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閒看秋風999

    更正一下,俄羅斯干的不是殖民,而是赤裸裸的侵略,霸佔領土,圈地。比殖民主義更加可惡。

    俄羅斯的農奴制並不意味著俄羅斯的統治者不去進行侵略擴張。換言之,俄羅斯的對外侵略擴張和國內的農奴制並不矛盾。這個和能力沒有一毛錢關係。

    俄羅斯族的先民是東斯拉夫人,是在公元3世紀到8世紀出現在歐洲的一個族群。中世紀的羅斯國家於9世紀興起。

    公元988年,俄羅斯人開始信奉拜占庭帝國的東正教,開始了拜占庭和斯拉夫文化的融合,開啟了下一個千年的俄羅斯文化的旅程。

    蒙古人的入侵侵佔了大部分羅斯人的土地,並在13世紀將這裡變成了金帳汗國的領地。

    後來,莫斯科大公國趕走了金帳汗國即蒙古人,逐漸統一了周圍的俄羅斯公國。從這個時候開始,到18世紀,俄羅斯開始崛起。

    沙皇們透過征服、兼併和探險而瘋狂擴張其領土,成為歷史上第三大帝國的俄羅斯帝國,從西邊的波蘭一直延伸到東邊的阿拉斯加。

    俄羅斯的彼得大帝,這個奠定了俄羅斯現代版圖的人從15世紀起開始向東擴張,他的繼任者們繼承他的遺願,成為歐洲列強之一。

    向東,俄羅斯從清政府手裡掠奪了將近六百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包括外東北、庫頁島和新疆西部。而這些都和俄羅斯是否是封建農奴制,是否有能力沒有必然聯絡。

    決定這一切的,應該是沙皇的野心,以及俄羅斯原本缺乏“不凍港”不能走向海洋而至。俄羅斯歷代統治者都在尋求“不凍港”,走向海洋,控制全球,這才是根本原因。

  • 2 # 天佑中華龍河鄉韻

    雖為農奴制國家,但歷屆沙皇極其重視武力,又靠近歐洲先進資本主義國家,能夠接觸學習到近代的軍事理念和科學技術,又加上龐大的體量,周邊都是些落後的蒙古遊牧部落國家和沒落腐朽的封建帝國,所以侵略成性的沙俄能夠對這些國家所向披靡,蠶食鯨吞!

  • 3 # HE觀察

    一戰之前,英國、法國和德國等先進資本主義國家,其在全球各地搶佔殖民地,主要是非洲、亞洲、北美和南美,建立殖民地的目的,是低價掠奪這裡的原料並將殖民地作為本國工業產品的銷售市場,這樣做的好處,是既能夠扶持本國工商業的發展,又能夠有系統的從殖民地獲得財富,這些國家的殖民地貿易體系具有很強的排他性,諸如德國商品難以在英國殖民地銷售,英國商品也難以在法國殖民地銷售,實際上劃分了各自的貿易範圍,這也是後起資本主義國家要打破這種貿易體系的主要原因,為本國商品開啟更廣闊的市場,只不過,德國選擇了戰爭,而美國則堅持“門戶開放”政策。

    相比之下,即便經過了亞歷山大二世改革,俄國的資本主義發展也更為落後,俄國的經濟在那個時代,主要是向歐洲出口糧食和木材,其工業產品幾乎沒什麼競爭力,因此,俄國的對外擴張與西歐的殖民地模式完全不一樣,而是更為傳統的拓展領土,可以看出,英法德在遠離其本土的其他地區,都有殖民地,而俄國是沒有海外殖民地的,俄國只是向西、向南、向東拓展領土。

    被印在盧布上的穆拉維約夫雕像

    向東方進軍,俄國幾乎沒有遇到什麼阻礙,西伯利亞等地的土著民族在俄華人的進軍過程中,被大量種族滅絕,俄華人一路打到太平洋沿岸,不僅佔領了海參崴等原來的中國控制區,甚至跨過白令海峽到達了阿拉斯加,其後因為距離遙遠,沒有什麼產出(只有皮毛),以及美國內戰中俄國海軍出兵等緣故,最終將阿拉斯加賣給了美國。

    而在西面和南面的擴張,則遭到了瑞典和英法等國的強力阻止,尤其是克里木戰爭,到了19世紀中期,俄國的擴張之路基本已經停止。因此,落後的農奴制俄國,其擴張模式跟英法德的殖民地模式完全不一樣,俄國始終沒有建立起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二月革命後的克倫斯基資產階級政府,又被布林什維克的十月革命墊付,建立起蘇維埃政權。不過,這種跨越太大了,馬克思也在其著作中明確提到,“社會主義應該首先在發達的西歐資本主義國家實現,而不是落後的東方(指俄國),否則會演變成一場殺戮的災難”,事實證明,馬克思還是很有些先見之明。

  • 4 # 極度駭客

    一、俄國的強大就是建立在不斷的侵略和掠奪基礎上的。俄國從最早期的一個莫斯科邊陲小鎮,到發展成為莫斯科公國,再壯大到沙皇帝國,可以說就是透過發動侵略,霸佔他國領土,掠奪經濟資源,奴役覆華人民,才有了沙俄帝國的廣闊領土和強大。特別是到了彼得大帝繼位期間,對俄國的政治經濟和軍事進行了一系列改革,提高了俄國的綜合國力,並透過發動戰爭,使俄國版圖和勢力進一步擴大和增強,一舉奠定了俄國走向世界強國的基礎。

    二、俄華人的血統注入了原始蒙古人桀驁好戰的基因。現在的俄羅斯人被眾多網民稱之為“好戰民族”,這裡面有一段不被文字記錄的歷史原因,那就是俄國在歷史上曾經被蒙古人幾乎全部佔領,當時的蒙古族人,屬於遊牧性質,被中原稱之為不開化民族,貫有桀驁不馴、好戰鬥勇、茹毛飲血的看法,在俄國被蒙古統治和蹂躪期間,俄華人後代的血統被篡改,具有了蒙古人粗獷和蠻橫的一面,這也是為什麼說後世的俄華人是蒙古血統的原因。雖然這種觀點不太被現實接受,但是在野史當中比較支援。

    三、對亞歐文明的汲取是俄國能夠達成侵略戰爭的支撐。沙俄帝國之前,俄國雖然也是在發動侵略戰爭,但是那個時候,俄國的侵略戰爭指導思想,與歐洲的侵略戰爭還有很大區別和落後,歐洲國家的對外侵略,不僅僅是戰爭,往往還有樂於被陷落國接受的做法,那就是在佔領一個國家後,並不是要殺光、燒光、搶光,而是建立起傀儡政府,形成殖民地,並提供先進的技術和經驗,以創造更多的經濟價值為目的,所以那個時候歐洲擁有殖民地的國家都非常發達和富有。俄國也是在引進了西方化發展模式後,透過改革極大的推動了俄國的發展。同時俄國地處亞歐兩塊大陸,亞歐文明都不可避免的傳到了俄國,雖然俄國是農奴制度,但並不妨礙俄國綜合國力的提升。

    總之,俄國就是因侵略擴張的利益驅使,好戰鬥勇天性的抒發,以及統治階層的野心,使俄國的侵略行徑變得主動化和正常化,同時也因為對東西方文明的吸收和薈聚,為侵略行動提供了條件支撐和動力。

  • 5 # 東方評史

    傳統上的沙皇俄國是一個帝國,但在十月革命爆發後的蘇聯成立之前,它在世界上就從來沒有成為一個強大的帝國,它既不能與英法兩國相提並論、而在軍事上還不能對新興的普魯士王國形成壓制,更甚至在戰爭中也不能戰勝新崛起的二流國家日本。

    儘管它如此糟糕,但並不妨礙它對掠奪土地的野心和貪婪。

    首先需要說明一件事,所謂的殖民地與國家版圖或者領土概念是有區別的,通俗的說殖民地是租借或者說是租用,而領土或者版圖就不同了,那完全是靠掠奪成為己有,是神聖不容侵犯的,一句話一寸也不行、沒有商量的餘地。

    這就是英國、法國和西班牙的海外領地與俄羅斯國家版圖的不同。

    換句話說,印度是英華人的殖民地,如果zhong /guo 與印度發生了領土紛爭,英國是不可能替印度出兵和別國交戰的。

    但領土或者國家版圖就不是這樣了,不管是不是掠奪別人的,但它至少是神聖不可侵犯的。

    就象俄羅斯和日本的北方四島地區,俄羅斯其實也是搶佔的,但現在的主權可是俄羅斯的。

    其實農奴制的概念著實有些模糊,定義欠缺考慮。

    比如說歷史教科書一般會把人類的發展史劃定為原始社會時期、奴隸社會時期和封建社會時期。

    原始社會時期這個定義本身還不算錯,沒有文字、生產力低下,當然算是原始社會了。

    但奴隸社會則不同了,所謂的奴隸其實就是在戰爭中的俘虜和在本國犯了罪的人犯,他們的所有行動就是無償的為政府機構提供一切義務服務。

    至於什麼是封建社會,我在此不想多說,同時也與本文無關。

    所以說到當時的沙皇俄國是農奴制國家我不太贊同,如果照這個概念的話,現在的美國還是農奴制國家呢!

    其實說白了,它就是一種生活形式而已,只是他搞的沒有別人好!

    然而話又說回來,不管它是不是農奴制制度也好、還是資本主義也罷,都與它去搶佔別人領土無關。

    只要是他想去搶、只要是他有這個野心,只要他有這個實力、只要是他手中有槍有炮,他就可以去掠奪。

    這個與他實行的什麼制度無關!

  • 6 # 夢想成臻3

    十月革命前,沙皇俄國農奴制對它的擴張和侵略沒有絲毫的聯絡。侵略和擴張是它的本性。是從它的祖宗繼承來的。

    從彼得大帝(1682一1765)到葉卡捷琳娜(1762一1796)及他們的後代至1914年期間領土總面和2200萬平方公里,其中就有1700萬是搶來的殖民地。他們跟歐洲國家在全球爭奪殖民地有著質的不同。歐洲的英法等國掠奪殖民地是為了殖民地的資源和推銷他們的工業產品。沙皇俄國佔領別國的領土,是為了統治它,把別國的領土劃為自已的版圖。

    從17世紀末,西歐各國從封建制度逐漸改革成為資本主義,開展工業革命。沙皇俄國也進行改革,為得是鞏固他的農奴制度。為的是維護他們的反動統治。

    彼得大帝也從政治上,經濟上,軍事上進行改革。也建立起了強大的陸軍、海軍。為的是侵吞別國領土。維護他的農奴制。為的是爭霸世界,功夫不負有心人,這個時代,沙皇俄國已經成了歐洲的憲兵。

    沙皇俄國周圍是一些比較落後的國家和地區,其中就包括我們中國,沙皇俄國從中國就侵吞了50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這就是沙皇俄國有能力在國際上侵吞殖民地的事實。

    圖一彼得大帝

    圖二葉卡捷琳娜

    圖三沙皇俄國的版圖

  • 7 # 張大雷最有錢6699

    俄國在十月革命之前的十九世紀中葉,還是一個野蠻落後的農奴制國家,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遠遠落後於西方歐洲國家。但俄國清楚地知道,英法德等歐洲強國,資本的雄厚,實力的強大,無不以建立殖民地有關。生性強勢的俄國自然也想用殖民統治擴大影響和實力。

    但是,俄國與西方歐洲國家擄取殖民地的目的和方式截然不同。英法德工業實力強大,所以,他們搶佔殖民地,主要是為了搶佔殖民地國家的市場,一方面向殖民地輸出自己的產品獲取利益,一方面掠奪殖民地國的財富、資源。相比之下,俄國的工業發展滯後許多,資本主義發展也沒有一個完整的體系,所以,俄國獲取殖民地的方式便是強取豪奪式的領土霸佔。向西、向南、向東拓展領土。尤其是,西伯利亞的土著民族與俄國軍隊相遇交鋒時,被大量屠殺。

    這也就是一個農奴制國家能夠從國際市場上獲取殖民地的主因——殺戮。

  • 8 # 歷史風暴

    俄羅斯是一個東歐國家,自從伊凡四世時期,俄國就開始進行中央集權統治,沙皇的權利比歐洲其他國家國王的權利要大得多,這也是俄國有條件不斷進行對外戰爭的基礎。

    俄羅斯作為一個東歐國家,只需要越過烏拉爾山就可以進入西伯利亞地區,這裡土地遼闊,資源豐富,居民卻非常稀少。所以,當俄羅斯統一後,在沙皇的支援下,俄國開始了對東方的探險,無數冒險家和商人率領亡命之徒一批批來到這裡,他們殺人越貨,奪取皮貨和牲畜,俘虜婦女與小孩,把西伯利亞當成自己的樂園。

    這種掠奪,讓冒險者賺的盆滿缽滿之外,給沙俄政府也帶來了豐厚的回報。

    據統計,1589年,俄國國庫收入的大約3.5%是透過掠奪西伯利亞地區的貂皮獲得的。到了1605年 ,這一比例增加到11%。到1644年,貂皮收入還能達到國庫收入的10%,也就是說僅依靠貂皮一項收入,俄國政府就可以輕鬆養十幾萬軍隊。假如這件事被同時期的明朝皇帝崇禎知道,估計得頓足捶胸,因為僅遼餉一項就讓明朝國庫空虛,百姓苦不堪言,甚至導致李自成參加了起義軍。假如當時崇禎能夠想辦法搞到西伯利亞的貂皮,再把這些貂皮賣給國內的有錢人,估計遼餉問題就解決了。

    除了貂皮,還有熊皮、狼皮、狐狸皮等,這些產品不僅被賣到歐洲,還成為了當地的硬通貨。在西伯利亞當地,六張狐狸皮可以買一個通古斯姑娘,這讓初到西伯利亞的冒險者們欣喜不已。

    到了17世紀,俄華人已經在西西伯利亞和中西伯利亞建立起了有效統治,在這裡保有武裝力量上萬人。

    俄國完成對西伯利亞的征服,主要原因是西伯利亞地區還處於社會發展的較低階段,當地老百姓根本無法與武裝到牙齒的俄華人作戰。

    西伯利亞氣候寒冷,這裡的植物生長緩慢,所以每平方公里土地可以養活的動物和人極少。再加上當地土著主要過著遊牧或者遊獵的生活,單位產出比農耕生產方式更少。據估計,在當時的西伯利亞地區每平方公里只能維持0.2個人生存。1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也就只有2000人左右,和內地一個村子的人口差不多。所以,當俄華人成群結隊來到這裡的時候,當地人只能倉促組織起幾十人上百人的抵抗力量,這和遠道而來的探險隊在人數上並沒有優勢。而探險隊已經裝備了火槍和火炮,無論攻堅還是野戰都佔有極大優勢。那些當地人衝向俄華人的時候,只需要放幾排搶就可以將他們打跑。

    躲到村寨裡也無濟於事,探險隊的大炮雖然不能和紅夷大炮相比,但對付這些木頭堡壘和土牆也是搓搓有餘。所以100名左右的哥薩克人就可以縱橫無敵手。

    即便進入到外東北地區,雖然這裡很多民族已經開始農耕生活,人口密度遠超中西伯利亞一帶,但在俄華人火器的威懾下照樣不是對手。

    俄國探險隊隊長波雅科夫在1644年曾經率領130多人的探險隊,對精奇里江地區進行侵略。依靠火器的威力,一路經過達斡爾人、鄂倫春人、赫哲人的領地,最後到達黑龍江口。

    與侵略者相比,當地人的武器太過簡陋,他們缺少鋒利的刀劍,只能依靠鹿角做成了弓進行反擊,結果在戰鬥中被打得大敗。

    可是,侵略者在遇到正規軍的時候就不行了。

    1654年,斯傑潘懦夫率領370名哥薩克流竄到松花江一帶,與700名清、朝聯軍發生激戰,這700人中300名是滿洲武士,300當地土著,還有100名北韓火槍手。雖然哥薩克人全都裝備了火器,仍然在野戰中被擊敗,退出了松花江一帶。可以說,在面對清初正規軍的時候,哥薩克的戰鬥力並不出色。

    以上!

  • 9 # 羅西小南多

    首先沙俄於1861年頒佈《解放法令》即廢除農奴制,十月革命發生於1917年11月,已不是農奴制國家半個多世紀了,其次沙俄沒有海外殖民地,因為俄國熊不要殖民地,但比西方謀求殖民地的做法更狠,是直接吃土變成自己的領土。沙俄搶別國領土很是有一手。在克里米亞戰爭(1853~1856年)中被英法聯軍暴揍,進而暫時退出對奧斯曼土耳其的入侵。當第二次鴉片戰爭(1858~1860年)發生時,沙俄也跑到中國這邊來趁火打劫,不費一兵一卒,僅假裝和中國共同防禦,分別於1858年簽訂《璦琿條約》得到外興安嶺到黑龍江約60多萬平方公里領土,1860年簽訂《北京條約》得到烏蘇里江到北韓沿岸約40多萬平方公里領土,一百萬領土就這樣被割走了,敢情中國是同樣被英法打敗的?怎麼好處被沙俄佔盡,搞得中國大東北變成小東北,可見沙俄的外交手腕了得!隨後緊接著就到1861年沙俄農奴制改革。為何沙俄如此對土地的痴愛?這就和它農奴制很有關係了!當時沙俄有4600萬農奴,雖然從西方引進一定的工業技術,但仍具有典型的封建性、軍事擴張性,是帝國主義最薄弱的一環。就是這種封建性,像中國封建王朝一樣,對土地的痴迷無以復加,所以自伊凡雷帝以來就沒停止過領土擴張。沙俄天然的優勢是距離歐洲近,憑藉從西方學點槍炮軍事技術,對付東方傳統的農業國綽綽有餘了,所以入侵吞併鄰國的領土相對容易了很多,搭著西方文明的東風也就算了,還敢和當時的世界老大、老二搶地盤,不在克里米亞戰爭中被暴揍才怪?我是歷史小玩家,關注我哦,一起分享更多精彩!文中圖片均來自網路,如侵權速刪。謝謝!

  • 10 # Siegfried

    首先,我要糾正一下,俄國並沒有建立殖民地,它是直接對周邊國家和地區進行蠶食,使其成為自己領土的一部分。

    其次,俄國在1861年就實行了農奴制改革,從法律上廢除了農奴制,農奴制並不是十月革命之後才結束的。

    第三,農奴制與對外擴張之間也並不矛盾,甚至對於16-17世紀的俄國來說,農奴制對國家的發展還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農奴制的起源、發展及初期影響:

    1. 在蒙古統治時期,農民要向王公貴族交租稅。王公貴族則要向蒙古人納貢。戰時,王公貴族還要率領軍隊隨蒙古人出征。打仗的兵源從哪裡來?只能從農民中來。每十個農民中就要出一個兵。所以各王公貴族都必須確保手上有足夠的土地和人,尤其這些人不能是自由人,萬一他們移民了,王公貴族們既湊不齊上繳蒙古人的貢賦,也找不到打仗所需的兵源。因此這些人就必須依附於自己的領主,不能隨便搬家和“轉會”。這樣他們就成了失去一定自由的“農奴”。

    2. 由於俄國的前身莫斯科公國地處伏爾加河流域,屬於開發較晚的地區。在蒙古人入侵之前,這一區域有許多沒主的土地,不少王公貴族們在此拓殖,圈佔了大片土地。在蒙古人入侵之後,大量流民為躲避戰亂遷居於此。這些流民透過地主的借貸而安頓下來,同時還要租種地主的土地以維持生計。而欠地主的債又無法短時間內還清,甚至是在地主的土地上幹得越久,欠的債就越多。所以,這種債務關係也逐漸使農民喪失了自由,從而進一步強化了農奴制。

    3. 蒙古人改變了原先鬆散、各自為政的羅斯王公體系。他們規定每個王公必須向蒙古汗庭提供各種賦稅,戰時要提供軍隊隨蒙古人出征。在蒙古人統治結束後,俄國把這套制度照單全收,並且變本加厲。這套制度到了沙皇時代就演變成貴族和臣民必須向沙皇繳稅、效忠,為沙皇服兵役。從此,一套自上而下的中央集權體制逐步建立起來。實行農奴制在當時有利於俄國增強綜合國力、擴大國家收入、打擊封建割據、穩定國家政局。

    蒙古人的到來摧毀了基輔羅斯(俄國的前身),卻刺激了羅斯人民族主義情緒的增長,也加速了新民族(即後來的俄羅斯、白俄羅斯和烏克蘭)的形成。蒙古人是草原的烈火,燒掉了舊的體系,也給了新勢力以發展的空間。由莫斯科公國發展而來的俄羅斯人原來的系統軟體已被蒙古人完全解除安裝,蒙古人用自己的系統軟體給他們重灌了一遍。因此,歐洲有一句諺語:把每一個俄羅斯人的軀殼剖開後,發現裡面的靈魂都是韃靼人的。

    從此,俄羅斯人不再是傳統的歐洲民族,他們走上了一條帶有蒙古色彩的對外擴張之路,且至今他們仍然沒有完全融入歐洲。安裝了帶有蒙古基因系統軟體的俄國,便在這個軟體的驅動下,使整個國家機器開始高速運轉起來,並向它周邊的國家和地區投去炙熱的目光。俄國開始衝破古代基輔羅斯的地域範圍,邁開了對外擴張的腳步。

    俄國的擴張

    俄國的擴張主要是在東、南、西三個方向:

    1. 向東擴張主要是針對廣袤無垠的西伯利亞;

    2. 向南擴張主要是吞併中亞和高加索地區;

    3. 向西擴張的物件則是波蘭-立陶宛王國(包括今天的白俄羅斯和烏克蘭)、波羅的海東岸和土耳其佔領的黑海北岸地區。

    俄國之所以能順利實現對外擴張,主要有如下原因:

    1. 周邊國家文明程度相對落後,且國小民寡,根本無法與俄國抗衡。尤其是東邊的西伯利亞,其面積達1322萬平方公里,但卻人口稀少,只有一些蒙古人的後裔和落後的遊牧民族散居在這裡。在西邊,即便是文明程度較高的波蘭-立陶宛王國也是實行的農奴制。波蘭大貴族大規模地兼併土地,導致了大批農民變為農奴。

    2. 俄國從彼得大帝開始實行全面西方化的改革,國力得到快速增強,周邊國家與俄國相比,無論是在政治、經濟、還是在軍事上都存在代差。比如波蘭-立陶宛王國,其國內自殺性的貴族民主制度更使得大貴族的經濟獨立有了政治上的保障,他們形成了國中之國。如此鬆散的政體自然無法與已完成中央集權的俄國相抗衡。位於與亞洲的國家和民族則更加落後,他們只能用冷兵器去對抗沙俄的火槍。

    3. 俄國也在擴張中不斷增強了經濟實力,比如廣袤的西伯利亞就為俄國創造了大量財富。俄國商人透過向西歐出口毛皮和木材獲得了鉅額利潤。從而與周邊國家形成了馬太效應的局面,即強者越強,弱者越弱。

    19世紀中葉,西歐各國陸續完成工業革命,實行農奴制的俄國則越來越跟不上時代的腳步。一場克里米亞戰爭讓俄國認識到了自己的落後,這才有了後來1861年的農奴制改革。農奴制改革之後,俄國開始開啟了工業革命,國力也有了大幅提升。此後,俄國又強化了在巴爾幹、中亞和東亞的擴張。至第一次世界大戰前,沙皇俄國已擁有220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地跨歐亞大陸,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六分之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想學習機器學習理論,有什麼書值得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