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衝仔學歷史
-
2 # 煮酒話天下
公元757年,在安祿山死後,安祿山的兒子安慶緒率同羅、突厥、奚等部族精銳兵力共13萬人進攻睢陽,睢陽守軍也只6千餘人,而且沒有救兵。叛軍瞭解到情況後決定強攻睢陽,守軍雖然人少但在主將張巡的帶領下,先後打退叛軍20餘次進攻,讓叛軍損兵折將,為之震驚!所以圍而不攻,打算長期圍困,困死城內的守軍。城中的很多將士都因飢餓死去,沒有辦法張巡把自己的愛妾給殺了,煮熟給將士吃。城中的麻雀老鼠及鎧甲弓箭上的皮子都找來吃了!糧食沒了後,至此城已很難堅守了。
守城的將士商議突圍,但張巡認為睢陽是江淮的屏障,如果失守了,叛軍會大舉南下,所以決定堅守。城裡糧食沒了,就吃樹皮,吃戰馬,連麻雀老鼠也吃完了。城裡所有的將士和老百姓明知道守下去毫無希望,也沒有一個人叛逃。
在堅守了達10個月後,在疾病和飢餓又沒有外援的惡劣情況下,守城的將士們已失去戰鬥力,此時叛軍翻牆入城已經沒有一個人能站起來抵抗了,睢陽城陷落!張巡面對叛軍卻毫無懼色,鎮定自如。決不投降,寧死不屈。於是,張巡等36名守將被同時殺害,張巡終年49歲。
睢陽位於大運河的中部,是江淮的重鎮,當時朝廷的賦稅全靠江淮一帶,如果失守後果不堪設想。張巡以兵力6000餘人,歷經400餘戰,阻擋了叛軍13萬人南下。有了睢陽10個月的堅守,朝廷才有機會完成恢復,調兵遣將有了反攻的實力,在睢陽陷落後10天后朝廷就收復了東京洛陽,大唐的天下之所以能得以保全,睢陽的堅守可以說是為大唐立下了不世之功!
-
3 # 大海小兵
大海個人感覺睢陽之戰是8年安史之亂中最慘烈的一戰。
防守一方:包括張巡、南霽雲、雷萬春等36名將領在內的同時4萬大唐軍民全部陣亡。進攻一方:18萬人攻城階段戰死了12萬。破城後剩下的6萬殘軍被大唐援軍消滅,叛軍主將尹子奇被斬首示眾。
還有一種說法是:戰爭後期,守軍糧食吃完了,沒辦法了就開始吃城內的老百姓,我覺得這個說法不太可能,因為城牆上和城下的叛軍屍體都有的是,何必吃百姓呢?但從這個傳言也可以看出當時戰爭的慘烈。
詳細看一下吧:
男子漢大丈夫,不可向不義者屈服,寧掉頭顱垂青史,不留罵名在人間根據《資治通鑑》的記載,唐軍:巡初守睢陽時,卒僅萬人,城中居人亦且數萬。叛軍:子奇以歸、檀及同羅、奚兵十三萬趣睢陽。
也就是說唐軍1萬VS叛軍13萬,後期叛軍還不斷增兵。
睢陽之戰歷時十個月,張巡率領的唐軍守城戰績非常突出,《資治通鑑》記載“前後大小戰凡四百餘,殺賊卒十二萬人”,但相對的代價也很大,城破後“人知必死,莫有叛者,所餘才四百人”。張巡等一干指揮人員的結局也很慘,因為不願意投降被叛軍,全部慘遭殺害。
守將南霽雲在面對敵將伊子奇的招降時,曾經說出了一句鼓舞了無數愛國志士的話語:男子漢大丈夫,不可向不義者屈服,寧掉頭顱垂青史,不留罵名在人間。
張巡站在爭取全國勝利的高度上,決定犧牲自己死守睢陽。當時,朝廷僅剩下江淮流域的賦稅支撐著,睢陽位於大運河的汴河河段中部,是江淮流域的重鎮,如果失守,運河阻塞,後果不堪設想。張巡、許遠守睢陽,兵力最多時也不滿7000,前後400餘戰,竟然殲滅叛軍12萬人。
朝廷利用張巡堅守睢陽的10個月時間,不斷得到江淮財賦和人口的接濟,逐步完成了恢復實力、反攻叛軍的過程,睢陽實守前一個月收復了長安,在睢陽陷落後10天又收復了洛陽,叛軍再也無力南下。可以說睢陽之戰是安史之亂的轉折點。
在睢陽保衛戰中,除了兵力上的巨大差距,張巡一方還面臨著三個困難。
第一個困難,缺少弓箭很多人都知道草船借箭,但不一定知道睢陽保衛戰中草人借箭。
公元756年,令狐潮率領13萬大軍將張巡的1萬人困在睢陽,當時張巡是兵力不足又缺乏弓箭。在這種危急關頭,張巡想到了用草人借箭,利用夜晚敵人不敢貿然出擊、只敢用弓箭退敵的心理。張巡命令在晚上偷偷放下稻草人假裝要出城偷襲計程車兵,故意讓敵人發現,等到敵人向草人身上射箭時,就實現了草人借箭。
《資治通鑑》:中城矢盡,巡縛藁為人千餘,被以黑衣,夜縋城下,潮兵爭射之,久乃知其藁人;得矢數十萬。第二個困難,缺少糧草城中的軍民一共大概4萬多人,每天的消耗也是非常巨大的,在被圍城狀態下,他們是沒法補充糧草的,也就是隻有消耗,沒有生存,糧食遲早有一天會用完。所以到了後期,很多將士不是被敵人殺死的,而是餓死的。
《資治通鑑》:而睢陽城至是食盡。將士人廩米日一合,雜以茶紙、樹皮為食,而賊糧運通,兵敗復徵。睢陽將士死不加益,諸軍饋救不至,士卒消耗至一千六百人,皆飢病不堪鬥。第三個困難,人心不穩那個時候,長安、洛陽紛紛丟失,叛軍士氣高昂,而官軍屢戰屢敗,信心全無,在這種情況下守城是很困難的,很多堡壘往往都是從內部攻破的。
張巡面對的幾十倍於自己的敵人,而且方圓幾百裡都是叛軍,肯定也不會得到增援,面對這樣的困難,張巡手下的6名主將就一起勸張巡投降。張巡怕引起兵變,口頭上先答應了他們投降的建議,然後騙他們說先開會研究投降的具體流程和要求,暗中找自己的親兵埋伏起來,6名想投降的主將一到,直接綁了起來,將罪名公之於眾,斬首。這下將士們才齊心協力死守。
-
4 # 鄧海春
安史之亂中最慘烈的戰爭,莫過於“睢陽之戰”了。著名的睢陽之戰中,張巡以1萬人對戰叛軍13萬人,堅守十個月,歷經四百戰。從唐至德二年(757)1月開始到10月陷落,苦撐了十個月,屏障了江淮半壁江山十個月之久,保江淮免於戰亂十個月,而睢陽之戰前後大小四百餘戰,張巡以不足萬人之眾,屢敗賊兵,殺傷賊兵十幾萬人。最後因寡不敵眾,張巡,許遠,南霽雲等36人不屈而死。韓愈曾評價這次戰役說“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盡之卒,戰百萬日滋之師,蔽遮江淮,阻遏其勢,天下之不亡,其誰之功者?”。其慘烈程度也可見一斑了,那就隨筆者一起探究一下這場最慘烈的戰爭。
首先看交戰前,《資治通鑑》記載雙方的實力對比如下:唐軍:巡初守睢陽時,卒僅萬人,城中居人亦且數萬。叛軍:子奇以歸、檀及同羅、奚兵十三萬趣睢陽。
睢陽之戰歷時十個月,張巡率領的唐軍守城戰績非常華麗,《資治通鑑》載“前後大戰凡四百餘,殺賊卒十二萬人”,但相對的代價也很大,城破後“人知必死,莫有叛者,所餘才四百人”。張巡等一干指揮人員的結局也很慘,因為不願意投降被叛軍殺害。
同樣是保衛戰,它的慘烈程度比起郭靖的襄陽保衛戰毫不遜色,另一名鎮守睢陽的守將南霽雲在面對敵將伊子奇的招降時,曾經說出了一句鼓舞了無數愛國志士的話語:“男子漢大丈夫,不可向不義者屈服,寧掉頭顱垂青史,不留罵名在人間”。
實力懸殊成為慘烈的一大原因,而缺少打仗的硬體裝置——武器,無疑是加劇這場戰爭的慘烈。眾所周知《三國演義》裡諸葛亮的草船借箭,而睢陽保衛戰中張巡也有借箭的故事。
聖武元年(756),令狐潮率領四萬大軍將張巡的三千人困在雍丘,當時張巡是人少又缺乏武器。在這種危機關頭,本可以依靠城牆抵擋,但沒有武器,那就是完全沒辦法的事了。張巡想了一個辦法,就是“草人借箭”,利用夜晚敵人視野較弱的特點,放下稻草人假裝逃跑,等到敵人向稻草人身上射箭時,借箭的目的也就達到了。《資治通鑑》:“中城矢盡,巡縛藁為人千餘,被以黑衣,夜縋城下,潮兵爭射之,久乃知其藁人;得矢數十萬。”張巡利用智慧化解了武器難題,但卻依然無法忽視糧草短缺的問題。
根據記載,尹子奇在正月、三月、七月率兵包圍睢陽,前兩次都被張巡用計擊退了。尹子奇為了攻下雍丘城,連續不斷的攻打張巡軍隊。時間一長,雍丘城內計程車兵沒有糧食果腹。加上雍丘城內死者數萬,7月正值盛夏,疫疾已經在慢慢醞釀中爆發了。
在疫病的影響下,張巡部隊由原來的6800人減少到1000人。面對叛軍源源不斷的騷擾,張巡為了保障士兵有足夠的體力應對敵人,在沒有老鼠、樹皮等情況之下,張巡決定讓士兵吃人。張巡身為首領,為了給士兵起到表率作用,他將自己的愛妾殺掉,並讓士兵們吃其愛妾的肉。許遠為了效仿張巡,隨即也殺掉了自己的數名僕役,並讓將士們吃下人肉。張巡部下在沒有食物的情況之下,以吃人肉堅持了三個多月,為唐朝穩固統治,爭取了有利的時間。到了十月中旬,在疾病和飢餓雙重壓迫之下,睢陽城計程車兵們已經奄奄一息了。他們只能看著叛軍翻牆入侵,根本沒有絲毫抵抗力氣。堅持數月的睢陽城,最終被叛軍拿下。根據記載,睢陽城戰前共有四萬住戶,等到叛軍破城而入時,存活的只有四百人。
這樣的無奈之舉是人性的覆滅,這也許是睢陽之戰被譽為最慘烈戰役的根本原因。即使這場戰役具有深遠的戰略意義,但這樣泯滅人性的舉動,無論是放在何時何地都是令人為之顫慄。
-
5 # 歷史淘沙
睢陽在安史之亂中的地位,比在任何一個時期都重要。安史之亂爆發後,叛軍一路勢如破竹,很快就攻陷了河北和中原地區,這兩個地方正是當時唐王朝重要的糧食基地。叛軍依靠這兩個天然糧倉的補給,實力急劇膨脹,面對叛軍曾經強大的唐王朝一時之間竟然毫無辦法。失去這兩塊重要的糧食基地之後,唐王朝在山西、陝西軍隊的補給只能依靠運河從江南獲得,而睢陽就處在唐朝這條補給線的樞紐位置,是補給物資的重要中轉地。
安史之亂爆發不久,安祿山就被兒子安慶緒給謀殺了。安慶緒上臺之後一改安祿山貪圖享受的作風,開始了新一輪的對外作戰。
由於河北和河南經過戰爭的破壞,再也不能提供強大的物資補給,叛軍也開始面臨補給困難的處境,為了長久作戰的考慮,安慶緒和心腹商量之後決定南下攻擊唐王朝的江淮地區,因為這裡不但物資豐富,還是唐王朝北方軍隊的主要補給地。
安慶緒糾集北方眾多的少數民族一起加入到叛軍之中,命令心腹伊子奇率領13萬大軍進攻唐王朝的江淮地區,位於交通樞紐的睢陽首當其衝。
睢陽保衛戰從公元757年1月叛軍伊子奇攻城開始,到10月城破。守將張訓帶領不足一萬計程車兵在在外無援軍,內無補給的情況下,堅守睢陽十個月,殺傷敵人十二萬,平均每人斬殺十二人。
睢陽保衛戰的最慘烈的還要說人口的減少,由於一直得不到物資的補給,城內又開始流行瘟疫,於是張訓下令食人肉,並親手殺了自己的小妾,將肉分給戰士們吃,於是城內的老弱病殘都被食盡,最後連人都沒不夠吃了。等到10月叛軍再次攻城的時候,睢陽守軍眼看著叛軍爬上城牆,卻再也沒有力氣站起來殺敵了。睢陽城破之後,從戰爭開始的四萬多人口,銳減到四百多人,可以說是歷史上最慘烈的一次城市保衛戰了。
叛軍攻下睢陽之後,從睢陽根本得不到半點補給,而且再也沒有能力南下了,因為叛軍準備南下的十三萬軍隊,在睢陽被消滅了十二萬多。
看到睢陽保衛戰的人肯定會有兩個疑惑,為什麼叛軍不繞過睢陽直接南下江淮?為什麼睢陽是唐王朝物資中轉的樞紐卻得不到任何物資補給?
這兩個疑問其實是一個問題,叛軍不直接南下是因為當時山東和河南南部尚在唐朝的控制之中,睢陽正好在這兩個區域交界的位置,如果叛軍敢繞過睢陽南下,叛軍的後勤補給很容易被這個兩個地區出兵截斷。叛軍如果執意南下,想從江南獲得補給而放棄後勤,這也是不可取的。睢陽沒有援軍並不是唐朝沒有軍隊,而是都躲在睢陽後方不敢救援,叛軍如果深入南下,會遭到更大的困難。
睢陽位於運輸線的樞紐,而得不到物資補給的問題就更簡單了,原本在該睢陽卸船改由陸路運輸的物資,因為叛軍包圍睢陽,轉運的物資提前卸船了。但是睢陽保不住的話,物資就需要更早卸船改由陸路。在古代,水路運輸的貨量,是陸路運輸不能比擬的,這也是後世很多人對隋煬帝楊廣評價很高的原因。
在睢陽保衛戰進行的期間,唐軍靠著江南的物資補給,順利的完成了軍隊的招募和集結,先後收復了長安和洛陽。睢陽失守不久,進攻睢陽的叛軍伊子奇就被唐軍全殲,睢陽又被唐軍收復。所以說,如果沒有張巡死守睢陽,唐軍不可能這麼快恢復元氣,安史之亂什麼時候結束或者能不能結束,都猶未可知!
-
6 # 如若天風
《自由體詩》
——(睢陽之戰,唐軍如魔,食婦食僕,大敗天德,民怨擊天)
血戰朝庭不支兵,十月堅守勢力盡。
守軍不仁食人肉,婦僕冤魂逼上清。
逼上清,怨氣盈,荒唐歌頌是烈軍。
人世與論當朝造,毒民言好妖魔行。
——):註解。當朝,指,唐王朝,毒民,指,殺民。即大唐守軍,殺民而食,其行經乃殘暴之極,此等天怒人恨之事,實為大唐之罪,然而文人們,卻口吐妖語,竟為之而粉之……。
-
7 # 歷史戰爭
在“安史之亂”時期,誕生出許多護國忠臣,而張巡,則是其中尤為悲壯的一位。在那座孤城當中,張巡率領著數千大唐士兵,與數十萬精銳叛軍死戰,最終殲敵十二萬,創造了戰爭史上的奇蹟。
唐肅宗至德元年(公元756年),唐軍與叛軍的廝殺進入到最慘烈的階段。張巡從雍丘撤離以後,他手中只剩下三百匹馬,三千兵卒。可是當張巡聽聞雎陽守軍不夠以後,他還是毅然決然的率眾進入雎陽城。
雎陽是江淮流域的重鎮,位處要衝,自然是叛軍的必攻之地。安祿山死後,他的兒子安慶緒派部將尹子琦同突厥等部匯合,兵力共計十幾萬人,進攻雎陽。這十幾萬人是叛軍的精銳部隊,而雎陽城內的守軍卻只有六千多人,沒有人覺得雎陽城守得下來。
然而城內的唐軍與百姓們卻沒有懼怕,他們同仇敵愾,誓死保衛雎陽城。太守許遠的官職更高,但他知道張巡更懂得帶兵打仗,於是他將軍權交給張巡,自己則負責後勤補給。張巡在進城以後,立刻對城內進行了徹查,他將言降者全部斬殺,並整肅軍紀。
在叛軍攻城以後,唐軍悍不畏死,竭力衛城,叛軍始終無法攻進城內。張巡手下大將雷萬春每戰必身先士卒,有一次他臉上中箭,鮮血直流,然而他卻巍然不動,敵軍望之大懼。在激戰十六天以後,唐軍殲滅敵軍兩萬多人,俘獲敵將六十多人。
然而叛軍人數太多,增援的軍隊源源不斷,可是城內的守軍卻越來越少。張巡運用各種計謀,主動出擊,殲敵眾多,給予叛軍重創。在敵軍圍城之下,城內糧草斷絕,馬匹、樹皮、老鼠等全部被吃完。但是在這種情況下,城內的守軍與百姓依舊沒有投降。
十月以後,城內的糧食徹底斷絕,疾病四處蔓延,守軍只剩下一千多人,且多為傷兵,沒有戰鬥能力。叛軍攻入城內,守軍們力竭,無力抵抗,雎陽城淪陷。張巡、許遠等六位忠烈全部被叛軍殺害,六千多大唐忠魂壯烈犧牲。
不過不久以後,唐軍就反攻回來,尹子琦全軍覆滅,他也被殺示眾。安史之亂平定以後,唐肅宗追封英烈,而張巡等人的畫像則被移入凌煙閣。
雎陽之戰是安史之亂時期極為悲壯的一戰,守軍與百姓們都知道雎陽是一座孤城,然而他們卻無人言降,最終用自己的生命守住了唐朝的防線,為唐軍反攻爭取了時間。這六千多大唐忠魂,譜寫了悲壯的大唐史詩。
-
8 # 一葉小舟168521774
一個正義的事,假如在做的時候用了不正義的手法,即便是成功了,也會受到後世詬病。安史之亂時的睢陽之戰就是如此。
睢陽之戰的過程之曲折離奇,戰況之慘烈世所罕見。守城主將張巡意志之堅強,應變戰術之奇之快速,戰爭史上也不多見。
睢陽是大唐帝國財稅重地江淮的門戸,一旦失守大唐不用叛軍攻打自己就垮了。沒有堅實的財政作依靠,一切都將免談,唐肅宗辛辛苦苦建立的局面也將土崩瓦解。
張巡很清楚睢陽失守會是一個什麼樣的局勢,所以,張巡必須死守這個門戶。
一,漂亮的戰術。
當尹子奇集結十三萬大軍圍攻睢陽時,張巡手中只有六千八百人。如果,張巡按尋常守城方法來對付叛軍,睢陽是萬萬守不住的。
所幸,張巡不是一個默守成規的將領,他臨敵時的機變無窮,在睢陽之戰中發揮的淋漓盡致。他非常清楚擒賊先擒王的道理,但以不足一萬對十幾萬叛軍,必須出奇計。
於是,張巡和他的將領們各帶五十精騎,經過幾天的疲敵戰術後,突然,在某一天突然出城猛攻敵方大營。雖然,沒有達到目的,但尹子奇被射瞎一隻眼睛。
隨後的日子裡,叛軍用雲梯,木驢,甚至用木材堆砌長堤等法,都被張巡一一擊破,且死傷慘重。
二,艱苦的戰鬥。
縱然張巡有層出不窮的奇計,他手下的將領英勇作戰。畢競,戰爭本身就是消耗人的過程,俗話說:傷敵一千,自傷八百。何況他只有六千多人,面對的卻是十幾萬叛軍。
從至德二年正月到十月城破,張巡只盼來了一千餘名援兵。到城破時,張巡只剩四百餘殘兵。
然而,張巡和他計程車兵卻打了大大小小四百餘戰,殺敵十餘萬,斬殺叛軍將領三百餘人。有時一天之內甚至要打二十多次進攻。
三,慘烈的過程。
在睢陽被圍的十個月裡,張巡所面臨的不僅僅是兵員的逐漸減少,和沒有指望的接軍,更可怕的是糧食的缺乏。
到七月時,睢陽城內己經沒有星點稂食了。無奈之下只好先吃掉戰馬。後來,樹葉,茶葉,甚至紙張等能吃之物都被吃光了,就羅雀掘鼠。
當一切可吃之物都蕩然無存時,一天,張巡扛來一個口袋,裡也是人肉。原來,張巡把他的愛妾殺了。許遠也把家奴殺了,讓戰士充飢。
再後來,睢陽城內的老弱婦幼都成了被吃的物件,睢陽城成了一座人間地獄。城破時被食的人數達三萬餘人。
城破時,守城的四百餘軍士己經無力拿起武器了。
最後,張巡向西遙拜,喊道:臣盡力了,生不能報坒下,死後也要變成厲鬼殺敵。死時四十九歲。
後世人對張巡敬佩之餘,也紛紛指責他吃人的不道德。然而,用道德來規範戰爭中的行為,本身就有偏頗。在當時的情況下,張巡能有更多的萬全之策嗎?
回覆列表
個人認為,睢陽之戰是歷史上最悲壯的一役。
唐朝,由盛轉衰的安史之亂時期。這場曠日持久的大戰湧現出很多名將,比如,郭子儀,高仙芝、封常清等。還有一位大唐存亡之臣,史書上很少提及,他就是張巡。
張巡本是進士出身,做過縣令,是個手無縛雞之力文官。可面對大唐生死存亡之際,他振臂一呼,不撤退,不投降,親摔6800名大唐將士,對戰由安祿山次子安慶緒統帥的十三萬叛軍。死守睢陽城,成就了古往今來,中國歷史上最悲壯的一役。
睢陽,自古是兵家必爭之地。只要守住睢陽,就能保住江淮豐厚的財源。可當時睢陽完全是一座孤城,內無糧草,外無救兵。將士士氣低落。大軍壓境之際,有六名主要將領建議張巡“保命要緊,跑吧”。張巡聽完只是淡定的說了一句“好吧”。第二天六人再來找張巡時,所有的眾將都在場,張巡早已朝長安方向設好香案,掛上天子畫像。下跪行大禮,公開了六將的逃跑提議。眾將憤慨,當場殺之,此舉堅定了軍心。
戰鬥打響後,唐軍上下誓與城池共存亡。雙方較量了四百多個回合,小小的睢陽城守了四個多月。雖然守軍越打越少,但城牆上大唐的軍旗始終屹立不倒。不得不佩服張巡的軍事才能。
畢竟,敵我實力懸殊,早已彈盡糧絕的守軍,大多都餓的站不起來了,10月,睢陽城淪陷。城破之日,張巡向西跪拜天子曰:“微臣力竭不支,不能報君恩,死當為厲鬼擊賊。”叛軍入城後,城內一幕幕讓敵軍震驚。幾萬人的睢陽城,此時軍民加在一起只剩四百人。如果不是這四百人餓的皮包骨,還不知道睢陽城何時能破呢。隨即,張巡寧死不降,被處死。
張巡死守睢陽四個月,為大唐反攻爭取了寶貴時間。這麼一名振國之將,卻沒有被後人廣為歌頌。原因是,在守城的時候,他做了一個慘無人道的決定,吃人肉。
在圍城戰剛打響的時候,城內就沒有糧食了。周邊有兩個唐軍控制的城池,兵糧充足,但不是一個幫派。死活不救援睢陽,坐視睢陽淪陷。張巡多次派兵突圍求援,可人家就是按兵不動。無奈,睢陽城內,吃完草根樹皮吃戰馬,戰馬吃完了吃老鼠麻雀,老鼠麻雀也吃完了,張巡在絕境之下,下了吃人肉的軍令。
張巡帶頭親手殺了自己的愛妾,其餘將領也殺了自己的家人充當軍糧,之後是城中的婦女,老幼病殘,一個個被殺死食之。直到城破時只剩四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