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稀星天外

    謝謝邀請。大家都知道無畏艦可以說是開創了世界戰列艦的新紀元,可以說對於大洋海戰具有劃時代的影響。真可謂“無畏艦一出,已有的各國戰列艦在一夜之間就顯得過時了”!由此,也掀起了各國競相製造無畏艦,以至後來的超無畏艦的軍備競賽。這一競賽一直延續到二次大戰,航空母艦正式取代戰列艦成為海軍作戰部隊的主力為止。即使如此,仍有一些國家將戰列艦的生產服役維持到了二戰之後。

    英國:從“無畏”號到“前鋒”號

    無畏號(HMS Dreadnought)

    “無畏”號於1906年12月2日開始服役。

    主要效能指標:

    長160.6米,寬25米滿載排水量為21062噸最大速度21節(功率輸出23000匹軸馬力)最大航程6620海里,10節

    武器:

    五個雙聯裝炮塔,總共10門300毫米(12英寸)主炮(最大射程:18685米,單側最多八門火炮齊射最大火力投射重量3.084噸)

    27門12磅副炮

    5具460毫米(18英寸)口徑魚雷發射器

    裝甲厚度:

    側方 - 最大279毫米(11英寸)

    甲板 - 最大76毫米(3英寸)

    司令塔 - 279毫米(11英寸)

    炮塔前部 - 高達305毫米(12英寸)

    前鋒號(HMS Vanguard)

    “前鋒”號戰列艦於1946年5月12日開始服役。

    主要效能指標:

    長248.2米,寬32.9米

    滿載排水量為52243噸。

    最大速度30節(功率輸出130000匹軸馬力)

    最大航程為8250海里,15節。

    武器:

    四個雙聯裝炮塔,共8門381毫米(15英寸)主炮(最大射程:27935米,單側最多八門火炮齊射最大火力投射重量7.032噸)

    八個雙聯裝炮塔,共16門133毫米(5.25英寸)副炮

    73門40毫米博福斯高射炮

    裝甲厚度:

    側方 - 最大356毫米(14英寸)

    甲板 - 最大152毫米(6英寸)

    司令塔 - 76毫米(3英寸)

    炮塔前部 - 高達330毫米(13英寸)

    “無畏”號戰列艦和“前鋒”號戰列間的比較

    英國海軍四十年的“無畏”級戰列艦技術進步體現為:

    長度增加54%,寬度增加31%。

    排水量增加148%。

    航程提高24%,最大航速提高42%。

    動力輸出提高465%。

    艦側裝甲帶厚度增加27%,甲板裝甲厚度增加100%。

    雖然“無畏”艦的主炮數量要多25%,但“前鋒”號的主炮口徑增加了25%。

    儘管每艘戰列艦單側齊射都能使用8門主炮,但“前鋒”號的一次齊射火力投射重量比“無畏”號高出128%,射程增加50%。

    德國:從“拿騷”號到“提爾皮茨”號

    “拿騷”號(SMS Nassau)

    德國的第一艘無畏艦——“拿騷”號——於1909年10月1日開始服役,比“無畏”號差不多晚三年。

    主要效能指標:

    長146.1米,寬26.9米滿載排水量為21336噸最大速度20節(功率輸出21699匹軸馬力)最大航程8300海里,12節

    武器:

    六個雙聯裝炮塔,總共12門280毫米主炮(最大射程:20483米,單側最多八門火炮齊射最大火力投放重量2.417噸)

    12門150毫米副炮

    16門88毫米副炮

    6具460毫米(18英寸)口徑魚雷發射器

    裝甲厚度:

    側方 - 最大270毫米

    甲板 - 最大80毫米

    司令塔 - 400毫米

    炮塔前部 - 高達280毫米

    “提爾皮茨”號

    “提爾皮茨”號於1941年2月25日開始服役。

    主要效能指標:

    長251米,寬36米滿載排水量為52629噸最大速度30節(功率輸出160796匹軸馬力)最大航程8870海里,19節

    武器:

    四個雙聯裝炮塔,總共8門380毫米主炮(最大射程:36521米,單側最多八門火炮齊射最大火力投射重量6.532噸)

    六個雙聯裝炮塔,12門150毫米副炮

    16門105毫米重型高射炮

    16門37毫米高射炮

    12門20毫米高射炮

    裝甲厚度:

    側方 - 最大320毫米

    甲板 - 最大100毫米,傾斜部分120毫米

    司令塔 - 350毫米

    炮塔前部 - 高達360毫米

    “拿騷”號和“提爾皮茨”號的比較

    從“拿騷”號到“提爾皮茨”號,德國海軍32年的“無畏”級戰列艦技術進步體現為:

    長度增加72%,寬度增加33.8%。

    滿載排量增加146%。

    提爾皮茲的速度提高了50%,範圍擴大了7%。

    動力輸出提高了641%。

    側方裝甲厚度增加了18.5%,甲板裝甲厚度增加了25%。

    雖然“提爾皮茲”號的主炮數量減少了33%,但口徑比拿騷大36.3%。

    “提爾皮茨”號單次齊射火力投射重量增加了170%,最大射程增加了78%

    美國:從“密歇根”號到“密蘇里”號

    “密歇根”號(USS Michigan,BB-27)

    “密歇根”號戰列艦於1910年1月4日進入美國海軍服役。

    主要效能指標:

    長138米(452英尺9英寸),寬24米(80英尺3英寸)滿載排水量為17899噸最大速度18.5節(功率輸出16500匹軸馬力)最大航程6950海里,10節

    武器:

    四個雙聯裝炮塔,總共8門305毫米(12英寸)主炮(最大射程:18288米,單側最多八門火炮齊射最大火力投射重量3.157噸)

    22門76毫米(3英寸)副炮

    2門47毫米副炮

    2具533毫米(21英寸)魚雷發射管

    裝甲厚度:

    側方 - 最大12英寸(303毫米)

    甲板 - 最大2.5英寸(64毫米)

    司令塔 - 12英寸(305毫米)

    炮塔前部 - 最大12英寸(305毫米)

    “密蘇里”號(USS Missouri,BB-63)

    “密蘇里”號戰列艦於1941年6月11日投入使用。

    主要效能指標:

    長270.4米(887英尺3英寸),寬32.97米(108英尺2英寸)滿載排水量為57500噸最大速度32.5節(功率輸出212000匹軸馬力)最大航程15900海里,17節(這個航程絕對能夠做到全球部署。)

    武器:

    三個三聯裝炮塔,總共9門406毫米(16英寸)主炮(最大射程:38059米,單側最多八門火炮齊射最大火力投射重量11.022噸)

    10個雙聯裝炮塔,共20門127毫米(5英寸)副炮

    80門40毫米博福斯高射炮

    49門20毫米厄利孔高射炮

    裝甲厚度:

    側方 - 最大12.1英寸(307毫米)

    甲板 - 最大7.5英寸(190.5mm),三個甲板總和(顯然考略了防空效能)

    司令塔 - 17.3英寸(439mm)

    炮塔前部 - 高達19.5英寸(495毫米)

    “密歇根”號戰列艦與“密蘇里”號戰列艦的比較

    那麼經過34年的發展變化,美國海軍從“密歇根”號到“密蘇里”號的變化如下:

    長度增加96%,寬度增加35%。

    滿載排水量增加了226%。

    最大速度提高76%,航程提高128%。

    動力裝置的輸出功率增加了1184%。

    側裝甲帶厚度幾乎沒變(僅增加了.83%),甲板裝甲厚度增加了200%。

    “密蘇里”號戰列艦的主炮數量增加了12.5%,主炮口徑增加了33%。

    與“密歇根”號相比,“密蘇里”號的單次齊射火力投射重量增加了250%,最大射程增加了108%。

    日本:從“攝津”號到“武藏”號

    “攝津”號

    日本的第一艘無畏艦“攝津”號戰列艦於1911年3月30日進入日本海軍服役。

    主要效能指標:

    長162.5米,寬27.7米滿載排水量為21443噸最大速度21節(功率輸出25000匹軸馬力)最大航程2700海里,18節(顯然只關注地區海域作戰,不需要全球部署能力)

    武器:

    兩個雙聯裝炮塔,總共4門305毫米50倍口徑主炮(最大射程:19376米);4個雙聯裝炮塔,總共8門305毫米45倍口徑主炮(最大射程:17236米)。單側最多八門火炮(四門50倍口徑+四門45倍口徑火炮)齊射最大火力投射重量3.084噸。

    10門150毫米副炮

    8門120毫米副炮

    12門76毫米副炮

    5具457毫米魚雷發射管

    裝甲厚度:

    側方 - 最大305毫米

    甲板 - 最大30毫米

    司令塔 - 254毫米

    炮塔前部 - 高達279毫米

    “武藏”號

    注:這張圖其實是同級的“大和”號戰列艦,因為網上很難找到清晰的“武藏”號戰列艦的圖片

    “武藏”號於1942年8月5日開始服役。

    主要效能指標:

    長263米,寬36.9米滿載排水量為72806噸最大速度27.6節(功率輸出154470匹軸馬力)最大航程7200海里,16節

    武器:

    三個三聯裝炮塔,總共9門460毫米主炮(最大射程:41999米,單側最多九門火炮齊射,最大火力投射重量13.140噸。

    四個三聯裝炮塔,共12門155毫米副炮

    六個雙聯裝炮塔,共12門127毫米副炮

    12個三聯裝炮塔,共36門256毫米高射炮

    2個雙聯裝炮塔,共4挺13.2毫米高射機槍

    裝甲厚度:

    側方 - 最大400毫米

    甲板 - 最大230毫米

    司令塔 - 500毫米

    炮塔前部 - 高達650毫米

    “攝津”號和“武藏”號的比較

    日本無畏艦經過31年的技術發展,其進步如下:

    長度增加62%,寬度增加33.2%。

    排水量增加了234%。

    最大速度提高31.4%,航程擴大了166%。

    動力裝置的功率提高515%。

    側裝甲帶厚度增加31%,甲板裝甲厚度提高666%。

    “武藏”號的主炮數量減少了25%,但口徑比“攝津”號增大50.8%。

    “武藏”號主炮單次齊射投送火力重量增加了326%,最大射程增加了116.7。

    義大利:從“但丁·阿利吉耶裡”號到“羅馬”號

    “但丁·阿利吉耶裡”號

    “但丁·阿利吉耶裡”號戰列艦是該級船的唯一一艘,它於1913年1月15日開始服役。

    主要效能指標:

    長168.1米,寬26.6米滿載排水量為21946噸最大速度22節(功率輸出32190匹軸馬力)最大航程4800海里,10節

    武器:

    四個三聯裝炮塔,共12門305毫米主炮(最大射程:23999米,單側最多12門火炮(四門50倍口徑+四門45倍口徑火炮)齊射最大火力投射重量5.013噸。

    20門120毫米副炮

    13門76毫米副炮

    3具450毫米魚雷發射管

    裝甲厚度:

    側方 - 最大254毫米

    甲板 - 最大38毫米

    司令塔 - 305毫米

    炮塔前部 - 高達254毫米

    “羅馬”號

    “羅馬”號於1942年6月14日開始服役。

    主/要效能指標:

    長240.7米,寬32.9米滿載排水量為46213噸最大速度30節(功率輸出128000匹軸馬力)最大航程4580海里,16節

    武器:

    三個三聯裝炮塔,共9門381毫米主炮(最大射程:42799米,單側最多九門火炮齊射最大火力投射重量7.961噸。

    12門152毫米副炮

    12門90毫米高射炮

    20門37毫米高射炮

    32門20毫米高射炮

    裝甲厚度:

    側方 - 最大350毫米,兩層裝甲

    甲板 - 最大150毫米

    司令塔 - 255毫米

    炮塔前部 - 高達380毫米(15英寸)

    “但丁·阿利吉耶裡”號與“羅馬”的比較

    那麼經過29年的造艦技術發展,義大利的無畏艦發展如下:

    長度增加43%,寬度增加23.6%

    滿載排水量增加110.5%。

    最大航速提高了36%,但航程卻沒有變化反而下降了4%。這反映出義大利海軍地區海軍的特點,沒有需要全球部署的海外利益。

    動力裝置的功率增加了297%。

    側面裝甲帶厚度增加40%,甲板裝甲厚度增加293%。

    “羅馬”號的主炮數量減少了33%,主炮口徑增加了25%。

    “羅馬”號主炮單次齊射的火力投送重量增加了58%,射程增加了78%。

    法國:從“庫爾貝”號到“讓⋅巴特”號

    “庫爾貝”號

    “庫爾貝”號於1913年11月19日開始服役,是各大國中最晚服役的首艘無畏艦。

    主要效能指標:

    長166米,寬27米滿載排水量為25578噸最大速度21節(功率輸出27617匹軸馬力)最大航程4200海里,10節

    武器:

    六個雙聯裝炮塔,共12門305毫米主炮(最大射程:14538米,單側最多10門火炮齊射最大火力投射重量4.400噸。

    22門138毫米副炮

    4門47毫米副炮

    4具450毫米魚雷發射管

    裝甲厚度:

    側方 - 最大250毫米

    甲板 - 最大70毫米

    司令塔 - 266毫米

    炮塔前部 - 高達360毫米

    “讓⋅巴特”號

    黎塞留級戰列艦“讓⋅巴特”號於1955年5月1日進入現役。

    主要效能指標:

    長248米,寬35.5米滿載排水量為48951噸最大速度32節(功率輸出150000匹軸馬力)最大航程7671海里,20節

    武器:

    兩個四聯裝炮塔,共8門380毫米主炮(最大射程:41697米,單側最多八門火炮齊射最大火力投射重量7.076噸。

    三個三聯裝炮塔,共9門155毫米副炮。

    12個雙聯裝炮塔,總共24門100毫米副炮。

    14個雙聯裝炮塔,總共28門57毫米高射炮。

    裝甲厚度:

    側方 - 最大330毫米

    甲板 - 最大210毫米,兩層甲板

    司令塔 - 340毫米

    炮塔前部 - 高達430毫米

    “庫爾貝”號和“讓⋅巴特”號的比較

    “讓⋅巴特”號應該是世界上最後一艘無畏艦,它和其四十二年前的前輩——“庫爾貝”號的差別是:

    長度增加49%,寬度增加31.5%。

    滿載排水量增加了91%。

    最大速度提高52%;在巡航速度提高100%的基礎上,航程仍然增加82%。

    動力裝置的功率增加443%。

    側裝甲帶的厚度增加32.6%,甲板裝甲厚度增加196%。

    “讓⋅巴特”號的主炮數目比“庫爾貝”號少33%,但主炮的口徑增加了25%。

    與“庫爾貝”相比,“讓·巴特”號的主炮單次齊射的火力投射重量增加了61%,而射程增加了187%。

    現在我們已經回顧了英、德、美、日、意、法六個國家的第一艘和最後一艘無畏艦的效能資料。透過比較,一個明顯結論就是在大約三、四十年的時間裡,隨著技術的進步,各國戰列艦的效能在機動力,火力,和防護力三個方面都有了很大地提高。特別是還出現了像“衣阿華”級那樣的各方面能力都非常優秀,幾乎沒有短板的“完美”戰列艦。

    然而,屬於大炮鉅艦的時代已經落幕。從二次大戰開始,戰列艦在海戰中的地位讓給了航空母艦和艦載機。從俾斯麥到大和和武藏,這些昔日的海軍嬌子紛紛倒在飛機的劍下。各國無畏艦的最終結局不是進了博物館就是進了廢鐵廠。鑄劍為犁也許是這些鉅艦最好的歸宿。

    珊瑚海海戰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有航母和艦載機決定了海戰的結果,也標誌了戰列艦退出歷史舞臺的開始。

  • 2 #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其實無畏艦的存在時間也就短短的4年而已,因為自英國1905年建造了無畏號戰列艦後奠定了無畏艦的標準,但是在1909年的時候英國獵戶座級戰列艦開始將無畏艦的標準提升,被稱為超無畏艦。無畏艦的標準是主炮倍徑統一,取消二級主炮,副炮採用中口徑,對於炮塔的佈置並不規定。而超無畏艦則是將主炮全部放置在艦體的中線,而當時也就德國和英國有錢造了多一點無畏艦,其他大部分國家直接跳過了無畏艦發展超無畏艦。

    英國的無畏艦建造開始於1905,共建造了5級10艘無畏艦,而德國則是從拿騷級開始,共建造了4級17艘無畏艦。至於美國那時候還在進行大白艦隊環球航行呢,在從前無畏艦的建造中直接跳過無畏艦直接建造超無畏艦,也就是南卡羅來納級戰列艦,主炮全部按艦體中線佈置。而日本更加,對於羸弱的國力以及有限的工業實力,日本在建造前無畏艦的時候還很吃力,在設計無畏艦的時候技術跟不上,所以尋求老師傅英國幫忙,而英國就給日本設計一級超無畏艦,不過是戰巡,也就是國外的金剛級戰列巡洋艦。至於法國和義大利以及奧匈帝國材料有限,就不說了。

    但是從無畏艦開始,戰列艦的噸位開始大型化、速度開始高速化、主炮口徑開始也在不斷增加,從11英寸口徑開始增加至12英寸口徑、13.5英寸、14英寸、到15英寸甚至是16英寸,所以進入20世紀之後,造艦技術、船舶動力技術、火炮製造技術開始突飛猛進,從無畏艦開始戰力就一直在飆升,成就了大炮鉅艦的巔峰。

  • 3 # 10一切皆有14

    1906年,一種全新的戰列艦出現了,英國海軍的無畏號戰列艦(HMS Dreadnaught)採用了統一型號的重型火炮,以及高功率的蒸汽輪機。其設計實現了義大利著名工程師庫尼貝迪的構想,排水量17,900噸,航速21節,裝備有安裝在五座炮塔內的10門305毫米主炮,24門76毫米副炮,水下魚雷發射器5座,這比當時其它最大的裝甲艦的火力還要強1倍以上;兩舷,炮塔和指揮塔的裝甲厚達280毫米。無畏號的下水,加快了各國海軍的競爭。德國的拿騷級戰列艦、美國的南卡羅來納級戰列艦及其後續艦紛紛採用無畏號的標準。此類戰列艦被統一命名為“無畏艦”。其特徵可以概括為:統一口徑的主炮(通常口徑為11至13.5英寸),主炮塔布置於艦艏和艦艉,以及交錯佈置於艦身舯部。排水量大多為20,000噸以上,一般使用蒸汽輪機作為動力,航速超過19節。這一時期,英國和德國展開了大規模的海軍軍備競賽。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英國共有戰列艦和戰列巡洋艦73艘,德國則有52艘。[1]

    無畏艦(奧匈“聯合力量”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1942年,美國洛杉磯防空部隊炮擊UFO,結果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