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知常容

    郭崇韜代州人,他對李克用家族忠心耿耿,做事幹練清廉,遇事機警,應對從容。它是由孟知祥向李存勖推薦得到重用。所以史書記載,莊宗與諸將以兵取天下,而崇韜未嘗居戰陣,徒以謀議居佐命第一之功,位兼將相,遂以天下為己任,遇事無所迴避。

    他獻計奇襲汴州,梁晉對峙40年,一戰八天就消滅了後梁,賀磊有福者,李繼岌討平了前蜀,可以說居功甚偉,但是最後卻遭人陷害,杖斃而死,五子全部遇難。究其原因是他的性格缺陷。

    1.因為建議滅掉後梁,所以晉封為趙國公,這個時候他收取了財物 ,理由是後梁的這些舊將他們都有行賄的習俗,如果拒絕的話,他們可能心裡會不安,所以他出於穩定的角度考慮收了錢財。但是這個事情到了最後成了別人誣陷他的把柄。雖然把所有的錢充公了。

    2。他不懂為人將皇帝的軍,把所有的財務獻出來勞軍作為祭祀南郊大禮的費用,我,但是這位皇帝李存勖他卻沒有錢拿出來,這樣將士就對他有點怨恨,皇帝有了壓力,自然就恨上郭崇韜了。因為明顯風頭蓋過了皇帝。

    3.他心胸狹窄,為了掌握權力,想辦法排擠別人,樹立了很多政敵,他自己也清楚,權勢過重會招來禍端,所以想離開京城去地方做官。如果真的這樣的話,他可能避免一死,但是他的兒子勸他不要放棄權勢另想辦法。俗話說人在江湖飄哪能不挨刀?

    平定前蜀之後,郭崇韜被李繼岌埋伏宮門左右的武士亂錘,打死他的五個兒子,也死於非命。

  • 2 # 東北三叔

      我個人的觀點是:郭崇韜能力強,智商高,可惜情商不線上,這就是他成為悲劇人物的最主要原因。

      現在就讓我們來一一分析他一生的功過得失,以為殷鑑。

    能力強,智商高,功勳蓋世

      郭崇韜字安時,代州雁門人,曾稱後事李克用弟昭義軍節度使李克修、河東節度使李克用,其一生最大的成就有二:其一,獻奇計八日亡梁,其二,出奇兵兩月亡蜀。

      八日亡梁

      梁晉為世仇,爭雄天下,起先是梁強晉弱,朱全忠曾經數度攻到晉陽城下,打得李克用只餘一座孤城,幾乎滅國。

      李克用病重,彌留之際,曾遺三矢給其長子李存勖嗣,命其滅梁、滅燕、滅契丹。在三個分敵中,梁排為第一,可算得李存勖的心腹大患。克用死,李存勖嗣位為晉王,與梁爭雄河上十五六年,因雙方實力相差無幾,一直沒有進展。

      戰場的轉折點發生在公元923年。

      這一年梁將康延孝前來投降,還獻計李存勖,乘梁軍分兵之機,自鄆州直接入汴的奇計,遂八日滅梁,末帝授首。此一役,延孝獻計,但定策之功,全在郭崇韜。滅梁之攻,崇韜位列第一。

      史載,崇韜奇襲滅梁以佐命之臣功居第一,賜鐵券,恕十死。

      鐵券,就是傳說中的免死金牌,恕十死,就是有十次饒恕死罪的機會,這已是極高的獎勵了,從理論上講,幾乎天下已經沒有能夠殺他之人。

      兩月滅蜀

      後唐同光三年,即公元926年,後唐得知蜀中王氏政權文恬武嬉,兵備不全,遂舉兵攻蜀。唐軍以唐莊宗李存勖長子、魏王李繼岌為帥,充西川四面行營都統,樞密使郭崇韜充東北面行營都招討制置使,統領風翔、同州、陝州、華州、邡州諸鎮兵6萬,自鳳翔趨大散關入蜀。另以高季興為東南面行營都招討使,率荊南兵攻取夔(治今四川奉節)、忠(治今四川忠縣)、萬(治今四川萬縣)諸州,以策應。

      此次出軍,兵不過數萬,且無十日之糧。但出兵卻極為順利,幾乎兵不血刃,六十餘日即攻滅了前蜀割據政權,後人評價此役,自古用兵之易,無過於此。

      滅蜀之戰中,魏王名義上為帥,但軍政多出於崇韜,論功為第一。

    情商不線上,早晚要完蛋

      由以上兩事足以看出郭崇韜的能力,但論起情商,他卻低得可怕,這才是導致他人生悲劇的主要原因。

      其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忠直近迂,不知進退,不識大體

      一、收受梁降將賄賂事件

      崇韜得莊宗信任,便以天下為已任,一心為國,卻不知權變,忠直近迂,有時甚至知不顧及君主的顏面。

      崇韜素廉,自從入洛,始受四方賂遺,故人子弟或以為言,崇韜曰:“吾位兼將相,祿賜鉅萬,豈少此邪?今籓鎮諸侯,多梁舊將,皆主上斬袪射鉤之人也。今一切拒之,豈無反側?且藏於私家,何異公帑?”明年,天子有事南郊,乃悉獻其所藏,以佐賞給。

      

      滅梁之後,崇韜掌軍權,梁降將紛紛向共納重賂以求保全官爵。向來以清廉著稱的郭崇韜竟然來者不拒,統統笑納。有人曾經勸他不要如此,要謹計國家法紀。崇韜卻道:“我位兼將相,國家的爵祿極多,又哪裡差這些錢?如今天下初定,人心未安。我若不受這些降將的賄賂,其心不安,或生禍亂。這些錢財在我手中,跟放在國庫中又有何區別?”

      等形勢穩定下來之後,莊宗郊天,郭崇韜卻將眾降將所賄賂之物統統上交,以為國家之用。

      這一做法,得罪了很多人。首先就是得罪了莊宗。皇帝私庫裡有很多錢財,大臣如此做了,讓皇帝如何做?其次是得罪了同僚,你如此做了,讓大家情何以堪?

      二、阻諫莊宗建樓

      莊宗滅梁之後,定都洛陽。功成名就之後,按照套路,這個時候皇帝必定要大興土木,享受生活。於是宦官們就向莊宗謊稱舊宮夜裡鬧鬼,已不堪用,需要另建新宮。這正合了莊宗的心思,於是大興土木,建造宮室。

      郭崇韜屢屢諫阻,再加上小人從中挑拔,君臣之間弄得很不愉快。

      莊宗乃使人問崇韜曰:“昔吾與梁對壘於河上,雖祁寒盛暑,被甲跨馬,不以為勞。今居深宮,廕廣廈,不勝其熱,何也?”崇韜對曰:“陛下昔以天下為心,今以一身為意,艱難逸豫,為慮不同,其勢自然也。願陛下無忘創業之難,常如河上,則可使繁暑坐變清涼。”莊宗默然。終遣允平起樓,崇韜果切諫。宦官曰:“崇韜之第,無異皇居,安知陛下之熱!”由是讒間愈入。

      莊宗想要建一樓以避暑,但財權卻掌握在郭崇韜手中,就讓人問郭崇韜:“朕昔日與梁軍對壘河上時,雖然天氣炎熱,被甲騎馬,卻不知勞累。如今深居宮中,享廣廈之蔭,卻感覺很熱,這是什麼原因呢?”

      什麼意思?這是皇帝在遞話兒,我要建個避暑的宮殿,你個批個條兒吧。

      可郭崇韜卻是這樣回答的:“昔日陛下心繫天下,如此卻只考慮一已感受,自然感覺不同。但願陛下多想想當初創業的艱難,就當自己身處當初的戰場,自然就會清涼,”

      列位,你們看看郭崇韜這智商!皇帝要蓋樓,他先來一頓夾槍帶棒,摟頭蓋臉批評了皇帝一頓,然後告訴皇帝“心靜自然涼”,皇帝還能說什麼?於是不再理他,自顧自地建了樓。

      此時又有宦官從中挑拔道:“郭令公的私第豪華,不亞於皇宮,哪裡能知道陛下之熱!”於是君臣生隙,讒言得進。

      三、河南縣令羅貫事件

      後來又有河南縣令羅貫之事,竟然導致君臣貌合神離。

      河南縣令羅貫,為人強直,頗為崇韜所知。貫正執法嚴明,遵守法紀,但凡權貴、豪族求他辦點事,宦官、伶人向他索要賄賂,這樣的文書堆滿書幾,他一概不理,反而全部拿給郭崇韜。

      崇韜多次向莊宗進言,說起這些人的不法構當,於是宦官、伶人這些莊宗身邊的紅人們對他越來越恨。以前河南尹是張全義,莊宗皇后的乾爹,河南縣令多出其門下等到羅貫為縣令時,對張全義一律公事公辦,但凡有人倚仗張全義的權勢,有不法行為的,羅貫一律按國法制裁。

      打了狗自然就惹了主人,於是張全義大怒,就向乾女兒劉皇后告狀,那些宦官、伶人也日夜在莊宗、劉皇后兩口子耳邊說羅貫、郭崇韜的壞話。莊宗心中大恨,不過沒找到機會發作而已。

      沒過多久,莊宗生母曹太后去世,葬在坤陵,陵在壽安,莊宗去坤陵,卻發現道路很糟,路上全是泥水,橋壞。莊宗問這裡歸誰管,宦官們答道:“河南縣。”莊宗一聽是羅貫,心中大喜,將之召來責問,然後下獄,獄吏榜掠,體無完膚。第二天,下令殺羅貫。

      崇韜急忙來求情:“羅貫沒有其他的罪過,至於橋道不修,卻實有罪,但罪不至死。”莊宗大怒,道:“太后靈駕將發,天子車輿往來,橋道不修,這是何等大事!你卻說他無罪,難道你們是一夥的?”崇韜答道:“羅貫雖然有罪,但卻應該走正常的司法程式。。陛下是萬乘之尊,卻跟一個小小縣令過不去。這事如果讓天下人知道了,說陛下用法不公,是臣等的過錯。”

      莊宗更加憤怒,道:“我知道羅貫是你喜愛的人,那就任你裁決吧!”說罷怒氣衝衝地起身入宮。崇韜一路跟隨,與莊宗爭論不已。莊宗命人關上殿門,崇韜無法進去,於是羅貫被殺。

      此類的事件很多,就不一一列舉了。

    權欲過重,好弄權術,氣量狹小

      郭崇韜的個人能力沒問題,但個人權欲過重,經常玩弄權術,排除異已。

      當初他與宦官馬紹宏同為中門使,紹宏為正,崇韜為副。莊宗即位,二人升任樞密使,同樣是馬紹宏為正,郭崇韜為副。郭不願馬位居自己之上,就多方運動,換了後唐最有名的好宦官張居翰為樞密使,讓馬紹宏為宣徽使。馬紹宏失去權力,很是不滿。崇韜害怕馮的報復,又設了內勾使,掌管天下錢財。

      但是,天下錢財本來歸租庸使掌管,如今又進過內勾使,天下州縣都認為是個弊政,於是取消了內勾使,這下子馬紹宏徹底成了老豆角子,幹閒著了,對郭更為不滿。

      平蜀之戰中,郭對軍政的把持也很過份,為帥的魏王李繼岌徹底成了牌位。蜀中國庫的錢財及降將的賄賂,都歸自己掌管,魏王只能得到一些很不值錢的東西,這就導致了魏王很是不滿。

      獻平梁之策的康延孝,在平蜀過程中也立下了大功,但卻受到郭崇韜的多方排擠,任用對自己有舊恩的孟知祥,後來竟然逼得康延孝造了反,孟知祥也趁機獨霸蜀中,自立為帝,是為後蜀。

      後唐得蜀而復失,郭崇韜有很大的責任。

    剛愎自用,得罪群臣,不恤小人

      郭崇韜出身並不顯赫,得居高位之後,豆盧革向他諂媚,說唐代平定安史之亂的汾陽王郭子儀原是代北人,後移居華陰,又問郭崇韜世居雁門,是不是郭子儀的後人。郭崇韜立刻順竿爬,說是族譜遺失,自家的先人曾說郭子儀是他們的祖先。

      自此郭崇韜便以郭子儀的子孫自居。自此之後,他再任用官員,必以門第高低而論。如果發現門第不高的,就故意找茬兒,或是降職,或是免官,有的甚至直接治罪,從而得罪了大批的中低階官員,這無異於自掘墳墓。

      他向來忠直,很是看不慣那些圍繞在莊宗夫妻身邊的宦官、伶人。這些人有事請他幫忙,有人向他索賄,他一概置之不理,還因為羅貫事件,得罪了莊宗、劉皇后和大批宦官。

      他口無遮攔,自取其禍。滅蜀途中,他曾對魏王說,大王有平蜀大功,將來必定繼承皇位。大王當皇帝之後,一定不要聽信宦官、伶人之言,那些人除了禍國殃民,毛也不懂。特別是那些宦官,一定要全殺了,一個也不能留,就算騸過的馬都不能騎!

    這是什麼話?平蜀大軍中就有不少的宦官隨侍,這些人可都是莊宗的親近之人,有的隨侍李家多年,有的甚至自身就有軍功,他一竿子打死一船人,不知得罪了多少人。

      於是,主子、同僚、下級、宦官、伶人都被他得罪了個精光,這些人的“同一個夢想”,就是幹掉郭崇韜,因為這傢伙實在太礙眼了,太討厭了,太不識時務了。

    眾矢之的,身死族滅,殃及國家

      同光三年,即公元926年,後唐平蜀。

      但唐軍將帥間卻因利益產生了矛盾,一時之間矛盾重重,謠言四起。

      其中最厲害的謠言,就是說郭崇韜要殺掉魏王,學王建自立為蜀帝。

      莊宗不放心蜀地軍政,就派宦官向延嗣為使,入蜀催促大軍回師。

      延嗣到了成都城外,郭崇韜對這位天子之使者並沒太放在心上,並沒有出城迎接,有些怠慢。等到入城之後,延嗣談起回軍之事,崇韜又以蜀中未定為原由推諉,延嗣心中好生不樂。

      事後又見了隨大軍而來蜀中的宦官李從襲。二人是同僚,有些交情,就密談起來。從襲道:“蜀中軍事,都由郭公把持,郭公的兒子廷誨每天都跟蜀是降將聚飲,還不時指天盟誓,不知道在搞什麼。現在軍中諸將,都是郭崇韜的黨羽,如果事情一旦有變,不但我要死在這裡,只怕連魏王也難以倖免。”言罷泣下。

      向延嗣本來就對郭崇韜不滿,聽了這話,不由得精神一振,道:“等我回報宮中,不久就會有妥善處置。”

    延嗣回到唐都洛陽,直接去見劉皇后,說了蜀中之事。劉皇后急忙去向莊宗稟告。莊宗聽說蜀人要留郭崇韜為蜀地節度,心中已經生疑,又聽了向延嗣的稟報,心中一下子就慌了。

      他又派了個宦官馬彥珪為使,催促回師,還當面囑咐彥珪道:“如果郭崇韜聽命回師,也就罷了,如果不從,就與魏王商量,早除此患。”

      彥珪得旨,臨行前去拜別劉皇后,憂心忡忡地道:“蜀中事態複雜,朝夕之間就可能有鉅變。如果一旦有變,距離洛陽三千里,該當如何處置?”

      劉皇后聽他說得有理,就去見莊宗請旨,想要直接除掉郭崇韜。莊宗以事未明瞭,不肯冒然行事。劉皇后卻不肯罷手,回去自己下了道“教令”,讓魏王與彥珪合力除掉郭崇韜。

      等馬彥珪趕到成都時,郭崇韜已經與魏王商量回師日期。彥珪拿出皇后的教令以示魏王,魏王大驚,自認為不能以太后教令而擅誅大將。但李從襲、馬彥珪等一眾宦官捕風捉影,連哄帶騙,不得不應答下來。

      魏王繼岌命李從襲召郭崇韜入內議事,自己卻上樓避而不見,命令心腹猛將李環藏著鐵椎立於階下。崇韜聽命而來,昂然入都統府,下馬升階。李環急步隨上,出椎猛擊,正中郭崇韜腦袋,剎時間腦漿迸裂,死於階前。

      他死後,他的五個兒子紛紛被殺。莊宗又逼反了宿將李嗣源,魏王回師,中途軍潰,又聽聞莊宗身死興教門,於是自殺。

      劉皇后挾財北逃,後被李嗣源賜死。

      李嗣源初稱監國,後登帝位,不改國號,仍號為唐,史稱後唐明宗。

  • 3 # 濤說精彩歷史

    三國時有鄧艾滅蜀被殺,五代十國有郭崇韜滅前蜀被殺,從表象看二人近似;但仔細分析,郭崇韜與鄧艾不同,他的死有很多自己責任。

    所以【濤說史】對後唐宰相、名將郭崇韜的評價有三:

    1、郭崇韜戰場上機警幹練,屢出奇計,滅了兩國,是後唐最優秀的參謀,也是最優秀的將領之一:後唐8天滅亡後梁、70天滅亡前蜀,郭崇韜都是主導人物;

    2、但滅梁後,郭崇韜貪戀權位和金錢,猶豫歸隱,排擠他人,得罪小人,又是非常失敗的政治家:明知道五代十國樞密使是個火坑位置,仍然猶猶豫豫不肯歸隱,不斷排擠他人,得罪小人,最後在滅亡前蜀的人生頂點,被宦官李從襲、向延嗣、馬彥珪等設計在成都就地殺死;

    3、郭崇韜的冤死,直接反映了李存勖晚期的政治混亂,成為後唐滅亡的導火索。

    【五代十國108外號】從“騎虎難下”到“騎虎不肯下”——“騎虎樞密使”郭崇韜

    成語“騎虎難下”出自《晉書·溫嶠傳》,到五代十國,已成為民間俚語:“騎虎者,勢不得下。“比喻做事遇到困難,無法中止,進退兩難。五代後唐的頂尖將統帥——郭崇韜機警幹練,長期擔任高危職位——中門使、樞密使,歷經兩代三主,本打算功成身退,但終究不捨權位,最後慘被宦官害死。

    (郭崇韜 ▲)

    一、“騎虎高手”,大膽接替中門使

    五代十國戰爭頻發,武人當政,掌管軍事的樞密使權位極高。他們甚至會侵佔宰相權力,讓文臣成為擺設。這種畸形的權力也給任者帶來災禍——如前晉早期的中門使(樞密使)吳珙、張虔厚等皆以中門使獲罪。

    郭崇韜(約865-926年),字安時,代州雁門(今山西代縣)人,早年便機警幹練,享譽前晉。中門使的火山口位置別人不敢幹、不想幹(如孟知祥),但郭崇韜敢;他出任中門使後,凡是艱難戰事,沒有不參加的。李存勖也非常信任這位父親留給他的重臣。

    公元921年,隨李存勖到鎮州征討張文禮。契丹耶律阿保機率眾人到新樂,大兵救援,讓莊宗軍隊非常恐慌,諸將都請求退回魏州,李存勖猶豫未決。

    郭崇韜一邊穩定軍心,一邊仔細勸告說:“第一、阿保機只是受王都誘惑才救援,看重的是財物,並不是交結友鄰;如果我們打敗前鋒耶律安巴堅,大部隊也必定逃走。第二、何況我軍剛打敗汴梁賊寇,威振北方,乘勢驅逐,無往而不勝!第三、事情是否成功,還要看天命。”條條鞭辟入裡,莊宗悉心聽從,果然戰勝了契丹。

    二、正式成為樞密使、兵部尚書,執掌兵權

    未完待續中……

  • 4 # 文史磚家

    正所謂“勇略震主者身危,功蓋天下者不賞”,在“伴君如伴虎”的王朝時代,名將們因遭受猜忌而被殺者數不勝數,就五代十國而論,曾先後滅亡後梁、前蜀兩大帝國,在後唐建立過程中立下蓋世功勳的名將郭崇韜,便是鮮明的例子。

    郭崇韜是唐末代州雁門人,起初侍奉昭義節度使李克修(李克用之弟),待主公死後又轉侍河東節度使、晉王李克用,被任命為典謁,因廉潔幹練、多智機警深得信任。等到李克用病死、李存勖即位後,郭崇韜得到進一步提升,以中門副使的身份與孟知祥、李紹宏共掌機要事務,後來又接替孟知祥擔任中門使。

    作為李存勖的“頭號智囊”,郭崇韜跟隨他南征北戰,在擊敗契丹、平定河北、建立後唐等一系列活動中立下奇功,由此深得李存勖的器重。正是在郭崇韜的建議下,李存勖率奇兵突襲汴梁,僅用了8天時間便消滅仇敵後梁,一雪國恥家仇,時在同光元年(923年)十月。

    正因為郭崇韜在建立後唐、滅亡後梁的事業中居功至偉,所以李存勖稱帝后,便進拜他為侍中、樞密使、兵部尚書兼冀州節度使,封趙郡公,並賜其丹書鐵券、免死十次的殊禮,權勢、名望無人能及(“賜鐵券,恕十死。”見《舊五代史·卷五十七》)。不過,郭崇韜執政期間喜好壓制、貶損同僚,再加上經常依法懲罰宦官和伶人,由是在朝中樹敵極多。

    同光三年(925年),李存勖以長子李繼岌為都統,郭崇韜為招討使,派兵六萬討伐前蜀。作為伐蜀軍隊的實際總指揮,郭崇韜明智的採取“取用於國,因糧於敵”的戰略方針,先行派兵攻佔鳳州,從而獲得大批糧食和兵源,為軍隊的進取提供充足的後勤保障。大軍從九月十八日正式出征,僅用了70天時間便攻滅前蜀,俘獲王衍君臣,堪稱軍事史上的奇蹟。然而在滅蜀後不久,頭號大功臣郭崇韜便遭遇滅門之禍。

    原來,郭崇韜滅蜀後自恃勞苦功高,兼且欺負李繼岌少不經事,竟然在沒有請示後者的情況下,便一手操控軍隊與朝廷間的奏報、前蜀舊將的招撫、官吏的設定等事宜,擺明沒把他放在眼裡。不僅如此,郭崇韜還接受前蜀大將王宗弼贈送的姬妾和珍寶,答應保舉他為官,更讓李繼岌氣憤不過。與郭崇韜嚴重不和的監軍宦官李從襲見狀,便不斷地挑撥李、郭二人的關係,必欲將其除之而後快。

    然而誅殺開國元勳必須有正當的理由,否則會引起朝臣的責難和軍心不穩,正是考慮到此,李從襲便聯絡同僚向延嗣、馬彥珪等人,指使他們在皇帝面前搬弄是非,誣陷郭崇韜將蜀地所有的珍寶、藝妓和樂工據為己有,並打算在四川自立為王。李存勖是個外寬內忌、智短莽撞的主兒,一經挑唆便火冒三丈,即刻命馬彥圭趕往蜀地催促郭崇韜班師回朝,若後者逗留不進,便和李繼岌聯手殺死他。

    馬彥圭、向延嗣恨不得即刻殺死郭崇韜,哪裡還能耐心地等待著他反狀明顯後再剷除,更何況後者根本就不想反。正因如此,二人便跑到劉皇后面前大進讒言,聲稱郭崇韜意圖殺死李繼岌自立,然後率軍北上奪取皇位。劉皇后雖然是被郭崇韜捧上臺的,但她卻是個腦子糊塗、忘恩負義的女人,一經挑唆便向皇帝懇請立刻下詔處死郭崇韜,在遭到拒絕後,竟親自寫了一道教令,要求兒子殺死郭崇韜。

    李繼岌雖然怨恨郭崇韜,但接到母親的教令後卻頗為猶豫,認為郭崇韜並沒有犯下謀逆重罪,擅殺元勳功臣大不祥,更何況單憑皇后的教令殺人,不僅不合制度,而且難以令將士信服。李從襲、馬彥圭等人見狀,便故意製造事端使郭崇韜得罪李繼岌,然後再對他進行挑唆,果然便讓李繼岌同意殺死郭崇韜。

    不久,李繼岌以討論班師事宜為藉口,將郭崇韜請進軍帳議事,但等到他進來後便藉故離開,隨即指使伏兵用鐵楇將其活活打死,時在同光四年(926年)正月,距離後唐滅蜀才1個多月。事後,李繼岌又誅殺郭崇韜留在軍中的兩個兒子,並派人誅殺他在老家的三個兒子,抄沒其全部家產。郭崇韜功勳蓋世,並獲得十次免死特權,但最終仍不免落得被滅門的下場,實在是令人唏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聽人家說蚯蚓只能釣小魚,是這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