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無宇倫比cy

    匈奴自先秦時期始就開始屢屢進犯中原王朝,之所以在漢代以前沒有寂滅是當時的統治者都在恢復生產,養精蓄銳。而到了漢武帝時間,已經容忍了許久的和親政策也宣告結束,漢武帝開始大力圍剿匈奴。歷經衛青,霍去病舅甥倆的戮力同心逐步把匈奴趕往河西往西的大食地區。

    再說為什麼會沒落,主要是沒有統一的政治制度,當時的匈奴還是部落,沒有達到封建專制王朝的有力保障。所以久而久之,物競天擇在那個時代一樣適用,優勝略汰在現代社會依然適用。

  • 2 # 依軒凝碧落

    在中華民族五千年演化史上,有一個非常強大,而且曾長期位居中國北方內外蒙古高原的遊牧民族,而那個民族就是匈奴,這個民族善於在惡劣條件下生存,且能征善戰,但它為何沒落,看似偶然,其實是必然。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但我個人認為導致它沒落至少有以下三點原因。

    根本原因——沒有共同的文化的文化基礎和價值觀念

    在中國北方蒙古高原‘逐水草而居”而又完全統一內外蒙古的只有匈奴,突厥,回紇(回鶻),蒙古這四個民族直系後裔的卻唯獨沒有匈奴。很重要的一點是後三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基礎和價值觀念,首先說說突厥,後來雖被回紇人趕出蒙古草原,但敗走中亞和西亞的突厥人接受了伊斯蘭文化,在其亞洲中西部,北非,南歐建立起了更加龐大的奧斯曼突厥帝國,20世紀20年代建立起了土耳其共和國,再如回紇(回鶻)也是接受了伊斯蘭並最終以唯吾爾族和裕固族兩支直系後裔延續至今最後在說說蒙古,在未征服中原之前,已經有了自己的原始宗教—薩滿教和自己的蒙古文字,後來又接受了中原文化,元末明初雖退回漠北,但依然強大,因為此時蒙古已經形成了自己的,較為牢固的文化價值觀念,但這一切匈奴很少有過,頻繁的變動和遷徙使他們無法形成文化積澱,文化非常落後。狹窄的“馬背”是他們生活的全部,進而產生了單調的“馬背文化”。有些匈奴貴族開始認識到文化落後的危險性,漢文帝時期,他們曾組織討論是否吸收漢民族的文化和價值觀念。但投降匈奴的漢朝宦官中行曰認為,匈奴不能學習漢朝文化,那樣將丟掉自己的傳統。這一建議最終被匈奴統治者採納。由於沒有“精神家園”,匈奴很容易在遭受大的自然災害和慘烈戰爭後,整體迅速衰弱。相比之下,當時的西漢“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靠皇權思想和政治教化進行思想統治。在歐洲,羅馬文明起到了教化四方的作用,它強有力地維繫著羅馬龐大版圖內歐洲各民族在思想上的聯絡。在羅馬文化影響下日耳曼文化,盎格魯—撒克遜文化已在歐洲形成並有形成國家雛形的趨勢所以匈奴人強有力的攻擊並未沖斷他們的文化紐帶的作用。

    2 深層原因——沒有一個固定的政治體制和政治綱領

    匈奴族內部部落林立,當一個部落強大時,總是依靠武力將其它部落征服,雖分疆而治,但始終未落實處,但某一單于過逝後,就會造成內部爭鬥陷入混亂,這樣不斷的一亂一治造成了政局的嚴重動盪。當時的西漢政權則依靠固定的道德準則確立了穩定的統治。結果,在漢文帝時期還佔優勢的匈奴,到漢武帝時就被對手徹底打了一個翻身仗。但匈奴沒有吸取教訓,進入歐洲後,他們仍想依靠武力擊敗羅馬帝國。在龐大羅馬帝國疆域內,分疆而治,地方有各總督擔任省長,明確了上下級,較好的處理中央與地方的關係.而匈奴這一點又未做好。

    3 直接原因——在戰略戰術和武器裝備上不思進取

    匈奴人有“馬背上的王者”之稱,每個戰士從兒時就開始進行騎射訓練,成為使用長矛的好手和騎射專家。根據歷史記載,馬鐙就是匈奴人發明的,這個不起眼的簡單裝置,可以讓他們在馬背上騰出雙手來操縱長矛和弓箭。匈奴人的弓在當時也非常先進,是由金屬、野獸的筋骨和植物纖維所構成的複合弓,這種弓在相當長時間內遠比歐洲人使用的笨重的木質弓輕便靈巧,它使匈奴人可以在馬背上向各個方向連續放箭。但是,剽悍的匈奴人沒有認識到,如果不對自己現有的技術不斷進行改良,就將面臨失敗的命運。而早在戰國中期的一個毗鄰匈奴的趙國在與匈奴的作戰中就發現了當時匈奴騎兵的優勢當時的趙武靈王以次還發動了一場改革史稱胡服騎射,而當時的漢武帝也發現了著一點也主張騎兵的輕裝簡陣,在西方羅馬軍隊和愷撒時代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語。步兵裝備有很大變化,全金屬表皮的盾牌取代了木製盾牌,防護性增強。羅馬步兵從前慣用的重型標槍被一種超輕型標槍替代,這種標槍雖然穿透力稍差,但射程可達五十米。作為西羅馬人的盟友,西哥特人在與匈奴人作戰時,不斷吸收匈奴的戰術精華,進而採取了更有針對性的應對措施:以大量的重灌騎兵為核心,戰鬥時由鐵騎衝擊敵陣,步兵隨後掩殺,這種“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戰法使匈奴人吃了大虧。歷史證明,正是西哥特人的致命一擊,使得匈奴人敗在歐洲從此一厥不振。經過在歐洲的長期征戰和輾轉遷移,匈奴人選定匈牙利草原定居下來,但匈牙利草原相當狹小,據估計只能養活三十萬頭牲口,根本無法承受大規模放牧;加之被征服民族的供奉頗豐,使匈奴人不用辛苦勞作就可以衣食無缺,匈奴人逐漸改變了遊牧的習慣,定居下來,也就慢慢丟失了遊牧民族的銳氣。

    由於匈奴人的牧馬數量越來越少,不得不擴建步兵以補充騎兵的不足。這就為匈奴在軍事上的失敗的原因之一。自此匈奴消失在歐洲的民族之林中,在亞洲就完全融入漢人。完全被漢化了,消失在歷史的記憶中,消失在人們的腦海中。

  • 3 # Agate

    匈奴可以稱的上是彪悍、兇猛的代名詞,而就是這樣一個部落或者說是時代怎麼沒落甚至滅亡呢,究其原因,歸根結底是缺少了一樣人類發展程序最不可缺少的東西,那就是文明。

    

    文明是促進人類社會發展最不可或缺的,比如:文字、語言等等,而匈奴則一慣的發展外在的軍事力量,雖然最後也是由於當時的西漢以及羅馬的兩面打擊,卻也是倒在了人類進步文明進步的途中。

  • 4 # 春風如沐695

    匈奴是西漢之前北方最大的遊牧民族,它侵略性很強,彪悍勇猛,縱橫千里鮮有敵手;自漢武帝時期始,漢朝政府採取了強勢的軍事外交,“窮兵黷武”終於有了收穫,在李廣,霍去病等一干精兵強將的打擊下,匈奴遭至了滅頂之災,王庭被犁,單于遁逃,“五胡之首”終於滅亡。不過,後來的鮮卑族,遼,金,蒙,滿甚至是高麗人,都或多或少留存著匈奴的血脈,直到今天……

  • 5 # 細雨之魚

    匈奴本是一個統一的部落,戰鬥力強,但是漢武帝時期,被衛青和霍去病一通瘋狂打擊後,主要分成了三個部落,分別為西匈奴,北匈奴和南匈奴。我們接下來就說說他們的去向。

    先說說西匈奴。漢武帝時期衛青和霍去病的遠征,使匈奴在蒙古地區實力大減,於是,匈奴開始到西邊發展,畢竟距離漢朝要遠一點。但是漢朝也要控制西域,於是漢朝與匈奴的主戰場轉戰到塔里木盆地。但是西匈奴還不是漢朝對手,一部分就投降了漢朝,另外一部分匈奴一直被追著向西跑去,最後被漢朝消滅。就此,漢朝成了中亞的霸主。西匈奴則徹底消失在歷史中,因為他們沒有文字,也沒有與任何一個有文字的文明國家有接觸。

    再來說說北匈奴人。由於西漢末年新朝引起的動亂,匈奴得以重新在塔里木地區建立威信,又崛起了。但就在此時,匈奴內部又發生了分裂,他們一部分投降了漢朝,居住在內蒙古,山西和甘肅的北部,這一部分就是南匈奴。

    後來在蒙古地區,耿秉和竇固對北匈奴作戰取得了巨大的勝利,而在塔里木地區,班超完成了對塔里木匈奴部落的徹底征服。後來,東邊的鮮卑開始崛起,從東邊不斷騷擾北匈奴,那時,北匈奴在東漢連續的打擊下已經不可避免的衰落。後來北匈奴徹底被鮮卑消滅了,就這樣,北匈奴消失了。

    南匈奴是之前投降漢朝的匈奴人。雖然他們向漢朝降服,但是並非完全安寧,他們也發起過小規模的叛亂,但很快就被鎮壓。後來,曹操將南匈奴分成五部,都安置在山西這一塊兒。等到西晉的時候,八王之亂後,匈奴又乘機崛起了,他們有一部落以前曾經被漢朝賜姓劉,就是劉淵,消滅了西晉,並且國號立為漢。南北朝期間,還有許多匈奴人建立的小國家,在這數百年的混戰中,他們不斷被漢化,最終和中華民族完全融合在一起,從而消失了。

    總的來說,西匈奴人被漢朝擊敗後消失了,可能跑到了歐洲,但是史書並沒有記載,反正和中國再無干繫了,北部遊牧的匈奴人被鮮卑人征服後消失,而南部投靠中原政權的南匈奴,在五胡十六國時期同樣被不同分支的胡人和漢人擊敗,最後被徹底漢化。

  • 6 # 77東

    歷史上的匈奴很強大很猛但遇到了更強大更猛的猛人秦皇漢武的猛烈打擊,元氣大傷一蹶不振

    秦始皇派大將蒙恬率軍大敗匈奴,致使“匈奴不敢南下牧馬,士不敢彎弓以報怨”

    雄才大略的漢武帝決心徹底消除匈奴之威脅,對其持續大規模用兵,在兩位軍事天才衛青霍去病率軍毀滅性打擊下,匈奴土崩瓦解四分五裂再無戰之力,整個民族被迫向西遷徙,曾經不可一世的匈奴慢慢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

  • 7 # 南宮雁門

    強大一時的民族有很多,匈奴只是其中的一隻。歷史上也就中華文明是常勝不衰的。所以就不要以為別的民族也能長盛不衰。對別的民族來說衰落了也是很正常的事情。而且匈奴還十分好戰,正所謂好戰必亡,所以匈奴的沒落和滅亡都沒什麼好奇怪的。

    匈奴是北方草原的上的一個很古老的民族,據說他們是夏朝滅亡後有一部分夏朝的移民來到了草原漸漸的就成為了後來的匈奴。

    匈奴在商周時期在北方草原一直沒有形成氣候,在趙國時期漸漸形成氣候。趙國是中原各諸侯國中最靠北的國家。和匈奴有過一些接觸。趙國的趙武靈王還仿效匈奴對趙軍施行了胡服騎射的改革。改革的效果相當好,據說當時趙武靈王曾打算滅掉秦國。雖然秦國是春秋五霸,又經過了商鞅變法實力不可小覷但趙武靈王還是有這樣的底氣這就充分的說明了胡服騎射改革的效果之大。後來趙武靈王死了,胡服騎射不知因為什麼原因淡出了舞臺。到了戰國末期,匈奴漸漸形成規模,趙國就經常受到匈奴的掠奪。李牧鎮守趙國的北部,曾經殲滅了匈奴十萬騎兵,讓匈奴十幾年不敢南下。

    雖然李牧殲滅了匈奴十萬騎兵,但匈奴越來越強盛。這已經不是殲滅了十萬騎兵就能消滅的了。後來,秦始皇發動了滅六國的戰爭,匈奴曾趁中原混戰的機會侵佔了河套地區。秦國當時無暇顧及對付他,就沒有與他交手。

    後來,秦始皇的方士在占卜的時候占卜出了亡秦者胡這四個字。秦始皇一看這個胡字立馬就想到了匈奴。因為中原地區一直稱以遊牧為主的北方民族為胡人。秦始皇一看胡人能滅亡大秦,當即下令讓蒙恬率大軍北伐匈奴。蒙恬奪回了河套地區。然後秦始皇在國內徵調民夫前去修築長城,將之前燕趙等國修築的長城連線起來來防範匈奴。

    不久之後爆發了秦末農民大起義,秦朝滅亡了。劉邦項羽經過一番爭奪,最終劉邦戰勝了項羽奪取了天下。建立了大漢。

    在中原大地征戰的同時,匈奴也出現了一位偉大的首領冒頓單于。他滅掉了東胡,將匈奴推向了鼎盛。這時的匈奴有騎兵四十萬人。

    在大漢建立後不久,韓王信就造反了,他向匈奴尋求幫助,匈奴答應派兵來幫助他。後來韓王信和匈奴的軍隊被劉邦給打敗,他們往北逃跑,劉邦率領軍隊追擊,此時冒頓單于將計就計引誘劉邦繼續追擊他們。但劉邦追的太急了,跑的太快了,導致後面的大部隊都沒有跟上他。冒頓率領騎兵將劉邦包圍在白登山這個地方。劉邦看山底下一片一片的都是匈奴的騎兵覺得自己這次是插翅難飛了。後來陳平用計幫劉邦逃脫了出來回到了大漢。

    在回到大漢以後,劉邦覺得一時半會的打不贏匈奴,而且國內剛經歷過戰爭需要休養生息所以就對匈奴採取了和親的政策。經常將漢朝的公主嫁到匈奴,每年還給匈奴很多的財物。但匈奴就像是一頭喂不飽的狼仍然在不斷的劫掠漢朝邊境的城鎮。匈奴的單于曾經寫信調戲呂雉,樊噲要率軍前期討伐他。但是遭到大臣們反對,最後這事就不了了之了。

    在文帝景帝時期,國內還在休養生息,對匈奴還是以和親為主。匈奴多次深入漢朝內地進行搶掠,文帝景帝也曾想派兵消滅匈奴但一直都沒有遇到匈奴的主力。這樣就到了武帝時期。

    武帝前期,匈奴十萬騎兵深入漢朝內地進行搶掠,朝廷組織了三十萬大軍準備消滅匈奴。但是由於匈奴的狡詐和漢朝將帥的怯戰導致消滅匈奴再次無功而返。朝廷為此處置了多位當時帶兵作戰的將領。

    後來,漢武帝命衛青,霍去病北上攻擊匈奴正式拉開了與匈奴多年你的戰爭,洗刷了漢朝近百年和親納貢的屈辱歷史。在衛青霍去病的打擊下匈奴元氣大傷,早已不是當年的匈奴了。但是匈奴百足之蟲死而不僵,雖然匈奴被漢朝打的傷了元氣,但他還是經常騷擾漢朝。

    武帝之後的西漢皇帝,雖然偶爾也有對匈奴的戰鬥。但是次數遠不如漢武帝時期的多。匈奴正在一點點的衰落著。

    到了東漢時期,大將軍竇憲率領大軍與匈奴作戰。他給與了匈奴致命的打擊。在此之後,匈奴幾乎要滅亡了。

    在三國時期,有匈奴等遊牧民族進入中原定居。後來西晉統一了天下之後,有大量的遊牧民族進入中原定居。後來西晉發生了八王之亂,胡人在中原也因為受到了許多欺凌也紛紛起兵建立自己的政權。這就是著名的五胡亂華。其中就有匈奴的首領劉安。他雖然姓劉。但不是漢人。他率領軍隊攻下了長安,西晉就此滅亡了。

    胡人在建立了自己的政權以後大肆的屠殺漢人。北方地區的漢人幾乎都快被胡人給殺絕了。後來冉閔登位頒佈了殺胡令。有的胡人就此滅亡了。其中就包括了匈奴。這個曾經存在了上千年的匈奴就此消失了!!

    還有一種說法就是匈奴在與衛青霍去病大戰以後陷入了分裂,一部分匈奴西遷到歐洲地帶。禍害過歐洲。後來建立了自己的國家。這就是匈牙利。

  • 8 # 依稀說史

    秦末漢初,來自蒙古高原的匈奴人出現了一位偉大的首領冒頓單于。秦末農民戰爭之際,中原陷入一片混亂。此時的冒頓單于憑藉著自己出色的才華,統一了匈奴各部,並且佔領了河南地,建立了一個空前強大的軍事大帝國。當時匈奴帝國在國力上已經超過了漢朝,匈奴號稱控弦之士四十萬。西漢建立之初,匈奴趁機南下。劉邦率領三十萬大軍抵禦匈奴,可惜被匈奴大軍圍困在白登山七天七夜。之後劉邦徹底放棄了武力解決匈奴的想法,改為和親討好匈奴。此時匈奴的國力打到了頂峰。可是沒過多久匈奴就開始衰落,而且匈奴衰落的勢頭一直沒能止住。從西漢中期開始率領,一直到東漢時期北匈奴西遷。從此以後,匈奴再也沒有強盛起來。雖然五胡亂華時期,匈奴曾經滅掉西晉。但是此時的匈奴勢力和鼎盛時期不可同日而語。匈奴的再一次強大更像是迴光返照,曇花一現間徹底消失在歷史長河中。那麼有人不禁要問了,為什麼強大一時的匈奴為何沒落了呢?我們一起探討一下原因。

    首先,冒頓單于雖然建立了強大統一的帝國,但是當時匈奴政權的組織形式並不嚴密。匈奴不像秦漢建立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匈奴建立的國家相對鬆散。匈奴的最高首領為單于,單于之下有有左右賢王,左右賢王之下又有左右谷蠡王,之後再有左右大將,左右大都尉,左右大當戶,左右骨都侯。這些官職名義上全部歸匈奴大單于指揮,他們也都受大單于節制。這些官職也有很大獨立性,也都是地方實力派。匈奴單于王位繼承上,也不像中原王朝有嚴格的規定。導致匈奴單于大位繼承上經常出現混亂。經常出現幾個宗室貴族爭奪單于王位的現象,為此匈奴甚至出現了五個單于並立的局面。此外,匈奴在地方政權控制上也不嚴密。由於匈奴是遊牧民族,他們的生活範圍大多也隨著水草遷移。所以匈奴許多地方只是名義上屬於匈奴,或者名義上受到匈奴單于管理,實際上匈奴對許多地方的控制並不嚴密。

    其次,匈奴是一個依靠武力建立的大帝國。匈奴國家興衰伴隨著匈奴武力興衰。匈奴在極度重視武力的同時,卻忽略了文化上的建設。一個沒有文化基礎做為依託的帝國不可能長久強盛。古今中外歷史上,出現許多國力非常強大的遊牧民族帝國,但是這些帝國沒有一個能夠長久維持下去。沒有文化建設做為基礎是這些帝國不能長久維持的重要原因。匈奴在漢文帝以前根本沒有自己的文字,就連一些基本的記事方法也沒有。後來,雖然接受漢朝文化的影響,但是整個匈奴帝國依然沒有文化做為依託。

    第三,漢朝的持續打擊。這是匈奴衰落的直接原因,也是重要原因。從漢武帝開始,漢朝改變了對匈奴的政策。改變了以往和親手段,改為大規模軍事打擊。漢武帝前後三四十年不斷對匈奴用兵,尤其是衛青和霍去病主導的三次大規模出擊匈奴。經過這三次打擊以後,出現了漠南無王庭的情況。匈奴對漢朝的威脅基本解除,匈奴基本上退居漠北。漢宣帝時期,為了清除匈奴在西域的影響,陳湯等人率軍遠征康居的匈奴,擊敗匈奴大軍,並且殺死郅支單于。東漢時期,竇固和竇憲先後出擊北匈奴,北匈奴大部分被殲滅,剩下一部分北匈奴開始向西遷移。

    第四,匈奴內部內亂不止,消耗了自身國力。匈奴在單于王位更替之時很容易出現混亂。冒頓單于射殺父親頭曼單于,誅殺不服自己的人,做了一個非常不好的示範。軍臣單于去世之時,軍臣的弟弟伊稚斜自立為單于並且擊敗了軍臣單于的繼承人於單,於單兵敗之後投降漢朝。公元前60年,虛閭權渠單于死,顓渠閼氏與都隆奇合謀立右賢王屠耆堂為單于。此時又爆發了日逐王先賢撣與屠耆堂爭奪單于的戰爭,日逐王先賢撣失敗後被迫降漢。兩年後,匈奴內部又出現了反對屠耆堂的戰爭,屠耆堂失敗後自殺。接著匈奴又出現了五個單于並立的局面,五個單于相互攻殺,一直到郅支單于才穩定下來。東漢初年,匈奴內部又出現了分裂,此時統一的匈奴分為南北兩部分。南匈奴降漢,只剩下北匈奴繼續和漢朝對抗。

    第五,自然災害。自然災害頻發也是匈奴衰落的一大原因。匈奴是遊牧民族,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比農耕文明更差。蒙古草原上經常發生雪災,每次雪災過後匈奴內部就會出現相應的動亂。匈奴實力強大的時候,他們還可以南下搶掠漢朝。匈奴被漢朝打敗之後,一旦發生災害將是致命的打擊。匈奴不僅經常發生雪災,還經常出現瘟疫。一旦出現瘟疫,匈奴的牲畜和馬匹就會大量死亡,匈奴的經濟就會遭受致命的打擊。經濟基礎不穩定的匈奴怎麼可能建立長時間穩定強大的國家。

    雖然匈奴只強大一時,但是一時的強大足以讓自己的名字永遠出現在史書上。曾經強大的匈奴民族和華夏民族一同創造了燦爛的中華文明。

  • 9 # W龍的傳人

    匈奴是中國古代北方遊牧民族,興起於今內蒙古陰山山麓,他們披髮左衽。《史記·匈奴列傳》中記載,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維。唐虞以上有山戎、獫狁、葷粥於夏末商初被北遷之夏族淳維兼併為匈奴,世居於北蠻,隨畜牧而轉移。中國古籍中的匈奴是秦末漢初稱雄中原以北的強大遊牧民族。

    一,匈奴對中原王朝的第一慘敗是敗在趙國大將李牧之手,李牧指揮了歷史上第一次步兵、車兵、騎兵兵團對北方遊牧騎兵的圍殲戰役,此役匈奴單于只帶數百騎逃走,所率10萬大軍盡數被殲滅,此後匈奴實力大損,十數年不敢再犯趙國北境,回到草原養傷了。

    到了戰國末期,匈奴經過數十年的修養再次強盛,趁秦國與山東六國交戰之時南下攻佔了河套地區,掌握了天然的牧場,實力大增,已經可以和大秦帝國進行正面的軍事交鋒,秦始皇在同一六國之後,命蒙恬率大軍北擊匈奴,鑑於當時還沒有馬鐙,匈奴的騎射威力不會太大,而大秦的弓箭的威力可是當時頂級的,匈奴人也吃不到什麼好,匈奴人不敵北撤。

    秦時的失利並沒有讓匈奴人停下南下的腳步,漢初,匈奴人見中原大亂之後實力不濟多次襲擾大漢北境,漢高祖劉邦大怒,率領著大漢精銳北上,結果被圍白登山,差點連自己也賠進去,此時的匈奴可以說是最為強盛的了。

    二,漢初為了穩定局勢,被迫選擇了和親策略,經歷文景二帝后,大漢國力昌盛,漢武帝也因此可以有實力與匈奴展開決定國運的長期戰爭,經歷了河南之戰、漠南之戰、河西之戰、漠北之戰四大會戰匈奴就再也不能夠威脅到大漢統治根基了,漸漸陷入到內亂中,無力和大漢抗衡。但現實此時的匈奴對西漢而言徹底沒有了威脅。

    三,到東漢光武帝劉秀期間,漢匈通好,後果其時的單于仍舊一副高慢的模樣,“干係”並無獲得真正意思上的緩解。東漢初年,匈奴盤踞為南北匈奴,南匈奴向漢稱臣,而北匈奴則多次侵襲東漢疆域。東漢政權鞏固往後,又開始了北伐,北匈奴大亂,被東漢打得無法在漠北存身,西遷至康居,大抵在烏茲別克、哈薩克一帶。漢元帝時,於五部呼韓邪和親。後在東漢時分裂為南北匈奴,南匈奴投降漢朝。

    四,後來三國鼎立,曹操將匈奴分為5部,徹底宣告了匈奴單于王朝的終結。 之後八王之亂,匈奴人劉淵趁機攻佔北方大部分地區,滅了西晉,建立漢國,後改國號為趙, 最後趙國被石勒所滅,再加上百十年來匈奴人與鮮卑人通婚,最終匈奴這個民族漸漸消失在歷史長河之中。

    經過歷朝歷代的打擊和民族的融合。落後的文明最終都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骨折後怎樣進行康復鍛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