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龍女5505
-
2 # 一葉碧雲
歷史上兩位紅顏禍水驪姬和夏姬如何評價?
驪姬:春秋時驪戎國君之女,驪戎是春秋諸侯國之一,男爵,國址在今天臨潼一帶,離晉國很近。公元前672年,晉獻公攻打驪戎,驪戎敗,獻驪姬及其妹少姬給晉獻公,史記說晉獻公對這兩個美女“俱愛幸之”,兩個美女各給晉獻公生了一個兒子:奚齊,卓子。獻公有意廢太子申生立奚齊,驪姬動心,設計害死申生,迫使重耳、夷吾逃亡,這就是“驪姬之亂”,晉獻公病故後,荀息立奚齊為君,被裡克弒殺;荀息又立卓子為太子,也被裡克弒殺。驪姬不知所終,傳言被裡克鞭殺。晉國又歷兩君晉惠公、晉懷公後,重耳在秦國幫助下復國,即為晉文公,後來成為春秋霸主。
夏姬:春秋時鄭穆公之女,春秋時四大美女之一(另外三位是文姜、西施、息媯),妖豔放蕩,未嫁時就與庶兄公子蠻私通,三年公子蠻死;後來嫁給株邑的夏御叔為妻,得名夏姬,不到9個月生下兒子夏徵舒。12年後,夏御叔死。後來,夏姬又與陳靈公及兩個大夫孔寧、儀行父私通,陳靈公被夏徵舒弒殺,孔寧,儀行父逃到楚國,引楚莊王發兵殺了夏徵舒、滅了陳國。楚莊王將夏姬嫁連尹襄老,襄老沒多久就戰死沙場,夏姬再次守寡,守寡時與襄老的兒子黑要私通。後來楚國大夫申公巫臣辭官,帶著夏姬私奔出逃到晉國,導致巫臣全族被誅殺。夏姬“殺三夫一君一子,亡一國兩卿”,其故事被編成野史收在《株林豔史》裡……
這兩位“紅顏”確實都是“禍水”,“禍”什麼呢?
1、 “禍”自己。兩位絕世美女禍來禍去,最後禍的是自己。只不過驪姬是主動招禍、夏姬是被動招禍。驪姬覬覦國君之位,主動興起“驪姬之亂”,最後自己的結局和褒姒一樣,夢破身死。
夏姬就是長得美一點,性格淫蕩一點,並沒有想去當什麼國君,也沒有想當什麼王后,好好在株林待著,結果惹來一大群狂風浪蝶,把自己蜇得鼻青臉腫的……戛姬跟著巫臣到了晉國後,還好沒有橫死,但晚景淒涼。
2、 “禍”子女驪姬想讓兒子奚齊當太子,將來好當國君!奚齊是個孩子,啥也不懂,隨便驪姬擺佈。擺佈的結果時,朝堂上一不小心被裡克刺殺,鮮活的小生命就這麼丟了……驪姬就這麼一個兒子,當寶貝兒子國君寶座還沒焐熱時,就倒在血泊中,不知道驪姬看到血泊中慘死的兒子,心裡是絕望還是後悔?估計都有吧……
夏姬自己放蕩就算了,關鍵是你得照顧一下長大的兒子的感受吧?雖然夏徵舒早產,不知道誰的種,但是畢竟是夏姬的骨血啊!當著兒子的面和別的男人胡搞,還拿兒子開玩笑,兒子長大了,也是有血性的,結果兒子弒君,導致兒子被“車裂”慘死。當夏姬看到兒子被五馬分屍時,不知道心裡痛不痛?
夏姬跟著巫臣到了晉國後,和巫臣生了個女兒,長大後嫁給了叔向(羊舌氏),結果生了個外孫叫伯石,伯石長大後獲罪,導致羊舌氏被滅族,夏姬的女兒當然也未倖免,難道禍害的基因能遺傳?
3、 “禍”親人驪姬禍害自己和兒子就算了,妹妹和侄子也被禍害了。驪姬的妹妹少姬,也被晉獻公寵並“幸”了,生了個兒子叫“卓子”。驪姬兒子奚齊被裡克殺了以後,荀息和大臣商量,又立卓子為國君,結果卓子也被裡克殺了……至於驪姬的妹妹少姬,也不會有好結果的
夏姬和申公巫臣私奔,導致楚莊王大怒,把丈夫巫臣全族都誅殺了。巫臣的家族本來是個大家族,就是因為夏姬和丈夫跑到晉國,好好的家族一夜之間就沒了……當然,這不是夏姬本意,但確實是因為夏姬引起的……
4、 “禍”相關男人荀息是晉國第一位相國,曾經輔佐晉武公“曲沃代翼”,獻“假途滅虢”之計滅掉虢國、虞國,晉獻公臨終將奚齊託孤給荀息。就是這麼一位忠貞能幹的荀息,因為輔佐奚齊和卓子,在裡克兩弒幼君的情況下,被逼自殺,讓人唏噓……這都是驪姬禍害的!
夏姬沒想害人,但與她床第之歡的男人,差不多都死於非命,不知道這些人牡丹花下死,做鬼風流不風流?
5、 “禍”國驪姬之亂,使晉國發展一波三折,歷經五任國君方走上正軌。不過,晉文公大器晚成,爭霸成功,開啟了晉國上百年的爭霸事業,也算不幸中的萬幸!但是在“五世其亂”的過程中,晉國與秦國也發生了一些不必要的戰爭,對國力多多少少也是個損耗。
而夏姬所在的陳國就沒那麼幸運了,直接被楚莊王所滅。不過,大度的楚莊王後來又讓陳國復國了……但陳國自此一蹶不振,大概120年後又被楚國滅了
夏姬的禍國還沒結束。申公巫臣和夏姬逃到晉國後,聽聞家族被誅,為晉國獻上“聯吳疲楚”之計,並親自跑到吳國,教習吳華人駕駛戰車,提高了吳國的軍事水平,為後來吳楚爭霸打下基礎,並最終導致楚國衰落。
6、 “禍”民禍國當然殃民,戰爭打起來,不管勝敗如何,總有老百姓遭殃……關鍵是因為兩個與他們沒有關毛錢關係的漂亮女人,讓無辜的老百姓遭殃,老百姓窩囊不是?
現在常聽到有人誇美女:“你長得真是禍國殃民”!現在知道出處了……哈哈! -
3 # 逸川歷史
結論:所謂的紅顏禍水都不過是背鍋俠,無論是驪姬還是夏姬,她們都只是恰好出現在一個重要變革的歷史視窗,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罷了。一方面,古代社會有“君權神授”的觀念和“為尊者諱”的傳統,天子或者國君犯了錯誤,人們往往會優先從其他人的身上找原因,從而掩飾上位者的過失,國君身旁的姬妾或者宦官就常常成為背鍋俠。二來,追求低階趣味自古以來就是人類社會的傳統,尤其是那些身居高位者的花邊新聞,更是能夠滿足人們的獵奇心理。在以男性為主體的政治漩渦中心一旦出現女性角色,往往更容易被人們注意到,其在事件中所產生的作用也自然會被無限放大。一、驪姬之亂髮生的背景
驪姬之亂的核心焦點在於晉獻公廢立太子一事,因晉獻公有意疏遠太子,而太子有遲遲無法領悟,最終在驪姬的推動下父子攤牌,結果是申生負罪自殺,諸公子被驅逐。事後晉獻公還立下規矩,宣佈晉國不再蓄養公族,是為“晉無公族”制度的起源。失去公族庇護的公室後來的強卿的摧殘下漸漸失去了對國家的控制力,最後被趙魏韓瓜分,追根溯源似乎都是驪姬之亂惹的禍。
不過,要是把所有的責任都推到驪姬的身上,恐怕是有些太過苛責女性了。驪姬本是亡國之女,其出生的酈戎正是被晉國所滅,身負國破家亡的仇恨,卻不得不委身嫁到仇人之家,這本就是身不由己的事情。後來有了孩子,想讓自己的兒子能安享富貴,不再受人欺凌,這些也都無可厚非。
如果要怪的話,也只能怪她生不逢時,驪姬之亂的爆發,實際上是國際社會的大環境和晉國國內小環境共同作用的結果:
從國際環境上來說,春秋早期由於王室權威喪失,中原各地普遍掀起了一股滅國狂潮,不少西周時期分封的諸侯國都被鄰邦吞併,從而製造了一大批遠超出西周時期諸侯規模的超級大國。我們所熟知的晉、齊、秦、楚、宋、鄭、衛等國都是在這一時期透過兼併其他諸侯而崛起的。
超級大國自然有超級大國的好處,但也有很多無法克服的缺點,尤其是在當時的政治環境下,人們普遍都只有治理小國寡民的經驗,對於如何治理大國尚缺乏現成經驗和制度基礎。而與此同時,隨著國家規模的擴大,這些大國的君主也往往得意於自己的武功,從而連周公老人家給設計的憲法也不管不顧了,於是乎一場曠日持久且蔓延到整個中原的封建制危機便爆發了。具體的表現形式就是臣弒君、子弒父、兄弟相殘、公族內鬥,這些個在西周時期根本不可想象的問題,到了春秋早期卻成了常態。
從國內環境來看,晉國內部不僅爆發了封建制危機,而且還比其他國家都要劇烈。在晉獻公即位之前,晉國剛剛結束了一場長達七十年的內亂(曲沃代翼),獻公所在的小宗勢力經過長期戰爭,以殺五君、逐一君的結果取代大宗,成為晉國君位的合法擁有者。而在晉獻公即位後不久,他就又掀起了一場針對堂叔伯兄弟的大屠殺(聚邑之圍),將他父親晉武公的三代以內旁系血親(桓莊之族)誅殺殆盡。為的就是接觸可能威脅自己的力量,避免曲沃代翼悲劇的重演,並試圖一勞永逸地解決長期困擾各國君主的封建制難題。
二、驪姬之亂的操盤手具體到驪姬之亂這件事上,真正起到決定性作用的還是晉獻公本人。在當時的制度框架下,有“諸侯不再娶”的說法,就是說一個國君可以妻妾成群、兒女滿堂,但有一個前提是不能突破的,那就是一生只能立一位正室夫人。這種規制儘管保守,但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還是有積極意義的,那就是要在最大程度上維護嫡長子繼承製的正常執行。
就拿晉獻公來說,早先他曾經立過一個夫人名叫齊姜,且將夫人的兒子申生確立為太子。可後來齊姜早逝,晉獻公便移情別戀,看上了他從酈戎那裡俘虜來的兩個女子,也就是驪姬姐妹,就非要把驪姬立為夫人。這就給當時的保守主義者出了一個巨大的難題,假如他真的要立驪姬為夫人,那麼申生就不再是嫡長子,他的太子地位也就動搖了。就算是他不動搖太子的地位,等將來正宗的嫡長子長大了,也難保不會對申生髮難,這就等於是給將來的內亂埋下了隱患。當時的人們沒有經歷過這種事情,因此就不知道該怎麼處理,於是便極力勸阻晉獻公,最後卻沒有成功。
晉獻公的這個做法你不管說他是一根筋也好,是色迷了心竅也罷,總歸有一點是確定的:他從來都沒有為申生考慮過。這似乎也就意味著,晉獻公早就不喜歡這個兒子了,立驪姬為夫人,不過就是要提醒太子和擁護他的那些大夫們:如果你們明白我的意思,就趕緊勸太子退位讓賢,免得到最後撕破臉的時候大家都難堪。
事實上,在此後的十幾年裡,獻公曾不止一次地向太子作出過暗示。比如將申生遷出絳都,讓他鎮守曲沃;舉行祭祀活動的時候,故意讓驪姬的兒子奚齊代理,卻不讓太子插手;讓太子領兵,去征討霍國和東山皋落氏,臨出征的時候還賜給他偏衣金玦。這就好比是後來的皇帝要把傳國玉璽和兵符全給了太子,太子要敢接受那絕對是死路一條。可申生卻一直都不理解,父親給他什麼他就要什麼,父親讓他幹啥他就幹啥,這就讓晉獻公很頭疼。本來是想暗示他放棄太子之位的,可你暗示了不下十來次了他就是不懂你能怎麼辦?
晉獻公雖然殺人如麻,可你真要讓他殺自己的兒子還真捨不得,這個時候他就開始猶豫了。驪姬瞅準了獻公的心理,順勢製造了一場下毒事件,等於替他作出了決斷,似乎這責任就全在驪姬身上了。可實際上,即便是沒有這次的事件,時間拖得久了,晉獻公也是遲早會下決斷的。
因此說,驪姬之亂就是獻公為政風格和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晉無公族制度也是獻公內心早已有之的想法。這件事和之前的曲沃代翼、聚邑之圍是一脈相承的,即便是沒有驪姬,也會有其他人出現,即便爆發的形式不是這樣,也會以其他的形式爆發。晉國的體量實在是太大了,一旦國內發生了什麼變亂,外部勢力根本沒有干預的能力,發生在其內部的封建制危機也只能靠自己去消化,自己去解決。這場危機來勢洶洶、無人能擋,就像是一頭髮瘋的野獸,驪姬之亂不過就是這頭猛獸左衝右突、前衝後撞所找到的一個缺口罷了。
三、夏姬之亂髮生的背景按照有關夏姬之亂的一系列說法,夏姬的出現造成了一系列嚴重的後果,就是所謂的“殺三夫一君一子,亡一國兩卿”。其中的三夫分別是公子蠻、夏御叔、連尹襄老,一君是指陳靈公,一子指的是她的兒子夏徵舒,一國指的是陳國,兩卿則是儀行父和孔寧。這裡牽涉這麼多人物,看起來讓人感到眼花繚亂,但實際上都只集中在一件事上,那就是楚莊王滅陳設縣。
這件事的整個過程並不複雜,先是陳國大夫夏御叔死後,他從鄭國娶來的夫人夏姬被陳靈公給看上了,於是就夥同孔寧、儀行父日日公開宣淫於夏姬之家。這件事在國內傳得沸沸揚揚,讓夏御叔的兒子夏徵舒很是難堪,可陳靈公卻絲毫不以為意,依舊樂此不疲地天天拿他們母子尋開心。到後來夏徵舒終於忍無可忍,一怒之下就在馬廄裡射殺了陳靈公自己當了國君,而跟隨陳靈公的孔寧、儀行父見勢不妙拔腿就跑,急忙逃亡楚國去告狀。
這件事本來是發生在公元前599年的五月初八日,楚莊王知道了這件事並沒有理會,到第二年春天還跟夏徵舒在辰陵舉行過會盟。但也不知是什麼原因,僅僅幾個月後,楚莊王突然就以討伐少西氏(夏氏)之亂為由入侵陳國。當時陳國的老百姓還以為是好事,都圍在街頭簞食壺漿以迎王師,完全沒有抵抗的意思,楚莊王輕輕鬆鬆地就把夏徵舒給殺了。但讓人想不到的是,楚莊王在任務完成後突然就跟耍賴的孫猴子一樣,就那麼霸著不走了,還堂而皇之地設定了官吏將陳國變成了楚國的一個縣。
從這整個事件發生的過程我們不難看出,陳國之所以會滅亡主要取決於兩個人,一個就是荒淫無度的陳靈公,另一個就是志在中原的楚莊王。以陳靈公的荒淫,恐怕他宣淫的不止是夏姬一人,只不過是夏姬更具有代表性。
四、楚莊王的野心這其中有一個細節很有意思,楚莊王在得知夏徵舒弒君篡位的事情後並沒有立即聲討,反而還與對方舉行過會盟、簽訂過盟約。等到他去討伐夏徵舒的時候,事情已經過去一年半了,可見他所謂討伐少西氏之亂只不過是隨便摘選的一個理由,滅陳一事早就在他的日程之上了。
而按照有些史料中的說法,楚莊王在滅陳之前曾派人打探過,探子回報說陳國國庫充盈,城牆也修得又高又結實,認為不可攻取。可楚莊王卻認為恰恰相反,陳國本是個小國,能拿出那麼多錢來修城牆,能徵收那麼多糧食來填充國庫,說明老百姓早已經被榨乾了,根本就沒有抵抗的意志——而這可都是陳靈公幹的好事。也就是說,楚莊王之所以要攻打陳國,並不是因為看到他們內部叛亂有可趁之機,而是認為民心可用,即便沒有夏徵舒弒君的事情,這場戰爭遲早是會發生的。那麼楚莊王為什麼非要滅掉陳國呢?
這就要放到晉楚爭霸的大背景中去看了,晉楚爭霸所爭奪的焦點實際上有兩個,一個是鄭國,一個是宋國。這裡面要論起重要性來,宋國似乎還要比鄭國更重要一些,因為宋國所處的位置正好是中原的十字路口,是扼守齊楚交通、貫通晉國與東方魯、邾、莒、杞、等國聯絡的重要樞紐。宋國不論是落到誰得手裡,都會對中原局勢產生革命性的影響。
但讓楚華人感到不爽的是,宋國與楚國之間還隔著陳蔡兩國,這兩個國家就像是插入到楚國版圖內的楔子,經常在晉楚之間搖擺。一旦他們與晉國的關係好了,不僅會阻撓他們與宋國的交通,還會成為晉國侵擾楚國邊境的跳板,讓楚人不堪其擾。
即便是這兩個國家歸附了楚國,可鑑於他們左右搖擺的特徵,楚國也不敢直接越過他們去攻打宋國。他們總要先經過鄭國,阻斷了晉國與陳蔡交往的要道之後,才敢於向宋國發兵,這也是楚國進軍中原的一貫路線。
因此,對於楚國的歷代國君來說,滅掉陳、蔡那是他們朝思暮想的事情。可事情就詭異在這裡,你越是想幹什麼事情,就越容易給你自己惹來麻煩。楚國在春秋時期幾次想要滅掉陳蔡,結果都沒能得逞,後來有一次還引發了全面內戰,這背後的原因是很複雜的。但楚莊王不信這個邪,他能夠滅庸服群蠻、能夠消滅若敖氏,敢於在周疆亮劍、問鼎之輕重,能夠在艱難的環境中趟出一條血路來,他就有理由相信自己能夠hold得住滅陳設縣的後果。但事實上也證明了這條路行不通,楚莊王試探了一下發現中原的反應太大,所以最後他還是給陳國復了國。
從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楚莊王滅陳是出於戰略需要,他所選擇的作戰時機,也是看中了陳靈公橫徵暴斂民心不服的機會,這與夏姬是不是美貌出眾,他的兒子是不是有弒君篡位的舉動沒有必然的聯絡。無論她有沒有出現在這個舞臺上,滅陳設縣也都是大機率會發生的事情。
五、申公巫臣的出奔當然了,由於夏姬的出現,後來在楚國也發生了一系列的事件,比如連尹襄老的死,以及申公巫臣的出逃。所謂戰場之上生死難測,將連尹襄老的死掛在她的身上,純屬有心之人的胡亂攀扯,這裡就不多說了,單說申公巫臣的出逃,實際上是楚共王即位早期卿大夫爭奪權柄的一個縮影。
《左傳》中提到了一個細節,說是在楚莊王時期,楚國伐宋逼迫對方簽訂而來城下之盟,子重在其中立下戰功,便請求將申、呂兩縣的土地作為自己的封邑。楚莊王本來已經答應了,可申公巫臣卻出來勸阻說:“不可以,申、呂是楚國的糧倉,也是抵禦北方的重鎮,應該由王室直屬才便於調遣,不可以將其私有化。如果強行將其劃給私人,晉、鄭兩國就很容易衝破這道防線,直入漢水,這對國家是不利的。”
申、呂兩地既是楚國北上中原的橋頭堡,又是抵禦諸侯南下的北大門,在楚國的地位非常重要,如果將封給擁有實權的大夫,很可能會對中央地位造成威脅,這是其一。其二,申公巫臣是申縣的縣尹,子重公然從自己的嘴裡搶肉吃,恐怕於公於私都是不能答應的。
申公巫臣的勸告有理有據,子重也不敢堅持,但到了楚共王時期,由於共王年幼,情形就發生了變化。歷朝歷代主少國疑的現象往往會伴隨著危機的出現,掌握著軍政大權的卿大夫們難免會藉著國君年少的機會積極擴張自己的權勢。令尹子重自然不能免俗,為了能夠獲得自己夢寐以求的封地,他就和司馬子反聯合起來,共同向申公巫臣發難,申公巫臣哪裡是他們的對手,自然也只能溜之大吉了。只不過他在走之前,事先做好了準備,順帶著把夏姬也給帶走了,這才讓這件充滿腥風血雨的政治鬥爭沾染上了風花雪月的顏色。
至於夏姬,她只是一個處處受人欺凌的弱女子,無論是陳靈公的公開宣淫還是楚莊王的出兵征討,她都沒有反抗的餘地,又怎麼可能起到顛覆一個國家的作用?如果說僅僅因為她長得美就要承擔罪責的話,那是不是她一生下來就錯了?當她的兒子死於非命,自己孤身一人流落楚國的時候,人人都把她當成了一個炫耀的戰利品,她有自己選擇的餘地嗎?她之所以選擇要跟隨申公巫臣出逃,或許也只是想逃離這個是非窩,過一種尋常人生而有之的平凡生活吧,這難道也是錯嗎?
生逢亂世任人採摘已是極大的不幸,身不由己被迫流離更是讓她一生常感悲慼,對於一個弱女子來說,她所承受的痛苦已經夠多的了。可人們不僅不能設身處地去理解她的難處,反而還要讓她揹負那麼重的責任,讓她死後還要承受幾千年來人們的恥笑和辱罵,甚至直到今天這樣一個倡導男女平等的時代裡,這樣的論調仍然層出不窮,不能不讓人感到悲哀。
-
4 # 匠心普洱只在方寸
如果驪姬與夏姬看到這個問題,心中必定是無數頭草泥馬在奔騰,紅顏禍水?你們男人分明才是最虛偽,最不要臉的生物好吧?
說紅顏禍水,怎麼不說你們男人好色成性?一到出了問題就甩鍋?長的好看是我的錯了?回到問題中,驪姬與夏姬都是中國春秋戰國時期有名的美女,在那個動亂的年代,發生在她們身上的故事,甚至比刀光劍影諸侯爭霸的戰場還要精彩。
驪姬是晉國曆史上著名的“驪姬之亂”的主人公,驪姬本是驪戎國的公主,公元前672年,晉獻公伐驪戎國而得驪姬,封為夫人。
驪姬姿色豔美,很快便俘獲了晉獻公的心,並生下公子奚齊。
為了使自己的孩子能夠登上王位,驪姬設計挑撥離間晉獻公與他的其他兒子們,最終導致嫡長子申生自殺,重耳及夷吾逃往他國。
“驪姬之亂”使晉國陷入長達幾十年的混亂之中,最終在重耳回國後,才使晉國重新步入穩定和發展中。但仔細一想,如果沒有驪姬,重耳也不可能成為晉國國君,又何來晉國的霸業呢?
夏姬就更厲害了,夏姬是鄭國公主,鄭穆公的女兒,天生麗質,擁有一張閉月羞花沉魚落雁的傾世容顏。
夏姬的一生,三次成為王后,七次嫁給他人為妻,史稱“殺三夫一君一子,亡一國兩卿”,前後共有九個男人因她而死,而與她相關受死的人更是不計其數。
就連當年赫赫有名一鳴驚人的楚莊王在見到夏姬後,都想將她收入後宮,可見夏姬之美,楚國名臣巫臣更是為了夏姬和拋家棄國,投奔晉國。
夏姬與驪姬,同位傾世美人,在她們的一生中,不知不覺又捲入亂世之中,甚至是攪動天下風雲。如若不是君王貪戀美色,又何來紅顏禍水一說?楚莊王最後還是抵制住了內心的蠢動,沒有被色相迷惑,最終成為天下霸主。
可見,長得美,不是錯,錯就錯在男人君王們沒有自制力。
女人,特別是漂亮的女人,一旦與朝堂扯上關係,往往都會弄出點風雲,人不為己天誅地滅,誰又說的清對錯是非呢?
回覆列表
兩位都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紅顏禍水,又都是絕代佳人結局悲慘,驪姬春秋晉獻公寵妃為自己兒子一手製造了晉國內亂夥同奸臣誣陷太子申生致其含恨自殺又逼連了重耳夷吾兩兄弟,獻公死後自己兒子成功即位但不久被大臣所殺重耳復國之後她被活活打死,夏姬春秋又一美女還與九個男人淫亂終國破君亡、兒子被殺,自己也死於非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