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神農說歷史

    老八有多少貴族支援他呀。不能動的,包括雍正剛上臺國庫就沒錢了。錢都在八爺那兒(貪汙)

    古代不是你當上皇帝就可以為所欲為了,你需要有人背後支援你。 如果沒有,那隻不過是個傀儡。中國有好多這樣的。 所以八爺大權在握,背後有很多貴族財閥支援,不是說動就能動的哦

  • 2 # 紅雨說歷史

    俗語叫做牽一髮而動全身,一個朝廷文主內,武主外。八阿哥是文但是他黨羽眾多,十三阿哥是武,卻早已經退了下來。穩定的封建時期,文比武可怕,看年羹堯下場。

    八阿哥其心可誅主要整頓刑部案,八阿哥主動接過這個案子,受康熙囑託徹查。八阿哥以康熙的名義騙肖國興說只要是全部都說出來,就可以饒他一命。肖國興全盤說出來,把太子劣跡一一供出,八阿哥連夜上奏。太子的行徑足以被廢,但是此時30多年的太子,突然被廢,必然牽一髮而動全身,所以康熙找來了聰明的“背鍋俠”張廷玉把供詞燒掉,先緩一緩,並且讓圖理琛把肖國興送到寧古塔,因為這天晚上,八阿哥和太子都可能對他下毒手。圖理琛押送歸來,把八阿哥誘審的事情告訴了康熙,康熙感慨八阿哥

    “其心可誅”。

    因為八阿哥這樣有這樣舉動的目的已經很明顯了,就是為了扳倒太子自己登上太子之位。太子一旦被廢,必然面臨被廢圈禁的下場,這種兄弟相殘的行為是康熙最看不慣的,所以康熙要大罵八阿哥。但是為什麼罵完以後八阿哥沒有被降職,反而升到了郡王。是因為這件事本來就是康熙要下令徹查的,徹查的結果必然是指向太子的。所以八阿哥辦案的手段,不過是為了得到真相,徹底查清楚來龍去脈。如果康熙這時候把八阿哥給辦了,那個就是打了自己的臉。如果要辦了八阿哥,那八阿哥收集的罪證一公佈,因為查一個案子廢一個太子,關一個八阿哥,必然惹得朝局震動。八阿哥黨羽眾多,辦八阿哥最多隻是對皇上不敬的罪名,但是卻是個犯人的證詞,最後案件明瞭八阿哥辦案有功,眾大臣也會求情功過相抵的。但是太子被廢就成了必然事件,這是康熙最不想的。

    十三阿哥被圈禁,這要分兩次來說。第1次圈禁是在熱河行宮,太子和鄭春華是私通,被康熙撞破,內心惶惶不安的太子去找四阿哥。四阿哥聽了鄔思道太子被廢就在今晚的建議,沒有去見,俠肝義膽的十三阿哥主動請纓去見了太子,並幫助太子先離開熱河行宮。沒有想到這個時候十四阿哥模仿太子筆記讓淩統造反,淩統帶兵包圍了熱河行宮。太子謀反的舉動幾乎被實錘,之後太子和十三阿哥一同在野外被找到,那就是謀反同黨。再加上十三阿哥在怒罵大阿哥是說“最是無情帝王家”,惹怒了康熙,所以最後把太子和十三阿哥一同圈禁了。但是十三阿哥為兄弟兩肋插刀的情懷感動了康熙,並且康熙還當眾表揚了十三阿哥。所以後來沒幾天,康熙就順水推舟給了張五哥一個天大的面子,把十三阿哥給放了。因為造反是假,康熙立馬廢太子也是假。

    第2次圈禁是將十三阿哥圈禁了10年,這是在太子第2次被廢的時候。因為太子第2次監國期間,百官行述等案件又多次指向的太子,太子逼不得已,還是謀反了。太子和鄭春華的事件也即將被告白於天下,於是太子讓十三阿哥殺了鄭春華。十三阿哥雖然沒有殺掉鄭春華將鄭春華藏了起來,但是外界都知道十三阿哥殺了鄭春華。十三阿哥第2次因為太子被圈禁,因為這一次太子造反,真的是神仙難救。後來康熙臨死的時候像四阿哥說當初把十三阿哥,其實是怕十三阿哥做事太沖動,連累了四阿哥,是康熙為了讓雍正順利登基用心良苦。

  • 3 # 雍親王府

    儘管康熙知道八阿哥胤禩“其心可誅”,但是也知道八阿哥手中我著太子胤礽的“罪證”,一旦處理不善敗露出去,那麼太子就將遭受萬劫不復的災難。

    刑部出現了“張五哥頂命”的天大冤案,康熙皇帝安排八阿哥胤禩和十三阿哥胤祥主持審理刑部的案件。八阿哥胤禩為了扳倒太子,故意繞過了與太子關係密切、素來交好的十三阿哥胤祥,獨自在深夜誘審肖國興,進而掌握了太子的“罪證”。

    急於向康熙邀功表現的八阿哥連夜將肖國興的證詞送給了康熙,康熙在震驚之餘,又趕忙安排圖裡琛秘密押送肖國興至寧古塔。而在圖裡琛向康熙覆命的時候,康熙這才知道,八阿哥胤禩原來透過使詐的方式,誘騙肖國興出賣太子,進而掌握了太子的“罪證”,並將其呈現在了自己面前,目的就是為了讓太子被廢,自己則有機可乘。

    在得知了一切之後,康熙皇帝想到了八阿哥胤禩的假仁假義,更是想到他為了籠絡人心不惜將國庫借空,是國家陷入危難,以及這些林林總總的事件,因而憤怒的說了一句“其心可誅”,這是對於八阿哥胤禩的極大厭惡。

    但是此時的康熙,是斷然不能處罰八阿哥的。

    一方面,讓八阿哥胤禩審理刑部冤案,是自己親自安排的,同時自己也說了,這次不管“是鼠是器”,都要一查到底。況且,因為刑部冤案的審結,康熙剛剛加封胤禩為郡王爵位,這個時候僅憑肖國興的一面之詞,就推翻之前所有的安排,這無異於是自己再打自己的臉,太過於操切,必然是不可取的。

    另一方面,這個時候的八阿哥胤禩掌握的是太子的“罪證”,並且都已經是太子坐實的罪證,貿然的處理八阿哥,一旦胤禩撞起“叫天屈”,把太子的罪證公之於眾,九阿哥、十阿哥、四阿哥連同其他朝臣隨聲附和,這樣更加將康熙陷入了騎虎難下的境地。這個時候就不是要不要處罰八阿哥的問題了,而是太子將名譽掃地、威信全無,就此跌入萬劫不復的深淵。

    所以,這個時候的康熙不會處罰八阿哥,甚至要透過各種方式來穩住八阿哥,讓八阿哥和整個八爺黨自己漏出馬腳再行一網打盡,這樣才能對於太子胤礽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對於整個朝堂穩定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因而康熙並沒有處罰八阿哥,反而是在之後被封為了親王爵位。

    對於十三爺,康熙將其圈禁了兩次,第一是為了保護十三爺,第二次是為了磨練十三爺。

    第一次圈禁十三爺是在熱河的時候,而且是將十三爺圈禁在了理藩院。

    康熙透過與張廷玉的交流已經察覺到了,太子發動兵變是被人偽造手諭,栽贓陷害的。對於十三阿哥,他也肯定了其人品,處罰的十三阿哥的魯莽與狂悖,而十三爺的性格又是義薄雲天,俠肝義膽,如果知道太子是被陷害的必然又要站出來為太子鳴不平,這一點是康熙所不希望看到的,太子怎麼處理是康熙自己的事情,這個時候他不希望再有其他皇子捲進來。

    而將十三阿哥關起來則不失為一種好的方式方法,一來讓他與外界隔絕,可以好好地反省悔悟,二來不會以為一時的衝動而為人所利用或者為人陷害,這是對十三阿哥的一種保護。

    而這次圈禁僅僅維持了很短的一段時間,就主動將其放了出來。

    第二次圈禁十三爺則是康熙已經在為雍正登基做著規劃和準備,從這個時候開始磨礪十三個的性格。

    康熙臨終前,向雍正探明瞭自己一直壓制著十三爺,並且不惜將其圈禁十年的理由,就是為了磨礪十三爺胤祥品行,磨平他的稜角,更加有利於雍正登基之後的朝局,讓十三爺能夠真正的幫助雍正。

    與此同時,康熙也固然知道十三爺的性格,很有可能因為他自己的操切與莽撞,影響雍正的奪嫡程序,也破壞了康熙的計劃;與此同時,雍正一直以“孤臣”的形象出現,孤軍奮戰,才能在自己坐上皇位之後,感受到十三爺對於他堅定支援的難能可貴,也會更加重視十三爺的存在。

    所以不管是從雍正的角度,還是從十三爺的角度,康熙是為了整個國家的未來和王朝的更替,不得已,用到了的圈禁十三爺這條“苦肉之計”。

  • 4 # 達摩說

    在《雍正王朝》中,康熙透過圖裡琛,瞭解到胤禩在審理刑部冤案時,對主犯肖國興採取了誘審的方式,才得到了那些不利於太子胤礽的口供。

    精明的康熙頓時意識到,胤禩野心很大,他是想借此案徹底扳倒太子胤礽,為自己日後奪嫡鋪平道路。於是,氣憤不已的康熙這才脫口而出:“其心可誅,其心可誅。”

    但康熙不僅沒有圈禁胤禩,反而在事後晉封他為親王,這是為什麼?

    第一,讓胤禩重審肖國興,是康熙的決定,而胤禩也出色地完成了任務,對太子胤礽在管理刑部期間的各項指控均證據確鑿,康熙沒有任何藉口開罪於胤禩。

    第二,從治理黃河水災到追比國庫欠款,幾番較量下來,康熙對八爺黨的勢力基本掂量清楚了。他知道,八爺黨勢大,自己想要平穩地治理這個國家,還需要他的支援。即便自己能夠除掉他們,那也只會造成兩敗俱傷的局面,對大清朝的穩定和發展極為不利。

    第三,康熙要對八爺党進行敲打,那也得抓住機會,引蛇出洞,一擊致命,所以此刻更要不動聲色,甚至對胤禩進行封賞,而不是打草驚蛇,這樣才能讓胤禩及八爺黨露出馬腳。

    而對於十三阿哥胤祥,康熙兩次將其圈禁,更多的是怕他為人所利用,一時衝動,最終闖下大禍,所以才透過圈禁這種方式將他變相保護起來,更是有意磨礪其心性,讓他成長為後繼之君的左膀右臂。

  • 5 # 風雪夢不逝

    雍正王朝中,刑部大案後,八爺的奪嫡之心昭然若揭,八爺處心積慮,策劃扳倒太子,而且不擇手段。康熙知情後,直嘆"其心可誅、其心可誅。"可是康熙直到病重之時,也沒有問罪八爺,太子胤礽、大阿哥胤禔、十三阿哥胤祥都被圈禁了,八爺為何能逃脫制裁呢?原因其實有很多。

    其一,八爺很高明,並沒有與父皇康熙發生正面衝突。

    八爺每次構陷太子,都是假手於人。在追比國庫欠款時,八爺將太子賣官鬻爵的事告訴胤禔,借大阿哥胤禔之手想絆太子一跤,最後卻沒能奏效,太子還是太子。太子與康熙的妃子鄭春華偷情,東窗事發。八爺又借胤禵之手,模仿太子手令調兵,這次行動大功告成了。因此,太子第一次被廢。但不久,群臣推舉八爺為太子,胤礽卻被複立了。八爺的希望又泡湯了。八爺的幾次行動,都將自己藏了起來,他是那個"暗處的男人"。

    其二,八爺的伎倆敗露後,康熙為了大局,為了太子還是放過了他。

    刑部大案爆發,八阿哥自作聰明,夜審肖國興,而且連夜將肖國興供詞呈給父皇康熙。八阿哥此舉暴露了其險惡用心,肖國興被八爺玩弄於股掌之中,成為指證太子胤礽的汙點證人。此事被圖裡琛知曉後,告知了康熙。八爺成了"其心可誅"之人。八爺的行跡徹底敗露了,康熙是位聖明寬仁的皇帝,八爺黨遍佈朝野,可謂根深蒂固,一旦處置,影響甚大,而且八爺黨與太子黨左右制衡,不會對皇權形成威脅,這就是康熙的大局。另一方面,康熙疼愛太子胤礽,還想給胤礽最後的機會。因此,康熙冷處理了肖國興,並封賞了八爺,康熙此舉也是用心良苦。其三、《百官行述》出現後。阿哥們的奪嫡之爭,趨於白惡化,太子被廢,八爺還是躲在暗處。壓死太子的最後一根稻草是太子寫給任伯安的密信。太子被廢了,朝堂局勢錯宗複雜,十三爺犯錯過大,擅自派兵剿滅江夏鎮,私放鄭春華,康熙惟恐俠義的十三爺再次被人利用,也為了給天下臣民一個交代,因此圈禁了十三爺。而八爺,這次仍在暗處,康熙並沒有合適的理由處置他。

    最後、當八阿哥調包天石,將一隻"死鷹"獻給康熙後,康熙此時已是行將就木之人了。正如鄔思道所言,康熙明知是八爺等人所為,卻不敢輕舉妄動。

    "如果查辦八爺,禮物又是十四爺的。八爺叫起撞天屈,這九爺十爺推波助瀾,立地禍起蕭牆吶,到那時,皇上恐怕想善終都難。"

    這時候的康熙,已經處置不了八爺了,這是局勢使然,康熙也沒有多餘的時間了。他只能盡心竭力,安排後事,為四爺胤禛繼位鋪平道路。

  • 6 # 名利不如閒86380201

    八阿哥沒有被圈禁,全靠十四阿哥。

    從那句“其心可誅”評語以後,康熙就開始收拾八阿哥了。八阿哥扳倒太子,在康熙心裡他就是敵人了。康熙跟太子感情太深厚了,他再怎麼不好,康熙自己可以恨他罵他甚至廢了他,卻不能容忍別人攻擊太子。在康熙心裡,攻擊太子和攻擊他本人差不多。

    他沒有馬上動手,是想找機會名正言順的加罪。

    隨後發生了太子謀逆的事,如果太子真的謀逆,那感情的事必須放一邊了。為了鎮壓太子,他一連封了四個親王,其中就包括八阿哥。要鎮壓太子,他肯定是可靠的。

    再往後馬上發現太子被陷害了,調兵手令是假的。誰最可疑?肯定八阿哥。危機一過,感情又回來了,康熙恨死八阿哥了。他怎麼辦呢?設個局把八爺黨一網打盡。

    這就是議舉新太子。八阿哥躍躍欲試,以為大位就在眼前,根本不知道有多兇險。

    結果康熙收拾了佟國維,讓兒子全到乾清門去等著。然後十三阿哥和十四阿哥打起來了,康熙趕過來,正好聽見十阿哥罵十三阿哥是“太子的一條狗。”

    康熙大怒,他第一句話讓太子站起來。告訴所有人,太子是冤枉的,下一步他就要收拾陷害太子的人了。

    他問十阿哥,“那個妖道是你弄來的吧?”十阿哥回:“您也說過,江湖術士的話也能代表民意。”康熙罵道:“我說過那麼多,你就記住這一句!”等於承認自己那句話非出本心,就是引蛇出洞的。

    他繼續罵:“還‘王上加白’,朕還沒死呢!”這是指責八阿哥和十阿哥詛咒皇帝。然後康熙下令,把老八老九老十一切抓起來!這是總清算的時候到了。

    旁邊十四阿哥急了,他豪賭一把,跳出來抗旨。反正當初十三阿哥保太子因禍得福,這一次也許能化險為夷。

    十四阿哥駁得康熙無言以對,氣的拔出劍來要殺他。結果被大家攔住,康熙被當場氣暈。等醒過來以後,他意識到自己這樣收拾了老八會落人話柄,十四阿哥說的是非常有理的。所以康熙收回了成命,還變相表彰了十四阿哥。

    八阿哥就此逃過一劫。

    至於老十三,我有一篇專門分析過,老十三被關就是因為四阿哥被選為新太子,他跟新太子太近了。康熙既怕老十三連累四阿哥,也怕他將來權傾朝野的時候尾大不掉。

    當皇帝不容易呀!

  • 7 # 青燈問史

    刑部冤獄案發生後,康熙皇帝親自前往法場營救張五哥。想想古來的皇帝就算再怎麼仁德,也很少有這種為一個頂包案件親自到法場“作指示”的皇帝。所以,這看似一起並不複雜的案子,但昭示著非凡的意義。不管怎麼說,大清入關七十多年來,這是第一起扯到刑部,相當於部委級別的冤獄案。大清的江山和佔據人口90%的漢人才剛剛“塵埃落定”,統治階級才剛剛得以修整養民,需要正面的輿論和意識形態來強化引導和治理。

    康熙皇帝的這一舉動,具有明顯的政治目的:他希望透過這件冤獄案,在吏治的整頓上有所突破。然而,具有敏銳政治洞察力的鄔思道,卻看出了更深層次的東西:刑部冤獄案牽連著皇太子胤礽,這就意味著牽連著大清的國本,國本要是不清,就意味著儲位的穩定,故而康熙皇帝的政治意圖,可能會演變成新的奪嫡鬥爭,而此時此刻的四爺胤禛,剛剛受到康熙皇帝的批評不久(追討國庫欠款),在諸王大臣的眼裡還受著太子的庇護,剛直的四爺胤禛在不徇私情的情況下,勢必親自撬翻太子胤礽,這等於自己拔掉身後乘涼的大樹,結果是腹背受敵,不得善終,康熙皇帝又如何看待這樣一位皇子呢?沒有康熙皇帝的支援,你就算用盡世間一切手段,又怎麼能在儲位的爭取上取得決定性的勝利?

    聰明的老四胤禛採納了鄔思道的建議,不過他做得更絕,先是應下了查案的差使,然後將自己整傷風了,間接拒絕了這件差使,算是給康熙表了個態:不是我不願意應差,確實是事出有因。從而將自己從主動轉向被動,康熙也沒有法子。這是胤禛的狡猾之處,以退為進,作壁上觀。若從心論,如何不是一個更為活脫的老八?

    在老八胤禩接手刑部冤獄案之後,和老十三共同審理案件,他做得很好,很得體,井井有條。難道老八胤禩不知道此案牽涉到太子,牽涉到國本?他當然知道,所以他才繞過老十三,誘審肖國興,讓肖國興出賣太子。隨後,連夜將肖國興的口供呈給康熙皇帝。

    胤禩的作法到底錯在何處,被康熙皇帝以“其心可誅”總結評價?

    這就是鄔思道當初點出的“難點”問題,儲君與皇帝雖還是君臣名分,但卻與臣子有別,你要在背後戳他的背脊,不就是在戳皇帝本人的背脊嗎?康熙皇帝一生自傲自負,怎麼能輕易忍受如此對待。胤礽,可是他親自冊立的儲君啊,這是打臉皇帝的決策,是對皇帝的否決啊。

    但是老八胤禩所做的程式並不錯,並且他做得很得體,正是因為牽連到太子,所以他才獨自連夜呈報康熙皇帝,將所能擴散的負面資訊減少到最低,看起來,他正是為了維護皇室,維護康熙皇帝才如此行事。所以,康熙皇帝唯有嘉獎晉升他的爵位以示表彰。

    但是,知子莫如父。儘管老八胤禩用正確的方法查出了太子的“把柄”,但是康熙皇帝知道這是老八有意藉著刑部冤獄案撬翻太子,所以“其心可誅”。這樣的事情對於老八而言,是留不下把柄的,你沒有任何理由否定他的做法正確與否。相反,他第一時間將肖國興的供狀交給康熙皇帝處理,是做得相當到位的。

    如果該案由老四胤禛來審理,依著老四的性格,必定查個底兒掉,那麼肖國興依然會供出太子胤礽的事。如此,肖國興的供詞就成為一個“燙手山芋”,隱瞞在手,其罪更大。那老四胤禛唯一可做的同樣是第一時間呈報康熙皇帝處理。這樣,也會招致康熙皇帝的忌憚,以為老四胤禛也是衝著撬翻太子而去的,那就在康熙皇帝心裡失分了。

    這件事處理起來確實很難,老八想不到的是,他自己在康熙心中的“畫像”:一個陰險且衝著奪嫡去的最大的不安分份子。老四胤禛則是一個為君分憂的有為皇子。所以,老四要真的接手刑部冤獄案,未必如同鄔思道所言,這一切皆取決於皇子在康熙皇帝心中的最終“畫像”。只是因為當時老四背景尚淺,寄宿太子名下,唯有以“避”之方能化繁為簡,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煩。

    所以,對於刑部冤獄案,看起來也只是老八胤禩繞過老十三誘審肖國興有點陰損,但是事實上肖國興也經不起老四胤禛的審理。老八在這一案件的整個處理過程中是沒有犯錯的,且做得十分得體。無奈,老八胤禩在康熙皇帝心中早已成為奪嫡分子的“畫像”,成為他“其心可誅”的根由。既然案件處理本身沒錯,康熙皇帝又有何理由圈禁老八呢?

    老十三胤祥遭受圈禁,第一次是一廢太子期間,在理藩院有過短暫的關押,第二次則是二廢太子後,長達十年的圈禁。

    第一次,是因為八大山莊事件中,老十三為老四避險,和太子胤礽交往,但是這個短暫的關押對老十三影響並不大,不久康熙皇帝還對他進行了表揚,賜予貼身玉佩,放了他。

    第二次,則是因為刺殺鄭春華。關於鄭春華的事康熙一直諱莫如深,早就知道後來的一切,老十三要是真的殺了鄭春華,也許還沒事兒,正是因為他沒有刺殺鄭春華,康熙皇帝才對他進行了圈禁。所以,所謂暗殺鄭春華,只不過是康熙皇帝的一個由頭,他圈禁老十三的真正目的在駕崩的當晚,對老四胤禛已經說得非常明白了,就是磨鍊鍛造他。

    前面說過,康熙皇帝對待皇子們的態度最終取決於皇子們在他心中的“畫像”:老大胤褆簡單粗暴,對奪嫡是赤裸裸的,必將最終失敗,所以一廢太子就給他永久圈禁了,也算是保護了他;皇太子胤礽不修德,賣官鬻爵,與庶母私通,不是仁君之選,所以才有兩次廢立,最終被廢;老三胤祉工於詩書,沒有皇帝的氣度,故有申斥但也無妨;老四胤禛,性格雖然急躁,但是能為朝廷和皇帝分憂,剛毅耿直,是默定的儲君人選;老八胤禩雖寬仁卻縱容廢弛,奪嫡之心昭然若揭,不是儲君之選,老九老十不過老八的附庸而已;老十三是“俠王”,血氣方剛,心底光明,但是缺乏磨鍊,是老四的好幫手;老十四胤禵氣度不凡,但卻器量狹窄,難堪大任......

    康熙皇帝對皇子們的“畫像”決定了他對皇子們的態度,對於皇子們的處理,同樣出於他內心的這種“畫像”。

    那麼既然已經“畫像”,為什麼康熙對赤裸裸奪嫡的老八胤禩打而不滅,卻對心底光明的老十三胤祥進行圈禁呢?簡單來說,是以下原因。

    康熙晚年最頭痛的就是“九子奪嫡”,皇太子胤礽在的時候,尚且你爭我奪,皇太子被廢之後,更是呈白熱化狀態。皇帝有一招“帝王之術”叫制衡,明珠索額圖朋黨之爭的時候,這種制衡表現得尤為突出,皇帝成為鷸蚌相爭的受益人,自然能夠更好的駕馭朝政。這種“制衡術”同樣適合於九子奪嫡。

    皇太子胤礽在的時候,大爺黨、八爺黨成為制衡太子黨的立面。老大圈禁後,太子最終被廢后,八爺黨一黨獨大,康熙皇帝頭更疼了,於是藉助西藏叛亂,將老十四胤禵分離出來,加封大將軍王,以此來制衡八爺黨。因為老四胤禛的“畫像”最終為儲位繼承人,所以當滿朝的目光都聚焦到八爺黨和大將軍王身上的時候,老四安然無恙的被保護。

    當所有人都回過味來的時候,老四胤禛已經登基了。所以,對明顯“其心可誅”的老八胤禩,康熙皇帝選擇打而不滅,就是樹立一個“標靶”,轉移奪嫡目光,來保護真正的繼承人胤禛。對於老十三,圈禁既是對他的保護,也是對他的磨鍊,最終目的也是為胤禛留下一個得力的幫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NBA季後賽你最關注哪一支球隊?他的表現還令人滿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