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盛夏一抹清涼

    感謝提問。

    呂后是漢高祖劉邦的原配,也就是髮妻,二人的結合是在劉邦還未造反時,當時的呂太公也就是呂后的父親在一次宴會上看中了劉邦,於是將女兒許配給了劉邦。秦末農民起義風起雲湧,劉邦也加入到造反的行列中來,在此期間,呂后一直跟隨在他身邊。可以說漢室的江山能夠打下來,呂后功不可沒。

    戚夫人出身貧寒,在劉邦最後征戰的幾年裡面跟隨劉邦,是劉邦的寵妃。而漢朝立國後,呂雉被封為皇后,母儀天下,而戚夫人只是被封為妃子。

    戚夫人為劉邦生下了趙王如意,劉邦曾多次在公開場合宣稱趙王如意跟他非常像,這另戚夫人非常高興,也漸漸有了野心。經常給劉邦吹枕邊風,要劉邦廢掉太子,另立自己的兒子如意為太子。而且不止一次的想要除掉惠帝劉盈和魯元公主,可惜未能如願。

    但是呂后卻懷恨在心,想要報復,這也就導致了戚夫人和趙王如意後來的悲慘命運。無奈當時的劉邦也有了改立太子之心,呂后情急之下找來了張良,請他幫助太子,當時的朝中重臣並不看好戚夫人及趙王。張良為太子出謀劃策,請來了劉邦慕名已久的“商山四皓”,劉邦見太子聲望已高,心知換太子已不可能。

    劉邦去世後,呂后便急不可耐的處死了趙王如意,並將戚夫人做成了人彘,還讓惠帝觀看。可憐戚夫人就這樣落幕了。

  • 2 # 愛說歷史的紫氣東來

    首先,漢朝的天下並不是呂后打下來的,而是劉邦和眾多文武功臣名將一起打下來的,呂后當然也很有功勞。按照漢朝時的立長為嫡制度,呂后之子劉盈為太子,皇位是屬於劉盈的。在劉邦當漢王之時,就非常寵幸戚夫人,戚夫人為其生趙王如意。戚夫人希望劉邦立劉如意為太子

    戚夫人以善歌善舞,深得劉邦寵幸。太子劉盈為人仁愛但生性懦弱,劉邦覺得不像自己,多次表達要廢劉盈而立劉如意為太子的想法。其實當時劉如意年紀尚小,劉邦說劉如意像他,也是藉口之詞,只是不喜歡劉盈和呂后,更喜戚夫人和其子如意。戚夫人常年陪伴在劉邦左右,也多次勸說劉邦立自己兒子為太子。

    劉邦欲廢劉盈立劉如意遭到群臣反對

    劉邦召見屬下大臣,欲廢劉盈,遭到眾多大臣的反對,劉邦無奈作罷,但廢立之心仍不死。呂后向留侯張良問計,張良說請出“商山四皓”輔佐太子,可報太子之位無憂。後劉邦見太子身邊有自己都請不動的“商山四皓”,已明瞭太子羽翼已豐 不可廢,最後再也未提廢立之舉。

    呂后的殘忍殺害戚夫人和趙王如意

    因戚夫人先一人獨佔劉邦,導致呂后與劉邦感情破裂,有嫌隙,後又欲奪太子之位,可以說呂后與戚夫人有深仇大恨,欲殺之而後快。呂后是劉邦貧賤的夫妻, 飽受戰亂,在中年如果失去丈夫的寵愛後,愛子的太子地位如果再失去,可想而知呂后是不會坐以待斃的。

    而戚夫人不懂局勢,一味的依附劉邦,而得不到滿朝文武的支援,憑藉一己之力對抗呂后,簡直是螳臂當車,不自量力。滿朝的文武大臣與呂后都是共過患難的,而且劉盈為人仁慈有愛,是可以培養的聖君,怎會同意劉邦廢除,改立毫無背景勢力的戚夫人之子劉如意呢?結果在劉邦死後,戚夫人被做成人彘,其子被毒殺。

    戚夫人的命運在欲立其子為太子之時已然註定,沒人願意支援,她自己看不清局勢,公然與呂后爭寵奪權,為自己和其子埋下了被殺的命運,呂后的殘忍手段也是無人出其右。

  • 3 # 立志成蟲

    漢朝建立初年漢高祖劉邦嫌太子劉盈(漢惠帝)軟弱,想改立最寵愛的兒子劉如意當太子,遭到了大臣們的集體抵制和反對。忠耿正直敢當面罵劉邦是“桀紂之君”的周昌更是當面懟劉邦“臣死不奉詔”,弄得劉邦無可奈何。散朝後劉邦前腳走一直躲在屏風後面的呂后馬上出來拜謝周昌等人。加上張良給呂后出主意,讓太子禮聘了名滿天下一直避世而居的“商山四皓”出山輔佐太子,最終劉邦沒能改立太子。大臣們擁護太子並不是忠於太子這個人而是維護“嫡長子繼位”的皇位繼承製度,劉盈是呂后生的兒子,這能保證皇權平穩傳承交接,無規矩不成方圓,否則皇子皇孫們都想憑著實力找機會覬覦皇位很容易引起朝局震盪天下大亂,況且劉盈身為太子沒有重大過失,如此廢立“國家根本”的太子就成了兒戲,大臣們當然要群起反對了。這是最根本的原因。劉邦憂慮死後呂后不會善待戚夫人和劉如意母子,把劉如意封為趙王,派周昌去趙國為相,呂后幾次召劉如意進京好下毒手都被周昌用各種理由攔下來了,呂后向來感激敬重周昌,不能得逞於是先調開周昌再召劉如意進京,毒手得逞,戚夫人母子被呂后害死,周昌抑鬱而終。從周昌既反對廢太子又忠心保護劉如意來看,周昌顯然是在恪守“人臣之道”,跟呂后輔佐劉邦打天下有功這層原因關係不是太重要

  • 4 # 香茗史館

    作為漢高祖劉邦的原配夫人,呂雉雖然對劉邦奪取天下沒有直接貢獻,但呂氏家族的貢獻卻絕對不小。而呂氏集團的強大,恐怕也是劉邦改立太子的一個重要原因,而對於劉邦廢立太子,在戚夫人和呂后之間,大部分朝臣還是支援呂后的。

    劉邦奪取天下的過程中,呂后忍辱負重,呂氏出力甚巨

    呂雉本是齊國貴族,秦滅六國之後,因故逃至沛縣,呂雉後由父親做主嫁給了年長自己十多歲的劉邦。然而,劉邦雖然與呂雉成婚,但卻依然整天不顧家,整日在外飲酒遊蕩,呂雉對此不僅毫無怨言,而且始終履行著一個妻子的義務,不僅為劉邦生兒育女,而且獨自操持家務、孝敬公公。

    △早期的呂雉還是個賢妻良母

    數年之後,劉邦因押送徒役而起兵造反,呂雉不僅獨自支撐家業、撫養子女,甚至因此蹲過大牢,並冒著生命危險為逃入芒碭山的劉邦等人送衣送飯。漢二年(前205年),起兵四年多的劉邦重新殺回楚地,然而他卻並未返家,直到被項羽擊敗才想起家中的妻兒,但此時的呂后已經和劉太公一起落入了項羽手中。

    此後,呂雉被項羽俘虜長達兩年,直到漢四年(前203年)九月,鴻溝議和之後,呂雉才得以和劉太公返回劉邦身邊,而此時劉邦的身旁已經有了新寵戚夫人。可以說,從秦末亂世到劉邦奪取天下,呂后堪稱忍辱負重,而正是由於長期的悲慘經歷,才使得曾經賢良淑德的呂雉,最終成長為了心狠手辣的呂雉。

    △呂雉最終成長為了鐵血政客呂后

    此外,呂雉對於劉邦奪取天下雖然沒有直接貢獻,但呂氏家族卻在此期間出力甚巨。首先,在劉邦剛剛發動起義時,呂太公一家非但沒有立即撇清關係,反而對其全力支援。而且,就在劉邦起兵後不久,呂太公的兒子、呂雉的兄長呂澤便在山東單父縣起事,“發兵佐高祖定天下”(注意,這裡用的是“佐”,說明呂澤的軍隊是相對獨立的。《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此後,在劉邦奪取天下的過程中,呂氏集團的軍隊也曾起到關鍵作用,例如彭城之戰中,劉邦被項羽擊敗,一路慘遭追殺,“是時,呂后兄周呂侯為漢將兵居下邑,漢王間往從之”(《項羽本紀》),狼狽的劉邦直到逃入呂澤軍中才算初步穩住陣腳。

    綜上所述,在劉邦奪取天下的過程中,呂雉作為原配應該算是歷盡苦難,而呂氏集團在此期間則是出力甚巨。

    稱帝之後劉邦意圖改立太子,卻在呂雉運作下遭到舉朝反對

    事實上,在漢初的朝堂之上,呂氏集團的力量其實並不弱,而呂雉更是貴為皇后,其子劉盈則是未來的儲君。或許正是由於呂氏集團的勢力過於龐大,這才引起了劉邦的忌憚,使其在呂雉的兄長呂澤去世之後(漢八年死於平定韓王信叛亂),開始著手瓦解呂氏集團,並意圖改立太子。

    △漢初三傑分屬豐沛系、功臣系和諸侯系

    然而,劉邦顯然低估了呂雉的能力以及朝臣的支援。在西漢初年的朝堂上,根據出身大致可分為四股勢力,即豐沛系、功臣系、諸侯系和呂氏集團。

    1、豐沛系。這是屬於劉邦的嫡系,他們大多出自豐縣和沛縣,都是在劉邦起兵前便與其交往甚密者,因而也是最早跟隨劉邦的的功臣。例如樊噲、周勃、曹參、蕭何、夏侯嬰等人。

    2、功臣系。主要指在秦末戰爭和楚漢爭霸過程中投靠劉邦之人,例如張良、陳平、酈商、灌嬰、傅寬、韓信(被廢為淮陰侯)等人。

    3、諸侯系。主要指楚漢爭霸時期倒向劉邦的諸侯,以及西漢開鍋後分封的異性諸侯,例如長沙王吳芮、燕王臧荼、韓王韓信、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等。

    4、呂氏集團。這是極為容易讓人忽視的一股力量,這是屬於呂雉兄長呂澤的嫡系。雖然呂澤軍隊長期配合劉邦作戰,但卻始終是一股較為獨立的力量,這些人以呂澤為首,有陳豨、靳歙、丁復、傅寬、蠱逢(蟲達)、郭亭、郭蒙、朱軫等。

    △戚夫人觸碰到了呂后的底線

    呂雉雖然貴為皇后,但她早已不對劉邦抱有希望,此時的她幾乎將所有心血都傾注在了一雙兒女身上,令她沒有想到的是,奪走了劉邦的戚夫人,竟然還要奪走自己兒子的太子之位,這顯然觸碰到了呂雉的底線。

    於是,呂雉以朝中呂氏集團為根基,開始拉攏朝臣形成自己的勢力。而在以上四股勢力中,呂氏集團毫無疑問站在呂后一邊。而由於呂雉劉邦原配的身份,以及早年建立起的良好關係,因此豐沛系在呂雉和戚夫人之間也選擇了呂后,其中樊噲是呂雉的親妹夫,而蕭何的態度更是說明了一切。功臣系大多處於中立,而張良等人在呂雉的努力下,最終也倒向了呂雉一方。

    △事實上劉邦和呂后的博弈極為血腥

    透過努力,呂雉迅速拉攏大批朝臣形成了一股龐大的力量,而正是在這些大臣的堅決反對之下,劉邦最終無奈的放棄了改立,選擇退而求其次的訂立了“白馬之盟”。不過,直到劉邦去世的前一刻,他仍然沒有放棄瓦解呂氏集團,因而才有了彌留之際命令陳平、周勃處死樊噲之事。

  • 5 # 月夜讀春秋

    為什麼呂后打下的天下,戚夫人想讓他的兒子繼承,其實這是個偽命題。

    劉邦起義

    劉邦,字季,楚國沛郡人,所以被人們稱之為沛公。劉邦在取得江山創立漢王朝之前,無非就一亭長而已。劉邦在家鄉平時遊手好閒,不幹農活不務家,常常結交一些像他一樣豁達大度的人。秦統一六國後,百姓徭役十分繁重,秦始皇徵發上百萬人民修築長城,徵徭役的數量分配到了泗水亭,泗水亭的亭長劉邦帶著捉來的苦役,去往萬里之外的邊關修築長城。不料半路上那些捉來的苦役開始有人逃跑,按照當時大秦的律令,帶去長城的苦役人數不夠,亭長就要被處死,於是劉邦釋放了所有徭役,斬白蛇起義,劉邦走上了反抗秦暴政的道路。呂雉

    劉邦為何奪得天下

    一、兒時玩伴鼎力相助

    劉邦起義後,跟隨劉邦的有樊噲、盧綰、周勃,這些都是劉邦村裡的玩伴,交情很深,成為了日後劉邦爭奪天下時得力的助手,手下大將。劉邦進入關中後,關羽設下了鴻門宴,欲誅殺劉邦,危機時刻樊噲撩開項羽護衛闖入項羽營帳內,貼身保護劉邦,深受項羽賞識,使得劉邦解除了危機,盧綰和周勃是同一村裡,平時都是跟劉邦一起混的,劉邦舉大事後,盧綰、周勃忠於劉邦,經常身先士卒領兵作戰,戰功累累,這些都是劉邦的得力助手。劉邦

    二、謀士蕭何、張良的輔佐

    劉邦反叛暴秦後,在眾多徭役的簇擁下回去爭奪沛縣縣城,沛縣縣城的縣吏是蕭何,蕭何一向跟劉邦交好,又覺得劉邦亦算是豪傑,將來必有所作為,於是乾脆開啟城門迎接劉邦,開始輔佐劉邦,做起了謀臣。蕭何在劉邦爭奪天下之時,時常獻計於劉邦,讓劉邦多次戰勝了對手。劉邦和項羽爭霸的時候,蕭何親自坐鎮關中,為劉邦大軍提供源源不斷的糧草和兵源,對劉邦滅掉項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劉邦還有一得力謀士,那就是張良。張良這人也不簡單,他曾經散盡家資刺殺秦始皇,雖然最後失敗,但卻名揚天下。劉邦在張良多次諫言下一路過關斬將,比項羽搶先一步進入了關中,滅亡了秦王朝,張良立下的功勳,不亞於蕭何。蕭何

    三、得到韓信的相助

    韓信最初在項羽帳下任執戟郎中,經常向項羽諫言領兵謀略,但由於身份卑微,沒有得到項羽的採納,韓信於是轉投了劉邦。因緣際會,韓信結識了蕭何,蕭何發現韓信有統兵伐謀的才能,於是把韓信舉薦給了劉邦,劉邦拜韓信為大將軍。韓信被後世人譽為“四大兵聖”之一,可謂用兵如神,素有“兵仙”之稱。韓信拜為大將軍後,攻城掠地,無往不勝,諸侯國不是被韓信擊敗,就是望風降服。公元前202年,韓信率軍協助劉邦合圍項羽,並指揮這場戰爭,最終韓信在垓下擊敗了項羽,助劉邦奪得了天下。韓信

    綜上所述,劉邦在蕭何張良、韓信、樊噲周勃盧綰的輔佐下擊敗了項羽,建立了漢王朝,特別是漢初三傑,功不可沒。那麼劉邦的正妻呂雉對漢王朝的建立有過功勞嗎?

    戚夫人

    其實是有,劉邦和項羽在鴻溝對峙的時候,項羽一支箭射中了劉邦,劉邦應聲倒下,此時劉邦軍開始躁動,軍內有可能譁變的危險,在這關鍵時刻,呂雉扶起劉邦,撐住劉邦的軀體,向漢軍示意項羽弓箭沒有射中劉邦,化免了一場危機。以此看來,劉邦打下的天下,呂后是有一定功勞的,但是這些功勞和韓信、蕭何、張良比起來,就顯得大巫見小巫了,因此說是呂后打下的江山,那就有點過了。而戚夫人想讓自己的兒子趙王如意登上帝位,母子親情也無可厚非。關於帝位的繼承人,朝廷內的重臣,往往根據候選王儲和自身的利益,也會建言獻策,但最終,還是由劉邦說了算。

  • 6 # 讀春秋思無忌

    這天下是劉邦率領眾臣打下來的,呂后是妻,戚夫人是妾,誰的兒子將來能繼承大漢江山,也不是她們倆就能說了算。

    那誰能拍板?眾卿?非也,劉邦是也。實際上整個易儲不過是劉邦自導自演的一場戲,目的就是為了讓眾卿入戲。很難理解,且聽我娓娓道來。

    01 背景

    天下初定,異姓王剛除。本應是劉邦大展拳腳,整頓朝綱之時,只可惜多年征戰帶來的病痛加上年事已高,劉邦深知自己來日不多。如何將大漢江山順利地移交給下一代,成了他迫在眉睫需要解決的大問題。多日來,劉邦輾轉反側,寢食難安。他到底在擔憂什麼?

    02 劉邦的憂慮

    1)劉盈不是合格的繼承人

    ① 劉盈為人過於仁慈柔弱。心慈意味著手軟,手軟也就意味著做事不果斷,如此行事容易留下禍害。

    ② 劉盈年紀尚幼,登基之時不過16歲,不懂得帝王之術,如何駕馭群臣?

    劉盈文韜武略皆無,劉邦如何安心將這來之不易的江山交給他?

    2)外部的威脅

    中原長年混戰,給予了匈奴修生養息的機會。等到天下統一之時,冒頓單于已經擁有軍隊40萬之眾。

    劉邦雖率舉國之力前去打擊匈奴,不過是被困於白登之圍,後用陳平之計賄賂閼氏,才得以脫險。匈奴驍勇善戰,以速度快而見稱,漢軍根本無法制勝。所以,劉邦只能委曲求全,將大漢公主送往匈奴,用和親之策才換來北方邊境的片刻安寧。

    放眼中原,曾經大敗匈奴的只有李牧和蒙恬。如果韓信還在,其特點就是靈活用兵,也許能解決邊境之難題,可惜由於劉邦的猜忌和呂后的毒辣,這世上已無韓信。如果外部關係處理不好,他日40萬匈奴大軍壓境,誰來保衛大漢這萬里河山?劉邦與項羽決戰時,漢軍的兵力不過40萬,提這個,就是為了說明當時漢朝的外部壓力真的是壓力山大。

    3)內部的壓力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當初,絕大部分兄弟們跟著劉邦出生入死,甚至有很多將領從項羽處跳槽而來,可不是為了什麼高尚的情懷,他們看中了劉老闆許下的承諾。

    劉老闆為了吸引人才,也記不清給多少將領畫了多少張大餅。如今天下統一,劉老闆做了皇帝,該是按功勞發放大餅的時候了。劉老闆這才發現地主家的餘糧也不多了,於是便裝聾作啞,遲遲不兌現承諾。

    後來張良提醒他員工要造反了,劉邦才著急了。聽從張良,先給最討厭的人結算酬勞,其他人才暫時安定下來。那麼其他員工的錢還上了嗎?不清楚。劉邦臉皮厚、手段恨,裝聾作啞。但是欠賬還錢,天經地義。也許兄弟們就等著劉盈繼位後,逼迫他父債子償呢?

    劉盈手無縛雞之力,口無服眾之才,如果面對這群倚老賣老且心狠手辣的將領們?

    4)膝下兒女不多,起用的侄子劉鼻有反骨

    劉邦誅殺眾多非劉氏王后,發現劉氏可用之人太少。除了老大劉肥,其他兒子尚且年幼。劉邦只能將目光投向宗族子弟。劉濞是劉邦的侄子,剽悍勇猛。劉邦便立劉濞為吳王,統轄三郡五十三城。

    劉邦後來召見他,才發現劉濞臉露反色,野心勃勃。他心裡很後悔,又不能收回官印,只能口頭警告劉濞不要造反。

    話說,劉邦眼光向來獨到,看人很準,基本沒有多大差池。他也知道劉濞將來必生反心,所以乾脆開門見山警告劉濞,不要有造反的想法。其實,他想要給劉盈換來足夠長的時間,只要劉盈坐穩了,即便劉濞真要起事,也掀不起什麼大浪。

    面對如此之多的內憂外患,即使劉邦親自面對,也覺壓力不小,更何況是一個涉世未深的劉盈?為了大漢江山的綿延,劉邦不得不導演了一出苦肉計。

    03 劉邦的苦肉計

    匈奴可以暫時可用和親之策緩解,劉盈不可能一天便脫胎換骨,那麼劉邦如何讓那些臣子心甘情願去擁護劉盈呢?

    1)揚言換儲,激出忠臣,樹立劉盈的威信

    高祖十二年(前195),劉邦揚言要改立劉如意為太子,時任太子太傅的叔孫通急了,用驪姬之亂和秦二世而亡的事情來勸諫劉邦,併發誓,如果劉邦廢長立幼,他必以死來明志。

    劉邦趕緊說道:“我只不過是隨便說說罷了。”

    及帝欲廢太子,而立戚姬子如意為太子,大臣固爭之,莫能得;上以留侯策即止。而周昌廷爭之彊,上問其說,昌為人吃,又盛怒,曰:“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雖欲廢太子,臣期期不奉詔。”上欣然而笑。

    周昌在朝堂上與劉邦極力爭辯,就是認為劉邦此舉不妥,如果一定想廢掉太子,那麼對不起,我只能堅決不接受詔令。高帝聽罷,很高興地笑了。

    張良則託病不參與朝政。

    按理說,如果劉邦執意易儲,堂堂一國之君的權威和尊嚴被這三個人當眾踐踏之時,至少得龍顏大怒,或者更狠點就是拉出去斬了。但是,劉邦的態度偏偏截然相反,也不管君無戲言,對一個臣子叔孫通承認自己不過是戲言;面對周昌的挑釁,高興地笑了;對張良的託病,也不過問。

    為什麼?劉邦易儲是假,逼出忠臣是真。

    ① 劉邦擔心那些臣子將來會倚老賣老欺凌少主,或者包藏禍心,對劉氏江山圖謀不軌。劉邦用易儲這一招苦肉計,輕而易舉就將眾臣子的立場改變,從當初對劉盈的不服變為對其的堅決擁護,劉邦能不笑嗎?

    ② 劉邦為劉盈挑選的師傅可是別有用心啊!關鍵的時候,願意站出來以死相逼。做給誰看?還不是滿朝文武,他們為那些明哲保身的臣子們做出了表率,從眾效應下,臣子們紛紛倒向劉盈這邊。

    2)逼出張良

    只有群臣的支援還不行,必須有好的掌舵人。

    周朝初建,周武王寢食難安。後來,周武王將太子成王託付給周公旦,周公果然不負所托,輔佐少主成王,令天下歸心,拉開成康盛世的序幕。

    此時的劉邦如同當初的周武王,壯志未酬身將死。於是,他也想效法周武王,尋找一位能託孤的大臣。而他的心目中,張良便是那唯一人選。可是劉邦還沒開口託孤,張良便辟谷了,閉門不出有一年多。

    秦二世的教訓猶歷歷在目,劉邦雖然心急如焚,但為了劉盈的威信,卻不能明說。於是便三天兩頭揚言要換太子,逼著呂后去用下三濫的手段請出張良。

    張良無奈,只好讓他們去請商山四皓出山。劉邦見到四人後,立刻改變了主意。

    是因為那四位賢者嗎?其實,我們並不知道他們有多大能耐,雖然與當初周朝的“文王四友”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但是劉邦認為張良具有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能力,這一點毋庸置疑。所以,問題的關鍵是,劉邦知道張良出手了,而且以後都將輔佐太子,這就行了。

    結語:

    大漢初定,異姓王既平,劉邦卻身患重疾,來日無多。外有匈奴虎視眈眈,內有滿朝開國元勳倚老賣老,劉盈年幼軟弱、孤苦無依。

    1)劉邦擔心其不能守住江山,便揚言易儲,實際是為了激出忠臣誓死擁護太子劉盈,在叔孫通、周昌等大臣的表率下,眾臣子也紛紛站隊劉盈。一招苦肉計,劉邦便為劉盈化解了內部的危機。

    2)劉邦利用呂后逼出急流勇退的張良,效仿周武王託孤,從而讓大漢江山平穩交接到太子劉盈手中。張良的介入,讓劉邦如釋重負,即便外憂來襲,也有人能解。

    所以,劉邦親自導演了這場易儲大戲,戚夫人母子只不過劉邦的一顆棋子,而眾臣子和張良就是年度苦情大戲的真正主角,他們不知不覺就走入了劉邦精心編制的網中央,從對劉盈的輕視到最後的誓死效忠,態度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

    父愛如山,面對2000多年來的指責,劉邦嘆息:即使我負了天下人,卻從未虧待過劉盈半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和老婆吵得很厲害現在分居,現在小舅子結婚,老丈人叫去喝喜酒,該不該去?