄宓,將曹叡由齊公降為平原侯。而郭照所使用的手段非常不容易被人抓住把柄,所謂風流韻事向來都有捕風捉影的成分,而郭照只要在曹丕面前吹吹枕頭風就可以了。所以當曹叡質問郭照母親死亡的原因時,郭照才會如此的理直氣壯的反問:你母親之死,要怪就怪你父親,跟我有什麼關係?
帝(曹叡)知之,心常懷忿,數泣問甄后死狀。郭後曰:先帝自殺,何以責問我?且汝為人子,可追讎死父,為前母枉殺後母邪?可惜,曹叡不是那麼好糊弄的,尤其是當曹叡從李夫人口中得知甄宓死時狀況甚慘:以發覆面,口含米糠。於是曹叡以彼之道還彼之身,也給她玩了一手死無對證。具體怎麼做呢?
曹叡派人不斷的逼問郭照,甄宓到底是怎麼死的?在反覆逼問下,郭照終於明白,曹叡要的要麼是自己承認罪行,要麼自殺謝罪。郭照終於明白自己逃不過去了,於是自殺而亡。歷史記載,曹叡逼殺養母文德皇后(郭照),郭照死後,曹叡依照甄宓之死狀,讓郭照也以發披面,口含米糠,終於報了心頭之恨。
最後正面回答問題,曹叡之所以痛恨郭照,主要還是因為郭照這個女人太狠毒。他不但在曹丕面前吹枕頭風,說一些捕風捉影的風流韻事,致使甄宓被曹丕賜死。更過分的是在甄宓死後,她領養了曹叡,殺其母而偽養其子,這不得不說其心機之深。幸虧曹叡也是個聰明至極之人,為了給母親報仇,他沒有徹查此事,而是直接採用逼問的手段逼死了郭照。其實事情的真相大家心照不宣,有因就有果,郭照之死真的不冤!
-
4 # 搞史人
我是牛耳歷史,歡迎閱讀,關注,評論。曹叡因為母親甄妃被曹丕和郭皇后害死,幾十年鬱鬱寡歡,在內心壓抑很久。(曹叡)
如果曹叡一輩子命途蹉跎,那麼,他所有的壓抑最終都將成為自我攻擊的彈藥,將自己弄得遍體鱗傷後黯然度過一生。但命運偏偏給了他獲得最高權力的機會。這樣,他就可以憑藉自己掌控的權對外實施瘋狂的報復。(缺乏母愛的曹叡)
曹叡是如何處置自己的養母郭皇后的?郭皇后曾經暗害過曹叡之母,但後來卻對曹叡視如己出。兩人之間本應該是一笑泯恩仇的。但是,郭皇后死後,曹叡卻下令不得按照皇太后的禮儀入驗,而且剝奪了她的一切飾物,讓她披頭散髮,口中也被塞滿了米糠。(曹叡生母甄氏)
當年父親曹丕與郭皇后逼得自己生母自盡,按照父親曹丕的指令,母親甄妃不能按照皇后之禮來下葬,曹丕和郭皇后剝奪了母親甄氏的一切頭飾,披頭散髮,嘴裡本該是填入玉珠的,竟然被曹丕和郭皇后塞滿了米糠!
曹叡母親甄氏的死在這個少年的心中留下了血淚斑斑的印象。郭皇后死後的“待遇”完全與曹叡的生母一致!曹叡就是用這種以牙還牙的方式來實施報復的。(曹叡想殺了郭皇后)
曹叡如此對待養母郭皇后,主要是因為他的父親曹丕。曹丕和郭皇后當年逼得親生母親自盡。可是,身為人子的曹叡總不能開棺鞭屍,對父親實施報復吧。那麼,攻擊的目標自然就轉向了曹丕留下來的東西。曹叡因為母親甄氏被曹丕逼自盡,在心裡留有陰影,所以對曹丕留下來輔助自己的輔政大臣都要報復!曹丕留給曹,最精心的禮物就是託孤四大重臣!這自然成了曹叡最想實施報復的攻擊目標。當然,曹叡並不是要將曹真、曹休、陳群、司馬懿這幾個人一殺了之。(司馬懿)
他是要拆散託孤四臣的架構,剝奪他們輔政大權,把權力集中到自己手中,以破壞父親的精心安排。這就是曹叡對曹丕所能實施的最大報復。
小編我認為,曹叡的所有報復來源於他的壓抑,這些壓抑是他對於母親甄妃之死的無奈,我們可以看到,在曹叡掌權後,他就立即報復父親留下來的“東西”,包括郭皇后之死,拆散曹丕留下了的輔政大臣框架體系等等。歡迎關注,評論!
-
5 # 歷史總探長
首先,郭照此人史書中並無記載,為電視劇杜撰出來的名字。人物原型應為郭永侄女郭氏,說起這個郭氏,之所以對她記憶猶新,是因為郭氏的字,她字女王,年少聰明美麗,父親曾經稱其為“家中女王”。
郭女王少年時過得並不好,顛沛流離,幸得曹丕喜愛,娶回家中,這算結束了流落的日子,郭照此人對曹丕是有很深厚的感情的,而且,又精通謀略,在曹丕爭奪地位上出謀劃策,解決過很多大小危難,可以說是有很大功勞的女人。
說起曹叡與她之間的恩怨,其實,他們之間並無直接恩怨,事情是這樣的,曹叡的生母是大名鼎鼎的甄夫人,生性善良,賢良淑德,深得曹丕和婆婆的喜愛,但是就是命不好。曹丕登基後,對其後宮大肆充實,唯獨忘了甄夫人,甄夫人只不過略有微詞,沒想到已經稱帝的曹丕全然不顧夫妻之情,加上郭照吹了枕邊風,就賜甄夫人自盡,結束了這一絕代美人的芳華。
年幼的曹叡目睹了這一切的發生,卻無可奈何,自從甄夫人死後,曹叡也不受曹丕待見了,王位也被廢了,降成了爵,可想而知,從光芒萬丈的公子一夜間變成了侯爵,自己在“帝位爭奪戰”中還沒開始就被紅牌逐出了場外。
本身就因為郭照受寵,讓曹丕忘了身在鄴城的曹叡母子,加上母親並無大錯卻被賜死,這讓曹叡內心發生了極度的扭曲,他不敢怪罪父親,只能把這份仇恨加到了郭照身上。
因為郭女王膝下無子女,曹丕讓曹叡奉其為母,曹叡每天叫一個“仇人”為母親,讓自己的心理越來越扭捏,讓這份恨意越來越深,一直隱忍到曹叡稱帝,就開始原形畢露了。
曹叡不斷派人去詢問郭照自己母親的死因,郭女王明白自難逃一劫,便認了罪,死後同生母甄宓一樣,用頭髮蒙面,口含米糠,也算是以解心頭只恨了。
回覆列表
清代著名學者嚴可均(1762年—1843年)在其纂輯之煌煌鉅著《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之《全三國文》卷10《魏明帝》中,據南朝劉宋時裴松之徵引魏晉時人王沈所撰《魏書》記載,輯錄有曹魏明帝或親自,或令有司撰作的一篇《哀策文》。嚴可均冠以《甄皇后哀策文》之名。然而,嚴可均在這裡犯了一個錯誤,他極有可能望文生義,把《哀策文》哀悼的物件搞錯了。近人徐公持亦持魏明帝為生母甄氏撰《哀策文》之說。(徐公持:《魏晉文學史》,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9年,第159頁)
魏明帝《哀策文》究竟為誰而作?至少自裴松之之後,至嚴可均之前,歷代學者皆未明確辨析或爭辯此問題。從裴松之置此《哀策文》於《三國志·郭皇后傳》事,不難推斷,裴氏認為魏明帝此文係為於青龍三年正月去世的魏文帝皇后,明帝即位後尊為皇太后的郭氏所作。歷代學者對此均未有異議、爭辯,顯系贊成裴說。嚴可均輯錄此文,冠以《甄皇后哀策文》之名,似系自裴氏以來,首次提出魏明帝此文係為其生母甄氏所作者。
裴氏等人立論的依據,當即《哀策文》中記載的時間、地點、人物等有關資訊。此文記載的時間是青龍三年三月壬申,而青龍三年正月丁巳,郭太后去世。事由是皇太后梓宮啟殯,葬於首陽之西陵。啟殯是中國古代喪禮中之一項儀節,指死者死亡後,至第三天舉行大殮,將死者遺體置於棺柩中,在堂下當西階處挖土成坑(肂,或稱之殯宮),置棺柩於其中,謂之停殯。自死亡至停殯及停殯的時間,據死者的身份地位而定。《禮記•王制》記載天子自去世到成殯間隔七天,停殯七個月後再安葬。諸侯是五日、五月,大夫、士、庶人三日,三月。停殯期結束後,將棺柩從殯宮中拉出,舉行朝祖(辭別祖先)禮儀後下葬,謂之啟殯。
首陽陵是魏文帝曹丕的陵墓名。《哀策文》所說的“首陽之西陵”,是魏文帝曹丕生前確定的自己的后妃隨葬於首陽陵澗西之制。魏明帝安葬郭太后,系遵循魏文帝《終制》之有關規定。據上述文獻所載,可知《哀策文》中提及的“皇太后”,即指郭氏。這或許也是裴氏立論的主要依據,及歷代學者對此問題多無異議和爭辯之緣由所在。
嚴可均則提出,此文系魏明帝為其生母甄氏所作,故題此文名曰《甄皇后哀策文》。筆者認為,此處所謂“甄皇后”,雖難免系嚴氏或《全上古秦漢三國六朝文》的抄錄者或刻印者筆誤所致。但若系嚴氏有意為之,則其中之緣由,頗值得探究。若此處“甄皇后”非嚴氏或抄印者筆誤,則其立論之依據,蓋在於嚴氏認為《哀策文》的有關措辭,與史書記載的相關史實,尤其是《漢晉春秋》所載郭後之死嚴重不符。
首先來看《哀策文》中的有關措辭。這些措辭,對皇太后的不幸去世可謂哀傷悽慘、情真意切。皇帝因為皇太后的不幸去世,使勁的捶打自己的心口,跺著腳的蹦(古代喪禮中的儀式,表示極度的悲痛),大聲哭號,仰頭看天,向上天傾訴。對皇太后生前的功德,則不吝讚頌,甚至是溢美之詞,將皇太后與舜之二妃、周之三母(指周太王古公亶父、季歷、文王三代君王之妻,皆為古代中國賢惠品德女子的象徵)相提並論,與之媲美。或許在嚴氏看來,這些措辭,應是魏明帝對其生母甄氏的痛惜和讚頌,而不應施用於與甄氏因爭寵而致其於死地,對魏明帝而言有殺母之仇,最終被魏明帝逼迫致死的郭後。
魏明帝生母甄氏,中山無極(今河北省石家莊市東北)人。建安年間,嫁於袁紹子袁熙。曹操滅袁紹集團後,甄氏為曹丕掠娶,曹丕初與甄氏夫妻感情深篤,甄氏至因有“專寵”之感。
然而,曹丕即帝位後,與甄氏感情卻逐漸破裂,反目成仇,最終的結果是甄氏於黃初二年六月被曹丕賜死。甄氏失寵的主要原因,或在於曹丕移情別戀,他稱帝后,娶了漢獻帝的兩個女兒,郭後、李、陰貴人等也陸續得到曹丕的寵愛,甄后“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感覺不復存在,難免有怨言。據說曹丕因此大怒,二年六月,遣使賜死,葬於鄴。尤其是郭後的得寵和她為專寵對甄氏設計的陰謀,可能是導致甄氏被賜死的直接原因。
甄氏死後,遺體也遭到凌辱,未遵循禮制正常安葬,沒有舉行大斂禮,被髮覆面,以糠塞口。甄氏臨死前,託付李夫人照顧她的兒女。李夫人在曹叡即位後,作為當事人,嚮明帝陳述之甄后被人誣陷致死,自當為郭後向曹丕所進之旨在詆譭甄后的種種流言蜚語。對曹丕而言,這些流言蜚語應具有極大的殺傷力,以至於曹丕竟罔顧與甄氏多年的夫妻情分,不但對甄氏痛下殺手,將其賜死,而且在她死後,也透過“不獲大斂,被髮覆面”等方式,繼續予以摧折和凌辱。
透過製造流言蜚語,最終成功誘導曹丕殺甄氏,並於黃初三年受封為皇后的郭氏,是安平廣宗(今河北威縣東)人,很有智謀,曹丕之所以最終被曹操選擇為後嗣即位,與郭後的謀略有很大關係。在與甄氏爭寵過程中,或許難免憑藉“智數”,對甄氏造讒進譖,最終誘使曹丕殺甄氏,自己得以成功上位。在位期間,郭後無論是私德,還是公義,皆不乏可圈可點值得讚許之處,比如孝順公婆,愛護其她妃嬪,生性儉約,不好音樂等,為她獲得了很好的口碑。
曹叡即位後,對郭後及其家人多有封賜。這雖可視為曹叡對母親甄氏被賜死後,奉曹丕命撫養自己的郭後感恩回報的表現;但也可能是甄氏被賜死時,尚處於十七、八歲懵懂少年時代的曹叡,對母親緣何觸怒父親,竟至被父親賜死等宮闈隱秘的事實和真相,尚缺乏明確的認知和判斷;更可能因即位不久,羽翼未豐,對在朝野擁有一定威望和影響的郭太后,自不便匆遽查索定讞。
曹叡在尊崇郭氏的同時,對甄氏及其家人更是不吝封賜。如諡母親曰文昭皇后,別立寢廟,對甄氏的孃家人,自己的舅舅們按照親疏高下,授予不同的官職,賞賜累鉅萬。對曹叡種種尊崇生母甄氏的舉措,郭後雖或難免不滿、忐忑,但曹叡承襲帝位已成事實,郭後即便有改易君主之謀念,恐亦無力迴天,只能靜觀其變了。
隨著帝位鞏固、羽翼豐滿,對生母被譖逼死始終耿耿於懷,備嘗自己在風雨飄搖、冷徹骨肌,痛徹心扉、處處充滿危機和殺機的宮廷中,只能如螻蟻般謹小慎微保全身份和性命,費勁心機、歷盡艱難始獲父親認可,在父親臨終之際始被立為皇儲艱辛的曹叡,積鬱已久的憤懣終於爆發,而與郭後攤牌了:帝心常懷忿,數泣問甄后死狀。郭後怒曰:她是你爹下令殺的,你現在來責問我幹什麼?況且你作為兒子,還能把你早就死去的父親視為仇敵嗎?能為了你的生母枉殺我嗎?明帝怒,逼殺郭後,下令按照當年辦理甄氏葬禮的規格和儀式,處理郭後的喪事。郭後玩弄智數,萬般謀計,譖殺甄氏,得以於魏文帝黃初三年被曹丕冊封為皇后,至魏明帝青龍三年正月被曹叡逼死,十四年的宮廷尊榮華貴,至此終成黃粱一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